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4: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

第一篇: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

对盗窃案件侦查讯问突破口的研究

【摘要】

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容易攻破的某个犯罪事实或共同犯罪的某个犯罪嫌疑人等。正确的选择讯问突破口有利于从犯罪嫌疑人固守的防线中打开缺口,为深入讯问开辟道路,使侦查讯问取得势如破竹的效果。但是由于近年来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反审讯能力增强,智能化犯罪普遍增多,侦查讯问人员对于突破口的选择时机、方向难以把握,造成盗窃案件发案率高,侦查讯问突破口难以选择的现状,现就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更好地选择突破口的对策。【关键词】讯问突破口;盗窃案件;现状

目录

【摘要】......................................................1 引言..........................................................3

一、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3

(一)侦查讯问对象方面........................................4

(二)侦查讯问主体方面........................................3

(三)法律制度方面............................................5

二、造成讯问突破口选择陷入困境的原因..........................5

(一)犯罪嫌疑人的原因........................................6

(二)侦查人员自身的原因......................................5

(三)外在的其他原因..........................................6

三、如何恰当的选择讯问突破口..................................7

(一)全面、精心选择讯问突破..................................8

(二)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讯问突破口..........................9

(三)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创新侦查讯问突破口选择的方法..........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盗窃案件频发,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盗窃案件作为侵财类刑事案件中的一类,除与一般的的侵财类案件的一般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盗窃案件的侦查讯问方法与一般的侵财类刑事案件又有所不同。本文针对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时机、方向难以把握,和讯问对象的反讯能力、抗讯态度增强等困境,针对全面了解案件材料做好前期工作,根据情况灵活的改变突破口方向,结合新形势创新讯问方法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是当前盗窃案件如何选择突破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

据数据统计,2016年1月,中国公布的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462,这一数字超过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基尼系数是反应入室盗窃等犯罪的重要指标,超过0.4,则表明社会治安面临严重压力。目前,中国以“国家机密”的名义从未公布过每年的入室盗窃及社会治安相关数据。但从基尼系数、人口数量、别国历史年度入室盗窃数量等相关数据估算中国目前每年的入室盗窃案件数量至少千、万起。也就是说,每天都有10000起以上的入室盗窃案件发生。所以侦查讯问人员面对这些盗窃案件的讯问时,由于种种原因,会使得侦查讯问陷入困境,而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难就是使侦查讯问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侦查讯问对象方面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阶段的不同表现也容易使讯问人员难以进行讯问突破口的选择,且由于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不同于其他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多为惯犯流窜犯,并且无固定收入来源,身边的社会关系少,所以对于讯问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时由于其心理负担少,他们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没什么畏惧,所以他们的各种抗讯问表现造成侦查讯问人员难以进行突破口的选择,从而导致侦查讯问陷入困境。

1、态度蛮横的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的强烈反应也会使侦查讯问突破口的难以选择,尤其是因为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多生活在社会环境复杂地区,对于那种“无理也硬三分”的技巧是信手拈来,例如这个案例:“我不认识杨某,也没有参与盗窃。”被捕后,面对公安、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提审讯问,犯罪嫌疑人高某始终态度强硬,骂骂咧咧,拒不认罪。嫌疑人零口供,公安机关未查获赃物、作案工具,直接证据比较薄弱,这起普通的盗窃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2、沉默不语的犯罪嫌疑人

侦查讯问面对沉默不语的犯罪嫌疑人,侦查讯问也无从下手,由于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多为惯犯,他们知道坦白交代的后果,所以他们面对侦查讯问人员的讯问往往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时就是装聋作哑,例如:2014年春节前夕,繁昌县公交车上发生多起盗窃案件,被盗现金数万元,杨晓虎与战友在公交车上反扒,当场抓获铜陵籍犯罪嫌疑人一男一女,嫌疑人知道公安机关没有掌握确凿的证据,面对民警讯问不理不睬,证据又不足,讯问一时陷入了困境。面对犯罪嫌疑人的沉默侦查讯问人员很难进行讯问,突破口的方向也难确定。

3、心存侥幸的犯罪嫌疑人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坦白交待罪行的一种供述心理障碍。由于盗窃案件不同于其他侵财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多为惯犯,所以他们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对于犯罪事实总是望以隐瞒,如果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就会不承认其以往实施的犯罪,所以侦查人员要想侦破案件扩大战果,必须掌握一定的证据,但是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为流窜犯,侦查讯问人员难以掌握相关的犯罪证据,使得侦查讯问突破口难以选择,难以深挖犯罪扩大侦查讯问战果,从而导致有许多盗窃案件至今没有侦破。

(二)侦查讯问主体方面

1、讯问突破口的选择时机难以把握

侦查讯问突破口的选择是保障案件顺利侦破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突破口的选择时机上又是极其考验侦查讯问人员的能力,在讯问过程中由于对突破口的选择时机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犯罪嫌疑人员对案件事实进行隐瞒,从而导致侦查讯问陷入僵局。那是应该使用开门见山式还是迂回式进行讯问,根据不同犯罪嫌疑人他们被带入讯问室时的心理是不同的,有的惯犯是熟悉了讯问室的环境和气氛,也知道侦查人员的讯问方法,所以对于这些惯犯首先是需要掌握其犯罪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讯问在其心理防线降低后再出示证据,然后选择以事实证据为突破口从而获取口供。但是对于一些初次犯罪的嫌疑人就不同了,他们被抓获时心理防线是最脆弱的时候,所以侦查讯问人员必须开门见山的进行讯问,不能给他熟悉环境的时间以免初犯者的恐惧心理减弱。所以在现今的侦查讯问的过程中对于何时选择突破口对于侦查人员是一个极大考验。

2、讯问突破口选择的方向不明确

侦查讯问突破口方向的选择是侦破案件的关键,突破口方向的选择是考验侦查人员对案件对犯罪嫌疑人的了解程度,对于一些惯犯或者是熟悉讯问流程的犯罪嫌疑人,他们面对侦查人员讯问镇定自若,这时对于这类犯罪嫌疑人选择心理作为突破口肯定是不行的,很容易使侦查讯问陷入僵局,这时就需要侦查人员全面的了解案件,通过已掌握的案件事实作为突破口的选择方向,利用证据攻破其心理防线从而可以更有效的侦破案件。对于一些初次犯罪人员就可以选择以心理为突破口,因为这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比较弱,一旦被捕后内心都是恐惧的,这时候侦查讯问人员以心理作为突破口能更好的获取口供。但是侦查讯问人员往往很难把握讯问突破口的方向,经常以常规的的讯问方法讯问每一位犯罪嫌疑人,这往往会是侦查讯问陷入僵局。

3、讯问突破口的选择时对犯罪嫌疑人心理难以揣摩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直接影响着在审讯过程中是否澄清事实,决定着其对审讯的否定和抗拒影响着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侦查进度,难以进一步彻查案件事实,甚至会影响其他涉案人员的拒供心理。所以对于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的心理需要侦查人员谨慎的把握,但是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瞬息万变,可能因为侦查人员提出的某个敏感话题而转变,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在侦查人员的提问中察觉警方是否已经掌握他的犯罪情况,稍有不慎就会暴露侦查人员的讯问目的,使犯罪嫌疑人掌握先机从而使侦查讯问陷入僵局。

(三)法律制度方面

1、讯问阶段律师的介入

在不同的国家,由于犯罪嫌疑人的法律知识不足,那么有律师在场的帮助和参与一 方面可以帮助嫌疑人作出明智的事实陈述和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止非法讯问现象的发生,保障嫌疑人的权利不受非法侵犯。这里所说的律师帮助,是特指在侦查阶段。同时,有律师参与案件的侦查程序,还可以起到监督讯问活动合法进行的作用,当非法 讯问发生时,律师还可以作为证人。由此看来,各国都对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参与权做 出的规定,对于侦查讯问程序的合法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使得律师帮助权的适用范 围,从审判阶段延伸到侦查阶段。但是律师在侦查讯问阶段介入也有弊处,一些律师可能会因为金钱而在讯问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告诉犯罪嫌疑人警方所掌握了那些证据,让犯罪嫌疑人对于讯问人员的讯问有恃无恐,从而导致侦查讯问人员难以进行突破口的选择。

2、侦查讯问的法规不完善

侦讯时犯罪嫌疑人的知情权沉默权等权利保障不完善,也没有规定违反告知

义务的后果。虽然在我国犯罪嫌疑人也享有一系列诉讼权利,但是在侦查讯问阶段,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没有规定以沉默权和知情权等有利于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权利,并且,我国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但是,对于哪些问题应该回答,哪些问题可以保持沉默,法律没有详细的说明和规定。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但是并不是完全意义的法律概念,所以犯罪嫌疑人对一些敏感问题就会保持沉默,导致侦查讯问不能顺利进行。

二、造成讯问突破口选择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犯罪嫌疑人的原因

1、犯罪嫌疑人反审讯伎俩增强

现在社会对公安机关破案的报道越来越多,而且很多犯罪嫌疑人也在研究公安人员的办案、审讯的模式及方法,导致犯罪嫌疑人的反审讯伎俩越来越强。团伙犯罪嫌疑人作案前大都汀立攻守同盟,导致侦查机关无法查证核实,讯问失败。惯犯、累犯多次与公安机关打过“交道”,有的熟知办案程序和讯问方法,再加上狱内“兄弟”的交流与指点,积累了反审讯“经验”,在被审讯时善于辩解、巧妙周旋而拒不供认,造成难以选择讯问突破口,从而导致讯问失败。

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智商普遍增高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活动日趋智能化、技术化,越来越多的利用高科技手段来作案,这类案件给侦查讯问带来诸多的困难,导致侦查讯问失败。其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证据隐秘、取证难。这类案件大多利用高科技手段,证据的隐秘性很大,以致公安机关很难拿到证据。第二,犯罪嫌疑人的智商越来越高,老一套的审讯方法有的犯罪嫌疑人都明白,导致最后侦查讯问的失败。第三,犯罪嫌疑人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学会了反侦破手段和作案技巧,时不时会“预案”。第四,流窜作案和团伙犯罪嫌疑人作案前大多进行周密策划,不留痕迹,也给侦查人员讯问带来很大难度。

3、犯罪嫌疑人坦白时的心理状态坦白将意味着面临刑罚处罚,选择坦白是一个动摇反复的过程

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坦白从宽,新疆搬砖。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表明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希望获得释放而尝试开脱罪行。只有认为坦白的收益大于说谎与沉默的收益时,犯罪嫌疑人才会倾向于选择坦白。通常此时犯罪嫌疑人想摆脱受审环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愿望增加,无法继续承受欺骗产生的焦虑,态度发生大幅改变。犯罪嫌疑人在这个阶段往往更倾向于相信侦查人员获得的证据强有力,根本无法否认,或者侦查人员不会轻易放弃,除非自己坦白。

(二)侦查人员自身的原因

1、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不够

无论是案件材料,还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或是个性心理特征,都是我们制订侦查讯问策略的基础。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情感状态、思想顾虑和需要,以及对这次犯罪的态度。而情感状态又包括情感和情绪状态。在讯问前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情感弱点对讯问工作是极其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侦查讯问中,情感感化策略的运用就有赖于它。每个犯罪嫌疑人都有其情感上的弱点,就拿无亲无故的孤儿来说,其情感弱点就在于他缺乏亲人的关心。在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在了解其情感弱点的前提下,给予其生活上、精神上的关怀,必定能使之得到感化,从而达到讯问的目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说到底就是犯罪嫌疑人心里在想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切讯问活动都是盲目的,制订的讯问策略也必然是缺乏针对性甚至是无效的。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犯罪嫌疑人的性格、气质、能力、观念、性趣、爱好等,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对整个侦查讯问活动能起到重要作用。如性格的内倾和外倾,在讯问对策的使用上就应有所不同。外倾者可使用欲擒故纵、先发制人的对策;而内倾者则更多地使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对不同气质类型和能力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中所使用的讯问对策也是不同的,胆汁质的犯罪嫌疑人,应更多地使用以柔克刚或激将的策略。任何人的念都有其特殊性,侦查人员要转变之,就必须利用其思想观念上的反社会性,采用说理教育的策略,给予不同的说明内容和过程。而兴趣爱好与犯罪类型、手段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它同时又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双向交流、心理接触的媒介。因此,不了 解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侦查讯问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从而也不能有效的选取突破口。

2、侦查人员讯问前对案情不熟悉 案件材料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案件的侦破过程、事实情况和证据材料,与案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案件材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讯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案件材料中存在的矛盾,以及现有证据的证明价值等情况。尤其是现有证据的情况,它既是案件赖以成立的物质基础,又是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有力武器。只有对案件事实、案件证据有一个充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侦查讯问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反之,匆忙上阵,必然导致侦查讯问工作的失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案件材料又是我们制订讯问计划的前提条件。如果对案件材料不进行深入研究,就不可能对讯问形成一个全局观念,也就无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侦查讯问工作计划。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侦查讯问工作也是无序的、杂乱的,造成讯问突破口的选择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3、司法人员本身素质不高

由于迫于压力和急于侦破案件的心里驱使,司法人员往往会一上来就直接了当的讯问嫌疑人相关的案件情况,急于获得案件线索,追求案件侦破率。由于一方面由于受我国法律制度不完善和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司法人员的本身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偏低,从而造成讯问陷入困境。

(三)外在的其他原因

1、盗窃案件现场易破坏

盗窃案件发生以后,犯罪分子为了掩盖犯罪事实,会对盗窃案件现场进行破坏,所以恢复犯罪现场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发生盗窃案件后,受害人不知到如何保护现场,而是容易冲进犯罪现场来查找受损的物品,造成现场的额二次破坏。这对侦查人员来说,从犯罪现场来查找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进而侦查讯问人员就难以掌握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证据,不能通过证据为突破口来侦破案件。

2、证据收集难度大

由于大多数犯罪分子选择无人或者人少的时候进行盗窃,并且会很少留下直接证据,所以造成侦查人员在直接获取犯罪证据是有相当的困难。而当侦查人员询问事主的时候,由于经常是在发生盗窃时事主不在现场或者没有留意现场的情况;在询问附近的群众时,一方面群众确实没有注意到当时案件发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存在由于害怕打击报复而故意不说的情况。这些都会给收集证据带来很大的难度。

3、对于赃物的控制难度比较大

犯罪分子在盗窃后,通常情况下会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兑换成对其有一定价值的钱或者其他东西,而且由于盗窃案件一般是惯犯作案,所以犯罪人一般都会有其比较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人员,一般侦查人员对于赃物的查找存在困难。一旦赃物进入流通渠道转手速度会非常快,会对查找赃物造成更大的影响。使得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缺少直接物证,这样犯罪嫌疑人就会百般抵赖,给侦查讯问带来困难。

4、盗窃案件案情分析困难

盗窃案件发生多数情况是因为财务问题,而且犯罪手段的隐蔽性以及犯罪人人身形象暴露不很充分。所以侦查人员应该从分析案件的性质入手,即分析当事人举报的盗窃事实是否存在,有无可能当事人监守自盗后伪造现场,谎报案情。正是由于可能性太多了,所以侦查讯问人员很难根据案件性质来进行讯问从而选择突破口。

三、如何恰当的选择讯问突破口 实施讯问谋略的前提是选准讯问突破口。讯问突破口选的准,就能快速打破犯罪嫌疑人的思想防线,打乱其抗讯的计划,取得势如破竹的侦查效果。相反,如果讯问突破口选择的不准确,不但会使讯问无法开展,还会出现僵持的被动局面,暴露讯问人员的讯问对策,增加以后讯问的难度。因此选择准确的讯问突破口,对于迅速查明案情,证实和揭露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具体案件中应该因案、因人而异的选择,这样就会产生势如破竹的效果,侦查讯问突破口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所以突破口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讯问突破口的选择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包括犯罪嫌疑人内在因素、与犯罪活动相关因素、其他因素等,讯问人员应根据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以及犯罪环境的不同,然后运用灵活的讯问方法因人、因时来选择合适、恰当的讯问突破口,并抓住犯罪嫌疑人的弱点,以确实、充分的证据打破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罪证的犯罪心理。预审中各类犯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犯罪嫌疑人有多项犯罪事实,有的犯罪嫌疑人只有一项犯罪事实。然而,每一项犯罪事实都由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经过、后果、动机、目的等若干情节构成。在这些犯罪事实和情节中,有的犯罪嫌疑人思想防守严密,不易攻破;有的犯罪嫌疑人思想防守薄弱,容易攻破。为了迅速查清案件事实真相,预审人员应当认真熟悉、研究案件情况,权衡利弊,在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和情节中选择讯问突破口。

(一)全面、精心选择讯问突破

了解讯问急需解决的问题之后,然后就是精心、全面的选择讯问的突破口。讯问突破口选择得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到讯问的效果和进程。对一个案件而言,不论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情节,或者说是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和自身情况方面,可以选择的讯问突破口比较多,预审人员需要根据讯问突破口的条件,然后再结合案件情况,精心选择讯问突破口,然后将最接近讯问突破口条件的、获胜把握最大的留下来作为讯问突破口使用,其具体方法是:

1、全面熟悉、研究案情,列出可以选择的讯问突破口

预审人员要全面了解侦破的过程、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充分分析案情的各种要素,案情发生的具体因素,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以及自身情况,然后结合案件进行全面综合,排列出案件中有哪些问题、情节或犯罪嫌疑人可以作为讯问突破口。

2、对列出的讯问突破口进行可行性研究

讯问人员应结合案件情况,对照讯问突破口的条件,反复研究所列的每个讯问突破口,然后进行对比、筛选,把获胜把握最大、最接近讯问目标的突破口确定下来。在对讯问突破口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侦查人员应秉承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所选的讯问突破口,使其发挥最优效果;当不能找到符合条件的讯问突破口时,不要“滥竽充数”,可以在讯问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3、准备几个备用讯问突破口和与讯问突破口相配套的突破方案

由于犯罪嫌疑人大多具有一定的反讯问伎俩,或者讯问突破口与要解决的问题距离过大,加之预审人员选择的讯问突破口往往是根据案件将情况分析判断确定下来的,实施突破时,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为了使讯问不至于出现僵局,及时有效地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和辩解,预审人员应围绕要讯问的主要问题,准备几个备用讯问突破口和与之及配套的突破方案,以发挥连续突破的作用。选择的讯问突破口,要按照使用的先后顺序以及主次进行排列,这点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点到顺序就会失去效用。

(二)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改变讯问突破口

讯问人员确定的讯问突破口,一般不应轻易变动。但是,在围绕讯问突破口进行讯问突破口时,可能会因为外在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遇此情况,就需要把食物的原因搞清楚,及时调整、校正讯问突破口。校正时,预审人员要认真总结讯问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选择的讯问突破口是否符合条件;二是运用的讯问谋略和方法是否正确;三是预审人员的能力是否适应。当多次调整、校正讯问突破口后,讯问仍然无进展时,就要适时停止讯问,重新分析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再次选择讯问突破口进行讯问,指导查明案件全部事实真相为止。

(三)结合新时期的形势,创新侦查讯问突破口选择的方法

当前犯罪案件高发,犯罪特征呈智能化、职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因此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犯罪形势,侦查人员也应该结合现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创新,创新侦查突破口选择的方法,使得讯问突破口的选择更有利于侦查破案。

1、营造合适的环境进行突破

讯问环境的营造主要指讯问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场所的布置、参加人员的安排等。审讯安排在深夜还是白天,在审讯室还是一般场所,参加人员的多少(不少于两人),灯光照射的部位等都会造成对方心理的不同。一般说来,从人的生物钟来看,下午审讯较上午效果好;在审讯室、参加审讯民警多较在一般场所参加民警少更能增加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灯光直射犯罪嫌疑人脸上较照射其他部位更容易使之有无处遁形之感。以场所的布置为例,在讯问一偷窃商店二十瓶白兰地酒的犯罪嫌疑人时,讯问人员先放了五瓶一样的白兰地在窗台上,犯罪嫌疑人进来后,眼睛总是不由自主的瞟向窗台的酒瓶。讯问人员有意无意的问了一句“其他的在哪里?”结果犯罪嫌疑人承认了藏在自己家里。

2、选准时机进行突破

讯问突破口找好后,需要把握好时机,掌握好火候,切忌急躁莽撞,过早地暴露己方的底细和意图。犯罪嫌疑人供述中出现自相矛盾时。发现是基础,揭露是关键。当犯罪嫌疑人供述中出现自相矛盾时,这往往是讯问人员实施突破的一个契机。一旦实施突破,要果断、干脆利落,一环扣一环,边揭边批,重拳出击,一气呵成,打他个措手不及,使之焦头烂额,进退两难,难以抵抗。犯罪嫌疑人出现某些错觉时。在审讯过程中,由于讯问人员运用了一些得当的策略,以下是一起社区入室盗窃现行未遂案件的讯问: 问:把你的作案过程讲一下。答:那不是我搞的。

问:那为什么群众把你扭到派出所来? 答:他们冤枉我了。我在那个房子里,那里的门本来就是开的,我一推就开了。问:从你身上搜出的撬杠和门上的撬痕怎么解释? 答:(搔头,不语),不晓得。

问:你家住在汉口,你今天到武昌来做什么? 答:我———我找一个朋友借钱。问:朋友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答:就在那里。名字———名字记不清了。

问:你不知道别人叫什么名字就来借钱?你到底知不知道你找的人的名字? 答:哦,我记起来了,叫小兰,对,就叫小兰。问:你一会儿说记得,一会儿说不记得。前后说得都不一致。你到底想不想把问题交待清楚?其实对于你作案的证据,我们已有掌握了。现在是你坦白交待最佳时机。如果不讲清楚,后果是什么,你应该很清楚。几分钟后,犯罪嫌疑人开始交待。

3、选择犯罪嫌疑人心理薄弱点进行突破

在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被戳中时,思想犹豫不决,出现动摇时。这个时候往往是犯罪嫌疑人开始供述的临界点。讯问人员应准确地察觉到这一点,抓住战机,趁热打铁,及时突破,决不能让其又缩回去。如有的犯罪嫌疑人对亲人、朋友特别重感情,为了感情可以放弃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感情上的弱点,作为讯问的突破口。在一起盗枪案中,主犯马某在讯问中拒不交代罪行。审讯人员对马某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认为马某对他儿子的感情特别深。决定利用他对儿子的感情进行突破。在讯问中,审讯人员问:“马某,你向来善于思考,处事慎重,现在你盗枪坐牢,被你遗弃的儿子将来也会臭骂你的。”马某听后,象触电似的一惊,长叹一声,低头沉默了几分钟后说: “确实对不起我的小宝贝,但是我实在忍不下这口气呀!”审讯人员没有追问为什么忍不下这口气,而是继续利用他对儿子深情,进一步调动起他对儿子的想念。审讯人员问: “你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可是他的爸爸在哪里,没有人回答你儿子的呼喊„ „ ”这时马某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说: “我对不起儿子,他不能没有爸爸„ „ ”最后彻底交代了全部的犯罪事实。

4、通过借用外力来进行突破

在警方的控制和主导下,侦查讯问人员时可考虑借用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对其影响较大又愿意配合公安机关的亲朋好友以及心理专家等外力来进行突破。如亲朋好友亲自前来规劝、播放其妻子儿女等亲属的录像录音、传递信件等方式。在审理一起盗窃案时,犯罪嫌疑人宋某顽固对立,既不认罪,也不交代同伙。讯问人员请与其非常敬重、相依为命的姐姐来做思想工作。姐姐规劝完宋某后,将一双自己做的棉鞋交给李某,说“姐怕你冻着,给你做了一双鞋”。宋某痛哭流涕地说“过去没有听姐姐的话犯了罪。这次我一定和他们(同伙)划清界限,把问题全部交代清楚,重新做人”,案情由此得到突破。

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对侦查讯问制度的研究暂告一个段落,这一个写作的过程不仅仅是了解了侦查讯问制度的过去和发展,对其未来的改革和完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已经开始逐步与国际司法接轨,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不再是单纯的停留在重实体轻程序的阶段,已经开始反思我国的诉讼制度模式,借鉴外国的先进制度来改革完善我们的人权保障的诉讼理念。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和研究,不断细化侦查讯问制度的可操作性。在前文的叙述中,从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概述到制度的内容,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改革完善的设想,在文中还介绍了国外侦查讯问制度的一些内容,以期对我国的制度有所借鉴。

在以后的研究中,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加强,比如犯罪嫌疑人的条件,权利保障,建立嫌疑人的沉默权规则,建立侦查讯问人员的考核机制,以加强侦讯人员的执行力,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等,这些都是侦查讯问制度应该进一步得到发展和规范化的内容。但是所有的研究都要建立在我国的国情之上,正视我国的社会基础和实践渊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侦查讯问制度。

当然,只是法律的修改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还要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侦讯人员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普及法律知识,使犯罪嫌疑人提高权利保护意识,增强犯罪嫌疑人自身的辩护意识和辩护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文化知识水平,遵纪守法,减少和防止其实施犯罪行为的发生。所有制度的完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有其独特发展变化的规律,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人权保障和打击犯罪的平衡,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现象必会有所遏制,以期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2]【美】费雷德·英博著,何家弘译:《审讯与供述》,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3]云山城:《侦查讯问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3页。[4]公安部政治部主编:《侦查讯问实务》,警官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5]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编:《侦查讯问教程》,群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6]胡关禄:《侦查讯问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7]徐美君:《侦查讯问程序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8]魏鹏:《侦查讯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9]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10]左卫民:《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3页。[11]徐美君:《侦查讯问程序的正当性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12]江礼华、杨诚:《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13][法]卡斯东·斯特法尼著。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565页。

第二篇: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

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

在讯问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讯问突破口,是公安机关在破案时的关键,找到讯问突破口是讯问成功的基础。讯问人员在讯问中要围绕案情,注意选择好有利于案情突破并深入的重点和关键事作为讯问突破口。讯问突破口选好后还要把握好突破时机,精心突破实施。突破后还要及时扩大战果,一举审清全案。

当讯问陷入僵局时,我们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所以首先要对讯问陷入僵局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有许多学者都对讯问僵局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候国松在其论文里结合了南京秦淮区检察院所办理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审讯事实,描述了侦查讯问僵局,“(犯罪嫌疑人)刘某到案后,侦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审讯,但刘某百般抵赖,拒不交代任何问题„„审讯陷入僵局当中”。陈刚与兰海华在其文章中讲述了讯问对象在侦查讯问僵局中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犯罪嫌疑人情绪激动, 抑制力减弱,行为粗暴, 与侦查讯问人员公开对抗;二是对侦查讯问人员问话反应冷淡、漫不经心, 顾左右而言他, 或者沉默寡言。”胥鸿飞在其文章中进一步列举了讯问对象在侦查讯问僵局中的三种表现,“被讯问人公开对抗、肆意顶撞、出言不逊、气焰嚣张、情绪冲动、言词激烈而强硬;被讯问人反应冷淡、迟钝、忧愁,答非所问,或者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固执的采取顽抗到底的态度;被讯问人抓住侦查讯问人员问话中的漏洞,主动反击。

综上,我认为侦查讯问的僵局侦查讯问情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指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中所遭遇的、侦查人员与讯问对象在讯问过程中持续僵持不下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讯问对象在经历多次讯问后仍拒绝供述、而侦查人员无法在没有讯问对象如实供述的情况下深入侦查或依法结案的状态。侦查讯问僵局的外在就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人际关系持续的紧张与对立,其实质是犯罪嫌疑人因对其犯罪行为所招致利益受损后果的恐惧而坚持拒绝供述。

有学者认为突破讯问僵局对策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心理)转化工作,二是营造气氛,讲究侦查讯问艺术,三是讲究侦查讯问策略。沈阳市检察官程飞针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五条突破讯问僵局的对策,即“树立信心,政策攻心;调取证据,寻找突破;冷静观察,调整人员;声东击西,敲山震虎;注重细节,欲擒故纵”。广州增城检察官赖柳婵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措施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消除讯问对象与讯问人员之间的隔阂,缓和双方关系”,二是通过补充侦查、狱内侦查等措施进一步收集其犯罪证据与线索,通过“出示证据,揭露和批驳讯问对象的谎言与辩解,打击讯问对象抗拒的意志”,以实现侦查讯问的目标任务。

对于上述学者们所想出的对策,我认为只是在整体上对讯问突破口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但却没有以具体的方法对突破口的选择进行分析。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容易攻破的某个案件事实或共同犯罪中的某个犯罪嫌疑人,所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讯问突破口进行选择:

一选择的条件

1、从案件事实中选择突破口

一是证据确实、充分或者容易调查清楚的事实;

二是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或者是与犯罪事实直接相关的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情节;

三是犯罪嫌疑人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事实; 四是犯罪嫌疑人掩盖罪行而暴露出的矛盾 五是能激发犯罪嫌疑人“良知”的事实; 六是能够突破全案的事实。

2、从同案犯罪嫌疑人中选择讯问突破口

一是从初犯或者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入手;

二是犯罪证据较为确实、充分的,或容易查清的;

三是反社会心理相对较弱,容易动摇、脆弱,或者有悔改、赎罪愿望的; 四是犯罪经验和对付公安机关经验较少的;

五是与主犯或其它犯罪嫌疑人不够融洽,甚至有利害冲突的 六是对全案案情或者对主犯情况了解较多的

二、选择突破口的方法

1、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上选择突破口(1)选择侥幸心理为突破口

(2)选择畏罪心理为突破口

(3)选择顾虑心理为突破口

2、从案件的事实、情节上选择突破口

(1)选择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事实、情节为突破口

(2)选择犯罪嫌疑人认为最放心、最保险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

(3)选择有确凿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

(4)选择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节为突破口

3、从犯罪嫌疑人自身特点上选择突破口

(1)从犯罪嫌疑人的性格上寻找突破口

(2)从犯罪嫌疑人的事业、亲情、家庭方面寻找突破口

(3)选择特定的日期作为突破口

(4)从犯罪嫌疑人的宗教信仰上选择突破口(5)从犯罪嫌疑人作案规律上选择突破口

(6)从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动机上选择突破口

4、从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1)应选择对全案情况了解较多的嫌疑人作为突破口

(2)有可供选择的薄弱环节

侦查讯问既是一种侦查措施,同时也是讯问人员与嫌疑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互动性社会行为,所以掌握正确的询问方法及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职务侵占和盗窃案件分析

职务侵占和盗窃案件分析

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都属于侵犯财产罪,两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对象和犯罪客观方面均有不同。司法实践中,由于两罪犯罪手段的部分重合,在案件定性究竟是职务侵占罪还是盗窃罪的问题上,存在着诸多争议。

一、职务侵占罪立法背景和司法解释

1、立法背景

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没有规定职务侵占罪,对于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公共财产的行为,以贪污罪处理。改革开放后,随着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种私有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对于这些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产的行为,由于其侵犯的客体不是公共财产,难以按贪污罪处理。因此,1995年2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其中第10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财物,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14条又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有第10条规定的犯罪行为的,适用本《决定》。1997年修订的《刑法》在该《决定》基础上,将犯罪主体由该《决定》规定的公司、企业人员扩展到其他单位人员,并删除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的规定。

1、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属于特殊主体;盗窃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犯罪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盗窃罪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

3、犯罪手段不同:职务侵占罪犯罪手段是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方法;盗窃罪犯罪手段是窃取。

4、犯罪客观行为不同:职务侵占罪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盗窃罪的实施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无关。

三、职务侵占和盗窃案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案例:王某系某火车站货场门卫兼巡守员,负责货场巡守、防火防盗以及货物出大门的验票放行工作。王某在值夜班时单独或伙同他人窃取货场内露天堆放的无烟块煤12起,价值1万余元。此外,王某还偷拿货运员钥匙打开货场库房窃取小麦,价值2千余元。

本案定性究竟是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存在以下争议:

1、单位劳务人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罪主体?

一种观点认为:从立法原意上看,职务侵占罪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和单位的人员。我国1997年《刑法》对职务侵占罪主体规定的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从文义上理解,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似乎可解释为包括国有的公司、企业、单位。然而,按照主观解释论的法律解释原理,法律是立法者为社会设计的行为规范,表达了立法者希望或不希望、允许或不允

探求立法者原意,而在于探求法律自身的合理意思,并使这种合理意思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追求立法原意必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影响刑法的生命力。因此,刑法解释应以客观解释为基础,只有当客观解释的结论不适当时,才应采取主观解释。

职务侵占罪虽脱胎于贪污罪,都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为构成要件,但是两罪的法益、犯罪主体和规范意旨均不同。贪污罪中的“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或者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资格和权能的便利,具有公务职权性,当然不包括劳务便利。而职务侵占罪的法益是财产法益,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除管理人员外,单位中那些因从事劳务而持有单位财物的人员也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财物,因此职务侵占罪主体应当包括单位劳务人员。并且,《刑法》第271条第二款规定了:“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应以贪污罪处罚,更从另一侧面说明了职务侵占罪主体包括国有企业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对职务侵占罪的解释不能拘泥于立法原意,犯罪主体应当包括国有企业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2、在单位保管、使用、运输中的财物是否属于“本单位财物”?

不能将一般看护理解为保管。因此,王某利用的不是职务上的便利,而是利用因工作关系而熟悉作案环境、方便进出单位、能够轻易接近作案目标等工作上的便利。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货场夜间有货运员值班,但货运员并不巡守货物,有时去火车站提货票甚至要离开几小时。对于货场内的露天货物,货运员只是履行货票的账目管理,并无保管职责。而门卫履行巡守防盗、验票放行职责,即使是货运员,无货票也不能带货物出门。因此,门卫对露天货物有保管权,王某利用的是职务上的便利。

观点分析:根据1999年9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一般认为,“主管”是指虽未具体管理、经手本单位的财物,但对本单位财物的调配、处臵、使用等具有决定性的控制、支配权,享有主管权的一般是在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管理”是指以直接管理、保管财物为工作职责的,因保管、看守、使用、处理本单位的财物而拥有一定的控制、支配权,如仓库保管员、会计、出纳、材料看管员等;“经手”是指本身并不负责对本单位财物的管理,因工作需要而对本单位财物有领取、使用、发出或报销等直接控制与独立支配的权利,如企业中的工区长、采购员等。

司法实践中在区分“职务上的便利”与“工作上的便利”时,占有,应构成盗窃罪。

综上,本案王某窃取无烟煤的行为应构成职务侵占罪,而其窃取小麦的行为应构成盗窃罪。

第四篇: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盗 窃 案 件 的 侦 破 方 法

• 大家好

• 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一起探讨——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 盗窃案件是各类案件中数量最多的案件。

• 盗窃行为可能构成侵犯财产罪,也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 盗窃犯罪不仅使国家和人民在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给企业的生产、工作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系统地探讨一下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 第一节

最初的侦查措施

• 案件发生后,要采取现场保护;现场勘查;现场访问这三项在去年的课程中我们已讲过,今天讲:

四、控制与发现赃物。

• 盗窃分子在盗窃财物后,有的很快将赃物出售脱手,有的则把赃物转移或藏匿起来。因此案件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严密控制犯罪分子可能销赃、藏匿或转运的行业和场所。因此,侦查人员在访问事主时,要详细询问被盗物品的名称、数量、性能、用途、规格、型号、价值及其具体特征。制作被盗物品清单,侦查人员人手一份。

• 如果被盗物有存折、支票、信用卡及其他有价证劵,要及时将号码及有关事项,通知银行等相关场所。

•(案例:如玻璃纸工程指挥部85年的炉排被盗案)第二节

分析判断案情、确定侦查方向 •

一、分析判断罪犯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首先要分析犯罪分子是怎样进入现场的。•

1、打开门锁,从房门进入。

2、采用撬破方法进入。如撬门撬锁、破坏门窗、挖洞、翻墙等。•

3、利用门、窗没关、没锁,乘虚而入。•

4、事先潜伏进屋,等夜深人静时出来作案。

•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要了解钥匙的保管情况,是否丢失过,要仔细勘察门窗上是否有破坏工具的痕迹,头一天晚上门、窗插销是否插上,门锁是否有撬坏或锯断的痕迹,痕迹是否正常等。

• 其次,要分析犯罪分子在现场上是怎样活动的,先破坏哪个物体,后破坏哪个物体,用什么方法破坏的,是撬坏的,还是用钥匙开的,还是用钻钻的,用的是什么工具?是就地取的,还是事先带来的?作案后是从入口逃离现场的,还是从另外出口逃离现场。整个作案过程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案例:如1998年恒联玻璃纸公司2、58吨玻璃纸被盗案。

二、分析判断犯罪分子作案的目的、动机

• 盗窃案件一般都是以贪财为目的,但有的时候可能同时盗窃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所以,究竟犯罪分子是否以贪财为目的,需要进行仔细分析研究。例如,犯罪分子既盗窃了钱财,又偷走了手枪,其作案的目的可能以盗窃钱财为主,顺便拿走了手枪;也可能是以盗窃手枪为主,顺手拿走了钱财,究竟犯罪的目的是什么?应当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和事主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

三、分析判断犯罪分子本人情况。

• 分析判断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是确定侦查方向,开展摸底、排队的必要前提。

(一)犯罪分子的人数和他们的生理特点(性别、年龄、身高、体力等)。• 这方面的情况可以从现场的痕迹,被盗物品的数量和重量,被盗物品所处位置的高低等进行分析。•

(二)犯罪分子的职业特点

• 这方面可以从罪犯实用的工具、技能、现场遗留物,以及是否熟悉被盗物品的性能来判断。

(三)犯罪分子的个人爱好

• 这方面可以从犯罪分子选择被盗物品的种类来分析。如:盗窃烟、手提电脑等能反映罪犯的个人爱好。

(四)犯罪分子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

• 分析这个情况,对于确定侦查范围,特别重要,以下情况可考虑为内盗: •

1、从现场情况看,犯罪分子出入现场的路线,破坏门窗的部位都选择的比较恰当,被盗现金、物品选择的准确。

2、从作案手段看,犯罪分子作案经过周密的策划,例如:实用了事先配制的钥匙、或者是先拧松现场窗户插销的螺钉,调换了大门的挂锁等。•

3、从作案时间看,选择作案的具体时间比较合适,掌握了事主的作息规律。

4、现场上遗留只有本单位员工才有的个人用品。

5、犯罪分子作案利用了只有内部少数人员才知道的某些情况。例如:保险柜的密码、存放钥匙的地方等。

• 有以下情况的可考虑为外盗:

1、犯罪分子在现场乱翻乱撬。撬、翻了不放财物的桌子或柜子,而存放有现金或贵重物品的地方却未撬、未翻。

2、现场上遗留有非本单位员工应有的物品或从其他单位盗得物品或工具。•

3、发案前有陌生人,前来探听、查看有关情况。

4、存放现款、单据的保险柜被搬在外面砸开,单据遍地丢弃。•

5、作案手法和本地或外地未破同类案件极其相似。

• 应当注意,在研究内盗、外盗时,除了上述一般特点外,还要注意具体案件中的特殊情况和某些假象,如有的内部人员作案,可能故意伪装成外盗。有的外部人员作案,也有可能事前经过踩点,作案目标和作案时间比较准确,或者在作案后故意伪装成内盗现象。

• 此外,还应当注意这样的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分析,应是内部人员作案,但实际上内部有作案嫌疑的人,经排查却无作案时间,这就考虑是否可能内外勾结作案,或者是已离开的内部人员作案。

• 如果在分析判断案情时,根据已获得的材料,尚不能肯定是内盗还是外盗时,应作几种可能的推断,齐头并进开展工作待进一步收集材料逐渐缩小侦查范围以后,再确定重点方向。

(五)犯罪分子是本地人还是流窜犯、是偶犯还是惯犯。

• 这方面可以根据罪犯的作案手段,作案留下的痕迹以及对盗窃物种类的选择来判断。如本地人作案一般是什么值钱的拿什么,而流窜作案多盗现金,便于携带的值钱物。偶犯作案一般比较简单笨拙,而惯犯作案手段狡猾等。

第三节

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

• 在侦查盗窃案件中,一般要根据以下条件通过摸底排队,发现犯罪嫌疑人。•

一、过去有过盗窃行为,思想品质不好,或在案发前后言行表现反常。•

二、案发时间内去向不明的。

三、了解被盗财物存放保管情况,或在案发前,曾借故到过被盗地点或探询过被盗财物有关情况的。•

四、有类似的作案工具或鞋子的

五、熟悉被盗物品性能、用途、并急需该物品的。

六、经济困难,急需用款或案发后突然富裕、大吃大喝,还债、送礼、购买高档商品等情况不正常的。•

七、有类似被盗物品的

• 对于在摸底排队中发现的嫌疑对象要逐个审查。如果嫌疑人在某些重要环节上证明确与本案无关(如犯罪时间确有去处)或者某些重要疑点确已被否定,应及时予以排除,以逐步缩小嫌疑人范围。当嫌疑重点突出集中在某个人身上时,则要集中力量,对重点嫌疑人的各项线索,全面逐项进行核实审查。

如果排队提出的嫌疑人,经审查全部被否定,则要深入分析研究,每个嫌疑人的各种可疑线索,否定得是否有根据,是否都已经查证落实,在侦查实践中,往往因为对嫌疑人审查不落实或被犯罪分子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而轻易否定嫌疑人,从而漏掉犯罪分子。

• 任何一点不合理的因素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线索。

好了!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探讨了盗窃案件的侦破方法。

为以后盗窃案件的侦破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家在实践中要很好的利用,已做好此项工作。

第五篇:XX最新盗窃案件调查报告

XX最新盗窃案件调查报告

公司领导:

我司后勤服务中心环保队员工黄某盗窃一案,经北海港公安局霞山港区派出所查证,已调查终结,相关调查处理资料已转交我司纪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黄某的基本情况

黄某,男,汉族,初中文化,入港参加工作,现为北海港第一分公司后勤服务中心环保队员工。

二、案件经过

北海港公安局霞山港区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第一分公司调度室陈轩电话,称在405泊位34号门机处抓获一名盗窃门机电缆嫌疑人,要求出警处置。接警后民警郑华、吴祥生立即赶到现场调查。经查,发现34号门机电缆已被拆离电源箱,绑住电缆的“地牛”绳索被剪断,电缆被拖拉在地上,404泊位和405泊位之间的铁路土挡处发现两把剪刀和一把割纸刀。据现场门机大队员工反映,他们8日晚23时30分刚开完交接班会,在候工室候工,23时50分,34号门机报警器传来断电报警,值班队长立即组织员工分两路向34号门机包抄,在门机下抓获盗窃嫌疑人黄某,黄对盗窃门机电缆供认不讳。

经查证询问,黄某供认他于4月8日白班下班后驾驶摩托车窜入T5场,发现堆场的硅锰袋有开口,于是解下安全帽盗窃了约5公斤硅锰放入摩托车尾箱,然后又用胶袋盗窃约15公斤硅锰准备装入摩托车时,被保税仓装卸队带班梁其贵发现,黄扔下硅锰弃车逃跑。回到家后又换上橙色工作服,21时许从家里带着作案工具窜到405泊位34号门机盗窃电缆,被门机大队员工抓获。

三、处理建议

综上所述,黄某盗窃港口物资、破坏港口设施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霞山港区派出所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给予黄某行政拘留十五日并罚款壹仟元的行政处罚。由于黄某案件性质十分恶劣,理应给予严肃处理,根据集团和我司的有关规定,建议给予黄某行政开除留用察看一年的处分。

##公司纪委

附:

1、黄某的询问笔录、证人证言

2、关于黄某盗窃案件的综合材料

近年来,我区盗窃电动车案件呈快速、大幅攀升趋势,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安全感。近期,笔者跟随东港公安分局对我区盗窃电动车案件的打防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通过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分析有关接处警数据,实地走访相关派出所、讯问犯罪嫌疑人等形式,对今年我市东港区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发案、防范、打击等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细致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盗窃电动车发案的特点

今年截止4月15日,全区共发盗窃电动车案件299起,较去年同期191起上升了%。通过对299起盗窃电动车案件的发案情况及抓获犯罪嫌疑人审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

发案时间主要集中白天及傍晚。在所发299起盗窃电动车案件中,0至4时发9起,占发案总数的3%;4至8时发13起,占发案总数的%;8至12时发60起,占发案总数的%;12至16时发59起,占发案总数的%;16至20时发95起,占发案总数的%;20至次日0时发63起,占发案总数的%。其中,8至20时这个时段内共发盗窃电动车案件214起,占发案总数的%;16时到20时尤为突出,发95起,占发案总数的%。犯罪分子选择傍晚前后作案主要由于此时大部分居民已经在家中休息或在外休闲购物,这个时段

群众警惕性有所下降,居民区防范力量薄弱,作案容易得手,且能够迅速逃离现场。

发案 时段表

时段

0时—4时 4时——88时——1212时16时20时——0

时 时 ——16时 ——20时 时

%

%

%

%

%

发案数量

占总发案

3%

数%

发案地点多发生在大型超市、商场、轻轨车站和沿街门市门前。在此区域共发盗窃电动车案件198起,占发案总数的%。其中,海曲路沿线发案64起,占发案总数的%,仅百货大楼周边就发案9起,占发案总数的3%、占海曲路沿线发案数的14%;黄海一路沿线发案33起,占发案总数的11%。居民区发盗窃电动车案件101起,占发案总数的%。其中,开放式的居民小区发案55起,占发案总数的%;封闭式住宅小区发案46起,占发案总数的%。嫌疑人选择在商业网点和沿街门市门前作案,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车辆密集,人员复杂,容易物色作案目标,同时该地段秩序较为混乱、人群流动频繁,群众的警惕性不高。选择开放式小区作案,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人少僻静,容易得手而且便于逃跑,特别是这类居民小区保安巡逻措施不到位,不易被发现和抓获。

(三)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多为无业人员及吸毒人员。从今年抓获的6名盗窃电动车犯罪嫌疑人来看,均为无业人员,其中2名为吸毒人员。

今年以来,辽宁省沈阳市频繁发生撬开居民门锁入室盗窃案件,仅1月至8月,全市就立案348起,涉案总价值近百万元。沈阳市公安机关先后打掉此类犯罪团伙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5人,涉案250多起,缴获部分手机、录音机、手表、服装等财物和现金。目前,已行政拘留1人,刑事拘留5人,报批捕2人。

这5个团伙主要由安徽省临泉县和毗邻的河南省新蔡县农民组成,团伙主犯均为成年人,在当地以到城市鞋厂打工、卖吊床等为由,将同乡、亲属等熟人的孩子骗出,专门教唆他们入室盗窃技术,自己则遥控指挥。抓获的25名犯罪嫌疑人只有5人16岁以上,最小的仅12岁。

犯罪团伙的规律及特点

集中住宿,分组作案。据调查,这些盗窃团伙都是近两年流窜到沈阳市的,每年年底回家,春节后再出来。第一次到沈阳市时,团伙头目以做买卖为名由“房屋信息站”中介租借房屋。每个盗窃团伙的孩子都集中居住,为了掩人耳目,还专门在屋内放置一些简易吊床。白天身背吊床走街串巷叫卖,以此作掩护寻找目标为作案踩点,选准地点后用圆珠笔标在导游图上。每次盗窃得手后,再将图上标记勾掉。他们作案采取组合分工的方式,每天深夜12时后出去,一般为两人一组,当房主和邻居问起时,均回答是到市场上货。“老板”自己另住一处,暗中用手机遥控指挥。一般每天上午来收取盗窃来的钱物,送伙食费和外出盗窃打车费用,团伙中很少有人知道其确切行踪。

作案目标集中,手段简单。这几个团伙在沈阳市作案的足迹遍布市内五区,集中活动于一环路和外环路之间,目标都是一些老式民宅,作案手段一般是白天踩点后,晚间乘出租车直接到达地点。撬开房门入室后,从钱物到食品,无所不盗。

团伙有较严密的“组织纪律”。在团伙内部,除了头目外,一般是年龄大的管年龄小的,与头目关系近的管关系远的,一级服从一级。另外,在团伙中还规定了严格的内部纪律,如在住宿上规定,不准与其他团伙人员串屋,不准私自外出,不准相互交谈盗窃情况,不准与家中联系,不准与房主和其他居民接触;在盗窃行动上规定,深夜12点以后出去,早上4点至4点30无论得手与否都必须回来,如有一人没有按时回来,则同窝点其他人员马上离开窝点,如一天不回来,就另租房住;在赃款、赃物的处理上,规定所有孩子每天晚上盗窃来的物品必须在早晨全部上缴给团伙头目,凡隐藏不交者严加惩处;在盗窃数量上规定,每人每天必须盗窃钱物在500元以上,凡不能完成“任务”,轻者不给饭吃,重者打骂。为保证孩子们守“规矩”,团伙头目暗中专门安排人进行监视。据犯罪嫌疑人张某交待,有一次偷着出去买东西,被人告诉了“老板”王子北,王对其进行毒打,直到打昏才停手。对于完成“任务”比较好的,“老板”也会施以小恩小惠,或奖以小礼物、或发给少许奖金、或领出去改善生活。每年10月份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发放“工资”,一般XX元到4000元不等;在抗拒公安机关打击上规定,每个人都事先编好5个以上的假名字,年龄都说到16岁以下,都说是山东人。被抓到时不准供出其他同伙及窝点。否则,不但年底分文不给,而且威胁把他老家的房子拆了。

犯罪团伙频频得手的主要原因

一是个头小,隐蔽性强。外表上看,这些孩子都比城市同龄孩子长得矮小,不容易引起注意,这些犯罪嫌疑人,多数都被公安机关抓获过,最多的达5次之多。

二是年龄小,处理难。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无论犯何种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除犯特定的8种严重犯罪外,其他不负刑事责任。这些犯罪嫌疑人在刚被抓获时都说年龄在16周岁以下,而且都没有证明年龄的证件,加之其家乡路途遥远偏僻,很难开展调查

核实工作。

三是出租房管理不力。这些盗窃犯罪团伙常年租住民房,而且有的头目还时常与孩子同租住一个出租房内,但是,直至发案前也没能引起居住地公安机关的注意,不能不说我们在外来人口和出租房管理上还存在着薄弱之处。

四是群众的防范意识和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意识不强。这些未成年人盗窃侵害的目标均为地处敞开式小区、楼道内缺少门窗、缺少照明设施、门窗破旧的简陋民宅,很少安装防盗门。个别曾被盗的居民,至今仍未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这些犯罪嫌疑人每每深夜外出作案和清晨归来都是“打的”,众多出租车司机对此表现得十分麻木,无一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

五是公安机关一些基层领导和民警缺乏敏感性。许多民警在处置这些案件时只是就案论案,缺乏向深层次思考的意识。有人认为,既然教唆犯抓不到,孩子又处理不了,只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草草结案,致使幕后的主犯迅速隐藏起来。

打击与控制此类犯罪的对策

着眼于案情变化,加强有关问题的研究。要把“幕后”组织指挥的“老板”做为打击的重点。要加强与检、法的沟通协作,积极研究打击处理少年儿童犯罪的对策,协调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帮教机制,对犯有严重罪行的以及累犯、首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严惩。要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要加强对偷盗专业化和地域性等特点、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工作。

适应动态治安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的群防群治。要充分发挥社区、广大居民的作用,加强社区的防范,及时发现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对出租房加强管理,必须从严落实暂住人口和外来人口租赁房屋等有关规定,依法使其规范经营。要加强社会宣传,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及时防范和发现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加强复杂场所的巡逻守候工作。一些大都市,地形复杂,人员流动大,大街小巷阡陌纵横、密集交错,极易成为一些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犯罪嫌疑人犯罪后即使被发现,也很容易在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下迅速逃离现场,给侦破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复杂场所、重要路段的巡逻防控,特别是夜间巡逻守候工作。沈阳市第一个打掉这类盗窃团伙的派出所,就是针对发案实际加大了夜间巡逻守候的力度。他们将原来的每晚一班两名民警带两名民兵改为每晚两班,每班由一名所领导负责,增加一名刑警,增大了巡逻密度,在雨夜中将犯罪嫌疑人现场抓获。

关爱与管理并重

本期刊发的两篇稿件,读之使人心情格外沉重。无论是那些参与盗窃团伙的少年儿童,还是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企图毒死父亲的小峰。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已有较长时间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体系如何更牢固、更有效。

辍学、流动的青少年成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力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孩子的流出地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义务教育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而他们的流入地,多是经济发达、繁华热闹的大都市。由于农村的贫困,既然在流出地不能好好控制他们的辍学,但当他们流入到城市后,我们能否做更多的工作?城市里有各类健全的机构,如团组织、妇联、关工委等社会团体以及公安、劳动、教育等行政部门。对流入城市的孩子进行关爱与管理并重,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得到起码的解决。

如我们城市里处处可见的卖花女童;如城乡结合部到处游荡的外地孩子。我们许多人,对他们是熟视无睹的,我们是否想到,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都市的文明和繁华,不仅仅靠都市人创造和享有,漠视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青少年的生存状态,这种文明和繁华总会有所欠缺。

下载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盗窃案件讯问突破口的选择困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审查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其审查 盗窃犯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古老的犯罪方式,也是各国家法律规定的最早的一种罪种形式之一,该类犯罪“绵延不绝”,常年居高不下。而发案后真正能够侦破......

    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专题

    “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 ——语文课中的模拟法及其他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的主体积极性呢?我根据义务教育新教材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特点及目 前学生的心理因素,在......

    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推荐)

    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12月20日 -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这番表态,令外界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

    大学校园盗窃案件的特征及预防措施

    (一)大学盗窃案件及发案重点部位 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大学生的财物为侵害目标,采取秘密的手段进行窃取并实施占有行为的案件。盗窃犯罪是高校中常见的一种犯罪行为,其危害是不言......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

    盗窃案件的特点及侦查要领 目 录 前言................................................................ 5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当前盗窃案件成因对策分析(本站推荐)

    2011年1月至7月,河南省襄城县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65起,其中盗窃案件为87件105人,占结案总数的52.7%。统计数字表明,如何尽快有效地遏制盗窃犯罪,使人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生产和......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盗窃案件(精选5篇)

    在“三访三评”大走访活动中群众 最为关注的问题思考之四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案件 一、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案件犯罪分子作案的特点 作案人员的构成。作案人员主要是相......

    重特大盗窃案件应急处置预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 重特大盗窃案件应急处置预案为了进一步加强严厉打击重特大盗窃案件的力度,保证查破案件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1.立案标准 重特大刑事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