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

时间:2019-05-14 03:3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

第一篇: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

文 献 综 述

前言

本论文题目是《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研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做到“人岗匹配”是所追求的目标,而人岗匹配的先决条件就是要能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招聘工作是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础环节,一个合理、科学的招聘制度对企业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好的招聘系统可以确保员工素质的优良,它影响着企业的人员流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一次成功的招聘活动就是企业的一次成功的公关活动,是对企业形象的绝好宣传。由于我国人力资源起步较晚,各个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招聘这一块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招聘人员,即使大企业的招聘人员很多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招聘培训。从而使招聘工作一直达不到专业化的效果。本文将从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正文

1.相关概念厘定

1.1招聘的概念

人员招聘是企业为了弥补岗位空缺而进行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称。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从广义上讲,人员招聘包括招聘准备、招聘实施和招聘评估三个阶段;狭义的招聘即指招聘的实施阶段,其中主要包括招募、筛选(或称选拔、选择、挑选、甄选)、录用三个具体步骤。1.2 招聘有效性的概念

指组织在招聘的过程中利用决策组织协调等职能来优化招聘活动的过程合理配置招聘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招聘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从而通过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招聘目标。简言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为企业招聘到足够数量的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它需同时满足招聘时间,招聘成本,招聘结果数量质量要求。

2.研究现状

2.1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有关招聘的模型,张少卿等学者主要从胜任力模型,大五模型等方面来研究 的。

张少卿(2008)认为: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员工所具备的能胜任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对员工胜任力的管理,可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力的管理。胜任力指的是影响一个人大部分工作的一些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们与工作的绩效紧密相连,并可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对它们进行测量,而且可以通过培训与发展加以改善和提高。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它是针对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力1。秦炜(2009)认为: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人才招聘决策系统是将人才招聘的实际问题与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努力实现为决策者提供优良的决策方案。人才招聘决策支持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阶段来完成即人才素质测评和按要求选择人才2。王培君(2009)认为:品德测评可以融入正常的招聘流程之中,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应把握三个主要环节:心理测试(汰劣)—→情景模拟(择优)—→在岗试用(验证)。由于品德本身的隐蔽性,对其测评也不同于一般的能力测评、行为测评,品德测评的方法主要有投射技术、量表测评、结构化面试、背景调查、测谎技术等3。方丰、严欣平(2008)认为:基于胜任特征模型招聘机制的流程设计,其核心是根据已经建立并经过验证的胜任特征模型,确定人员选择的工具,然后按照制定出的标准对应聘人员的胜任特征进行测评,最后利用人职匹配技术做出人员录用决定4。肖余春、袁炳耀、王怀秋(2009)认为:运用大五模型招聘时应注意不能以人格测评代替人事决策和对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期望不能过高5。

有关招聘中存在的问题,金晶等学者主要从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些招聘误区的原因等角度来研究的。

金晶(2009)认为:当前企业员工招聘中缺乏科学有效性,由于对招聘岗位的职责没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界定,致使很多企业不管招聘什么职位一概要求“高学历”,而实际岗位却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人才的浪费

12张少卿,2008,《构建企业员工招聘的胜任力素质特征模型》,《江西青年从业学院院报》,第04期 秦炜,2009,《人才招聘决策支持系统》,《合作经济与科技》,第10期 3王培君,2009,《 人才招聘中的品德测评》,《商场现代化》,第12期 4方丰、严欣平,2008,《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招聘机制研究》,《商场现代化》,第33期 5肖余春、袁炳耀、王怀秋,2009,《大五模型在人员招聘中的运用》,《区域经济评论》,第1期

同样也造成人才的缺乏。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文化表述模糊。邹纯青(2008)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激烈,招聘工作成为企业遴选人才的关键步骤,在数量众多的应聘者中如何选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在现在很多企业中人员招聘都缺乏规划。很多国内的企业过多的考虑人才的成本、招聘的成本,只注重眼前利益。但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长期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岗位设置不科学,任职条件不明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学历、经验、知识技能把握较好,而对能力普遍认识较为模糊,对个性特征则更缺乏认识。企业中作为招聘的人员对应聘者基本信息审核不到位。企业对要招聘的人员的学历要求不切实际,面试方式简单,准备不充分7。文伟(2009)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缺乏目标性、系统性和程序性。招聘标准不合理,手段渠道不科学,造成“人才高消费”。招聘人员的组织不到位及招聘队伍的非专业化。招聘面试安排不合理,面试考官易产生错误的心理效应。企业缺乏有效的录用反馈和评估体系。企业会忽略企业人本理念和形象宣传机遇。企业在招聘中出现这些问题往往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落后思想观念及过时文化背景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企业往往比较重视外部招聘,对内部招聘不够重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制度缺失8。贺红星、陈锡萍(2009)认为:在招聘中企业对人才的概念模糊。目前,我国企业对人才的理解中存在两大误区,首先将人才理解为高学历、深资历,在招聘中过分注重学历,认为应聘者的学历越高越好,工作经验越丰富越好,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其次,用人求全,要求过高。不能否认,各方面素质能力强的人相对于能力素质差的人来说是有优势的,但是人岗匹配不适就难免会打消人才的积极性。招聘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招聘的实施不合理,包括招聘渠道选择不当、招聘人员非专业化、没有采取有效的初选步骤。在招聘过程中忽略企业文化理念和市场宣传9。张培德(2003)认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不对称到处存在。在劳动力市场、人才交流市场、各人才招聘会上,经常会遭遇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的人没招聘到,却招来了“不合适的”人员,这是因为招聘方处于信息弱势之故。“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招聘方采取“逆向”选择10。

同时,郭亚斌(2014)也认为:随着应届毕业生以及社会就业人数的逐年增

6邹纯青,2008,《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才资源开发》,第9期 邹纯青,2008,《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才资源开发》,第9期 8文伟,2009,《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误区及其对策》,《长沙大学学报》,第1期 9贺红星、陈锡萍,2009,《浅议企业招聘的问题及对策》,《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期 10张培德,2003,《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第7期

加,而企业本身能提供岗位的数量确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再加上未来延迟退休的可能性,无形当中给相关各方带来了巨大压力11。

招聘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误区,这都会为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避免这些麻烦,我们最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使得招聘的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关于提高招聘的有效性,陈志卿(2008)等国内学者主要从影响企业人员招聘有效性的原因,规范招聘工作,降低招聘成本及其意义,提高招聘有效性的对策等方面来研究的。

陈志卿(2008)认为:招聘效果欠佳首先是由于科学性体系欠缺。对于现阶段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一致反映出的周期长、淘汰率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基础工作的不足所导致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首先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体系进行梳理,运用科学理念,在客观用人、理性用人的方向上不断努力。其次是由于专业性把握不足。集中表现在招聘形式的单

一、招聘需求的把握这两方面。在提高招聘有效性的措施上,要明确清晰的“选人标准”,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招聘策略。科学分析用人需求,推动用人部门密切参与招聘过程。有效地利用招聘广告和应聘登记表。拓宽招聘渠道,保证有充足的应聘信息来源。对面试过程进行科学规划。面试结束后,建立必要的人才信息储备。做好招聘工作过程的有效延伸-跟进12。林蓉(2009)认为: 在招聘工作中必须遵守三个原则首先,必须具有前瞻性。其次,有效的员工招聘必须建立在对企业业务及所属行业了解的基础上。第三,必须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企业要公开招聘前期的准13。蒋艳(2008)认为:要加强招聘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招聘的有效性。提高招聘者的职业敏感性,加强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防范。避免招聘者常见的心理误差,提高招聘的有效性14。刘竞哲(2008)认为:要降低招聘成本要制订详细的招聘方案,加强对招聘人员的培训。要选择科学的招聘方法。招聘应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由于招聘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招聘工作可以实行团队负责制15。丁秀玲(2008)认为:胜任力是预测未来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胜任力概念可以渗透到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工作分析和工作申请表的设计,还是面试方法、技巧的改进,以及评价中心技术的运用等问题都可以进行基于胜任力的思考。依据胜任特征进行多种评价方法的组合应体现栅栏原则、聚焦原则、成本最小化原则16。朱文蔚、李元勋

1112郭亚斌,2014,《浅析企业在校园招聘中的问题及应对对策》,《企业技术开发》,第29期 陈志卿,2008,《 影响企业人员招聘有效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中国科技信息》,第18期 13林蓉,2009,《企业如何规范招聘工作》,《山东劳动保障》,第4期 14蒋艳,2008,《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对策》,《商场现代化》,第34期 15刘竞哲,2008,《企业如何降低招聘成本》,《人力资源开发》,第7期 16丁秀玲,2008,《基于胜任力的人才招聘与选拔》,《南开学报》,第2期

(2009)认为: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做好员工招聘工作是关键。当今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也在逐渐采用一些新的的招聘方式,由此引发了一场新的人才招聘革命。何种招聘方式是企业最佳的人才获取渠道,目前基本上没有定论。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实际需要,才能有效的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招聘方式。针对目前传统招聘方式存在的弊端,代理招聘、网络招聘、电话招聘和视频招聘日渐成为招聘方式的新趋势17。姚源源(2008)认为:企业组织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做好员工的招聘工作是当前最首要的关键。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也出现了不同的招聘新方式,引发了一场新的人才招聘革命。现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传统媒体广告、人才介绍机构、内部招聘、员工推荐等招聘方式都会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和作用18。张成堂、毕守东(2006)认为: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公务员招聘的数学优化模型.首先将面试成绩、期望成绩与笔试成绩转化为相应的权重,再充分考虑应聘人员的志愿,最后建立双向选择的权重计算模型,并在处理过程中抓住应聘人员的实际权重与各部门期望权重的贴近度,运用整数规划确定出各种条件下的最优分配方案.对一般情况即N个应聘人员M个用人单位时做了合理的论证,以达到该模型在运用中的推广19。2.2 国外招聘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对招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所以国外的招聘制度相对于国内比较完善。国外学者对招聘的研究主要从弹性招聘,雇佣员工的法律问题等方面来研究。

浅井雅夫(1994)认为:中小企业家在招聘人才的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在招聘中企业家的诚意是招聘人才的关键,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企业的规模上可能比不上大企业,这时候企业家的诚意就变的非常重要了。对应聘者来说,企业具有吸引力的前提是领导要有吸引力,招聘人才是经营者的使命20。皮埃尔·莫奈尔(2005)认为:我们不仅要重视招聘中的面试过程,还要重视面试前的过程,在面试前可以采取适当的战略。在面试前可以和应聘者进行电话交流,可能掌握一定的关于应聘者的信息。也可以再面试前布置一项任务,看应聘者的完成情况来判断他们是否合适所应聘的职位。在正式面试前还应该再次考虑招聘的职位,以确定更好的面试方法21。大卫·厄温(2004)认为:一个雇佣者必须跟上保护申请人和被雇佣者权益法规的发展步伐。工作申请人不能因为种族或者性别理由而受到歧视。谁觉得自己受到歧视,谁就有权向经济法庭申请赔偿。一旦你开始雇佣员工,雇佣者就必须通知当地的地方当局。雇佣者必须为那些每周工作超过

1718朱文蔚、李元勋,2009,《招聘方式之四大趋势》,《华东经济管理》,第1期 姚源源,2008,《对企业招聘方式中七大趋势的探讨》,《经营管理者》,第13期 19张成堂、毕守东,2006,《公务员招聘问题的优化模型》,《安徽大学学报》,第3期 20【日】浅井雅夫,1994,《吸引人才,招聘人才》,科学出版社 21【美】Pierremomell,2005,“Recruitment of 45 details”,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16个小时的雇员提供一份工作描述,还要提供雇员薪酬说明,注明总数、可变的扣减、固定的扣减和净收入。如果雇员合同中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的话,必须在一个月内通知员工,而且只能在得到员工同意之后才能做出改变22。戴安娜·阿瑟(2003)认为:在美国企业既希望聘用到合格的员工,也希望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规则,因为,它们越来越明显地认识到,要想保持有效地生产率,就必须提供不同于传统的弹性工作制。在现代企业中除了正常的全日制招聘,企业也要适当的重视弹性招聘23。

随着经济的发展,招聘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具体的方式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节省招聘的成本还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是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

结论

在未来人员的招聘必将充满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中地位的提高,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招聘也将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做好招聘,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将成为企业的重头戏。我们在做好企业外部招聘的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内部招聘。

22【美】David Irwin,2004,“Managing and employing people”,Thorogood 【美】Diana Arthur,2003,“Recruiting,interviewing,selecting and orienting new employees”,Amacom 23

参考文献

[1] 【美】Diana Arthur,2003:“Recruiting,interviewing,selecting and orienting new employees”,Amacom,P11 [2] 【美】David Irwin,2004:“Managing and employing people”,Thorogood,P52~54 [3] 【美】Pierremomell,2005:“Recruitment of 45 details”,Machinery Industry press [4] 陈志卿,2008:《 影响企业人员招聘有效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中国科技信息》,第18期:P148 [5] 丁秀玲,2008:《基于胜任力的人才招聘与选拔》,《南开学报》,第2期:P134~139 [6] 方丰、严欣平,2008:《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招聘机制研究》,《商场现代化》,第33期:P298~299 [7] 郭亚斌,2014:《浅析企业在校园招聘中的问题及应对对策》,《企业技术开发》,第29期:P102~103 [8] 贺红星、陈锡萍,2009: 《浅议企业招聘的问题及对策》,《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期:P106~107

[9] 金晶,2009:《浅议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问题及解决对策》,《浅议企业人》,第2期:P108~109 [10] 蒋艳,2008:《提高人员招聘有效性对策》,《商场现代化》,第34期:P90~91 [11] 刘竞哲,2008:《企业如何降低招聘成本》,《人力资源开发》,第7期:P51 [12] 林蓉,2009:《企业如何规范招聘工作》,《山东劳动保障》,第4期:P18~19 [13] 浅井雅夫,1994:《吸引人才,招聘人才》,科学出版社:P11 [14] 秦炜,2009:《人才招聘决策支持系统》,《合作经济与科技》,第10期:P68~69 [15] 王培君,2009:《 人才招聘中的品德测评》,《商场现代化》,第12期:P297~298 [16] 文伟,2009:《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误区及其对策》,《长沙大学学报》,第1期:P29~31 [17] 肖余春、袁炳耀、王怀秋,2009:《五大模型在人员招聘中的运用》,《区域经济评论》,第1期:P48~49 [18] 姚源源,2008:《对企业招聘方式中七大趋势的探讨》,《经营管理者》,第13期:P98 [19] 张成堂、毕守东,2006:《公务员招聘问题的优化模型》,《安徽大学学报》,第3期:P24~26 [20] 邹纯青,2008:《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才资源开发》,第9期:P100~101 [21] 张培德,2003:《人才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矫正技术的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第7

期:P95~100 [22] 朱文蔚、李元勋,2009:《招聘方式之四大趋势》,《华东经济管理》,第1期:P106~108 [23] 张少卿,2008:《构建企业员工招聘的胜任力素质特征模型》,《江西青年从业学院院报》,第04期:P79~81

第二篇: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大型企业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客观存在的管理、融资、经营、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阻碍和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一、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在98%以上,中小企业产值、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超过60%,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50%,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40%,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3/4。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中国中小企业状况相对较好,但是多少还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为数十万企业提供搜索营销服务的百度公司发布《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范围较广,但是依然有53.2%的企业预测2009年营业额将增加,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特有的风险和制度缺失造成的危机依然是客观存在的。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面临主要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还是客观存在,这些因素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外部困境和内部缺陷。

(一)外部困境

1.制度限制。规范我国中小企业的立法较少,行政程序不够明确和规范化。同时我国行政性管制、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妨碍了中小企业灵活经营优势的发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某些领域是限制或禁止中小企业进入。这些在客观上都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融资困难。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完全靠自有资金的发展,如果仅仅靠自有资金去壮大自己,那无疑是痴人说梦。世界上所有的大企业都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银行的支持。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是靠企业主私下融资来发展自己的,而这种私下融资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障碍和风险,而且从规范的角度讲是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而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又限制较严格,需要提供规范的文件和规范的会计记录,良好的信用记录等条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也非常重要。这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那儿得到发展所需的资金,阻碍中下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银行自身的结构也不合理,缺少面向满足民间资本需求、重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有人曾经对广州市中小企业经营问题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80家中小企业中,资金问题最为普遍,所占比率最高,达82.64%;资金获得渠道有银行贷款、自筹、证券市场融资及其它,比重分别为80.82%、16.44%和2.74%。可见银行贷

款仍是中小企业目前最主要的资金筹集渠道,居绝对支配地位。但认为贷款难的中小企业占67.11%,甚至有15.79%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几乎不可能。

3.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服务市场。服务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业务展开,包括融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管理、物流配送、广告宣传、产品设计、战略顾问、技术服务、法律咨询、诚信调查、市场分析、信息服务、管理培训等,目前我国这样的服务市场规模小,运行不规范,或还没有发育成长起来。

4.企业间缺少专业化协作。多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缺少宏观引导和产业组织,导致中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产业关联、专业化协作和经营网络,往往形成单个企业孤军奋战、自生自灭,既难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也无法利用中小企业集聚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二)内部缺陷

1.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是以民营和私营性质为主体,而大多数私营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借助家族力量共同创业,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经营的。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些企业就很难拓展经营视野,形成发展战略,集聚要素资源,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家族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和成长。

2.企业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技术水平不高。以相对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短缺的技术和资本,这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选择。但从长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逐步形成自身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成长渠道,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

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财务混乱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的通病。这既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和劳动保障得不到落实的重要原因。

4.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以各种方式规避劳动法规的要求,给与较低的工资,不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不提供符合生产要求的安全保护设施,拒绝职工的合理要求,随意辞退员工等各种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一方面导致企业花很多精力和时间与职工打劳动官司,同时员工在这种企业工作也缺乏安全感,无法留住优秀员工,导致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人力资源部门几乎一直忙于招聘。

三、中小企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指导思想、规划战略、产业布局、专业协作、科学管理、政策扶持和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政府在宏观上对的中小企业应给与一定扶持

中小企业众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要扶持。对于高耗能、低产出、污染大、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不仅不能扶持,反而要坚决关、停、并、转。对于增加就业机会与税收,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小企业,则要积极扶持,甚至要重点扶持。根据我国国情,当前应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高科技型中小

企业;(2)有利于改善经济布局,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小企业;(3)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4)以当地资源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资源加工型的中小企业;(5)有利于增加出口的中小企业;(6)环保型的中小企业。

(二)建立人才培养支持系统

人才缺乏则是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一大瓶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政府要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以此带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工人;另一方面鼓励中高级人才到中小企业去发展,并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已有的人才后续培养,给与更多的机会继续发展。

(三)建立倾斜政策支持系统。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中介组织,应按照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给中小企业提供正确的产业指引,引导中小企业按照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的目标及时实现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同时政府必须构建以财政援助扶持中小企业的倾斜政策支持系统,包括税收减免、政府采购等。增加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合同中所占的比重,使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使政府政府采购,不仅是政府节约开支、防止腐败的措施,还要使之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的重要政策工具。

(四)、建立资金支持系统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但目前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多是由地方政府为主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相对比较谨慎,同时担保手续和担保要求比严格,基本上都是全额提供反担保,对于一些没有多少个人资产的中小企业业主和意欲设立中小企业的个人很难取得担保。在实践中,可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或明确规定城乡信用社以及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要业务对象,或在各商业银行中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设立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专门为那些经评估为高科技或者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中小企业服务,为其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五)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完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小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坚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突出服务性的原则。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鼓励采取不同方式组建服务机构,并对其开办、运行予以一定的支持,各服务机构独立于政府管理部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政府管理部门主要担负指导、管理、监督等职能。

(六)继续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革

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应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地采取改制、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控股,鼓励所有制企业和个人购买、租赁、承包国有、集体企业。

加大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专业化,有利于解决重复建设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企业结构,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并促进技术

进步。支持中小企业向“小而尖、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方向发展,专业化协作是社会化分工的要求。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专业化协作比“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要优越得多。专业化生产一方面易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七、构建企业文化

倡导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建立有效的选拔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针对不同人才的自身需求结构,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灵活发展环境,引导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绩效考核目标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

重视企业制度建设的规范和创新,尤其是激励制度的创新,通过创新理念来建设人才文化。既要学习传统企业的制度建设,规范完善各项制度,又要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建设灵活平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如组织管理、风险管理、财务、激励制度等,尽量避免形成“以命令代替制度”的陋习,提高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创造一个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潜能、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总之,中小企业在解决人才问题中,必须切实地为创立适宜人才成长的环境而努力。在企业发展伊始,就应注意从领导体制、激励制度等方面创造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人才观,并将人才文化的建设纳入中小企业组织文化的整体建设规划中,以此作为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中人才问题的突破口。

八、推动融资进程

首先、加强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与大企业的合作和联系。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沟通,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凝聚力,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缓和内部竞争,从而为彼此发展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其次,注重与大企业的协调作业,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稳定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同时,加强交流,向大企业开口融资,以缓解自身资金不足的压力。只有拥有了资金,中小企业才有壮大的机会和可能性,所以作为中小企业必须坚定信心地依此一直走下去。

九、培育企业品牌

在现代这样一个广告社会里,没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或者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几乎是不可能,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但只有产品质量远远无法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更需要的是人人知晓的品牌,品牌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广告所能达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一个好的品牌需要几代人的培育和维护。分析知名企业的成长历程,没有一家企业的成长中取法品牌,相反都是通过品牌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和中小企业应深入市场调研,作出分析和预测,在市场细分中寻找“市场空缺”,通过市场补缺使自己获得发展,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市场空间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带动效益,最终实现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发展的一个跨越。

第三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推荐)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做好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在财务管理现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根据内控制度的原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既密切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点,在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等环节上有分工不明、相互脱节和失控现象,甚至有会计兼出纳,出纳兼稽核的情况;有的中小企业没有内审机构或虽有机构却附属于其它职能部门。这种经济业务由一人承办又缺乏制约的情况,不仅不利于经济业务正常开展,而且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2)会计核算上。中小企业大多数由于在业务上发展迅速,使企业老板经理更多地关注于业务的拓展和销售业绩好坏,而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自身管理的完善和提高,特别在会计控制上投入不足,没有制定统一会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如货币资金支付、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等环节,在审批、复核、支付和账务处理上,纰漏百出;凭证和记录的控制不规范,如凭证编号编写不规范、记录核对无索引等。

(3)财物管理上。中小企业大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一个员工身兼数职,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企业财物管理很混乱。物资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各个环节缺乏监控,错弊丛生,有的单位财产长期不进行清点。财产不实,账实不符,特别是闲置资产风吹雨淋。无人问津。

(4)往来账款上。供销业务及其贷款的结算,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在采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及结算等环节上,缺乏协调和监控,一些不良或违规行为频频发生。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对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良好的资金运营管理机制是企

1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但目前来看,大多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财务部门设置简单,缺少必要的监督,权限设定不清。中小企业大多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资金领用和支取的授权上,缺乏岗位之间的必要监督,一旦出现问题,不容易迅速找到责任人;销售问题上,只管为了扩大销售额,而进行大量的赊销,而在应收账款的催收上,没有明确责任权限,往往作为财务人员的任务,容易形成销售与收款脱节,造成企业资金运转困难;在闲置资金的运用上,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投资分析,造成资金的机会成本加大。

(2)对员工缺少必要的奖惩制度和科学的业绩评价。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财务人员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之后,使得公司投资有了很大的收益,公司若不能就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使得一些财务人员非法占用企业资金为自己谋利益;缺少科学的业绩评价,就不容易作出合理公平的奖励措施。

(三)中小企业投资管理现状

(1)投资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且相对于对外投资而言更偏向对内的实物投资。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小、控制权高度集中,投资决策主要由业主决定,受业主的经验和主观性影响较大;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外部融资受很多限制,使得企业不敢从事于长期投资,因为一旦企业发生需要大量资金的财务事项时,长期投资不容易变现,而外部融资又不容易实现,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中小企业业主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相对于风险较大的外部证券或者股权投资而言,更愿意投资于实实在在的设备购置或建筑物建设,甚至即使有大量的闲余资金,宁愿放在银行保安全,也不愿投资,在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项目研究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2)对投资缺少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缺少实施后的跟踪和反馈。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财务分析能力很强的人才,公司主要靠领导人拿主意、做决策,在投资前,对于何时投资、投资对象、投资期限等问题上,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业主主要靠自身的经验作出决定;投资后,往往缺少必要的跟踪,特别是实物投资,比如建筑物开工之后,没有跟踪环节,使得一些问题发现不了,造成成本开支过高,形成资源浪费,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同时也忽略了市场前景的分析,使得企业建成的不动产成了“不生产”的废物,使得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经营的初始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及向亲朋好友借款,主要为内源型融资,资本额少,相比之下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相对不够发达,上市门槛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资信度相对较差,导致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能融资且银行对其授信额度受到较大控制。再加上近年来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和中小企业缺乏能够参与的直接金融,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大高于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所面临融资难、担保难的现状。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第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管理者专业水平差。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于企业的投资者,正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第二,融资难成中小企业心头之痛。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一直是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主要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质素不高,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同时,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体现银行业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同等数额上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缺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益驱动。再者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广大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而民间借贷目前还处于非法阶段,既缺乏法律保障,又有很高的融资成本,满足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第三,项目论证缺乏科学性。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抱有尽快收回投资的短期目标,而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同时中小企业投资具有盲目性,投资方向也难以把握。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材料采购、领用、销售建立一套规范体系,形成制度化,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产进行清查,督促财务人员按照国家税收,财务有关规定正确计提拆旧,计提坏账准备,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资料,为正确进行财务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必须明确企业内部监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保证内部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停留于形式。要健全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队伍的素质,保护监管者的合法权益,对企业财务管理实行全程监管,只有这样,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落到实处。完善公司机构设置,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资金使用审批问题上,要严格审批权限,尽量使得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经过直接负责人的签字确认。实行科学的业绩评价和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减少资金非法占用、增强资金的收益性。

(二)强化资金管理,合理进行资金分配

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为此,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决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三)改变理模式,引进科学管理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必须培养、引进、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要让家族外人才担任财务管理岗位,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接受先进的管理思想,让财务管理人才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定要摒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引进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大力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要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监督意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而培养企业整个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改善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以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不败,促进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树立新的融资观念

中小企业资难问题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原因则与企业的信用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中小企业在资金筹集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主要是这些企业平时不注重自身的信用形象,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损坏了自身信用,在社会上的信用度很低,或者这些中小企业在信贷时找不到合适的担保单位,不能及时足额地筹到资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机制,要树立起守信用的意识,把企业信用和产品质量放在同一重要高度来对待。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应从自身找原因,认真对待和提高本企业资信状况,增加企业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改革长久以来在社会上留下的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的印象,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归还银行贷款,为自己的贷款提供真实合法的担保,树立良好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要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能力,以优化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才能拓宽融资渠道,筹集更多的企业急需资金,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中小企业还应积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树立创新观念。充分利用金融工程技术创新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提供内部或外部的保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风险,进而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过,创新也应当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成长特征等结合起来,只要新的融资方式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就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方式。具体来说,股市就是探索更多的融资渠道的关键点,因为它可以规范和监督证券交易以协助不同中的小企业直接筹集资金。此外,对一些发展良好且具有高信誉中小企业,可以批准其发行短期债券。再者,对于那些没有资格发行证券的企业来说,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很好的资金来源。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欠缺,是制约中小企业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固然有中小企业无法抗拒的外部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者,应努力为中小企业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加强外部管理,强化外部监督职能。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水

平;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稳健理财,避免盲目扩张或多元化经营等措施手段的实施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中林.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9)

[2]亚春林.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8)

[3]焦桂芳.浅谈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07,[4]赵栓文.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5,(3)

[5]李春琳.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J].商务会计,2006,(1).20)(

第四篇:浅谈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启斐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

5摘要:当今企业竞争的核心已聚焦于人才竞争,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却无法走好这一步。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注重招聘过程,并为中小企业有效招聘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招聘; 问题; 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的优势在于市场承受能力强、适应性强、灵活性高;但存在经营规模小、资本实力较差、资源拥有量有限、专业技术人员少、企业经营者的管理素质低等劣势。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进行科学的招聘,为企业引入优秀人才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招聘及其意义

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渠道,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数量与质量要求,通过信息的发布和科学甄选,获得本企业所需合格人才,并安排他们到企业所需岗位工作的过程。有效的人力资源招聘能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提高企业核心能力;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工作的效率;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减少离职,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潜能发挥的水平。由此可见,有效的招聘工作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有意义,而且对整个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1.忽视招聘的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招聘时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由于中小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也就缺少与战略匹配的规划。当缺少合格人员时,才考虑招聘,在人员素质不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培训。这使得中小企业招聘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往往临时确定招聘标准,缺乏明确具体的工作分析。这为企业人力资源招募、选拔、任用的失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用人理念上存在误区

由于中小企业对招聘岗位的职责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致使很多企业不管招聘什么职位一概要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企业招聘只重视显性才能,忽视了应聘者的潜能。对于优秀人才的界定只是限于学历和一段时间的经历,错过了那些具有潜力的人才。这种做法导致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率高,造成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得不到较高回报,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3.招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招聘人员往往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应聘者对公司的初步印象通常全部来自于招聘人员。招聘人员自身的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招聘工作的效果。招聘人员在与应聘者面谈时居高临下、机械呆板、敷衍塞责,使应聘者认为该企业缺少人文关怀、缺乏朝气,从而失去加入该企业的兴趣与信心,影响了招聘的效果,损害了企业形象。

4.筛选手段的科学性不够

一方面,企业常用的考试和面试受考官素质的影响。面试考官缺乏一定的培训,其判断经验及相关能力的全面性难以达到标准,对面试结论产生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所使用的测评手段普遍缺乏科学性。而西方常用的测试工具因其“国产化”程度较低,测试信度低,也只能成为一种参考性的方式。如何提高人才筛选的科学性是中小企业有效招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中小企业有效招聘的对策

1.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基础工作

中小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有效招聘做好准备。

(1)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科学预测企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保留和开发政策及措施,以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可以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人力资源规划应该被看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坚持不懈、不断改进,以求更加适合企业的发展。(2)制定明确的工作分析。招聘人员在招聘前应对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职责、操作流程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制作岗位说明书有详细的计划,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招聘工作。

2.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

高素质的招聘队伍,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素质的人才,还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公关形象。企业在安排招聘工作人员的时候,应注意其个性特征、个人修养、知识能力结构和年龄层次,使其合理搭配,形成理想的层次分布,全面提高人力资源招聘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对应聘者的吸引力。同时企业应加强对招聘人员的全面培训。通过各种方式的组织培训,使其业务和综合素质都能达到组织的要求,能够真正地为企业招聘到适合的人力资源。

3.树立正确用人态度,宣传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招聘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地对待来申请企业职位的每一名应聘者,对其表示感谢与尊重。特

别是落选人员,应该把其资料录入人才储备库,以备长远考虑。这样,企业不仅获得了其想要的人才,也取得了企业潜在人才的心,提高了企业的形象,有利于企业知名度的传播,也为以后的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奠定了一个很

好的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企业的招聘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努力寻求企业文化的认同者,这样做可以减少双方的成本,高效率地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总结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我国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中小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成为中小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中小企业需要不断克服自身劣势,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在反复招聘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中寻找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引进人才之路。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要想使招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相应的战略作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我国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廖泉文.招聘与录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熊英,黄尚坤.不良招聘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J].市场论坛,2008(09),23.[3]金晶.浅议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

tāotièwǎngliǎnglíngyǔ

理世界,2009(02),109.màodié饕餮魍魉囹圄

耄耋

第五篇: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论文摘要: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该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目前为止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对于直接融资来说,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要求达到的条件很高,首先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和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其次我国公司上市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需要企业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和尚无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方式显然也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二)间接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筹,其中属于间接融资资(贷款)比重小。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抵押贷款通常选择不动产抵押,显然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抵押贷款十分有限。另外,按银行贷款惯例,一笔贷款发放需要经过贷款审查、抵押物评估、保险、公证等环节,从申请到发放最快也要十余天。另外,目前担保贷款收费偏高、不合理,也是限制中小企业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商业性融资为主

目前,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一些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体制灵活、管理层级简化,能够较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但从银行自己的收益角度考虑,它们并不可能自发地将中小企业融资放在首位。商业性融资中小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水平低,缺乏战略经营思想,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所提的折旧不能满足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的需要,分配利润较多,留用利润较少,造成自我积累不足,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同时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经营者采取家族式管理,使得内部控制不力。而企业又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会计机构也不健全,造成财务分析能力差,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核算。

(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生产效率低,营销水平差,市场狭小,销售不稳定等原因导致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小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存货积压严重,也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而随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各银行普遍间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压力增大,中小企业由于信贷风险较大银行对其贷款更加慎重。

(三)现有融资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融通

银行为了加强自身风险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都制定了贷款的评定标准。对于资本较少、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标,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也因此而增加。同时各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大多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抵押物以不动产为主。中小企业大多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而担保公司要求的担保手续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企业也不会轻易利用这种贷款方式。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具体表现在:一是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以国有存量资产为主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易变现,担保资金严重不足,行很难接受,从而降低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作为金融杠杆工具的乘数放大效应。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偏严,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1.从法律法规建设上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安排。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尽快明确中小金融机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结合目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对现有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改造;三是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

2.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增加的贷款投放,其利率可适当优惠,并适当增强利率弹性。认真执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以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同时,商业银行应尽快下放贷款权,健全信贷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营销水平,使银行不惟抵押、质押而发放贷款,进一步开拓市场。

(二)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1.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一是发展股票市场;二是发展债券市场;三是发展基金市场。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考虑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闲散的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投资。

2.改善现有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是应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二是对农村信用社在清理、整顿、规划的基础上,应允许并鼓励民间资金参股,并明确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三是对城市中小商业银行,应取消各种不利于中小银行发展的歧视政策。

(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支持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做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互助担保体系、商业担保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一方面,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首先,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定类的理论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规范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行为。另一方面,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

(五)创新融资手段,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中小企业应考虑到自身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等实际,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利用一切可能的路径,不断地创新出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融资手段:

1.票据贴现融资。即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

2.发展融资租赁。所谓融资租赁是指企业需要添置某些技术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将它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之一,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运营条件所付出的成本会远远高于银行直接贷款的方式。

3.吸收创业投资。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直接投资方式。创业投资切合中小企业的管理参与与分阶段投资的特点,不仅是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4.保险公司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选择担保方时,一般优先选择有实力的大企业做担保单位,但随着大企业对风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担保市场的逐步成型,大企业为中小企业作贷款担保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由于担保企业赔偿金额有限,且自身也存在着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安全,而保险公司的这一业务使得银行多了一个控制风险的途径,转移了银行的部分风险,增强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摘要: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从中小企业自身、信息系统两方面对信息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合理使用有限资金,培养专业人才,切实搞好整体规划,改革管理模式,选择ASP模式和合适的信息化开发商等信息化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模式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有4300多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9.6%,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8.5%,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48.2%。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伙伴,在与大企业组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协作体系方面,也发挥着专而精、小而特的优势。在拉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在20 世纪,大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及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其具有一次性资金投人少,对短期回报、产品稳定性、交互界面、技术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产品灵活性要求高的特点。

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据2002 年10 月至12 月21CN 网站与支点网等通过网络联合开展的一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

(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3 %的企业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56 %企业不但拥有局域网,而且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36 %表示自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31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域名。此外,还有33 %的受访者企业或者已经申请了域名,或者已经建成了网站,正在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2)在信息化应用方面,68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 %),业务管理(55 %),宣传(42 %),库存管理(42 %),客户关系管理(40 %),经营决策(30 %),供应链管理(25 %)。

(3)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方面,用户最为关注的是加强企业管理(68 %),其他关心的内容还包括:搜集市场信息(61 %),提高服务水平(57 %),提高生产效率(53 %),促进技术创新(50 %)。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信息化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要么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了解,没有紧迫感,缺乏积极性,要么错误理解信息化,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了信息化的实施。认为信息化是技术工程,应该由“信息中心”负责,对信息化建设不闻不问,即使开发出软件也不积极使用,或者消极对待甚至抵制,把信息部门设在某一部门之下,只有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没有管理方面的技术,不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这就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投入不足,资金配置欠妥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调查表明,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这样“重硬轻软”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同时,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二)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1、价格昂贵,方案缺乏个性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又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在对中小企业关于信息化建设障碍的调查中,38%的企业认为缺乏一种系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

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一)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转变中小企业的观念,使企业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信息化的推进中,企业的领导层必须理解信息化,领导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与政府的信息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信息化发展介绍会、经验交流会、人才培训等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政府要有意识地树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通过实效让广大中小企业学习跟进。

(二)“软”、“硬”兼施,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资金不足和信息化建设承受能力低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开发”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实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三)选择ASP模式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四、结论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情况千差万别,信息化基础也比较差,推动起来有一定难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道路可循。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推动、扶持、服务的作用,各类服务机构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后续服务,中小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注重实效。如此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稳固而有力的三角支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

转贴于中国【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国际化,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而传统理论主要解释的是那些资源丰富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行为,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现状及主要障碍的分析,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策略和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10月底,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和50.2%。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以上,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八成,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如何加快、迈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取向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在我国市场上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已经完全被卷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即使不出国门也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经营环境,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有放手一搏,勇敢地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进军国际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 即使企业当前的市场没有受到威胁,也应该积极收集海外市场信息,寻找进军具有潜力的国际市场的机会,争取和扩充新市场,尽早建立竞争的优势。因为如果行动迟缓,原有的市场也可能会被抢先行动的企业侵占。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因此为了获取企业深层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资源,企业也要走出国门,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

3、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这是严峻的挑战。当然,加入WTO后,我国也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

4、我国的国内市场状况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大量的生产能力过剩,不少产品出现积压。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国内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创造和引导需求,另一方面,则有必要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国外市场。同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在这方面,除自身努力外,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1、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选择2003年至2005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为7619.9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73.83%,中小企业出口额达到了5181.5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68%。

从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构成来看,出口方面,纺织服装产品、鞋产品、玩具箱包等轻工产品、日用塑料制品和金属五金制品等几乎全部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调查显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中,企业数名列第1和第2位的是纺织服装和轻工类产品,分别为25.54%和15.58%。这几年来,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价值较大的行业。在这三个行业中,中小企业数分别占总企业数的15.35%,14.53%和12.05%,而且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2、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小企业不但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主体。在我国的“三资”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大。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纷纷涉足海外经营,抢占国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累计在海外投资非贸易性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累计137.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93.4亿美元。这些企业涉及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贸易和咨询服务等行业,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项目的投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它们不但为拓宽我国产品的出口渠道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也为我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国际化经营起了铺路石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资本,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主要通过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的资金缺口。但仅仅依靠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金缺口;专项资金以“给予”方式运行,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在税收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措施多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手段单

一、力度小。另外,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带来信用差、风险大以及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地获得充足的贷款,中小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严重阻碍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一些从事承包劳务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又无法获得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受国际市场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这些企业难以开展和扩大国际业务。

2、缺乏人力资源

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我国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1.4万人,大专以下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仅占17.9%,技术人员占13.40%,高层管理人员占2.70%。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由于企业缺乏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核心资产——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3、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且缺乏事后监管 我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要接受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企业用境外投资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也要再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一些环节多、时间长的审批.不仅使企业丧失了良好的市场机会,也影响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境外投资的事后监管却极为薄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极易造成海外资产的流失。

4、对外投资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在发展跨国经营时经常陷于“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尤法可助”的境地;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国际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领域的涉外中介机构还很不健全;境外投资的保障机制有待建立。

5、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出口额也有较大的增长,产品种类增多,出口市场扩大,但总体上来看,这些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出现了出口数量增加,但出口价格连年下跌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限,这无疑阻挡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6、信息不灵,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其信息来源是客户、报刊、广播、电视,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非常薄弱,仍然依靠原始的方法获取信息,市场触角有限。它们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承担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费用。由于国际商情不灵,企业很难掌握出口主动权。而这种制约在短期内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克服的。企业不仅需要政策规定的“硬件”支持,更需要“软件”支持,如信息、咨询、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支持,类似于新加坡半官方的“贸发局”、美国商务部的“全球信息和贸易系统”。

7、行业层面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

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状。虽然我们采取了能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便利的方法,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我国中小企业需要能在国际事务上代表企业进行谈判的行业代表。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探析

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财政政策支持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各种举措,有这样三大特点:一是各国在推行各种政策的同时,都十分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施加影响;二是各种政策如指导政策、扶持政策、调节经济政策等,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对于法律条文都加以详细、具体的规定;三是大部分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涉及到所有中小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各类各种法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保证政策的完整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但就总体而言还很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际化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一,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至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 %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共同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出资、资助和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二是担保体系和机构绝大部分由政府负责中小企业的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政府运用少量的财政资源为政策杠杆,通过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政策措施,要通过人大立法,安排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定比例,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基金,划拨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第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制度。中央和省(市、区)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按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资助、入股和贴息。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服务、信用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的补助,中小企业助资金的使用应当科学、公正、透明,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第三,要借助深圳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有利条件,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尽可能更多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促使更多优强中小企业实现社会直接融资。

2、围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相形见绌。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生产手段陈旧、管理落后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小企业摆脱落后和免遭淘汰的关键之举。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一是全面淘汰陈旧设备。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地位。用一流技术和设备,生产一流产品。企业除自身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外,要积极争取银行、金融部门增加用于更新改造的贷款。二是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从事传统加工业,网络经济不仅包括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推动网络发展的工厂产业,还包括网络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有效的设计、管理和物质供应,并可以更好的收集用户信息来调整和改进产品,从而使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活力。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选择若干个城市对中小企业工业园进行试点,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法,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现有中型企业应瞄准本行业技术尖端,以多种方式,包括提供试验场所、设备,配备辅助人员,提供研制经费等,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获得优先享用技术专利及产品的生产经营权。

3、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虽然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等对中小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建议尽快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机构的职能要符合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具体而言,其职能应包括: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等。

4、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 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中,欧美国家势必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流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一个机遇。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彻底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这里,政府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可以以各种交流会、论坛等形式进行。

5、搭建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知识的平台 可以参考欧盟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信息服务窗口。通过这个信息中心,中小企业可获得包括国际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欧盟还通过“征求合作伙伴网”和实施“合作伙伴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分包合同,创办国际性合资企业。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海外华人网络的搭建。我国有4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经验丰富。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节,使中小企业容易与当地海外华人合资、合作创办境外企业,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市场。

6、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例如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世界各国(地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设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帮助中小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因此,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非政府组织,将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通过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低下,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联合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40%的业主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那又叫他们如果来谈规范财务管理呢?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阻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另外,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必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6:59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存在的问题”,仅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投资盲目,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1)一般性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的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2)特殊原因。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带来的制度摩擦,集中表现在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补充资金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就相应增大;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等。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仅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使决策大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格的论证,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3.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现金闲置或不足。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4)只关注现金流,缺乏大局观念。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5.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0

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中小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1)规范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

2.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

(2)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跟随成功者的做法,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0

(3)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3.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一些成长的企业来说,保持财务的稳健性,对于支持公司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控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财务核算准确翔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

第二、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

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第四、注重收账实务。收账实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收账程序和方法。②挑选合适的收账人员。

(3)现金流量预算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办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

论文下载中心4)成本控制。中小企业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4.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5.简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都实行豁免揭示制度,即对小于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待遇,允许其按简要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1)小型企业可以采用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

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下列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利润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无需编制报表附注;季度无需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仅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

(2)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的框架与大型企业相似,只是内容简略些。中型企业应提供、半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2

6.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普及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实现无纸贸易,使得一张凭证从制单到记账仅需几秒钟,建立企业自己的微机网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计算机联网,实行银行对账系统。这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企业办理汇票、本票和电汇等业务仅需要通过电脑操作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就可以办理。

同时,建立财务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在每一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或某一重要阶段上建立控制环节。没有控制的财务核算,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算。可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报表体系,即预测、控制、监督三个报表体系。这样,将记账与财务分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地协调进行,实现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

以上是我根据所学的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浅略地分析,并针对其财务管理方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等等。同时,解决途径也会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这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不至于半途夭折,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与转换,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恩群:中小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2]王国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会计研究,2005,(2)。

[3]胡晏: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2005,(5)。

[4]财务成本管理:2005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5]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下载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性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唐丽桂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1、整体素质不高据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一项问卷式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6家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共计4235人,占全部企业......

    中小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前言招聘和求职,是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企业招聘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网络、报刊、招聘会,等等,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也......

    论中小企业招聘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精选)

    论中小企业招聘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摘要:正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极其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据统计,2009年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5篇

    中小企业发展中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摘 要:中小企业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其发展中,内部管理存 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09-5-12信息来源:[摘要] 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跨国经营的发展轨道, 活跃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在国外投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