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12[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3:5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12》。

第一篇: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12

《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

————读书报告

院系:文学院

专业:08级汉语言文学

姓名:常林利

学号:081010126

《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

一、书名: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

二、著者:徐大明

三、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四、页数:268

五、内容概要:

社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引动论和方法,开辟了研究语言的新途径。本书分章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来表明有关理论或实际问题是怎样通过使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的。

六、读书心得

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手段,也是和别人建立关系并维持关系的手段,而且语言在传递关于说话人的信息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影响语言,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影响语言。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就形成了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社会的各个层面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包含文化准则、社会规范或情境。重点研究语言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从中也发现科研成果向社会应用转化的途径,为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由徐大明主编的《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讲授了社会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来表明有关理论或实际问题是怎样通过使用

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的。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集理论与实例于一体的教程,而且,注意到了内容上的循序渐进。

这本书在开头主要侧重的是理论性的东西,简要的介绍了社会语言学以及它的发展历程,了解了社会语言学是一门以“研究社会中的语言”为主旨的语言学科。是研究社会与语言共变的一门学科。讲解了社会科学的特性:系统性、因果论、普遍性、开放性、实证性、客观性。并且明确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实践教学。这就让对没有一点社会语言理论基础的学生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下来,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都注意到了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如:1.在讲解语言的变异与语言变化时,先让我们了解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的相关理论,明白社会群体有共同的语言,但在现实使用中的语言,随着社会因素(如阶层、性别、年龄)的变化或其他语言因素(如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差异,即为语言变异。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如:溧水“街上话”(u)变项;应答语“行/成”变项;“有+VP”句式的使用情况等理解语言变异的具体表现及特点。2.在讲互动社会语言于语言接触时,先是让我们了解互动理论,理解会话策略、现出语法、社会语用学涉及的理论方法。了解社会文化接触和汉语的发展,语码选择的因素,理解语码的混合、混用和转用。接着,再通过具体例子如:奥克兰华人日常对话中的语码转换;马来西亚柔佛州客家人的语言转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社区语言等了解语码转换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与社会密不可分。3.在言语社区理论、城市语言调查章

节,同样,先了解言语社区相关理论,通过对具体案例如:新加坡华人社区的语言状况;南京市“小姐”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农民工言语社区调查研究等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用相关理论指导语言状况调查、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如:新兴工业区语言研究;南京“问路”调查;广州市语言文字使用调查等分析掌握城市语言状况调查方法。4.在语言认同这一章,在了解语言对社会结构、家庭制度的反映表现及语言认同的价值后,如:等级制和词语的排列顺序;尊称、谦称、爱称和贬称背后的社会等级;社会称谓缺位现象看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再通过如:上海方言与地域认同,父亲称谓与社会认同及汉语的名称研究等了解社会特征对语言的影响。5.语言规划一节中,既有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语言规划历史。又有具体例子如:新加坡双语家庭;字母词研究;“作/做”变异研究等掌握语言规划的原则和实施策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书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特点,在讲解上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该课程不仅仅做到了通俗易懂,它以理论的介绍开头后,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来支持这些理论,同时,在最后,它还总结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和调查方法:定性、定量的研究及抽样调查的方法,坚持“实践”的原则,面向社会现实,学以致用。我们以应答语“行/成”变项的研究为例。研究问题:1.应答语“行/成”变异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2.目前的使用情况与发展趋势3.表示“可以”的“成”究竟是属于方言词汇还是普通话词汇。这些问题的确定就给这次的研

究进行了定性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现场观察、定量分析等。具体做法是

1、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了解应答语“行/成”变异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2、采用语料库检索统计20世纪80年代北京人口语中使用情况。

3、采用观察法注意公共场合打电话人“预备结束语”中 应答语“行/成”的使用情况。这些研究方法就采用了社会研究的定性定量及抽样调查的方法,符合坚持实践的原则。而且,社会语言是在随着社会不断变化的,社会语言学把从不同时间中获取语料的研究叫做“真实时间”的研究,这往往就意味着对以前调查过的社区进行重新调查。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真实时间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当一些早期的调查离现在有一定的时间距离时就具备了再调查必要性。真实时间的研究使我们可以验证早期调查所提出的关于语言变化的假设,发现变化的进展情况。在本调查中就是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来研究,这就使得这次的调查是面向社会现实的。具有很轻的实用性。最重要的是通过本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不单单在教授理论,更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评语:

综上所述,该教程不仅在安排上有理有据,而且内容上化繁为简,通俗易懂。是一本很适用于学习的教科书。同时,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也了解到了语言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延续并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社会的一切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社会语言学应该更加面向社会,贴近事实,在实践里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第二篇:《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

一、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我读的语言学的书是珍藏本《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是瑞士的著名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编著的,由沙·巴利、阿·薛施蔼、阿·里德林格合作编印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并不是索绪尔本人亲自编写的,而是在他去世后,他的学生沙·巴利、阿·薛施蔼、阿·里德林格等收集许多同学的听课笔记和索绪尔本人的一些手稿及材料,据此整理出的。这本《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在日内瓦出第一版、1922年在巴黎出第二版,其后还连续出了第三版和第四版,1949年出的第五版,各国语言学家先后把它译成德、西、俄、英、日等国文字,使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而我国也出版了许多种译本。而我读的这本珍藏版本的《语言学教程》是高名凯先生在1963年根据原书法文第五版翻译、由岑麒祥、叶蜚声校注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在2009年7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出版发行的。

二、作者简介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生前的笔记编写的,这本书集中体现了索绪尔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三、内容介绍

这本书一共335页。除去前言和第一、二、三版序的说明还有绪论外,共分为:第一编:一般原则,第二编:共时语言学,第三编:历时语言学,第四编:地理语言学,第五编:回顾语言学的问题 结论五个部分。还有在书最后的索引和校后记。

“绪论”部分由七个章节和一个附录:音位学原理组成。讲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和人物、语言学的对象以及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言语行为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文字表现语言和音位学。

一般原则这部分一共有三章:语言符号的性质、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静态语言学和演化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这部分共分为八章:概述、语言的具体实体、同一性现实性和价值、语言的价值、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语言的机构、语法及其区分和抽象实体在语法中的作用。

历时语言学也分为八个章节:概述、语音变化、语音演化在语法上的后果、类比、类比和演化、流俗词源、黏合、历史的单位,同一性和现实性。

在共时语言学这章后还有附录讲述了三个问题:主观分析和客观分析、主观分析和次单位的确定、词源学。

地理语言学分为四章:关于语言的差异、地理差异的复杂性、地理差异的原因、语言波浪的传播。

最后,回顾语言学的问题和结论分为五个章节:历史语言学的两种展望、最古的语言和原始型、重建、人类学和史前史中的语言证据、语系和语言的类型。

我们都知道一般原则和共时语言学两编是《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理论、新方法基本上都集中于此。索绪尔在此书中所提出的重大理论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区分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而储存于头脑中的系统。它存在于个人意志之外,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具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是个人对语言系统的运用。语言和言语紧密相连,互为前提。个人要说话使人理解,必须用语言,同时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体现在言语当中,而且,使语言发生变化的也是言语。所以,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2)区分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研究一种语言和多种语言在其发展历史中的某一阶段的情况,即语言状态。

历时语言学:又称演化语言学,集中研究在较长历时时期所经历的变化。(3)系统理论

索绪尔在书中提出“语言是一个在其内部一切都互相联系的系统”,有“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两类关系。(4)符号理论

索绪尔最早指出,语言符号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语言符号是一种有两面的心理实体”,他用“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术语来分别指称符号的“两面”,并进一步提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5)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特别是研究关于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兴起的,符号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符号与人类思维的联系。(6)音位学

音位学有狭义和广义分: 广义的音位学指对自然语言声音系统的一般性特征之研究,可以包括语音学; 狭义的音位学方根研究人类语言中语音组合的方式、模式及变化。普通语言学中提及的音位学主要取其狭义。

四、语言学者对本书的评价

在世界语言史上对索绪尔的这本《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评价都非常高: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许国璋在《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中评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的学术背景,他多年从事历史语言学研究,对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整体语言学学科的性质有相当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我们从他多年所开课程可以证明这一点。”

苏联语言学家维诺库尔在提到索绪尔这本《普通语言学教程》时,评价它为由整个语言学史所产生的转折点。

由以上两位语言学家的评价不难看出《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的影响非常之大,对整个世界的语言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五、我的读后感及其评价

读完《普通语言学教程》后,我真的很认同语言学界对这本书赋予这么高的评价,因为它真的一本好书,没接触这本书前我对语言学有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它单调古板,但在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语言学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觉其实要是认真研究起来它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值得深入学习。还有读完这本书后,以前在课上有一些没有听懂的学会的知识点,比如说历时和共事语言学,感觉好像又重学了一次,有些懂了。但我感觉我对这本书还是不算真正的读懂读透,还是没有领悟到它其中的精华,我想我再有时间的时候还是需要多读几遍、细细品味,把这本书上的知识真正的学会学懂。

第三篇:社会语言学读书报告

社会语言学读书报告

《社会语言学》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研究社会的各个层面对语言运用的影响,包含文化准则、社会规范或情境。重点研究语言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从中也发现科研成果向社会应用转化的途径,为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

该课程将讲授相关理论,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来表明有关理论或实际问题是怎样通过使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来解决的。介绍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社会科学的特性,明确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及相关的实践教学。

语言认同要求了解语言对社会结构、家庭制度的反映表现及语言认同的价值。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英文的Identity这个词通常有两个含义: 1)指人的身份;2)一致。这两种意思都是相对静态的、名词性的概念, 是指人通过一定方式获得的生理、社会、心理特征;如果考虑人类获得这一特征的过程,“Identity”这个词其实还有相对动态的动词性的含义,即认同。名词性的身份或一致与动词性的认同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强调选择的结果, 后者强调选择的过程, 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本文所说的语言认同实际上同时包含着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但本文论述的重点在其动态方面, 故称之为语言认同。如果把语言认同看成是受各种各样因素制约的人为选择,那么, 这种选择应该包括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两个方面。而且, 它的认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完成。语言认同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趋同现象, 它与文化心理的认同程度成正向关系。语言身份的相似度越高, 文化心理的认同度也就愈高。当语言成为重现或追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时, 它就不再单单是一种交际的工具, 而变成了文化的象征, 具有了文化身份, 使用一种语言, 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 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这种共同的语言身份特征,将相同文化背景的族群链接在一起, 使他们即使处在异地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语言认同的语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社团语言环境和个人交际环境。社团语言环境, 是指由特定目的及言语特色形成的社会群体环境, 包括处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某个民族语言环境, 和同一语言内部地域方言和行业语言环境。从共性的社会语言交流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身份。社团语言注重该群体的共性身份, 其成员通常会主动地接受这种语言身份,从而与其他成员一起形成文化、心理的共鸣, 确立其文化地位。

个人交际环境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共同语交流的环境, 个人交际注重语言的殊性身份, 从而受到交际话题、言语基调(包括语气、情态、称呼)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语言认同放在这两种语言交际环境中加以考察。

一、社团语境下的语言认同

我们这里讨论的社团语境(speech community)是指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具体的交际系统, 即同一语言系统内的语言社团、方言社团和行业社团。(一)同一语言系统内的语言认同

长期在外工作、学习、或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 当他或她在工作、生活中突然间听到熟悉的家乡口音时, 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欣喜, 一种亲切的感受油然而生, 这就是一种语言心理的认同。这种心理认同因语境不同而有程度差异: 如果生家乡的地方, 相邻言语社团的话音同样能引起共鸣。

一个西安人长期生活在说广州话的环境中, 即使遇到河南人、甘肃人、新疆人都可能相互称呼老乡, 同样, 一个福州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沈阳而又没有满足他或她说母语的愿望, 即便是偶然碰到广州人、厦门人也会感到亲切的。当然, 如果能有与相同言语社团的人一起叙旧的机会, 那他就不会首选与相邻语言社团的人交谈。中国各个高校差不多都有同乡会, 同乡会有以省级为单位的, 如山东同乡会、河北同乡会、山西同乡会等等;有以县市级为单位的, 如烟台同乡会、聊城同乡会、临沂同乡会、曲阜同乡会等等。以什么为单位, 不仅取决于会员的数量, 而且取决于是否持同样的社团话语。相同言语社团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如果我们把同一个省区或大的行政区(在中国, 行政区的划分, 尤其是大行政区的划分, 往往与话语社团的语言密不可分)的人称作大同乡,把小的行政区的人叫做小同乡,那么可以看出: 在交际过程中, 就交际者的心理期待值而言, 说相同话语的小同乡的语言认同度比说相邻话语 大同乡的语言认同度要高。也就是说一种语言内部的身份认同是有层级性的, 语言身份与言语社团的大小成反向关系:同一语言内部言语社团越小,交际时人的文化心理认同感越强。20世纪60年代, 甘伯兹(Gumperz 1966)曾在挪威的一个小镇作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那里的居民使用两种方言: Ranamal 和Bokmal。前者是地方话, 后者是挪威北部的标准语。对外地人来说,单从语言形式上很难区分这两种方言,但是当地人却很容易区分。

通过研究和观察,甘伯兹认为当地人能区分这两种方言, 与这个小镇的社会结构层次有关。这个小镇存在三种不同的交际网: 当地出生的工人以亲属关系的网络连接在一起;从城市移民来的企业主的关系网络遍及挪威;中间层次的商人, 处于这两个网络之间。甘伯兹将这些关系网络分为封闭网络和开放的网络两种类型。他认为那里的工人处于封闭网络中, 后两处于开放的网络中。封闭网络与本地话相联系, 说本地话含有明显的社会意义,强调本地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体现了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语言身份阻隔;开放网络则与标准语有联系,强调地域文化的共同性, 体现了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语言身份认同。在这个开放的网络中, 其语言交际的社区范围大, 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多, 而且复杂,这时认同度的形成只能靠共同语(标准语), 认同程度相对也低;在这个开放的网络中也存在很多个封闭的网络, 这些封闭的网络言语交际社区范围小, 人群集中、单一, 当处于开放的网络之中时, 他们很容易辨认出自己社团的语言风格, 并积极融合进去, 这时语言身份的认同度就高。上两个例子都是关于方言社团中的语言身份认同, 如果我们进入到这个方言体系, 或者说一种使用共同语的社团中时, 就会发现不同的行业社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身份的认同问题, 即行业社团中的语言身份认同。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创作中, 现实主义流派大多提倡作家深入农村、工厂、基层体验生活, 为的是写出地道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 于是出现了许多描写各行各业人群实际生活面貌的文学作品,如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 以孙犁为代表的 白洋淀派, 以刘呐欧为代表的新感觉派 等等。不但文学作品如此,学术研究也一样,如民俗学社会学的研究学者,为了深入研究某个行业的生活状况, 往往装扮成他们的样子, 学着说他们的话, 以便取得他们的信任。这种情况都说明, 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行业之间存在着特定的为这个行业所认同的语言。行业语言是各个行业的阶层的共同话题, 这种语言的认同是社会行业分工、各种行会赖以生存的基石。从甘伯兹和拉波夫开始,人们就意识到这是一种语言社团的社会心理趋同现象。由此可见,在同一种语言内部, 言语社团的大小,会直接影响交际时语言身份认同度的高低。言语社团规模越小)言语表现形式的相似度和地域的集中程度越高, 该言语社团的语言身份认同度也就越高。(二)语言身份的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 语言身份不仅有保持共同文化纯洁性,凝结族群的功能,也有瓦解、阻隔和抵御异文化, 保持该群体文化心理高度认同的作用。这时语言身份的认同就有了主动被动之分,即主动的选择认同一种语言身份和被动的接受一种语言身份。在二语习得中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外国人腔(foreigner talk),指说本族语的人为了让学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听懂自己的说话,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语言,以适应对方的需要。他们会放慢自己的语速清楚的发音,简化用词和语法结构在这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语言以适应对方的需要, 其实是想从交际对方那里得到某种语言上的身份认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语言身份认同。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 这种外国人腔的使用和说话人交际的目标有关, 如果说本族语的人希望对方听懂他说的话, 或者说得到对方的心理认同, 那么这就是一种语言身份的主动认同, 说本族语的人会积极模仿并运用第二种语言;如果说本族语的人交际的目标是要强调自己与对方的不同,是一种文化语言的代表,那么它就会尽量不用外国人腔,而保留自己原来语言的原貌,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的身份认同就是被动的,而且本族语会对这种语言产生抵制作用。实际上,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强势文化的语言和文字经常充当文化侵略急先锋, 而弱小文化则常常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做为抵御外来文化入侵的有力武器。比如中国历史上北魏时期鲜卑族统治北方时期, 在其统治区内有民族气节的汉族士大夫则禁止儿女学习鲜卑语, 坚持让子女学习正宗的汉语和文字, 自觉运用民族语言文字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内容讲述的是一个中学法语老师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课文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对法国语文不感兴趣的小女孩,在她得知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听本民族的语文课时,而此后则不得不使用德文授课时的心灵感受。当老师讲完课文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生们长时间沉浸在对自己民族语文的感情里不能自已。这实际上是语言身份认同或自觉运用语言身份认同抵制另一种语言身份的范例。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是言语交际中共生共存的两个方面, 受交际目的的影响而此消彼长。当交际双方处于平等的交际平面, 以最优交际为目的时,本族语言身份的主动认同起主要作用,如:外国人腔的出现;当交际双方处于不平等的交际平面,以文化渗透为目的时,本族语言的被动认同起主要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抵制对方文化侵入的目的,如:日本在华日语政策受阻的情况。

二、个人交际语境中的语言认同

个人交际语境是指发生在同一语言社团内的对话环境。这种环境里的语言身份受到双方交际话题和话语基调的影响,从而对交际双方的文化心理认同产生影响。

(一)交际话题对语言身份认同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几个人总是喜欢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他们不见则罢, 只要见面总是谈个尽兴, 不欢不散, 常常相互引为知己。对这一现象, 人们一般解释为意气相投, 这固然也不错。但我们以为, 这其实是一种语言身份的文化心理认同现象。这些只要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的人,如果将他们置于一种不能使用话语交流的情境中,他们不见得能够相互欣赏也许就不再是知己朋友了。喜欢高谈阔论并在其中享受乐趣的人,他们之所以互相欣赏,那是因为他们彼此欣赏并高度认可对方的话语主题,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有共同的话题。正是由于共同的话题使他们聚集在一起, 逐渐形成了同一语言内部的殊性语言群体,并且拥有自己的话语风格。文人雅士喜好典雅,引经据典,老百姓说话喜好直白,喜欢直来直去。文人雅士也好, 老百姓也好, 他们之所以彼此有话可聊, 是因为共同的话题确定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身份, 而这种身份使他们在心理有了归属感。我们有时会经历这样一些事情: 在一片嘈杂的语境中,当有人提到你的名字, 或者你熟悉的字词时, 你的注意力会立刻被它吸引, 进而仔细地聆听别人的谈话。在这一语境里, 这个名字, 或者那个熟悉的声音, 就成了一种话题, 吸引你让你在嘈杂的环境中尽快地确立你自己语言的身份, 试图找到与你相关的语言群体,并很快地加入到对话之中。可以看出,交际话题在语言身份的确立过程中相当重要,交际话题的交集越多,语言身份的认同度越高;反之,认同度就越低。

(二)话语基调对语言身份认同的影响

话语基调是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在话语分析中, 对交际双方语气、情感和称呼等的研究。话语基调是语言身份的一个显性因子, 它与话题共同决定一个人在普通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身份。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两个熟人因为种种原因很长时间没有互相联系了, 突然有一天, 其中的一个给对方打电话。打电话的人只说了一个字或者一句话, 对方立刻就知道打电话的这个人是谁。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通电话的双方并没有见面, 他们的交流只能使用话语, 因此不可能有其他因素的干扰。这种原因只能归结于对方的话语基调使其语言身份显现, 从而使受者能从心理上立刻认同这种对方的话语。虽然这两个人最近一段时间没有见面, 但他们在此前已经有过比较深入的交流, 使得他们对对方使用的殊性语言尤其是说话的语音语调相当熟悉, 彼此认同。话语基调的丰富程度, 直接决定着语言身份认同程度的高低。例如: 在舞台表演中, 这种对话语基调的把握, 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激起观众的语言认同感。角色的台词, 是揭示人物个性特征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传达人物思想情感,体现人物行为意志, 反映人物的出身、地位、性别、年龄、性格以及习惯等等特征的工具。话语基调的合理把握和运用在语言上更快地激发起观众心理认同,保证剧情的顺利进行。周翰文曾在关于台词处理的几个问题中指出:“确定人物语言的基调, 要符合人物的个性, 因此要分析、了解人物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但不是单纯理性的去分析, 作为演员更重要的还必须在自己的想象中-听.到人物的声音、言谈笑语,-看.到人物的形象、举止姿态。要用心去感受, 使人物形象活跃起来, 逐渐使自己产生于人物相融合的情感, 这时才能够说出符合或接近特定人物思想情感的台词。”如何更好地将台词表达出来, 其实就是如何更好地确定人物语言身份, 利用话语基调激起演员与观众之间文化心理认同感的一个过程。音色明亮, 语言速度节奏明快, 底气十足,这些都是青年人的语言身份属性, 观众自然认可。气顺畅,精神爽;气音粗,人恼怒;呼长气,心哀伤;气抖颤, 神慌乱;气轻托, 深思索, 其中气是话语基调中的一个影响因子, 而其表现出来的情感,则反映了语言的身份, 是现实生活交际中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认同。

三、语言认同与文化心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认同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语言的身份一旦确立, 其社会角色也就随之而确定。精神分析学家曾经创造性地把“identity”变成一个心理问题(在心理学里被很好地译成自我认同), 这种关于自我认同的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对身份的自觉意识、对人格统一性的追求以及对某种人生或社会理想的趋同。这种趋同心理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对语言身份的认同, 这种认同的不断加强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强大的过程。在与另一种文化接触的过程中, 本族语的身份在与其它语言或方言的区别中不断被加强, 通过这些差异建构自己的身份特征, 而这些特征就构成了该语言的文化背景。语言的身份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载体, 一种外在的体现。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所体现出来的心理行为风貌, 建构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而语言身份的认同其本质上是一种对本族文化或社会历史的趋同心理, 因此语言身份的认同是构建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手段。然而, 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反过来又会影响该民族对于本族语言身份的认同程度。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开放与封闭的一面)既接受来自异文化影响, 又极力地维护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这种文化心理通过各种外部的方式得以实现, 如: 政治的干预, 经济的交流, 媒体的宣传等等。当这些外部因素足够强大时, 对本民族语言身份的认同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如: 普通话的推广会使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有一种民族归属感, 而普通话的推广本身是一种政府行为;再如, 广东话(粤语)和东北话, 前者通过强劲的经济交流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世界上获得了一种方言身份的认同, 而后者则通过媒介的传播, 不断在中国扩大自己的语言身份的影响。可见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不是单一因素激发的过程, 而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 共同努力的结果, 并且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语言身份的认同就是民族文化心理形成的一个影响因子;反过来, 民族文化心理也会影响到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也包括语言身份的心理认同。

一般来说, 人们用文化概念来代表由于各种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作为一个整体, 文化是有结构的, 或者说是分层次的。所以在大文化背景下就必然会存在小的文化社团。作为一个言语社团, 人们通过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联系到一起, 彼此交流, 彼此认同, 从而形成一个小的文化圈, 并拥有自己独特社团文化身份, 并反映到语言上。通过对社团语境下语言身份的认同问题的分析, 我们发现语言社团的文化相似度越高, 社团内部语言身份的认同度就越高。

在个人交际的语言环境中, 个人不再单单是一个自然的相对存在, 而是一个活动的、开放的文化载体, 交际一方的一举一动都反映了其文化背景, 而当通过语言的形式将这种文化信息传达给对方, 等待对方识别的时候, 个人交际的话题以及使用的话语基调就成了识别语言身份的标识。交际对方对该语言身份的识别, 也就是对交际方身份的认同, 会随着交际话题的增多而提高, 随着话语基调的丰富程度而加强。由此可见, 语言身份的认同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 也是一个文化问题, 同时也是文化心理形成的动力之一。

班级:汉语言文学 姓名:毕月霞 学号:081010115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

提纲:

一、索绪尔生平简介

二、索绪尔在语言学理论上的主要思想

三、《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结构内容

四、分章节阐述《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语言学的基本问题

五、总结内容,分析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六、针对选择的译本进行评价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祖籍法国,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他精通多门语言,曾先后讲授过歌特语、古高地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梵语等,并在研究众多语言的基础上把语言学塑造成为一门影响巨大的独立学科。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使他成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对符号学的深刻理解又使他开创了符号学的先河。

索绪尔在语言学理论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此书并非本人撰写,而是索绪尔的学生根据他讲课的听课笔记以及遗留的手稿整理出来的册子。这是语言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极为深远,世界主要语言都有译本。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语言学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索绪尔根据对语言学历史的追溯,洞察到前人研究的根本问题是未能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完整的学科系统进行研究,因此他开创性地建立了语言学学科,并明确了语言学的任务、对象、范围和方法。在语言学本身的分类上,索绪尔还提出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的概念,使语言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更清晰。

2、区分语言和言语。索绪尔认为要确定语言学完整而具体的对象必须首先把立足点放在语言上。为此,他对语言和言语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为语言在言语事实和人文事实上分别定位。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音响形象为能指,概念为所指。

3、提出符号学的概念。在论述语言在人文事实中的地位时,索绪尔提出了符号学的定义,并预设其为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强调了符号系统的重要性。在《普通语言学教程》整本书中都有符号系统的掺入解说,并对符号的一般原则进行细致深入的阐述。

4、阐明符号系统中能指和所指的关系、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意义与价值的区别。符号不是具体事物,而是能指和所指之间因循社会惯例而产生的关系。在符号系统中,符号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5、区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重视科学研究价值中的二重性,指出语言学研究应该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轴线分开进行。共时态语言学关心的是联结共存要素和在说话者的集体思维中形成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历时态语言学则研究各项非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成系统。

此外,索绪尔还从系统性角度奠定了现代音位学的理论基础。他对语言学中的要素也进行了上下位的分类,符号(心理要素)归为第一位,声音(生理要素)归为第二位。

《普通语言学教程》全书分六部分:绪论、一般原则、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和关于回顾语言学,其中前三部分是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历时语言学和地理语言学基本延续了前人的观点,但纳入了他自己的理论框架,地理语言学属于外部语言学。

在绪论部分,索绪尔主要叙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研究任务、语言学和毗邻科学的关系、语言学的对象、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文字以及音位学等。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第三章——语言学具体对象(即语言)的确立。索绪尔首先否定了声音和言语作为语言学对象的可行性:(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能是声音。因为声音只是思想的工具,本身的存在没有意义。如果声音和概念相联结,形成复杂的生理——心理单位,又将导致语言学的研究与其他科学相交叉;(2)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能是言语。因为言语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既包含了一个已确立的系统又包含了一种时间上的演变。假设研究对象是言语的话,我们就会进入一个错综复杂而又毫无关联的怪圈里。因此,索绪尔提出要把语言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语言上,明确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在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关系:言语(行为)=语言+言语活动中的个人特征。从这个等式中看,语言是言语的一个确定的基本成分,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而言语则是言语行为在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的总和;从语言的形成过程看,语言在言语中产生,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而储存在头脑中的系统;从言语的产生角度看,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和所产生的结果,是规约性的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具体体现。

语言和言语是紧密相连,“但是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并没有妨碍到它们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因此,索绪尔认为应该设立两门学科分别研究语言,一门是语言学,一门是言语学。为了强调语言学的同质性和系统性,他还将语言学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使后世在研究语言学时有了明确的范围。此外,索绪尔又指出,在社会现象中有一类特殊的社会事实,就是符号。语言就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他提出设立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符号学,语言学应是符号学的典范。因此,索绪尔也是符号学的创始人之一。通过比较、定位和对语言本质的分析,索绪尔首先确立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位置,并对其性质做出了第一次概括,即语言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中的符号系统。

接着在第一部分中,索绪尔进一步阐述了语言的符号性质、符号的特点及语言学的静态与演变。在第一章中,索绪尔用形象的图形关系说明语言符号是一个和心理相关的两面实体,符号是音响形象和概念的结合体。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认为音响形象属于心理方面,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声音,而是声音存在于我们意识中的一种心理印迹。为了更清楚地表述符号、概念、音响形象三者的关系,索绪尔用“能指”、“所指”分别代替“音响形象”和“概念”,并保留“符号”这个词来指称这个整体。然后,他为语言符号概括除了两条基本原则:任意性和线性。首先,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因为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联系。任意性是符号的根本属性,也是整个语言学的支配性原则。正是这种完全具有任意性的符号才能更好地实现符号化过程的理想。这也是语言是所有表达形式里面最复杂而普遍的。其次,线性特征是语言符号区别于其他符号的原则之一。因为语言符号的能指——音响形象(无论是否有物理发声的现象),只能在时间链条上发生,只具有一维性。而一般的视觉符号都具有空间性。

在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索绪尔继续探索了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他认为语言不能同单纯的契约相提并论,语言系统对于使用者具有强制性,形成了语言的不变性。而符号的可变性是因为符号的存在是一直延续的,时间带给语言的缓慢的连续的变化,形成了语言的可变性。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都是符号的任意性在不同维度上的反映。

“时间的介入给语言学研究带来困难,使这门学科面临着两条不同的路。”据此,索绪尔在这一部分的第三章中,将语言学分为两类:静态语言学和演变语言学。前者是在空间纬度展开的,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在系统中的关系;后者是在时间的经线上展开的,研究的是语言符号历时的变化。根据两者对立的原则和方法上,索绪尔又将他们命名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并通过一系列例子和形象的比喻,强调这两个部分分开研究的必要性,并明确概括出两者所针对的研究对象。“共时语言学关心的是联结共存要素和在说话者的集体思维中形成的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非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简单的说,共时语言学的要素是同时存在一个系统中,不能用一个去替代另一个;历时语言学的要素则是在时间中进行演变,一个替代了另一个,无法构成系统。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第二部分,索绪尔集中地介绍研究共时语言学的一套理论和方法,其核心理论是价值理论。在第一章概述中,索绪尔提出普通共时语言学的目标是确立任何特定共时系统的基本原则,和任何语言状态的组成要素。他提倡要把资料加以简化,这样才能使论证成为可能。第二章里,他认为构成语言的符号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真实的客体。“语言学研究的正是符号和它们的关系;它们是我们这门科学的具体实体。”语言的具体实体性成了使语言区别于其他任何符号制度的一个特性。第三章讲述了语言具有同一性、现实性、而且具有价值。在第四章里他对语言的价值做了着重分析,从概念方面和物质方面考虑语言的价值,从整体来考虑符号。索绪尔认为价值的构成有两个条件:(1)一种不同的事物,能够与价值待定的物相交换(2)一种不同的事物,能够与价值待定的物相比较。第二个条件用于区别价值和意义。意义是指符号本身具有的,存在于统一当中;价值则不仅包括符号本身,还包括系统内符号之间的区别特征,存在于差异当中。当把能指和所指分开来考虑时,语言中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然而当我们把符号作为整体来考虑时,语言中仍然有某种确定的东西,即;能指和所指相结合时构成的价值系统,两者的联结关系。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很多二元对立法则,如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历时和共时、组合和聚合、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意义和价值等,可以说,他对语言学原则和方法的阐述,体现了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典型应用,他所阐释的概念、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后记】刘丽译、陈力译校的这本《普通语言学教程》属于英汉对照版本,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译者在关系连词方面处理不是十分恰当。很多处并没有转折关系却用了“但是”等连词,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总体来看,译本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在概念词上的选择上很准确。由于《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内容本身比较难懂,再加上个人原因,我只仔细阅读了译本的上册,即作品的前二部分,对第三部分“历时语言学”、第四部分“地理语言学”和第五部分“关于回顾语言学”未做详细分析,只走马观花了一番,所以在读书报告中就没有记述这三部分的内容。

第五篇: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语言学概论》这本书是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语言学的专业性书籍,由葛本仪教授主编。在读这本书之前,先对它的作者有了大概的了解,我想这对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葛本仪教授早年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在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言文字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汉语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尤以汉语词汇研究见长。主要著述有:《现代汉语词汇》、《汉语词汇研究》、《现代汉语词汇学》等。

《语言学概论》这本书共八章,其中第一章讲述了语言学的概念功能与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概括,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后面的内容做好了铺垫。本书第二、三、四章分别讲述了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起源,以及语言的发展。后四章则讲了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鉴于这些内容与我们第一学年开的现代汉语课有很多类似之处,就没有详细的研究,只是大概的浏览了一下,所以在这里也不多做说明。

在第一章中讲述了语言学从理论上阐释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极其应用的现象,来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演变的规律的任务。并讲述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语言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古印度和希腊的学者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具体语言的某些语法问题。此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考释、研究字形、字义和字音为主的“小学”传统。正当中国由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组成的传统“小学”空前繁荣的时候,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学者的研究下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

学。到十九世纪以来,语言学形成诸多流派,包括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及转换生成语言学。这些内容上课时老师也讲过。系统的来说:按照具体研究对象来看,语言学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从时段分,又分为共识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从研究的方法看,有比较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从内部分科看,可以分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义学等。这些系统的知识对我们了解语言学概论这门课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章讲述了语言作为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语言是交际工具具有交际功能。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并且讲述了语言的思维的关系和区别。这些内容通过阅读都不难理解。在本章第四节中讲到了语言的性质:社会性和全民性。第五节中讲到了语言和言语二者的关系与区别。这部分内容在我认为是比较难理解的,需要细细琢磨。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过这些内容并做了区分的联系,这引起了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就细细的读了这本书中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内容。

第三章的内容比较简略,述了劳动创造了语言和关于原始语言的一些看法。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其中在语言发展的表现形式中讲到了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声调发生了“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变化。另外,语言发展的原因又分为内部和外部方面。其中,外部原因表现在(1)社会的进步可以推动语言的发展。(2)社会之间的相互接触推动了语言的

发展。(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5)社会发展可以推动思维发展,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语言的发展。然而,学过哲学原理的我们都知道,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才是根本原因。书中认为,语言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语言的交际功能与交际能力的矛盾。这句话说得很抽象,不是很好理解。后面,又讲到了语言发展的规律:渐变性规律、不平衡规律。本章中第二节讲到的方言和共同语,语言的分化和统一等内容在第一学年的现代汉语课上也有所涉及,不做详细解释。

通过对这本书前四章的仔细学习和阅读以及对后四章的大致浏览,我对这语言学概论这门课有了系统的了解,这将会为以后学好这门课打好基本,因此,平时多阅读一些教材以外的专业书籍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下载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12[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读书报告12[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 徐星星 10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后感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浅读 大略看过索绪尔关于语言学的著作之后,大致了解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 徐星星 10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语言系统的构成 ——《现代语言学教程》选读 内容摘要:本文概括了霍凯特关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介绍了语言的五个分系统,即语法系统、音位系统、语素音......

    社会语言学读书笔记

    《社会语言学导论》 (英 彼得.特拉吉尔) 读书笔记姓名:王瑞 学号:0909224096 院系:文学院 对外汉语《社会语言学导论》读书笔记 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手段,也是和别人建立关系并维......

    社会语言学5篇范文

    谈中国的外语教育发展前景 2012级专升本3班冯英英 摘要本文主要以中国英语教学发展为主线浅述了中国英语教学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外语教育经过多次起伏后,英语已恢复其主要外......

    《民间文学教程》读书报告

    《民间文学教程》读书报告报告人:胡月馨一、编者简介 刘守华,教授,男,1935年8月出生,湖北仙桃市人。195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民间文学研究40多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感想

    对外汉语 0000 XXX 《普通语言学教程》感想 假如说,你发出了一个声音,而在另一个时候,我也发出一个声音,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能说我们两人发出的是相同的词语呢?至少,两个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