第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8〕63号 【发布日期】2008-09-18 【生效日期】2008-09-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意见的通
知
(鄂政办发〔2008〕6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省科技厅 省人事厅 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的实施意见
为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创业,探索科技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根据科技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4〕542号)和2007年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以建立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派科技人才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创业活动,通过转化推广一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培育一批农村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培养一批科技创业型人才、带领一方农民致富,加强科技人才、科学知识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职责
(一)帮助驻点单位制订依靠科技发展产业的规划,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结对帮扶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
(二)帮助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科技开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示范体系;
(三)创办和帮助发展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科技型经济实体;
(四)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与致富本领;
(五)搭建农村基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服务模式
(一)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模式。科技特派员以合伙人或股份制等方式,出资创办、领办、承包农村企业、园区基地或其他经济实体,从中获得报酬。
(二)有偿技术服务模式。科技特派员与农民或企业签订技术、信息服务协议,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入股等形式获得合法报酬。
(三)资金入股模式。科技特派员通过投资参股,与农民、农村企业合作创办经济实体,按股分红。
(四)无偿技术服务模式。科技特派员无偿为农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和企业发展。
(五)土地流转模式。科技特派员通过流转的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组织农民科学种养。
四、人员选派
科技特派员的选派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农村地区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意愿选派和聘用,一般派往乡镇、村、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其他经济合作组织,优先派往优势特色产业板块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及乡镇、村、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期限由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单位双方根据目标任务商定,一般两年一轮。
(一)选派对象。
两年内,省、市、县三级共选派1500名科技特派员,其中省级选派200名优秀科技人员。选派对象为:
1?省、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在编人员;
2?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的涉农专家(含离退休、身体健康的专家、管理和技术人员);
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
4?农村乡土拔尖技术人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或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基层科技人员;
5?高校毕业生(已纳入 “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一般不同时选派为科技特派员)。
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志愿到农村第一线从事科技推广服务和创业;
2?具有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特长、技能和实践经验;
3?具有适应农村工作环境的身体条件。
(二)选聘程序。
1?县(市、区)收集提出本地科技特派员需求,并组织科技人员与需求单位对接,本地不能对接的向上一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科特办)提出申请,由上一级组织对接;
2.科技人员和服务对象根据对接协商情况签订服务协议;
3.服务协议报派出单位审批;
4.科特办认定、批准,其中:单位在县(市、区)的科技特派员由县(市、区)科特办认定、批准,单位在市(州)的科技特派员由市(州)科特派办认定、批准;中央在鄂和省属单位派出的科技特派员由省科特办认定、批准。
科技特派员也可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发布需求招聘公告;
2?提出选聘条件和相应待遇;
3?组织报名和选拔;
4?签订服务协议;
5?市(州)科特办认定、批准,报省科特办备案。
五、扶持政策
(一)从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中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在派出期间,保留其原单位行政职务、技术职务、工作岗位和编制关系,享受其工资、福利、奖金等待遇和正常的晋级、调资和职称评定。当地科特办年终根据工作和考核情况给予一定的交通费和生活费补助。
(二)对在社会上选聘的无工资收入来源的科技特派员,由批准的科特办在聘用期间每年给予补助。省批准派出的由省科特办年终考评合格后予以兑现。
(三)科技特派员在任职期间,各项工作任务考核合格的,在评定职称时可以享受以下优惠条件:
1?晋升上一级职称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及任职条件;
2?申报职称时,只需参加省里组织的水平能力测试,免予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及计算机考试;
3?晋升中、高级职称时,需提供选派期间的工作业绩报告,作为参评的重要条件,报省职改办审核,组织专项评审;
4?申报职称时可不受岗位指标限制,科技特派员工作一年后,可向当地科特办和人事职改部门申报(对于选派为科技特派员的离退休人员,不参加职称评定,不计算工龄)。
(四)科技、农业、扶贫等部门在科技、农业、扶贫项目立项与经费安排上,对科技特派员优先支持。
(五)科技特派员补助标准、发放办法等有关规定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另行制定。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协调小组组长,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局、省扶贫办、省农信联社等部门负责同志为协调小组成员。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各市、州、县也要建立本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
科特办的主要职责:研究提出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向协调小组报告工作进展和重大事项;督促、检查、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科技特派员的审批、选派、聘用、培训、考核、奖励工作等。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考核考评。各级科特办要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完成任务情况的考核,对工作业绩突出者进行奖励。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年度考核,其优秀指标按下派科技特派员总人数的15%掌握,不占原单位的指标,考核结果进入本人档案。对年度考评不合格(不称职)的科技特派员,不予兑现相关待遇,并取消相关补助,重新研究确定其科技特派员资格。
(三)切实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费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补助补贴、培训、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科技特派员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的启动引导。从2009年起,由省科技厅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根据选派人数和补助标准等向省财政厅申报并列入省科技厅部门预算。各市、州、县要根据各自实际,对本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各级农村信用社每年要安排一定信贷额度,在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创办的服务机构以及科技特派员所服务的农户三个层面建立融资机制,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
(五)各机关事业单位要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在科技特派员的申请批准,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帮助解决科技特派员后顾之忧。各县(市、区)、乡镇、村、企业要为科技特派员创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相关消息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应用型科研机
【发布单位】82802
【发布文号】宁政办发[2000]61号 【发布日期】2000-06-14 【生效日期】2000-06-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科技厅等部门关于应用型
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试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政办发〔2000〕61号2000年6月14日)
固原行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科技厅、经贸委、编办、财政厅、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试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自治区属16个转制科研机构名单
关于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
试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自治区科技厅 经贸委 编办 财政厅 计委
劳动保障厅 国税局 地税局 工商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00年六月七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8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0〕36号),现就自治区属16个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试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一、主要任务
(一)16个应用型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试点科研机构(以下简称科研机构)一律在2000年6月30日前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不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不再使用事业编制,从2000年7月1日起,按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
二、二、实施办法
(二)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时,要进行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对有争议的产权要进行产权界定。在对国有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作评估并经有关部门确认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科研机构整建制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须经原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其资产处置、股权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时需提交下列文件:
1.申请报告;
2.改制设立的审批文件;
3.企业章程;
4.验资报告;
5.股东的姓名、住所;
6.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证明和身份证明;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文件。
注册名称可用原科研机构名称(去掉原主管部门)或用符合登记规定的其它名称。
(三)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人事、工资、职称、经营管理等方面依法享有自主权。要加强技术创新。内部可以建立技术中心或与区内外高校、企业集团共同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持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四)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后应执行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可按国家有关法规自主决定职工的工资标准和分配办法,不再执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干部职务聘任制,有条件的可以试行经营者年薪制,实行内部有效专业技术职务自行评聘制,对现有职工专业技术职务可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为中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五)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后,可作为企业的技术中心、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该企业拥有对科研机构的人事管理权、资产经营权;企业承担科研机构原有的债权债务。进入国有独资企业或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机构原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给所进企业,具体划转手续按宁国资企发〔1999〕127号文件规定办理。若进入民营企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其资产需经评估后作为国有资产投资或转让出售。
(六)鼓励国有科研机构进行股份制改制。内容包括将科研机构整建制改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将内部的二级经济实体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科研机构整建制进行股份制改制须符合下列条件:
1.产权明晰;
2.有发展前景好、回报率高的有形产品或能提供市场需求的服务;
3.经职工大会或职代会1人1票表决通过;
4.原产权所有单位同意。
(七)科研机构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可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经贸委关于加快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指导意见的通知》(宁政发〔1998〕63号)的规定执行。科研机构根据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股权设置。其股权可设置为职工个人股、职工共有股、职工技术股、社会法人股等。职工个人股和职工共有股应在总股本中占较大比例。
职工个人股是职工以自己的合法财产向本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份、劳动积累补偿股和企业配送股;
职工共有股是本企业职工以其共有的财产折股或向本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以及享受优惠政策而形成的有形资产投入;
职工技术股是指科研成果经评估后按作价额不超过30%的比例,根据贡献大小折股或采用期股(权)形式奖给参加研究开发该成果的职工所形成的股份; 社会法人股为其他企业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有形或无形资产)折股或以现金向本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以及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折股或以现金向本企业投资入股形成的股份。
(八)鼓励职工在自愿的基础上个人投资入股,也允许少数职工暂不入股,未投资入股的职工可以在企业增资扩股时入股。职工个人入股的最低限额不得低于改制前上一本企业职工个人年平均工资额。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个人股额(包括现金入股额,下同)一般不少于职工平均股额的3倍;企业经营者个人股额一般不少于职工平均股额的5倍。
(九)股份合作制企业应向股东出具股权证明书,作为股东出资的凭证和取得股利的依据。
股权证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企业名称;
2.企业登记日期;
3.企业注册资本;
4.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缴纳的出资额和出资日期;
5.出资证明书的编号和核发日期。
股权证明书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名,企业盖章。
(十)股份合作制企业设立后,股东所持股份不得退股。但遇职工股东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辞退、除名、退休、死亡等情况,可由企业按企业章程规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处理。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可以转让其股份,企业股东(包括非职工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间和离开本企业后的会计内,其所持股份不得转让。
(十一)科研机构转制后,原设在科研机构中的技术认证和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出口商检中心,经技术监督局重新审核认定资格和从业人员后,可继续承担国家和自治区或行业交给的任务,接受自治区技术监督局业务指导和监督,以保持其开展相关业务的公正性。对这类中心为开展所需的条件建设,自治区财政继续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三、三、配套政策
(十二)科研机构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转制登记注册,不收注册费。
(十三)科研机构转制享受《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0〕36号)文件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关免税问题按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国税局、自治区地税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宁财税发〔2000〕1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24号)文件执行。
(十四)转制的科研机构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供养转制前离退休人员。
科研机构进入企业的,正常事业费可划拨给所进企业或暂由原拨款单位代管。
国家各部委和自治区各部门给科研机构的从事共性、关键性、前沿性产业技术研究专项经费要直接拨付,专款专用,保证技术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十五)转制的科研机构,养老保险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2号)规定执行。
转制的科研机构,从2000年1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按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从科研机构转制之日起支付。
2000年7月1日后退休的改制前在职人员,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低于原事业单位标准的,有条件的单位从本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中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和年限由单位自行决定。
(十六)科研机构转制后其国有资产的管理,按照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局、自治区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转发〈国有科研机构整建制转型为企业或进入企业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宁国资发〔1997〕84号)文件规定办理。
(十七)科研机构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为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后,5年内原科研机构领导(所长、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总工)如要求调出原企业或应聘公务员,可按原身份介绍和办理调动手续,原占编的一般干部调到其它事业单位工作,可按事业单位调出程序办理。
(十八)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科研机构可享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政策规定》(宁政〔1998〕27号)的各项优惠政策。
(十九)转制为股份合作制的科研机构,其资产按规定做了必要的剥离和扣除后,允许从净资产中划出10%-30%比例,按照工龄长短、技术职务高低、贡献大小,补偿给员工,转换为个人股权,作为对职工劳动积累的补偿。同时职工必须用不低于转换股30%的比例,用现金负时购买职工个人股,否则不予享受职工劳动积累的补偿。该股享有与职工个人股同等权利,即享有所有权、收益权、继承权、出让权。
企业净资产对职工进行补偿后剩余的部分,可设立职工共有股、职工个人股。
职工共有股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参与企业分红,作为本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住房补贴、医疗费用补贴等费用,专账管理,可由企业工会托管运作。
职工个人股,可由企业职工一次性出资购买。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暂不能一次性买断的净资产,可采取3年内分期付款的形式买断,但首次付款不得低于总款项的30%;允许有50%的赊购,3年内分期支付现金或从获利的分红中扣除;也可以作为借入资产。国有净资产出售的收益与借入资产可留在企业有偿使用,由改制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按规定向其主管部门或者投资主体缴纳使用费,费率按不高于同期银行利率收取。5年内免收有偿使用费。
(二十)职工技术股所占资本不得超过企业注册总资本的20%(高新技术成果出资的除外)。
(二十一)科研机构转制后,执行《银川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二十二)此项改革工作在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配合,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特事特办,确保转制工作按期完成。
(二十三)其他转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参照本文执行。
附: 区属16个转制科研机构名单
┌──┬──────────┬────────┬───────────┐
│序号│ 院所名称 │ 主管部门 │ 转制方式 │ ├──┼──────────┼────────┼───────────┤
│1 │宁夏轻工业设计研究院│自治区轻纺工业厅│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2 │宁夏机械设计研究院 │自治区重工业厅 │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3 │宁夏化工设计研究院 │自治区石化总公司│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4 │宁夏计算机技术研究所│自治区科技厅 │进入广夏(银川)股份有│
│ │ │ │限公司或转为科技型企业│ ├──┼──────────┼────────┼───────────┤
│5 │宁夏新技术应用研究所│自治区科技厅 │进入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 ├──┼──────────┼────────┼───────────┤
│6 │宁夏建筑材料研究院 │自治区建材总公司│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7 │宁夏粮食科学研究所 │自治区粮食局 │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 ├──┼──────────┼────────┼───────────┤
│8 │宁夏建筑工程研究所 │自治区建设厅 │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9 │宁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灵武矿务局 │进入灵州煤业集团 │
│ │所 │ │ │├──┼──────────┼────────┼───────────┤
│10│宁夏农业机械研究所 │自治区重工业厅 │进入吴忠仪表集团 │ ├──┼──────────┼────────┼───────────┤
│11│宁夏农垦科学研究所 │自治区农垦局 │进入宁夏制药厂 │ ├──┼──────────┼────────┼───────────┤
│12│宁夏甜菜糖业研究所 │自治区轻纺厅 │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
│ │ │ │农垦集团 ├──┼──────────┼────────┼───────────┤
│13│宁夏牛胚胎工程技术研│自治区农牧厅 │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究中心 │ │ │├──┼──────────┼────────┼───────────┤
│14│宁夏药物研究所 │自治区医药管理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 ├──┼──────────┼────────┼───────────┤
│15│宁夏城乡建设研究院 │自治区建设厅 │转为科技型企业 │ ├──┼──────────┼────────┼───────────┤
│16│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科│宁夏农林科学院 │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
│ │研所 │ │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
第三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纠风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设置公路(推荐)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办发[2001]29号 【发布日期】2001-02-26 【生效日期】2001-0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纠风办等部门关于
进一步规范设置公路检查站和执法行为报告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1〕29号2001年2月26日)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纠风办、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设置公路检查站和执法行为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规范设置公路检查站和执法行为的报告
(省纠风办、省交通厅、省公安厅、省林业局
二00一年二月十三日)
治理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和乱收费,是纠风专项治理的重要项目。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将其纳入深入反腐败斗争,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总体部署。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交通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以下简称“两部一办”)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999年11月,“两部一办”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新目标。2000年9月,“两部一办”下发了《关于印发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评分标准的通知》(交公路发〔2000〕501号),全国将在三年内分五批公布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单。今年是这项活动的第二年,根据我省的工作情况,拟作为第二批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省份,于2001年3月底以前上报考核验收申请报告,6月底以前接受交通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建设部、国家林业局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也关系到我省在全国的名次和声誉。我省目前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虽然形势很好,但影响达标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除按国家规定允许上路执收执法的交通、公安、林业部门以外,还存在多家上路的现象;二是按国家规定,经省政府批准允许上路的部门执收执法行为尚不够规范,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烟草专卖部门打假设置的临时站(点)未明确期限,经省政府批准设置的18个临时动物检疫检查站和18个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未按规定到期即撤,成为变相的常设站点。这些均与“两部一办”交公路发〔2000〕501号文件规定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如不解决好,将影响我省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达标工作。鉴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在公路上设置站卡的规定。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通知》(国发〔1994〕41号)的规定,除公安、交通、林业部门经省政府批准可以在公路上设置治安检查站、车辆通行费收费站、公路规费稽查站、木材检查站外,“其他任何部门、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设置任何形式的检查站、收费站,也不得在公路上拦截车辆进行检查、罚款、收费”。
二、二、进一步规范允许上路执收执法部门和执收执法人员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允许上路的交通、公安、林业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工作规则,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三、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商标卷烟活动,坚决制止非法生产卷烟行为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89号)规定,在卷烟打假活动期间,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制假重点地区的村、镇设立临时检查站(点)。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如若在公路上设置烟草专卖打假临时检查站,其批准权应属省人民政府,不宜下放到市州人民政府(原由市州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临时检查站一律撤销)。为防止临时站点过多过滥。烟草专卖打假临时检查站要尽量利用公安、交通、林业部门现有的检查站,并规定明确的时限。打假活动结束后,临时检查站应立即撤除。在临时检查站撤除后,如有举报非法运输卷烟的问题,可与公安交警配合,利用公安、交通、林业部门现有的检查站、收费站进行堵截,烟草部门不得单独上路拦车检查、收费或罚款。
四、四、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临时过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要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鄂政函〔1998〕186号规定的时限(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设置,到期即撤,不得将临时站点改为常设。
五、五、在全省实行治理公路“三乱”“黄牌警告”和“反弹摘牌”制度。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不搞终身制。对一年内发生一次严重公路“三乱”问题的县(市)实行黄牌“警告”;―年内连续发生两次严重公路“三乱”问题的县(市),取消其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县(市)资格;一个市、州一年内有两个县(市)被取消资格的,或在其辖区内一个县(市)发生一起重大公路“三乱”问题,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即取消该市、州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资格,并公开曝光,限期整改。对于市、州、县人民政府违规出台文件,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或下达罚款指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坚决取消其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资格。
六、六、治理公路“三乱”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负总责.分工专人主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发生严重的公路“三乱”问题,不仅要严肃处理当事人,还要追究有关领导人的纪律责任。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建议批转各地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76号 【发布日期】2005-09-08 【生效日期】2005-09-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
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5〕76号)
各产煤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工商局、公安厅、监察厅、环保局、电力公司等部门制订的《关于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九月八日
关于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方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 省煤炭工业局 省工商局 省公安厅 省监察厅 省环保局 省电力公司
(二○○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要求,现结合我省煤矿实际,特制定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以下简称“整顿关闭”)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明电〔2005〕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前期开展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整顿和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矿业秩序、生产秩序和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整顿关闭工作的顺利开展,省政府成立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省长为组长的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省国土资源厅、煤炭工业局、工商局、公安厅、监察厅、环保局、电力公司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并邀请省人民检察院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各产煤市、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切实加强对整顿关闭工作的领导。
三、整顿关闭任务
(一)以下七类矿井必须立即停产整顿:
1.7月13日之前,没有提出办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已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
2.已提交申请、但经审查认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责令限期整顿的矿井;
3.证照不全的矿井;
4.超能力生产的矿井;
5.没有按规定建立瓦斯监测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
6.没有按规定采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的矿井;
7.没有经过安全生产“三同时”竣工验收而投产的基建和改扩建矿井。
对确定停产整顿的矿井,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下达停产整顿指令书,并分别抄送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煤炭行业管理等部门,有关部门要依法暂扣其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各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订煤矿停产整顿工作方案。对列入整顿的煤矿,要依据其安全生产状况和整顿工作难易程度规定整顿期限;鼓励有条件的煤矿早整顿、早达标,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所有整顿的煤矿,只给予一次停产整顿机会,届时达不到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标准的,一律依法予以关闭。停产整顿最后期限不得超过2005年底。
停产整顿的煤矿要认真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标准,查找存在问题,确定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方案及停产整顿期间保障安全的有关措施,按照分级与属地结合的原则,分别报各级政府整顿关闭领导小组(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审查批准。煤矿整改完毕后,向整顿关闭领导小组(联席办公会议)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由整顿关闭办公室组织验收;煤矿整改合格,依法取得有关证照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以下四类矿井必须立即依法予以关闭取缔:
1.证照不全拒不停产或无证生产的矿井;
2.已被关闭又非法生产的矿井;
3.明停暗开或“停而不整”的矿井;
4.经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此外,2005年年底前不能按煤矿资源整合方案与骨干煤矿实行整合的小煤矿也必须于年底前予以关闭。
关闭取缔工作由各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对确定关闭取缔的矿井,相关部门要及时吊销有关证照,一个月内关闭到位(切断电源、拆除地面设施、炸毁井筒、填平场地、恢复地貌、遣散从业人员)。
四、有关部门的相关职责
全省整顿关闭工作按照分级与属地结合的原则进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省属六大煤业集团所属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各产煤省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市属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各产煤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县以下所属煤矿的整顿关闭工作。对于已经确定资源整合的煤矿,整合到省属煤矿的,由省级负责;整合到市属煤矿的,由市级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参加所属县(市、区)对本辖区小煤矿的整顿关闭。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所属的五个监察分局参加其辖区内市级整顿关闭工作。
省直有关部门的职责如下: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会同省煤炭工业局对停产整顿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察指令,并把停产整顿矿井名单分别抄送当地人民政府;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省煤炭工业局负责会同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停产整顿矿井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指令;对责令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矿井进行监管;会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原定关停的小煤矿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擅自组织生产的,报省政府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对省属煤矿企业停产整顿矿井进行验收;负责确定并向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提供证照不全拒不停产、经整顿仍然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明停暗开或“停而不整”的矿井名单。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确定并向省政府提供无证生产和已被关闭又非法生产的矿井名单;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采矿许可证;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
省工商局负责对决定关闭的矿井及时依法吊销、注销工商营业执照;依法暂扣停产整顿矿井的工商营业执照。
省公安厅负责收缴决定关闭矿井火工品,注销民用爆破器材准用证;负责维持矿井关闭现场的秩序;对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非法生产的矿井依法按妨碍执行公务处理。
省监察厅负责对已经投资入股煤矿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在一个月内退股情况进行监察,对逾期不撤出者,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查处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事故背后的官商勾结和腐败现象;负责对参与整顿关闭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实施监督监察,查处接受贿赂、公开或暗中包庇袒护致使煤矿未能停产整顿或关闭取缔的违法违纪行为。省电力公司负责切断决定关闭矿井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地方供电部门和企业向无证非法煤矿转供电的行为。
以上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9月10日前报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安排
(一)9月中旬,排查确定停产整顿和关闭矿井名单。在9月15日前,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把确定的名单和关闭矿井工作计划上报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9月下旬,停产整顿煤矿确定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整改。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上报煤矿停产整顿工作计划,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
(三)10月、11月,停产整顿煤矿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随时申请,随时验收。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
(四)12月,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上报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总结,省整顿关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面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各产煤省辖市政府每月20日前将本地整顿关闭情况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每月22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总结前一段全省整顿关闭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对整顿关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
(二)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各产煤省辖市政府根据本方案的要求,摸清本辖区的煤矿底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把关闭整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项工作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整顿关闭工作环环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三)建立督导制度。省政府将组织督导组,对各产煤市和省属煤炭企业整顿关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组织督导组对辖区内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查。督导组要深入现场,按照标准逐项检查督促指导工作。
(四)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各级、各部门对需要有关部门配合或者处理的问题,要及时以书面文件形式予以移交,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处理。
(五)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各产煤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停产整顿和关闭取缔的矿井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六)加强监督监管工作。停产整顿的煤矿必须停实,产煤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向停产整顿煤矿派出监督员,坚决防止明停暗开,日停夜开,假整顿真生产。同时,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煤矿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企业负责人要全面掌握本单位的安全隐患,积极组织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凡属被责令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的煤矿,必须严格自觉执行地方政府和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指令。
七、责任追究
(一)对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擅自生产、非法生产的煤矿,按妨碍执行公务处理。依法没收违法所得,按规定处以罚款,并严格查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严肃查处煤矿安全工作中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在煤矿参股分红、充当保护伞的国家公务人员和国有企业领导,一经查实,一律开除公职。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必须在1个月内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在监管监察执法中失职、渎职的公务人员,也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对在整顿关闭中收受被检查单位财物、在被检查单位报销票据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凡一个县(市、区)发现两处、一个乡镇发现一处属于应关闭取缔而未关闭取缔矿井的,对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降级、撤职处分,对有关主办人员给予开除公职处分。(四)对该关闭没有列入关闭名单的煤矿,该停产整顿没有列入停产整顿名单的煤矿,不符合安全条件验收为合格的煤矿,一经查处,立即关闭,对相关责任人一律开除公职。
(五)对有关案件应移交不及时移交,或者接到移送后不认真处理的,要追究有关主办人员的责任。
(六)由于监管人员监督不力,造成煤矿明停暗干,依法依纪追究监管人员的责任。
八、省直有关部门举报电话
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0371-63838397
省国土资源厅:0371-65966931
省煤炭工业局:0371-63937745
省公安厅:0371-65882301
省监察厅:0371-66343090
省工商局:0371-66779114
省环保局:0371-66312369
省电力公司:0371-67903027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技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若干
意见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1〕76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省中小企业局、省国税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浙江证监局、浙江保监局《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省中小企业局
省国税局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
浙江证监局浙江保监局
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现就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与金融结合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在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创业和金融创新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科技与金融资源密集的地区组织开展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与金融结合试点,探索科技创新创业和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集聚技术、资本、企业等各方资源,着力破解科技创新创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力争“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符合科技创新创业和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投融资合作体系。
二、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科技工作的战略部署,以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手段,支持科技创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支持科技人员与成果创业。充分发挥浙江民营经济、民间资本的优势,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支持科技人员依托创新成果创业。完善各类政府性创业资助政策资金、担保资金与创投市场投资资金的有机配合,发挥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等资源配置作用,加快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支持海内外科技人才兴办企业创业,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壮大。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的融资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设施,为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支持企业性等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综合运用财政、信贷、担保、保险等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战略产品,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动研发、设计、工程及生产的有机结合。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形成优质科技和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以长期的、战略性眼光,有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发、中试、产业化、市场拓展等各环节,通过“整体方案”设计,覆盖整个产业链的近、中、远期各阶段融资需求。
(三)支持各类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持工业设计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科技成果推广类服务业、网络技术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各类企业类服务业及相应的产业基地的发展。发展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信贷服务、知识产权评估质押等创业投资服务业。支持科技咨询、评估鉴定、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事务等科技中介服务业以及科技信息、技术转让、技术经纪、成果推广、技术转移等创新服务业。完善网上技术市场的创新服务功能和创业服务功能,畅通创新与创业渠道,推动产业化。支持软件研发及服务、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服务、信息技术研发及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节能减排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支持各类以科技创新研发为依托的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青山湖科技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国家海洋科技国际创新园等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与有关政府与管委会的合作,支持研发园、创业园、创新城等各类科技产业集聚区发展,满足基地和园区基础设施、公用配套设施、主体工程等建设的资金需求。支持推动重大创新平
台和载体建设,完善服务设施,扩大服务范围,促进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三、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式
针对科技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满足科技企业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一)鼓励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逐步扩大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政府性科技创业资助政策性资金的作用,致力于带动民营企业和民间创业资本、金融市场投资资本和服务的倍增效应和服务效应。发挥引导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逐级放大,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鼓励创业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
(二)提高对科技创业投资与信贷服务水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适合科技型企业融资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执行尽职免责信贷制度,简化信贷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根据科技型企业特点设计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设立科技专家评审团队,组织开展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工作机制,为银行信贷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加快形成银行、创投、担保、融资租赁等资源集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债权、股权相结合的科技企业融资模式。
(三)加强科技类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研究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需求和特点,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信贷模式,开发面向不同企业的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按照《浙江省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暂行规定》等规定,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着力抓好扩面增量工作。积极推动和发展应收账款、订单、仓单、保单质押等基于产业链的融资创新产品,推动科技型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金融仓储、小企业网络融资等特色产品创新。灵活运用外汇贷款、买方信贷、履约保函、出口信用证、对外担保等方式,满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关键技术的外汇信贷和贸易融资需求。
(四)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建设试点。按照试点完善、稳步推进、风险可控的原则,支持银行在科技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专门面向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支行等信贷专营机构,实行专门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机制、风险控制政策、业务协同政策和专项拨备政策,进一步拓
展服务科技型企业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的信贷投入。支持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所在地县(市、区)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逐步开展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开发区(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有关地方政府要研究制订鼓励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专业金融组织。
(五)加快发展科技融资担保服务。鼓励和支持设立为高成长、轻资产、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探索与商业性担保公司的合作机制,发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注入和补充机制,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损失补偿机制。各银行对于专门的科技担保机构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其担保放大倍数。加快再担保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分险服务,促进担保机构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规范运作。
(六)加强科技保险产品创新。针对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创新科技保险产品。积极推进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品和首台(套)产品质量保险、科技型企业融资保险以及科技人员保障类保险等产品,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功能,分散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改善企业信贷环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途径。研究制定推进科技保险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科技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制度,引导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加大对科技保险的宣传,提高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保险的认识和投保积极性,扩大科技保险覆盖面。
(七)支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充分利用并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在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或到境外上市融资,并研究制定和落实按规定减免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涉及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杭州、宁波、绍兴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争取进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试点,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深化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券商的合作,做好企业的动员、组织和辅导工作,为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股份公开转让提供通道。在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和省内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平台挂牌交易的科技型企业,均享受企业上市同等扶持优惠政策。
(八)支持利用债券市场开展融资。加大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支持经济效益好、信誉度高的科技型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在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信用增进等相关配套服务的基础上,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中
小企业集合类债券产品发行工作。鼓励科技型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加大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多渠道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务融资规模。
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体系。各级政府加强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的组织领导,科技、金融办、财政、税务、中小企业、人行、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建立促进科技与金融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统筹协调,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创新合作模式,促进科技与资本的对接。
(二)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重点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家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财政补贴和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利用金融资源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环境。
(三)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通过引导基金、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绩效奖励、保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投资等机构的合作,探索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本带动民营和民间创业资本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合作方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门槛。
(四)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依托央行企业征信系统和浙江省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统筹分散在相关部门的科技型企业信用信息,加强信用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制定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衡量企业创新能力,及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破解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优秀、守信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五)合理履行监管和服务职能。各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灵活运用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征信系统和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完善境外投融资外汇管理政策,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金融服务。各级银监、证监、保监等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能和制定实施政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科技型企业的成长规律和融资需求,正确把握规范管理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支持有关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金融工具,服务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六)探索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企业化运作的服务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和金融资源相对密集的地区,科技部门要统筹政策、信用、企业、资金、人才、项目等资源,主动对接银行、保险、创业投资等机构,打造综合性的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企业化运作的服务平台建设,引入银行、创业投资、担保、保险以及专利、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融
资服务,形成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为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加强对服务平台与有关机构的监管,防范财政性和金融性风险,确保科技与金融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