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现代合资生产汽车技术改造工程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北京现代合资生产汽车技术改造工程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北京现代合资生产汽车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内容:在原北京轻型汽车有限公司顺义厂区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冲压、装焊、涂装、总装、发动机车间,生产索纳塔、伊兰特轿车,生产能力为年产15万辆。新建污水处理站、改造锅炉房及办公生活等辅助设施。
建设单位: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北京市顺义区五里仓
工程投资:技改工程总投资为44.529亿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0.916亿人民币,占总投资的2.06%。
工程建设情况:一期工程年产轿车5万辆,2002年10月开工建设、2003年4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同期二期工程启动,2004年5月投入试运行。
监测期实际生产负荷:年产17万辆汽车。环评编制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污水:现代MOBES;废气:日本大气社、中大工业涂装环保公司、北京泛川机电设备公司。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污水:中国第22冶建公司、北京隆生精华水处理公司;废气:北京五州大气社、中大工业涂装环保公司、北京泛川机电设备公司
验收监测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工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工程建设安装水旋式漆雾处理装置、烘干室废气催化燃烧装置、通风净化设备、总装车间尾气收集系统和食堂油烟净化设施。并改造燃煤锅炉为燃气锅炉。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工程对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分别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危险固体废物送有资质的北京市阳光固体废物处理厂处理。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日常环境管理工作由经营支援部安全环保科负责,主要环保设施运行维护及日常监测由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支援部安全环保科负责,并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
三、验收监测结果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于2004年8-9月及2004年12月21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
1、废气:(1)涂装车间:电泳烤箱及密封胶烤箱排口(RTO1):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4.2mg/m3、4.0×10-2 kg/h,7.7mg/m3、7.4×10-2 kg/h,1.7mg/m3、1.6×10-2 kg/h;中漆、面漆喷漆室及底喷胶室集中排口(6#):甲苯未检出,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2.1mg/m3、3.8×10-3 kg/h,0.54mg/m3、9.9×10-3 kg/h;中漆、面漆烤箱集中排放口(RTO2):甲苯未检出,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 1.7mg/m3、8.3×10-3 kg/h,0.75mg/m3、3.7×10-3 kg/h;中漆、面漆烤箱事故排口(7#、8#、9#、10#、11#):9#排气筒中甲苯、二甲苯未检出,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0.45mg/m3、2.4×10-3 kg/h,10#与11#合并的等效排气筒中二甲苯未检出,甲苯、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 13mg/m3、0.11 kg/h,0.50mg/m3、6.7×10-3 kg/h,7#与8#合并的等效排气筒中甲苯、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1.4mg/m3、1.48×10-2 kg/h,2.0mg/m3、9.7×10-3 kg/h;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其中7#与8#合并的等效排气筒中二甲苯最大排放浓度128 mg/m3,超过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70 mg/m3)。
(2)总装车间:总装抛光、修补排口(12#、13#):12#排气筒二甲苯未检出、甲苯、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4.9mg/m3、9.0×10-2 kg/h,0.76mg/m3、1.8×10-2 kg/h;13#排气筒甲苯、二甲苯均未检出、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0.44mg/m3、2.2×10-3 kg/h;汽车检测线14-27# 15个排气筒中抽测的17#、20#、23#、25#检测线尾气排口: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4mg/m3、2×10-2 kg/h,0.89mg/m3、5.4×10-3 kg/h;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
(3)发动机车间:点火试验区集中排口(28#):氮氧化物、非甲烷总烃最大排放浓度和最大排放速率分别为4mg/m3、2×10-2 kg/h,8.1mg/m3、5.1×10-2 kg/h,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二级排放标准。
(4)燃气供热锅炉:供热锅炉排口(29#):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10mg/m3、16mg/m3、25mg/m3,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2)中燃气锅炉排放标准。
(5)公司食堂:食堂油烟排口(30#):油烟最大排放浓度≤1.0 mg/m3 ,符合《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的排放标准。
(6)厂界无组织排放:厂界4个监控点甲苯2天监测值中1天5.7mg/m3 ,二甲苯2天监测值分别为7.2 mg/m3、2.8mg/m3;均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
2、二级标准(甲苯2.4 mg/m3、二甲苯1.2 mg/m3)。
2.废水:(1)工业废水处理站排口(车间排放口):总汞、六价铬和总镉未检出,总铅和总镍的日均最大值分别为0.006 mg/L、0.20 mg/L,均符合《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中排入下水道B标准。
(2)生活污水排口:pH为7.04~7.83,污染物日均浓度分别为:悬浮物27~261 mg/L、BOD538~128 mg/L、动植物油10.9~26.4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12~1.97mg/L,均符合《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试行)》中排入下水道B标准。
3.厂界噪声:由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厂界外主要是公路、铁路和工厂,厂区北面为北京轻型汽车厂老厂区,东面是公路,南面有铁路和化肥厂,西面为北方油库和京承铁路线,因此未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4.固体废物:该工程各车间的固体废物按规定分类收集,磷化渣、漆渣、焊接残渣、废切削液、污水处理站的污泥等危险废物年产生量约为476吨,用塑料袋密封装于金属筒中临时堆存于车间固定地点,定时由有处理资质的北京阳光固体废物处理厂运走处理。金属废料年产生量约为1909吨回收利用或出售,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246吨,由顺义区环卫局集中处理。
5.污染物排放总量:按实际监测计算,废气污染物中烟尘、SO2、NOX排放总量分别为0.22t/a、0.54t/a、1.03t/a,废水中CODCr、氨氮、石油类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2.32t/a、21.14t/a、19.79 t/a,均达到北京市环保局核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第二篇: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国道212线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工程竣工
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国道212线重庆至合川高速公路
建设内容:渝合高速公路主线全长57.8Km,均处于重庆市境内,起于重庆市余家湾,沿途经马鞍石、蔡家场、周家院、尖山子、北碚、西山坪、草街镇、东阳、盐井、沙溪庙,止于合川,终点(K58+300)接合川涪江二桥南岸引道。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重丘区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米。
建设单位:重庆北方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重庆市管辖的北碚区和合川市。
工程投资:工程实际投资31.4亿元人民币。其中,实际环境保护投资约1.46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6%。
工程建设情况: 2003年全线设计通行能力10008220456辆/日(折合小客车),2010年为1691832152辆/日,2020年为3118454056辆/日。监测期间交通量(折合为小客车)为9818辆/日,约为2003年预测的平均量(折合成小客车,15461)的三分之二左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重庆北方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验收调查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验收监测单位: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二、环保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施工期,根据沿线地形、水文和农灌系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布设桥、涵工程,公路排水系统由截水沟、边沟、排水沟通过沿线桥涵直接排入天然沟渠中,并在局部路段加密设置通道和涵洞,尽可能保持和恢复原有生态格局,完善农业水利设施。调整临时用地地点,尽可能占用荒山、荒地和未利用土地,以减少对农业、林业等生产性土地资源的占用,施工完毕后基本进行了平整和生态恢复,达到了保护自然生态和农林业生态的目的。在中央分隔带和互通式立交、隧道口、路堑路基边坡等实施了景观和绿化工程。在噪声敏感点华光厂子弟学校修建了200m隔音墙。
三、验收调查结果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分别于2003年11月和2004年1月,2次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公众参与调查;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4年1月1315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
1、生态环境保护:为了避免高速公路穿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部门根据区域地形条件,不惜增加投资,选择三跨嘉陵江方案,最终使已建公路距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最近距离处达到1.2公里,工程基本上不会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
对沿线9个取土场和施工场地、27个弃土场大部份进行了绿化生态恢复,其效果较好。
实施了公路景观绿化工程,在中央分隔带和两侧路肩栽植三排平行的常绿灌、乔木和花灌木形成三条彩带,在隔离栅附近和边坡平台栽花植树;边坡以植草绿化为主,每个互通式立交用草、花、树搭配成独立景区,并伴以独特的隧道景观设计,最终形成点、线、面、立体的全面美化、绿化,效果良好。
2、噪声监测:在目前的车流量前提下,对沿线皂角湾、周家院、麻柳坪和埝口村共4处居民敏感点进行了监测,噪声监测结果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4类标准要求;对华光厂子弟学校、柯家湾小学2处学校敏感目标进行了监测,噪声监测结果均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2类标准要求。沿线其余声环境敏感点昼夜间时段的评估结果也均不超标。
3、固体废物:沿线梅花山服务区、合川管理处和各收费站均建有垃圾收集装置,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处置。
4、公众意见:渝合高速公路修建得到了公众的普遍赞同,75%受访公众对该公路建设总体上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第三篇:改建铁路成昆线电气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改建铁路成昆线电气化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改建铁路成昆线电气化工程
建设内容:成昆铁路自成都至昆明,全长1054.217km,纵贯四川、云南两省,本工程在既有线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电气化改造,同时昆明西至昆明增建二线,成都东至燕岗、广通至昆明西预留第二线,本工程电化长度1655.464km,铺轨长度共计239.789km。新建大中桥4座,总长1052.04延长米,隧道3座,总长2276延长米,并对既有的桥梁、隧道进行技术改造。
建设单位: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
建设地点:成昆线自成都至昆明,途经成都、乐山、雅安、凉山、攀
枝花、楚雄、昆明等7个地、州、市所属30个县市。
工程投资:工程实际投资41.11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57亿元,占
工程投资的3.8%。
工程建设情况:本项目于1993年3月开工,于2000年9月竣工。监测期车流量:目前该线货运列车29-31对/日、客运列车8-10对/日基本达到设计能力。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环保设施设计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环保设施施工单位:铁二局、铁五局、铁十二局、电化局、成都铁路
工程总公司、昆明铁路工程总公司。
验收调查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验收监测单位: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中心站、峨眉山市环境监测站、凉山州环境监测站、昆明市环
境监测中心。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较好的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有关批复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铁路施工期路堤、路堑边坡采取了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良好;取弃土场基本上已复垦、绿化;桥涵设置未影响当地行洪及农灌。受铁路列车运行噪声影响的敏感点已按设计采取了绿化等防治措施,主要敏感点本工程建设后声级水平较工程前有所改善。按照“以新带老”的原则,成都铁路局、昆明铁路局分别投资对既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为保护沿线的空气环境,已将原设计的燃煤锅炉改为燃油、燃气或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工程的实际污染物排放量较原设计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施工期和运营初期均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环保管理机构,进行了较好有效的环境管理,环保规章制度较完善。
三、验收调查结果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分别于2003年7月、2004年1月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公众参与调查,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中心站、峨眉山市环境监测站、凉山州环境监测站、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分别于2004年2月至2004年3月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
1、生态调查:(1)沿线取、弃土场挡墙设置高度合理,经过数年部分取、弃土场表面已覆盖有天然植被,多年以来未发生滑坡及水土流失等问题。经地方要求在临江河及峨眉河取土,既减少了取土用地,又清了河道,利于两条河流的行洪。
(2)成昆线既有线泥石流等43处各种类型的病害工点整治工作,整治工程的总投资为1.56亿元,大部分已经完工,部分正在进行过程中。
(3)工程的施工驻地、施工便道等临时用地,基本被地方利用,其坡面已被植被覆盖,原施工便道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
(4)设计沿线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数量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防护措施的效果显著,未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事故。
2、噪声:(1)本次验收对成都枢纽的4个敏感点,其中学校2所、医院2所,昼间声环境均能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火车北站医院住院部(1-2号监测点)夜间超标2.3dB(A),该敏感点距离公路较近,超标因素主要是受到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的缘故,铁路噪声已退居次要位置。
(2)燕岗机务段家属区(6-1号监测点)昼间超标2.2dB,夜间达标,该监测点除受附近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外,机车随机鸣笛对其影响较大,运营部门应加强管理,避免行人穿越股道而造成的鸣笛。燕岗铁路小学昼间能够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区标准,因该校无住校生,夜间没监测。
(3)永昌、永顺里小区距离铁路30M处能够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标准的要求,其余各监测点均超过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之1类标准的要求。对照国家环保局对原环评报告书的审批意见,要求铺设长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路基尚未稳定,建议结合铁路大修改造更换长钢轨。由于永昌、永顺里小区的修建是在既有成昆铁路之后,为确保两小区达到环境功能质量标准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的有关规定,建议昆明市有关部门,对小区建筑物使用功能进行适当调整,或对其采取相应隔声措施,在条件许可时考虑将两端平交改为立交,尽可能改善其生活环境,弥补规划上的不足。
3、污水:沿线各站段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经过改造后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废气:由于取消了沿线锅炉和一次完成电气化工程,工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与报告书相比,大幅度消减,环境效益显著,新增
燃煤、燃油锅炉均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4、电磁:(1)成昆电化工程对沿线20~40m范围内居民的电视接收不会产生影响。
(2)沿线机场导航台距离成昆铁路的距离满足防护距离的要求,没有对机场的导航设施产生影响。
(3)本次工程对受成昆电气化铁路影响的有线通信线路采取了迁改、地下电缆等防护措施解决,对油库专用线已做电火花防护处理,从而避免了对其产生的影响。
(4)成昆铁路电气化工程开通后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供电质量产生影响,目前采取越区供电、限制车流密度等临时措施,保证卫星发生的正常安全进行。建设单位已委托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化工程学院就成昆电气化铁路谐波问题进行了研究,成都局将组织有关单位根据测试结果,向电力部门及卫星发射中心的调研情况,提出成昆电气化谐波、无功测试分析和综合制方案及完善西昌电网结构方案,以上报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从而使成昆电气化铁路谐波问题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电质量的影响得到彻底解决。
5、公众参与:在公众调查中,沿线居民有绝大多数受调查的对象(96%)认为本工程的修建对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对沿线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绝大多数(86.7%)的受调查人员对本工程建设后的通行持满意态度,13.3%的人员基本满意。
第四篇: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
建设内容:起自长江北岸的荆州市太岳路与南湖路交叉口北,跨长江后进入南岸的公安县埠河镇,经南岸接线后止于陡沙公路高家泓道班,是一座以过境交通为主的特大型公路桥梁。大桥桥型为混凝土斜拉桥,总长8.8416公里,其中桥梁部分长度为4.3976公里。
建设单位:湖北省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开发公司 建设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建设规模:南岸接线公路部分长度为4.4440公里,桥面宽24.5米,其中斜拉桥部分宽26.5米,设计最高洪水位42.91米,最高洪水位通航净空18米,北汊斜拉桥跨径500米(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南汊斜拉桥跨径300米,接线公路按平原微丘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标准设计。工程永久占地577.4亩、完成路基土石方287239立方米、沿线兴建管理中心和收费站各一处。
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为13.7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为1480万元,占总投资的1.08 %。
工程建设情况:该工程于1998年3月28日开工建设,2002年9月底竣工投入试运营。
设计单位: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验收调查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验收调查环境监测单位:荆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在建设期间基本落实了环评批复及工程设计中提出的环保要求。施工期间采取了降噪、除尘和水土保持措施,采用钻孔灌注法成桩的水下结构施工方法减少对江水水质的影响,采取搬迁和封闭施工现场等手段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对两处需要恢复的取土场进行了平整,并恢复为农田、鱼塘和休闲渡假设施,对接线公路路基边坡采取了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将桥区内江陵水厂(现为金凤水厂)取水口向上游迁移约1.5公里。在大桥两侧设置了禁止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过桥的标志牌。
三、验收调查结果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和荆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3年7月14日-15日对该工程进行了现场监测和公众参与调查:
1、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对连接线路基边坡采用干砌片石和拱窗植草护坡,建有独立的路面排水系统,并结合当地自然特点对沿线裸露地带进行了全面绿化,沿线3处取土场均得到了恢复或平整。
2、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南岸收费站总排口pH值、CODCr、SS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排入农灌渠道。
3、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机械工业技术学校教室昼间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2类标准;机械工业技术学校宿舍和荆南村居民住宅昼夜均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4类标准。
4、公众调查:87%的被调查公众对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和试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示基本满意。
第五篇: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大姚县北部三台乡和湾碧乡境内多底河上
建设单位:大姚县多底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监理单位:浙江省东洲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验收调查单位:云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验收监测单位:大姚县环境监测站
环保投资:965.72万元
开工时间:2009年3月
完工时间:2011年6月
工程概况:多底河水电站位于楚雄州大姚县西北部的三台乡和湾碧乡,拦河坝位于多底河上游河段多底村下游约1km处,距大姚县城约105km,厂房位于金沙江右岸多底河汇入口上游约4.1km处,距大姚县城约201km。其他1#~10#引水堰分别位于拦河坝下游多底河两侧支流。电站为引水式开发,开发任务为单一发电。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44.5m。水库正常蓄水位2115m,死水位2090m,总库容404万m3,死库容11万m3,调节库容330万m3,具季调节性能。电站装机40 MW(2×20MW),保证出力20.6MW,多年平均发电量1.81亿kW•h。
工程变更:多底河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装机规模等工程特性保持不变。拦河坝、引水入库隧洞、引水入洞隧洞、引水发电隧洞、施工辅企、占地淹没、土石方平衡有所调整和变化。其中,工程开挖料满足回用要求,取消了2个石料场,总挖方减少了约9万m3,弃渣量减少了约9万m3,渣场数量减少了3个,临时占地减少了4.55hm2;工程设计调整,右侧引水入库隧洞较环评增加了约2.3km。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环评制度执行情况:2007年12月,云南省发改委以“云发改农经〔2007〕1877号”文对多底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08年10月,云南省发改委出具了多底河水电站核准批复的函(云发改办农经〔2008〕555号);2008年11月,云南省环保局对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出具了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环许准〔2008〕342号)。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一)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
1、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征地范围施工,办理了征占林地手续。取消了1#、4#、6#引水堰渣场及引水隧洞、压力管道渣场,减少了占地带来的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加工施工人员管理,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对临时占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减少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禁止电鱼、毒鱼、炸鱼等毁灭性的捕鱼方式;运行期拦河坝、各支流引水堰采取措施下泄生态流量,确保下泄流量不低于坝(堰)址多年平均流量的10%,减缓工程建设对开发河段鱼类的造成的影响。
根据水保方案初步设计报告及其批复要求,对渣场、施工道路等临时占地进行了迹地清理,采取人工种植植物和自然恢复。
2012年12月,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通过了云南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云水保〔2012〕556号)。工程建设未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造成较大影响。
(二)水环境
2009年11月10日,电站下闸蓄水。水库初期蓄水,水库水位在死水位2090m以下,通过冲砂底孔(孔底高程2080.5m)下泄0.5m3/s的生态流量。水库从死水位2090m蓄水至正常蓄水位2115m阶段,通过拦河坝冲砂底孔左侧的生态放流管(进口高程2088m),下泄不小于0.18m3/s的生态流量;电站运行期,水库水位在死水位2090m至正常蓄水位2115m区间,通过拦河坝冲砂底孔左侧的生态放流管,下泄不小于0.18m3/s的生态流量。
1#~10#支流引水堰顶进水格栅处,设置1根管径12cm的固定PVC管,引水下泄生态用水。丰水期来水量基本满足生态流量下泄要求,枯水期上流来水不足,不能满足下泄流量要求。
保障措施方面,建设单位设有环境保护管理小组,定期检查拦河坝生态放流管出水量及各支流引水堰生态放流管是否正常通水。拦河坝生态放流管每天早晚各检查1次,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下泄流量满足0.18m3/s,当下泄流量不足0.18m3/s时,通过开启冲沙底孔闸门,确保下泄流量满足0.18m3/s;各支流引水堰堰顶埋设直径12cmPVC管引水下泄生态流量,并每周检查不少于两次,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每月的15日总结工作并向公司领导汇报拦河坝及各支流引水堰生态流量的下泄情况。
2013年3、4月以来,为缓解旱情,应当地政府要求,电站停机不发电,通过开启冲砂底孔下泄水量,确保坝后河道生态用水和下游居民取水便利。
水库蓄水前水库蓄水前组织当地村委会人员对库区进行了清理,并通过蓄水验收。
施工期生产废水采取简易沉淀后排放,引水堰施工处设置简易旱厕,生活污水随粪便清掏后用作周围浇洒绿化,厂区处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后用作绿化。运行期厂房、生活办公区人员生活污水和食堂油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就近农田农灌。
电站厂房设有机组检修废油收集处理设施,废油经分离过滤后回用,剩余少量不可利用油泥由废油桶收集。
(三)环境空气
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施工场地、道路洒水降尘,加强道路养护等措施,降低施工带来的空气污染。运行期厂房生活办公区使用太阳能、电等清洁能源,生活区食堂产生的外排油烟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四)声环境
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加强设备养护等措施,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噪声影响。运行期机组运行和尾水水声对厂房下游200m少量巴拉村尾坪子村村民影响不大。
(五)固体废弃物
按照批复的水保方案初步设计报告要求,落实了渣场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减轻了弃渣带来的水土流失。
施工期营地设置有简易垃圾收集坑,生活垃圾收集回收利用后定期于坑内焚烧处理。运行期厂房、生活办公区配备垃圾桶,垃圾回收利用后集中于生活办公区垃圾收集池妥善处理。
电站厂房设有机组检修废油收集处理设施,废油经分离过滤后回用,剩余少量不可利用油泥由废油桶收集处置。电站试运行以来尚未有废油泥产生。
(六)环境管理、监理、监测
为做好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电站制定有《大姚县多底河水电开发项目管理——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方案》(2009年7月)。根据环境管理方案,电站设置有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该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该环境管理体系规定项目总经理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分包商为分包内容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施工队队长为直接责任人。项目部设专职环保工程师负责环保工作,跟踪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与各作业队与项目部签订环保责任书,实行环保责任奖惩制度,并组织开展项目部环境保护专业将技术培训,通过图片、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环保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项目委托浙江省东洲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工程环保监理工作,公司成立有环保监理部,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管理。2012年12月,环保监理部编制了《云南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环境影响监理监理总结报告》。
项目委托大姚县环境监测站承担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监测单位按要求提交了监测报告。
三、验收调查结果
(一)生态环境
工程建设影响的植被主要是暖温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及干热灌丛。工程建设造成区域内植被面积及植物个体数量的减少,通过严格按征地范围征占用地,按规定办理征占林地手续,优化临时占地,及时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等措施后,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及植物的影响可得到一定减缓。
工程区人类活动频繁,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趋避性强,可在区内找到其他适生环境。施工期采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未发生猎捕野生动物行为,工程结束后开展覆土绿化和植被恢复。工程建设对评价区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工程开发河段无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及洄游性鱼类分布。工程建设导致河流片段化,阻碍鱼类基因交流,通过下泄生态流量的措施,减缓对工程开发河段鱼类及其栖息环境的影响。
(二)水土保持
建设单位根据批复的水保方案初步设计报告要求,落实了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减轻了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满足水土保持防治要求。
(三)水环境
水库蓄水前进行了库底清理并通过验收。建坝筑库、引水发电改变开发河段水文情势,初期蓄水及运行期采取措施下泄生态流量,减缓对坝(堰)后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电站运行以来上游来水不足,水库调节运行不明显。根据监测结果,水库下泄水温较天然河道水温变化不大,库区未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运行期生活办公区和厂房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围农灌,未对金沙江产生影响。
(四)环境空气
施工期建设单位采取了相应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减缓了工程建设带来的空气污染。运行期电站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厂房生活办公区使用太阳能、电等清洁能源,生活区食堂产生的外排油烟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五)声环境
施工期建设单位采取了声环境保护措施,未对工程区声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也未收到噪声扰民投诉。运行期厂房周围200m范围无敏感目标,亦未收到噪声扰民投诉,机组运行和尾水水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微。
(六)固体废弃物
建设单位按照批复的水保方案初步设计报告要求,落实了渣场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弃渣带来的水土流失,满足水土保持防治要求。根据生活垃圾特性、产生量及环境条件对生活垃圾采取可行的处理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小。电站运行至今,尚未有机组检修废油泥产生。
(七)环境管理、监理及监测
工程建立了环境管理制度,落实了环境监理、环境监测计划要求,保证了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和监督。
(八)公众意见
工程建设得到了工程所在地区周边居民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总体上认为电站建设采取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效果较好,没有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公众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较为满意。经回访调查,均无相关人畜饮水、灌溉用水的投诉。
四、验收结论
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工程环保手续齐全,落实了各项环保措施,达到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符合竣工环保验收条件,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竣工环保验收。
五、要求
1、电站生活污水回用不外排;定期打捞库区漂浮物并妥善处置。
2、废机油、变压器油等应严格按国家危险废物管理要求执行;运营期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尽快报环保部门备案。
3、严格执行《大姚县多底河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措施及管理制度》,做好生态流量下泄管等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维护,确保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