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课改中师生情感关系的优化
浅谈课改中师生情感关系的优化
富旺小学
王振荣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里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创造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系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要真诚的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后此薄彼。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要相信他们的潜力,真情的帮助他们。思想工作要“每一锤子都要敲在学生的心上”,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教师要注意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要树立学生“我会”、“我能行”的勇气,使学生品位到成功的喜悦。
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因此,教师要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要自觉的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高教学艺术。总之,师生情感关系的优化,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功能和意义《改》范文
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功能和意义
单 位:郑州二十四中
姓 名:
孙 捷
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功能和意义
【摘要】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要把握学生的注意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中始终充满着情感互动,一个好的教师会通过语言、教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头脑里唤起惊奇和赞叹的情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情感互动;学习情感;教学情感;影响;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涉及到教师与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中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人格、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互动,具有协调师生情感和行为、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生命的体验和提炼生活的意义。
一、师生情感互动的影响
1、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1.1积极的影响能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出高徒
在科学史上,杰出科学家往往有杰出的导师。
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有师徒关系的比例高达40%以上,在美国,有师徒关系的比例在60%左右,还有许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指导老师本身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学生却多人获奖,例 如,在卢瑟福的学生当中有12名获奖者,在J.J.汤姆森和玻尔的学生中各有8名获奖者,在费米的学生中有6名获奖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师徒关系还出现了更为有趣的多代延续现象。例如,1909年化学奖获得者奥斯瓦尔德的学生伦斯特获得了1920年化学奖;伦斯特的学生密立根获得了1923年物理学奖;密立根的学生安德森获得了1936年的物理学奖;安德森的学生格拉塞获得了1960年的物理学奖。
在中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1位出自清华大学叶企孙教授的门下。名师,是师德、师品、师表的统一,名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的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正如以上案例,在诺贝尔奖坛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名师高徒,那是因为已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导师,能够对弟子施加更加优良的训练,也能把他所研究领域的最先进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弟子。另外,名师能够在合作研究中发挥弟子的优点和长处,常把弟子的功能模型,引导到本身力量通常不可能达到的水平。名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名师的能力提供了足以匹敌的模范。名师不一定出高徒,可有了名师,就比较容易出高徒。这就充分的说明,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1.2消极的影响会降低教学质量
被拓杀的创造力
老师问:中国地图像什么?
学生答:像山羊.老师再问:你们再看看像什么?
学生又答:像山羊.老师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像山羊吗?
学生们胆怯地回答:像公鸡。
老师满意地笑了。
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非要学生回答出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经过多年的教育,学生建立了一个信念:老师的任何问题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他们关心的不是我怎么看问题,我怎样想问题,而是老师怎样看问题,老师期待的答案是什么。在心理上,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老师的答案,而不是向老师的答案提出挑战。而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也认为问题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只有答出了这个答案,才是正确的,这就造成了现在学生想象力的枯竭。所以,教师对学生消极的影响就会降低教学质量。
2、学生对老师的影响 2.1积极的影响能提高教学质量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突然,她触电般地浑身颤抖起来,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她要去千里外举行婚礼并在那里定居.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列车徐徐向前开动着,孩子们旋风一样地随车跑着„„在这个故事当中,学生的行为,深深地把老师感动了,并且更加坚定老师的职业选择。当老师看到学生对自己的爱和依恋的时候,会促使她在今后的教学生涯当中,更加尽力、更加用心地去教导学生。所以,学生对教师积极地影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2.2消极的影响会降低教学质量
确有此事
开始上课,讲台上,老师很有兴致地讲着„„座位上的的学生,有伏在桌子上补睦睡的,有偷偷发短信的,有窃窃私语的„„总之,听课的少,不听课的多,老师在唱“独角戏”。面对此情此景,老师的兴致渐渐下降。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行为,都会对教师的教学兴致产生重要的影响。当教师面对一群不听课的学生,以及一个混乱的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情感也会被破坏。所以,学生对教师消极的影响会降低教学质量。
3、师生相互影响
3.1积极的相互影响会提高教学质量
罗森塔尔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在一所学校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请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教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这些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地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 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是随机抽调的普通教师。
上述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就是因为教师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向,是指在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某种意向。就是因为事先教师们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趋势,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教师,认为那些学生都是最聪明的学生,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使得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这就说明,看重自己的教师,能超常发挥教学水平;看重学生的教师,也能让学生超常发挥。所以,师生之间积极的相互影响会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一个充满知情互动、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的特定情境中进行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认知信息传递和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以及自身情感内容,使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并由此产生和增强师生间情感彼此影响,互相感染,从而形成一个“教师一—学生”之间的双向的、积极的情感交流过程。通过师生情感互动,可以创设一个开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实现师生思维过程的互动、信息互动、人格互动的最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积极情感表现及其互动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主体的人际关系、认知活动、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等方面。
1增强教学的感染性,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而且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着师生彼此间的人际情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形成一个互为反馈的情感通路,并表现为课堂的愉快轻松的情绪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出色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功能是任何先进的传播媒介取代不了的。
2实现情感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很多的,有个人的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等,其中,学校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十分巨大。有研究表明:教师课堂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大。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情绪特别是表情的作用实现的。教师若能在学科教学中贯彻师生情感交融与互动的原则,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融洽、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教学心理气氛,使学生从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常见的不良学习情绪中解脱出来,学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同时,师生情感互动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和平稳的心情,对现实和未来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而形成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感体验和良好心境。况且教师在积极的师生情感交融与互动中往往会在有意无意地向学生展示人世间高尚的情操,给学生情感上的触动,爱教师之所爱,恨教师之所恨,形成与教师相应的道德情操。
3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以其教学的内容去影响和教育着学生,也同时以其自己的个性所具有的情感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学生也必然就教学过程中所反映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信念乃至整个人格等方面进行同化、顺应和平衡化,其核心心理品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作用于学生的个性面貌及其发展水平,从而塑造相应的人格特征。正因为如此,在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作用下,伴随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活动,学生人格特质养成过程才会出现了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互动机制,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是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
通过积极、多向的师生情感互动,使师生形成亲密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共情能力;通过积极的情感互动,使师生更能以积极的、乐观的、健康的心态度面对待生活,有助于学养成乐观进去、自信、坚强的个性品质;通过积极的情感互动,使教学活动处于民主、宽松、活跃的状态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领悟、探究、尝试创新、自由发表独立见解等创造性人格特质,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明香: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Jl.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1).2陈桂生著: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l.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重印.4程良安:有效建立师生情感互动机制〔Jl.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1(9).5戴海燕:师生情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J].科教文汇,2008(6).6 杜德安:学校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7 黄国英:论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06, 2.8 黄婷:讲究语言艺术优化师生情感〔il.甘肃教育,2007,(11).9 贾红蕾:师生情感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i1.中国教育,2005(2).
第三篇:师德与课改关系研究
师德与课改关系研究
我校地处偏远乡镇,人口少;原是由国营工厂子弟学校改制而来,生源不稳定;不到两里又有一所强大中小学—桑海学校。周边十到二十几里范围内还有几所学校。竞争非常激烈。每年暑假,我校领导与老师都要下乡招生。不用讳言,现在村小教学质量很差,就是这样的生源,我校每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每年在新建县中考排名前列且稳步前进!我校几乎年年被评为新建县中考先进单位、综合考核一等奖、师德先进单位。我校被评为南昌市新农村师范学校。国家课改课题三等奖。校会议室墙上挂满了各类奖牌。我校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家长及社会的好评。不断有人打听我校成功的秘诀,用我校领导的话来说,就是师德加课改。
那么,师德与课改有何关系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回忆一下我校课改的艰辛历程。2010年前后,校领导鉴于生源问题和学校发展规划,决定学习杜郎口中学搞课改,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品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校领导亲自学习杜郎口课改理论与经验,写了大量读书笔记与心得,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这些宝贵的资料后来都陆续复印给了全体老师学习;第二步,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学习。全校教师培训都是利用晚上与周末,这样的培训也不知进行了多少回,也没有加班费或者什么补贴,大家都没有怨言,积极参训,写心得体会,争着试验。当然,刚开始,也有部分老师不理解甚至抵触,但在领导的反复思想动员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地接受了课改;第三步,校领导决定先在初一(1)班进行课改试点。班主任熊桂兰老师(校长夫人)积极配合,对课改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改变传统的座位,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桌子面对面;其次,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讲究男女搭配,好中差搭配,各科搭配等)。小组分得恰当,小组长选得好,对课改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再次,培训小组长及学生。培训小组长如何管理本小组,培训学生如何独学与群学、交流与讨论、展示与点评、归纳与总结等。熊老师等对课改付出了比我们没有课改的老师多几倍的心血,她们毫无怨言,也从不后悔。大部分学生很喜欢这一新鲜教学模式并能积极参加,也有少部分学生及家长积极性不是很高,但在熊老师等的帮助下慢慢地也喜欢上了这种与传统迥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参加课改的老师课堂看似轻松,但老师必须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去编导学案、制作课件等。这一年我校初一试点班英语成绩比不试点班平均高出十五分。有了试点的成功,2011年9月秋季新学期,我校课改在初中部全面铺开。我校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课改教研会,领导经常下到各个教研组指导。每月有一次例会,总结前一段课改经验并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这样的例会经常在晚上进行且一开就是几个小时,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无怨无悔。我校课改至今已有三年了,这期间全校教师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优良的师德师风能促进课改的顺利推进,并取得好成绩。
正如前面所说,我校生存环境差,竞争激烈。一旦教学质量下滑,生源就立马减少。为了生存,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校领导果断决定进行课改。课改首先是要改变老师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学,我们已经轻车熟路,备课用旧的、最多也就是改改作业和试卷。老师是权威,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是课堂的配角。学生是老师的对立面,比老师地位低,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课堂上不经老师允许是不能随便动、不能随便说话的。这种教育体制培养下的学生都是顺民,很难有创新。我国自己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科学家,我个人认为这是根本原因。传统课堂,好生是老师的宝贝,差生可有可无,蔑视人性。课改颠覆了这一观念。课改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不能体罚侮辱学生,也不以成绩论英雄。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固有观念是非常难的。我们国家喊课改,搞素质教育少说也有十年了,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国几万所中小学真正搞素质教育搞课改的非常少。环境的逼迫,校领导的苦口婆心反复动员,再加上我校一贯重视师德师风教育,有着优良的师德师风,我校课改才得以顺利推进。如果我校老师师德师风不好,固守传统教育观念不变,我们不搞课改,校领导又能拿老师怎样?你领导强迫老师课改,老师跟你打马虎,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课改有用吗?碰到问题和困难就退缩,课改不坚持,课改能顺利进行吗?所以说优良的师德师风能促进课改的顺利推进。优良的师德师风不但能促进课改的顺利推进,还能使课改取得好成效。参观学习各地成功的课改,老师们在课堂上似乎很轻松,但正如演艺界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参与课改之后,我们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还意味着奉献。刚课改,由于经验不足,把握不住教学时间与教学进度,教学展示与学习效果,课改与教育教学成绩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些教师就早出王晚归,加班加点义务辅导学生。后来绝大部分老师也都跟着做了,学校也只是象征性地每次给了几元补贴。不像县城中小学有少部分老师强拉学生到自己家里补课(不去的就给以刁难,甚至把学生排到最后面去坐),有偿家教一年可以赚好几万。还有老师推销教辅资料,一年得回扣多的老师就上万元。这样的事,我校是绝对禁止的。我校老师谁都不会去碰这根高压线。这也是师德的底线,是为师者必须遵守的红线。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意味着清贫。所有参与课改的老师,都必须自己编写导学案、制作课件。班主任事情就更多。同一班级课任老师要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工作,共同促进班级的进步。同一年级组也是如此。同一学科老师同样如此。课改特别强调团队精神。在团队里,独狼是很难胜任的,大家是捆绑在一起评价的。课改不是比传统教学更省事,而是工作要求更多更细更扎实更自觉。这些工作单靠校内八小时是肯定完不成的,要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要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或多或少影响了家庭生活。课改是要老师全身心投入的。课改还要求我们教师更加关爱孩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少年,给他们父爱与母爱,创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校课改的初步成功离不开老师们的奉献。我校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前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校推行的课改,而课改的初步成功得益于全校教师优良的师德师风。我校实践证明优良的师德师风能使课改取得好成效,使课改锦上添花。
我校师德师风教育常抓不懈,老师们都能自觉遵守师德“八不准”,这几年虽然教师流动较大,但优良的师德师风却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这是我校课改的有利条件,也使我校课改初步获得成功,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县前列的秘诀。反过来,课改的成功,又使得我校不少老师快速成长,获得不少荣誉。他们调到县城各个学校,成为其他学校课改的骨干,也点燃了课改的星星之火。
第四篇:关系情感美文
一
日本北海道有个登别市,登别有家小咖啡馆,咖啡馆里有个老妇人。
老妇人六七十岁了,看起来还很精神,而且妆容精致,衣着也比较华贵。有客人进门,她会热情地招呼,递菜单、倒水、烹调食物、上菜、收银、收拾桌子,也都是她一人亲力亲为。香港旅游作家梁迪伦开始以为她是老板,一问才知道,老人只是员工,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老板是一个经营海洋馆、度假村的有钱人。这家咖啡馆其实没什么生意,但老板觉得她在此地工作了大半生,便让这个店一直开下去,她也算有个依靠。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着时间堆积起来的。再好的亲友,久未联系,关系也会变淡。赤身共浴一次培养的关系,远不如频繁互动持久。只是这个世界上,维系一段长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难。
二
我工作六年多,在北京,一年能和朋友见上三四次面都算频繁了。如果有一对夫妻结婚十年仍然彼此相爱,他们完全有理由得一个模范奖章。
最近在读乔纳森·弗兰岑的《纠正》,整部小说谈论的就是这种处于变化中的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子女关系、婆媳关系、国家关系。小说里的主要角色,都处于一种难以处理的,甚至是错误、扭曲的关系中。而这些关系,看起来又和当下的生活很像。
比如结了婚的长子加里所苦恼的,“家庭生活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全家团聚、孝顺父母和兄弟情谊不再像他年轻时那样受人重视”。加里那强大又有些虚荣的母亲,希望通过一个全家共度的圣诞节,把这错位、纷乱的关系纠正过来。当然,这并不容易,我还不知道她能不能成功。
三
前两天,看到一个李安的采访,主持人问他现阶段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李安稍有些腼腆地笑着说:“我太太能对我笑一下,我就放松一点,就会感觉很幸福。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我每天还是要赚他们的尊敬,我要达到某一个标准,这也是让我不敢懈怠的一个原因。”
我们常说李安是一个很东方的人,但这句谦卑温和的话,却像一面镜子,直直照出东方社会里某些不正常的,同样需要理顺、纠正的关系。当然,这并不容易,我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成功。
第五篇:渗透课改理念,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渗透课改理念,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项既动脑又动手的技能性学科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它不仅是对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认知活动,还是对未知化学世界的探求活动。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现阐述如下,供大家商榷。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不妨把有些没有危险、不易观察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碳酸钙受热分解时,课本上安排了加热石灰石的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时,由于石灰石颗粒比较小等原因,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观察石灰石发生变化。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我把这几个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还让学生自带一些你认为含有碳酸钙的物质,用酒精灯加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例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时,让学生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至沸腾后才慢慢放出氧气的等待中,体会到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让学生从木条复燃后伙伴们的喜悦声中,体会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就会迅速产生氧气。待实验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能大量产生氧气,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课后对二氧化锰进行回收、称重,重复实验后对二氧化锰进行再回收、称重,得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深刻理解催化剂这一概念。这样,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
三、改按单配料为设计实验
以往的实验都是学生按照课本上所说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按单配料式的实验操作。这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性的训练,停留在表观的层面上,缺乏足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目标要达到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了解了实验室制氢气的药品后,不要急于出示发生装置,而是先提出问题:怎样把试管内产生的氢气收集起来呢?学生回答:试管口塞一个带导管的单孔塞。教师给盛有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塞上一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后,再问:如果中途想加酸,又不能停下反应。怎样才能在不打开橡皮塞的情况下,及时加酸?这时,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可得出许多结论:①在橡皮塞上打个孔,稀硫酸从孔中注入;②使用注射器,把稀硫酸通过橡皮塞注入试管中;③换一双孔塞,同时配一漏斗。教师拿出一普通漏斗和一长颈漏斗,问:该用哪一个漏斗?。学生回答:长颈漏斗。教师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至液面上,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启发性提问:锌和稀硫酸要想发生反应关键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根据所需氢气的量加入适量的药品,并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随时使反应停止呢 ?在讨论声中,教师投影几套不同的实验装置,师生一起分析各套装置构造原理。
四、改知识的灌输为实验探索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有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实验的探索,让学生自己总结。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不要马上告诉学生,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而是先指导学生对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硫酸、纯碱和稀盐酸三组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能否反应及反应的速率。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比较适宜。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学生也同时明白了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纯碱的原因。
五、改纯粹的学科知识为丰富的生活体验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实用和价值。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某些实验,自己动手尝试。例如,在学习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节时,让学生自带一些金属片或金属丝,先组织学生分别做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归纳小结。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口吹石灰水;在学习测定溶液的ph时,可以让学生测定唾液、水果、雨水等的ph;在学习了碳酸钙的性质后,可以组织学生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制一个无壳鸡蛋。
六、改单一的实验报告为多样性的探究方案
《化学课程标准》在实验设计上,取消了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变为均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和雷同的实验结果。学生能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并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偏差的实验或错误的结论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总之,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它教学内容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大胆地转换角色,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最终目标追求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乐学,教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