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点认识
对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点认识
作者:林 茅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上传时间:2007-02-25
一、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新大纲”)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是说,把作为娱乐活动的游戏引进到幼儿园的教育领域,充分肯定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这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着重大影响。
在幼儿教育领域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教育观是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学科中心主义,幼儿园采用学校教育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科为基础在运转,所以幼儿园出现重科学轻游戏的小学化倾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幼教法规都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游戏并没有被重视,特别在人才竞争的前提下,作为作业的教育活动更加受到重视。兴趣班、特色园的盛行把游戏挤至角落,甚至不少孩子被剥夺了游戏权利。在幼儿园,教师们甚至把游戏也当成作业上,使仅有的一点游戏也被异化。新大纲提出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必然要求彻底改变现状,不仅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儿童,还应通过游戏去实现教育目的。
游戏能不能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教育的目的能否在游戏活动中实现?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新大纲对此也作出了明确回答。首先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儿童最喜欢它,它占有儿童的时间最多,更重要的是游戏最适合儿童发展,最能满足儿童发展需要,能最好地促进儿童成长。由于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特点,而将幼儿教育与小学区别开来,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特色。
其次,由于幼儿园游戏区别于自然状态下的游戏,它是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因而具有教育性特点,幼儿园游戏已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把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体验、游戏性体验看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幼儿园的游戏在幼儿教育里是作为教育的基本活动而存在的。它包含在所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内。我们把游戏看作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这是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的尊重,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儿童学习成长的特点的尊重,是对幼儿教育规律的尊重。只有让游戏伴随着童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欢乐,让教育隐含在游戏之中,使游戏既能保证教育上的自由,又能使儿童发展的过程实行自主建构,才能促使幼儿个性健康的发展。总之,一方面儿童在游戏中满足各种发展需要,实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游戏完成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系统的基础。
二、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1.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从小就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权利,使他们在心理和情感方面都不受外来权威的管束和压制,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新大纲提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任务。因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充分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自主游戏的时间(不少于1.5小时),提供开展自主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重视研究自主游戏中幼儿生成性学习的特点,潜移默化地隐藏地给孩子适当指导,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
3.在幼儿自主游戏中重视幼儿的社会学习。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学前期最典型最特殊的游戏,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象征性游戏中重视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要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与支持,重视人际活动的教育价值。4.在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特点,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性,尽可能使幼儿获得游戏性的体验,寓教于游戏之中。
5.幼儿园的空间、没施、活动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相反作用。幼儿园游戏也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教育的资源去充实丰富幼儿园的游戏,加强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游戏的主动权应由教师转向幼儿。幼儿的这些游戏权利是否能真正得到,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和组织管理。这使已习惯于容易操作的学科课程和灌输式的教学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对儿童的自主活动不熟悉也无把握,还不善于关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方式应答。而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对教师提出丁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新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指导游戏的水平。教师应具有如下指导游戏的技能:
1.掌握制定游戏计划、观察分析游戏行为和游戏水平的方法。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游戏的计划是指教师根据对每个幼儿达到目标的了解、又是幼儿发展需要的掌握而提出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愿望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保证游戏自主地开展。这种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而计划来源于观察,来源于分析和对孩子的研究。在计划中特别要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2.教师要有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的能力。玩具和材料对孩子来说是玩伴,是凸现游戏的目标的重要工具。但对教育者来说它是教科书、是教具。游戏的内容选择、玩具材料要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并是他们感兴趣的和有趣的。这些材料的内容、操作方式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游戏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他们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玩具材料本身的研究仍是我们贯彻新大纲的重要课题。
3.孩子们永远欢迎教师以玩伴身份参加他们的游戏,在游戏中和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要警惕那种以教育者、指挥者、主导者自居的思想和做法。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对游戏控制与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并不成正比。当教师成为游戏的主导者时,孩子的游戏行为往往被迫中断、所以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去参加游戏,尊重孩子在游戏中的自主权,和他们共同分享游戏中的快乐。这种分享不仅在游戏过程中而且应延伸到游戏结束或游戏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讨论甚至解决问题,教师要巧妙地将分享中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升华,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去。4.教师应学会对游戏作出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指游戏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做出评价,以便于对游戏指导作出计划,进一步促进游戏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工作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指导的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谈对幼儿教育认识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学是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朱熹等和古希腊的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罗马的昆体良(公元35—96)等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日益丰富。一般认为到了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育学》。《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产生的标志。而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则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第三篇:浅谈农村幼儿教育及游戏对活动的重要性(模版)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及游戏对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一个独立阶段,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有面临着幼儿教师长期未核编、定编,投入不足,管理混乱等多重困难,成为我国学制中发展速度最慢,最不受重视和关注的环节,尤其是农村.尽快重建保障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幼儿园要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更要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环境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发农村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幼儿教师、策略和方法。
欧洲著名的心理学家A•啊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与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孩子不愿意、也不会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经常是一个人孤单地玩,或看别的小朋友玩,交往的范围小,交往能力很弱。怎么才能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呢?笔者认为,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能给幼儿以欢乐,是幼儿智慧、身体、道德发展的源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不同的角色身份与环境、同伴或成人产生交往行为,体验角色情感,不断训练幼儿的交往技能。
我国0——6岁儿童多打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5。通过幼儿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与社会消除贫困,有利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国务院过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明确提出了2003年——2015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就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出,“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长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劳动保障部门也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等等。可见,中央已经对幼儿事业引起高度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就是日常说的学前教育或称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阶段。所谓“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所谓“特殊”,指得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性到基本定性,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度时期。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中小学教育基础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具有的优点,如计划性和系统性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幼儿的教育和保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全民的事业,是民生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本着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因为发展幼儿教育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充分发展奠基基础。对社会而言,幼儿教育有助于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益,降低辍学率,提高就业率,消除社会贫困。各级政府应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应该看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长期效益。
但是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一个独立阶段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教育,目前又面临着教师长期未核遍定编、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管理混乱,发长不均衡等多重困难,成为我国学制中发展速度最慢,最不受重视和关注的环节,不能与其他教育阶段协调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幼儿教师“流离失所”、幼儿教育总量严重不足。一些地方以“改革”“试点”为各,或以减轻财政负担为由,将公办幼儿园当成企业,改为民办,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相应地撤消了原有的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改变公办幼儿教师的身份,导致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严重下降,社会保障无着落,大量优质幼儿教师流失,队伍极不稳定。目前全国3——6对儿童有近6000万人,2005年只有2079万人入园就读,还有60%以上的幼儿没有如园。
二是幼儿教育管理混乱。首先是存在着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违规审批、“批”“管”分离的现象。一些地方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越权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审批,向民办幼儿园收审批、年检、税收等费用。其次是原有企业办园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企业长期投入积累的优质幼教资源流失。再就是应试教育导致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混乱,“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在一些幼儿园盛行。
三是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缓慢,与城镇幼教事业发展差异显著。幼儿园每年平均经费仅有200余元,这些有限的钱又有70%用于极少数的示范幼儿园,甚至用于超标准豪华装修,农村及城镇普通幼儿园长期享受不到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资助,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赤资亿元建一所幼儿园的现象,幼儿驾御两极分化严重,幼儿教育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
四是收费严重失控。一些地方利用公办园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靠办实验班或其他方式向家长收取高额赞助费,一些城镇公办或民办幼儿园进行豪华装修,借此提高收费标准,收取高额赞助费,每年少则三五千,多则三五万,有些民办园在各地搞连锁经营,推广自己的若为课程和教材,收取高额加盟费。还有大量未经审批非法办园或临时托管点办园条件极差,收费无章可循。
五是管理力量薄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北京和天津等地还保留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在机构改革撤并了学前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只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管理干部,市(地)县级幼教管理力量更为薄弱,且绝大多数的管理干部身兼数职,常常无力顾及幼教,难以履行基本的管理职能。
幼儿教育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和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明,各级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承担幼儿教育责任在认识上尚未明确一致,直接影响着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制定幼儿教育政策时,过分强调了幼教是非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幼教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征,忽略了幼儿教育对人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将幼教纳入公共财务的范畴,过分强调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从而使幼儿园体制出现政策上的摇摆。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重新定幼儿教育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和位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尽快重建保障幼教教育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当前面临各种问题,建立新体制要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幼儿教育的地位明确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增强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能力,加大各级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工作力度,并使各级政府落实具体措施,履行责任,将幼儿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规定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和有效的管理引导幼教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基地,是培养儿童的摇篮,幼儿园文化更是熏陶幼儿的良好环境。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指出:“教育不是给学生什么东西,教育乃人类是一种自然活动过程,受教育并不是听讲,而是从环境中吸取经验“。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限制,他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表现自己,从中得到快乐,并且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其独到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织和知道。但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落后,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幼儿园都不具备日托条件,往往跟小学生同时上学放学,上课下课。这就给幼儿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影响了教师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游戏的组织、指导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游戏的概念认识不清。许多教师偏重于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而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玩搭积木式玩七巧板,他把积木或七巧板搭起后又撞倒,如此反复,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或七巧板,立即介入指导其打高、围拢、照猫画虎、按图索骥等技能,这时幼儿就会失去搭积木或玩七巧板的兴趣,教师的指导也会心不在焉。还有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幼儿自地发起的“碰杯”也是一种游戏的表现。游戏包括安静的、活动的、室内的、室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保护,不能横加干涉和过多的指责。
二对游戏的组织过于功利性。设计的各种游戏根据计划、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幼儿在这样的推动下就会发展,其实幼儿“玩得横累”。有时候幼儿所得到的并不是他们在游戏中本该得到的东西。在自发游戏中幼儿玩得很轻松,都愿意参加。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发现并解决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有时教师单纯的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游戏,尤其是通过幼儿自发组织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帮助,反而可以解决。所以,游戏应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友谊。
三对游戏的指导过于程序化。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打招呼,聊天、观察你的一切表现,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游戏真正的快乐、愉悦感却没有了。却却的说,那是在表演游戏,而且是在教师的“导演“之下。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理解什么时候 “组织”、“指导”,什么时候让幼儿独立自主。所以在组织、指导游戏时,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四重上课轻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及家长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很少玩游戏或不玩游戏。即使玩,也容易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考虑教学的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看重的是孩子能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可有可无。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每天布置许多作业。
五游戏无目的无计划。有的教师考虑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理解体、智、德、美诸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在游戏中的体现。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的参与指导,组织活动。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常常让幼儿随意玩耍,放任自流,这样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着幼儿教育正确的方向发展。
六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农村幼儿园设备比较简陋,有些游戏活动器材以及玩具比较缺乏,游戏活动比较简单。游戏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师的教育意图也很难实现。往往出现游戏时幼儿园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的掌握游戏的技巧和方法,发掘其无穷的趣味。游戏环境的创设对游戏的投入和接受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就无法使幼儿很好的进入活动中,从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鉴于以上问题,联系实际,大力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制定初步的策略和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通过开研讨会、公开课交流、送教下乡、优质课评选、幼儿游戏活动比赛等方法入手,借鉴先进的游戏活动经验。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跟家长多座谈多交流,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培训,向家长介绍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幼儿期的个性特点,有而远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使家长的视野开阔,不在局限于只要求幼儿会写会算,还要会玩。同时还邀请家长来园听课,并积极参与有幼儿的游戏活动从中感觉游戏对孩子的深刻影响个重要性。必要时还公里家长与教师一起设计组织游戏。
三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环境的自然优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比如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和游戏器材,沙堆、石子、种子都体现着农村特有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特点。玩“拾树叶”让孩子精选各种形状的叶子拼贴各种图形。孩子亲自找来各种黏土,把黏土和成泥来玩各种游戏,把这些泥巴制成各种模具、陶器。让幼儿与大自然接触,动手操作,激发探索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废旧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个成功感。
四正确处理游戏与学习、游戏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重上课轻游戏的的倾向,必须首先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观念。只有首先把游戏看做是学习,游戏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的。
五教师应真正认识到游戏的价值,克服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比较艰苦的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更应深刻的认识游戏的特征和教育作用,正确的指导幼儿游戏,大力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著.学前游戏论.[M]辽宁师范大师出版社,2003 [2]柳舟.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第四篇:浅谈农村幼儿教育及游戏对活动的重要性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及游戏对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一个独立阶段,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有面临着幼儿教师长期未核编、定编,投入不足,管理混乱等多重困难,成为我国学制中发展速度最慢,最不受重视和关注的环节,尤其是农村.尽快重建保障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新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幼儿园要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更要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环境的自然优势。大力开发农村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活动、幼儿教师、策略和方法。
我国0——6岁儿童多打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5。通过幼儿教育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与社会消除贫困,有利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国务院过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明确提出了2003年——2007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就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指出,“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长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劳动保障部门也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等等。可见,中央已经对幼儿事业引起高度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就是日常说的学前教育或称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阶段。所谓“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所谓“特殊”,指得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性到基本定性,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度时期。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中小学教育基础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具有的优点,如计划性和系统性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幼儿的教育和保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全民的事业,是民生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本着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因为发展幼儿教育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充分发展奠基基础。对社会而言,幼儿教育有助于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益,降低辍学率,提高就业率,消除社会贫困。各级政府应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应该看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长期效益。
但是幼儿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一个独立阶段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教育,目前又面临着教师长期未核遍定编、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管理混乱,发长不均衡等多重困难,成为我国学制中发展速度最慢,最不受重视和关注的环节,不能与其他教育阶段协调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幼儿教师“流离失所”、幼儿教育总量严重不足。一些地方以“改革”“试点”为各,或以减轻财政负担为由,将公办幼儿园当成企业,改为民办,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相应地撤消了原有的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改变公办幼儿教师的身份,导致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严重下降,社会保障无着落,大量优质幼儿教师流失,队伍极不稳定。目前全国3——6对儿童有近6000万人,2005年只有2079万人入园就读,还有60%以上的幼儿没有如园。
二是幼儿教育管理混乱。首先是存在着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违规审批、“批”“管”分离的现象。一些地方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越权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审批,向民办幼儿园收审批、年检、税收等费用。其次是原有企业办园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企业长期投入积累的优质幼教资源流失。再就是应试教育导致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混乱,“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方式在一些幼儿园盛行。
三是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缓慢,与城镇幼教事业发展差异显著。幼儿园每年平均经费仅有200余元,这些有限的钱又有70%用于极少数的示范幼儿园,甚至用于超标准豪华装修,农村及城镇普通幼儿园长期享受不到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资助,一些地方甚至出现赤资亿元建一所幼儿园的现象,幼儿驾御两极分化严重,幼儿教育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
四是收费严重失控。一些地方利用公办园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靠办实验班或其他方式向家长收取高额赞助费,一些城镇公办或民办幼儿园进行豪华装修,借此提高收费标准,收取高额赞助费,每年少则三五千,多则三五万,有些民办园在各地搞连锁经营,推广自己的若为课程和教材,收取高额加盟费。还有大量未经审批非法办园或临时托管点办园条件极差,收费无章可循。
五是管理力量薄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北京和天津等地还保留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在机构改革撤并了学前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只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管理干部,市(地)县级幼教管理力量更为薄弱,且绝大多数的管理干部身兼数职,常常无力顾及幼教,难以履行基本的管理职能。
幼儿教育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和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定位不明,各级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承担幼儿教育责任在认识上尚未明确一致,直接影响着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制定幼儿教育政策时,过分强调了幼教是非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幼教的独特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征,忽略了幼儿教育对人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没有真正将幼教纳入公共财务的范畴,过分强调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从而使幼儿园体制出现政策上的摇摆。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重新定幼儿教育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和位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尽快重建保障幼教教育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当前面临各种问题,建立新体制要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幼儿教育的地位明确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增强政府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能力,加大各级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工作力度,并使各级政府落实具体措施,履行责任,将幼儿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规定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行为和有效的管理引导幼教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教育基地,是培养儿童的摇篮,幼儿园文化更是熏陶幼儿的良好环境。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指出:“教育不是给学生什么东西,教育乃人类是一种自然活动过程,受教育并不是听讲,而是从环境中吸取经验“。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限制,他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表现自己,从中得到快乐,并且对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其独到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对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织和知道。
但是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比较落后,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大部分幼儿园都不具备日托条件,往往跟小学生同时上学放学,上课下课。这就给幼儿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影响了教师对游戏的重视程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游戏的组织、指导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游戏的概念认识不清。许多教师偏重于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而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玩搭积木式玩七巧板,他把积木或七巧板搭起后又撞倒,如此反复,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或七巧板,立即介入指导其打高、围拢、照猫画虎、按图索骥等技能,这时幼儿就会失去搭积木或玩七巧板的兴趣,教师的指导也会心不在焉。还有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幼儿自地发起的“碰杯”也是一种游戏的表现。游戏包括安静的、活动的、室内的、室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保护,不能横加干涉和过多的指责。
二对游戏的组织过于功利性。设计的各种游戏根据计划、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幼儿在这样的推动下就会发展,其实幼儿“玩得横累”。有时候幼儿所得到的并不是他们在游戏中本该得到的东西。在自发游戏中幼儿玩得很轻松,都愿意参加。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发现并解决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有时教师单纯的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游戏,尤其是通过幼儿自发组织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中同伴之间的帮助,反而可以解决。所以,游戏应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和友谊。
三对游戏的指导过于程序化。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打招呼,聊天、观察你的一切表现,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游戏真正的快乐、愉悦感却没有了。却却的说,那是在表演游戏,而且是在教师的“导演“之下。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理解什么时候 “组织”、“指导”,什么时候让幼儿独立自主。所以在组织、指导游戏时,教师要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四重上课轻游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及家长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很少玩游戏或不玩游戏。即使玩,也容易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考虑教学的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看重的是孩子能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可有可无。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从中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每天教孩子做算术题,写汉字,每天布置许多作业。
五游戏无目的无计划。有的教师考虑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理解体、智、德、美诸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在游戏中的体现。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的参与指导,组织活动。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常常让幼儿随意玩耍,放任自流,这样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着幼儿教育正确的方向发展。
六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农村幼儿园设备比较简陋,有些游戏活动器材以及玩具比较缺乏,游戏活动比较简单。游戏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师的教育意图也很难实现。往往出现游戏时幼儿园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的掌握游戏的技巧和方法,发掘其无穷的趣味。游戏环境的创设对游戏的投入和接受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就无法使幼儿很好的进入活动中,从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鉴于以上问题,联系实际,大力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制定初步的策略和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通过开研讨会、公开课交流、送教下乡、优质课评选、幼儿游戏活动比赛等方法入手,借鉴先进的游戏活动经验。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的安排应该增加弹性,为幼儿自发游戏开辟时间和空间。老师只是作为游戏伙伴参加游戏,并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让游戏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流露出幼儿的真实感受。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应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跟家长多座谈多交流,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培训,向家长介绍幼儿成长发展规律,幼儿期的个性特点,有而远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使家长的视野开阔,不在局限于只要求幼儿会写会算,还要会玩。同时还邀请家长来园听课,并积极参与有幼儿的游戏活动从中感觉游戏对孩子的深刻影响个重要性。必要时还公里家长与教师一起设计组织游戏。
三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环境的自然优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比如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和游戏器材,沙堆、石子、种子都体现着农村特有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特点。玩“拾树叶”让孩子精选各种形状的叶子拼贴各种图形。孩子亲自找来各种黏土,把黏土和成泥来玩各种游戏,把这些泥巴制成各种模具、陶器。让幼儿与大自然接触,动手操作,激发探索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废旧物品及一具多用的玩具,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个成功感。
四正确处理游戏与学习、游戏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重上课轻游戏的的倾向,必须首先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观念。只有首先把游戏看做是学习,游戏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的。
五教师应真正认识到游戏的价值,克服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比较艰苦的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更应深刻的认识游戏的特征和教育作用,正确的指导幼儿游戏,大力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五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论基础
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摘要: 以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为指导,阐明了游戏的基本概念与幼儿园游戏的特点,论述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提出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和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变式以及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标准,解释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分析了幼儿园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需要的条件。
关键词:游戏 ;游戏性体验;教育活动;基本活动;主体性活动;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存在着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与忽视游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可以解释与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游戏理论。
“游戏“一词积淀着复杂的社会文化涵义。幼儿的游戏是发生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的游戏性体验的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游戏活动的动机与体验,决定游戏活动在外部的面貌特性,说明这位游戏活动的实质。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是“教育活动“,是幼儿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主动地建构经验的学习活动,应当被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范畴,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建构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培养与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涵义可以概括为把游戏活动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和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同时也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是在学期教育阶段培养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幼儿园以游戏 为基本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来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真正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对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主体性的人。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马克思主义活动理论认为,人在改变周围世界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改变和法杖。活动室儿童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形式,具有对象性、社会性、和发展性等活动的一般特征。
游戏活动作为幼儿主动的、独立的、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幼儿游戏不是为了获得外部报酬,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就是行为的发起和强化因素。
其次,游戏是幼儿独立的活动。幼儿期正处在靠成人的支持帮助下逐步走向独立活动的时期。游戏是幼儿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独立决策、独立做事的机会,游戏有助于形成幼儿独立决策与活动的能力。
再次,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由于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各种新的可能性,而不用害怕因做对或做错招致成人的表扬与批评。在游戏中幼儿学会接受挫折与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
最后,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快乐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充分体验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达到各种目的的满足感,包括行动的自主自由感、对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兴趣感、对事物、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支配感、胜任感和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成就感等游戏性体验。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要以游戏活动这种主体性活动为中心,把这种主体性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特征呈放射状扩散到教育活动体系中的所有活动上去,按照主体性活动的特征与要求来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主动、独立和创造性成为幼儿园的所有学习活动的特征,创造以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特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使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具有主体性生成机制。
随着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发生着从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性变化。自主性游戏日益被重视和接纳,重视幼儿的基本权利,强调自主控制,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教师的要求较以前大大地提高了,它不仅是要求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游戏的机会,还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指导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生活过程就是这个人经验积累的过程,而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幼儿的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幼儿往往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经验。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已经开始注重游戏的开展,但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开展游戏是为游戏而游戏,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追求高档精美,教师包办一切,没有把准备游戏环境的过程看作是幼儿游戏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要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这些倾向,必须首先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观念。只有首先把游戏看作是学习,也就是说让幼儿在快乐、自主的游戏中进行学习,游戏才可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活动,又要反对和避免把游戏作为灌输知识技能的手段,应当重视游戏活动本身所特有的主体性发展潜能。
游戏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着大量的学习活动,因此孩子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快乐的餐厅”这一游戏中,通过自制食品、与客人打招呼、向客人推荐特色食品、招待客人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因此,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不应该割裂开来,应该看成是一体的。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以游戏为基本途径。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玩”,而且还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的重要途径,而且,游戏也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结构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幼儿园游戏、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幼儿园存在两类游戏:一类是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充分表现自我的游戏;一类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的教学游戏。前一类游戏由于是幼儿自发的,因此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更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已达成了共识,因此都非常重视对幼儿创造性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但在现实实践中,如何真正做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呢?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就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本体意义上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里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参加这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
有组织的游戏是丰富幼儿生活的主要途径,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再现,反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游戏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世界是创造的、可经验的、游戏的世界,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外,还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所以在幼儿园提倡教师为幼儿提供特定环境的区域游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新观念向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通过丁海东教授对幼儿园游戏进行剖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识:游戏究其本质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在于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愉快活动,因此,应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出于自己兴趣与需要、自主自发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同时,幼儿的游戏总是在一种特定的情景中,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的活动,所以,要重视引导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创设并提供幼儿表现和创造的适宜环境,允许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稚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此外,游戏不仅仅是每一位幼儿自主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而且是所有儿童和教师共同进行的群体交往活动,可见,游戏过程也是促进“共同体”每个成员个性发展,努力形成有情谊的、有凝聚力的“共同体”的过程。例如,参观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时,看到孩子们游戏的投入劲头,让你感觉到你好像真的进入了超市、理发店、医院、还有艺术展览管。再加上教师的积极配合,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显得特别开心,自由。不难看出在这个幼儿园里,游戏真正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孩子们在和老师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在这里,孩子也真正成了游戏的孩子,看到他们张张洋溢者快乐的笑脸,就能感觉到这时候的孩子,是真正快乐的孩子,这时候的老师,是真正幸福的老师。
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行使成人权利、享有成人自由的满足感,带给幼儿极大的快乐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天性自然流露,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也正是游戏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因此,游戏的进行首先要保证幼儿享有游戏的自由、享有自主的权利。“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促成幼儿愉快游戏、分享他们游戏的喜悦,成为今天我们看待游戏的新视角。
总之,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孩子,幼儿园的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游戏,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应该成为每所幼儿园地办园宗旨、努力方向。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活动
在生活活动中,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如在组织幼儿洗手、入厕、进餐等环节时教师可用一个手指游戏,以一个简便易行的游戏来贯穿整个生活活动,这样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补为补充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时间、空间、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等几方面将幼儿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教师在直接指导集体活动时,要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在自由游戏时间里,要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中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二、创设环境,支持幼儿的游戏
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那样: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来塑造自己的精神,才能使幼儿达到“正常化”。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利与促进幼儿的发展。过去教师费尽心思地贴贴画画,力图创设最适宜本班幼儿的环境,往往他们不领情,如果让幼儿自己动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这里的主人”,从而激发起更加强烈地动手创造环境、自主游戏的愿望。如:用自己画的图画、纸工装饰各活动区墙面。只有丰富多彩的环境才能刺激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和寻求获得各种有用的知识经验。但如果只给幼儿提供一个游戏的场所,而其中物品却单调乏味,幼儿在游戏中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或是提供了开展游戏的地方,却没有相应的玩具材料,幼儿即使有兴趣也无法将游戏玩下去;或是虽然提供了玩具和材料,但这些玩具和材料可能大大地超出了幼儿的实际经验水平,要么因为太简单激不起幼儿的兴趣,要么可能要求太高太难而使幼儿不能产生兴趣。可见,幼儿游戏的环境应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内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玩具时,教师就在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作用。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幼儿在玩游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等不同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为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发生问题;在表演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每一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每一段的指导也应不一样。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因此,在游戏中随着情节的发展,教师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