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时间:2019-05-14 04:2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史俊(215101)(***)

【摘要】:为高考所驱,高中语文教学弱化了、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情感体验和人格的塑造,表现在备课时对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堂上对相关环节的处理和驾驭上,出现了丢魂或伪魂的现象。对此,我们语文老师应提高思想认识,自身先感动,驾驭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感,美感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然而,语文新课改走到今天,关于教学目标,人们记得的并且认真实践的也许只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吧,人们已经淡忘了、忽视了或者说弱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只重视了铸造语文教学的躯体和血肉,而忽视了赋予语文教学以灵魂。相对于其他学科(政治学科另论)来说,而这恰恰是语文学科的优势,是语文学科最应该做到的,是语文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丢了魂。

听听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对年轻老师的指导吧:“立足高一,瞄准高三”,“立足课本,瞄准高考”;看看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吧:“这一篇,没什么考点,不讲!这一篇,高考不考,不讲!这一篇吗,教参写的是好,可讲了又有什么用啊,略去!”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看看听听吧,那可本应是充满诗情画意、鸟语花香的地方,但却成了撒哈拉、戈壁滩,无言的黑白,死寂一片;本应是思想、思维的自由舞动,却成了观点技能的机械加工。上课要么是机械操练,枯燥讲解,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索然无味;要么是没有独立思考、没有深度思考做基础的另类解读、“合作探究”,肤浅偏执,嘻哈搞怪,虚假繁荣。没有了灵感,没有了情感,没有了美感。也许有人会说,“高中语文教学丢了魂”,你这种说法未免有些不合实际,有点儿危言耸听吧!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注意思想教育,注意情感体验,注意美感啊。备课笔记都写有情感价值世界观维度的教学目标,上课时都有把握中心主旨、分析人物形象、体验人物情感的环节。讲《祝福》,大家都有对祥林嫂形象的分析,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讲《我与地坛》,都提到要热爱生命,正视打击;讲《管仲列传》,都知道重点是对友情的歌颂;即便是高考训练题,也常有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如此,你怎么能说“高中语文教学丢了魂”呢?

是的,我承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是有上述的教学环节、教学形式。请注意,只是“有的”,并非全部。因为,其余的也许只是写在教案上,说在口头上,真正到课堂上,也许会因其他教学内容而连形式和环节都没有。即便是这部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分析,注重了体验,但请大家平心静气地想想,扪心自问,效果如何?

讲《祝福》,让学生赏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是否有学生惊呼“哇靠,好恐怖”?让学生朗读赏析祥林嫂的反复诉说“我真傻,真的”,是否有学生哈哈大笑?让学生赏析祥林嫂回答柳妈的问话“你那时怎么竟肯依了呢?”祥林嫂回答“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有多大啊。”“阿阿,你自己倒试试看。”是否有学生相视神秘而笑?如果有,就表明学生内心的体验还不到位,心灵还没有触动,同情心还没有产生,他们跟鲁镇的人们是一样的,还只是作为旁观者,在鉴赏咀嚼祥林嫂的痛苦!这样的情感体验算有了吗?!

讲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让学生想象当时场景,进行描述或表演,是否有学生想象表演非常现代、非常夸张,说什么“眼泪哗哗的”,表演时一下子抱在一起,全班哄堂大笑?如果有,那就表明学生是在以今度古,他不明白古人情感的表达是很含蓄的,那种情景是很凄美的。这样的美感体验算有了吗?!

没有会心的微笑,没有沉默的同情,没有唏嘘的叹惋,没有由衷的赞美,有的只是简单的记录,机械的操练,或是麻木的表情,或是肤浅的妄言,或是戏谑的表演,或是起哄的叫喊,这样的语文教学算是有灵魂的吗?!

那么,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这种无灵魂或伪灵魂的现象,该怎么办呢?

我们认为,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要牢记语文学科的性质,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应具有人文性;要牢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它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体验过程,发现方法,学会理解并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应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它不仅要让学生考上大学,更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完善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社会的一个健全的人。不能借口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省去情感价值世界观的教学环节,不能因为高考而忽视了人的培养。这是语文的神圣使 命,我们不能忘了。

其次,在相关的教学环节中,老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要到位。自己不感动也就不可能感动别人。你自己一旦感动了,有了共鸣,入戏了,你的神情就会变化,你说话的语气腔调不自觉地也会变化,而这些自然地就会感染学生,学生也就不自觉地跟着你入戏了。笔者曾多次有过这种体验。讲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客居他乡的游子看到早春美好的景色,不但不欢乐,反而触动了乡愁,动了归乡之念,因为“景信美而非吾土”。赏析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就讲,我自己就有这种感受,每到春天,在苏州看到金黄的油菜花开,我就想家,想到从前在故乡,我从城里骑车回乡下看望父母,油菜花金黄,麦苗油绿,母亲那时会在麦田拔草或是干着什么农活,当我到达地头,叫一声“妈”,母亲就会直起腰,应一声“诶!”幸福地笑着,看着我走向她。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讲着讲着,我的喉咙发硬,声音也变了,而学生也都神情凝重地看着我,全场寂然。

第三,老师要能够驾驭住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应当有意识、有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需要,去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和情绪,去驾驭课堂,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学生走。讲到《高祖本纪》刘邦赴吕公宴,老师的神情语言就要轻快戏谑些,气氛就要活泼些;讲到《刺客列传》易水送别,语言气氛就要慷慨悲壮些;讲读到《项脊轩志》,作者回忆先母和祖母,“余泣,妪亦泣”、“长号不自禁”时,声调就要悲伤些;老师范读《琵琶行》,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要激动,要共鸣,而读到最后“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语气要深沉而冲动,语调逐渐低而慢,读后应是满场寂然,过个三五秒钟学生才回过神来,老师此时也不要急着说话,要给学生时间让他沉浸一会儿。

当今社会变化快,新鲜事物多,人心浮躁,学生又思想活跃,很容易带到课堂上,搞怪,戏谑,装萌,弄潮,穿越,无厘头,针对这些东西,老师要有意识有能力控制课堂,不该出现的时候要尽量不给它出现的场合和契机,一旦出现又要能正确引导。要防止这些现象搞乱课堂,搞糟课堂,煞了风景。

第四,思想教育要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语文教学首先要贴近文本进行赏析,这是基础,但如遇契机,则还应联系实际进行拓展,让学生真正领会意蕴,体验情感,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作品是作品,生活是生活;人物是人物,我是我;谈起作品人物,头头是道,是非爱憎分明,而一谈到自己则是另一套。品德情感教育如果不联系实际,学生内心不触动,则体验总是隔着一层,也很难生活中做到。笔者是班主任,讲《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追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勤奋艰苦,“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 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首先让同学们赏析作者的生活条件、心理和品质。大家很快便得出结论:贫困艰苦,生活条件不如别人,但内心坦然平衡,一点也不羡慕别人,内心有追求,乐而忘忧。仅仅到这里还不够,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大家想想自己的家庭条件怎么样?你跟同宿舍的同学相比条件怎么样?你的心态如何?”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和敏感的心理,我并没有让学生发言讨论,而是直接引导:“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如别人,你要向作者宋濂学习,不要自卑,你的父母来学校看望你,你不要难为情,想别人会怎样看你。你要坦然地与你父母坐在一起,头对头地吃他们给你送来的饭菜,挽着你的父母的胳臂坦然地漫步在校园里;你不要跟人攀比,咱没条件;更不要仇富,你的内心要平衡。要坦然生活,内心要有追求,要用心于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当你‘中有足乐’了,你就‘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了。如果你父母有钱,你也要低调,不要炫耀,不要有什么优越感,那不是你自己挣的钱,你不要看不起别人,你生活要简朴,不要奢侈,跟父母到商店买东西,不要老是盯着名牌,要懂事。”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柏拉图说:“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说:“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就是人们尝试持续在任何一方面改善他人心理素质结构,或者保留其心理素质结构中有价值的部分,或者避免不良心理素质形成的行动。”亚斯贝尔斯也认为教育最终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格,而语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最终目的,而不能因功利而丢了魂,忘了使命。

第二篇: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范文)

德育教育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内容提要】:本文从时代的特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以求共同探索。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渗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声色的冲击,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想的异化,思想的退化;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历风雨;不懂的感激父母,不懂的感激生活;缺乏信念支撑,精神软化;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课外生活低俗化等等,这些现象令我们担忧。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极大困境,如何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一代,使之成为国家的脊梁,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为首,德育不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承担的一项责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高。下面

我试就德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德育渗透在语文课文教学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情绪,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水到渠成的进行德育渗透,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人,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1.渗透在背景中。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苏轼的《赤壁赋》一课时,教师介绍作者遭受贬谪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人虽处逆境仍能坦荡乐观的面对生活中挫折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有利于塑造当前学生健康的心理。

2.渗透在形象中。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感染人。通过从细节、语言、动作、主要事迹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使鲜活的人物再现于学生脑海中.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型:在秋风中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杜甫;在岳阳楼前高歌“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改革家范仲淹;在黑暗中疾呼“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在文化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永恒的魅力。通过这些形象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斗争的情感

3.渗透在名言名句中。现在高中生中,早恋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这些现象又都是学校明令禁止的。学校对此采取的措施更多的是三令五申校规校纪,学生对此极为反感,效果非常不好。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拒绝早恋行

为。《诗经·氓》中有句千古名言“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说的是男子沉溺于爱河,还容易脱身;女子一旦陷入爱河,就难以自拔。这句话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是很有道理的:男人往往把爱情看做生活的一部分,爱情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女人常常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生命。这个道理反映在中学生早恋现象上就是:男生大多不会让爱情过多影响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滑似乎危害不大;而女生呢,却大部分为爱情严重分神,成绩节节下滑,惨不忍睹。我在分析这句名言时,也跟学生讲这个道理,劝诫女生们为了家长的期望,为了自己美好的大学梦,远离早恋;也劝诫男生为了自己喜欢的女生的前途,不要和她早恋,喜欢她,千万别伤害了她。我相信,这样的课堂渗透要比简单命令他们不要恋爱强多了。至此,学生们对“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名言记得特别牢固,在面临学业和爱情的抉择时,他们更容易看清楚自己该如何选择。

4.渗透在拓展讨论中。当今社会,许多高中生只关注高考,关注分数,一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情绪低落,承受压力的能力特别低。在德育工作中,我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延伸讨论,培养其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观。

在学习海子的诗歌《春暖花开》和屈原的《离骚》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如何看待屈原和海子的死?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以死明志的斗争方式的看法。同学们有的说他们为理想献身是值得的,但大多数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他们逃避现实,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之道。然后再与《动画巨星----迪斯尼》中的迪斯尼相比,同学们树立了这样的信念:人在不被理解和遭遇坎坷时应乐观对待,不仅能战胜困难,使自己快乐,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精神上的鼓舞,使他们感到世上的美好。

5.渗透在课后的延伸练笔中。现在很多高中学生,迷恋纷繁复杂的所谓时尚,追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如电脑游戏网络文学等,很多人看问

题很简单,对社会的认识很肤浅,针对以上特点及问题,我在备课文教材的同时,有意识地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我尽可能做一些能关注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和事情的设计,从而是他们的思想内涵丰富,认识深刻。

如在学习完鲁迅的《灯下漫笔》后,要求同学们也以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从你身边的小的方面描写起:可以使一件物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件小事,从中悟出相对大的道理来。

在这次的小作文里,同学们写到众多题材,思考的问题也相对较大较深。如有一个同学由手表的指针总是在一个圈子里旋转悟出:人生不能像手表那样永远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另一个同学由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悟出,现在的社会、未来的生活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创辉煌。还有一个同学以《袜子的哲学》为题写到:天气凉了,我不禁穿上了袜子,原来袜子和脚都是凉的,可不一会儿两者都有了温度,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人与人之间不也是这样吗?你给与别人温暖,别人也会以温暖回报与你。我相信孩子们经常善于这样深层次多方位的思考问题,他们的思想觉悟一定会提高,思想内涵一定能丰富而又有深度。

二、德育渗透在课外阅读中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的

特点,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三、德育渗透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分角色表演,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语文活动中的学习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开展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等,既能让学生们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失时机地选取渗透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源头”必须“活水”常流。我相信只要语文老师有浓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如同“春雨”随“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浅析高中语文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专题

浅析高中语文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新一轮改革,对于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也更加突显了高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特征。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它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所以,搞好作文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从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过松或过紧的现状入手,详细解析了其本质原因,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工具性 社会性 人文性 转变思想 科学引导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当前的教育方针,适用高考制度的变革,全面推进高中生的素质教育,我们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这一基础课、工具课,集人文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学科也唤发了生机,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态势。同时,在变革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及令人堪忧的现象,笔者现分析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态度有些偏颇,对作文教学要求过松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题日益开放,要求出现了一定的自主性,如题目可以自拟,立意角度可以自定,文体可能自选。一部分语文教师就认为:既然一切都自由了,那么,在平时紧张的课程教学中,写作版块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巩固其他的知识。所以,作文课就被占了,上成了其他的学科,作文只是随意布置一篇高考作文,让学生利用课下饭余的时间来完成,只要是不少于800的字数能凑够,完成每学期6-8篇的写作任务就可以了。因为不够重视写作,所以即使是作文收上来了,也不给学生认真地去批阅,而是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几句套话,更有甚者只是写一个“阅”字,或批个日期就草草了事。

为了体现修改意识,也有一些语文教师利用课间让学生互批互改,自己不作任何处理,而学生改完学生的习作之后,教师连看都不看,只是接着让学生写一篇,然后再让学生互评互改,以此类推,最终进入了恶性循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了解,更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评改,学生对于其他学生改的地方不虚心接接受„„这种状况持续到学期末,教师就会帮助学生走一些捷径,为了帮助学生在考场上少丢分,教师就让学生从高中满分作文行列里,选几篇优秀的范文来进行背诵,或进行仿写。这样善于活学活用的学生,在考试中,作文版块是不会丢很多分的;而一些不会用的学生,也能高仿出一篇“佳作”,阅卷教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过关„„

高中生本来学习任务就重,也能够看出教师授课的重点及思路,他们觉得既然教师都不把作文教学当重点、难点来练,那自己也就放松对此版块进行学习。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去作文书上“借”一篇,或者运几篇攒一篇,交上去即可。教师一看到学生的习作写得不错,量多且质优,就更不会把作文教学当成重点来抓,而是花更多的力量在其他板块。尽管有一部分学生想写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表一表真情,但很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要么偏题跑题,要么结构冗长,中心不明显,文体也不明确等,作文也不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及有益指导,所以也就失掉了写好的信心。

二、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限制过多,要求过严

还有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成其是教龄较长,已经习惯于之前的作文教学模式化,感觉让学生写记叙文,写身边的小事情特虽小儿科,而学生写出来的东西由于缺乏一定的深度,也出不了亮点,所以这些一部分语文教师就会把侧重点放在议论文的写作上,感觉学生在自己画的框框里,能够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科学,思想较为深刻,就特别有成就感。甚至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把写议论文的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都一应俱全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就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把文章组合出来,没有任何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其思维的多元化,导致出现了一大批大同小异的作品来。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法,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甚至把散文写作和记叙文写作也搞成模式化教学,千篇一律现象严重。这种要求过严的作文讲授方法,大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的热情,失掉了写作教学在育人思想的本质功能。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要想教好高中生写作文,高中语文教师要先转变思想观念,还作文写作的本原性

当前高考开放式的命题方式是为了解放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真正地以我手写我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绝不是放任自流。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看清这一写作教学的本质任务,不能在教学中只抓住一种文体不放,也不能只是重写作知识和方法的讲授,而是要真正地落实到学生的练笔上,保护学生写自己的真人、真事的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出现个性化作文,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作文版块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字、词、句、段,一篇习作俱全。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作文版块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练笔,自己去体悟生活,定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但这绝对不是提倡让学生随便写,乱发言,也不是背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做到一专多能,活学活用,我手写我口。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科学指导

作文无定法,也不是没有法。所以,教师在高中作文课堂上,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动手动脑,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替代、不包办,学生做不好的,教师更要给予指导。真正的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意识,发展其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巩固学习成果。当学生的习作完成后,教师人认真阅读,用心感受,甚作修改,可以利用当堂课时间来进行面批,也要结合课下时间进行精批细改,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一步一步呈上升趋势。平时,教师也可以利于课下时间,为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佳作,构建学生的素材库和语言库。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赏识性评价学生

“文章不厌百回改。”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习作修改,可以整体概说,也需要个性化引导。可以针对本次的写作教学说一说整体存在的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加以改正,哪些方面是可以扬长的。除此之外,要想让学生个体的写作水平有所成就,那就一定要进行个性化点评,针对某一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面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给出学生提高的方向,加快学生写作水平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中的作语文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块教学任务,它占了高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一定要讲好、教好。高中语文教师要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而客观地分析,面对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要做好心理准备,把握考试动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责编 张景贤)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重点从学生个人层面、语文教师层面以及社会发展层面探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并结合本人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效性对策,旨在丰富学生学识的同时,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积极意义;对策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教师职业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正处于成形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明辨是非善恶的正确思想意识。从语文教师层面来讲,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可以有效的将语文教师的视线从单纯的语文学科知识层面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层面,而且语文教师在探索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我德育反思和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对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也是大有裨益。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讲,在包括语文学科的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一方面迎合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培养出兼具丰富知识与良好道德的现代化人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将德育教学贯入语文教学的始终。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进行分析:

(一)通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案例,有的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感,有的表达了无私忘我的高尚情操,有的为读者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思想观点,有的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德育相关课文内容,以此为契机,真正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日常授课中。比如,屈原的《离骚》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屈原的高风亮节,我还特意为学生播放了电影《屈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屈原那种忠于祖国、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如此,屈原的爱国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版块,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品德情感、心理活动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透过文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找到学生本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针对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我以“同学之间可以攀比吗”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的思考了这一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同学之间不可以互相攀比”的结论,还有的学生经过深入思考之后,认识到了“同学之间可以比学习,不要比吃穿”。在作文讲评课上,我不仅在写作技法上给予指导,而且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对很多学生中表达出的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意识给予肯定。诸如此类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对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增强德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要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因此,我经常通过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健康高尚的道德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然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当然,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加强德育教育教学,首先要不断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道德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为了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我会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个星期至少做一次好事,在班会课上做汇报,说出自己做好事的全部过程,以及当时和过后的情绪情感,久而久之,助人为乐就成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内在品质。

三、结束语

总之,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突出“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问题,明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并从实际出发,多方面提出有效性对策,真正提高每一名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为此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点,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德育渗透。

一、质疑中启迪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小学生基本上能看懂、读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一种不愿深究的心理,因此,很难挖掘文章蕴含的思想。对此,教师要善于在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作深层思考。通过师生问答、讨论,弄清文章主旨,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带给他们启迪,陶冶他们情操。优秀的提问切入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享受文章情感的抒发,接受健康主题的熏陶。如:人教版第八册第25课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人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1)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2)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3)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由第一人称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来:晚春小草碧绿碧绿的,百花散发着芳香,彩蝶轻轻地飞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我都无心欣赏,我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的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哗哗地滚向远方,朋友啊,此次分别又要等到何时相见?这美妙的想象融人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音外之意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美,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到升华,从而让他们热爱美、追求美。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

情趣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人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做到入境悟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讲授人教版第七册第3l课《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人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的话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旧社会的黑暗。

三、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

用心爱心专心 1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明确的,有含蓄的。只有通过教师人情入境的朗读指导,才能“悟”出“道”来,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如讲授人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读着读着,学生便不由自主地对凡卡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接着又让学生对“寄信后的事”进行想象,并讨论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爷爷收到信,会不会带凡卡回家,为什么?课文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朗读课文,讨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因为当时是黑暗的旧社会。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痛恨旧社会,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课后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写一篇《与凡卡比童年》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

四、在欣赏插图、领悟意图中渗透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第一册第四课“看图学词学旬”,“星”、“红”、“旗”三个生字和“我爱五星红旗”一句子,可利用插图,并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懂得国旗代表伟大的祖国,全国人民都爱五星红旗,激发了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

再如讲授人教版第六册第l9课《赵州桥》~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劳动人民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在促进小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

用心爱心专心 2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 李 杰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

    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数学传授的是理性知识,其思想情感是隐藏的。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其丰富的内涵,适时地创造渗透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铸造健全的人格,成长为符合......

    对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北安市实验中学 李艳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简要分析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语......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本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辨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学科教学中德......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白石中学 梁国强 【摘要】美术课程立足于解决审美问题,其注重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其焦点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它是学校课程体......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初探(吴志强)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初探 漳州实验中学 吴志强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大多数老师中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哈工大附中 周建军 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应放在首位。正所谓“学习是天职,做人需先行”。生物学科是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