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冉启东“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时间:2019-05-14 04:2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冉启东“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冉启东“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第一篇:高中语文冉启东“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

——以高中《语文》(必修1)为例的解读

万源市第三中学校

冉启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意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

也就是说,协调发展中应包含学生对变化中的高考的了解和适应。社会发展了,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安排顺应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我们的教学活动既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又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既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又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我们在理想和现实中艰难穿越,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战胜困难。

因此,充分利用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的特点,通过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督促和干涉,探索课堂的有效性等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走向应用、审美和探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与考之间找到联系。

四川省的课程设置方案中,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分为第一学段(10周)和第二学段(10周),第一学段完成《语文》(必修1)的课程学习,第二学段完成选修课程的学习。

我们就以高中《语文》(必修1)为例,探讨如何在现行的课时安排条件下,既要完成必修课程,同时又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选修课程。我们提出了生成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如何在第一学段完成必修课程呢?根据高2013级的语文教材编排体例,我们以《语文》(必修1)为例解读课堂教学的模式。我们提出来四个步骤,十个课时学习一个单元的设想,我们称为生成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着眼于“以单元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鉴赏活动,将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融入活动之中”的教学进行构思,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通过朗诵与文本直接对话。结合必修1中的朗诵训练,由学生

自选段落朗诵。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阅读喜好,为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作准备。即为“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三”,是指三个课时完成这个步骤。

第二步:扩展阅读。结合《阳光课堂》中的预设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思考到记录的训练过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力度,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高度。训练学生高度专注阅读、快速阅读、瞬间记忆、彼此联系、举一反三以及融会贯通等方面的能力。即为“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第二个“三”,是指三个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预设问题。

第三步:师生交流沟通,形成讨论课。即为“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第三个“三”,是指三个课时彼此讨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和梳理。

第四步: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观察学习中生成的新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向深度延伸,即为“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一”。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一课一课地处理,变为整体集中处理,由此尝试引导学生用一段话,一个句子或者一个词语,精准地表达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前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文本寻找信息,最后一个步骤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等多种表达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三三三归一”也不是一下子就构建成功了,它需要不断反复、沟通、交流、实践的过程。其中对于课时的分配,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因此,“三三三归一”也可以理解为三个步骤达到一个目的,即语文学习的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三三三归一”,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时,怎样的过程评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上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对一个问题做出精准的回答,并且探索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和不断进步的语文教育的要求契合。

二、逐渐形成 “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要在10周左右完成必修课程1,对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尝试在“交流→实践→反思→沟通”的反复行动中,逐渐形成“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

(一)分析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线索。

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了,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顺应社会的发展,对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学

生一起学习必修1的“致同学们”,归纳出文章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新课程编排的流程,思考该怎么来学习必修1。

(二)交流学习想法。

学生之间交流学习方法,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习上困惑。提出教师的教学想法,和学生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尽量将师生的“兴奋点”调整在一条线上。

1、和学生一起面对任务

我们把10周完成必修1比作一个任务包,以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为例,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挑战全新的学习方法,指出我们要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和智慧,我们也要通过与敌人斗智斗勇来完成我们的任务。

2、了解学生目前的关注点

在新学期的课堂上,我们设定了这样的小调查:暑假中,你都关注了哪些国内国外大事?你认为哪些文化现象是目前社会的热点或者焦点?

我们调查的方法,主要是面对面地讲述。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对世界的关注度不够;对于文化现象的关注,只限于身边。如有学生关注家乡有许多老年妇女信迷信;有学生关注家乡有许多人家办学酒„„当然,这也引发我们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思考,你对家乡了解多少?

你对家乡了解多少呢?通过和学生的对话,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关注自己的家乡,更何况读书好像就是为了离开那个贫穷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读书就是为了离开,那么谁留下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至于进入高中学习,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关注就更少,有学生消极地认为,自己是改革的试验品,牺牲物。

3、设计多媒体展示课,介绍优秀的同龄人

⑴主要通过视频展示2009年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闵捷的专题:新闻面对面——闵捷成功之路。

⑵通过文字资料介绍2010年从台湾考入北京大学的作家李敖之子李戡的《北大申请书》。

多媒体的展示课,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走出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就是在探索中前行,人

生本身就是一次冒险的旅程。

4、梳理必修1中出现的学习方法的关键词

根据必修1中四个单元的单元提示,梳理出各个单元的学习方法的关键词:阅读鉴赏、提要钩玄、圈点批注、揣摩、梳理、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了解这些关键词的意思,了解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方法的变化,以及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5、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积累和梳理,做有思想的人

引导学生思考,在了解了新课程编排的流程后,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必修1呢?从初中到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有个性,也很有主张,那么我们的主张怎样才能够和时代精神接轨,成为真正的有思想的人呢?

我们的目标

路径

学习方法

↓ ↓ ↓

积累↗词语、句子等

自主学习

↘ 思想

乐在其中,是发现的乐趣 成为有思想的人 ↗

↘梳理 :思想 ↓

↓ ↓

写作

——

通过写作积累和梳理思想

逐渐地培养一种眼光,成为有独立思考的人

6、对照比较,用好参考书及资料书

为了配合必修1的教学,分析手中的资料书发现,《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的内容变成了问答的形式进入到《阳光课堂》之中。因此,教师思考是否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完成《阳光课堂》中的作业,用同样的时间,教师会出现什么困难,学生又有什么发现。

另外,《教师教学用书》中配备的光盘,值得认真学习,仔细分析。

7、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

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通过《阳光课堂》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促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预设之中。具体做法:

⑴理清《阳光课堂》编排线索

分为情景导学、自主天地、探究干线、合作空间、分层训练、体验高考、圣贤经典和文苑撷英等八个部分。

⑵借助《阳光课堂》的问题预设,增强自主学习的力度

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了直接对话后,借助《阳光课堂》的问题预设,进一步深入学习。力争用1-2课时,完成一篇文章的训练。这种训练包含了高度专注做事、快速阅读、瞬间记忆、彼此联系、举一反三以及融会贯通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观念,学生的阅读高度得到迅速提升。

⑶在自主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梳理

⑷观察学习中生成的新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深度

8、进入单元学习活动之中

通过与学生反复的沟通,必修课程1的学习活动进入了“以单元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鉴赏活动,将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融入活动之中。”逐渐构建生成式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9、师生互动生成新的学习资源,生成新的认识

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法,生成新的学习资源,生成新的认识。比如从“通感”看创造性表达,观察语言知识的应用,思考高考的语言知识的考查的情况。观察词语“涕泗”,看“泗”在古文中写法的变化,感受汉字的演变。

案例:在诗歌阅读中,被学生反复选中朗诵的诗歌,多数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当学生沉浸在油纸伞和康桥之中时,引导学生朗诵《赞美》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个人,小我以外,还有一样东西,那就叫做“责任”,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那个放下手中锄头的农夫,扛起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枪,才使诗人看到“一个民族站起来了”,而这个农夫的背后,是不是就站着一个大堰河一样的女人呢?或者就是大堰河这样的女人养育了站起来的农夫呢?因此,诗歌单元就可以梳理成两句话:

1、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2、诗歌的主题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责任”。

就是在这个“责任”的影响下,文言文单元中出现的烛之武、荆轲、项羽、刘邦以及樊哙等人,我们把他们归纳为“壮士篇”,他们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的“担当”。

敢于担当的还有鲁迅,而同样是大师级的巴金和梁实秋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感受大师”的单元教学活动又形成了。因此,第四单元通过新闻关注社会,而这种关注体现的是人类的良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于是,必修1的四个单元就从责任、担当、感受大师和良知等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10、引导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思考

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思考,积累梳理自己的思想,为形成自己的见解做准备。学生的文章的题目就出现了《项羽与刘邦谁是英雄》《三十六计在哪里》《我看春秋战争》等等,让人耳目一新。收集学生的文章结集成集,在学生中交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1、学生的反馈

透过学生的学习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刘渊说:“我喜欢上了张爱玲。” 学生万罗说:“我喜欢上文言文。”

学生刘常英说:“我现在觉得语文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学生董应青说:“随着课程的推进,也清楚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就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下来,跟着老师的步伐慢慢地向前摸索着,逐渐认同了老师的方法,发现这样才符合课改的规定,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

12、师生对话案例:

我有我看法

2013级3班 黄洪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文言文,感受了千年前中国文人的风韵。去品读那简洁的文字,品味那精彩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就是一个很棒的故事。但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与老师有个不同的看法。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奉樊於期头函”中的“奉”。老师你说读“pěng”,意为“捧”。因为“奉”和“捧”两字意思差别不大,所以你说读“pěng”。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还是该读“fèng”。原因有二:

其一:书中并无着重标注注音。

其二:文言文的翻译讲究“信、达、雅”。即使“奉”和“捧”的意思上差别不大,但“奉”字还含有一种地位的差别。而且“奉”比“捧”更为雅致,所以我认为“奉”比“捧”更好,即“奉”读“fèng”。

另外论英雄,晚生认为项羽并非真英雄。

说他重情重义,不假,但在成大事者看来则有些妇人之仁,故而未杀死刘邦而毁自己帝业,非英雄!

说他耿直豪爽,的确,但在就帝业者谈之便是一介莽夫,不懂谋略凭武力取胜,不听忠言,刚愎自用,错过韩信,气死范增,这等人才能成就大事否?非英雄!

说他光明磊落,诚然,但在鸿门宴上尽显其虚伪,做事优柔寡断,非英雄!

大丈夫能屈能伸,忍一时之气方可免百日之忧,他的莽撞就注定他要灭亡!

所以,晚生认为项羽非英雄。教师点评:

我认为你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而你的这种学习状态正是我所想看到的,很好!我们再次翻开《语文》必修1第20页看看: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此页注释1:奉,两手捧着。另有“奉匜沃盥”中,奉同捧,可参考甲骨文“奉”的写法。

“荆轲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现。”此句中的奉,可以读成fèng,表示恭敬的献上。

“奉者,皆谓恭而持之。”《说文》《尔雅》《广雅》均未收“捧”字,上古典籍中“捧持”义,皆用“奉”字。(网上搜索)

当然,能够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已经很了不起了。“奉”这个词,到底读“fèng”还是读“pěng”,也许我们还会有新的发现,也许这就是推敲的境界吧。另找稿笺抄录下来在同学中传阅,谢谢!

三、教学初探后的思考

看到学生记录的学习过程及想法时,我知道学生正逐渐走入我们预设的学习状态中,让人欣慰。我想,通过高中三年,五册必修课程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诸如该怎么看待学生的提问,在课堂讨论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教师最有效的备课形式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学生的写作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怎么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及时写作等问题的出

现,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

目前学校的教学工作检查中,对于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进行量化,比如一个月几次作文,一学期又写几次作文,并进行检查。这样加强了对老师的监督,可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吗?如果一个学生能够用一个学期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写作,那么他的写作能力又有怎样的提高呢?他的视野会怎样的开阔呢?他的思想境界会得到一个怎样的飞跃呢„„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想我们惯常使用的一些评价教师的方法也应该发生变化吧。

第二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所谓“高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高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主理解、自我解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无疑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求新、求活的清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却主动放弃了自身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似乎“读书找难点——合作解疑惑”的“讨论课”方彰显其对课程改革的真正践行。似乎一堂好的语文课就以教师讲的“少”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长”和“热烈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难道这就是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合作方式,不是让教师退而做课堂的旁观者,而更应以学习上的激励者、教学上的对话者角色进行课堂点拨和调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而必须确保对文本衍义的主线明晰,决不能让语文课堂衍变成自由沙龙,否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也就从根本上被消解了。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

一、教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40分钟的一节课,从课文的正音正字开始,涉及段落划分、内容分析、中心提炼、写作特色归纳等等,面面俱到,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其实,教师对文本教参应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之间、增删与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或优秀的教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因此,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总得有个“抓手”,找准“基点”才行。抓住什么,找准什么才能突出教学过程的高效性,一篇课文可以学习、把握、挖掘的要素有很多,但总要找准一个明确的目标。勿庸置疑,许多教师备课很认真,在上课时也严格遵循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去实施自己的教学设想,领着学生一项一项地去完成每一项目标,结果是目标有了,过程有了,学生却丢了。我觉得:为目标而目标,围绕的只是课本,面对具体的人而设定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无论是哪一堂课,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目标,它应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课堂的知识反馈去设立和修正。

在学习《琵琶行》时,小序中“铮铮然有京都声”中的“京都”二字,对解读白居易的人生际遇、人生感慨,同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恨,互为慰藉之情有着

千丝万缕的关系,由此放射出去的问题“点”更直接与主旨关联:“京都长安对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有着京都之声的琵琶乐曲对白居易来说为何如此动人心扉?”“何以最终引至‘江州司马青衫湿’”?因此,一节课的基点,就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是细化的,可具操作的,有实效性的。

二、怎么教

“亮点”的营造将带动整个课堂,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导向,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升华。“亮点”可以是先行“预设”的,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那么,“亮点”该何时带出,又该设置在什么环节?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智慧和意识。

1、驾驭全局处设亮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知识的限制与经验的不足,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的激发点,预设一个或多个“亮点”——即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尽量使问题提得巧,问得新,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抓住一个关键句、一个场景、一个细节等,由其贯穿全课,如教《祝福》可抓住“眼睛”二字,从而带出对“人物形象的变化、心理的变形、人生的遭遇”这三个层面的理解。教《林黛玉进贾府》可以从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行踪为突破口,拎起全文。再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确是一篇情辞慷慨的至情文字,文中表达其发愤著书观的一段文字就是一个重要的“亮点”,我尝试以此“亮点”贯穿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一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精华;二作思维迁移:有许多封建文人在屡遭贬官后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许多文人在官场站得很低时,在文场就站得很高,对于这种“贬官文化”现象,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写作短评,并将探究学习的结果整理成历史人物故事,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三是写作视角的延伸:让学生思考这些事例在作文中至少可论证哪些观点,凡此总总设疑,找准切入点,教师只要抓住课文的“亮点”,进行多角度发散思考研讨,点到即止地抛给学生一条条的“钥匙”,就能让学生在求知索道上轻松地开启了“知识的大门”,这种方法远远要比教师包揽一切的整堂翻译要生动得多。

2、导课时设亮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东西不愿接受。教学中如何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呢?如何使学生的心理从上课依始就高效地定格于课堂?我认为导课时设亮点不失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导入《陈情表》一课时,我注意以疑促思:李密作为亡国之臣,多次拒绝应召,除了因“孝顺祖母,暂不出仕”之外,还要对侍奉晋武帝的顾忌或是对前朝的忠心,那么这番“衷情、孝情、忠情”他该如何“表白”呢?开讲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正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所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能否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在导课时设亮点,是奠定课堂教学成功基础的关键。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3、打破课堂困局时设亮点

例如在讲授《宝玉挨打》时,我本怀着一股教学的激情想与学生交流一下对《红楼梦》的阅读心得,没想到反应者寥寥,这是教者“预设”所未及的,我也正懊恼自己忽略了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如果按既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势必“冷场”。我决定改变一下教法,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问题:作为老祖宗眼里的“命根子”,宝玉为什么会挨打呢?学生对此也只是懒洋洋地看着课本。更有甚者是有几个“捣蛋鬼”故意“找茬”:老师,金钏是谁?她为何“含羞赌气自尽”?她跟宝玉有什么关系?我一阵欣喜:有问题就有“戏”了,面对其他人同样疑惑的眼光,我灵机一动,又写下了第二个问题: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从而让其相互烘托与对比来凸现人物性格。那宝玉这次挨打事件,都把哪些人卷了进来?问题一出,同学们果然来了精神,课堂上探究的气氛开始形成了。教材拟定的学习重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等,不攻自破。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本身是充满着“变量”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突变”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突变”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所在。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教师不能过分重视预设性目标而忽视生成性目标,过分重视既定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只有力图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才能使其积极参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4、质疑探究、争议处设亮点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并非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有的是师生互动中,教师及时把握、整合学生的观点而临时生成的,这时,教师能否依据文本的中心,适时引导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当问到学生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何评价和体会时,却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方持欣赏的态度,一方对此却嗤之以鼻。对此,如果任由学生争论得“不亦乐乎”,那只会让讨论变成“打嘴仗”的肤浅的“热闹”,教师就要取得教学的主动权,主动亮出这样的问题: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和初衷是什么?如果今天给“精神胜利法”作新的诠释,它将会有什么内涵?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反复回扣文本、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感受情感的过程,“问题”的“亮出”具有导学、促思的作用,也不断驱动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例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在学生领略“酒仙”的豪放与不羁的同时,我抛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仕途失意说,有内心平衡说,有自我麻痹说,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在质疑探究、争议不一时,教师不能避重就轻或匆匆带过,也不能任其发展而不作引导。亮点探究的最终指向应是对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引导: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三、挖掘拓展点(即“教得如何”的效果巩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积极创设探究的学习环境——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拓展教学是巩固学生知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活跃学生思维的高效手段,恰到好处的课堂拓展与延伸,就如一支乐曲回味无穷的尾音,常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课堂上的亮点。但不能纯粹为拓展而拓展,紧扣文本还是第一要义。

语文课堂是灵性的课堂,因为它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因此,如何延展

教学文本,把文本放置于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在我们的脚下,有一条滋养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长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卫鸟在蓝天里歌唱;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夜夜梦里点灯„„语文教师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漫步这历史和文化的长河,和学生一起沿着历史长河古道逆流而上,拾一块女娲补天的彩石,借一弯汉宫的冷月,摘一支渭城朝雨中的柳枝,带领学生走上精神和文化之旅,将语文课堂放置在古老的文化长河中,即使是枯燥的文本,也会变得灵动起来。这样,教师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学起来可以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而且广度成就高度,学生在文化之旅和文学殿堂中可以自由的翱翔,释放心理能量,激发心灵畅游,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时,可以将其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环下,从理想主义、集体意识、济世救民等精神品格中抽取出“忧国忧民”这一精髓。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再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中发掘其历史渊源。这样,一部爱国主义文化史就源源不断地流淌在课堂上。

又如在讲授戏剧单元时,结合本地和当代学生实际,大力拓展文本,弘扬传统文化。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对戏剧知识的低认识、低兴趣的实际,认真设计活动课。一方面举办传统戏剧知识讲座,让学生大致了解祖国传统戏剧常识及其艺术魅力,同时精选一批经典的京剧、黄梅戏、川剧等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我编”“我演”“我评”的综合性教学,让学生自己编剧,自己表演、自任评委,如通过要求学生将老舍的《茶馆》某段改为四川方言版,并当堂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四川方言那极具表现力的文化魅力。同时,还要求学生编演了《守财奴》《药》《套中人》等剧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和创造力,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广泛的拓展文本,以文化充实课堂,我们的课堂便不会再沉闷,不会再枯燥,而是精彩纷呈,活色生香,特色彰显。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高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策略, 充满挑战, 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 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参考文献: ①注:转引自陈琳老师的《用思考垂钓思想》(《语文教学通讯 高中刊》2005年第二期)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例析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例析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这几年越来越感觉“语文被边缘化”,为此我特意向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一个原因与其有很大关系,那就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总是强调字词句的理解,尤其是在讲解古诗文时学生颇感枯燥。

其实,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通过课文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智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新课标》里把“语文能力”变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把课教活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么如何把课教活呢?教师应该多思考如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这种传统的单一的“你问我答”“你讲我记”的教学模式。本人结合几年来课堂实际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则是大量地背诵。不少学生产生一种“语文只需死记硬背”的观念。那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老师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课文。下面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例。

首先,我问什么时候会下雪?那种冷你能感受得到吗?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其他科目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谈对雪的感受。

然后,我再让他们了解艾青笔下的这场雪是什么时候下的,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谈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可能那个时代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感触不深,于是我用了几张图片,几个数字(日本侵华的相关资料)来激发他们的感情。于是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始阅读这首诗歌,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抓住了“中国农夫”、“中国少妇”、“年老母亲”、“土地的垦殖者”等人物形象,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是遭受了怎样的侵略蹂躏,对于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便能够感同身受了。然后作为老师的我不必多发一句议论,他们自己便谈论起这首诗歌是怎样来表现这场“雪”对中国的影响,而且分析得非常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教师讲学生学,而是教师引着学生走,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而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不容小觑。

二、跳跃式教学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已经厌弃,而跳跃的思维则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觉得非常新鲜,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我在讲白居易的《轻肥》时,便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其他人都是从开头开起,而我偏偏从后面开始。我一开始便发问:这首诗歌讲了几种现象?学生读了这首诗之后会回答两种。那最明显的就是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那我再问“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社会还有另一种现象是怎样的呢?这是什么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便明白作者是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来表现对当时宦官专权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老百姓悲苦生活的同情。在这节课当中我只是问了这两次问题,而接下来学生则非常有兴趣地品读诗歌,这比起常规的一字一句的讲解要事半功倍。

又如咏物诗《赏牡丹》,我让他们读了之后,按惯例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白作者咏叹对象是“牡丹”。于是我便让学生寻找作者在哪里咏叹牡丹花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是三四句。那再问“前两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它们呢?”这样子学生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回答写它们是为了烘托牡丹的美丽。大概用了十分钟我便解决了这首诗歌,而且学生能很快理解,并把它背诵下来。下课后学生还跟我说原来诗歌是这么简单易懂的呀!听了之后我觉得很开心,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不但能接受,而且非常欣赏。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刘国正先生的话,“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三、比较阅读式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探究,总结规律。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例如:讲杜甫的《蜀相》时,我便把它和陆游的《书愤》联系起来,进行比 较阅读。因为它们都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诸葛亮。通过比较,学生便发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居然有着相似的情怀,但又因为时代不同,而各有侧重。还有,把王维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拿来比较,会发现时代环境、人生经历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还发现同样是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也有不同„„

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而且还能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四、开放式教学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完全摈弃那种“对不对”“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设计。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拘一格,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益,那就是成功的。

例如平常讲《一个文官之死》这一课时,大都是按照文段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和造成他死亡的原因,可以说就是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课文看起来是与现实脱节的,而且显得枯燥无味。其实不然。那么,怎样才能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思想感情的挣扎变化。

这一形式,让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不仅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相对应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根据自己的揣摩加上一些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来表现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尤其表演完了之后,他们意犹未尽,还围绕在“这个文官是自杀还是他杀”展开了激烈讨论。我趁机把它当成一个刑事案件来处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来破案,找出真凶。学生一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个个都想要亲手逮住那个凶徒,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其死亡的原因。

在这个破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能透过表面现象去深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这个本质原因。正因为这样大胆地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探索答案,所以之后的考试作文中多次出现学生以这篇文章为论据的情况,如果当初循规蹈矩地先疏通字词,然后梳理文段,再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死因,或许就不是这种结果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我们教师忽视了,我们一厢情愿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慢慢地他们的这种能力就消失殆尽了,对语文的兴趣也不复存在。

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开放式教学这一途径,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不受制于课堂教学形式,真正追求课堂实效性。这样,语文教学才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展现出语文学科应有的魅力,恢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新课标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当然,除了以上提出的这几种教学方式外,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但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我们的目的都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老师轻松,学生还能学有所成。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想要“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地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作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使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至于被淹没在一堆书籍当中。

作者:蔡凌

语文教研组长签名:

第四篇:“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一

庄浪县中学“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状况

问 卷 调 查 表

(一)尊敬的各位老师:

“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在我县推广实施已近两年多时间,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改变,课堂效果明显提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明晰。为进一步了解“三四五”教学管理模式在全县(尤其是农村边远学校)中学贯彻实施情况,全面掌握这一新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使之更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县教研室特对实施状况做一问卷调查,望各位老师能认真作答,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我们共同为全县教学改革工作作出贡献。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可多选)1.新课改提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

A.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B.思想和观念 C.问题和办法 2.中英项目中倡导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是()A.问答式 B.参与式 C.讲授式

3.“三四五”教学管理模式中的“三”是指知识、方法和()A.思想 B.问题 C.技能

4.你认为“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中最主要的是()A.课前准备 B.课中四环节 C.课后反思

5.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吗()A.用 B.不用 C.偶尔使用 6.你觉得“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最能提高学生()A.学习积极性 B.学习参与程度 C.学习效果

7.“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后,最大的变化是()A.课堂效率 B.教师教学观念 C.学生学习方式 8.教师在实施“三四五”教学管理模式中主要要把握()A.课前备课 B.课中评价 C.课后反思 9.你觉得实施“三四五”新教学管理模式最主要的是要()A.学校推动 B.教师参与 C.学生变化

10.你们学校对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态度是()A.置之不理 B.忽冷忽热 C.积极推动

11.你认为“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推动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吗?()

A.能 B.不能 C.不知道

12.你打算以后如何对待“三四五”新课堂教学管理模式()A.继续坚持使用 B.放弃使用 C.随波逐流 二.简答题

1.“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中的“四环节”是什么?

2.你认为“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给自己学校课堂带来什么变化?

3.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三四五”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第五篇: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是2012---037。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不愿学、不会学、听不懂、教学效益低的教学状况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杜郎口的“10+35” 模式、兖州一中的“35+10循环” 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六步教学法”、山东滨州清怡中学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成功无法复制,经验却可借鉴。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改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成为我们首要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课程改革的理念虽已印在教师的头脑,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注重了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课总体上仍是: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学生活动多,能力提高少;作业形式多,落到实处少。从而导致课堂沉闷、枯燥,学生被动、无趣,他们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这严重脱离了教改的目标,违背了教改的初衷。

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精神;要求教师转化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参与、合作、主导的角色;重视有意义的教学,即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新课程实施的肤浅状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由“边缘”到“核心”转变,我们必须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因此,我校按照区教委的适应新课标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要求,开展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它研究的是教案编写和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他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而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对生本教育课堂的一个探究。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或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这一模式主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学案(学生自学)、导学(教师指导、点拨)、探究(学生交流、合作)、巩固(练习、验证、评价、测试)”。

1.“学案”包括目标案(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情境导学、课前预习案(学习任务、自学小测、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回顾所学、探究文本、当堂检测)和课后训练案(延伸拓展、迁移训练)五个基本要素。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有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的设计和学案情景的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兴趣,达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难点目标的突破。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导”下有目的、有重点、有梯度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在导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导”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教师的“导”只是促进学生的自主、交流,让他们通过自己或同学的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二、研究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更是一个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而国力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是实现人才素质提高的根本举措。

长期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组、复、新、巩、布”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统治着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的方式成为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教师主宰了课堂的一切,学生处于完全被动接收的地位,本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主体,却成了教师表演的看客,学生的禀赋与潜能被扼杀殆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生本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人才素质的培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结合我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现状,在区进修学院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改变以教代学、教师包办、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的研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我校地处龙水,生源质量较差,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我们希望通过本实验的实施,吸引教师钻研业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一中教师有尊严地做人这一目标。

三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研究,找到一种符合新课程改理念的、以生为本的、优质高效的导学案编写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带动其它学科研究,并把它推广到课堂教学实践。3.通过本课题研究,切实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4.通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培养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高中语文新课标,生本教育理论,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法。2.调查我校师生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编写导学案和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关系,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3.设计导学案的理念、原则、内容、环节。

4.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研读有关学案导学相关知识。

2.以校为本,主要以我校高中学生和语文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教师自我反思和学生反馈为基础进行研究。

3.专家引领,邀请市区专家到校为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方法指导。

4.加强和外校联系,特别是“九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提炼引用生本教育理论;其次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语文学科实施课堂教学现状,比较分析这些现状与生本教育目标的差距;再通过阅读、分析课标、教材、教参等,研究语文学科学案导学模式的编写和课堂结构的设计;最后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探索总结语文实施学案导学的经验方法,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报告。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

1.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掌握新课程相关理论,生本教育理论,以及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现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推广的方法,使学案导学模式成为适合我校师生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实验对照法。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案及学案导学法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探讨导学案使用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作用。

(五)研究的分工

1.刘尚秀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并负责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及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收集、整理各组员的研究资料;彭朝琼负责学习新课标,研究生本教育与学案导学的关系;张庆负责调查我校师生的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意义;周敏负责研究国内外先进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导学案的设计理念、原则、内容、环节;许华容负责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谭定才负责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导编写导学案、课堂结构的安排。

2.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各参研人员加强联系,建立定期研讨、总结、交流和汇报制度。每学期课题组和各参研人员至少汇报交流2次。

3.各参研人员做好课题研究的过程记载,课题组加强对参研人员研究过程的督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4.课题研究经费学校投入为主体,同时争取县科研室、县教委的支持,确保必要的研究经费投入。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是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相关理论,高中语文新课标,生本教育理论,国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法。调查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教学观念、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研究学案导学模式与生本教育的关系,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意义。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申请开题。

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时间从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分三个步骤实施研究:

第一步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课题组成员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原则、内容、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导学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流程,学习小组建设等,交学校讨论通过后,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组织语文组教师进行培训,并由课题组成员在个别班级上示范课。

第二步 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课题组在高一语文组推广学案导学模式,调查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比试验前后效果,改进完善模式;课题组成员研究学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校本教研方式,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第三步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全校语文学科推广,进一步研究、改进、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收集整理导学案,编辑校本教材;收集整理论文,编辑论文集;提炼模式理念,形成模式方案;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预期的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高中语文学科各年级导学案集(校本教材),教师教学论文集、教学反思集;高中语文学科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方案等。

四.研究的保障

1.师资保障:主研人员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也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基本上参与过学校市级课题、县级课题、或校级课题的研究,是我校教研杂志的主编或编委。

2.资源保障:学校在2006年创建为市级重点中学后,办学水平和条件大大提高,能充分保障课题研究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3.管理保障:机构管理正规化、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管理系统化。2009年,我们重新修订了教科研管理各项制度(包含课题研究制度),对研究组织管理、研究时间、研究经费、研究人员职责作了合理的规定。

4.经费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学校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5.时间保障:充分保证主研人员时间。五.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

2.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念及课例

3.课程改革相关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臵及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4.高中新课程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5.《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电芝;《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技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赵伶俐。

6.全国各地先进的教学模式集锦

(三)(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视角: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正视高中教育现状,将生本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在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高中课改和生本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既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又要转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效率。

本课题通过全面收集关于生本教育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后,开展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师、学生的教与学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和分析,二是对新课标、教材、教参作仔细的分析和研究,三是查阅优秀的值得借鉴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在课堂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理论并将理论用于实践。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途径

四、研究实施步骤

五、预期成果及形式

六、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我校2003-2006年研究了市级课题“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重庆市第三届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主要参考文献

七、研究的保障条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一)顾问小组、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

1.顾问小组

吴圣合 大足区教育委员会基教科科长

吴旭辉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指导中心主任 刘兴才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研究员 陈世琼 大足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 2.领导小组

组 长:徐其镁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校长 副组长:陈景权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校副校长 成 员:杨焕勤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教科处主任

龙顺建 重庆市大足第一中学教科处副主任 3.研究小组

组 长:刘尚秀 重庆大足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成 员:许华容、谭定才、张庆、周敏、彭朝琼

(二)参加研究人员

重庆市大足一中语文教研组所有老师

(三)人员分工及经费保证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二Ο一二年十月二十二日

下载高中语文冉启东“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冉启东“三三三归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