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思考
提升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思考
摘要:开展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对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入手,阐述了开展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意义,并初步提出了提升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城市社区 社区治理 精细化治理 社区服务体系
中?D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政府、社区组织、辖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共同管理社区事务,优化社区秩序,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2017年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展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对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宜居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社区治理体制欠缺
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普遍较为欠缺,还未形成与现阶段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以多元化治理主体合作机制为重点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从而导致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1.2社区治理主体缺乏多元性
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等,各自应明确职责,协调分配。但目前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失衡,政府作为主要治理主体,对社区中绝大多数的公共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他各个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未能平等参与到城市社区治理中,导致社区治理主体较为单一,缺乏多元性。
1.3社区治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社区合理、有序、高效治理的基本要求是要体现治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社区治理规章制度要明确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处理社区问题的方式。目前城市社区治理规章制度仍不完善,未能有效解决社区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比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管理职责不明确,社区组织缺乏制度规范等。
1.4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社区居民作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成员,通过参与社区建设、参加社区活动、发挥监督作用等,营造和谐社区,促进社区治理有序推进。目前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积极性、责任意识较差,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部分居民仍处于被动参与社区活动的状态,在社区治理中缺乏真正的主动性和决策性参与,造成社区治理长时间处于“失语”状态,阻碍了城市社区的发展。
1.5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
城市社区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中的一部分,应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但目前社会组织的力量依然薄弱,专业人才缺失、专职人员学历不高、社会治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作用的发挥。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意义
2.1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是加快社会治理进程的根本基础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源头和支点,在国家-社会-居民的关系体系中,社区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体制上,每个社区都对应着横向和纵向的多个上级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具体任务都需要在社区内进行有效落实。社区要承担社会治安管理、环境整治、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困难帮扶、文娱活动等各方面工作,涉及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因此,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推进社会治理持续科学发展。
2.2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是推进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必要前提
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首要理念,而宜居环境包括整洁的公共环境、便捷的交通设施、安全的居住环境、和谐的邻里关系、互助的良好氛围等。社区作为人的主要承载体,宜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客体都集中于此。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不仅是社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实现国家“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2.3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是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增强居民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需要转变社区治理理念、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和治理手段。一方面,在治理区域上体现精细化,将社区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设置网格管理员,开展网格化管理;另一方面,社区精细化治理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还需要融入更多的社会力量,创新治理手段。多种形式开展社区精细化治理可以有效提升社区自身的治理水平,还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增强其归属感和获得感。提升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策略
3.1注重社区顶层设计规划
城市社区顶层整体性设计规划是实现社区可持续、常态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不仅要关注单个社区的自身建设,还要考虑社区周边环境治理和氛围营造。社区治理设计方案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既要提高站位,创新社区治理理念,还要结合社区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精准化、精细化治理。社区顶层设计规划中,要避免指标化治理导向,强化需求目标导向,把社区居民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愿景作为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约束条件,充分借鉴优秀社区的先进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精细化治理方案。
3.2建立并完善社区治理制度
城市社区治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制定社区治理措施,保证社区治理实效的必要前提。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规章制度,包括规定社区治理主体、治理模式和治理方式等内容,要融入依法开展社区治理的理念,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出台相应规定,并严格执行;二要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社区民政事务、公共服务、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困难帮扶等工作;三要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社区居民公约,规定居民应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以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公共秩序要求。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要将政府、社会、社区三者的职责和权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体现善治的价值观,使社区治理更具规范性和实效性。
第二篇: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城市社区“四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法制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服务保障作用。但面对社区形势任务的发展,依法治理社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观念陈旧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精神动力。由于城市社区实行几十年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旧的思想观念在新的社区建设发展面前有很强的惯性,社区居委会习惯听命于政府,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的代言人和执行者,一旦失去街道的直接指挥领导,便无所适从;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多数人还是把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居委会的事,有与己无关或怕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思想,居民很少想到通过参与社区自治是维护自身的法律权利义务。二是未形成新型机制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社区建设目前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法律规定的新型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在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仍然是政府、街道提供的行政服务为主;对政府、街道法制组织、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义务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致使社区依法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法规制度不健全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社区依法治理处于起始探索阶段,许多方面还无法可依,城市社区在探索依法管理过程中,除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运作外,更多是按照宪法、法制的原则,立法的本意以及政策操作,在缺乏系列、合理、合法的制度规范的条件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难免走出“低谷”。要提升社区依法治理的水平,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前社区法制建设情况,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研究思考。
一、要加大社区依法治理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营造社区建设良好的法制氛围。一是要通过三个增强来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即增强针对性,对不同层次人员采取不同方法;增强实践性,坚持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并举;增强现实性,紧密联系群众生活工作实际进行教育。同时要引导社区干部树立三种观念,即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提高其参与社区依法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大法律服务的力度。要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咨询专线电话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律宣传等组织,拓宽法律服务领域,以法育人、以法服人、依法帮人,在社区中形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风气。三是要德法结合加强社区法制建设。要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和实际承受能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创建活动,把法制宣传活动寓教育精神文明之中。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无毒社区、无上访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力促进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各行业、各层面不断形成,增强公民法律素质,树立民主、自立的思想,树立“共驻、共管、共建、共享”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理念,形成良好的社区学法用法氛围。
二、要不断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依法治理社区,必须按照发展需求,理顺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社区建议。一是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由注重微观、直接、行政手段等权力性管理转为宏观、间接、引导自治型管理,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提供尽可能的多支持、帮助与服务,要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到社区,而不是把工作交给社区。二是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支撑社区建设,依法规范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经济组织,依据行使职权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形成社区监督政府机关的机制。三是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在本社区范围内,与本社区成员生活、生产以及权利义务相关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应该由居民群众通过民主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居委会同时具备法律、政治、行政和社会合法性,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调整居委会与街道之间的关系,恢复居委会的自治性,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社区中的作用。
三、要进一步明确社区依法治理的主要内容,建立有效的依法治理运行机制。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其目标是建立文明、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治安环境建设;依法调处社区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区各项服务事业;依法维护社区居民和“社区人”权利等方面。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来实施。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民主听证会、议事会,行使社区民主自治选举、决策、监督等权力;二是政府部门的指导延伸,依法规范有关社区事务,提供法制宣传、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直接援助和行政许可、执法检查等间接服务;三是行业社团协调推进,借助驻区行业和社团组织力量,规范社区企事业单位法律行为;四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保障在区委、街道工委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区党组织和党建协会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促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深化。
四、要紧紧围绕社区各项工作开展,不断提高社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社区依法治理要围绕保障社区建设,确定与社区经济、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的社区依法治理目标任务,重点提高社区法人和居民的法律素质,依据制定、修订、废止各类规章制度,推行居民自治实行社区居民事务公
第三篇:对提升城市社区依法治理水平的思考
随着城市社区“四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发挥法制建设在社区建设中服务保障作用。但面对社区形势任务的发展,依法治理社区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观念陈旧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精神动力。由于城市社区实行几十年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旧的思想观念在新的社区建设发展面前有很强的惯性,社区居委会习惯听命于政府,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的代言人和执行者,一旦失去街道的直接指挥领导,便无所适从;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多数人还是把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居委会的事,有与己无关或怕给自己增加负担的思想,居民很少想到通过参与社区自治是维护自身的法律权利义务。二是未形成新型机制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社区建设目前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法律规定的新型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在社区实现,社区服务仍然是政府、街道提供的行政服务为主;对政府、街道法制组织、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义务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致使社区依法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运行。三是法规制度不健全制约着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社区依法治理处于起始探索阶段,许多方面还无法可依,城市社区在探索依法管理过程中,除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运作外,更多是按照宪法、法制的原则,立法的本意以及政策操作,在缺乏系列、合理、合法的制度规范的条件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难免走出“低谷”。要提升社区依法治理的水平,全面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前社区法制建设情况,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研究思考。
一、要加大社区依法治理宣传教育的力度,努力营造社区建设良好的法制氛围。一是要通过三个增强来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即增强针对性,对不同层次人员采取不同方法;增强实践性,坚持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并举;增强现实性,紧密联系群众生活工作实际进行教育。同时要引导社区干部树立三种观念,即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提高其参与社区依法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大法律服务的力度。要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148”法律咨询专线电话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律宣传等组织,拓宽法律服务领域,以法育人、以法服人、依法帮人,在社区中形成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风气。三是要德法结合加强社区法制建设。要根据社区成员的需要和实际承受能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创建活动,把法制宣传活动寓教育精神文明之中。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社区、无毒社区、无上访社区,文明楼道、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力促进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各行业、各层面不断形成,增强公民法律素质,树立民主、自立的思想,树立“共驻、共管、共建、共享”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理念,形成良好的社区学法用法氛围。
二、要不断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关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依法治理社区,必须按照发展需求,理顺政府与自治组织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社区建议。一是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由注重微观、直接、行政手段等权力性管理转为宏观、间接、引导自治型管理,政府对社区民主自治提供尽可能的多支持、帮助与服务,要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到社区,而不是把工作交给社区。二是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支撑社区建设,依法规范参与社区服务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经济组织,依据行使职权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形成社区监督政府机关的机制。三是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在本社区范围内,与本社区成员生活、生产以及权利义务相关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应该由居民群众通过民主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居委会同时具备法律、政治、行政和社会合法性,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调整居委会与街道之间的关系,恢复居委会的自治性,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依法治理社区中的作用。
三、要进一步明确社区依法治理的主要内容,建立有效的依法治理运行机制。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其目标是建立文明、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社区治安环境建设;依法调处社区矛盾纠纷;依法规范社区各项服务事业;依法维护社区居民和“社区人”权利等方面。社区依法治理的内容要通过有效的机制来实施。一是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民主听证会、议事会,行使社区民主自治选举、决策、监督等权力;二是政府部门的指导延伸,依法规范有关社区事务,提供法制宣传、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直接援助和行政许可、执法检查等间接服务;三是行业社团协调推进,借助驻区行业和社团组织力量,规范社区企事业单位法律行为;四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保障在区委、街道工委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区党组织和党建协会对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行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不断促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深化。
四、要紧紧围绕社区各项工作开展,不断提高社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社区依法治理要围绕保障社区建设,确定与社区经济、文化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协调的社区依法治理目标任务,重点提高社区法人和居民的法律素质,依据制定、修订、废止各类规章制度,推行居民自治实行社区居民事务公开,增强依法自我管理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居民在社区依法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在社区章程、社区规章制度中体现居民是社区的主人翁,而且还要通过落实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社区由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要充分发挥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层、以社区成员为组织形式的决策层、以社区工作委员会为办事机构的执行层和以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为智囊团的议事层的职能作用,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社区实行的自我管理等都应依法规范运作,要弱化行政命令,强化工作手段,工作中要多用引导、倡导、鼓励、协调等形式。四是要尽快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责任制体系。各执法部门要
根据各自特点尽快实现部门工作与社区工作的结合,理顺执法关系,分解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使行政执法责任制向社区延伸。社区要尽快建立起配套的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等覆盖整个社区管理责任体系,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社区民主自治管理能力。
第四篇: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红色物业”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实施方案
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红色物业”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工作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xx市“红色物业”工程实施意见》和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全面领导,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城市基层治理改革,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二、目标任务
通过扩大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进一步加强物业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推行交叉任职,明确各级监管职责,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着力把物业企业打造成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把物业队伍打造成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力量,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力争在2022年年底前,将城市社区建设成为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三感社区”。
--红色物业“红”在党建引领。强调街道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发挥,使党建对物业管理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把党的组织和工作体现在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红色物业“红”在党员队伍。以党员为骨干,形成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力队伍,让红的色彩亮起来,让红的旗帜飘起来,让红的声音唱起来。
--红色物业“红”在服务宗旨。以业主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以优质服务赢得群众认可。
三、工作内容
(一)创新组织形式,加强党建引领作用。
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领导、组织部门指导、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物业行业多重管理体制。街道党工委强化主体责任,负责指导社区的党组织抓好业委会、物业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和联动服务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强化领导责任,负责监督指导物业行业按规范性标准开展工作;社区党组织强化直接责任,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多方联动机制,推动形成社区治理合力。一是开展物业企业党组织建设。开展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集中摸排”“集中组建”“集中选派”“集中达标”行动。有3名正式党员以上“应建尽建”,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选派党建指导员,确保所有物业企业做到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物业企业党员发展、教育和培养,提升物业服务人员中的党员比例。做好已建立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全部达标。二是推进业主委员会党建工作。街道、社区要强化统筹协调,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帮助指导物业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党员担任,委员长党员比例一般应在30%以上。街道、社区党组织根据业主委员会党员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业主委员会党建工作,对业主委员会候选人严格把关,规范环节选举程序,指导并督促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三是加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推进社区、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人员“交叉任职”“双向交流”,推动实现“要事共商、社区共建、问题
共解、成果共享”。县住建部门、街道要结合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特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完善物业服务项目标准,建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监督指导,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创新联动模式,汇聚整合服务力量。
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注重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是搭建联动平台。街道社区党组织要牵头搭建“1+3+X”联动平台,“1”是党组织,“3”是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X”是社区在职党员和业主代表、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队、两新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为主体,驻区单位、社区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模式。建立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和辖区治理力量共同参加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积极引导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物业服务窗口,受理服务事项,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打造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推行联动服务。物业企业党支部联合社区党组织,完善联动巡查、联动分析、联动处置的工作机制,会同网格长、网格员开展进门入户活动,深入居民群众家中,听取居民群众对物业企业的意见建议,共同研究解决小区安全、环境改造、文化和稳定涉及业主和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物业小区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做贡献活动,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同时街道社区党组织积极推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融入社区治理,对涉及物业管理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要及时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治理过程更公开、公平、公正。三是创新联动载体。紧紧围绕居民群众需求,社区党组织带领物业企业党支部,找准党建工作与物业管理结合点,积极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实践、道德讲堂、文化惠民、法制宣传、关爱特殊家庭、儿童守护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打造红色物业特色服务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探索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由法院、住建、司法以及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单位相关人员共同组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指导和调处物业矛盾纠纷。
(三)创新考核激励,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一是突出党建工作考核。把“红色物业”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内容和城市基层党建成效考核内容,包括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情况、发挥党组织、党员作用及落实开展党的工作、配合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等方面。二是定期组织考评。县住建局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围绕物业企业兑现承诺、履行职责、开展党建工作等情况,实行监测和考核的量化考核办法,对辖区物业企业进行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对物业企业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考核结果运用。开展“红色物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把基础扎实、工作推进较好的社区作为“红色物业”工程示范点,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加强资金保障,使优中更优、好中更好。同时,对未及时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缴纳物业服务费、按规定缴纳维修资金以及违反小区公共秩序的党员、干部,由所在党支部、单位进行谈话提醒并报组织部门备案。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4月)。
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宣传“红色物业”工程有关内容及工作要求,为提升物业服务质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舆论环境。(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5月-2022年7月)。
全面推进“红色物业”试点建设。建设“红色阵地”,由县住建局和各街道完成对辖区内物业企业调查摸底,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成立党组织,加强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激活“红色细胞”,建立物业企业、社区网格长、楼栋长、志愿者等社区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红色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免费医疗咨询、免费健康检查、免费法律咨询等志愿活动,带动广大居民理解、支持、参与“红色物业”工作,凝聚人心、传播正能量。
(三)攻坚突破阶段(2022年8月-2022年10月)。
县委组织部门联合住建局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会议,根据责任分工和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标准,细化措施,有序推进。县住建局结合辖区物业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情况,成立物业企业行业党委,党委书记由县住建局党组书记担任,副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和县住建局分管党建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市场监督管理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街道办事处等有关负责同志担任,加强对“红色物业”工程的领导。积极开展系列党建活动,与社区治理、区域共建和便民服务统筹结合、同步推进。(四)总结推广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
及时总结物业企业党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的“红色物业”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巩固提高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成果。第五篇:党建引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案
党建引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XX有关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工作部署,完善结对关系、深化结对帮扶、聚焦脱贫攻坚,推进县民政局与XX区民政局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活力的新兴城市社区,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我县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树立党建引领、精准对接理念,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资源,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以党建引领为着力点,抓好智力援助、物资支援、社会帮扶,提升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治理水平,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能力,为我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计划点位
结合当前我县重点打造项目XX小镇,拟将XX镇XX社区作为此次帮扶打造点位。
三、工作内容
(一)夯实基层硬件基础,提升服务质量
XX社区是XX镇近年来新成立的城市社区,主要服务对象是在XX镇居住的XX片区机关退休干部和落户XX的外地居民。目前,社区设有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和会计员各一名,办公场地暂借于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内。办公硬件设施较为薄弱,基础条件相对落后。我局计划从改善XX社区办公条件入手,加大党群服务中心基础硬件设施投入,购买日常办公设备,营造高效、便民的良好服务党员群众办事环境,提升基层服务质量与形象。
(二)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责任,是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外来先进理念,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专题班,同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省内先进地区实地参观学习,开展经验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资金来源
本次资金来源由对口帮扶单位XX区慈善协会出资,帮扶资金总额为10万元。我局负责将帮扶资金按计划划拨到XX镇政府,再由镇政府拨付XX社区用于项目使用。
五、资金匹配
1.添置社区日常办公设备:办公桌椅、文件柜,办公器材,一体式打字复印机,党员会议培训投影仪等办公必需品,及党群活动场地租用费用,资金预算安排为7万元。
2.开展党员干部培训资金预算安排为3万元。
六、工作保障
本次项目由我局负责统筹安排,XX镇政府负责业务指导,XX社区具体实施。项目全程由居民理财小组审议,接受县纪检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抽查,同时资金使用明细向全体社区居民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