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5篇)

时间:2019-05-14 03:2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

第一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

[口述前记]

周鹤龄,1942年10月生。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冶金工业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等职。1995年9月至2003年4月担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2003年2月至2008年1月任第十届市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在国资改革的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加快上海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国企党组织如何定位,如何确立国企的领导体制呢?当时我担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参与和推动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的建立与实施。通过此项体制,国企党组织的定位更加明确,对上海国企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经济的发展进程。

企业的体制改革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与整个社会大的格局有关,二是与经济改革紧紧相连。新中国成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国有(国营)企业先后实行过厂长负责制(一长制)、党委领导下厂长负责制,但较长时期是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对企业领导体制进行改革,恢复了中共八大时制定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一直到1980年左右。此后开始试点厂长负责制,一直试点到1988年底前。为了配合试点,1986年9月中央制定下发三个条例,分别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8年底到1989年6月,短暂推行厂长全面负责制。由于是厂长全面负责制,一切厂长说了算,由此进一步造成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地位弱化,党委作用模糊。当时上海某家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向市委领导提出来:我们党委还能不能召开大会?我们党委书记还可以在职工大会上作报告吗?1989年下半年国内形势变化后,中央再次??国有企业领导体制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三句话,即党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起政治核心作用、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党组织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定位问题产生了较为激烈的争论,主要有两次大的争论,我将其称为“皮”“毛”之争。

第一次“皮”“毛”之争是在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时国门初开,国内一些人发现西方国家的政党相关的机构都设在企业外面,企业内部是没有政党的组织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照搬西方做法,也把党的组织从国家机关和基层组织中撤出,一些国企即使没有撤出党的组织,党委书记也让清洁工等无关紧要的人来担任,借以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地位。受此影响,在国内也出现了诸如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有了党组织使得效率降低,而西方企业没有党组织,效率反而很高,因而不必在国企设党组织的“取消说”;主张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分离开来的“分离说”;主张与国际接轨国企不一定要有党组织的“接轨说”等观点。如果把“皮”比作国有企业,“毛”比作国企党组织,那么把党组织从国企中撤出,就好像是去掉了皮上面的毛,因此,我们称之为第一次“皮”“毛”之争。而且这些说法还得到了当时中央个别人和有关部门的有些人的认可,在此影响下,按照有关要求,各地都进行了所谓的国企党组织属地化试点。上海的试点在闵行区,先后把包括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等39家市属企业党组织都划由工厂所在地的闵行区委领导。按照当时的想法是逐步把市里垂直管理的企业通通划归区委领导,区委对这些企业决策的“干预”不会像原先主管局党委和大口党委那样多,既可以增强厂长对企业决策管理的自主性、自主权,也削弱了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又慢慢地淡化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权。然而,其最终走向表明这是一项错误的指导方针。后来由于整个内外环境的变化,国企党组织属地化试点没有实行下去,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关系仍移交回主管局党委和大口党委。

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又出现了第二次“皮”“毛”之争。在西方的学者和政客的观念中,市场经济是自然地必然地与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要搞市场经济必然走私有化道路,走私有化道路必然走资本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必然走美国式的政治道路,这是西方的逻辑。当时国内就有人提出,市场经济是不能与公有制结合在一起的,要实行市场经济,就要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实际上,一些不涉及到国计民生大局的国有企业是可以卖掉的、可以转制的,但涉及国计民生或具有科技前瞻性战略性的国有企业则不可以卖掉,而且要做大做强、保值增值。当时由于操作不规范,有些国企说是卖主要是送,有的企业还做假账,好多财产转移掉了,等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这次的“皮”“毛”之争,不再是争论国企党组织要不要存在,而是干脆把国有企业废除掉,实行私有化,国有企业这“皮”没有了,党组织这“毛”也就根本不存在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两次争论和较量逼着市委思考国有企业党组织怎么办的问题,1994至1995年市委先后举办了两个学习班。第一个学习班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市委于1994年在市委党校举办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上海怎么做的学习班,主要是中央决定出来后上海怎么办,国有企业怎么改革,上海怎么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有三四十个人参加。第二个学习班是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后,1995年市委举办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学习班。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但是对国有企业党建没有具体明确,许多同志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究竟怎么抓觉得心中不太踏实,而且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转折时期,在一些思想认识和大的原则问题上,包括企业党建工作大的思路上都不是很清楚。虽然在1995年8月由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下发了《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文件,但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很大的措施来落实它。1995年2月,湖南省委组织力量对10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报告送中央后,江泽民同志有个很重要的批示,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决不能丧失。批示传达后引起很大反响,并引起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重视。

1996年初,中央党建领导小组决定对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同年3月,中组部副部长虞云耀一行来到上海。他们到上海后,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了十几个座谈会,参加的人来自市委,市委组织部,下辖企业的大口党委如工业、建设、交通、外经贸、商业等等,还有各个控股集团公司,大集团如汽车总公司,还有大中型企业,第二第三层次的企业等。前前后后有100多人参加,大家都谈的很细、很透。在市委组织部的那场座谈会是我向他们汇报的,当时我汇报了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后,我们主张让党组织领导人进入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层当中。

这种想法早就有了。在1994年市委举办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班上,我就提出设想把企业党委会建立在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层之中,使法人治理结构领导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为党组织确立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法定外在形式,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党的组织保证,才有组织优势。离开了党组织,离开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995年市委举办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班上,我的发言更明确了,要把党委会建立在法人治理结构之中,党委会成员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领导层之中,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党委会成员要适应治理结构的变化。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成员符合党委成员条件的,按党章规定程序进入党委会。

实际上,市工业系统当时已经开始探索了。1994年市工业党委发过一个文件,关于工业系统党建三年规划,提到“公司党委要由党性强、威信高、懂经济、会管理的同志组成,党委委员应通过合法程序进入公司领导层,可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交叉任职。具备条件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可以一人担任”。内容上已经很接近了。

可见,在1996年虞云耀副部长来之前,我们在1994年、1995年就有这种主张,而且已经开始做了。不过,由于中组部领导对我们的指导和概括,使得我们这一套成形了。对于之前的做法,我们都是用很长的话来描述的,至少两三行,有的是四行。虞云耀副部长听了以后说:可不可以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后来他又补充了一句:有条件的话,党委书记董事长一个人做。所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这一做法虽然是我们上海创造的,但后来变成一个比较简洁完整的表述,这是虞云耀副部长概括的。虞云耀副部长对我们这些思想主张、做法实践有三个贡献:第一,用十分简洁完整的语言表述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第二,这段话此后在中央文件和地方文件里面经常用,定义为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把党组织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融合起来,相互渗透;第三,因为中组部肯定了,所以上海从当时开始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动摇过,再什么**,上海始终坚决地、主动地加强宣传贯彻落实,坚持这一体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虞云耀副部长回去后,中组部写了个调查报告送中央。1996年5月,由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经贸委、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部级干部参加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专题研讨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了研讨班的情况汇报,责成中组部牵头,起草中央四号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1996年12月11日至14日,由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胡锦涛、吴邦国以及中央各有关部门领导都做了讲话。中央四号文件也放在这个会上讨论,当时我也去参加了。最后形成文件于1997年1月下发。体现上海智慧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体制性安排在中央四号文件中得到了肯定,其中明确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条件,党委成员可依法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中的党员,具备条件的,可按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

中央四号文件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一是党对企业政治领导权的内涵深化了,包括三层意思即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保证国家的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法选配、培养、考核、监督;坚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归纳起来是四“有”: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队伍,有一个好的工作机制,有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三是文件集中全面地提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方针和原则。四是对多年来有争议和不同认识的问题做了明确的回答。比如对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必要性、目的、途径、方法、制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又比如党管干部的原则和依法用人的关系,过去只通过领导同志讲话来强调,但没有文件形式那样有约束力。这些规定让企业的同志感到非常亲切、实在。

所以我认为,中央四号文件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是指导我们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此以后,体制明确了,定位也清楚了,解决了“老三会”与“新三会”之间关系,接下去就是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个文件。总体来说,这个领导体制基本确定以后,为中国两次阶段性的腾飞都起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对企业发展来说是获得了体制的保证。

上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经过积极探索,思想上逐渐形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通过几年努力,上海实行公司制的国有企业,也绝大多数实行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多数集团公司明确规定,党委成员的二分之一须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党员行政领导在党委会中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据统计,当年上海工业系统61家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有58.3%的党委成员进入董事会,有10%的党委委员进入监事会。党委班子中,?h员行政领导人员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占98%,达到二分之一以上的占68%。截至20世纪末,在市管的59家控股(集团)公司和大集团公司中,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有49家,占总数的83.1%,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的有7家,占11.8%。上海在国企党建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是探索建立了有利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企业领导体制,找到了正确处理企业党组织和法人治理结构关系的切入点和接口,使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合适的组织形式。

其次是探索建立管资产、管干部、管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把党管干部与依法管理结合起来。上海基本上做到了谁控股、谁派人、谁管党组织,三者较好地统一起来。在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过程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党管干部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再次是探索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方法和程序。此前,这个问题无论在认识还是实践操作上都是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中央四号文件概括了各地好的做法,阐述得十分明确。上海在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途径上,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党委参与决策,注重决策的方向性、政策性、战略性、全局性。主要是生产经营中重大问题、重大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干部的任免使用管理。

二、强调决策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依法进行集体决策。

三、规范决策程序。

四、建立民主、科学、集体决策的制度,明确责任,照章行事。

最后是探索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对经营者的激励和制约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激励机制上,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对业绩突出的优秀经营者予以表彰,营造出一批真正的优秀企业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监事会、审计、职代会等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形成监督制约的合力。主要包括:设立和完善监事会,明确监事会功能,健全监事会的运作,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建立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探索建立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机制、新途径,普遍推行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建立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等等。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对上海国有企业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党组织的优势得到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包括企业重组、兼并、破产,下岗100多万人,当时在桃浦、共和新路、平凉路、小沙渡、长风等上海工厂集中区可以发现许多工厂关停或者半停产,已经没有了80年代人声鼎沸、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企业关停了,党组织领导成员个个心里难受,职工则由于生活突然没有了着落,思想想不通,上访者有之,到企业闹者有之。在这么一个激烈的变革过程中,社会总体保持稳定就是因为党组织的领导,党组织的政治、组织、思想优势体现出来了。有些企业党委给每个下岗党员写信,沟通思想,积极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努力做到帮困“全覆盖”,并积极帮扶职工再就业,创新建立了各级“再就业中心”,形成符合上海国企的各类安置和帮助职工“渡难关”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党组织成为了国资国企调整重组改制的稳压器和主心骨。

其二是当年上海提出建工业新高地,后来是叫产业新高地,搞了四大支柱产业集群,东部是微电子、芯片,以华虹为代表,北部是钢铁,以宝钢为代表,西部是汽车,南部是石化。解决了当年的产业升级,形成了产业新高地。与此同时抓紧建设人才新高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配套。

其三,由于国企领导体制确定以后,企业内部认识总体上统一了,思想基本稳定了,也推动这些企业走出去。从21世纪开始,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港务集团、上海电气、建工集团、锦江集团等大集团都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如上海电气生产的火电、风电设备已实现向印度、印尼、越南等国的出口。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的推行,包括提出有条件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可以一人担任,解决了国企党组织的定位问题,为上海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随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特别是现在搞混合所有制,需要对这一体制不断加以完善。比如对于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选配,如何兼顾好经济管理能力和党建工作能力,怎么真正做到两个素质、两个方面职责、两个方面能力具备,真正做到两个方面责任全面承担并落实责任追究,如何从各种方面去解决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党委参与重大决策,怎么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应该推出比较具体的细则;对于重大决策失误问题,作为参与决策者――国企党委应该如何承??责任;如何杜绝腐败问题等,都需要加以思考和解决。还有,一部分国企走向国际,到他国办企业如何开展党的工作,如何加强对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等等,都是需要研究、探索、解决的新问题。

第二篇:如何做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的党委书记工作

如何做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的党委书记工作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是中组部、国资委在建立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过程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促进党组织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的有益探索。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在本部及九台电厂等下属

单位也开展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试点。本人很荣幸地得到公司党组的信任,担任XX电厂党委书记、副厂长职务。根据履职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这种“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的党委书记工作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的重要意义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践中的创举。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为了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中央企业的贯彻执行,要求国有企业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即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中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具体到党政一把手,就是指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兼任同级行政副职;行政主要负责人具有两年以上党龄的,兼任同级党组织副书记。这种体制被视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经过实践中的不断完善,该体制获得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首先,这一体制为解决企业管理中“效率与公平”这一永恒的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行政一把手作为企业的“中心”主要负责提高效率创造效益,同时作为党委副书记他也要把实现公平作为重要的职业考量;党委一把手作为企业的“核心”主要负责实现管理公平,但作为行政副职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创造效益也是其工作职责中的应有之义。这样有益于“中心”“核心”一条心,公平、效率双提升,有力地提高了企业领导班子的决策力和领导力。其次,这一体制促进了决策公平。以往国有企业多被批评党政不分,或一把手专权独断,或决策效率低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是把不同性质的权力在党政之间作简单分割,而是形成即分工又协作,即相对独立又互为制衡、监督的科学领导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党政之间的优势力量,放大正面叠加的效应。最后,这一体制为实现“人才强企”战略提供了保障。“人才强企”战略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五大战略之一。笔者从事过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切地认识到实现人才强企的关键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交叉任职的体制通过实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管干部原则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力的统一,为实现人才的德才并进,确保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在机制上提供了保证。在电厂这样技术密集型企业,交叉任职也增加了干部“跨界”提升的通道。如在干部培养上可以有意识地把行政副职作为党委主要领导的后备力量培养,把党委副职按照行政主要领导的后备培养,这样将大大提高党员干部全面自我发展的主动性,使得政工干部主动参与生产经营决策;行政技术干部自觉做好生产经营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提高了综合素质,又不荒废主业,有力地提高企业领导力。

二、“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党委书记应着力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促进决策科学

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促进决策科学是党和国家在国有企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的首要目的。因此党委书记如何在决策过程中发挥调研、把关、监督、协调等作用尤为重要。党委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政治核心,在政治方向上起关键作用。党委书记要承担起组织党委成员对重大问题集体研究、专题讨论、促进统一思想、形成党政共识的职责,在企业行政制订经营方针、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处理突发事件、研究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

为实现决策科学,要从机制上成立由党委书记、厂长共同牵头的相关决策机构,在实现决策科学上着重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做好事前调研。党委书记要超前了解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组织党委班子成员带着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和行政一把手通气,充分沟通,不能把不清晰、有硬伤的决策议题端到决策会议上去。二是实行集体决策。如华能九台电厂明确成立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厂办会、招投标领导小组会、效益奖金考评会、燃料领导小组会等6个常设集体决策机构,对企业重要管理议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部实施集体决策,没有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办、办而不闭环的现象。三是推行厂(党)务公开。要制定专门的制度,通过在局域网、厂内公共场所设置公开专

栏等方式,将重大、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四是促进民主管理。通过职代会、民主生活会、定期职工意见征集等措施,不断拓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增强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民主管理的质量,让职工的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体会当家作主的企业幸福感。党委书记带领党务工作一般人,抓住以上三个环节实施监督,适时

开展效能监察,就很好地抓住了科学决策的关键。

(二)支持行政履责

企业是经济组织,强化经营管理、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是企业的中心工作。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围绕这个中心,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理所当然,党委书记也要围绕行政中心工作来做好党务工作乃至全厂工作的布局,切实维护行政一把手的威信,做行政一把手及行政班子的强大支持者,在工作上实现与行政一把手的互相补台。

首先,党委书记要熟悉行政业务。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党委书记兼任副厂长,其本身就是行政班子的一员,职责上需要其熟悉行政业务,必要时发出正确的行政指令。因此能否熟悉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做到不说外行话,不下外行令是交叉任职条件下党委书记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在行政一把手外出的情况下,党委书记不仅要在思想上愿意补位,更要在能力上能够补位,做出科学的,符合工作需要决策来,让行政一把手放心,让职工群众认可。其次,党委书记要体量行政的难处。不可否认,在安全第一、经营压力日趋增大的火力发电厂,肩上责任最大、压力最大的人就是行政一把手,虽然出了问题党委书记也要承当相应的责任,但谁都清楚,企业安全、发展、效益和党建四个绩效考核指标,其中三个指标的主要责任都落在行政一把手的肩上,因此在企业中最难、压力最大、责任最大的还是行政一把手。党委书记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行政领导减轻担子,化解压力。在急难险重上提供组织保障;在大是大非上把握方向;在维护稳定上多做细致的工作;在营销、煤炭采购这样的关键环节和行政一把手并肩作战……总之,不要成麻烦的制造者,要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最后,要自觉维护行政一把手的权威。行政班子依法行使决策权时,党委必须坚决支持,协调各方确保达成目标。对不认真执行行政指令的干部或职工,要耐心教育,严肃批评,确保政令畅通。

(三)保证管理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国家管理、社会管理及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国民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资本与劳动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公平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我国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在利益平衡、均衡发展方面出现了较大的问题。这也是要在全党上下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原因之一。华能一直秉承红色公司的理念,在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在职工与职工之间机会均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也是华能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华能这样的企业平台,在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下,党委书记在促进管理公平方面是具有一定的的优势的。我们要看到,很多的企业不公平现象,其根源都出在决策的环节,或者事先调研不够,或者单方面强调企业利益。党委书记在参与企业管理决策时要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对职工的决策红利作为一项重要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梦、华能梦具化成为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幸福感。同时党委书记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职工的心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掌握重要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党委书记在实际工作要把握好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建立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二是以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制衡约束为重点,切实抓好制度建设,依法治企,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三是要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建立帮扶制度,实实在在地为职工解决困难;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职工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心理诉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人文关怀;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树立企业形象,提高职工的企业荣誉感;信任职工,依靠职工,该公开的公开,该接受监督的接受监督,建立互信、同心、共赢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强化保障监督

国有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科学发展为前提,一切不利于这个前提的行为都必须予以制止和预防,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党委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也是党章赋予的基本职责。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监督是一门科学,不仅仅要在决策的过程中监督,更重要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监督,既要保证科学决策,更要保证有效实施。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大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党委书记在强化保障监督方面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抓制度建设,如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设立廉洁绩效考核基金等方式加强党风廉政的制度建设,形成计划、检查、监督、整改、总结、再提高的闭环管理链条。二是抓意识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教育培训、检企共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等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人员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三是抓监察审计。这项工作是纪检监察的中心工作,也是“核心”融入“中心”创造监督效益的体现。党委书记要直接组织领导重点的效能监察工作。

三、“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下党委书记发挥职责作用应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重责任,轻权力

权力,人之所欲也。在很多人的眼中,权力甚至成为了度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这种观念是病态的。中国数千年的皇权社会更是让国人的权力观流弊甚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制衡。这种制衡要求党委书记首先要树立重责任、轻权力的权力观、事业观。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核心”与“中心”的争论问题,就是企业是应以党委为核心来开展工作,还是应该围绕行政负责人这个中心来开展。这种争论造成了很多班子的不团结。争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与其争论谁的权力应该更大,倒不如比比谁该担负的责任更多,谁做的贡献更大。党委书记作为企业党组织甚至企业精神文化的首席代表,一定要高风亮节,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要看到行政领导肩上安全、经营的压力更大。作为思想工作的负责人,在个人思想上一定要过关,要比普通的党员干部或普通群众自我要求更高一些,要认识到我们肩上的首要任务不是看你能管多少人,能定多少事,而是要看你为职工解决了多少困难,帮行政解决了多少后顾之忧,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效益的过程中做了多大贡献。如果把企业搞得一团糟,再大的权力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不越位,不失位

我们经常说当干部有为才能有位,在“交叉任职”条件下做好党委书记,要定好位才能有为。党委书记应当科学地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定位,认识到自己的双重角色和双重责任,不揽权、不失权,不越位、不失位。做好这一体制下的党委书记定位工作,是对党委书记领导艺术和工作情商的考验。既要防止越庖代俎,又要防止履职空缺。其实只要磨合得好,党政团结一心,“交叉任职”反而是对党政一把手某种程度的解放。党委书记公出的时候厂长、党委副书记可以组织召开党委会,厂长公出的时候党委书记、副厂长可以组织召开厂办会,只要做好会前的意见沟通,就不会影响决策的速度、质量和党政班子的和谐,这样就可以让党委书记、厂长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调研、去思考更宏观的决策。

不可否认,在部分企业,重行政轻党委的现象是存在的,党政一把手不团结的问题也不少见。“交叉任职”这种领导体制为消除这些现象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机制上的可能,但究竟成效如何关键还是看人,看党政一把手的人品和心胸,看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党性修养。行政一把手一般都更具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冲”为主,那么党委书记就要虚怀若谷,以“稳”为主,更多的时候要发挥表率的作用,主动与行政一把手交流,尊重行政领导的意见,在行政需要的时候迅速补位,在单纯的行政事务上先主动“让位”,尤其是在专业技术问题上,我们更要充分尊重在技术上具有优势的行政领导的决策。不争不抢,不推不躲,这应该成为“交叉任职”模式下党委书记的八字箴言,以真诚的态度和实实在在工作成绩赢得行政领导的尊重和职工群众的认可。

(三)多学习,善统筹

这两点是相互关联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不仅要求党委书记在知识结构上更为丰富,对其的统筹协调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增强了企业决策的风险性,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增强了决策和管理的难度系数。这是党委书记很好地完成交叉任职任务需要面对的新的课题。要求党委书记要以更敏锐的政治、市场、管理洞察力来确保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及时调整、完善企业决策和管理思路,确保企业最佳的经营成果。要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等途径,党委书记带头学习,带头走上讲台,不断提升指导企业科学发展和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能力,提升认真研究把握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运作规律的能力,提升在新形势下鼓励大胆创新,积极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切实发挥好党委的参与决策、带头执行和有效监督作用。

“交叉任职”提高了党委书记的统筹协调工作量,考验着党委书记的统筹协调能力。统筹的方向重点有两个。一是要统筹协调好行政班子依法决策与党委有效参与决策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顺畅对接。二是要统筹协调好党管干部与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完成这些统筹任务党委书记要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是建章立制。健全的制度是实施统筹协调的依据和工具,为避免矛盾,必须有章可循,如通过规范用人标准和程序来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二是沟通交流。党委书记不能有架子,要积极通过各种会议、走访、谈心等方式,沟通相关方的意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三是示范带动。要带头思考,带头调研,带头执行,带头学习,用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影响班子成员,用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四是组织凝聚。企业的凝聚力来自于全体职工,党委书记要善于发动党员、干部、职工及专业人才等不同群体和政工、行政等相关职能部门,把企业经营工作与政治工作、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规划好、统筹好、落实好,实现管理的有效执行和企业的科学发展。

第三篇:国企党建创新

国企党建改革与创新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依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基本制度,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国有企业实际。而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党的工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改革发展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进国企党建工作。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优势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要素。

国有企业的党委会,不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直接进行决策。但是国有企业党委会要按照党的规则,通过规范的运行机制,起到特殊的协调作用,要做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保证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荐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保证经营团队的高素质;支持经营者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领导各类群团组织,保证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发挥党的组织和思想工作优势,保证企业员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因为对财物的管理,都要靠人来进行,企业只要把人管好了,提高了人的能力和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对财物的管理才能有效。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所有的管理都集中体现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而在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政治信仰、利益关系等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非生产性组织,如政党组织、青年团组织、工会组织等等。

这些组织都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的工作做好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则起着障碍作用。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崇高的价值追求、健全的组织体系、规范的工作机制、严明的组织纪律、优良的思想作风,在国有企业的各种非生产性组织中引领示范作用。如通过“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方式带动其他组织发挥作用。这是西方国家任何企业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要素。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可或缺这个重要要素。

党的意识是党员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使命、任务的自觉领悟,是党员对个人角色的自觉认知。共产党员的党的意识是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党员的党的意识的强弱,体现了这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全体党员的党的意识的强弱,体现了执政党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这个政党的广大党员有着强烈的党员意识,体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形成了一个有高度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政党。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经济组织的作用更加突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更加重大,却使得一些党员经营者的党的意识逐步淡薄。反映在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面,表现为思想上“只有经济指标,没有党的观念”;行动上“只抓生产经营,不抓党的工作”,甚至于把党的工作当成了企业的负担。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组织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且国有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党员,这种思想和行为极大地削弱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因此,国有企业党员经营者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国有企业经营者增强党的意识,在思想上必须时刻牢记自己“首先是一个党员,然后才是经营者”。在行动上必须做到:一是严格按照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国有企业的党员经营者,不管在企业的地位有多高,都要自觉地参加企业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接受企业党组织的监督,履行一个普通党员应尽的义务,不能在企业成为特殊党员。二是要主动关心企业党的工作。国有企业的党员经营者,不管在企业党组织中有没有担任党内职务,都要经常过问自己所管理部门党的建设情况,主动关心自己所管理部门中党组织的工作,把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与党的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推进党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三是要积极支持企业党的工作。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管是份内份外的,党员经营者都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及时予以解决,真正为国有企业的党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国有企业党的工作顺利开展。总之,只有国有企业党员经营者党的意识增强了,做好国有企业党的工作才具有可靠的保障,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才能有新的发展,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生产经营中才能展示新的作为。

第四篇:国企党建工作创新

国企党建工作需创新

国企的改革与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经济稳步发展的保证,是国企改革和改制成功的保证。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任务,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正确发挥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作用,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我国国有企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来看,之所以发展到目前拥有一大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与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加强党建分不开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邓小平同志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办好国有企业,关键也在党。这些年,一些国有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都是同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分不开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党对国企的政治领导,一是从党建理论上讲,这首先是由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在企业中体现执政党的政治意志的必然要求。其次是坚持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二是从国有企业特征上讲,这是国有企业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三是从国有企业内部领导体制的要求上讲,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四是从深化改革,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上讲,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组织与群众相互间要建立深厚的信任感,使双方都有安全感,从而为调动和保护职工生产的积极性,调动和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提供了思想保证。这样充分发挥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实现凝聚力变生产力这个伟大的设想,从而在上下级间、同级间、支部成员间、干群之间、职工相互间等方面形成以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制约的目的,更好地协调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带入到生产经营中心和改革实际中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去应对,具体到国有企业,就是要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来解决国企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终使企业运转协调、充满活力、健康有序、不断发展,为推动社会和谐与全面进步作出贡献。它既给党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又给企业党的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变化,一是政企分开、企业独立经营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企业党组织活动方式提出新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完全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经营决策和生产。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动力源。企业党组织必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努力寻找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活动方式,探索党的建设新思路。二是企业经济功能的强化,对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提出新要求。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党组织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在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如何参与企业改革发展上,一些企业党组织参与过多怕“越位”,参与不到“点子”上怕“不到位”。三是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出新要求。“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一条重要原则。过去在企业“党管干部”的主要方式是任命制,即由党的领导机构决定企业干部的任免。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党管干部”的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和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不能继续简单地把“党管干部”视同党的机关来直接任免干部。四是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变化,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要求。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职工利益意识普遍增强,这既有使人正常地、合法地获得个人利益的一面;也可能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一面。职工思想多元化倾向加剧,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始终站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前沿,以新思路积极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为国企的改革发展把关定向。企业党委要牢牢把握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注重创新决策思维,不断创新完善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使企业改革与发展始终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和强大的动力,切实提高决策能力。企业党委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动全厂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一是创新载体,健全制度,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延伸中共中央号召开展树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活动的整体效应,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开展“自察、自省、自励”活动,切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以新作为凸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着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国企新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一是从体制上解决企业党组织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比较理想的模式是,党委主要领导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二是从制度上规范党委书记及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行为。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把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个人行为转变为上级党委或党组织的组织行为,严格防止以个人行为来代替组织行为的做法,以组织的监督来规范个人的行为,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党政分开,互相监督,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强大的组织基础。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决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坚持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开展工作,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实现整体推进,把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大力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之中,不断创建活动载体,改进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实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新路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说明作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基层党支部,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否能将党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关键就看能否将思想政治工作带入到生产经营中心和改革发展实际工作中来。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代表,我党最终的目的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将党的作用发挥出来,融入行政生产这个中心,才能充分体现出党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党的凝聚力可以充分地激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只有让党员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党员自豪感,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这个整体发挥出人意料的巨大作用,达到先兴党风、由党风带民风的模范作用。

1、党政核心力量要融入行政工作这个中心以支部的积极有益的活动来推动各项行政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以新机制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样一方面展示了党的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行政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增强了党员的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党员的积极性。

2、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生产决策之中要使政治工作进入行政这个中心。就要将政治工作做到生产决策中去。首先,支部要参与部门各项事务的决策工作,始终把握行政的总路线,对于行政决策工作,特别是下岗、奖金分配,各项办公经费的开销,要针对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决策,制订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力求公正、公平、公开,这样便于利用群众来进行监督。对走了弯路,出现群众意见过大的事件,支部要出面调解、指正,及时给予扶持和帮助。对行政在职工业绩考核、经济考核等制度制定、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支部要对这些长期性决策的事件进行总体把握,全面参与的原则,利用办公会等手段进行科学决策,民主集中,使各项工作实行细化、量化考核,做到岗位经济责任制明确,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为完善党员的管理,支部还要执行党员业绩考核制,对党员在平时工作中的各种表现进行细化考核,对在工作中的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在党员业绩考核制的推动下,党员的缺点、优点一目了然,在平时的党员生活会上进行公开,不但便于党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还对促进党员的管理,提高支部党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3、积极开展以心换心工程使思想政治带入生产中心和改革实际。提高支部能动性充分体现党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群众事务处理能力,支部为给职工办实事,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要实行与职工群众“以心换心”计划。以细心换群众的信心。以细心的工作方式,换得职工对组织的工作能力的充分信心。主要是能站在职工群众的立场上,为职工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关心一点、多问一点,这样就能知道职工有什么需要,就能为职工解决各种困难。工资奖金和休假等利益要坚持原则,多解释。以热心换群众的诚心。以热心的服务,诚挚的感情换得职工工作的热情和对组织的热心。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坚决自行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将问题向上级反映,并协助上级解决问题。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作大局,要在系统学习、领会运用和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努力解决好稳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经营管理中的迫切问题,以及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营造机关、辅助单位服务于一线,全面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工作格局;切实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职工群众的利益就是组织的利益,职工群众的安全就是组织的安全,在安全工作上,组织要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工作,讲安全,劝安全,赢得一个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换得职工的安心。

4、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提升支部战斗力就是提高行政战斗力作为支部的自我学习,首要任务是带动支部党员的自我学习和共同学习。支部以日常学习为主,以突击培训为纲,在党员中组织党纪、党章和各项文件精神的学习,使支部党员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是支部自我学习的重点工作,这样都能有效地提高整个支部、整个工段的整体素质。支部学习主要是提高党员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部对各个党员生活要进行规范管理,使在学习会上党员有自我学习的意识、有可供学习的材料、有组织学习的人,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的气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增强了党的威信,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党员班组”再现党组织在生产经营和改革过程中的影响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员不断减少,任务不断增加,为企业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针对生产经营的现状,企业党支部要成立 “党员实验班组”,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党的模范带头作用,来鼓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带动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来显示党的作用和威信,以党员的正气和模范作用,扶正在职工心目中的形象,让党员增强荣誉感。党员凝聚力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后,再把党员分散到班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党员的工作潜力,让他们将党风带到各班组,让其充分带动群众将安全生产工作激活起来。这样不但增强了党员凝聚力,加强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练就出一支能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作战力极强的党员队伍。这样有了党组织做中流砥柱,职工们的干劲将得到提高,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也可得到顺利完成。

着眼国企经济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新时期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与以往国企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社会经济环境、所有制结构、领导管理体制、党员队伍、分配制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国企党建工作中必须构筑新的党建模式。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党组织应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这就要求我们国有企业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一定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企业党的建设;一定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企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始终;一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进企业党建工作不断发展。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党的建设特别是转型期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决不能偏离这个重要思想,这是国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创新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作用,保证机制的落实,是党建创新的根本途径,切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

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

结合国有企业发展实际,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把握五个要求

一是稳定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应能动地激发企业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不因企业负责人变动而受到影响。

二是规定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规范和程序来保证。

三是整体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是一个整体,应该涵盖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保证机制。

四是差异性要求。不同企业的体制机制、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盈利状况不同,其党建工作机制也应有所不同。

五是渐进性要求。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适应、发展。

二、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遵循五条原则

一要遵循与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相适应的原则。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党建工作机制要适应企业党委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状况,建立和完善保障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和流程。二要遵循全面发挥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原则。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明确自身的五大职能:

1、凝聚干部职工,组织 1

共同奋斗;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证新体制运行;

3、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5、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要遵循六个不能变的原则。一是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不能变;二是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不能变;三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能变;四是夯实组织基础、完善管理体系不能变;五是党的先进性标准不能变;六是保障党员权利、代表职工合法利益的原则不能变。

四要遵循有利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要坚持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系统化,以党建创新促党建机制的完善,以机制建设保证党建工作创新。要借鉴PDCA工作循环管理、矩阵管理、KPI绩效考核管理,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党建工作机制。

五要遵循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的原则。党建工作机制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特点、文化背景、资产规模、发展阶段及党组织、党员队伍状况紧密结合,承认差异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实效性。

三、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要实现六个促进

(一)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促进企业党组织职能全面履行。为了全面履行职能,对国有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真正担负起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责任机制。按照“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标准,构建上级党组织承担领导责任、本级党组织担负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健全融合机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党建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生产经营工作也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把关定向、保驾护航,党建工作必须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程序及工作成果的检验上实现协调配套、交叉衔接。

(三)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促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国有企业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国企党组织必须扭转重选拔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培养党务干部、党员业务骨干方面逐步形成机制。国企党组织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采取教育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国企党组织高标准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体现。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机制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

(五)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促进提高党建工作运行质量。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企业的资产纽带和利润取向,容易导致重经营管理、轻党建工作的倾向。建立和完善科学严谨的考评机制,有利于纠正党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真正做到“一岗双责”,实现党的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国企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机制的必备要素。随着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国有企业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质保障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党建工作创新的深入推进。

四、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要不断在实践中升华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报告要求来审视,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融入到机制建设中。着眼于机制建设的现实思考,着眼于机制建设的创新发展,着眼于机制建设的规律把握,使之与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相协调、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与完善制度体系相适应,保证国有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国企党建工作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目标。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用开放思维谋划,用现代手段推进,用和谐理念激活,用先进性要求强化,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努力实现认识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进展,难点上有新突破,效果上有新体现,以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下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上海国企党建的创新实践(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国企党建创新经验材料[五篇]

    2020国企党建创新经验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

    论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

    论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摘要:在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对国企党建工作也提出严峻的考验。文章根据笔......

    国企党建创新的六个切入点[最终定稿]

    国企党建创新的六个切入点 文/王玉川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国企党建工作遇到了新课题:投资主体多元化后,企业党组织不再具有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行政事务的处置权,发挥政治核心......

    探索实践国企党建工作新模式

    探索实践国企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主要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

    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围绕着国家XX事业高速发展,XX集团成立下的资产重组和人员划分等新形势新任务,联系企业实际,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

    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思考(精选)

    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思考2010-12-0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

    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创新国企党建工作的思考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转变观念,扎实推进,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真正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更......

    新形势下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新形势下国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广州市水投土地开发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条件催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