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4:3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

第一篇: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

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结合不同污染场地发展规划要求,确定相应修复目标,农业用地是()mg/kg A.0.1 B.1.5 C.10 D.14 2.宁波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主要污染物是()

A.二噁英 B.灭蚁灵 C.DTT D.多环芳烃类和挥发性有机物

3.()是中国POPs污染场地修复示范项目

A.宁波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B.杭州庆丰农化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C.苏州某外资企业地下水修复项目 D.世界银行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示范项目

4.()是国内第一个规模化气相抽提(SVE)工程案例。

A.宁波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B.杭州庆丰农化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C.江苏鑫海化学厂污染场地项目

D.世界银行多氯联苯管理与处置示范项目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污染场地重点分布区域在()A.钢铁、石化、冶金等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 B.油田、采矿区(有色金属、煤矿)及周边地区 C.精细化工、表面处理(酸洗、电镀)等集中工业园区 D.固体废物集中填埋、堆放、焚烧等场地及周边

2.按照修复的场地,可以把对棕色地块的修复分为()

A.填埋法 B.焚烧法 C.原位修复 D.异位修复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我国环境监管能力处于世界前列()

正确 错误

2.废旧电子产品处置场、汽车等拆解场地、大型木材防腐处理场地容易变成棕色地块()

正确 错误

3.我国污染场地管理办法已经出台()

正确 错误

4.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满足现状需要,新标准尚未颁布()

正确 错误

第二篇:剖析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剖析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摘要 随着近几年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针对 POPs 污染场地的修复就成了实际世界环境治理过程中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时至今日,有关 POPs 污染场地这一问题的修复技术在国际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已然开展了数年的时间,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旧存在极大的研究空间。由此,文章从我国有关 POPs 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入手进行阐述,从中探究能够实现对这一技术进行筛选的流程,希望能够对后续我国 POPs 污染场地问题的修复和治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剖析 Index

摘要.................................................................................................................................................1 Index................................................................................................................................................1 前言.................................................................................................................................................2 1.POPs 物质..................................................................................................................................2 1.1.狭义上的 POPs 物质...............................................................................................................................2 1.2.广义上的 POPs..........................................................................................................................................3 2.13 种具二噁英样毒性特点的多氯联苯同系物及其 IUPAC 序号.........................................3 3.我国 POPs 污染场地的来源.....................................................................................................4 4.常见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4 4.1.概述...............................................................................................................................................................4 4.2.物理法...........................................................................................................................................................5 4.3.化学法...........................................................................................................................................................5 4.3.1.化学清洗法......................................................................................................................................5 4.3.2.萃取法................................................................................................................................................6 4.3.3.高级氧化法......................................................................................................................................6 4.3.4.电化学氧化法..................................................................................................................................6 4.4.生物法...........................................................................................................................................................6 4.4.1.植物修复技术..................................................................................................................................7 4.4.2.酶生物修复技术.............................................................................................................................8 4.4.3.微生物修复技术.............................................................................................................................8

4.4.4.动物修复...........................................................................................................................................9 5.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研究..........................................................................................9 5.1.POPs 污染场地的调查...........................................................................................................................9 5.2.POPs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确定...........................................................................................................10 5.3.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初筛...........................................................................................................10 5.4.技术筛选方案的确定...........................................................................................................................10 6.结语..........................................................................................................................................10

前言 就 POPs 物质而言,通常情况下是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一物质不仅具备较强的生物毒性,同时也具备极强的降解难度和生物积累性水平,所以,如何针对这一因素造成的环境、土壤问题进行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一问题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破坏,就成为了现阶段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截至目前,虽然我国针对 POPs 物质的处理已然开展了十数年的时间,但是,由于我国对这一问题治理、处理的起步相对较晚,导致在实际的环境治理环节仍旧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严重的 POPs 污染场地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基于这一问题,本文将对 POPs 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进行研究,思考能够实现对修复技术予以推荐实用的方法。

1.POPs 物质 1.1.狭义上的 POPs 物质 主要是指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物质。

林丹)、3 种阻燃剂(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六溴联苯)、十氯酮、五氯苯以及 PFOS 类物质(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

№ IUPAC序号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中文类别 氯原子数 英文类别 10 169 3,3“,4,4”,5,5“-六氯代联苯 3,3”,4,4“,5,5”-hexa PCB 六氯代联苯 6 hexa PCB 11 170 2,2“,3,3”,4,4“,5-七氯代联苯 2,2”,3,3“,4,4”,5-hepta PCB 七氯代联苯 7 hepta PCB 12 180 2,2“,3,4,4”,5,5“-七氯代联苯 2,2”,3,4,4“,5,5”-hepta PCB 七氯代联苯 7 hepta PCB 13 189 2,3,3“,4,4”,5,5“-七氯代联苯 2,3,3”,4,4“,5,5”-hepta PCB 七氯代联苯 7 hepta PCB

3.我国 POPs 污染场地的来源 纵观我国以往社会生活中常见的 POPs 污染场地问题而言,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造成我国存在 POPs 污染场地问题的原因大都是以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忽视而造成的。比如,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POPs 化学产品的厂家一度超过数百家,这种情况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以往的化工领域发展,但是,这一经济发展的成果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交换的。截至 2019 年,通过对我国现有 POPs 化工产品生产厂家的环保问题调查来看,超过 80%以上的 POPs 生产厂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这些POPs 物质会随着企业废弃物的排放被渗透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中,而后在土壤中发生沉降逐步造成 POPs 生产商周边环境恶化的问题,阻碍地方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日常生活中过量的 POPs 消毒剂也是导致后续环境中出现 POPs 污染的问题原因之一。以我国有关使用 POPs 杀虫剂区域位置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这一区域能够实现对 POPs 杀虫剂的基础保存,但是,随着留存时间的增加等问题,就很容易导致该区域的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 POPs 污染问题,进而影响我国这一领域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4.常见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 4.1.概述 截至目前,我国有关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然开展了十数年的时间,在实际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领域比较常见的技术类型大都有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两种,这两种技术的应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 POPs污染场地的修复目标。比如,就 POPs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技术而言,通常情况下

是指在后续的修复环境,对引发 POPs 污染场地问题的污染物质进行就地处理、降解以获得预期 POPs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的一种技术,通常情况下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实际修复环节不需要为修复工作配制专业的修复设备,只需要简单的材料就能够实现预期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原位热处理技术、地下水曝气技术等都属于原位修复技术;而就异位修复技术而言,则通常情况下是指一种需要将被污染区域土壤挖掘出来进行异位处理后再回填到修复区域的一种技术模式。相对于原位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而言,这种修复技术的风险更低、经济效益相对更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环节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环节,为后续我国环境问题的改良保驾护航。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的环境修复主要是针对被污染的土地、水体、大气的修复和含 POPs 的废弃物的降解。POPs 环境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是指对污染场地(包括深层次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就地处置,不需要建设昂贵的地面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使之得以降解;异位修复则是将土壤或水体转移后再处理。各种修复技术总结起来可以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

4.2.物理法 针对水体 POPs 污染的物理修复技术有是气提、吸附和萃取等手段。针对土壤的修复技术有填埋法、换土法和通风转移污染物技术。这里介绍下土壤热解吸技术。它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土壤及其中含有的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以使污染物从土壤中得以挥发与分离的过程。虽然热解吸设备投资较大,并且污染土壤需挖掘后才能处理,但其具有操作灵活、安全稳定、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小、处理成本低廉等显著优点,故成为发达国家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重要技术之一。有研究结果,采用适当的热解吸温度进行土壤热解吸修复可避免对土壤自然肥力的破坏,使得处理后土壤恢复农田耕作成为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绿色修复技术。

4.3.化学法 化学降解法是目前处理 POPs 污染物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清洗法,萃取法,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法等。

4.3.1.化学清洗法

化学清洗法是用一些化学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清洗被污染场地的方法,此法虽费用较低,但易造成二次污染。

4.3.2.萃取法 是采用超临界流体或微波萃取场地中污染物,使污染物被浓缩富集而去除,但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4.3.3.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法是指反应中涉及到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过程,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作为中间产物,可诱发后面的链反应;将污泥降解为 CO₂和 H₂O,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反应过程容易控制;可单独处理,也可与其它技术联用。高级氧化法可以分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声波氧化法、为光催化氧化(近紫外光 290~400 nm)等。研究表明超声波氧化法可在 30 min 内降解水体中 95%的低浓度多氯联苯,是一项发展前景良好的 POPs 处理技术;利用纳米级二氧化钛和紫外光的光催化氧化反应来处理 POPs 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

4.3.4.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技术是近年来中国处理 POPs 利用的一种新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借助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阳极材料,能有效形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自由基(·OH),既能使 POPs 发生分解并转化为无毒性的可生化降解物质,又可将之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等物质。包括电解氧化法(可溶阳极法和不溶阳极法),电解氧化—生物耦合,吸附—电解氧化法等。探索新型的电极材料,以提高电流密度、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化学法降解有机物的效率;设计高效合理的电化学反应器,使电化学法降解废水中有机物得到工业化的推广是当前研究热点前沿。

4.4.生物法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等的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POPs,可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和酶修复等。①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体受到 POPs 的污染和毒害的同时,有些植物能富集相当水平的 POPs 污染物,这为改善修复受 POPs 污染的土壤提供了机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吸收、转移、富集、去除、转化和固持土壤、底泥、地下水、地表水 POPs 技术,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使用红树植物植物修复 POPs 污染湿地沉积物的研究近几年受到了广受关注。

4.4.1.植物修复技术 三种植物修复机制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植物根部分泌的酶来降解有机污染物;根际与微生物的联合代谢作用。

4.4.1.1.植物吸收 植物从受污染的环境中直接吸收 POPs 等有机物,然后将没有毒性的代谢中间体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化合物被吸收到植物体后,植物可将其分解,并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也可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性作用的中间代谢物如木质素,储存在植物细胞中。

4.4.1.2.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去除有机污染物 植物根部分泌的酶来降解有机污染物;根际与微生物的联合代谢作用。

1)植物吸收。植物从受污染的环境中直接吸收 POPs 等有机物,然后将没有毒性的代谢中间体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化合物被吸收到植物体后,植物可将其分解,并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也可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性作用的中间代谢物如木质

素,储存在植物细胞中。

2)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去除有机污染物 植物中的常规酶系能增加污染物的可溶解性,从而提高它们的生物可利用性,植物释放到环境中的酶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可直接降解有机污染物。

3)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作用 植物根区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作用,有其独特的酶途径,用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

植物中的常规酶系能增加污染物的可溶解性,从而提高它们的生物可利用性,植物释放到环境中的酶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可直接降解有机污染物。

4.4.1.3.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联合作用 植物根区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作用,有其独特的酶途径,用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

4.4.2.酶生物修复技术 酶生物修复技术是直接利用某些特定的酶降解。该方法对环境中营养等条件要求不高,对低浓度农药的处理更有效,可降解一些特定的难降解的污染物。中.持`新.兴,处理戴奥辛.利用酶进行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被认为是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中最有效、最可行和最可靠的方法。但目前酶修复技术仍存在酶分离提取时间长、费用高、酶不稳定易失活等缺点。④动物修复:动物修复是指土壤中的一些大型土生动物和小型动物种群,能吸收或富集土壤中残留POPs,并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把部分 POPs 分解为低毒或无毒产物,此方法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据报道,蚯蚓对六六六、DDT 等农药的积累能力一般比外界大 10 倍,对 DDT 的积累最高达 70 倍左右。

4.4.3.微生物修复技术 目前,关于微生物降解 POPs 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热点。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把 POPs 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甚至矿化。特别是降解菌剂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修复效果好的特点,是一种无二次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原理是直接向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接入外来的污染物降解菌,同时提供这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和藻类.细菌中较具代表性的假单胞菌属可降解 DDT 等。而真菌的代表属曲霉属则可降解 DDT、艾

氏剂等。

接种外源性高效微生物、添加微生物营养盐、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共代谢底物以及提高生物可利用性是促进微生物修复的几大措施。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降解基因资源;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可以大幅度提高降解菌的能力。③酶生物修复技术 :酶生物修复技术是直接利用某些特定的酶降解。该方法对环境中营养等条件要求不高,对低浓度农药的处理更有效,可降解一些特定的难降解的污染物。中.持`新.兴,处理戴奥辛.利用酶进行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被认为是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中最有效、最可行和最可靠的方法。但目前酶修复技术仍存在酶分离提取时间长、费用高、酶不稳定易失活等缺点。

4.4.4.动物修复 动物修复是指土壤中的一些大型土生动物和小型动物种群,能吸收或富集土壤中残留 POPs,并通过自身的代谢作用,把部分 POPs 分解为低毒或无毒产物,此方法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据报道,蚯蚓对六六六、DDT 等农药的积累能力一般比外界大 10 倍,对 DDT 的积累最高达 70 倍左右。

5.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研究 对于以往研究中比较常见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而言,不同的技术类型往往其适配的修复环境也存在相应的差异性,所以,在未来的环境治理环节技术就应结合实际 POPs 污染场地修复的切实需求入手,综合性地选择不同侧重的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从而确保经由筛选后的这一技术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实际 POPs 污染场地的修复需求。结合以往的经验,本文认为在实际的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环节,应至少具备场地调查、确定目标、修复技术初筛、可行性研究以及确定修复技术这 4 个方面。

5.1.POPs 污染场地的调查 结合以往环境工程开展的经验,如果想要实现对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术人员首先应着眼于拟修复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等基础参数进行调查、统计,而后,在完成基础的信息勘察后,技术人员就应针对拟修复区域的土壤、地下水等场地深层次物质进行采样后予以分析;最后,技术人员应着眼于拟修复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以此确保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这一区域相关基础信息的查验,为后续筛选污染修复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5.2.POPs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确定 在完成对拟修复场地的勘察后,技术人员就可以结合相关的需求设计这一区域修复技术应用的目标,以此为后续相关修复技术的应用指明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我国仍旧没有明确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标准,虽然《土壤环境质量》中对 POPs 污染物质的含量进行了限制,但是这一限制仍旧十分有限,所以,在后续的目标确定环节,技术人员应与管理者进行协调,以便最大程度上为后续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5.3.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初筛 就初筛环节而言,笔者认为通常需要着眼于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针对性考察,以此确保在后续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环节,能够在成本费用支出最小化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效果。

5.4.技术筛选方案的确定 在对 POPs 污染场地修复进行初筛后,技术人员就应该根据筛选出技术的实际情况入手,探究这一技术在后续 POPs 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的可行性指标,通过综合应用专家评审法、综合分析法以及生活周期法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实现对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目标,提升对这一 POPs 污染场地环境的治理效果。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环境工程建设脚步的推进,针对 POPs 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就成了近几年备受环境管理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 POPs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实际修复效果的方法,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后续对 POPs 污染场地问题的治理。

第三篇:重金属污染控制极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1、重金属污染控制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以土壤-水-植物系统为主线,结合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学、土壤环境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环境分析化学等多学科,深入调查和研究南丹、环江和泗顶等典型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筛选出的最具潜力的超富集植物/耐性植物,研究目标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分布规律和存在形态,探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累积机制;种植超富集植物并收割带走土壤中的重金属,对土壤和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实施动态监测,研究最佳的修复植物及其组合、轮作和套种等方式对多金属污染的土壤实现联合修复;通过不同钝化剂、不同条件的控制实验,研究修复改良后基质的pH、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

2、岩溶石山区水质保障理论及技术研究

针对岩溶地区及北部湾临海经济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系统将面临污染等问题,进行相关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如石油类废水高效处理技术集成研究、土壤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运移与归宿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与归宿机理研究、地下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控制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广西制糖、淀粉业、印染、垃圾渗滤液等产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研究与开发出处理高浓度和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成套组合设备,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对排放标准达不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工程示范,形成城市污水升级改造全面、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为区内外同类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更多相关文档免费下载请登录: http://-中文word文档库

第四篇: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作者:俞孔坚 凌世红 李向华 刘亦忻等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0年12月10日

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

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

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世纪的滨江新城

(1)规划目标与定位:21世纪的滨江新城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

①后工业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强调天地——人——神的和谐

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大地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②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主线——强调社区的回归与可持续的城市

避免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老路,吸取郊区化和汽车化城市的教训,强调以方便。高效节约和舒适为特点的社区化城市有机结构,发展步行及公交系统,提倡节约化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

③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

吸取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避免空洞的城市形式美化设计,强调场所精神的挖掘,为人的体验而设计。

④景观生态途径——强调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维护场地内山水格局及生命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通过绿色廊道及蓝色通道,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格局。

2.规划前期分析

(1)历史及文化过程

与水的过程及陆地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从西湖的形成,到杭州城市的扩张,都呈同心弧形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西湖是这些同心弧年轮圈的圆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钱江新城是历史的延续和必然,顺承了一条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以凤凰山为靠山,面临钱塘江的南宋古城遗址,以及目前残遗的历史古迹,包括白塔、六和塔、八卦田等都为新城区提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着重保护并充分利用,成为新城景观的有机部分。

(2)区域发展战略与“井”字形

交通骨架

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及对西湖的保护要求,决定了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向钱塘江两岸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区域发展和大都市形成的机制来看,萧山市的发展与杭州市的扩展,最终使钱塘江两岸成为一个大都市圈的核心带,使钱塘江成为杭州湾大都市的共赏空间。南北向与杭州旧城及萧山市联系的需要及规划大桥的建设;东西向与机场及沪杭、杭甬高速公路的联系需要,使规划区内形成“井”字形交通骨架。

3.总体景观

(1)堤外生态绿洲

利用河流动力,促成堤外生态绿洲,打破防洪堤的生硬线条,还钱江以灵气。基于以下几方面的依据和考虑,本规划提出在北岸防洪堤外建设生态绿洲。

①规划区内的钱塘江为潮水和淡水交汇地段,江水携带的泥沙与海水相作用,产生大量的沉积。而北岸正是凸岸,根据河流动力学原理,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北岸是一个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陆地的区域。这个过程不但解释了西湖的形成,同样也是杭州城区大面积陆地的形成机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岸,特别是复兴桥至钱江二桥一段,具有形成河岸沙洲的动力基础。

②现有防洪堤具有防止五百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却形成一堵僵硬、缺乏生机的高墙,不但将人与水分开,也将自然生态过程隔断。为此本规划提出在保留原防洪堤的情况下,在堤外河道内保护和促进河滩绿洲的形成。

③宽阔的钱江水面完全允许这样绿洲的存在。数十米至百米宽的绿洲不会妨碍航道及洪水的排泄。具体做法包括用最少的人工措施,如在上游做堰和护堤,促进泥沙的沉淀过程,形成一个从防洪堤伸入江心的斜坡沙滩。在这一宽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沙滩上,形成一系列由陆生到沼生再到水生的以及从淡水到咸水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与潮水的周期性、江水的季节性,及不同汛期的洪水干扰相适应,它将是多种生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场所。

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同时为居民的郊游和休闲提供

了一个难得的场所,具有鲜明的都市与自然共生的特色。

(2)夹岸水系

引灌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景观,使之亲人、宜人。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规划提出利用和开设江南、江北的溉渠,引溉钱江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

①增加宜人性

钱塘江江面开阔,水位变化大,与陆地高差悬殊。且因潮水作用,水质混浊,虽有大江大河之势,又有潮来潮往之动感,却令人难以亲近,可望而不可及。多了一分大自然的壮阔,却少了一分城市水系的优美和宜人。因此,若能将上游清水引入堤内,形成与钱江平行却高出钱江水面2-3m的水系、湖泊,则可使内外水体动静生辉,大小呼应。使居民远可观钱江动势,近可体验秀水之质。极大地提高新城的景观质量和生活环境。

②利用自然地形

钱江两岸现存有大量的低洼湿地和池塘,两岸还有引水灌渠,因此,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投入,结合现有地形。水系,形成连通的夹江水系景观,使死水变成活水,为新城景观增色。

③平衡土方

钱江两岸地势低洼,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的填方,土从何来?取低处之土,垒于高处,使低处蓄水成湖,高处筑屋构房,工程上最为经济。因此,夹江水系景观的建设不但需要而且可能,可谓一举而三得。

另外,夹江水体的形成除了可引溉上游水系外,还可以在局部考虑通过闸门蓄留潮水(有近1m的水位差)和季节性洪水,使城市景观感应大自然之呼息,充满动感.

(3)三条平行走廊

基于带状多中心城市的特点,平行发展三条功能走廊。

钱塘江具有共赏空间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新城市沿江发展形成多中心带状城市的原动力。基于这一特点,为建设一个高效、和谐、健康优美的城市,在钱江两岸分别规划三条有明确功能的走廊,即:

①外侧快速车流走廊

以交通为目的,连接城市与外围高速公路及机场。中间有绿色隔离带,两侧有宽30m以上的绿带。与原规划的干道相符,但支路出入口减少50%,出入口从原规划的每250m一个,减少到每500m一个。

②中间城市生活走廊

用专门的公交系统联系各个社区及商业区。文化区,主要满足通勤及日常生活功能。专设公交车通道,自行车车道,机动车车道,两侧为和绿地相间的步行商业走廊、与原规划道路相符,但明确其作为生活走廊的功能。

③沿江风景休闲走廊

专门用于驱车或步行的风景观光和休闲活动。流线形的观光车道,穿行于绿地与湖泊之间,钱塘江若即若离,沿江文化设施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近岸无暇目,远峰更兴想”改造原规划的滨江大道,不把它作为城市交通干道。

(4)绿道及蓝道网络

以钱塘江为共赏空间,建立山——水,水——水景观联系,形成绿道及蓝道网络。

规划区内的山、水景观联系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疏通和联系规划区内现有水系,并以此为骨架,形成水系绿地系统。

②除在东西向形成以六条走廊为纵向绿地轴线外,结合交通走廊和社区中的开放空间,形成多条南北景观走廊。包括

北岸西端建立凤凰山与钱江的山——水视通走廊;北岸东端的城内河道与钱江的水——水走廊;以及南岸的钱江与南侧主要河渠的水——水景观走廊,从而以钱塘江及江滨风景走廊为共赏空间,将山——水与绿地结合。

(5)三核心格局

三核心城市整体格局,功能明确,形象鲜明。

在本规划区内,强调三个城市中心,每个中心都有各自鲜明的功能和形象。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补充,有机联系,从而形成新城区的新形象。

①文化旅游中心

复兴桥南端,集中布局文化设施,旅游设施,市政设施及大面积公园绿地,水上码头观光塔等,作为新都市文化及旅游的中心,作为未来杭州——萧山大都市圈的一个核心,隔江遥望玉皇山及杭州老城,南北呼应,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腹地,而又以复兴桥与旧城相沟通,南与新机场相连,交通便捷。同时,它地处钱江凹岸,作为港口的条件较好;又有一河渠(北塘河)存在,与北岸六和塔在一视线上,形成独特斜向透景线,具有良好的景观基础。作为文化旅游中心将与旧城及南宋古城遗址,玉皇山,凤凰山等呈很好的呼应,具有无限的景观潜力。

②商务办公中心

钱江三桥北端4、5号地块为CBD(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引导城市向钱江下游及沟通南岸未来城市中心的战略性节点。东可与城外高速公路相联系,北与旧城相通,南侧跨桥与新建机场相联系;临江则以大面积堤内生态绿洲为前景,具有良好的商务办公环境。

③大都市商业中心

复兴桥北端的凤凰城,位于南部旧城及北部新城之中,且在城市交通枢纽,为人流集散之地,为大都市生活的物质中心,也是实际的几何中心,最宜作为零售.购物商业服务。大型综合商场,主题购物场所,室内外景观设计相结合.现代都市购物体验,融娱乐于购物之中.

(6)社区结构

社区为单元的有机结构、新城市主义的典范本规划借鉴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强调亲人.宜人和紧凑的城市布局,以社区为单位,将生活与工作场所组织在一个宜于步行和公共交通便捷的有机体内。以中间的生活走廊为纽带,将居住与社区商业、文化及医疗设施便捷地联系在一起,每一单元社区内部有与社区绿地相结合的幼儿园,以及与交通集散地相结合的商业网点,两个社区之间又有与社区间绿地相结合的小学,每四个小区之间形成中型商业网点及与大型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中学及社区文化和医疗设施,生活社区之间又有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员就业的商业及办公区。使居住、绿地及水系、便捷的公共交通、文化及商业设施组成一个有机的高效和谐的结构与功能网络。

项目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主要设计人员:Christian Lemon,Scoot Linder,张东,李健宏

济南共青团路广场设计

弯一曲溪流,唱尽舜耕故事;

垂一帘水幕,窥够人间风情。

水底采光,映出货架满目琳琅;

台阶错落,展示城市男女百态。

南北穿梭,导引休闲购物;

上下串通,激活都市地下.

青砖木棱,饰出清雅建筑;

乔木竹丛.成就宜人场所。

本方案的四大特色

(1)重场地个性

①尊重城市肌理

延续城市道路的肌理,将广场南北两侧平行于道路的网格相,叠加构成广场铺装和绿化的基底。

②有机结合现有建筑

将场地内六幢建议保留的建筑全部融入广场,通过或加或减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系列宜人的小尺度空间,同时满足功能需要和设计主题的体现。

③保留或利用场地内现有乔木

依据施工程序,把开挖下沉广场的土方堆成场地西侧的台地,同时把下沉部分的乔木移栽至台地及无需挖方的广场,形成密林区及疏林广场。普利街西北端的大量乔木全部保留,形成商业街尽端又一林下广场。

④地面布局考虑地下市政管网

富有动感的曲线形下沉广场,既避开地下市政管网,又为广场营造了动态空间。

(2)营造人性场所

①下沉广场

下沉空间配以溪水,形成喧嚣城市中之溪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相对隔离的休闲场所。

②林下空间

营造城市中的绿岛。密林草坡、疏林绿地、竹丛溪水,带来多样的林下空间感受。

③溪流浅滩

溪水浅滩蜿蜒曲折于台地边缘,并与反映城市肌理的格网相穿插,创造颇具撞击力的亲水体验。

④水幕茶室

延绵

百米的瀑布之内,设计幽静的茶室,餐饮空间,营造出新奇独特的视觉景观及心理感受。

⑤便捷步道

连接了全部重要的景观节点,并通向公交车站、地下通道出入口及商业街,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步行交通。

⑥化整为零的观演台

下沉广场内的台阶被垂直交通、采光井、花坛、灌木等打碎,以减弱冗长而非人性的大尺度,创造宜人的观演空间。

(3)体现地域文化

①大舜文化,包括以图腾柱隐喻大舜之禅让美德;以台地之梯田及水际种植隐喻“舜耕历山”;以船形舞台、水及网纹雕塑隐喻大舜之“渔雷泽”以抽象雕塑、陶砖地纹隐喻大舜之“陶河滨”。

②龙山文化

浮雕、陶刻及陶纹铺地讲述着龙山文化的故事。

③名泉文化

涌泉、跌泉反映济南这座名泉之城的动感.

(3)挖掘土地的商业价值

①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效激活地下商业

通过将地下空间变为半地下空间(包括下沉商业街、下沉广场一侧)或由玻璃池底屋顶直接采光,并使其与地上部分相联系等方式,有效激活地下空间,提升广场品位,创造经济价值。

②休闲娱乐功能与商业互动

休闲娱乐广场吸引大量人流,为商业空间带来消费群体,同时,商业的繁荣为广场带来大量使用者,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③设计丰富空间,营造商业气氛

设计观演舞台、水幕餐饮、下沉商业街等,用现代的建筑,景观语言营造独具特色的商业气氛。

④集商业、休闲、文化及娱乐于一体,产生综合效益。

都江堰广场

都江堰广场位于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原灌县),城市因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本设计试图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包括桥)文化和种植文化。使之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高品位、高水平的城市中心广场.

本项目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主要参与设计人员:石颖,张东,李健宏,胡海波,罗华,姚祯楠等

艺术家:郭选昌等

中山岐江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作为一个实验性设计,探讨了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途径。鲜明地提出了设计的立场,那就是尊重足下的文化一一平常的和普通人的文化,歌唱野草之美——那些被践踏和被忽视的美。同时强调,并不是所有普通和平常的文化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也不是自然和野草就是美的,设计才使它们成为艺术,成为美。本案例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设计者对文化的理解,对传统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设计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公园的理解。

作为一个实验设计,在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同时,在设计途径上也做了些探索,特别在三个方面会对同行有所启发:包括如何解决水位变化的滨水地段的生态性与亲水性,本案例尝试了栈桥式的水际设计方式,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如何解决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和保护沿岸绿带的问题,本案例尝试了挖侧而留岛的方式,事实证明也是可行的;和如何对待产业用地极其构筑物等,案例尝试了三种设计途径,即:保留、改造再利用和再生。

项目主持人、首席设计师:俞孔坚教授

设计参与人:庞伟、黄征征、凌世红、张娟、李向华、石颖、李健宏、邱钦源、刘东云、吴本、胡海波、李迪华、孙鹏、王志芳等

作者:俞孔坚,凌世红,李向华,刘亦忻等,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第五篇:砷污染 案例

郴州砷污染事故阴影犹在 政府缺席土壤污染防治(2)“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依旧是个未知数

事发后,由郴州市、苏仙区两级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表明,离村庄不远的郴州砷制品厂,因生产过程中将不允许外排的闭路循环废水直接排放,导致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地发生砷污染急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相继有380名村民住院治疗,两人死亡。

随后,经长沙市土地肥料测试中心监测:大部分水田轻度污染,暂不能继续种植水稻,需要长时间施大量磷肥改良土壤或改造成旱地种植其他农作物。其中,轻度污染189亩、中度污染107亩、无污染175亩。水田污染损失以10年间接和直接损失鉴定为84.7万元。

“砷中毒事件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百姓都不敢下田。”5月5日,邓家塘村村长段华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邓家塘村12组组长李国金告诉本刊记者,2002年,受污严重的几个村民小组将污染企业告上了法庭,村民得到赔偿后,地方政府鲜有过问土地使用情况。

对于受污水田如何修复,需要多久,依旧是个未知数。

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亦向本刊记者坦承,事发至今,乡政府已经换届几任领导,在他任上,没有专门检测过,这么多年来,受污染土壤的砷金属含量是否降低,他也不知情。

为解决农田大面积抛荒,村委会采取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田承包给租户,用于稻谷培种、种植烤烟等非农作物,出租农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得到120元左右的租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土壤一旦发生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相比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难解决的。

郴州市、苏仙区两级环保局及农业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他们严控重管的领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他们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可供大面积全面推广,且百姓容易接受的方法。

时至今日,离事发已11年,近一个轮回,砷污染的阴影依然没有消散。

当地村民和政府的一块心病

有湖南“南大门”之称的郴州,虽然总面积只有1.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500,但却拥有着储量居全国首位的钨、钕、铋和钼,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锡和锌,储量居全国第十三位的铅,郴州也因此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

然而,赞誉的背后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色金属产业给郴州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前后的十多年里,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处于掠夺式开采阶段,高峰时,这块仅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万采矿大军蚁聚于此,疯狂掘金。郴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最后动用武装警察力量,以及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非法矿区才勉强得以取缔。

张继耀至今仍记得,2010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组织环保部、科技部等8部委来湘调研,看到三十六湾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山头后,一位官员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地说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这种粗放式排放留下的后遗症成了当地村民与政府的一块心病。郴州市农业局主任科员何红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郴州土壤重金属的自然背景值比湖南省有色金属平均值要高出两倍多,而土壤污染影响是根本性的,如不加以有效防治,仅靠土壤自然恢复,一般需要两三百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南冬博士告诉本刊记者,土壤重金属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健康,粮食、蔬菜乃至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相关,耕地重金属污染成了威胁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隐患。

土壤修复的科学探索

“与河流比,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一些,且土壤污染更加复杂。”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上,如何有效消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一位受访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抵抗力弱、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最有效方法是寻找超富集植物进行植物修复。

从1997年开始调查土壤污染状况的陈同斌发现,耕地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中国的土壤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陈同斌说,只要找到合适的植物,就能对应不同的重金属。1999年,他在中国本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时隔一年后,恰逢邓家塘砷污染事件爆发。陈同斌通过对该村土壤检测,结果显示,砷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标准1倍至30多倍,大部分在两三倍,相比于污染前的土壤含砷量,污染后的土壤含砷量增加5倍至100倍。

在全国考察重金属污染时,陈同斌也发现,最严重的就是砷污染。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其三价的氧化物俗称“砒霜”,能让接触者患皮肤病或癌症等。

这一年,陈同斌便带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修复基地。

他告诉本刊记者,蜈蚣草是一种通过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通过根系,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体内,并转移到地上部分。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修复。

为了缩短净化的时间,原本一年割一茬的蜈蚣草,现每年割三茬。经陈同斌测算,蜈蚣草一年一亩地大约能吸附7公斤到13公斤的含砷量。

陈同斌还透露,去年10月,由国家总投入2450多万元的蜈蚣草修复项目,已经在广西环江地区、云南个旧、湖南、江西等地成规模展开,总修复农田面积达到1000~2000亩,“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

经过长期的摸索,陈同斌将修复技术从单纯的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逐步发展成超富集植物与经济作物间作的边修复、边生产的新型修复模式,即将蜈蚣草与经济作物套种的方法——一行种植农作物,一行种植蜈蚣草,以此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陈同斌介绍,除了蜈蚣草之外,超富集植物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数百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

现实中的难题

从理论上说,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推行中,却遇到了问题。

何红军告诉本刊记者,因科研需要,他们之前在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连续6年试种“蜈蚣草”,部分含砷的污染土壤得到改善,但是,百姓的积极性并不高,推广难度大。何红军解释,蜈蚣草种植时间长,加上成本大,没有经济效益,百姓宁愿抛荒,也不愿作这种尝试。

何红军说,一方面是百姓不买账,另一方面,种植蜈蚣草所需的经费,地方政府也无法给予支持。

陈同斌对大面积使用这种方法,亦持保留态度——问题出在资金上。

他说,使用植物修复法平均每亩的价格达到了两万元,而且还要连续种植数年,“对于农民来说,这个负担很沉重,除非政府能有补贴”。

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2001年,他们租了邓家塘村15亩地,租金为200元/亩。但种植约4年后,陈同斌退出了郴州。对于退出的理由,陈同斌说,除邓家塘没有大规模的种苗基地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对这一说法,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事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应,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专项资金拨付,乡政府无能为力。

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公开报道显示,在广西,蜈蚣草就和制造工业乙醇的能源甘蔗种在一起。在其他地方,蜈蚣草还能和桑树、苎麻一起套种,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问题是,在郴州,套种也遇到了阻碍。

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该局在郴州市嘉禾县进行试点,种植了200多亩苎麻,为解决销售问题,环保局通过协调,指定了一家定点加工企业,但由于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加之百姓传统的种植习惯问题,以及利润不高,“该厂至今没有开工生产”。

更令人悲观的是,植物修复法也并非万能之策。

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当前受污染的土壤,多数是量大面广的中低浓度污染,植物修复法是首选,效果也较为明显。可是,土壤中的高浓度污染物,则无法解决,即便采用植物修复法,时间漫长,也不是上乘之举,只能采取种植非农作物的方法。

还在等待答案

薛南冬认为,摸清家底应该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我国的土壤污染分布广,局部地区突出,只有调查清楚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才能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和治理措施,才能出台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

谈及邓家塘蓄积11年的问题如何解决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郴州市苏仙区环保局副局长雷湘一个劲地倒苦水,她说,“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缺乏技术支撑,以及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是摆在基层环保部门面前的现实困境。”

“邓家塘村这种情况,基本解决不了。”雷湘直言。

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资金短缺是提及最多的一个词眼,这也是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

何红军亦表示,土壤污染修复面临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是经费没保证,设备没保障;二是人力和能力都十分有限。

雷湘认为,光靠县区环保机构还不够,应延伸至基层乡镇一级,目前,环保机构的构架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越到基层,环保工作人员越匮乏。而乡镇往往掌握着最底层的环保信息,人员的配比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在环保机构中,多数省级环保部门没有负责农村环保的环境保护专门处室,县级环保部门工作力量更为薄弱,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

在张继耀看来,日后的工作重点及重心应遵循“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治理原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土壤治理修复的关键在于技术问题,要做到百姓接受,方便实施,利于推广的方法,现在还未找到”,张继耀说。

张继耀向本刊记者透露,他们上报了多个土壤修复项目,但这样的民生工程,上级部门拨付下来的治理资金却很少,往往都将重点放到了源头治理上。张继耀分析说,上级部门或许考虑到,土壤修复其一是资金数额大,其二是害怕效果不明显。

同时,张继耀还表示,“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薛南冬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控制与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与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控制与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净化处理、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与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对于已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应该改种非粮食作物并调整耕作制度,降低人类健康风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在进行农业生产前,建议先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修复。

陈同斌认为,要解决土壤污染修复问题,除了资金、设备问题之外,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在很多城市,对土壤污染问题相关信息不公开,百姓不知情,甚至有些政府官员,都不知道哪些地方有污染,污染到什么程度。”

本刊记者离开郴州后收到一位邓家塘村村民的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着:“11年以后,对于田土和身体中的毒素,当地政府还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文件。我们这个田土到底能不能耕种?”

08中国环保十大事件:阳宗海砷污染引政府行政问责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1-01 发表评论>> 2008年是让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年,中国人民在经历一次次磨练的同时,中国的环境也承受了严峻的考验。回首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国环保事业有太多的事情值得记取,我们从中选取了10件较有影响的环保事件,以记录2008年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轨迹。

1、防治土壤污染全面启动,土壤修复刻不容缓

1月8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局长周生贤指出,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

会议提出,切实解决当前突出的土壤环境问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二是强化农用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三是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遗弃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四是拓宽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渠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进企业对污染场地进行综合治理;五是增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大力研究开发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开发污染土壤修复设备;六是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七是加强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八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2、国家环境保护部挂牌,环保部门有了发言权

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揭牌仪式举行,原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出任部长。环保总局由局升格为部,标志着环保部门由国务院直属单位变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过去只能列席国务院会议的环保部门,如今有了发言权。

环保部的成立,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把环境问题纳入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中,更多地参与国家的综合决策。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机构,有利于从最先决策源头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环保地位的确立。环境保护部今后的职能配置将朝着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4个方向强化。

在 “三定”方案的职责调整中,明确了加强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职责,加强环境治理和对生态保护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加强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环境监管的职责。同时,将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审批和发放职责交给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3、地震灾区生态环境遭破坏,恢复重建预计7年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表示,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位于岷山—横断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地震对灾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可能会严重损害灾区生态系统的基础。

潘岳从四方面阐述了灾害对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灾害;防疫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消毒剂、灭菌剂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烂动物尸体等,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群众饮用水的安全;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震发生后,环保部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与灾区省市环保部门密切协调、配合与联动,有力地保障了灾区的饮用水安全和核安全,未发生次生重大环境事件。

9月,《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通过审定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四川地震灾区计划用7年实施生态环境恢复重建。

4、“限塑令”全国展开,节能环保意识深入民众

6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限塑令”。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实施后,全国市场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人们开始逐步习惯自备布袋或自备塑料袋的购物方式,商家也从原先的无偿提供塑料袋过渡到有偿提供,甚至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了直接接触食品的塑料袋的卫生指标和标识等规定。

5、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引发政府行政问责

今年6月以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水体中的砷浓度超出饮用水安全标准,导致严重污染,直接危及2万人的饮水安全。从7月8日起,沿湖周边人民群众及相关企业全面停止从中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目前,卫生部门未发现人畜砷中毒现象。

9月12日,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阳宗海水污染情况,决定立即实施 “三禁”,即禁止饮用阳宗海的水、禁止在阳宗海内游泳、禁止捕捞阳宗海的水生产品;立即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查处污染企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截断污染源;立即全面启动阳宗海砷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阳宗海水质恢复到砷浓度值≤0.05毫克/升。

与此同时,云南省对26名涉及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政府相关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其中12人被给予免职处分。

为强化环境执法,昆明市公安局环境保护分局成立,这一机构的设置在全国尚属首次。

6、农村环境提上议程,“以奖促治”成重要战略

7月24日,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表明了我国把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全面推进的决心。会议确定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均提高 10%以上。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根据会议的部署,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各地,旨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以奖促治”行动也在全国各地相继启动,将有600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100个生态示范创建村镇得到奖励、400万群众直接受益。

7、实现绿色奥运,北京兑现了承诺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北京,为办好这次世纪盛会,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中国政府及人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北京先后投入1000多亿元改善环境,有力促进了北京的环保建设。

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实施了358个“绿色奥运”项目,包括新能源项目69项、建筑节能项目168项、水资源项目121项。奥运工程共建设了9个太阳能热水系统。

据介绍,在200万平方米的奥运工程中,有26.7%的面积使用可再生能源等绿色能源。168个建筑节能项目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2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2007年北京全年收获246个蓝天,比1998年的100个蓝天多了146个,2008年更是提前1个月完成了全年的蓝天指标。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市 空 气 质 量 达 标 率 为100%。

8、循环经济促进法通过,助推我国经济模式转变

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规定,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或者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并实施节水计划,加强节水管理,对生产用水进行全过程控制;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高效节油产品。

法律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废石、废料、废气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

9、“环境一号”成功发射,我国民用卫星添“新星”

9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将“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成功送入太空,为中国民用卫星大家庭又添“耀眼新星”。本次发射的 “环境一号”卫星A星、B星,由两颗中分辨率的光学小卫星组成,是环境卫星星座建设的第一步,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多种探测手段,是目前国内民用卫星中技术较复杂、指标较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之一。

“环境一号”A、B星的成功发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升我国环保能力和综合减灾、构建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为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环境污染与生态变化以及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也将极大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减灾救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3500亿保护生态环境,成扩大内需重要措施

11月27日,国家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介绍进一步扩大内需有关问题的情况时表示,中央4万亿元投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在第四季度1000亿元的投资中,重点是解决民生的问题、基础设施的问题、生态环保的问题,也包括提前下拨救灾的资金,加强灾后恢复重建的问题。这1000亿元涉及到的建设工程,在今后两年中大体需要4万亿元投资。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在中央安排的4万亿元投资中,3500亿元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其中,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共安排25亿元用于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涉及项目468个。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是支持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重点项目;三是支持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转自中国企业报)

下载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实践案例 90分(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手册

    河南省水利系统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手册 河南省水利厅 2017年6月 河南省水利系统 施工场地扬尘污染防治手册 一、基本要求 1、开工前必须做到“六个到位” “六个到位”是......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报告(推荐五篇)

    重庆市汇凯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 场地污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太湖流域河流污染及修复维护方案

    太湖流域河流污染及修复维护方案 苏阳071131232 环科11-2班 太湖流域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发展给太湖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本......

    生物修复技术攻克溢油污染难题

    生物修复技术攻克溢油污染难题 海洋石油泄漏事故来势凶猛,危害严重。处理这种事故,尚未有完全有效的方法。现在人们通常采用的是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来清除海洋石油污染。......

    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精选多篇)

    土壤修复技术 学科:环境科学 词目:土壤修复技术 英文:contaminated soil remediation 释文: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污染物进人生态循环系统,如......

    辽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

    辽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 辽宁矿区多为有色金属,对土壤污染严重,矿山及矿山周边地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十分艰巨,辽宁铜矿区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u、Zn、Pb,周......

    场地设计案例要点

    1.孝泉民族小学 设计: 2008-2009 建造: 2009-2010 规模: 8,800 sm. 特色:低成本、丰富的空间体验5.12汶川地震使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民族小学的教学楼变成了危房并且被拆除......

    20171026场地设计案例

    场地设计案例 场地分析 1.设计条件 某住宅建设用地范围及周边现状如图3-67所示。 建设用地的场地设计标高为105.00m,道路南侧已建办公楼的场地标高为102.50m。 建筑退用地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