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助兰家小城镇建设
关于借助兰家小城镇建设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宽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房德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解决县域“三农”问题,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宽城区经过几轮的区划调整,仅剩下兰家镇。现就兰家小城镇建设,浅谈如何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兰家小城镇建设情况
(一)自然情况
宽城区兰家镇位于长春市北部,是长春西北部门户,是省级开发区—宽城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南与长春市区和绿园区城西镇相连;西与绿园区合心镇接壤;北与合隆镇相连;东与德惠市三胜乡隔河相望,镇域南部距城市中心(人民广场)约8公里。幅员面积为10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965公顷,辖14个村1个街道居民委,74个自然屯,总人口为4.1万人,其中农业户人口为3.4万人。区内有工业园区、工业物流园区、农业生态园区各1个,中小学4所,卫生院1所,社会福利中心1所。
(二)进展情况
近几年来,宽城区委、区政府近一步明确了兰家镇在全区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工业、物流集中区向兰家镇转移,使兰家镇明确发展方向和思路。经过规划与发展,特别是2011年兰家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夯实了发展基础,积聚了优势条件。
1.规划设想高瞻远瞩。坚持经济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聘请知名团队完成了《兰家镇总体规划》、《兰家镇土地挂钩项目实施方案》、《宽城区机车产业园规划》等规划文本,高标准、高站位地从产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编制了兰家镇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2.政策优势愈发凸显。优惠政策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兰家镇属于长江路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为省“十强镇”,享受省级综合配套建设的政策支持;2010年被列为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区,享受省、市关于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
3.农村发展亮点突出。2011年,兰家镇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经济作物面积达1426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27.6%;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80公顷,产值预计完现0.9亿公斤;扩建牧业小区2个,各类畜禽数量、产量提升;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试验5项,引 进新品种10个、新技术3项;新增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项目1个,引进占地28公顷的荣发生态农业园区项目。二是改善农村环境。投资9450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6.7公里;投资130万元完成造林面积25.5公顷;投资120完成区域内伊通河险工险段加固除险。三是落实惠民政策。农机购置补贴车辆及机械46台,享受补贴金额34.12万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比上年增加800元。
4.园区建设齐头并进。轨道产业园快速推进。一是征地拆迁取得良好成绩。全年签订拆迁协议60余户,工企4户,拆除房屋150余幢,拆迁房屋面积达7000平方米,完成征用土地245公顷。二是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给水管线5.5公里,从广宁至园区供电线路高架线7500米,铺设电缆4000米;两条续建道路全面完工,绿化完成,9条道路全面开工;燃气、供热、弱电工程有序进行。三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快速推进。整理土地建设农民新居,79栋回迁住宅年末全面竣工;园区的企业员工住房用地手续及方案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四是园区项目建设向好。车轴轮对造修项目已进入联动调试阶段,有4户企业落户园区,其中1户已经开工建设。
工业物流园开足马力。完成420公顷征地计划;维护道路面积1.1万平方米;66KV二次变电站项目投入使用,新建供电线路1.2公里;妥善解决了中央冷冻库和糖库等大企业 水、电、气的外部配套问题;完成道路补、新植冠木1.4万棵;实现土地收储2.08平方公里。南京雨润食品采购中心、汽车物流、隆源生产资料、中石油储备库等物流项目进展顺利,近10平方公里的物流集散中心初具规模;亚洲最大的地板加工基地—森工地板工业园落成,正大饲料、热电一厂等工业项目先后投产,增加了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应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兰家镇小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的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就业体系还不够完善,后期矛盾依旧存在。
二是征地难,无论是道路建设,还是项目征地实施起来较困难,农民抢建现象严重,漫天要价,造成拆迁成本升高,给拆迁工作带来困难。
三是农村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不完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不丰富。
二、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宽城区来讲,要紧紧抓住兰家镇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 发展试点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要抓好规划,完善布局,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要明确“一个思路”、坚持“四项原则”、安排“三个阶段”、抓好“六项工作”。
(一)明确“一个思路”
“一个思路”既要明确一个指导思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宽城“六区一城”总体规划,以创建和谐有序、功能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的综合型强镇为目标,以实现农村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和用地集约为内涵,突出资源优势,凸显特色功能,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结构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坚持“四项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原则。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在做好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科学实施城镇化示范试点工作。
2.坚持集约发展原则。坚持集约用地与建设发展相协调,尽可能地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结合利用效益,降低发展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加强政府引导,提高村民参 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要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社会养老等实际问题。
坚持政府引导与村民自愿想结合,充分听取村民合理意见,政府适时适度争取引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4.坚持统筹发展原则。基础设施建设要与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统筹兼顾,科学布局,使农村人口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相协调,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三)安排“三个阶段”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提高、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策略,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1.前期筹备阶段(2012年)。完善兰家镇整体发展规划,形成指导性文本;加快产业集中区的规划、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做好镇区改造的前期规划方案、摸底调查等工作,为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奠定条件。
2.实施深化阶段(2013年——2015年)。大力推进镇区建设、民居建设、产业集中区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联动发展。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70%。
3.发展提高阶段(2016年——2020年)。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推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消除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城镇。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90%。
(四)抓好“六项工作”
1.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一方面,在现有总体规划基础上,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及小城镇的要求,编制综合配套、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布局、产业互补的原则,推进轨道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近期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2.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据长春市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基础,促进一、二、三产统筹、联动发展。
一产:结合君子兰花卉基地现状,扩大长春市市花的影响力,建设标准化的集科技研发、种植培育、展示交易功能为一体世界级君子兰养殖示范基地。利用兰家镇土地肥沃、生态良好、交通方便等优势,建设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园区,为长春市提供高质量无公害蔬菜。结合现状农村牧业小区,建设兰家畜牧业基地。
二产:重点发展机车轨道园和兰家工业园区,打造产业集聚。机车轨道园按照长春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与绿园区统一规划,依托长客股份、长客装备搬迁及配套产业的发展,打造集检修、研发、加工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园。兰家工业园区,依托现在园区的产业基础,建设以食品、服装、家电、家居等为主的生活消费品综合加工制造园。
三产:依托轨道产业园建设和兰家镇区开发改造,大力发展商贸、金融、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满足人口居住条件。依托新光路路市场、益合医药、亚奇物流等项目大力发展高端物流业,打造长春现代物流中心。
3.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一要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围绕机车、客车积极引进配套企业或相关产业项目落位园区,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二要加强对新光复路、亚奇物流等建成企业的扶持,针对北凯旋路两侧区域,积极推进国储物流、新疆物流等6个物流项目尽快落位并开工建设,不断扩大集聚效应,提升园区影响力和辐射力。三要加快农业生态园建设,启动28公顷的农业生态园区项目,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4.健全完善基础设施。一要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二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不断完善地下管网、路面养护、路灯照明、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天然气管道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建设。三要协调推进排水、供电、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日常生活要求。
5.加快实施城镇改造。镇区改造方面。依据兰家镇的总体规划,坚持创建“宜居城镇”和“宜居社区”的原则,在兰家镇长农公路西侧规划占地117.65万平方米实施镇区 改造,打造集办公、居住、商贸、社会公益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小镇。迁村并点方面。将城市绿楔之外的村屯本着以人为本、集约用地、整合资源的原则,进行迁并,并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
6.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共享水平。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公益化、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方向,加强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服务资源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篇:乐从镇借助物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智慧城镇
乐从镇借助物联网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智慧城镇
广东佛山顺德区乐从镇,一个仅有78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曾成就一个经济奇迹:这里集聚了世界最大的家具市场、全国最大的钢铁交易市场、华南最大的塑料交易市场。但土地供应的捉襟见肘等问题,越来越束缚这个专业镇的发展。乐从重整思路后的选择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宜居度。
首选物联网,还因为它相当于智慧城镇的基础建设。乐从正以此为基础做一个智能村居项目,地点选在葛岸村,预计上半年上线。智能村居包括智能安防和智能家居的项目,此项目运营公司为广东物联天下物联网信息产业园的进驻企业之一—广东易居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运营。智慧村居还包括对门禁系统实施改造,刷卡进门可自动识别身份信息,方便了安全管控和财产保护,还能对流动人口进行身份登记。从生活服务上来说,将为每户村民配备一个置物箱,村民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实现网上购买蔬果等食品和生活用品,都会直接配送到置物箱,并且所有采购物品都可溯源。
这还只是智慧城镇生活的初级形态。小镇的未来生活,可以在当地的物联网体验馆提前看到:家居产品网上采购,物流配送实时监控并能追溯原产地;戴上电子腕表,能实时显示身体各项指标并远程发送给医生诊断;去超市购买新鲜食品,将电子标签在指定终端进行扫描,产品的价格、产地、营养指标、原料、运输和管理信息等一目了然……个性化服务、便捷的“后现代”生活,不必非得到大都市才能享受。
第三篇:城镇建设
林西县城镇周边绿化简介
林西县林西镇城镇周边绿化工程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创森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06)16号文件,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打造万亩樟子松基地,该工程将对以林西镇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荒山、荒地、荒坡全面绿化。实现创森城市的各项要求,该工程由县组织部党工委牵头,林业局绿化办具体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县直机关单位干部职工通过义务植树的方式实施完成。“十一五”期间,每年造林都在2000亩以上,已绿化地段主要分布环绕在林西镇周边的西山、北山、和东山。截止2012年5月共营造绿化面积1.2万亩,其中樟子松8400亩,杨树1100亩,封山育林补植造林2500亩。几年来共栽植樟子松67.2万株,云杉1.8万株,杨树8万株,总体成活率都在95%以上,保存率面积达百分之百。2012年义务植树0.8万亩,栽植苗木100万株,其中:城镇东山绿化完成1500亩。四旁植树5000亩,栽植苗木60万株。
具体做法和措施:
1、县五大班子领导每年都带头完成义务植树和挖坑整地任务,并对各个单位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造林执行“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验收。
3、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好的植树传统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打造50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全面完成林西县生态文明示范县试点工程的建设任务。
目前,西山是林西人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是老年人散步的好地方,是学生们娱乐休闲的好场所。
林西县城镇周边绿化,是林西人创森城市的一张永恒的名片,是义务植树者馈赠给大自然的一张崭新的贺卡,是林西“务林人”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第四篇: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XX县XX镇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2005年,XX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紧紧围绕“三化互动战略,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战略目标,在省建设厅及市规划局、县建设局的指导下,立足镇情,提高站位,大胆谋划,积极推进城镇特色化建设,为把XX镇建设成为集旅游、商贸、加工、服务等为一体的布局科学、建设合理、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而努力工作。经过半年的运作,XX镇城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深入调研,城镇特色化发展思路逐步明确
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正确分析、研究本镇及所在区域的现实情况,得出XX镇发展小城镇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一是建制镇的优势。XX镇地处燕山山脉东灵山脚下,位于北京纬40゜13′,东经115゜25′。毗邻京津,东南距首都北京120公里,东距官厅15公里,东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共有东灵山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历史上是周边涿怀五个乡镇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大北京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交通优势。京包铁路、京张高速公路从镇附近穿过,沙蔚铁路、109国道、沙东公路穿境而过,镇区还修建了22公里的旅游专线。物流和人流畅通;三是人文资源优势。XX镇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征战、融合的地方,有黄帝城文化旅游区,蚩尤文化产业园区;四是生态资源优势。全镇总面积144.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3.1%,其中东灵山海拔2303米,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使东灵山区域形成灌丛、森林和亚高山草甸三大生态系统,素有华北的“小西藏”之称,是避暑和旅游的最佳地方;五是矿产资源优势。镇区内储有丰富的磷、银、铁、锰等十多种矿物质。华北地区最大的磷矿——河北省XX磷矿就座落在这里。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储量达几十亿吨,农业已形成了杏扁和葡萄两大支柱产业。XX镇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建成了石材厂、采石厂、华龙葡萄厂、铁选厂、黄帝圣泉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黄帝泉矿泉水饮料有限公司、辕舟矿泉水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形成了以铁矿业和矿泉水业为龙头的特色型经济。综合上述优势,XX镇提出了全方位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谋划了“三化互动”发展战略,(以旅游规模化带动城镇特色化,以城镇特色化推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特色化和旅游规模化)。
二、突出重点,高标准的城镇规划顺利完成
我镇作为全县两个最早建制镇之一,小城镇建设早在1985年就制定了建设规划,于1998年初又进行了修定,尽管当时这份规划依据比较充分,定位比较准确,规模比较适宜,符合XX镇当时的发展和长远规划,具有控制和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过去对规划重视不够,导致了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未能按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极大地破坏了我镇的小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去年我镇党委、政府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围绕河北省“百名重点示范镇”和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目标,投资16万元委托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园林所制定XX镇区总体规划,7月份交付规划成果,经县政府批准,镇人代会讨论通过,已正式实施。新的城镇规划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突出了文化生态品牌特色。本次规划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1、XX镇是XX县东部中心,以旅游、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镇。
2、以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镇为目标,加速成中华合符坛旅游区和东灵山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步伐。
3、在不同资源类型的空间,培育相关的产业,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在合符坛区域发展旅游,在旧城区及五堡、龙王塘村发展文化产业,在龙王塘东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在矿区发展采矿业,平地以农业为主,山坡地区以林果业为主。
4、优化投资环境,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作好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给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本次规划的镇域布局结构是:初步建立一个等级规模适当、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镇域村镇体系。首先应突出XX镇区的发展,其次发展镇域南部矾子—沙东公路沿线的村镇带,子房口、肖家堡村为区域性中心村;镇域内形成“一条经济发展轴、两个经济片区、两个经济聚集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以贯穿镇域南北的矾杏—矾子—沙东公路为发展轴,沿线结合各村实际,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和旅游服务等。北片以XX镇区作为镇域行政、文化、经济中心;南片以子房口村为中心。本次规划用地发展方向是:本次规划确定向南,再向东发展。以现状XX镇区为依托,连接村庄,依托产业,服务矿区,采用集中联片布局形式向南扩展。与龙王塘村连成一体,进而向东推进,与XX磷矿生活区连接成一体。XX镇区规划布局呈“L”型布局,分为4个片区:北片,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贸区,生活居住区;中片,行政、文化娱乐区,生活居住区;南片,历史文化街区,生活居住区;东片,工业区,以工业、仓储为主。本次规划还对历史文化建筑实行保护,历史遗留古民居建筑面积约为12.78公顷,进行新的建设时,要严格控制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容积率、绿地率等,注意历史文脉的延续。
三、多元招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我镇面对当前财政紧张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多元化招商,高标
准建设”的开发战略。首先多元化招商。一是积极做好小城镇宣传和招商工作。分别参加了建设部主办的“中国小城镇论坛”和省建设厅举办的“河北省重点小城镇建设成就展示会”,发放宣传材料1500多份。同时结合本镇实际,制作了“XX镇商业区改造、古民居开发”等十六项对外招商项目。二是与首都旅游总公司签订关于三祖文化旅游开发协议,北京诺亚产业文化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正在开发蚩尤文化资源。三是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制作XX镇政府网页,将镇区资源上网,广泛宣传XX,吸引投资商的注意力。深入的宣传使XX知名度明显提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奥组委委员朱向远、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河北省省长季允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群生、组织部长付志方、奥运圣火点燃传递路径课题组专家等先后到XX考察。中国绿化基金会在黄帝城开展了“中华合符之春”植树活动;河北省第11届省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中华三祖堂举行;中国首旅集团经过认真考察,于2004年8月与XX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有关旅游开发的协议;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在XX黄羊山省级森林公园举行《绿色情·XX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XX镇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次高标准建设。一是投入300多万元进行阪泉宾馆的装修工程,现已完工,投入使用;投入10万元启动了黄帝泉山庄正常营业;投入25万元进行了合缘酒楼的装修工程,现已完工,使XX的接待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启动了城镇美化、靓化工程,投资8000元在镇区街道两旁栽植五角枫风景树120棵;投资1.2万元对镇区垃圾实行个人承包;投资1.5万元对镇区主下水道盖板进行更换;投资5万元对镇区边沟进行改造;投资600万元在东关广场新建居民住宅楼一
幢,现已完工;投资700万元在东粮库新建集住宅、底商一体化商品房一幢。三是加强了对镇内明清年代古民居的保护。经调查,镇区内存有古民居和有文化价值的遗迹80多处,25000平方米。特别是岳家巷、朱家巷保存完好,已向县申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是启动了镇域道路硬化工程。大街投入30万元,打造水泥路面2600米。
四、强化管理,新的城镇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为加强对我镇城镇化建设的管理。经市建设局批准,我镇于2004年成立了城建监察分队,专门负责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各驻镇单位的职能作用,镇政府下发了[2005]38号《关于集中整治镇区市场秩序的通知》,对工商、建设、运管、公安等部门按各自管理职能进行责任划分。一是有利的制止了乱建现象。对已定项目代替开发商办理相关手续、证件等,缩短了开发商办理手续及相应证件的时间,为其提供方便。二是针对镇区主街道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点,乱扔乱倒垃圾的现状,下大力对镇区环境进行集中整治,长期管理,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有效地解决了我镇的“脏、乱、差”的问题,并对镇区主街道两旁单位,门市实行门前“三包”。镇专门成立了一支清洁队,其费用采取镇财政补一点,驻镇单位、两旁门市集一点的方式补贴,其主要负责我镇主街道的清扫和镇区垃圾的清理。
总结以上我镇城镇建设工作,虽然有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开放度低。一是从思想观念上看,仍然没有走出封闭的自然经济误区,真正树立起开放的市场观念和区域经济观念;二是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瞄准首都大市场、进入首都大经济的明晰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定位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三是缺乏强有力的
开放政策支撑,不能够把首都人的目光吸引到XX来;四是开放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五是经济结构对首都经济依存度低,难以得到首都经济资源的辐射;六是外宣力度小,没有把XX的优势宣传出去,XX的知名度很低,没有做到让XX走进首都,让首都了解XX。
(二)是集聚度差。一是人口少,并且居住分散。我镇人口21951人,其中镇区8000余人,不能形成规模。二是城建无特色。在镇区的规划上站位比较低,建设上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多年来仍停留在农村小集镇的低水平上,没有体现出XX的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三是产业无规模。在农业方面,虽然有杏扁和葡萄支柱产业,但规模较小,杏扁受自然冻害的影响,连续五年来未见收益;葡萄的依赖性比较强,销路不稳定;其它如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虽有一定的数量,但并未形成规模。
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相关度差,依存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是经济主体活力弱。我镇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量有限,规模也比较小,效益较低。大部分企业举步维艰,个别的已经名存实亡,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已经成为政府沉重的包袱。更主要的是由于缺乏管理人才,企业经营落后,没有形成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链”,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市场份额占有很低。
(四)是开放环境差。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全镇有7—8个不稳定村,一大部分村缺乏一批具有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的“领头雁”;二是由于脱贫致富的迫切性,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不同程度的存在短期行为,对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三是制度不健全,我镇虽然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但是不能吸引人;四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电讯、电力条件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标准都比较低,缺乏有效的开放载体,不能适应大开
放和大发展的需要。
(五)是政府整合资金能力弱。造成政府整合资金能力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财力紧张,工资发放都很困难,可供支配的资金很少,更难挤出财力搞开发;二是镇政府对驻镇各单位的管理权弱化。我镇驻镇单位达24个,上边都有各自的主管科局,人事、业务、财务镇政府都无权过问,这些单位都有各自的部门利益,当长远经济发展与各部门眼前利益相悖时,他们往往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阻力,镇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来协调这些部门;三是对群众的管理权弱化。特别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和实行村民委员会直选后,镇政府及村级组织对群众的制约能力减弱,当大开放的思路触及部分群众的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时,往往需要镇政府做大量深入地、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多群众甚至会提出很过分的利益要求,不满足绝不罢休。为了开发的时效性,镇政府不得不筹措、协调部分资金买速度,这样就使政府开放开发的成本大大增加。
五、2006年小城镇建设工作要点
(一)在2004年制作的《XX镇区总体规划(2004——2020)》的基础上,聘请资深规划单位制作《XX镇区规划详规》,制作范围约50公顷,预计费用30万元。
(二)开发一条镇区主街道:进行XX西路的开发,开发长度约为220米,道路红线24米;开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商业区,预计资金约1500万元。
(三)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建立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在城镇建设项目上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全程代理,中心办理制度”。
(四)积极争取省、市建设部门的大力支持,力争使XX这个省
级重点镇发挥好示范作用。
2005年11月22日
第五篇: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据会议的安排,我就xx乡城镇建设情况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xx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88公里,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全乡总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4个村民小组,9085户28446人,居住着彝、白、汉、苗、布依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彝族占61%,是盘县境内彝族最集中地区。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风光迷人,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煤最为丰富,储量大、品种多、煤质优,探明可采储量1.4亿吨,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境内有9对年产30万吨以上的煤矿,7个年洗60万吨以上的洗煤厂。2011年,全年生产原煤211.2万吨,洗精煤110万吨,完成财政税收4.23亿元,为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把“以城带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提升对外形象,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为聚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市场要素的孵化器,着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规划合理、功能齐全、市场繁荣、独具风格、美丽宜居的乡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通过积极努力,一个风格独特的魅力城镇已初具雏形。
城镇建设规划情况
xx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城镇建设,于2007年投入33万元聘请了云南省昆明有色金属设计院进行科学规划,主要规划情况如下:规划用地面积38.65公顷,其中山体8.53公顷,河流5.65公顷,整个用地呈“S” 形弯曲谷盆地,形成东西分割局势,东区规划为行政文化中心,西区规划为商贸中心和娱乐文化中心,可利用建设用地约15公顷,主要建设用地沿英柏公路全长约1.42公里,横向宽约50—200米不等,设计容纳人口1.5万人,预计年转移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规划建筑主要沿道路、沿河两条轴线纵向延伸展开。沿道路轴线以建筑景观为主,用道路作为引导,建筑构造由简到繁,建筑高度由低到高,建筑特色由一般风格到民族风格,建筑色彩富于变化,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建筑群落。沿河轴线以风景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配合,互为协调,重点着重于风景景观,以沿河林荫道全程贯通,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处所。
二、城镇建设现状
紧密结合本乡实际,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有步骤的推进小城镇建设。通过积极努力,xx乡城镇建设初见成效,现有城镇人口超过5000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城镇建筑建设迅速,先后实施并建成了煤管站、国土所、客运站、卫生院、党政大楼、新农贸市场、集贸市场、1000套廉租房等一大批公共建筑设施,同时个体建房如雨后春笋,建设场面热闹非凡,一派欣欣向荣的城镇景象即将出现。二是实施老街房屋立面改造工程,改造房屋109栋,现已完成工程总量的65%左右,改造风格凸显彝族风情,漳显浓郁的彝族文化氛围,改造后的老街让人漫步其中,犹如置身彝家古镇,风情扑面而来。三是新建彝舞广场,提升城镇文化品味。投资3000余万元在小城镇中心区规划建设彝舞广场,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成集文化长廊、音乐喷泉广场、民歌广场、火炬广场、虎文化广场、酒文化广场、浮雕墙、篮球场、大型LED电子屏、绿化亮化为一体的休闲娱乐运动广场,为群众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
三、城镇建设发展思路
(一)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奠定城镇建设经济基础。始终坚持“兴煤强乡”战略,以“依托煤、立足煤、跳出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煤炭产业不放松,狠抓煤炭安全生产,推动煤矿标准化建设,促进煤炭资源整合,延伸煤炭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实现煤炭经济循环发展,强劲带动全乡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以坚实的经济基础推进城镇建设。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配套。突出抓好城镇路网、绿化亮化、给排水、供电、通信、环保、休闲娱乐场等城镇各项配套工程建设与主体功能建设同步跟进,做到路通管通,绿化连片,亮化到位,配套完善。现已完成路网改造2.58公里,水电通讯设施全部贯通,新街绿化亮化工程深入实施,沿街绿化建设基本结束,安装路灯150盏,河堤景观灯38盏,老街路灯安装240盏。
(三)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强劲带动城镇发展。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川秀美,风光迷人,是一个亟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蕴藏着神奇画廊的沙河峡谷,宛如跨空碧虹的沙河两道一线天,有“人间奇景”一说的落泥石里画廊,有革命教育意义的沙河烈士陵园,有沟壑纵横的沙河万峰林,有千奇百怪的沙河龙滩口溶洞群(已列为坡上草原省级名胜风景区风景点),有气势磅礴而雄伟的八大山以及世界第一深竖井嘿白白雨洞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我乡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确定的“旅游和乡”发展战略,切实加强保护,科学规划,深入挖掘新景点,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招商引资,适时进行开发,着力将旅游优势和城镇建设互相结合、互为促进,达到xx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相得益彰的效果,吸引更多的人来xx乡旅游、休闲、观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繁荣。
(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增强城镇发展后劲。着力推动《山歌出在xx河》、彝家水拌酒、彝族服饰、彝族舞蹈等文化元素走向产业化,将概念化的文化元素实体化、商品化,深入挖掘、包装、开发,支持和引导彝族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同时,加快图书馆、展览馆、体育休闲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发展文化底蕴。现乡境内有大型水拌酒厂1家,小作坊水拌酒制作20余家,彝族服饰制作1家,各村均有农家书屋和休闲娱乐活动场地,乡机关、麻郎垤村各有一支民族文化歌舞队。
(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劳动就业。xx乡境内共有各类企业40余家,其中煤矿9家,洗煤厂8家,砂石厂13家,砖厂、养殖场等10余家,已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流动人口超过3000人,拥有较好的第三产业发展基础。我们下一步将在小城镇中心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尽快启动廉租房入住,鼓励引导更多农村群众进入小城镇落户、建店经商,从而走“以商带住、以住促商、以商住聚人气”的路子,同时,大力开展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结过去,xx乡城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有力地推进城镇建设的进程,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压力大,投入力度不足,公共基础设施滞后,城镇配套功能有待完善。二是小城镇规划及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三是城镇规模小,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项目引进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乡城镇化进程。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全市“三化”现场观摩会的召开为契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以更加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敢为人先的勇气,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构建一个独具特色、富有魅力、充满活力的城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