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推荐)
中国如何选择改革突破口众说纷纭
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12月20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这番表态,令外界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只是,在大部制,城镇化,财税体制等这些被热议的话题中,究竟哪一个才是推动改革的突破口?
从新任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上任之初颁布的改革工作作风八条新规,到其重踏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之路,其中传递出的改革信号不言而喻.但对于改革方案如何顶层设计,改革是多管齐下抑或火力集中,研究宏观政策的专家们却有如雾里看花.“包括新一代领导人,上下都想要改革,不改革,中国没出路.”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名誉所长夏斌称,“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改?怎么布置?怎么要求政府各个部门一步步往前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也指出,中国绝不能把已经取得的成果看成是目标模式.如果不继续改革,接下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改,领导人必须懂得这一点,“拖延改革是替改革增加困难,现在还是改革的时候.”
尽管11月的多项经济指标均确认中国经济已企稳回升,但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带来的收入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公等,使得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最大考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此前曾表示,期待中国能在2013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新一轮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踏上全面推进改革的征途.**大力推进城镇化**
事实上,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无路可循,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水深了,水深了以后摸不着石头怎么办?或者是在河床里的石头分布不均匀,摸着摸着又回来了怎么办?“厉以宁称,”这种情况一定要顶层设计,要统筹安排,要通盘考虑,要有战略家的眼光.“
他认为,中国顶层设计改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大突破包括明确承包期70年不变,林地可以抵押,以及林权承包到户,极大激活了农民的积极性.至于中国新一届政府力推的城镇化,厉以宁则建议,中国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应分三部分组成: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他解释称,老城区是历史形成的要改造,要把老城区改变为商业区、服务区和适合人居住的居民区;新城区则是工业化,新兴产业的聚集地,同时老城区的工厂也要搬过来;至于新社区,就是新农村,但要在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一体化,这就是中国城镇化的一部分.夏斌则提到,城镇化的问题是一系列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的”抓手“.是一个战略任务目标,而不是现在对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它没法一下子实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他认为,城镇化不是仅让农民进城的户籍问题,是要享受市场待遇,涉及医疗,养老,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说穿了是钱的问题,是财政拿钱的问题.地方财政能不能拿?怎么拿?“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51.3%,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的水平相比依然滞后,未来还有20%-30%的提升空间,2亿到3亿人口还要涌入城市.据有关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未来7-8年,中国城镇化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包括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将超过40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支出大约需要支付15-20万亿,若要不断提高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支出总额可能会不断膨胀.**国企改革,打破垄断**
而对国企垄断,应降低其市场份额的批评声亦不绝于耳,尤其是围绕中国此前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落实不尽人意,呼吁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并建议将出售的股权收入用于补充中国社保资金和应对老龄化社会.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就尖锐地批评,”国有企业其实很多部门,如果我们真正废除了垄断,就看出它是无法生存的.“并以出版业为例,中国大量的出版社是靠垄断的特权带来的书号生存.如果这些书号都废除了,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之后就办出版社的话,现在大量的国有出版社就会倒闭.他认为,国企改革最重要的取决于领导层的决心,同时还应尽快限定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并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在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降到10%以下,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就有希望.粗略统计,截至2011年底,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和由财政部、汇金公司投资的金融企业,净资产共约15万亿元,其中在上市公司中,国家控股超过51%以上的股份达到2万亿元.建议国企退出竞争领域的观点也得到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的认同.他认为,要达到民企和国企机会平等目标,国家必须从拥有企业,经营企业的活动中退出来,否则经济平等,实现法制的愿望不太可能实现.至于出售或减持部分国企股权的收入,专家们则建议用于充实社会保障资金,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养老金收支缺口.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此前就建议,加大国有资产划拨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完善现有国有企业上市将其股份或募集资金10%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的制度,并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这项管理办法上升为国务院的专项条例.同时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按不低于20%的比例划拨全国社保基金;如有需要,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中央企业(包括金融企业)部分股份划拨全国社保基金.有趣的是,在中国一波接一波的批评国企垄断的讨伐声中,国企是中国的纳税大户,以及其在就业等方面作出的贡献等不时出现在中国官媒的显眼位置.”实际上对于垄断的含义和概念没有弄清楚.市场经济要平等竞争,必须要理直气壮地打破垄断,不然没有市场很好的环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大部制**
如何将强势型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也是专家们热议的改革话题之一.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必然涉及到对现行财政体制中权责利界限不清,公共服务缺乏且不均等以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抨击.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称,中国财税体制中最大的问题是要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非税收入过高,以及财政资源分配过程中的歧视性和特权分配.”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很正常的做法,尤其财政资金的使用又是无偿的,因此转移给哪个部门或哪个地区就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孙钢进一步解释.或许这也道出在中国的政府机关中,素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以及紧握财权的财政部总处于强势的重要原因.而期待收缩政府部门权力的大部制改革无疑也被寄予厚望.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严控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税部门人士坦承,中国吃财政饭的人太多,县乡镇市省各级政府公务员,还有人大政协等,庞大的行政开支,臃肿的机构设置怎么可能有高效率? ”在我看来眼下中国最重要要减人,如果我们官僚还是这么大的体制,还是这么强势的政府、全能政府,税是不可能减下来的...,所以首先要拆庙减和尚,这是最重要也最需要去改的."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一语中的.(完)
第二篇: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
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
在讯问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讯问突破口,是公安机关在破案时的关键,找到讯问突破口是讯问成功的基础。讯问人员在讯问中要围绕案情,注意选择好有利于案情突破并深入的重点和关键事作为讯问突破口。讯问突破口选好后还要把握好突破时机,精心突破实施。突破后还要及时扩大战果,一举审清全案。
当讯问陷入僵局时,我们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所以首先要对讯问陷入僵局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有许多学者都对讯问僵局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候国松在其论文里结合了南京秦淮区检察院所办理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审讯事实,描述了侦查讯问僵局,“(犯罪嫌疑人)刘某到案后,侦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审讯,但刘某百般抵赖,拒不交代任何问题„„审讯陷入僵局当中”。陈刚与兰海华在其文章中讲述了讯问对象在侦查讯问僵局中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犯罪嫌疑人情绪激动, 抑制力减弱,行为粗暴, 与侦查讯问人员公开对抗;二是对侦查讯问人员问话反应冷淡、漫不经心, 顾左右而言他, 或者沉默寡言。”胥鸿飞在其文章中进一步列举了讯问对象在侦查讯问僵局中的三种表现,“被讯问人公开对抗、肆意顶撞、出言不逊、气焰嚣张、情绪冲动、言词激烈而强硬;被讯问人反应冷淡、迟钝、忧愁,答非所问,或者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固执的采取顽抗到底的态度;被讯问人抓住侦查讯问人员问话中的漏洞,主动反击。
综上,我认为侦查讯问的僵局侦查讯问情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指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中所遭遇的、侦查人员与讯问对象在讯问过程中持续僵持不下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讯问对象在经历多次讯问后仍拒绝供述、而侦查人员无法在没有讯问对象如实供述的情况下深入侦查或依法结案的状态。侦查讯问僵局的外在就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人际关系持续的紧张与对立,其实质是犯罪嫌疑人因对其犯罪行为所招致利益受损后果的恐惧而坚持拒绝供述。
有学者认为突破讯问僵局对策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心理)转化工作,二是营造气氛,讲究侦查讯问艺术,三是讲究侦查讯问策略。沈阳市检察官程飞针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了五条突破讯问僵局的对策,即“树立信心,政策攻心;调取证据,寻找突破;冷静观察,调整人员;声东击西,敲山震虎;注重细节,欲擒故纵”。广州增城检察官赖柳婵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措施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消除讯问对象与讯问人员之间的隔阂,缓和双方关系”,二是通过补充侦查、狱内侦查等措施进一步收集其犯罪证据与线索,通过“出示证据,揭露和批驳讯问对象的谎言与辩解,打击讯问对象抗拒的意志”,以实现侦查讯问的目标任务。
对于上述学者们所想出的对策,我认为只是在整体上对讯问突破口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但却没有以具体的方法对突破口的选择进行分析。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容易攻破的某个案件事实或共同犯罪中的某个犯罪嫌疑人,所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讯问突破口进行选择:
一选择的条件
1、从案件事实中选择突破口
一是证据确实、充分或者容易调查清楚的事实;
二是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或者是与犯罪事实直接相关的较为公开暴露的事实、情节;
三是犯罪嫌疑人没有防备或防备薄弱的事实; 四是犯罪嫌疑人掩盖罪行而暴露出的矛盾 五是能激发犯罪嫌疑人“良知”的事实; 六是能够突破全案的事实。
2、从同案犯罪嫌疑人中选择讯问突破口
一是从初犯或者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入手;
二是犯罪证据较为确实、充分的,或容易查清的;
三是反社会心理相对较弱,容易动摇、脆弱,或者有悔改、赎罪愿望的; 四是犯罪经验和对付公安机关经验较少的;
五是与主犯或其它犯罪嫌疑人不够融洽,甚至有利害冲突的 六是对全案案情或者对主犯情况了解较多的
二、选择突破口的方法
1、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上选择突破口(1)选择侥幸心理为突破口
(2)选择畏罪心理为突破口
(3)选择顾虑心理为突破口
2、从案件的事实、情节上选择突破口
(1)选择犯罪嫌疑人最担心的事实、情节为突破口
(2)选择犯罪嫌疑人认为最放心、最保险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
(3)选择有确凿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
(4)选择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节为突破口
3、从犯罪嫌疑人自身特点上选择突破口
(1)从犯罪嫌疑人的性格上寻找突破口
(2)从犯罪嫌疑人的事业、亲情、家庭方面寻找突破口
(3)选择特定的日期作为突破口
(4)从犯罪嫌疑人的宗教信仰上选择突破口(5)从犯罪嫌疑人作案规律上选择突破口
(6)从犯罪嫌疑人犯罪的动机上选择突破口
4、从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1)应选择对全案情况了解较多的嫌疑人作为突破口
(2)有可供选择的薄弱环节
侦查讯问既是一种侦查措施,同时也是讯问人员与嫌疑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互动性社会行为,所以掌握正确的询问方法及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专题
“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
——语文课中的模拟法及其他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的主体积极性呢?我根据义务教育新教材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特点及目
前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摸拟法、课前五分钟讲演法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良 好效果。
模拟法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一角色,从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作品的主题思想、写作艺术等,从而 进一步体会深刻的道理。模拟法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课文片断模拟法就是模拟课文某个重要片断的某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模拟法大都属即兴表演,且表演的只是课文片断,难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占用太多教学
时间。这种表演一般安插在讲课之中进行。首先,给扮演角色的同学几分钟时间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
感情及相应的动作、台词等。
全文改编模拟法也就是编排课本剧。即把课文改编为剧本,然后分组加以排练,再上台表演。一般要求改 编成短小精悍的独幕剧,语言简洁,有个性,能较准确地表现原作的主题思想,服装、道具、布景等相对简单
。基于学生目前的水平,要求不宜过高,只限于模拟。同学们第一次表演的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就给我留下
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篇古文,要求翻译全文,完成背诵及课后练习,这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我用一课时的时间指导学生自查工具书解决对重要文言字词的理解,然后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及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课后布置学生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而且分组进行课外排练,教师给予必要的指
导,并准备在第二课时表演。同学们不仅认真改编了课文,设计了相应的台词、动作,而且除了扁鹊、蔡桓公
和蔡桓公的使者外,还增加了蔡桓公的两名侍卫,表演的时候,分立蔡桓公左右,这就大大增添了他的“威风
”,可见同学们的独具匠心。道具很简单,就是蔡桓公坐的“龙椅”。表演认真、大方,故事情节连贯,台词 采用的是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结合,表达较清楚。特别是扮演蔡桓公的同学,不仅台词简洁、个性化,且在举手
投足间演尽了蔡桓公的自信自傲,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心理。当然同学们的表演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弱点、不足。但作为第一次,如此的自编自导自演已属难能可贵,因此我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并加以鼓励。表演后,我还利用剩余的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们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道理,再次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课后作业则布置学生背诵课文。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改编和表演,已经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都能较
快地完成背诵任务,而且记忆深刻。这样,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且不仅锻炼了同学
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在这之后,我又进行了类似的几次尝试,如《变色龙》、《宋定伯捉鬼》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教学法需要较充裕的教学
时间,所以教师应注意对时间的安排和掌握。
此外,我还采用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法。利用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讲话,或讲故事、说笑话,或猜谜、朗诵,或即兴表演,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要求态度大方自然,声音响亮,表达清楚。由于这
种活动趣味性较高,所以一开始就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一旦同学上台演讲后,我就三言两语总结一下,然后巧妙地导入当天的语文学习,及时地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本上。
“教学要善于选择突破口”(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彼得·菲利普语),课前三分钟演讲法和模拟法,以学生 的兴趣为出发点,尽量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之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方
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然而,它们还只是教学上的一种尝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总之,学好语文是个
艰苦漫长的过程,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语文教学方法等着广大师生去探索,去实践
第四篇:司法改革的突破口
司法改革的突破口
当前司法改革遇到了瓶颈:深入下去,则可能影响党的领导,动摇国本,引起混乱,但严加控制又难以取得进一步的积极成果。如何在坚持党的领导,保障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深化司法改革,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明显的,使人民群众满意的积极效果?我认为,仲裁的性质决定了仲裁改革是司法改革的突破口、参照系和试验田。大力推行仲裁改革,对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一段时期以来,修改仲裁法的呼声很高。但我看到的意见多是说不宜大改,原因是我国的现行仲裁法符合国际惯例。这里所说的国际惯例如果是指外国法院也有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权力,我就有一个疑问:我国的司法制度是否也符合国际惯例?是否真正实现了司法独立?如果司法制度还没有符合国际惯例,为什么仲裁制度就一定要比照国际惯例?因为要符合国际惯例,所以就可以把仲裁案件交给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法院来审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所谓“仲裁法不宜大改”的观点,是没有认识到仲裁改革对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意义。现在的仲裁法应当大改,而不是小改,否则就是丧失了推进司法改革的良机。
仲裁的根本性质在于它的受理范围仅仅限于当事人财产权益纠纷,并且要当事人共同约定方能适用。它是财产所有人财产处置权的延伸,当事人有着充分的自治权。正是这一性质,决定了仲裁制度改革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即使仲裁体系完全独立于行政权或其他权利,更加民主化,对国家的现行政治体制冲击也较小。具统计,现在通过法院解决而又在仲裁受理范围内的纠纷,约占所有法院受理案件的60%。那么能不能这样说:如果仲裁制度通过改革,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与独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标志着司法改革取得了60%的成功?还应该注意的是:仲裁改革社会风险小,易于控制,并会为司法改革提供借鉴和缓冲作用。所以,把仲裁改革作为司法改革的突破口是必然的选择。
我认为新的仲裁法应当起到的核心作用是:保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下,通过规范的民主选举和监督,建立起独立于行政体系,司法体系的仲裁体系,使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得以在独立、公正、透明的仲裁体系中得到高效率的解决。通过对独立的仲裁体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完善,迅速化解大量社会矛盾,节约大量司法资源,并为司法改革提供缓冲、参照、借鉴作用,有力促进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和谐社会。
为了实现上述核心作用,新的仲裁法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一、各地仲裁委员会由各地人大常委会协同全国仲裁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避免行政干预。
二、完善各地仲裁委员会的工作,通过仲裁当事人的民主考评选拔出优秀的仲裁员,为独立的仲裁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人员、物质、制度基础。
1、完善首席仲裁员的指定制度。
首席仲裁员往往对仲裁的结果起着决定作用,仲裁法和各地的仲裁规则,都没有详细规定首席仲裁员的指定制度,我认为应当在仲裁法和仲裁规则中规定首席仲裁员考评制度,对当事人选择首席仲裁员进行引导,对秘书长指定首席仲裁员加以规范。具体建议如下:
1.1在仲裁裁决书送达回执上,应当由参加仲裁的各方当事人填写对该案首席仲裁员的考评意见。当事人根据首席仲裁员是否依据事实及法律对本案进行裁决,对首席仲裁员进行考评,可以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并简要写明考评意见。如当事人不评级并写明考评意见,则不能领取裁决书。在考评栏上可以提示:“考评意见可能决定您将来的案件能否得到公正审理,请认真填写”。
1.2对于双方当事人都填优或良的首席仲裁员记正分,对于双方当事人都填差的首席仲裁员记负分,双方当事人一方填优或良,一方填差的,不计分。送达回执填写完后应当由各方当事人、仲裁委各留一份,以备事后查验。
1.3仲裁委应当设计便利的制度(例如采用统计软件),对每一案件首席仲裁员的考评成绩进行统计,每季度初张榜公布上一季度每一仲裁员总成绩和排名,供当事人选择首席仲裁员时参考。仲裁员对自己或其他仲裁员的考评成绩有疑议的,5名以上被张榜公布的仲裁员可以联名提出书面核查申请,仲裁委应当允许提出申请的仲裁员核查记载考评的送达回执等相关原件,仲裁员还可向案件当事人进行核实。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应规定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取消仲裁员资格等。
1.4秘书长指定首席仲裁员,应当在上一季度考评或上一年平均考评成绩名列前茅(例如前30名)的仲裁员中指定。
1.5提高仲裁员,特别是首席仲裁员的“出庭费”,使得优秀的首席仲裁员能够在精神和物质上取得双丰收,能够自觉抵制外界干扰。
2、在各地仲裁委设立咨询委员会,对首席仲裁员提供帮助和建议。
实行首席仲裁员考评制度后,考评总成绩名列前茅的仲裁员,应当在咨询委员会中占相当比例,例如50%的比例。其余成员可由资深学者及专家等其他人员组成。咨询委员会对首席仲裁员提出的法律疑难问题进行协商解答。在案件当事人请求时,应经过全体咨询委员会2/3以上多数通过(该首席仲裁员如为咨询委员会成员,则应在表决时回避),可对首席仲裁员的裁决提出书面异议,但不得强迫首席仲裁员变更仲裁裁决。如果仲裁委首席仲裁员未听取仲裁委咨询委员会的书面建议,并且仲裁裁决后来被仲裁复议机关(全国仲裁委员会)因咨询委员会已指出的原因撤销的,该仲裁员一年内不得被秘书长指定为首席仲裁员。
三、在各地仲裁委员会实行仲裁员民主考评的基础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下,通过各地优秀仲裁员民主选举,成立首届全国仲裁委员会,对各地仲裁委员会及全国仲裁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1、每五年一次,举行由各地仲裁委员会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数名仲裁员参加的全国仲裁大会,选举出数名(例如100名大仲裁员),组成全国仲裁委员会。
2、案件当事人如对各地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经过当地仲裁委咨询委员会几分之一以上成员的签名同意,或数名(例如15名)全国仲裁大会成员(以避免区域势力干预)的签名同意,可以提请全国仲裁委员会复议。该复议裁决结果为最终结果,其结果计入各地相关仲裁员的考评成绩。全国仲裁委员在裁决时,与提请复议的当事人及仲裁员可能有关联的大仲裁员应当回避。
3、各地仲裁委的收入应当公开透明,并按比例上交全国仲裁委员会,作为全国仲裁委员会开支,和支持不发达地区仲裁委建设及其他适当用途的基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对各地及全国仲裁委员会的财务进行审计。
4、数名以上全国仲裁大会成员可以提议召开临时全国仲裁大会,全体仲裁大会成员1/10以上提议,过半数表决通过时,可以对大仲裁员行使罢免权。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多数表决可以对大仲裁员行使罢免权,并决定召开临时全国仲裁大会。
6、因为大仲裁员和全国仲裁大会会员完全是规范的、持续民选的结果,所以:如当选全国仲裁委员会大仲裁员则自动获得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如当选全国仲裁大会成员,则自动获得各地人大代表资格。对涉嫌犯罪的大仲裁员实施逮捕,应当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对涉嫌犯罪的全国仲裁大会成员实施逮捕,应当经过其所属地人大常委会批准。
7、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有大仲裁员代表,各地人大常委会应当有全国仲裁大会会员代表。这些规范的、持续民选产生的仲裁员(相信不会象个别人大代表——竟是黑社会老大),同时又是法律专家,他们进入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更能反映社情民意,提出高质量的提案,有力地促进民主法制建设。
四、取消现行仲裁法中,关于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和可以决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规定,使得仲裁系统独立于司法系统,从而首先在仲裁体系内真正实现独立裁决。
《仲裁裁决执行难的初步探讨》(原载于《人民法院报》署名作者为王彦宗)一文中写道::“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关于不予执行或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没有具体规范的操作规程,特别是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审查,基本上依靠审判人员、执行人员的主观判断、自由裁量,从而导致一些并无“瑕疵”的仲裁裁决被作出不予执行或撤销的裁定。还有些审判员、执行员受人情、关系、领导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执法不严,草率裁定不予执行或撤销仲裁裁决。而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或撤销仲裁裁决,实行的是一审终审制,既不能上诉也不能再审,这就使一部分当事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救济。……据统计,某区法院1998至2000年来共受理执行仲裁裁决案件62起,其中被申请人提出异议的有34起,占到了55%”。
我对上文中提到的情况也深有同感。我们事务所承办的一个仲裁案件,就是因为裁决书中对利息的计算有很小的误差,被当地基层法院不予执行,结果只能重新起诉,严重影响了当事人对仲裁制度的信任。
在目前司法独立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完全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建立独立的仲裁体系,实现仲裁独立,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司法机关面临的压力,满足全社会对独立、公正、透明审判的要求,并且对于最终实现司法独立有着重要的实验、参照和借鉴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仲裁委员会应当成为司法改革的急先锋,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责任。
五、各地仲裁员及大仲裁员应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保证廉洁自律。由于仲裁体系的独立性,也使得外界各方面对仲裁体系的监督易于实施,较易防范、杜绝腐败现象。
有人会问:“这样一来,仲裁体系不是成了一个独立王国,难道不会为所欲为吗”?我认为,这样的仲裁体系其存在的基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要遵守法律法规,自身也没有任何强制手段作为保障,并且完全暴露在各项监督的阳光之下。她的根本利益就是让当事人满意,让人民群众认可,否则就没有生存的余地。她不但不会弱化党的领导,反而会有力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使党能够从繁杂琐碎的个人财产纠纷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
最后,希望新的仲裁法草案能公开征求社会各方意见,使新的仲裁法能够真正成为大力推进司法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法。
以上是我贻笑大方的陋见,耽误大家时间了。
陕西****律师事务所
律师故国淳风
第五篇:中国未来十大科技突破口
中国未来十大科技突破口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走访了科技部技术前瞻研究组项目执行组组长程家瑜,他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技术前瞻报告》。课题组上千名专家近3年来深入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对科技的需求,系统调查了信息、生物、新材料三大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课题组认为,未来10年我国在这三大领域最有可能的科学突破与技术突破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信息、生物、新材料是21世纪前30年发展最快、最热门的三大领域,它们集结了当今世界最强势的研究力量。但在这些关系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中,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依赖追踪、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从更宽的视野来看,不仅仅是这三个领域的发展需要高扬“自主创新”的信心与勇气。实际上,整个中国科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对外要适应国际科技竞争的紧迫形势,对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战略性需求。而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
面向未来15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发布,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科技“十一五规划”——关于中国科技“未来”的探讨与关注,在最近一年多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就是在这样带着几分焦灼、几分期待、几分信心的探讨氛围中,“自主创新”成为人们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共识。带着这个共识,再来看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了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未来10年,中国在这三大领域中最有可能实现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群究竟有哪些?有限的科技经费究竟应当投入到哪些突破口?
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大奇迹。2004年12月,全球(蜂窝)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已达17亿以上,超过已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固定通信用户数。过去10年,移动通信技术完成了由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向第二代数字通信技术的过渡,当前正处于由其巅峰状态向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过渡的进程中。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力量进行第三代及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和产品的开发。——3G移动通信:国际电信联盟(ITU-T)批准为3G的三大标准分别是欧洲的WCDMA,美国高通公司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电信的TD-SCDMA。3G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始商用。
——增强型3G(Enhanced 3G):为了克服3G技术不能很好支持流媒体等业务的不足,国际电信联盟已在制定增强型3G技术标准。专家预测,增强型3G技术将进入商用。
——4G(或Beyond 3G):下一代移动通信即所谓超3G(以下统称Beyond 3G)技术的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Beyond 3G具有更高的速率与更好的频谱利用率。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开始4G框架的研究,预期Beyond 3G技术可望在2010年后开始商用。
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已达3.34亿,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处于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过渡时期。我国3G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具备了实现产业化的能力,我国大唐电信2000年5月提出的TD-SCDMA标准已成为国际电信联盟正式采纳的三大标准之一。此外,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开展了Beyond 3G技术的研究,预期该技术可望在2010年后开始商用。
Beyond 3G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尔菲专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研发水平比领先国家落后5年左右,通过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在未来5年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通信设备制造业公司,在第三代移动通信设备(3G)等研发方面紧跟国际前沿,打破了国外公司对高技术通信设备的垄断,开始参与国际通信标准的制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备实现技术和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中国下一代网络体系
下一代网络(NGN)泛指以IP为核心,同时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因特网、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电话通信网络的融合网络。
世界各国和国际通信标准化组织都在积极开展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开发工作。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第三代伙伴组织计划(3GPP)等,都在致力于下一代网络体系的研究。目前,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盟都已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全面开展各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我国在下一代网络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九五”期间,863计划建成了“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CAINONET)、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中国高速互连研究试验网NSFCNET”等重大项目,目前已开始基于NGN的软交换技术在移动和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中兴、华为等企业还推出了基于软交换的NGN解决方案;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中兴、港湾网络等推出的高端路由交换机,可应用于国家骨干IP网络建设,以及大中型宽带IP城域网核心骨干和汇聚。国内公司还开始自行设计高端分组交换定制ASIC芯片。我国已成为少数几个能够提供全系列数据通信设备的国家之一。
下一代网络技术对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从总体上看,我国互联网技术跟随国外发展,在技术选择上缺乏系统研究,走过一些弯路,至今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无论网络用户规模、网络应用、网络技术或网络产品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全局着眼,应不失时机地开展中国下一代网络体系的研究、应用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不能像第一代互联网那样,技术、标准都是外国的,给国家安全造成隐患。
纳米级芯片技术
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仍遵循“摩尔定律”,即其集成度和产品性能每18个月增加一倍,按照器件特征尺寸缩小、硅片尺寸增加、芯片集成度提高和设计技术优化的途径继续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当前国际上CMOS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的主流技术是130nm,英特尔等部分技术先进的芯片制造公司已在用90nm进行高性能芯片生产。2005年,美国AMD公司已开始量产90nm的高性能芯片,国际上对65nm技术的开发也已成功。伴随130nm到90nm技术的升级,考虑到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大多数公司将使用12英寸替代8英寸硅基片,这也必将带来半导体设备的大量更新。
近年来我国一些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的崛起,使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了显著的缩小,但整体水平仍与先进国家相差2~3代。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年设计能力已超过500种,主流设计水平达到180nm,130nm技术正在开发中,90nm技术的研发也开始着手进行。从产业发展看,我国集成电路已初步形成由十多家芯片生产骨干企业、十多家重点封装厂、二十多家初具规模的设计公司、若干家关键材料及专用设备仪器制造厂组成的产业群体,设计、芯片制造、封装三业并举的蓬勃发展态势。以中科院计算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CPU研发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具有较强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目前我国芯片业大多集中在低端的交通、通信、银行、信息管理、石油、劳动保障、身份识别、防伪等领域,IC卡芯片所占比重一直占据芯片总体市场的20%左右。
今后的IC是纳米制造技术的时代,而纳米级芯片技术是我国赶超国际的关键,它的成功将会是我国IC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专家认为应优先发展。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包括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在内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汉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融合,是一门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声学、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学科相联系的边缘交叉性学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94年,微软开始进入中
文软件市场,微软的WORD把国产WPS挤出了市场,继而Windows中文版又把国产中文之星挤垮。微软凭借其强大的优势地位,使国产的中文信息处理软件举步维艰。中文版的Windows、Office等占据了大部分的中文软件市场,使中文信息处理逐渐丧失了其特殊地位。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中文信息处理,包括中文的编码、字型、输入、显示、输出等的基本处理技术已经实用化,目前正在逐渐摆脱“字处理”阶段,处于向更高级阶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包括中文的文字识别机和手写文字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言理解和智能接口等技术的研究已获得进展。中文的全文检索、内容管理、智能搜索、中文和其他文字之间的机器翻译等技术也正在开发、研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涌现了联想、方正、四通、汉王、华建等公司。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逐渐扩大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越发显得重要,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将大大促进我国科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在信息时代得到新的发展。未来无疑应当加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与政策倾斜。
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20世纪末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被公认为生命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规模和意义超过了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随着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其它重要微生物等50多种生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工作的完成,国际基因组研究进入到功能基因组学新阶段。
功能基因组学已成为21世纪国际研究的前沿,代表基因分析的新阶段。它是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弄清楚之后转入对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从1997年迄今已发表的有关功能基因组学的论文数以千计,其中不少发表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刊物上。
目前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基因测序技术研究。预计今后几年内,测序技术将继续发展,特别是有一些重要的改进将直接用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二是单核苷多态性(SNP)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SNP单体型研究;三是基因组有序表达的规律研究。主要包括基因的深入鉴定、基因表达与转录组研究、蛋白和蛋白质组研究、代谢网络和代谢分子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四是计算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
近几年来,在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的资助下,我国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华民族占世界人口的1/5,有丰富的遗传疾病家系资源,这是我国发展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利因素。“十五”期间,我国参与国际蛋白质组计划、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高质量按时完成了项目中所承担的21号染色体区域的任务,建立并完善了中华民族基因组和重要疾病相关基因SNPs及其单倍型的数据库的建设,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了一批国家专利,收集、保存了一批宝贵的遗传资源,并初步建立了遗传资源收集网络和资源信息库的采集管理系统,组建了一批国家级基地,培养了一支队伍,建立了一批技术平台。但总体而言,我国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原始创新成果数量较少,还不能为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知识和产品。
未来研究重点包括:
——功能基因组研究。重点开展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重要病原微生物及特殊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一个新生领域,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仍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我国应选择具有特色的领域开展研究;
——生物信息技术。我国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生物信息数据库的构建、生物信息的开发、加工、利用及生物信息并行处理方面;
——生物芯片技术及产品。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常用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生化反应芯片和样品制备芯片等。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
自动化。我国生物芯片研究紧跟国际前沿,它将对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新药筛选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也将对我国人口素质、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作出巨大的贡献。
专家认为,我国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研发水平比领先国家落后5年左右,若能高度重视,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未来10年我国可能实现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跨越发展。
(星湖科技拥有50%股权的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是国内基因芯片行业投资规模最大的现代生物芯片高科技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规模生产和供应商业化基因芯片产品的专业公司,其核心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万东医疗也是一只即将被纳入清华系的个股,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还有一个极富想象空间的生物芯片题材)
蛋白质组学研究
随着被誉为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生命科学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以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以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所拥有的全套蛋白质为特征的蛋白质组学自然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中的“中流砥柱”,构成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发展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方法,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为了保证分析过程的精确性和重复性,大规模样品处理机器人也被应用到该领域。整个研究过程包括样品处理、蛋白质的分离、蛋白质丰度分析、蛋白质鉴定等步骤。
自1995年蛋白质组一词问世到现在,蛋白质组学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蛋白质组研究也在迅速开展,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中国科学家已经在重大疾病如肝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973”计划的资助下,我国已经开始了二维电泳蛋白组分离研究、图像分析技术和蛋白质组鉴定质谱技术研究等。
如何抓住国际上蛋白质组学研究刚刚启动的时机,迅速地进入到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是摆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基础较好,只比先进国家落后5年左右。蛋白质组学属科学前沿,专家建议结合我国现行的基因组研究及其他有我国特色或优势的领域开展研究,不要重复或追随国际已有的工作,而应走自己的路,未来10年内有可能取得重大科学突破。
生物制药技术
生物制药被称为生物技术的“第一次浪潮”,其诱人前景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科技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生物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安永公司2004年和2005年发表的第十八和第十九次全球生物技术报告分析,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营收达410亿美元。目前已有190余种生物技术产品获准上市,激发起投资者对生物技术股与融资的兴趣。近20年来,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4》统计,我国已有2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药物达9种,重组人ω-干扰素喷鼻剂2003年4月获得国家临床研究批文,可用于较大规模高危人群的预防。但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仅占医药工业总销售额的7.5%左右。为加快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今后的研究开发重点是:
——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疫苗)及制备技术。围绕危害人民健康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肿瘤等重大疾病和疑难病症的防治与诊断,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技术,开发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药物、反义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可溶性蛋白质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拓宽医药新产品领域;
——高通量筛选技术。目前,国外许多制药公司已把高通量筛选作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手段。典
型的高通量筛选模式为每次筛选1000个化合物,而超高通量筛选可每天筛选10万多个化合物。随着分析容量的增大,分析检测技术、液体处理及自动化、连续流动以及信息处理将成为未来高通量筛选技术研究的重点;
——天然药物原料制备。目前,已经发现人类患有3万多种疾病,其中1/3靠对症治疗,极少数人能够治愈,而大多数人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往多用合成药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天然药物的追求与日俱增。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天然药物的研发。
生物信息学研究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对基因组研究相关生物信息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解释——上世纪80年代一经产生,生物信息学就得到了迅猛发展。其研究一方面是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服务;另一方面是利用这些数据,从中发现新的规律。
具体地讲,生物信息学是把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作为源头,找到基因组序列中代表蛋白质和RNA基因的编码区;同时,阐明基因组中大量存在的非编码区的信息实质,破译隐藏在DNA序列中的遗传语言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与基因组遗传信息释放及其调控相关的转录谱和蛋白质谱的数据,从而认识代谢、发育、分化、进化的规律。另外生物信息学还利用基因组中编码区的信息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模拟和蛋白质功能的预测,并将此类信息与生物体和生命过程的生理生化信息相结合,阐明其分子机理,最终进行蛋白质、核酸的分子设计、药物设计和个体化的医疗保健设计。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经将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的结构计算与模拟以及药物设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它将导致生物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科学文化的融合,造就一批新的交叉学科。
科学家们普遍相信,本世纪最初的若干年是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辉煌成果的时代,也是生物信息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据预测,到2005年生物信息的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到400亿美元。
我国生物信息学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就在《自然》上报道了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计算机分析的工作。目前,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相继成立了生物信息中心或研究所,各种原始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和二级数据库也已经逐步建立,同时我国还建立了相关的工作站和网络服务器,实现了与国际主要基因组数据库及研究中心的网络连接,开发了用于核酸、蛋白结构、功能分析的计算工具以及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并行化的高通量基因拼接和基于群论方法开发的基因预测等多种软件。中国学者还运用自主开发的电脑克隆程序,开展了大规模EST数据分析,建立了一系列基因组序列分析新算法和新技术,并在国内外著名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尤其在人类基因组基因数目的预测上获得了与目前的实验事实相当吻合的结果,在国际上获得普遍认可。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
最近几年,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巨大影响,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研究中最活跃的是育种技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创造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新物种,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新品种。这使得新品种层出不穷,品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将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国际水稻研究所已经培育出每公顷7500公斤的超级水稻,非洲培育出增产10倍的超级木薯。
我国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如植物转基因技术、细胞培育技术、籼稻的全基因组测序、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方法等,使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成为现实和可能。目前,已培育出亩产达到807.4公斤的超级杂交稻;2004年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50%左右;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抗白粉病、赤霉病和黄矮病等小麦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100多万亩;植物组织培养和快繁脱毒技术在马铃薯、甘蔗、花卉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家认为,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研发基础较好,整体科研技术与国外处于同等水平,只要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优势,很可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纳米科技是上世纪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领域,它的迅猛发展将在21世纪促使几乎所有工业领域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纳米材料是未来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许多科技新领域的突破迫切需要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支撑,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也急需纳米材料和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科技强国在该领域均取得了相当重要的进展。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方面,美国科学家利用超高密度晶格和电路制作的新方法,获得直径8nm、线宽16nm的铂纳米线;法国科学家利用粉末冶金制成了具有完美弹塑性的纯纳米晶体铜,实现了对纳米结构生长过程中的形状、尺寸、生长模式和排序的原位、实时监测;德国科学家巧妙地利用交流电介电泳技术,将金属与半导体单壁碳纳米管成功分离;日本用单层碳纳米管与有机熔盐制成高度导电的聚合物纳米管复合材料。
在纳米生物医学器件方面,科学家用特定的蛋白质或化合物取代用硅纳米线制成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用以诊断前列腺癌、直肠癌等疾病,成百倍地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另外,纳米技术在医学应用、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纳米器件等方面也有新进展。与此同时,国外大企业纷纷介入,推动了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当前纳米材料研究的趋势是,由随机合成过渡到可控合成;由纳米单元的制备,通过集成和组装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宏观试样;由性能的随机探索发展到按照应用的需要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和技术很可能在以下四个领域的应用上有所突破:一是IT产业(芯片、网络通讯和纳米器件);二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纳米生物传感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到2010年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福音;三是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的应用已有新的进展,纳米光纤、纳米微电极等已产生极大影响;四是纳米材料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基因修复和标记各种蛋白酶等方面蕴育新的突破,预计2010年纳米技术对国际GDP的贡献将超过2万亿美元。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起步较早,基础较好,整体科研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处于同等水平,部分技术落后5年左右。目前有300多个从事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研究单位,并在纳米材料研究上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英国有关权威机构提供的调查显示,我国纳米专利申请件数排名世界第三位。
国内目前已建成100多条纳米材料生产线,产品质量大都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一是在纳米材料制备与合成方面尚处于粗放阶段,缺乏应用目标的牵引,集成不够;二是纳米材料计量、测量和表征技术明显落后于国外,对标准试样和标准方法的建立重视不够,对表征手段的建立投资不足;三是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出现脱节,纳米材料研究缺乏针对性;四是学科交叉、技术集成不够。
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nm)等于10-9米(1毫米等于10-3米,1微米等于10-6米),即百万分之一毫米、十亿分之一米。1n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0万分之一。(从事纳米技术的上市公司:爱建股份、亿安科技、苏威孚、武汉塑料、小鸭电器、安泰科技、美菱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