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19-05-13 01: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一篇: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四川省武胜万善中学校

高峰

现在的有一部分中学生缺乏诚信、缺乏爱心做事没有责任感,遇到困难缺少恒心,本人做为一个化学教师,试从化学科教学中来谈谈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一个进步,都是前人的努力换来的,甚至可能是生命换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的介绍一些化学史,倒如我们讲到原子的结构时,则可以引入原子结构的发现艰难及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例如讲有机会的时候,可以介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讲卤族元素的时候可以介绍求真理,顽强不屈氟单质的制取者戴维,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在高中的课本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例子,如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可以说一本高中的化学课本,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每章每节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篇: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当前教育上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场教育上的改革,不是传统教育的改头换面,简单的更名换姓,而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育面向的对象和培养目标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与态度教育尤为重要,笔者就从化学教材中出现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环境保护、尊重科学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爱国主义 环境保护 尊重科学

当前教育上正在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场教育上的改革,不是传统教育的改头换面,简单的更名换姓,而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育面向的对象和培养目标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成为少数人升学的阶梯,学生成为基础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学校教育之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育德,忽视心理和生理健康,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正常的、平等的教育,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功德,重知识传授,轻做人引导,必然要造成受教育者的畸形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全体、全面、主动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四有”新人。

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素材颇多,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和认识。

一、择机渗透,循序点化。

教学过程中,要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准确把握教材中蕴涵的德育要点,精心设计渗透方法,才能达到自然恰当、水乳交融的和谐效果。否则就会造成油水分离、牵强附会的效果。

(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

在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由物质的分解和化合、酸碱中和与盐类的水解、溶解与结晶、氧化与还原、沉淀与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核电荷数不同,引起元素的改变;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的不同,使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浓盐酸、浓硫酸中,由于质量分数的不同,引起化学性质的异同;多元酸与不同量的碱反应所生成的盐;一些物质与不同量的另一物质的反应生成的不同产物等内容,在教学中仅需几句话就可使学生加深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H2→H2O→H2、CO→CO2→CO、R-OH→R-CHO→R-OH等物质之间的的相互转化,认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跟氧气的反应生成CO和CO2;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Na2O2;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HCO3;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生成乙酸;乙炔与氢气的加成生成乙烯、乙烷等现象与本质;碱金属的通性与特殊性;卤素的通性与特殊性等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是性质相反的一对物质,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1、古代灿烂的文化;

在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在教学中有机的插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好化学。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教材。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发明和应用,在化学上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是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先声,它标志着人类控制自然的又一个里程碑。瓷器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英语里“中国”与“瓷器”共用一个单词“CHINA”,就是西方人民对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瓷器的永恒纪念。此外,我国古代的酿造技术、冶金技术等,在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

2、我国的地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矿产丰富,铁、锌、钨、锑、稀土、铝等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激励学生保护、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学习,为祖国建功立业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3、现代化科技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国以来,我国的化学技术、化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59年我国科学家用人工方法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1963年我国的石油达到自给,中国结束了使用“洋油”的时代;自1964年以来,我国成功地自行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神州飞船等,卫星发射水平位于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我国的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水泥已大量出口;随着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2003年我国的钢铁生产量也位于世界首位。但在同时也必须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指出,对于现代化的建设,我国由于起步晚,许多科学技术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尽快缩短差距,以此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努力拼搏,准备为祖国的科技早日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情境熏陶、思想感染

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美德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了千千万万优秀儿女。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兴盛和繁荣,凝聚着炎黄子孙的创业艰辛,记载着从古自今华夏儿女的奋斗峥嵘。战争年代,革命烈士方志敏就义前用米汤写字,向党传递狱中情况;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地下党员曾用稀硫酸当墨水传递情报;解放后,曾经用碘进行指纹破案;新中国成立后,化学家侯德榜战胜重重困难,进行制碱创业等。革命烈士和科学家的动人事迹,都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国外的许多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激励学生树立爱国情怀、立志学好知识的生动教材。合成氨反应记载了战争中科学家救国的感人故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历程;诺贝尔父子不惜生命,在研制炸药的探险路上,顶着牺牲家人的悲痛,义无返顾,执着追求的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对学生思想感染的好内容。通过思想感染,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当然,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在于教材,还在于教者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和感化。总之,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过程中,师生进行感情沟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应该着重教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经济效率。在有机化学一些化合物的性质教学中可提倡“绿色化学”,提高原料利用率;在化学平衡的教学中如何选择外界条件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在离子的共存问题的教学中利用一些离子的性质如何进行有效的“三废”处理和“变废为宝”,利用化学物质的性质,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变成无毒、无害物质,减少“三废”的排放,最终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滥用化学药品,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例常常会见于媒体,针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也会很好奇,作为化学教师就应该应时制宜地插入有关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在去年,苏丹红成为家喻户晓的“红魔”时,我就在教学高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时,自编题目,插入了“苏丹红”分子式、结构式的教学。所以当今年高考题一出来时,学生一点也不惊奇。

四、尊重科学,严于律己,做学生的典范

教师常常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因此,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品格、作风等方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譬如,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被学生指了出来、也可能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而不肯认错。这种不尊重科学的态度,非但未保住面子,反而使学生对其或反感、或生厌、或敌视;这种态度会给学生尚未成熟的 心理留下了一层阴影,对他们的思想品格会产生极恶劣的影响。在这种问题上,我们应特别注意处理的方式。老师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美好品格,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言行,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而且对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形成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也有较大的帮助。我们知道,科学来源于实践,知识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化学反应中的产物,是依据化学实验获得的。例如有一次一学生来问我:ZnCl2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是写成Zn2+十S2—十2H2O=Zn(OH)2↓+ H2S,还是写成 : Zn2+十S2—=ZnS ↓。我告诉他可以通过二个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通过实验,看它生成的沉淀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若看到的是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的是Zn(OH)2,而看到的是黑色沉淀就是ZnS;另一个方法就是查找资料,得出答案。

如果学生问一个你没有见过的反应,你应怎么回答呢?若你主观地写出产物,很有可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铸成大错。因此教师应首先查一查资料,或者与学生一起做有关实验,然后下结沦。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功在课前,效在课上”的道理。教师对科学所持的态度,对问题分析的方法,在与学生共同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必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指导意义,甚至影响一生。

在教学中,以前辈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尊重事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许多学生喜欢把某某名人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如何引导他们正确树立榜样,为此产生学习上的推动力呢?在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某些原理、定律的产生和发现,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例如,讲空气的组成时向学生介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摆脱传统错误理论的束缚,尊重事实,对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空气组成的拼博进取精神;讲火药时,使学生认识到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顽强毅力。门捷列夫周期表的形成,阿佛加德罗定律的产生,侯德榜制碱法的发明,无一不展示了前辈科学家们对科学事业矢志不渝的强烈追求,对祖国发展痴心不改的伟大愿望。结合这些故事,学生受到了教育:天才,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成就是百分之一的机遇,百分之九十九的拼搏!学生们的热情被缴发出来了,他们要以前辈科学家为榜样,置身于科学的苍穹里,为科学事业而发奋学习。

五、联系社会实际,提高综合素质

化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化学课程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目标,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应把化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科学为大众”的“素质教育”。传统的化学教育观,培养只专长化学的学者,多关心提高化学课程的理论水平、学科知识体系等学术性问题;而少考虑提高大多数人化学素质的需要。由此,造成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了化学用不上、不了解化学同其他事物的紧密关系;不懂得环境保护、衣食住行、文明生活等诸多与化学有关的现实问题。由于化学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故作为现代社会的人应具备必要的化学知识和素质。传统的化学教育以培养化学家为目标,如今应着眼于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生活的公民。因此,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着力把“为化学家的化学教育”转变成“为全体公民的化学教育”,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在知识点的教育中适时插入有关内容,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生活课题都可以从化学角度去分析和讨论,而化学学科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组织到多个社会生活课题中去,尽量使学生在创设的社会情景中去理解、认识和掌握化学概念和知识。去年我在高二化学学科的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就经常联系常见的有机物质来结合有关知识点的教学,如在讲葡萄糖的知识点时插入“由葡萄自制葡萄酒”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插入食品的保存和防腐、抗氧化剂等,通过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联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的性质,了解他们对生命活动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有机物的性质的了解,联系日常生活,解答烹调和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些与社会和生活实际直接联系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总之,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的需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为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德育素材,结合化学知识,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过硬的教学本领和基本功,才能使教书育人达到最佳的统一,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

李 杰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

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由中学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做出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物质最普遍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中受到观察、实验、物理思维等等优良品质的熏陶,这些都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物理学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因素。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都贯穿着大量的德育因素。这不是外加的而是其内在所具有的功能。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物理学也能提供德育的条件和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实验和观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物理概念的引入,规律的得出,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做到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物理实验的趣味,生活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应用、计算的巧妙,物理科技的现状和前景,物理故事的阅读、物理学家的逸事等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

物理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进行德育的一条主渠道,作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地把德育因素渗透到物理教学内容中。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即万物之道理。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自始至终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时,可以将牛顿的一段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偶尔拾到一颗美丽的贝壳。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通过这段名言,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在讲授焦耳定律时,介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执着。他自学成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件实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认识到研究科学要百折不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也是只讲奉献不图索取的。

向学生介绍法拉第断然拒绝英国政府请他领导研制用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毒气;玻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致力于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爱因斯坦对美国使用原子弹强烈不满,后来全心投入废除核武器的运动,这些都可以教育学生认识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要有坚持正义的思想。我国也有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的事迹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如王淦昌甘愿隐姓埋名,献身两弹;钱学森学成必归,报效祖国;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毅然放弃外国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返回祖国,这些都将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坚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志向。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认识世界,认知身边的事物。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抵制崇洋媚外思想的有力武器,是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例如: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色散等都闪耀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火花。展示历史上的我国科学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更明显。在讲授“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长江三峡工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成就。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时,介绍我国通讯卫星发射情况及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的情况,在讲“超导体”时介绍我国超导磁悬浮的研究进展,及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情况,这些领域我国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的意识。

三、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教育

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培养一个人很重要。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教育,不能游离于物理教学之外,也就是说,要把这种教育寓于一节课的每一部分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例如:在力学部分的一系列分组实验中,要适时的对学生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仪器到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进取、锲而不舍、刻苦学习、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育中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德育教育,例如安全教育,树立经济全球化战略的思想教育,科学发现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思想教育,关注自然和身边现象,善于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等等。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了德育的教育,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总之,只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德育教育的深入、全面和坚持,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教育成效。

第四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数学传授的是理性知识,其思想情感是隐藏的。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其丰富的内涵,适时地创造渗透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铸造健全的人格,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

俗话说,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挖掘德育素材,注意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一、数学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通过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联系起来。在这方面,我经常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学了计量单位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公式后,让学生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教室的面积等。还学习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将逐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们生活与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数学,只有学好数学,将来才能适应社会,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从而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通过数学教学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始终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断、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有理可推。通过对数学解题规范性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整洁,认真练习,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正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解题教学训练中,教师还可以经常鞭策、鼓励学生,去克服、解决一些困难,或者有意设置一些难点让学生去突破,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还可以用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励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取得的成绩,用已经取得的进展鼓舞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在班级中征解,开展竞赛式练习,并及时进行公布表彰。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会主动积极地不断进取,努力去探索数学天地的奥妙。

三、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非常紧密,因此,我在选择题材时尤为注重其教育性。在上这节课的前两天,正好是中秋佳节。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问:同学们前天是什么节日呀!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中秋节。那你们吃月饼了吗?你们在吃月饼时,是不是把最好吃的月饼让给了你们的爸爸妈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月饼入手„„我是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是那一天,另一方面就是要向学生渗透“如何做人、孝敬父母”。本节课始终是围绕分月饼,在讲解分数时,强调的是要平均分。我便顺势说:“在我们同学之间或其他的人面前,我们都要公平的对待,要诚实。因为老师和你们的爸爸妈妈最喜欢诚实的好孩子。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有广阔无限的领域,形式多样,方法多异。我们要主动去琢磨、去思考、去挖掘,把教材、学生和当前的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实践,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育,既是教书又是育人,它肩负着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存亡,因此,教育好每个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义务。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一、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国家,这个人就不会有高尚的情操,不会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那么这个人活在世上,不管他的知识是如何渊博,对社会也没有多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就有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把它深入地挖掘出来,变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东西,开拓学生的认识视角,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爱国情感。如我在教“圆”这一内容时,在进行完知识的学习以后,我紧扣教材,讲述我国数学家对数学的突出贡献: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的计算,比欧洲人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六位小数,要早1000多年。这样,学生心中就油然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节俭思想教育 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攀比风、奢侈风盛行,这样下去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所教内容对学生进行节俭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特意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农民每次碾35千克大米,撒在碾米机螺缝里的米有,假设这个人700生活了70年,碾米50年,每年碾10次米,这个人一生撒掉了多少千克米?学生先试做,列出算式:35×1/700×10×50=25(千克)。“啊,要浪费这么多米!”学生算出后都惊讶地叫起来。平常看起来的这么一点点,通过累积,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数目。这时,我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一瓶牛奶只吃一半就扔了,馒头只吃一丁点就把它扔进了垃圾箱,虽然我们每天只扔一点点,但时间一长,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大数目。这样,通过自己计算,再给他们讲积少成多,积水成河的道理,使他们认识到,现在生活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也要勤俭节约,不能乱浪费。

三、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爱惜时光的教育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在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比较好,学习不认真,上课不听讲或搞小动作,学习是一塌糊涂,白白浪费光阴。于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就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感受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一个小时有多长,让学生知道,光阴易逝,时光难追,告诫他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他们从小就要爱惜时间,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知识,懂科学的人,长大了报效祖国。

四、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环境教育

现在的孩子是祖国未来的人才,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素质,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有些孩子养成了乱丢乱扔的坏习惯,这样,不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破坏了我们的环境。于是,我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就让学生统计他们的家里一天要扔多少个塑料袋?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假设以一个家庭每天用5个塑料袋计算,我们全校有2500多名学生,一天要扔多少个?一周要扔多少个?一个月要扔多少个?现在的塑料它是一种不易分解的物质,这样,再过几年,想像一下,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通过统计、计算,着实地认识到使用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他们就会自觉自愿地站在抵抗使用塑料袋的行列里来,减少白色污染。

总之,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理,而是要通过实际的案例,计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慢慢变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有的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有的反映祖国发展文化、科技、等等,这些文章都蕴含深刻道理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透彻熟悉教材后,引导学生从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主要内容,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德育的透彻结合我平时教学中,浅谈我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在“词语”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谓“词语”能体现文章的“道”,因为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理解,老师的引导更必须紧抓不放。例如:在《金色的脚印》一课中,“金色”一词本质是什么?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中,这是美好的临阵脱逃意义的一件事,因而在“金色”来赞美这件事,小狐狸虽说动物,但是它也像人一样,生命同样珍贵,“金色”也包含着人们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为中和华之掘起而读书》,一文中的“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如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在让学生谈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想想当时的画面,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发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

二、在“句子”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文,说说“可爱”、“破碎”各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色和自然资源去考虑,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以“不加节制”,“随意破坏”去思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破碎的一面。又如在《桃花心木》一课中,“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棵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阅读边思考,使学生逐步从事情蕴含道理,比如,“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受到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去接受考验和磨练。

三、在“段”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的重点段是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细读口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白杨》一文中,先让学生默读“爸爸一手搂一个孩子„„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一是提问;二是联系上下文。爸爸在介绍白杨树后为什么“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深思”?他沉思什么?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启发学生思考树和人的关系,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将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四、在“朗读”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所揭示的道理,感受写作特点的重要手段。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树说的话饱含着请求,请求;鸟的回答语气坚决,比较肯定,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三个角色的语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也应有所区别,读树根的话要读出同情,伤感,因为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平淡;小姑娘的回答,声音要嫩稚些。又例如:《丰碑》一文中,“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要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学生们通过阅读,从中受到了珍惜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参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万能固定不变的方法,但应注意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新时期德育的特点,对德育的方法不断创新、总结、发展。

第五篇: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天长市仁和中学

李中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优质教学情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进入老师所引导的思维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来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和新教材和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相吻合。

关键词: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

学习兴趣

主动性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些“熟悉冲突”或“心理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用自己的潜能去攻破每个难关,使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在我看来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关系到一节课成功与失败;而教学情境创设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下面我以我曾上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来谈谈我在这一节课上是如何创设情境教学的.一.以恰当的方式引入课堂: 我上的公开课是新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乙醇》,在课的开始我用投影放出一段杜康酒的广告,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关键是提供给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我就抓住学生们兴趣点,从而导入我要上课的主题。然后再通过师生共吟我国古代有关酒文化的诗句,例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进一步为学生创设我国酒文化知识情境,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为下一步学习乙醇性质作铺垫。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我先让同学们闻酒精、白酒的气味,让同学们感受美酒飘香的氛围。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这样使学生首先对这种物质有一些直观的熟悉,让同学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蕴藏很多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自觉地学习。

二.以猜激情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索能力的两大要素。作为学生,大多数具有好奇心,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做文章,引导学生去探究,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学习乙醇的结构时,我让学生类比乙烷的结构,并用乙烷的结构

H H 模型H-C-C-H让学生猜想插入氧原子有几种可能的结构,学

H H 生自己主动动手用乙烷结构模型来连接一个氧原子,从而得到两种可能的结构模型。再通过乙醇和钠的反应实验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乙醇分子结构猜想和假设中,学生们积极主动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活力和潜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人们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情绪和心理表现,而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摆脱目前已经习惯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尽快从单一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成“积极的”、“探索者”的角色,从而使学生进入到主动学习状态,在过程中体验学习感受,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体验成功。三.通过实验为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要创设“困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由疑问再引起困惑,疑问和困惑是俗性的起点和动因。着力疑问,就会激发思考,积极探究,进入“悟”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问题制造“困惑”、以目标导引解决“困惑”和以实验为工具如“脚手架”般支撑问题解决。而化学实验就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困惑”情境,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自主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研究变化的实质,并概括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例如:我们在探究乙醇的氧化反应时,我引导学生做课本实验3-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深蒂固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并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围绕这个实验我用投影提出下列令人困惑的问题: ① 红色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会有什么颜色变化? ② 而把变色后黑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内焰上又有什么变化?

③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反应原理?

④ 乙醇在氧化时怎么断键?又形成什么新键? ⑤ 我们能不能闻到不同于乙醇的气味?

通过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的探究,学生们努力思考,积极探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进入“悟”境!从而建构了知识体系。

以往的化学试验教学,受到以前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的深刻影响,虽然也注重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但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学科的系统知识的角度来考虑的。致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功能发挥受到限制。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不仅强调了它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作用。更突出强调它在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向的教学功能。四.以生活材料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性质时,我用投影投下面一段材料:世界上第一台司机酒后驾车检测仪:

1957年,英国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酒精气敏检测仪,司机若是酒后开车,哪怕是两三小时之后,警察只要把检测仪探头往他嘴边一搁,它就会“嘟--”、“嘟--”地报警。该仪器的关键是探头里有一个敏感器件——用变价氧化锡等做成的半导体。它对酒精敏感,对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则十分迟钝。平常,它的电阻很大,不导通电流,但当酒精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它的电阻率便成千倍地突然下降,电流就被导通,信号亦随之发出。现在,这种检测仪在世界上已普遍使用。

学生会从中提取出“变价氧化锡对酒精敏感”,从而引发学生想了解乙醇氧化还原性的兴趣,我还举几种乙醇检测器的例子,比如饮酒者呼要出的气体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或者使橙红色的三氧化铬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等等。通过这些生活材料学生们建构起完整化学知识体系,运用已有化学知识和能力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新教材和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

五.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它还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在这一节公开课将要结束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发生在2009年6月30日南京市江宁区张明宝特大醉酒驾车案,血淋淋的现实强烈震憾了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们强烈意识到乙醇为人类所用时,必须遵守科学规律。

以上这些乙醇公开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我在这十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的积淀,而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教学情境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的新颖性、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性,而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作 者:李中明

单 位:天长市仁和中学 联系电话:***

下载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北安市实验中学 李艳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简要分析当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语......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本文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辨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学科教学中德......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白石中学 梁国强 【摘要】美术课程立足于解决审美问题,其注重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其焦点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它是学校课程体......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初探(吴志强)

    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初探 漳州实验中学 吴志强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大多数老师中则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政治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哈工大附中 周建军 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应放在首位。正所谓“学习是天职,做人需先行”。生物学科是一门......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校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探讨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探讨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美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