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德宏州芒市民族宗教工作的思考6(推荐)
(二)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所以,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芒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培养选拔边疆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芒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芒市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护芒市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芒市的重要保障。一是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党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规划,促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在新招、任用干部工作中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由于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声望、影响力、号召力以及与少数民族群众的沟通等都具有比汉族干部较多的先天优越性。所以,芒市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招录、选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努力建立起既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又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从芒市实际出发,在每年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招考录用中单列民族岗位或设立一定的民族干部招录比例,并且结合干部配备条件和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录用条件;三是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继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学历培训,并积极协助组织、民宗部门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高质量地举办好各层次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如通过采取干部夜校、到省、州、市委党校集中学习培训或到内地高等院校进行培训。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选送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民干院学习培训,并且积极推荐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内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在本地区轮岗、到基层等不同的环境中锻炼学习,让少数民族干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磨练意志、增长才干。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锻炼,努力创造有利于民族干部成长的平台;四是在市乡换届期间充分考虑民族干部搭配比例,使少数民族在各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民族团结。截止2012年底,芒市有少数民族干部2366人,占全市在职干部总数的32%;其中:少数民族公务员628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27%,占全市在职干部总数的8%;少数民族专技人员1482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63%,占全市在职干部总数的20%;少数民族事业管理人员60人,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3%,占全市在职干部总数的1%。芒市通过多措并举疏通民族干部成长、选拔、使用的渠道,建立了由组织、统战、人事、民宗等部门共同协同做好民族工作的民族干部管理机制,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三)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
境外宗教组织对芒市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破坏活动,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进攻的态势,对芒市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主权和安全已构成威胁。为确保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强领导,切实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高度重视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确实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机构,确保管理落实到位;其次,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教育信教群众的桥梁,是贯彻执行好党的宗教政策,使宗教活动正常化的重要组织保证。要积极帮助州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宗教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他们按照自身章程的特点依法开展活动,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以自养为主的生产、服务和各项公益事业;第三,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发挥预警作用。统战、民宗、公安,国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加强公开管理的同时,采取公密结合,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好情报调研工作,加强联系,协同作战。同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隐蔽队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在基层派出所国保信息员和维稳负责人联系制度,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情报信息网络,不断开辟新的情报领域,拓宽情报来源,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第四,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管理,加大宗教反渗透工作力度。德宏许多乡镇地处边境一线,数十万信教群众分布在中缅边境地区,易引起境外宗教的渗透。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要坚持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抑制违法,打击犯罪的原则,坚决查禁取缔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第五,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芒市少数民族村寨的民生建设。贫穷落后不仅是滋生宗教的温床,还是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在新世纪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间的发展差距。芒市委、市政府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政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帮助广大信教群众摆脱贫困,让他们真正感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使其感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才能安心地过上宗教生活,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团结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稳定。
第二篇:(寸代尔)关于如何做好芒市城区禁毒工作的思考
关于如何做好芒市城区禁毒工作的思考
--以勐焕街道为例
摘要:2005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芒市各级禁毒部门和禁毒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忠实履行禁毒工作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芒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深刻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从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禁毒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把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责任人,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禁毒工作,为芒市十二五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芒市勐焕街道 禁毒工作 方法 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禁毒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芒市的经济发展,对于地处州府、市府所在地的芒市勐焕街道禁毒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艰巨。为了更好地维护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根据本人在街道西南里社区分管禁毒工作的经历以及对禁毒工作的调查研究,在本文提出芒市城区禁毒工作的(芒市委党校驻西南里社区新农村指导员 寸代尔)
一些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正确认识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毒情形式
随着缅甸民地武管辖区毒品种植的问题由于边境局势变数增大而日趋突出,2009年冬至2010年春,根据卫星遥测数据显示,缅北罂粟种植面积为42.9万亩,年增幅17.7%。缅民地武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根本态势并没有彻底改观,加之缅甸政府在去年11月7日大选后,加大了对边境局势的控制,缅北克钦、瓦帮积极筹措防御备战,由于战事不确定和加工技术的需要,收获的毒品在中缅边境村寨中隐匿、屯集、出售,应买主需要从勐古、木姐等地过境对芒市,芒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条件,成为了境内外毒品毒贩渗透、蔓延的贩运通道和中转枢纽。
二、基本情况
能够代表芒市城区无疑是勐焕街道,其辖区范围覆盖整个芒市城市,东至芒市镇芒晃村,南至军分区,西至金孔雀大街,北至造纸厂,面积23.15平方公里,居民31908户,116305人。由于面临着城市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禁毒形势不容乐观。截止今年3月勐焕街道在册吸毒人员1618人,其中男1478人,女140人,死亡194人,劳改、劳教49人,迁出39人,三年以上下落不明、查无此人72人,外出三年以上82人,现有吸毒人员681人,男632人,女49人,强制隔离93人,服用美沙酮221人。办理社区戒毒82人,社区康复139人。
自开展第二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三年以来,勐焕街道禁毒工作,成立了以街道政法副书记、社区主任、工作队和村小组长等为成员的禁毒防艾工作领导小组,派出禁防工作队12支,共90人;村级禁防联系员172人。投入宣传经费100余万元,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泼水节、“六·一”儿童节、“6·26”、“10·26”、“12·1”等节庆节日向群众开展禁防宣传,三年共计组织宣传60次,摆放展板1800余块,发放各种宣传单120000余份,州市媒体播放新闻16 期;开展入户宣传19552户,共19915人次,并对1425余名禁吸人员进行帮教登记和禁防宣传;召开了190余次禁毒防艾工作会议,群众会议45次,村社干部会议50次,学习培训会议30次,向干部群众宣传禁防知识29859余人次。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勐焕街道禁毒工作打击广度、深度进一步加大,为禁毒防艾人民战争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新《禁毒法》难于深入人心
新禁毒法虽然明确了以不限制人身自由的社区戒毒为首选戒毒方式,明确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强制隔离戒毒期限由原来6个月至1年调整为1至3年,强调了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可以自愿参加康复劳动并获得相应报酬,并取消了向戒毒人 4 员收取生活、治疗费用等等。但是,这些规定对于边疆少数民族毒品艾滋病重灾区而言,就社戒(康)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勐焕街道地处州府、市府所在地,人员流动性大和人口基数大,大机关、大领导、大富贵多等原因,在开展禁防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入户宣传难、排查摸底和帮教吸毒人员阻力大”、“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联系难、委屈大”等现象,给开展禁毒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部分单位及工作人员对禁毒工作认识不足,配合不够自开展禁防战争以来,虽然成立了市禁毒委、市禁防办等机构,分管开展禁毒工作,但部分单位以及工作人员还存在禁毒工作就是党委、政府、公安、社区甚至某办公室的事的思想,在工作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相关职能部门明显还缺乏应有的准备和动作。加之勐焕街道地理位臵的特殊性和社区化,许多禁毒工作重担落在了街道、派出所、社区,使得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成为了当前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禁防战争的成败。由于当前许多社区戒毒与康复环节还异常薄弱,社区资源的短缺与断裂,戒毒经费短缺,以及社区禁毒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部门,普遍缺乏专业意识与专业知识,导致了禁毒工作进展缓慢。
(三)宣传内容和形式单一,力度不够
在芒市有些乡镇,其街头巷尾随处都可以见到不少有关禁毒 宣传的公益广告等,禁毒的氛围比较浓,然而,目前城区组织开展的禁毒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发放宣传单这种方式成效已不明显,而且浪费了人力物力。宣传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应付式、程式化。宣传的时间也局限于“6.26”禁毒日前后,对毒品的危害和预防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包括重要乡镇、城乡接合部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辍学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等宣传力度不大,还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
近年来,公安机关对新型毒品缴获量上升,社会潜在威胁逐年增大。从2010年公安机关发布的缴获毒品数据来看,缴获的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则分别是82.23171千克和52.2745千克,分别下降了4.6%、26.7%。缴获冰毒23.6914千克,同期上升100.2%,许多娱乐场所出现了滥用新型毒品现象的问题,根据笔者今年5月份开展的问卷调查情况反映,社区上至居民小组长,下至一般的群众,70%以上对新型毒品的种类一知半解,90%的居民对新型毒品的概念较为模糊,所以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宣传力度也显得尤为迫切。
二、禁毒工作的几条思路
禁毒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参与。市委市政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11年到2015年在全市部署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禁毒人民战争。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扎实做好禁毒工作。6 一是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毒品危害社会、危害生命、毒化社会风气,毒品的泛滥不仅诱发大量的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而且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10年,芒市涉毒刑事案件205起,抓获作案人员243人,涉毒违法案件达到500起,抓获作案人员500人。毒品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和痛恨的社会热点问题。党中央对毒品问题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批示“如不下大力气抓好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不仅会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深入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专题调研禁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他的调查报告呈送中央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德宏州委书记赵金要求:“在德宏不重视禁毒防艾工作的干部是不合格的干部”,这些都说明了禁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禁毒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要解决芒市城区的毒品问题,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当前,我们正面临“十二五”规划开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启动实施的重要发展机遇,在开展禁毒工作中,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禁毒部门的要以“毒品不禁,我心不甘,艾滋病不灭,我夜不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禁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禁毒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并切实抓 紧、抓好、抓出成效。工作人员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毒品和艾滋病蔓延和流行严峻形势,认识到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视禁毒防艾工作为己任,本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扬吃苦耐劳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深入基层,确保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顺利推进,力求使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实效,这是做好禁毒工作的关键。
二是在改进薄弱环节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禁毒工作水平我们过去六年的禁毒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目前,对社戒(康)工作对流动吸毒人员的掌握、管理和控制工作难度比较大。吸毒人是动态的,现在是人流、物流、信息流,吸毒人员流动性大,异地流动比较难控制;对吸食海洛因成瘾的人员,复吸率比较高,戒断巩固的难度比较大,对冰毒、摇头丸新型毒品,怎么教育、怎么发现、怎么界定、怎么戒断等环节,都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只有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在关键环节上求得突破,才能实现禁毒斗争的整体推进。笔者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禁毒防艾知识》、《全民禁毒教育读本》等,强化自身素质,充分掌握禁毒防艾知识,教育好自己及家庭成员,远离毒品,抗击艾滋、8 珍爱生命、洁身自爱。尤其新《禁毒法》的实施,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上适应其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禁毒工作新理念,并对现行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手段作出科学的调整。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对涉毒人员实行建档管理势在必行,据笔者调查,由于城市吸毒人员流动性大,数量多,而工作人员较少等情况,社区吸毒人员的档案管理一直存在偏漏情况。社戒(康)的工作要求各社区对辖区内在册一名涉毒人员建立帮教档案,包括涉毒人员的帮教成员名单、帮教措施、帮教活动记录和近期思想动态,使帮教情况、进度一目了然。这些要求往往难以做到,所以今后一段的时间内,禁毒工作人员应将必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档案的规范整理上。3.严格落实帮控。按照公安、社区、居民小组、家庭 “四位一体”抓帮控的原则,对吸毒人员采取帮控措施,落实包保人员。通过采取不定期家访,帮助吸毒人员从心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问题,净化周围环境,杜绝新生吸毒人员和减少复吸现象发生。4.实施跟踪监管。落实对吸毒人员的动态管理。采取每月建立跟踪记录,实施对吸毒人员的跟踪监管,力争减少失控的吸毒人员。5.加强经费人员保障。禁毒经费投入,是推动禁毒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虽然今年市委要求各派出单位拿出5000元,以保障各驻村工作队的禁毒工作经费,但只是杯水车薪,据了解,相关部门甚至敷衍了事,往往派出工作队员身兼数职,不能很好的开展相关工作。所以要实 行禁毒不力,一票否决制,并纳入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管用的责任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才能推动禁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在今后五年的禁毒工作中,宣传教育仍是工作队禁毒工作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宣传教育一定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说就是要抓好“四个结合”:即要把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重点时段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禁毒主题宣传教育和日常的法制、公民道德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把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与对全体公民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对传统毒品的预防教育与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结合起来。我们一定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青少年和社会闲散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容易沾染毒品的高危人群上。要继续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授宣传禁毒知识,要组织工作队深入到公共复杂场所、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地、流动人口聚集地、歌舞娱乐场所,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消除禁毒宣传的盲区和死角。
此外,从以往的宣传效果看,发放宣传单在新时期已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有些部门在宣传单上别出心裁,用傣语标识,但是据本人的调查研究,社区傣族居民80%以上已经忘记了傣语,只有少部分的傣族知识分子略懂一些,而这些人往往不是吸毒群体,所以,工作队必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定要走 10 村入户,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宣传,才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勐焕街道的禁毒工作和全市、全州的禁毒形势紧密相连。禁毒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芒市的经济建设。为了有效地促进芒市的禁毒工作,解决芒市城区的毒品问题,要在市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央以及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根除毒品危害,创建平安、和谐的芒市。
第三篇: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根本指南。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民族宗教问题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中来解决。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使民族地区的面貌更快地得到改变。坚持把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作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之策,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把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团结起来,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毫不动摇地把发展贯穿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始终。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和信教群众聚居区加快发展步伐,逐步缩小发展差距。要坚定不移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民族宗教工作的核心。要按照尊重、团结、帮助、引导的原则,落实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联系制度。要坚持不懈地推动民族宗教工作致力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保持党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宗教工作不
断向前发展。要善于在民族宗教工作中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下大力气抓好依法管理,确保宗教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努力把涉及宗教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民族宗教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意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影响民族地区和信教群众聚居区稳定的复杂问题,为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有利环境。处理好整体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用全省的发展来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用民族地区的发展来促进全省的发展。处理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关系,以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把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树立创新理念,寻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钥匙
一是树立“交朋友、办实事、抓引导”三位一体的理念,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积极推荐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定期谈话和交流制度。要坚持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切实改变纠纷产生后,才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切实改变不稳定事件发生后,才重视与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强联系的被动局面。
二是树立以积极心态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动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要扬弃过去消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看待其社会作用的“两重性”,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帮助他们用宗教伦理道德中的积极成份去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用宗教
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宗教特有优势,开展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好事、善事。
三是树立社会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区上下齐抓民族宗教工作的合力。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发挥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职能;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区、街道、村三级宗教工作部门互联的纵向网络和由统战、宗教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络,各个街道在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宗教工作干部的基础上,各村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做到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建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在解决突出问题时,各级党政组织和统战、民族宗教部门同步到位、协调行动;建立宗教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三、坚持多办实事,把握民族宗教工作的关键点
一是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帮助民族村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认真做好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农户,做到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同时,把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民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把民族经济纳入全区扶贫开发范围,帮助论证、筛选适应村级经济发展的项目,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上重点扶持,为民族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认真落实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方面给予其重点扶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私营企业和信教群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掌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盘
一是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教育,全面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不去管“四不”问题,提高干部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二是搞好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三是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宗教场所的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重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两个《条例》及中央、省、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四是组织开展争创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民主管理、团结互助、环境美化的“五星”宗教场所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民族宗教工作的磁力场
要加大硬、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一是积极主动地争取区委、区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多向领导建议,争取领导支持,邀请领导出场,加强交流,增进共识,创造条件,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中央、省、市精神,保证办公用房和工作经费,切实做到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好事。三是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的“五型”工作班子,培养“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作风,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第四篇: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学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学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申 报 材 料
云南省文明委:
芒市民族中学建于1986年,是由芒市委、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半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位于芒市镇河东路14号,占地139.2亩,学校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63人,其中住校生1066人,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业教师122人。研究生两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学历达标100%。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学校秉承“努力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目标,坚持深入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材)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形成分层推进、狠抓意识、注重实践、严格管理、创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先后荣获“潞西市综治维稳工作一等奖”、“德宏州平安校园”、“德宏州文明学校”、“德宏州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德宏州B级卫生食堂”、“德宏州禁毒防艾示范学校”、“德宏州绿色学校”、“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督导评估优级学校”和“云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九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级常规管理学校”。近年来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第一,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一、加强领导班子团队建设,加持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
学校领导班子开诚布公、团结协作,学校牢固确立了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思想,认真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教研队伍积极钻研,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并且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党员教师队伍的 引领,成为我校办学的突出优势。
全面提升干部素养。在芒市委、市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能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好一年二次的中心理论组学习,认真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倡导全新的办学理念,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活动列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学校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中层以上干部均是教育教学骨干,云南省名校长、有省、州、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一支团结守纪、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坚强的保证。自2009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领导班子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7月,被中共芒市委授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百强党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两基”迎国检“先进集体”; 2011年5月,被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 “云南省园林单位”称号;先后荣获“德宏州平安校园”、“德宏州文明学校”、“德宏州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德宏州B级卫生食堂”、“德宏州禁毒防艾示范学校”、“德宏州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优级学校”,连续八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级常规管理学校”。
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两支队伍”是指教研队伍、教师队伍。我校党总支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 “青 2 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考核制度》,《领导挂钩学科组制度》,《领导、党员教师帮扶制度》以制度建设树师德师风,以考核机制促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专业化水平,促使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动力。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1、聚焦课堂教学,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聚焦课堂教学,对新进校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开展磨课活动,重点抓好同事互助观课,通过老教师的点评,肯定原来的优点,修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其专业成长;通过召开青年教师的座谈会、倾听青年教师的要求、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年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多媒体课堂大赛,以赛代训,探索对年青教师的培养模式。
2、加强内外交流,博采众长。学校注重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交流,定期开展教材分析、案例研究,坚持周周研评课制度。建立学校学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逐月督促各备课组开展教学研讨课,要求各备课组每周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提供5节研讨课,努力把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
3、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内互动”主题实践活动。“走出去”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任教,开展送教下乡,上优质示范课,选派部分教师到内地名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直观感受和激发广大教师对新形势下需要什么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请进来”,即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老校友、退休老教师、骨干教师等,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观学习、研讨交流。“内互动”,即组织年级组、教研组、教学班,开展教学研讨、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达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目的。
4、是推行“人才强校”战略,增强学校培养和聚集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动作用。通过师徒帮扶、培养、走出去进修、提高,请进来经验、交流、3 探讨教师间学习、研讨等形式,同时带领组织部分学科带头人赴瑞丽、陇川、腾冲、与当地一中开展“同堂异构”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举措,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开拓了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来,我校有近十多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评比及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业已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坚持教育服务,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四群”教育活动颇有成效
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2009、2010、2011、2012年期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四群”教育等活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以服务教育、建设队伍为核心,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为基础,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学校建设。2009年学校党组织被评为“五好”党支部,2010年被评为先进基础党组织,2011年7月被评为被德宏州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中共德宏州直属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2010年—2011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2011年7月,被中共芒市委授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百强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党总支以开展“三个” 主题年教育活动为契机,学校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和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活动,1、校长亲自对新岗教师围绕《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至少进行两次以上培训;邀请北京感恩励志宣讲团和深圳道宏集团到我校进行了六场宣讲,切实加教职工和学生的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在教师队伍中起到模范的示范作用,2010年 4 时任书记的马毅校长还被评为云南省名校长,他的模范行为正是整个领导班子的缩影;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行师德教育报告会,组织教师“红色之旅”,积极响应教育局“拒绝有偿家教,弘扬高尚师德”的倡议,每学期开展先进班级、文明处室的创建评比活动。2011年12月,召开了芒市民族中学师德师风暨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总结表彰大会,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学生的向上精神,全校教职工爱国守法、团结友爱、敬业奉献,整体素质良好。
四、构建多元发展平台。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努力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各种平台,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多元性发展。校团委开展了《中华魂》读书演讲比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等演讲见比赛,促进学生们的社交、演讲和辩论能力;组织参观“全国流动科技馆”激发学生们爱国爱乡的热情;进一步完善体育大课间、体育大课堂活动载体,学校以“精品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为指导,精心策划并组织学生社团,“广播主持” “环保社”等12个学生社团展开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是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能力在社团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设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综合性、信息化、开放式、充满艺术氛围、个性鲜明的健康成长环境,让学生的潜能在轻松中得以充分开发,境界在愉悦中得以升华。为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德宏州《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推进民主管理建设。
民主管理需要制度来保证,制度建设是推进民主管理的前提。以教职工大会、校务公开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的实施,增强了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参政意 5 识和监督意识;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如财务实行了公开制度化,预算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后,加强了财务管理,严肃了财务纪律,增强了财务透明度,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对职务晋升、各种优秀、先进推荐名额的产生,我校制定了荐办法,进行公开考核、公开面试,集体打分讨论产生;认真实施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
六、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我校高度注重“平安校园”工作,领导机构健全,措施到位,各种规章制度、紧急预案完善。领导班子对学校安全稳定分工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党政领导负直接责任。切实把“平安”工作墨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认真开展“校园安全周”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各种法治、交通、消防、禁毒防艾等知识讲座,进行预防地质灾害、紧急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演练;同时积极外出参与各种法律法规、安全宣传、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校园安全管理创新思路,在实行师生联动全员管理基础上,积极寻求各相关单位部门对周边环境的整治,使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得到保障。此外,学校大力投入安保建设,安排专职安保人员12人,配备了各种警用器械及监控设备,仅2010年上半年投入的安保经费达10余万元,同时投入资金改建禁毒防艾展室,使之成为云南省一流的学校“禁毒防艾”、“反邪教”展室。扎实的工作换来了校园和谐稳定,多年来,无上访人员,无群体性事件发生,现有省市级“五好文明家庭”34户,校级“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80户;10个住宿片区均为“平安楼院”。2008年以来,有10名学生获省州级各种“优秀学生”称号,两班次被评为州级优秀班集体;7名教师获国家省州级各种荣誉称号。
七、打造和谐人文校园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关注环保,就是关注生命!我校对照省级绿 6 色学校标准,制定了详实可行的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展开工作部署,仅2010-2012年绿化美化资金达30多万元,化建设资金达30多万元,改善了校园环境设施和环境教学设施,使绿化建设和环保教育保障到位;我校还注意收集整理环境教育材料,编写环境教案和环保教育手册,并积极利用周边环境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即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2010年学校被授予“云南省绿色学校”称号。学校食堂被评为“德宏州B级卫生食堂”。
八、坚持质量强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狠抓教育科研,育创新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深化办学内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把教育工作的“内涵提升,外延拓展”和“科研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2009年到2010年期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省、州、市级奖32篇,12 位教师参加省州、市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学校制定了 一列的规章制度,以去粗存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题海战术。学校制定了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在备课组运作基本正常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出集体备课时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教学进度;“六备”,备大纲、备考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学校加强了对尖子生“培优”具体落实到个人。通过实施个性差异教学,进一步增强尖子生补弱意识,对尖子生弱科加强辅导,使智优生优势科目更强,弱科不弱,进一步提高整体实力,对于部分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学校加大对其的教育力度。学校开设专门的体艺教室、购置专业的体艺器材、配备专职的体艺教师给予术科指导,让有体艺特长的学生积极备考美术类、体育类特长生。对学有潜力的学生,重在夯实基础、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参加辅中补中,为他们配备学科导师,力争全面提高,及早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考上理想的学校。
2011年我校有651名学生参加中考,全市600分以上的考生有90人,我校有40人,占44.4%,我校周豪杰同学以67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芒市中考状元,芒市中考前10名同学中,我校有3人,前20名考生中,我校有8人,前30名考生中,我校有11人,全市前80名考生中,我校有34人;全市530分以上的考生有393人,我校有148人,占37.7%;全市全科及格人数337人,我校有120人,占35.6%;总分及格人数297人,比去年增加12人;全市总分平均分307.51分,我校为402.30分,比全市高出94.79分;平均每生每科得分49.6分,我校为67.36分,比全市高出17.76分,比去年增加4.98分;数学(115分)、政治(95分 两人并列)、英语(115分)、化学(99分 两人并列)等五个学科单科成绩均为全市第一,物理99分的同学有4人。
七、八年级州市统测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芒市民族中学将继续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努力实践让每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坚持走科研兴校和内涵发展之路;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用辛勤和智慧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使她越开越艳,努力把芒市民族中学建设成为“环境上的花园、读书上的学园、精神上的乐园”;为新芒市社会稳定和谐,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2012年4月8日 芒市民族中学
第五篇: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注重培训教育 提高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工作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把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由干部拓宽到各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由乡村干部拓宽到阿訇、乡佬和场所负责人,由成人拓宽到青少年,并将学习政策法律法规与开展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
一是把民族宗教工作内容列入县委党校定期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教学课程。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全县乡(镇)、村民族宗教干部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全面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会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的矛盾和纠纷。
二是协助县伊协连续20年每年举办一期全县清真寺阿訇、寺管会主任培训班。邀请县、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部门领导或专职人员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当前形势政策;基督教、佛道教则采取定期培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引导教育本教骨干信徒学习宗教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况,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基督教每年定期召开全县传道员学习培训班,佛、道教每双月召开一次场所负责人和教务主持人培训例会。
强化制度建设 健全完善民族宗教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始终把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常抓不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民族宗教工作制度。如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培训制度、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县领导与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交友联系制度、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例会等10多项工作制度。
从2003年起,叶县实行了民族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县政府都与各乡(镇)签订“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书”,把民族宗教工作任务具体到各个乡(镇),明确属地管理责任。
2005年,叶县又进一步把民族宗教工作列入“2005社会事业及社会稳定目标”;始终把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建立了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和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坚持周排查和月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深入现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各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为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全面情况,印制了《民族宗教工作不稳定因素排查表》,通过排查,切实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以开展大型活动为载体,营造民族宗教良好工作格局
为切实提高全县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政策理论素质、法制观念、科技水平和形象意识,自2002年以来,我们在宗教界深入开展了“三学一树”(学政策、学法律、学科技、树立新形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信教群众消除了思想上存在的“只管信教修行,不涉俗世”的糊涂认识,思想觉悟明显提高,进一步知法、懂法、用法,形成了一种比学习、比致富、比守法、比贡献的良好社会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劳致富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先进典型,达到了信教群众思想受教育、经济得实惠、社会保稳定的目的。
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五比五争”活动,即:比协作服务,争做支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比稳定发展,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镇);比团结合作,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比文明守法,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比互助友爱,争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民族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民族界上层人士的作用 妥善处理民族纠纷事件
县伊协成员、清真寺阿訇、乡佬及回族知名人士在回族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回族群众,在引导教育回族群众、处理涉及民族纠纷等问题时方法灵活,措施得当,能够起到党委、政府和穆斯林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更是我们民族工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因此,我们平时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沟通,每逢春节、节假日和回族群众的节日,都会到他们那里表示祝贺,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时刻关心他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治上给荣誉(如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树立先进典型等),经济上给实惠,使他们经常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一旦党和政府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在回族群众中的影响力、感召力,愿意站出来为党委、政府说话。比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他们往往能够发挥出党和政府有时难以替代的作用。
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抵御宗教渗透
叶县五大宗教俱全,除天主教信教群众较少无固定活动场所外,其余四教共有活动场所96处。信教群众来源复杂,基础较差,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