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使我与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零距离交流
用爱筑起家校桥梁
——家访事迹材料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我们的“爱心家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取了上门家访,电话访,网络访,回访等形式进行了家访,与孩子们进行了心与心地零距离交流,和家长们推心置腹一起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一路走来,有欢喜,有忧愁,有酸楚,也更有感动。
忘不了那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刘永萍。那是我家访的第一站——那天我根据花名册找到了永萍家的大致位置,正当我寻思着具体是哪一家时。右斜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接着是一阵甜甜的问候:“张老师好,快来我们家坐坐吧!”我微笑着跟随着孩子走了进去。目光不经意地环顾了一下四周,令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整个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除了一个电视机,就什么也没有了。当我问到家长在不在家时,刘永萍告诉我爸爸到外地打工去了过年才会回来,妈妈也不在家,家中只有一个年老的奶奶。当我要求见一见奶奶时,永萍将我带到后房。这是一个怎样的奶奶呀!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拄着一对拐杖。奶奶听完我的介绍忙说:“你们老师这么好,这么看得起我们,还亲自来家访,好!„„好!„„家访好!教育好!„„我孙女在您班上读书,我放心,相信她也会学好。”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被老人朴实的话语触动了,看到眼前这般情景我的内心不禁感到一阵酸楚。是啊!家访的目的不就是尽力接近孩子和家长的心理距离吗?触摸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使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吗?
老奶奶还说到永萍在家里很孝顺,知道奶奶眼睛看不见,时时充当奶奶的“眼睛”。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一定要让奶奶先尝先吃,自己才肯吃,老奶奶还提到家里实在太穷,她爸没文化在外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她妈妈本准备也出去的,但要照顾永萍和我,只能留在家里。您看这房子也这么破旧了„„
听了老奶奶的话,我的心不禁愧疚起来。平时,在学校里只知道永萍学习很用功,有上进心,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可我却从不知道永萍还有这么多的优点,尊敬老人,善解人意„„
离开永萍家时,老奶奶一个劲地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老师,我孙女就交给您了,有您教育我放心,太谢谢您了!”听着奶奶深深的重托,看着永萍那恋恋不舍的眼神,我心潮澎湃。
还记得那次一个下雨的下午去张明成家,由于路难走,一路上颠颠簸簸,电动车的电源与电瓶的接头处被颠掉了,我只好下车按上接着骑,骑着掉了,接着按,就这样反反复复艰难的向他家走去,我顶着一头雨水来到他家,衣服已经被淋湿,张明成迎上去眼泪汪汪的说:“老师,您快进屋吧,从今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不再贪玩了。”我语重心长的说:“你一定会做到的,老师相信你。”他的父母坚持让我吃完晚饭再走,被我婉言谢绝了。事实证明,张明成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整个班级来说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霎时间,我感到肩膀上的责任是那么重大。对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是多么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啊!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他们的童年充满欢乐。
通过家访,让我感觉到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平时实在是太少了解孩子了。多数时间,我们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了解。通过家访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如果我们能将家访中所了解到的学生闪光点以及学生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汇总,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教育,那对塑造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回到家中,我深感欣慰,感到自己的家访没有白访,自己的辛苦付出有了较好的收获。感谢这次家访活动,让我有机会和学生、家长交流。这更让我明白了,一个班主任心中永远不能有:“坏学生”这个概念,只有从内心爱学生,以诚待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像教育家朱永新说的: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通过“爱心家访”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才能真正走近孩子的心灵,爱每一个学生,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他身上满是缺点,可只要有爱的阳光,就有那花满枝头的春天。我是一个班主任,我要凭我的良心,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我的学生,尽量地享受到教育的阳光!
我不是诗人,不会用绚丽华章来讴歌我的事业;我不是歌手,无法用动听的歌曲来咏唱我的岗位;我不是学者,很难用深邃的思想来书写我的人生价值。但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我要用真真切切的爱撑起自己教育的那片天,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院东头镇中心校
张兴旺
第二篇:我与学生零距离(共)
郇楼小学“我与学生零距离”系列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百姓办事零障碍”工作在教育系统的开展,激励我校教职工履行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并在学生中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按照上级要求决定开展“我与学生零距离”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及指导思想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与学生零距离”。我校教职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教育形式,进一步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师德修养,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为学生办实事。
二、活动内容
(一)积极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我校将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宣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具体内容,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先进模范事迹。引导教师“尊重职业,尊重自己,享受教育,关爱学生”,号召全体教师用爱心和责任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以德正身,以爱育人”。
(二)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五个一”活动
一是关爱一名后进学生。教师要每人结对联系一名“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指导、教育,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关怀帮扶对象,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二是帮扶一名困难学生。教师要每人帮扶一名家庭生活贫困、单亲、留守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
导、生活上指导、行动上引导,并在情感上沟通、习惯上培养、品德上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进行一次交流谈心。教师要利用晚自习、课余时间广泛开展与学生的交流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思想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四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争做业务精英和教学能手,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五是为家长和学生办一件实事。教师要真心实意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家长和学生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解学生之困,除家长之忧。
(三)在学生中开展尊重老师“五个一”活动
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标准的敬礼,一份整洁的作业,一切文明守纪的行为,一颗感念师恩的心”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回报老师,感念师恩。
(四)开展评价词汇、短语征集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特征十大词汇短语征集活动。在教师中开展“我最喜爱的学生” 特征十大词汇短语征集活动。
第三篇:我与学生零距离活动总结
我与学生零距离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百姓办事零障碍”工作在教育系统的开展,激励广大教职工履行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并在学生中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我校深入开展“我与学生零距离”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1.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宣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具体内容,大力宣传教育系统先进模范事迹。
2、引导教师“尊重职业,尊重自己,享受教育,关爱学生”,号召全体教师用爱心和责任感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以德正身,以爱育人”。
3、突出关爱学生“五个一”。一是关爱一名后进学生。教师要每人结对联系一名“后进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指导、教育,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状况、情绪变化等方面关怀帮扶对象,使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二是帮扶一名困难学生。教师要每人帮扶一名家庭生活贫困、单亲、留守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行动上引导,并在情感上沟通、习惯上培养、品德上塑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是进行一次交流谈心。教师要利用晚自习、课余时间广泛开展与学生的交流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思想困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四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争做业务精英和教学能手,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五是为家长和学生办一件实事。教师要真心实意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家长和学生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积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解学生之困,除家长之忧。
4、强化尊重教师“五个一”。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标准的敬礼,一份整洁的作业,一切文明守纪的行为,一颗感念师恩的心”活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回报老师,感念师恩。
5、征集评价词汇、短语。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教师”特征十大词汇短语征集活动。在教师中开展“我最喜爱的学生” 特征十大词汇短语征集活动。通过征集,教育局将汇总整理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老师心中好学生的形象词汇短语,并予以公布下发。
根据教育局要求,学校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把这次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活动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搭建平台、创新方法,全面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周密部署,迅速实施。各校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迅速组织实施。注重宣传,务求实效。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注意总结经验,发现和树立典型,加强对外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时集镇白科小学
2012.10.12
第四篇:我与“十佳”零距离
我与“十佳”零距离
我在网上读到了一篇新闻特写:“留守孩子”中走出了一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10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被团中央、教育部等四个部门评为第十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同学们一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
她,就是谭海美,12岁的农村留守孩子。她在村里把留守孩子们集中起来,成立了“留守儿童小队”。和她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使那些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农村孩子不再孤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感受着集体的温暖,每个人都在慢慢的进步。
她不依靠家长主动做事,锻炼自己。她理解父母的无奈,体谅父母的艰难,了解父母的心声。她把留守作为一种磨练自己的机会,自立自强、健康成长,让父母在外安心打工。
看了这条新闻,我真的好感动。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自强自立,不被困难压倒,互相支撑,快乐面对生活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着像„„
重庆市长寿区实验五年级:刘力源
第五篇: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提倡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因,第二方面是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最后是对实现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途径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 教学生活化 效率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不仅阐述了课程内容必须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实际,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求注重探索和实践活动,使音乐走近学生的生活,最终实现音乐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为新课程增添动力和活力。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更加期盼通过努力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提倡生活化?
1、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2、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音乐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会生活的需要
4、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追求农村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需要
二、何谓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所谓音乐课堂生活化,笔者认为就是在音乐课堂中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处处围绕生活展开生动的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等方式方法,为音乐课增添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巧妙地运用生活经验将音乐难题化解,从而形成既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双赢局面,由此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由此可见,促进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的生活化,有利于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探索音乐知识,通过将音乐生活化,生活经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农村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平衡与城区学生的差距。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实践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经验较好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三、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中学生音乐审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商业化音乐形式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音乐形式中,学生们大都追捧流行音乐,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忠实粉丝。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逐步制定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可以让音乐课堂首先成为学生们情感抒发和交流的特定场合,通过贴近生活的音乐引导他们学习教材内容,逐步转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音乐感悟上升到知识的层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最终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在方法上提倡“生活化”。许多音乐教学内容被赋予了较强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学生眼里却成为了“老掉牙的音乐。”例如八年级下册学习的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红色娘子军连歌》等等,这些表现革命主题的教学内容都不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故事背景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剧中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在课堂中教师再强调歌舞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鲜明的个性特色,接着让学生尝试模拟剧中人物,然后跟着音乐回归到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学会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音乐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也应当提倡“取材于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背景,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地探索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在教授教材指定内容的同时,适当拓宽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例如添加学生喜欢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积极的流行音乐作为补充歌曲,这也是拉近音乐课堂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之一。例如学唱梁祝选段《化蝶》时,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蝴蝶》作为兴趣导入,为音乐课增添几分“亲切感。”此外,歌曲《化蝶》中突出应用了越剧的元素,由此教师可以结合欣赏绍兴地方戏曲越剧选段《十八相送》,不仅激发学生对“家乡戏”的热爱,而且培养他们愿意主动探知和学习的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例如“晚会的现场”,“角色模仿”等。通过参与,仔细观察学生在过程中的的感受和表现,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评价前提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语言要有所区别,运用的语言要贴近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
综上所述,音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主体――劳动人民。纵观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无论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哪个阶段,哪一个新的高度,音乐都在不断被继承发展和创新。生活创造音乐,音乐呼唤生活,音乐只有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音乐课堂同样呼唤生活化,音乐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农村音乐课堂效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让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望“乐”兴叹,让音乐课不再缺少“生活味”,让音乐真正回归生活,服务与学生,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参考文献:
[1]周玲.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与美育,2011.12
[2]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3]易亮.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