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研究,得出制约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因素有:活动资金不足,足球场地和设施有待改善;农村中小学足球师资匮乏,执教能力不足和支持力度不够,学训矛盾突出。提出建议:增加场地设施,多元化渠道资金筹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转变认知,灵活解决学训矛盾。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制约;对策;
1前言
党的十八大之后,振兴足球运动被提高到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上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发展足球事业作出了许多重要批示,国务院制定了《中国足球改革整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段时间内,足球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体育界、社会群体以及学术界等都在积极探寻我国足球发展的新路子,足球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在《方案》中,校园足球成为足球事业的重点之一。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在 2015 年确定8627 所中小学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发展步入新常态。可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滞后,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农村学校体育与城市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差距。但是,纵观近几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现状,我们明显的发现城市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和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现状是完全不一样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是有很多制约因素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不及时应用有效的突围方式与手段,就会阻碍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进程。该文对“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这一论题进行积极的研究。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制约因素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农村中小学”和“校园足球”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期刊文献,在图书馆以及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等全面收集与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有关的报刊、文献资料等。2.2.2专家访谈法
对农村中小学主管体育方面的校领导、足球教师和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进行访谈,并提出相关问题。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制约因素分析 3.1.1活动资金不足,足球场地和设施有待改善
资金是维持一项活动的主要支撑点。幵展校园足球活动是一个及其庞大、耗财的工程,因此,大量的资金保障是其基础。为了保障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中提取万元人民币,作为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专项经费。可是仅仅依靠国家、省、市各级体育及其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还远远解决不了校园足球活动的资金困难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来说,开展校园足球没有社会团体和企业的赞助,缺乏多渠道市场开发资源,从而影响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开展,而缺乏资金就意味着很多基础硬软件设施调配不到位,训练器材配备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由于足球训练涉及到多种训练器材,不仅需要足球,还需要体能训练设施,比如垫子、杠铃等,足球训练器材的使用效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农村中小学发展校园足球面对的器材不足或者是损坏之后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等,这些将导致器材配备严重不到位,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陷入困境。3.1.2农村中小学足球师资匮乏,执教能力不足
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技能水平是影响中小学生足球训练水平的高低和比赛成绩的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农村中小学球专业体育教师极为缺乏,即便是城市中小学校也仅能保证日常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更为严峻的是校园足球球员的培养不能照搬足球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而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偏远,任职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定期去参加足球教练员专业岗位培训,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校园足球向更高层面发展。此外,校园足球开展后,他们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与足球相关的实践工作中,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绩效工资体制实施以后,他们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此时农村中小学的校园足球活动处于低迷的状态中,而相关文件中又规定“布局城市需要由省、市按匹配资金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此时很多资金并没有落实到农村中小学中,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足球场环境长期得不到优化,足球设施也得不到定时的保养与维修,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同时,势必会阻碍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进程。3.1.3支持力度不够,学训矛盾突出
高考制度下的文化教育和参与足球活动的矛盾是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中关键的矛盾,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将目光投向了孩子的考试成绩,大多数家长的价值观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忽略了体育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而针对校园足球的管理,即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既要保证校园足球球员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按照学校的计划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也要保证他们能够参与日常训练并完成各级各类的比赛任务。相对于城市中小学的校园足球运动员来说,家长相对与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的农村中小学的家长更为开明,并且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支持力度不够,“重文轻武”现象得不到根除,学校领导只顾抓文化课的教学质量,而不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扼杀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存在着应付了事的态度,自以为学习才是学生的天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就是打几场比赛的问题,没有把幵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而政策中也把初中、小学的比赛时间安排在了学生在上上课期间,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反之,农村中小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顺利升学和毕业,势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也会对学生参与训练和比赛形成制约,进而也就影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3.2推动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对策 3.2.1增加场地设施,多元化渠道资金筹措
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场地的建设、设施的检验与维修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要使上述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就必须解决资金问题,而要突破这一困局,就应该做到政府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应做好足球顶层设计工作,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着重关注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资金问题;农村中小学校作为校园足球开展的主体,需要落实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财政拨款金额有所保障,贯彻落实“专款专用”有条件的学农村中小学可以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建设足球标准场地,没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学校可简单改造原有水泥场地,可以在原有水泥场地上规划一到两块至少适合“五人制”比赛的场地,相信不会太难,这对校园足球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近几年农村中小学中小学都在政府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下积极更新场地条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场地将不再是校园足球开展的障碍。开发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用冠名和球衣广告等方式争取一些企业在校园足球活动中给予赞助,寻求业余俱乐部技术支持,也是解决校园足球活动场地和购买器械资金不足的有效办法。就是说,创建一个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以及媒体全方位支持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平台,将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转变成社会足球,为足球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3.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需要有一大批有足球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当中,不仅缺乏足球教师而且绝大部分足球教师为非足球专业,其对足球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自身的足球水平也不会高,在农村中小学足球教学和训练当中,肯定不能很好的去指导学生,不能适应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需要,因此对农村中小学足球教师业务培训非常重要。建议增加农村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师岗位,建立专门为农村足球体育教师进行的基层教练员的进修培训以及考核上岗制度,在其他的足球教练员的培训中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比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优先进行足球专项业务培训,以便提高农村中小学足球教师对足球运动的认知程度,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规范自己的技术动作,进而提高自己以后的教学和训练质量。从而满足农村中小学中日益增长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的需要。
3.2.3转变认知,灵活解决学训矛盾
学习和踢球之间的矛盾是许多学校领导、老师与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家长反对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最主要原因。为了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保障在足球方面有特长的人才不流失,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下发文件要求,加快完善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招生政策。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足球特长生招生政策,制定足球后备人才认定标准及升学管理制度。并允许各定点学校按规定招收足球特长生。想必这样的政策支持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很乐于接受的,对于许多在足球方面比较突出但文化课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是一种新的改变。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有很多相应的政策支持力度家长们应该对校园足球活动有信心,相信这些相应的支持力度一直会不断的去完善,从而解决家长们的担心和后顾之忧。因此,应该从思想根源上去着手改变许多家长不支持孩子参与足球运动的现状,加大校园足球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正名。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过程中给予高度支持,体育教师和教练、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工作中要相互配合,达成默契,随时督促和提醒学生,对因为训练或比赛而落下的课程要及时补上,培养学生强化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时间的能力,从而解除家长和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校园足球活动才能得以持续开展。4结论
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制约因素与突围方式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阻碍了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员培养的进程。但是通过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整体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只要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体育教练、学生正视问题,积极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原因,并积极尝试应用各种解决对策,同时确保了国家法规的保障和政策的落实,那么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势必将赶上城市中小学的发展进度,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贵涛.影响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因素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6:301.[2]王坤.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89+191.[3]张建华.河南农村校园足球发展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4:33-34+44.[4]祝宗明.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97-98.[5]马亚星.新形势下临颍县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6]郭宏,赖志刚.“六措并举”,提升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水平——北碚区澄江镇小学校校园足球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6:2.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实践活动
谈对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2014年1月21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当选为中国足协副主席,这是教育部官员首次进入中国足球管理高层,因此“校园足球”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面临的困境
早在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就曾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强调“在全国大中小学要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培养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但如今,过去整整5年的时间了,中国足球的现状非但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愈发令人感到窘迫和不安。从我们国内的学校和社会足球组织来看,专门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足球学校,已经从前些年鼎盛时期的近千所学校下降到目前的二十多所。再从“足球人口”来看,中国注册人数为1万人左右,而日本注册人数有70多万人,韩国有注册人数50多万人。由此可见,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却难以令人满意。
二、在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优势
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相对于篮球和排球来说,其实是最适合农村中小学开展和普及的一项运动。
首先,除了正规的足球比赛之外,只要有一个足球,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学生就可以进行练习或者比赛。没有球门,也可以用砖头、石块、书包、衣物甚至课本来替代。中小学生参加的一般性的足球活动或比赛,并不需要多么优秀的运动技术和体能,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球技术、战术和简单的规则就可以进行,而且上场的人数可多可少,比赛的时间可长可短,既可以踢全场比赛,又可以进行半场练习。例如:可以在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上,两端各用书包等摆上小球门,就可以进行三对三、四对四或者五对五的小型比赛,可以练习足球的传切配合、射门练习等。
其次,农村学生虽然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学生,但较为清苦的生活条件和日常农活的参与,赋予了他们良好的品质和善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与足球的运动特征基本相吻合。因为足球对学生的耐力、力量、对抗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求相对更高,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开展足球运动的一个不可小觑的优势。
三、农村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途径和方法 1.成立“校园足球”活动的领导小组
要成立“校园足球”活动的领导小组,将“领导重视”纳入制度的保障之中。例如:可以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教练组或者技术指导小组,以征得领导从训练时间到教练安排再到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支持。2.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管理
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排入学生的体育课表,并且在进行有关足球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足球品位和体育修养。例如:在足球技、战术学习和比赛的过程中,一方面倡导和发扬团结拼搏、努力进取、集体合作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足球比赛的规则,做到文明踢球,杜绝绊脚、拉人、撞击对手等不文明的行为。
3.突出和体现农村“校园足球”的特色
在农村中小学推广实施“校园足球”的根本目,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生热爱和从事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体育教师不必拘泥于正规比赛场地、规则等条件的限制,也可以对传统的足球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农村中小学的设施条件,更能调动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足球的普及率。例如:中置足球的设计和推广,就是一项专门为农村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款新颖独特的足球乡村教材,深受农村中小学生的喜爱。中置足球的最大优势有三点:一是简化足球场地.它将球门设置在比赛场地的中央,只要球门区稍微平坦即可,外围场地可大可小,甚至可以重叠,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足球场地不足的弊端。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由于球门设置在场地中央,进攻方向相对集中,场上每个学生触球的机会大大增加,体能较差的学生,不但能频频参与抢夺,而且还能广泛地参与战术配合,常常能够制造破门得分的机会,充分提高了这些体能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三是能显著增加破门得分的几率。由于中置足球进攻方向相对集中,而且规定前锋不参加防守,所以进攻门前都是以多打少,进攻的连续性增强,大大增加了破门得分的机会,让中小学生时时都可能品尝到破门得分的运动乐趣。
4.做到足球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
在搞好足球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指导和设计好学生的课余足球的锻炼,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有关足球的技战术,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得以演练和提高。5.充分利用足球比赛的“杠杆”效应
要做到足球教学和比赛相结合,以比赛为“杠杆”,撬动学生练习足球的热情。例如:可以设置班级之间的对抗赛、年级之间的友谊赛、学校之间的邀请赛等。
总之,要想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运动水平,只有从广大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普及着手,扩大足球人口,搞好足球后备人才目标的储备工作,才是解决中国足球问题最根本的出路。
第三篇: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石梁乡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王应文(贵州省松桃县石梁乡中学)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发达、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相对较差,造成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人通过对本乡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和了解,认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令人担忧,其发展前景存在着重大隐患。现对本乡中小学教育现状作简要分析,以点带面,抛砖引玉。
一、基本情况
石梁乡是我国西南贵州省松桃县西部的一个小乡。地处黔、渝两省市的松桃、印江、秀山三县交界处,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98公里,属松桃县境内的高寒边远乡之一。全乡总面积83.1平方千米,总人口13839人,共有初级中学1所,乡级完小1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3个;有中小学教师103人,学生1692人,教学班65个。
二、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学校管理不到位
1、管理者水平差距大,教学常规管理不规范
在全乡所属的8所中小学校校长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只有3人,其余均为民转公后函授中专毕业,占校长总人数62.5%。由于多数领导都是“民转公”非师范专业学校毕业,管理技能不完善(加之多数管理者没有上进心,表现在对电脑完全不熟悉)。再加上长期生活在偏远的农村,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信息渠道较少,使得知识面普遍较窄,知识相对陈旧,综合适应能力差,因此缺乏管理艺术,对自己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规划目标,管理缺乏个性,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表现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民主,不细致;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干群关系不和谐等。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制度不配套,督促检查不力,指导性不强;有部分学校的常规检查流于形式,只检查,无评价,无反馈,甚至有的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一学期未检查一次;有少数学校由于领导很少听课,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情况不了解,从而使教学管理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有的学校不重视档案建设,教师业务档案不全,管理混乱,个别学校连一些基本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资料都找不到。由于多数校长是担任十多年的老领导,因而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开会时认为开会领导所说的是老生常谈,不记笔记,返校后不及时、全面传达会议精神,有的甚至未传达。如此种种,既不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2、学校领导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中小学,存在领导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一些只有400人左右的学校,却配置了正、副校长,正、副教务主任,正、副政教主任,后勤主任,党、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的工作量,只是普通教师工作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二,部分行政人员只享受权利、待遇,不履行义务、职责,整天显得无所事事,使得普通教师课业负担超荷,经常报怨,从而导致校领导班子和普通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矛盾,滞后学校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二)师资配置不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1、教师编制不合理,学科结构失衡
⑴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配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存在学生总数少、学校年级多的现象。如我乡两岔河、百鸟、红梯、简家4所村级小学学生人数分别是71、114、106、97,但教学班都是6个,按省“两基”验收、复查时师生比例测算,小学的师生比是1:26,每校只需要教师4人,但从课程计划方案考虑每校最少需要12人。
⑵学科结构不均衡。在农村绝大部分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我乡村级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课程专业教师纯
粹没有),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教育受到严重阻碍,这就制约着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教师年龄结构老年化
教师结构老龄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这种现象农村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我乡大多数教师年龄集中在35-55岁这一年龄段。在我乡的103名教师中,40岁以上的有50人,占全乡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8.5%。又如我乡的红石完小,共有7个教学班,11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 49.7 岁。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致使其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不够,主动性不强,他们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显得力不从心,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动力。
3、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导致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如在我乡的76名小学教师中,有36 人是“民转公”过来的(含民教班毕业),占全乡小学教师总数的48.6%。这些转正的民办教师虽然学历都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终因他们是通过函授、进修、自考后取得的第二学历,大部分是在职学习,其实第一学历普遍处在初中或高中之间。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获得系统培训不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等难于适应新的要求,相当多的教师不论文化知识或是教学业务方面,与一个正规的师范毕业的教师相比,相差甚远。再加上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门课程,大家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备课和批改作业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教法,使教师对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对从事教学研究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教学活动中观念保守,思想落后,知识老化,教育教学技能方法单一,上课敷衍了事,板书随心所欲,教案抄写应付检查等。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教研活动开展困难
农村学校,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整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再加上学习和工作地域小,学校经费不足,在村级小学,校长、主任都承担过重的教学任务,多数都是包班,造成教师精力分散,致使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少,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展教研和培训活动。这就造成教师对教研、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清楚,新的教学理念难以接受。对新课程改革难以适应,驾驭新教材困难,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很多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留守学生数量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如在我乡的1692名中小学生中,就有970名留守学生,占全乡学生总数的57.3%。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他们多由祖辈或亲戚照顾。无论是隔代亲人还是亲戚,对他们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在监护内容及责任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难以尽到对他们的教育责任。同时,留守学生得不到足够亲情关爱,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所以他们性格孤僻,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明辨是非能力欠缺,必要的个人卫生常识和习惯缺乏,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再由于祖孙之间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相差悬殊,因此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出入很大,相互之间容易产生意识摩擦和人格冲突,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回家或上学,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应付了事,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留守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追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情况也各不相同。要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校本教研。大量成功的事实表明,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发教师自身业务潜能的有效途径。校长应牢固树立科研为先、科研强校的意识,把学校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
和谐。对学生,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赋予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新的、好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取更多、更新的先进知识体系。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指引学生。
3、对留守学生强化教育管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结合实际开办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监管人学校”,与家长、监管人面对面交谈,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
4、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配置。要减轻农村学校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尽可能提高农村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以调动全体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符合要求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农村的教育起点较低,起步较晚,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化进程的推进,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应采取较好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总结出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套可行性措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电话:***;信箱:1452367319@qq.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9期,http://)
第四篇: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校园足球发展,尤其是推动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全面开展是未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工程。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发展理念,推行方式,师资、经费,学训矛盾,安全保障等。以普及足球文化为基础,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多途径的推广方式,完善学生意外伤害管理制度;是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合理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校园足球;中小学;主要问题;足球文化
为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继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之后。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联赛建设等多方面、多维度给予校园足球工作以更具体、更有力的支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史上一件值得铭记的大事,将有效地促进我国校园足球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事实上,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主要问题,校园足球的开展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1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1.1发展校园足球的理念存在问题
足球是一项体育运动,是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校众多工作中也存在不受重视的问题。如果将校园足球仅作为体育课程来开展,不提高认识,校园足球工作进一步开展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局限。
1.2推行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来看,推行校园足球运动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学校足球队的业余训练;二是行政命令推行的与足球有关的活动。
加强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和比赛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但不应该是全部。重视比赛,尤其是看重比赛成绩容易使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功利化、政绩化,最终导致校园足球活动的路越走越窄。从目前我国的足球环境看,校园足球还很难培养出真正适应高水平足球俱乐部需要的足球运动员,这样既违背了国家普及足球运动的初衷,也使得学校代表队变得毫无出路,最终使得校园足球的发展前景堪忧。
用教育行政命令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校园足球工作由体育部门主管换成教育部门主管的主要原因。在校园足球初步开展时,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但要想更进一步的推广校园足球,则需要更为完善的配套措施,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1.3经费、师资比较紧张
经费问题是制约校园足球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国家有发展校园足球的专项资金,但这些资金分摊到各个学校后,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师资问题是制约校园足球开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所学校要想真正发展好校园足球,至少需要两到三名足球专职教师;但事实上,以上条件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是不具备的。
1.4学训矛盾不可调和
学训矛盾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难题,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几乎成了他们的唯一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展校园足球运动,首先要理顺学生对学习、训练以及升学的诉求关系。遗憾的是:尽管校园足球已经开展多年,教育部门仍未出台相关措施;致使校园足球运动在小学阶段开展顺利,而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开展变得越来越难。
1.5安全问题缺乏保障
足球运动是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运动损伤不可避免,而且运动水平越高受伤概率越高,受伤程度越严重。运动损伤是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十分在意的问题。目前学生出现运动损伤,解决办法只能看学校领导的态度以及家长的态度。学校为了避免纠纷,家长担心孩子受伤,必然影响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
2发展校园足球的对策与建议
2.1确立以普及足球文化作为推动校园足球的基础的理念
改变把足球当作一项运动的看法,确立以普及足球文化为推动校园足球的基础的理念。以文化为基础,体育教师不仅传授足球技能,而是围绕足球建立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足球文化体系,如:足球的历史演进,足球运动赋有的团队协作、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球星、球迷的感人故事等,将足球文化、精神渗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中去,让学生真正能够了解足球文化,认可足球精神,积极主动的参与足球活动。
2.2建立多条途径,以引导为主推广校园足球
以行政命令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的起步是必要的,此外,还需建立多条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如:成立足球兴趣小组、足球少年宫、足球俱乐部等。我们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足球活动;而是在推广校园足球的过程中,让真正喜欢足球的学生有条件、有机会参与到足球活动中来。
2.3积极吸引社会力量解决经费、师资问题
经费和师资问题,仅仅依靠教育资金是很难解决的。要想解决好经费和师资问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有能力,也愿意资助校园足球的发展,其障碍是缺少参与的常规途径;因此,需要逐步建立合理合规的模式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对于师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合理途径吸纳社会上的足球专业人士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
学校还应加强与专业足球学校及足球俱乐部的交流,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形成合理的人才输入输出机制;对外输出学生,对内引进师资及技术。
2.4出台政策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
解决学训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出台鼓励政策,尤其是中考和高考招生政策,给足球特长生更多升学机会,鼓励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继续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让素质教育真正的开花结果。
2.5完善校园意外伤害处理制度
校园足球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仅仅依靠学校领导、家长的主观态度来解决,不利于校园足球发展。除教授和培养学生防范运动伤害的知识和能力外;学校还应建立运动伤害的医疗应急机制,最关键的是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当学生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时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校园足球的发展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陈俊同.我国义务教育中足球教育的现状与对发展足球运动的关系研究[J];时代教育;2013年03期
[3]张哲;李春晓.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回归校园初期的发展困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4]徐兴国.镇江市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2期
[5]董众鸣;龚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第五篇: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摘要:投资、出口和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过快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问题。农村消费需求是我国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消费市场;制约因素;对策
投资、出口和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近期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益严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降低,且近年来投资过快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问题。国内、国际环境都要求我们扩大内需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村消费市场没有被真正启动。农村消费的落后己经成为造成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农村消费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在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在总量上也稳步增长,但是在居民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逐年降低。而且与城镇相比相对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不过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趋于优化,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在收入增长之后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文化、娱乐等方面,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加大了对文教、卫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教育、医疗化改革之后价格的快速上升。
二、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
(一)支付能力制约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居民消费的增长从根本上取决于收入的增长。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的支付能力制约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由于历史长期对农业的剥夺和农产品价格的控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虽然,近几年由于国家采取了多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稳步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更为迅猛的增长势头相比,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仍然显得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二)社会保障制度制约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平衡不同消费倾向人群的收入,最终达到扩大消费需求的目的是必要的。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负担极为沉重,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尚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养老、医疗和基本生活等问题,所以农村居民只有将有限的收入分出一部分预防医疗和养老支出。在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金融机构帮助的条件下,农村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这无疑减弱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影响了即期消费。
(三)消费观念的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如今也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因为勤劳节约而闻名,传统消费观念的存在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育,使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不到适当的转化。从全国来看,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己经进入缓慢的升级阶段,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存在一些误区,表现在:重视储蓄积累,忽视当期消费;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如今这种自然经济下的产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四)流通体系的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在:(1)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组织设置分散;(2)缺乏规范的流通规则和有力的执行机构,流通效率低下, 不能有效保障交易各方、尤其是农民的正当权益。流通体系的不完善会减少农村居民的实质性收入,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泛滥,损害农民权益。
三、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是根本
要通过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改革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来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加强培育技术创新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开发战略。积极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正确分析国内与国际形势,努力适应国际市场升级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解决农村市场需求障碍、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关键
通过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稳步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层面降低农村居民生活的成本,恢复农村居民从容消费的信心,增强农村居民的经济、社会安全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村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即期消费,确保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
(三)更新农村居民消费观念
要使广大农村居民认识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不仅要提高衣、食、住、行的质量, 还要提高文化素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改变消费观念, 抛弃一些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更新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习惯, 根本的途径是要加快农村经济体制的转换,把更新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和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四)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政府来努力营造农村居民现代消费的公共基础条件,加大在道路交通、农村电网、农村电视、广播、商业网点、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与管理力度,是促进农村居民产生更多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制定优惠措施,鼓励不同所有制的经济主体以及其它途径积聚资本予以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
(五)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的升级;加快农村供销社体制的改革,培育新型农村流通组织,发展从事农产品流通活动的各种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民进行市场流通知识培训;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
另外,要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大量有效的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同时第三产业的发达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分析与开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 郭锦墉,袁克忠.全面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国内需求[J].江西农业经济.1999(2):7-8
[3] 刘锐.论开拓农村消费市场[J].时代经贸.2007(72):1-2
[4] 李敏.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J].太原科技.2008(2):16-18
[5] 于吉辰,张玉霞.论促进农村消费的发展[J].科学与管理.2006(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