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共5则)

时间:2019-05-15 14:1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第一篇: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郑学智

流年似水,转眼教书已经二十三年,理想的光芒不再耀眼,只把它作为信念融注于心间、经受时光的打磨、演绎成蚌病成珠的传奇;价值的追求不再迫切,只把它与生命的存续等量齐观、在日积月累的坚韧中、追求着内在的有尊严的人生。

然而,时光的风刀霜剑毕竟将锐气消磨,不再意气风发,不想老气横秋,工作和人生面临着转机时刻。“人的一生都在修行。”调整自己的主观状态适应客观状态,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修行的主旨。孔子弟子评价孔子说“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说的是孔子“不以主观意识妄断客观现实,不犯绝对主义错误,凡事辩证看待,不固守成规而深知变通之道,不固执已见而爱用事实说话。”调整主观状态已成为不惑之年的我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善于从向身边的长者学习。在拿着课本进教室的途中,看见彭洪开老师喜笑言开,大家赞叹他心态好,彭书记说:“面对这么多鲜活的生命,你不能不快乐!”这让我顿悟:教师好比明镜,当你面对鲜活的生命的阳光时,你自己也会光彩照人!

在步行上晚自习的路途中,我与韩永杰老师同行,我感叹他总是早至而晚归、工作状态如同他步履一样稳重。他告诫我,当教师就要教好书,别让副业耽误了主业、莫让别人的风光迷惑了自己的双眼。由韩老师的言行,我知道了:职业活动是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工作业绩是自己的最大作品,作品的优劣体现作者的品质。

可是,复杂的阅历、敏感的心情、思考的爱好、自省修身的习惯时常让我自己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诸如:顽劣不思进取、言谈举止幼稚、待人缺情少义等心生烦怨。这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表现为:防范先于教育,回避胜于亲近,计较取代宽容,心与学生渐远。“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不及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工作极有可能走上自己工作目标的反面。平素,我适应性地调整着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不良心态经常反复,让人情绪纠结。

2011年11月,经学校统一安排,我们回到故乡去家访。家访中接触了诸多的人和事,它们勾起了我对成长往事的回忆,也让我设身处地分析了我们的学生,积郁以久的愁闷得到消解,家访让我接受了一次返朴归真的灵魂洗礼。

山路蜿蜒曲折,田地贫瘠不堪,一路行来一路心寒。可是,我们的学生正是从这些贫困的山村求学而来的。要说他们不喜爱学习,那是不公正的,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存本性使然。“顽劣不思进取”肯定不是青年学生所愿,是长年累月的应试教育重创了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我们再对学生口诛笔伐、另眼相待,那会延续以往教育的过错,会让学生承受了双倍的惩罚,于情于理我们成年人都不应如此。积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学生追梦的岁月贯穿知识的芬芳,这是神佛的事业。

多年背离故土,言行中时常淡忘了自己的来源,仿佛知性人生是从天而降的,当年是如何的幼稚、如何的孟浪已然不在心上。家访让我在家乡的道路上发现了自己成长的脚印,心说:“人不轻狂枉少年”,年轻与幼稚同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们成年人应该从学生“言谈举止幼稚”的表象中把握“年轻成长”的实质,对学生的不成熟不是求全责备、而是宽容以待,要用爱心哈护学生稚嫩的心灵,等待、引导并支持学生的成长。

想当年,走出家乡、从家庭独立出来是我们自己多大的快意,独立意识让年轻的我们急欲摆脱父母的束缚,然而,我们并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恩情。学生离开学校如同鸟儿离笼,无暇回顾母校和老师并不表明他们“缺情少义”,同样也是独立意识的表现。离开学校的时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开始,他们在心里排斥着束缚和权威,激进地追求着独立和成长。游子尚有反哺之义,叶落归根是其最终情感表述;学生成长本身就是对母校的颂扬,在回报社会中传承着教师的思想和价值,这是对母校和老师最本质的回报。

家访归来,我心爽朗。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也让我认识到:当你用无私的爱面对学生时,愉悦的情绪不仅能感染、引导学生,同时,也是在塑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当你大气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时,生命就会海阔天空,美好而令人着迷……

第二篇:城乡因“水”拉近了距离

城乡因“水”拉近了距离

“如今可与县城人一样,吃上甜津津、清爽爽的自来水了,看今后谁还说我们这里偏僻闭塞„„”春节前夕,在地处江苏省射阳与建湖两县交界的射阳县新坍镇贺仁村堆塘河畔农庄上,满脸幸福,健谈的杨学洪老人,双手捧碗,“啧啧”品尝着刚从自家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激动不已地向来人诉说着、炫耀着。至此,射阳县近年来不惜投入12.45亿元,全力组织实施的区域供水城乡一体化已实现了“全覆盖”目标。也就是说,射阳县15个镇区64万农村居民已同县城居民一样吃上了同厂同网同质的安全放心水。

“大规划”让农民看到希望

“这不比不知道,还是县城水厂来的水好吃!县里领导当初看得就是比我们高比我们远,刚开始搞什么区域供水,我还认为村里供的水虽不算干净,且喝到嘴里还有点苦涩,但总比那些吃不上自来水的人家好吧„„”在盘湾与洋马两镇交界盘湾镇裕华村村民陈秀芹家,她笑着向来人介绍着自己吃上县城“大厂水”的感受。

射阳县东临黄海,苏北里下河腹部地区“四大泄洪”就有3条穿境而过,水量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导致境内旱时水少、汛时水多、平时水脏。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群众吃水困难,全县掀起“分村打井、供水到户”的高潮。到了90年代,考虑到地下水氯化物、氟化物超标,部分乡镇又采取“跨村连片、集中兴建”地表水厂的办法,从而在全县形成了地表集中供水和分村地下供水齐头并进的状况,即使到了2000年仍拥有地表水厂21座、地下水厂138座。虽然地表水厂单从数字上看数量不大,但饮用地表水的实际人口却占总人口的7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少数人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射阳县境内地表水厂水源河道污染形势日趋严峻,除射阳河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外,其余多属Ⅳ类不符合饮用水质的河道。同时,农村水厂多、规模小、管网老、漏损高,大多数供水塑料管网都已超期服役,极易对管内水形成二次污染,加之“小水厂”设备简陋,甚至有少数水厂采取直供方式,水质难以保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009年在实施城乡统筹工作中,射阳县把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缩短城乡差距的一个着力点,在广泛调查论证基础上,提出了“选用优质水源地,新建大水厂、关停小水厂;着眼长远发展,铺设大管网、改造小管网,全县形成一张网”的规划思路,让农民看到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希望。

“大网络”将城乡融为一体

“四明镇本就是射阳县的大西北了,我们双六村就更为偏僻,现在自来水大管网让双六村与县城连在一起,过去吃河水的村民们现在也吃上了与县城人一样的水。”四明镇双六村村委会主任王加标感慨不已。

是的,为让全县农民早日吃上与县城人一样的安全、卫生的水,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实施区域供水城乡一体化是项系统工程,且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射阳县水利局按照射阳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先后通过向上争取政策性奖补、向市场“借力”融入投资性资金5.4亿元,投入区域供水城乡一体化工程。

充足优质的水源是保障这一工程实施的基础。射阳县注重挖掘现有资源优势,对射阳河裁弯取直工程形成的废弃河道进行截污改流、岸线整治、引排泵站配套、周边环境治理等措施,因地制宜,在苏北沿海建成规模最大、水质较好、库容量达360万立方米的天然明湖水库,与射阳河水源互为备用,有效地解决了区域供水水源地问题。并就近依托明湖水库投资1.5亿元,新建起一座工艺较为先进的一期日制供水5万吨、长期日制供水10万吨规模的明湖地面水厂,与提标改造过的原县城水厂联网互补,满足全县城乡供水需求。选用高质量的球墨铸铁管材,兴建铺设起了县通镇186公里一级主管网,如期实现了镇区“大网络”全覆盖目标。

“大厂水”使安全得到保障

“我们住在黄沙港下游,过去自来水不仅烧茶有股怪味,而且还定时供应,很不方便,现在这水多干净,且还全天24小时供应,太方便了„„”在黄沙港东方村,有一个叫郭海霞的青年妇女,见到江苏电视台《江苏新时空》记者采访时,大方地接受了采访。

2015年年初,县到镇管网虽然实现“全覆盖”,但有管不一定有水,实际运行中,由于镇村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原先供水“小水厂”仍有部分未处置到位,出现了一些地方群众看着“大厂水”就是吃不到水的状况。

射阳县委、县政府在县党代会、人代会上向全县人民做出郑重承诺:“解决最后一公里,让千家万户吃上‘大厂水’。”然而,实现这一承诺,关键在镇到村、村到户二级和三级管网改造,以及关停现有“小水厂”。射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始终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仅通过专题会议提要求,而且还多次深入镇区现场调研、协调,推动工作开展。各职能部门也主动作为。按照职责,这两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在镇区,但射阳县水利局没有一推了之,全力配合相关镇区开展工作。在县、镇共同努力下,全县区域供水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县15个镇区仅当年就已改造镇到村二级供水管网970公里,占需要改造总数的96.4%;改造村到户三级供水管网7591公里,占需要改造总数的97.2%;172座简易直供需要处置的“小水厂”已基本处置到位。射阳县水务公司加大技改和管网巡查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水质、提升供水能力,全县64万农民家水龙头已能流出来自县城安全卫生的“大厂水”。

射阳县城乡因“水”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第三篇:四辩稿手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四辩稿

谢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今天给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但是他们依然犯了几个明显的错误。

第一,对方辩友的第一个论证告诉我们

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

第三对方辩友的第三个论点

下面,我想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观点。

首先,手机强大的通讯功能和上网功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交流平台。

据可靠数据表明,截止今年8月份,手机用户已达到9.27亿户,如此广泛的普及足以让整个社会的沟通更加便捷。因为手机提供的平台,比如新浪微博和人人网各种手机客户端的存在,我们不必担心千山万水的相隔,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就在最近,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就有很多的好心人通过网络上公布的小悦悦父母的手机号码,和他们联系。虽然之前他们可能与小悦悦父母之间并不认识,但是因为手机提供的这个平台,他们得以互相了解,得以通过共患难而加深彼此的友谊。

第二,手机的便捷性的特点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拉近了人与人的情感距离。试问,如果手机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为什么身处异乡的游子会经常给亲人打电话?热恋中的男女为什么会经常煲电话粥?我们为什么还会经常通过短信或者手机QQ与好友聊个热火朝天呢?难道我们是为了疏远而去用手机联系亲人好友的吗?这样的论断岂不是和我们的实际行动背道而驰吗?可以说正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手机可以垃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啊!

手机两旁亲人的关照,恋人们的互诉衷肠,友人们的谈笑风生,不都是人与人距离被拉近的表现吗?没有手机这些交流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啊?!故可见,手机的存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第三,手机的即时性为我们的情感的巩固提供了保证。

当今社会,手机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毕业生找工作,简历上都要留下准确的手机号码,以方便及时和用人单位联系,假如手机真如对方辩友所说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岂不是都找不到工作了?!同时,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无法直接与别人沟通交流的事情,比如和心爱的人表白,和好朋友解释道歉。当我们碍于面子不能和别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时,手机的及时性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爱意和冰释前嫌的机会。

所以,无论是外部的事实还是你们自身的表现都在印证一件事,都在宣布一个答案,答案也只能有一个:在今天,手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疏远属于过去,手机定能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农村基层组织“三联共建”演讲稿-三联共建拉近了咱和老百姓的距离

农村基层组织“三联共建”演讲稿-三联共建拉近了咱和老百姓的距离

“城南造石为泉,泉水清冽,泉在石上,径流不息,故名**。”这里是“清泉石上流”的世外桃源,这里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间仙境,这里是蚕桑千载的文化名城,这里每天都有道不尽的传奇与故事,总之她是我们18万汉江儿女勤劳耕耘的家园。

2008年岁

末,**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 “三联共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三联共建”:“联”是关键,通过领导、支部、党员的层次帮扶,我们为农村群众修路、整田、建党员活动室、建引水工程、建畜舍、建蚕室‥‥,让资金、项目、技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农村,从而构筑了一条党的建设以城带乡的“输血通道”和“造血”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现在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真是好,农民发展产业有资金、政策扶持,种粮不交税还有补贴,孩子上学不交钱还能天天免费吃蛋奶,咱老百姓的日子那可是一天一个样,越来越红火!现如今走进咱**的乡村,那也是处处都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温馨气息‥‥瞧!一栋栋别具特色的乡村别墅,拔地而起,错落有致;看!一条条宽阔笔直的乡村大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再看,那一块块生态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纷呈竞秀;抬头仰望,一面面迎风飘扬的鲜红党旗,如顺水飞舟,破浪疾行。这一切正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科学发展(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观精神,深化落实 “三联共建”主题实践活动带来的显著变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三联共建”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政府办党支部在活动伊始就和谭家湾村结上了对子,党员干部和村民交上了朋友。大家都知道谭家湾村那可是汉代鎏金蚕出土地,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已达4105元,如此大的名声、如此好的基础条件,对支部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办公室党支部克服人员少、经费紧张的实际,为谭家湾村认真制定了帮扶方案,深入帮联村落实任务,为村级党组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以满腔的热情、深厚的感情和扎实的作风,积极为谭家湾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天道酬勤,一年多来,通过“三联共建”主题实践活动,政府办党支部帮助谭家湾村争取项目、协调资金,抓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许多村上自身难以解决的发展问题。一条条宽阔的联户路和通组路,走在上边是那么的惬意,山上一片片绿茵茵的桑园和田间一座座设施蔬菜大棚,让人仿佛看到一棵棵“摇钱树”呀,路边成片修建的民居和改造的民居,让人简直不敢相信是农户的房子,而这一切却又是“三联共建”活动的真实写照。除了这些直观的变化,村风民风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随着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环境卫生大整顿的活动的开展,现在的谭家湾村参加赌博的少了,娱乐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得利于池河镇党委和政府的积极落实,而政府办党支部仅仅是通过“三联共建活动”为谭家湾村略尽了绵薄之力。

虽然当前金融危机依然弥漫,蚕丝市场仍然低迷,但是我办党支部帮助谭家湾村民坚定信心,切实围绕“以科技服务增收,以标准化养蚕室推进规模化发展”。同时,我办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时间经常深入到谭家湾村实地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联共建”就是我们政府办党支部实践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要实践,让我们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亲身参与,和老百姓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干出一番好的成绩,实现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对谭家湾群众的承诺让他们过的更好、收入更多、生活更幸福。

谭家湾村党支部谭书记深情的对我说“ 娃子,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县委和政府还有镇上的关心,特别是你们政府办把谭家湾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时刻惦记着谭家湾,三联共建真是拉近了距离,贴紧了咱们之间的两颗心呀。”

听了谭书记的一席话,不由地让我浮想联翩:在和谭家湾村三联共建活动期间,我办许多党员干部深切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更加坚定了我们立志为民解困、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三联共建”让我们党员干部有了一份要勇于担当的职责,一个工作的目标,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为我们党员干部服务“三农”找到了切入点,也为塑造党员干部新形象找到了结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干部坚持齐心谋发展,人民群众坚持齐心搞发展,**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孙海云-微笑拉近了我和孩子

微笑拉近了我和孩子们

花官中心小学孙海云

上学期我一直为教育中失败的经历而苦恼,这使我在不停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减少和避免那些无谓的失败呢?我总觉得很多时候师生关系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融洽。是我不爱学生吗?不,我打心里对他们充满了爱。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呢?我从失败中体会到,宽容、理解、尊重是架设这座桥梁的基石。

一、用微笑爱学生

一次,翻阅学生的周记,有一篇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的班主任非常可爱,一头短发,不大的眼睛,鼻子上架副眼镜„„她非常开朗,经常笑,但她在我们面前却常常严肃,有时还带着一些凶恶的表情。老师,我好希望你保持你开朗的笑,我喜欢看你的微笑。”

看完后我顿时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可爱?我开朗?重要的是我偶尔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笑容却在学生心中驻足那么久?说说实话,我小小的眼睛,圆圆的脸衬着一幅无边框的眼镜,只可称上五官齐全罢了那称上可爱?只因我的微笑,却改变了我的平凡,学生爱看我笑,学生会因为我的微笑而心花怒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我,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我。

细细一想,对!人与与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老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在当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

初接这个班,我就以我的笑容与同学们见面了,下课后学生都愿意围着我说东问西。一般的学生都喜欢亲近老师,加上老师微笑的魅力,他们更如鱼得水了。给学生微笑,那效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这个班上的纪律,不管是课前,还是课

堂还是比较松散的,骂是骂过,批评也批评过,但仍不见起色。硬不行就用软的,今年我尝试不去批评一些做不好的学生(但用眼睛提醒他们),而是微微地竖起大拇指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个方法真灵,我们班的纪律可真比过去进步了许多。课前不守纪律的人越来越少了,上课开小差的人也不多了,大家都希望得到老师微笑的赞美。

二、宽容地爱学生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

我接的这个班,学生自制能力较弱,看到这种情形,我心急如焚,当即决定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认为“严师必然出高徒”。于是,我便找出几个差生典型,抓住他们的一点小缺点,大做文章,想来个“杀一儆百”。一番声色俱厉之后,全班同学个个静静地看着我,我还沾沾自喜,以为大功告成了呢。殊不知,我的呵斥拉远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表面上顺从与实质上的真正转变差距甚远。由此,我也一筹莫展。

一切改变都缘于一张自制贺卡。元旦前夕,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出现在我的面前,拿出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绘制的一张贺卡:贺卡的正面34颗小小的红心!背面有几个熟悉的名字,一句真诚的祝福语。一下子,我的眼眶湿润了。孩子们马上问我:“老师,是不是不开心呀?”我摇摇头,说:“不,是老师太高兴了。”孩子们又说:“老师,你不用再担心我们,这几天同学么看到您为我们期末复习花费了很多心血都很感动,大家明白您对我们严厉是为我们好为班集体好„„就是觉得您有些过于严厉开始有点接受不了。”霎时,我突然明白,我差点儿就失去了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呀。她们能如此宽容地对待我的严厉,我为什么就不能对孩子们的过错多点宽容呢?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关怀,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三、学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想法

在学习上,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微笑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带着微笑进教室,带着微笑给学生上课。记得刚开学初,班上举手的人寥寥可数,大多数学生不愿开动脑筋想问题,举手发言,那样的学习就显得没意义了,这怎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是令我头疼的问题。我急在心里,却不急在行动,每次发言的同学,我都会微笑地鼓励他:你真勇敢!你真会开动脑筋!没关系!你再想想„„渐渐地学生喜欢上举手了,虽然有时会答错,但老师不会批评我的,小脑袋也愿意转动了。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班上的一个脑筋转得较慢的女学生周某在举了第一次手后得到我的鼓励后却爱上举手了,现在的每节课她都很积极举手。

每当学生有错,我会先严肃地让他认识自己犯的错误,让他下决定改正,然后给予他一个有自信的微笑,相信他能通过这次的认识而改正。每每看到学生那甜蜜的回笑时,心里甜滋滋的,嘴里乐呵呵的!

从此,在我的辞典里,学生是最大的字;在我的生活里,学生是最美的诗。是呀,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伙伴;师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有了这种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不就是一首温馨和谐的交响曲吗?

下载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与名师的距离

    我与名师的距离 10月19日,我校邀请了部分齐鲁名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听了语文齐鲁名师时老师的报告和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么多年,虽然感觉自己也尽心......

    走家访之路,与学生共成长

    走家访之路,与学生共成长 家访,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

    小手拉大手我与家人共答题

    实验小学“小手拉大手我与家人共答题”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小明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

    小手拉大手我与家人共答题

    实验小学“小手拉大手我与家人共答题”活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小明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晓得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的教训。”陶行知先生的话给我们教师太多的启示,照......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转眼间,在三尺讲台一站已有三十余年了,即将步入退休的年龄啦!在这30多年里我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一起学习。在这30多年中,我的教学方法也随着孩子们的......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我班的学生还挺有缘的,从二年级到四年级,语文老师换了三个,而我一直任教他们数学,并担当班主任。我班学生人数较少,一直以来,他们在学习、纪律、劳动等方面都......

    如何与学生拉近距离(xiexiebang推荐)

    许多老师都反映现在的孩子很难教,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这多少让我这个即将走进六年级教室的人有些头痛,走进孩子们的心真的这么难吗?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我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