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泰安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汇报张越
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之汇报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 张越
首先十分感谢有这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自己也是准备了许久,尤其是观课方面,自己也仔细的揣摩了许多,和同行的几位语文教学骨干教师也就对所观的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先将自己的小收获汇报如下:
一、杨昱婷老师的低年级教学。低年级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杨老师此节课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进行字的认读识记写字和运用。不言而喻,杨老师以阅读贯穿其中,完美的诠释了一节随文识字的经典教学课例。显示看图说话的引入,到观察学生阅读课文的表情,抓出由高兴到不开心再到高兴的这一人物心理,通过让学生来谈谈为为什么你在读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表情,来把握文章的故事结构,不露声色却早已将整堂课给完整的呈现了一下,对于学生把握故事打好基础。
1、谈起随文识字,通过读课文的一段段关键点的分析来展开。从“评奖”让学生谈谈奖字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见过?同时老师注重深化字的感情色彩“温度”,通过学生品味一个字的厚重来读句子。这样及时肚子的识记也是读阅读的一点点渗透。
2、影响最深刻的则是“喇叭”中“叭”一字,让孩子明白左右结构口子旁是,仍旧是深追其源——用动作示范吹喇叭,来加深理解。同时注重对比学习通过“趴”的比较教学,两个字都加深了印象,效果还不错
3、弄字运用汉字的象形文字来解释,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4、儿歌,顺口溜的使用,学习方式多样和乐趣是成正比的。
5、对学生情感目标价值观的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坏事如果动脑筋也会变成好事;在筋字的书写中,也体现淋漓尽致。字的紧凑类似团结,字的收笔类似谦让等等。
二、孟强教师的《黄鹤楼送别》在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给自己很大的的收获体会。
1.得意。在反复的阅读中体会文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表达的情感。以《黄鹤楼送别》为例,“言由心生,你提出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哪句话,最能表达这种惜友之情?”“读书就是这样,不要漏掉一字一词,小小的一个字词,也是感情的所至”这种牵引和指导阅读的结合下体会作者的情感主线。把握住了情感主线也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线。
2.得言。在与孟老师对于词语、语言的拓展。以暮——幕——墓——慕的延展释义,就是一种语言词汇的积累。以暮春——暮秋——暮年;有暮春三月——中秋八月——金秋十月——寒冬腊月等接类拓展,都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诸多体现,也是汉字魅力所在之处。
3.得法。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孟老师重在方法的指导训练,主要是以课堂小练习、小巩固为主。以“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且向长江水永世不绝”来拓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就像。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就像
。诸如此类的练习随意穿插在课堂当中,使学生学贵得法。
三、党照虎执教的《军神》一课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亦是深刻。语文课以生本高效为主要评价课堂的标准。何谓生本?党老师在感受体悟一环节出示刘伯承将军手术的视频,这个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对于人物更能直观的把握一个“抓”字的感悟其实就是高效的关键,学生的感悟就是生本的最实际的东西。一堂课最终是学生自己布置作业,生本理念的体现不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放手他们吗?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能懂得不讲,讲就是为了不讲。党老师在重点讲解写作手法是提出的衬托,充分展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所用笔墨,让孩子们充分自己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呢?实现作者和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
没有多深的细谈,自己欣赏有限,寥寥几句甚难全是诸位老师的课堂魅力,希望自己不断学习吧!
第二篇:听全国名师中小学工作研讨会有感
听全国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有感
教师:
2011年11月7日
在2011年11月5日至6日,我带着一个班主任应有的责任到贵州师大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听了三位名师的专题讲座之后,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我在内心深处暗暗告诉我的学生们,我将会和你们一起乘风破浪,掀开你们头顶的乌云,让你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一、任小艾《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
开始任老师问大家,你们觉得当老师幸福吗?感觉幸福的请举手。当时有多数人未举手,我就是其中之一。当听了任老师的精彩讲座之后,使我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就像任老师所说:“班主任的一句话能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也能摧毁一个孩子的一生”,我想,既然选择了从教,就应该多学习带孩子的好方法。因此,整个上午我都沉静在这堂精彩的演讲中。今年我在学校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常常用自己不平的人生经历去教育我的学生,他们反而用一双双瞪大的眼睛看着我,使我疑惑不解,哪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听懂呢?感谢任老师给予我指明了教育方法——俯下身子和学生在同一高度看待问题,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过去我认为教学很简单,凭自己的知识水平绰绰有余,哪知未掌握的方法尚多:
1、未掌握孩子与成人的心理特点。孩子的好奇心强,遇到不明白的事都要问我,使自己很烦恼;
2、辨别是非能力弱,他们对某些启发性的问题总是出错,这是我在教学中最头痛的事。
对于学生的厌学、愚昧、顽皮是一个班主任的困惑。在每一个班主任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因此,往往关注的是品学兼优者,而忽略了后进生的成长,任老师说得好,关注什么,什么张扬,什么兴旺。作为一个老师要给每一个孩子精神上的关爱,对他们要平等,让他们共同进步。一个班级的学生,就像一块地里的秧苗,那些弱小的享受阳光较少,长时间就会变得体力单薄,永远埋没于茁壮秧苗之中。
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触动了我的心,怎样有效面对今天的教育呢?任老师的话启发了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顾传授知识,强行学生背、练,而忽略了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况且未引导开发好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正如任老师所说:“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必须设法走教育科研之路。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方法和态度,详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酌情教育,尤其面对今天的教育难题(手机网络、单亲子女、早恋),班主任更应该认真面对,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能强制,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教育。
二、桂贤娣《名师的成长之路》
听了桂老师的讲座之后,她那生动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精彩的人生故事使我恍然顿悟,学生对动作的记忆胜于对语言的记忆,在教学知识时,要以适当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在桂老师的童年时代,由于有父亲和恩师的引导、包容,成就了她的成功,这对我的启发更大,我的学生们捣蛋、搞恶作剧的时刻存在,常常使我伤透了心,是桂老师那一个个富有哲理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使我知道了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
过去,我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说,而忽略了“听”这个环节。可以说,桂老师的写作热情离不开“听”,我应该像她一样,把“听”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个人在心情郁闷、苦恼的时候,对学生往往很火爆,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老师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导致教学效果很差;同样学生心情不好时,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凭老师反复强调,总是学不进去。因此,教师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教学,并随时要关注好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保持好课堂的活跃。教师的讲台要用情网编织,在密密的的情网中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俘获学生的童心。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情感育人,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感情因素的培植,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智商、情商得到全面发展。
三、王文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王文英是一位乐观向上、多才多艺的时尚型教师。当王老师出场时,首先介绍自己,接着与歌曲《相逢是首歌》拉开了帷幕,此时,她给我的感觉不是一位人民教师,而是一位艺人。
从王老师的讲座中,看出她是一位“另类”的老师。在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自己的“另类”,给人的感觉甚差,以至于招受家长的排斥,她常常呆在某个角落抱头痛哭,但她懂得人要善于逆境生活的道理,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和班主任。此后她凭着自己的执著,将一个个杂乱的班级打造成令人刮目相看的班集体。
给我启迪最深度是她给学生的信封,信封里放上一张折成三折的白纸,告诉学生的哲理是:你的昨天我不在乎,你的今天我关注,你的未来我期待。同时,她还给每个人都名字附上一个美丽的喻意,或者根据名字写上一首漂亮的小诗,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由然而生,决定重新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们应该在平凡之中寻找一点不平凡,吸引学生,把教育做到学生的心上,他们喜欢你就会喜欢你的课。
人都有脆弱的一面,让学生学会感恩是博得学生强大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过去,由于我缺乏教育方法,在学生成绩落后、提升缓慢时,总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抄。随着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成长,又用激励的方法教育,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从王老师放映的清晰图片中(破腹产),我又学到了击痛消失心灵的一招,我会努力收集这方面的图片作为情感教育的资料。王老师说得对:教师最大的美德是给别人的心灵一点自信。
我们的学生难免会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例如:学习成绩落后、受到别人的误解、招到家长的批评等),老师要作为一个火种,去点燃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积极地学习。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要有效的拉动家长,这也是王老师
成功的原因之一。如今,独生子女较多,再加上父母的迁就、宠爱,造成了许多孩子无拘无束的性格,认为老师不敢把他怎样;再者,某些有势力的家长不理解或看不起置身于教育一线的老师,视自己孩子为宝,出现一点自己孩子不如意的事,就埋怨老师或学校。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触动家长们的心弦,让他们帮助教育,理解教育。
三位名师对自己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手段,真是目标一致,方法各一。听了他们的讲座后,我心中汇集了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只能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表达我的感受:不枉此行。我将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效仿他们的方法,像任老师一样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像桂老师一样用爱心去引导和教育„„像王老师一样用情感教育去俘获学生的学习动力„„总之,三位老师的方法甚多,我会将之适时运用于我的教育工作中,我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带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杰出人才。
第三篇:听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汇报稿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汇报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的平台。这次听课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学策略上都给了我较深的触动。
这次观摩研讨会为期两天,共有七位专家分别执教和进行相关的数学讲座。我参加的是第一天的活动,分别听了王延安、吴正宪、罗鸣亮、刘德武四位专家的讲课和讲座,其中有名的吴正宪老师还连续上了两节观摩课,并进行了现场答辩交流。为期一天的听课学习,收获很多,感受颇丰,即六个字:
感受
(一):生本,新一轮课改的主题是生本课堂,以往听到一堂自以为比较满意的课,我会用“精彩的表演”去赞扬他,可这次我却不能用“表演”一词来描述,因为他们给我的感觉是,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并非事先设计,而是老师与孩子们在共同探究一个问题,每个环节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自然而然的进行的,丝毫看不出是老师有意设计的。他们分明就是在做数学探讨,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体现得淋漓尽致。
感受
(二):和谐,在课堂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真正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之间虽有角色的分工,但他们人格上体现了平等,彼此尊重爱护;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意见;教师能公平、公正地平等对待、评价和激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并以友善的态度加以指点;教师和学生间彼此真诚相待。各位专家虽然年龄较长,其中刘德武老师是六十好几的退休教师,可他们同样用生动的语言,微笑的表情营造了一种极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并以此去推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
感受
(三):创新,我们在教学教研的时候,经常提到“创新”一词,说明大家都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可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当然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可几位专家的现场展示告诉我,“教学创新”分教师的创新和学生的创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学内容;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资源„„,如王延安老师的执教内容“神奇的正方形”并非教材内容;吴正宪老师使用的教具“天枰”设计新颖巧妙;刘德武老师提到的改变教材例题和习题进行教学等等,都无不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步登天的事儿,几位专家更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步教学:1.首先创设有意义的情景使学生想创造,如罗鸣亮老师的“认识整万数”,以赵本山的小品引入,小品中出现了一个本节课所需要的数据“三百万”,老师要求学生在一个只有五档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无法完成任务,进而激发了他们要创造的意识,增加计数单位;2.其次,老师们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使学生敢于创造;3.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思维材料,使学生会创造,提高创新的能力;4.最后,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总之,短而精的一天听课学习,让我进一步明确了“超越”的重要性,对教师而言,就是追求今天拥有的知识比昨天更多,就是追求今天看问题比昨天更有深度 更有高度,就是追求今天的课比昨天更受学生欢迎,就是精益求精,就是追求创新,就是追求不重复做昨天的自我,就是追求在一点点变“好”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超越今天的自己,进而超越明天的自己。
第四篇:第五届全国小学教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学习体会
感悟名师萃取精华 赏析名课助推成长
2018年5月26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特色课堂展示研讨会”。会议地点在烟台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7位老师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深感受益匪浅,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也让我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现将此次活动体会汇报如下:
在26日和27日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观摩了13节课,充分领略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是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的强震球老师,他讲的课题是《分数的意义》,课后讲座的题目是是《关照生命成长》。第二节课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曹培英老师,他的讲座题目是《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第三节课是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的蔡宏圣老师,他讲的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讲座的题目是《核心素养培育数学史的价值与意义》。27日第一节课是南京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数”说淘宝》,课后讲座的题目是《谁限制了我们的教学想象力》。第二节课是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许卫兵老师,他讲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下午第一节课是北京宣武区原教研员刘德武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我们来到钟表盘上》,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关于练习的建议》。最后一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的何月丰老师,他讲的课题是《比的认识》,课后讲座的题目是《基于学生疑点的教学》。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强震球老师第一个上场,他是那样的笑容灿烂,质朴谦和,他的授课题目是《分数的意义》,一个小问题,看到1可以想到什么,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一根木棍、一根旗杆、一部电影、一个班级。。。当我们把一个球看做1,那么4个球就代表4;当我们把两个球看做1,四个球代表的是2,当我们把8个球看做1时,4个球代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都能说出0。5,。强老师继续发问同样都是4个球,为什么表示却不一样呢?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想到是因为比较标准1不同。强老师让同学们回忆都学过了哪些比较的标准,在合作探究中同学们找到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把1厘米看作标准,这条线段有多长;把1平方厘米看作比较标准,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得出比较标准即单位“1”的结论。利用不同的,让同学们自主探索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得再好的体操如果不动拳脚也学不会,就如同要在水中学习游泳一样。因此,本节课强老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了恰当的氛围,创设了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弄清一个问题之后,又一个更高层次的困惑接踵而至,学生自然也就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进行思维深出的革命,不断在迷茫中求索,再求索中成功,在成功中发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操作、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
曹培英教授的讲座《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从理解走向深度学习》,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理解,而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就是理解,可观察的学习结果是理解水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走向深度教学才能实现深度学习,而深度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无定法,但有常法,目前教师普遍面对的瓶颈就是教师自身理解深度存在局限性,观赏心态和表演型教学共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学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13要把学生当儿童,做到理解宽容;要把学生当老师,做到教学相长;要把学生当同学,做到共同学习,努力进步;要把学生当朋友,做到民主平等。
第三位老师,蔡宏圣老师的课《认识“新”数》,课程开始前,同学就发出了疑问:我们已经学会一到一万个数,为什么还要学习新数呢,新数又是什么呢?蔡老师没有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而是让同学们带着好奇跟随他一起走进“新”数的世界。蔡老师在课程开头以猎户和渔夫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体会当只有一条鱼时应该怎样换肉的疑惑,此时就需要“新”数来帮忙了。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新数的三要素: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缺一不可,而我们给这个新数命名为分数。整节课利用分肉、分图形、分图形,引发学生不断思考,明白分数究竟从何而来,缺一不可的又是哪些要点。
第四位老师,张齐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的封面人物。
张齐华老师闪亮登场,课堂上的他还是那么自信阳光,从容淡定,他妙语连珠,才思敏捷,听他的课兴奋,激动,喜欢,崇拜……这是他的舞台,是他展现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是他实现梦想,追求理想的舞台,“数学王子”实至名归。
他执教的是《“数”说淘宝》,选取适切的素材引导学生做出选择,做出判断,做出推断,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圆其说。从而说明“大数据时代,小数据分析”。“撬开一条缝,让光透进来”是他的课后分享。张老师问:数学教育的光在哪里?他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么我们的教材就要与时俱进,日新月异。为何要上这节课?张老师说,这不是一节让人娱乐的课,而是让人有理想,有野心的课,世界一定发生变化,课程应该如何跟进?假以时日,未来的课堂就是这样的。
第五位老师是许卫兵老师,他的授课题目是《用字母表示数》,让每一个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是为了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变得更简单,开头以数蛤蟆的儿童歌曲导入,提出怎样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千千万万的蛤蟆呢?学生一下脑洞大开,思维发散。在许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原来可以用字母和字母式子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数……
72岁高龄的刘德武老师又来给我们上课了,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刘老师的授课题目是《我们来到钟表盘上》。精心设计了“看数说角”,“连线成形”,“反弹返回”,“罗马表盘”等几个板块,把表盘上能涉及到的,能拓展到的数学知识,都一一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呈现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在愉快的充实着自己。也让我们惊异:原来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钟表盘上也隐藏着这么多的数学知识。台下的我们对刘老师是佩服,是敬重,更是对这节课的喜欢与思考。这真是一节有趣的、精彩的、学生积极性高的数学课。“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往之才会追求之,追求之才会努力之,努力之才会到达之。何月丰老师讲的是《比的认识》。何老师在讲课前不久才得知因为教材的不同,学生们已经学过了比,临时调整下,这节课也由新授课变为了温故而知新。他采取5个学生熟悉的素材与情境,对课本上“比”的定义,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让学生在温故中得到对比更深层次的渗透理解,经过何老师带领学生这样深入浅出的理解,“比”的意义就更完整了,更丰满了。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未来课程改革的使命,更是对教师能力水平提出的自我诊断、逐步提升的要求。感悟名师,在感悟中萃取大家精华,赏析名课,在赏析中助推自身成长。
第五篇:参加“名师之路”第九届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汇报材料
参加第九届“名师之路”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汇报总结
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参加了“名师之路”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首先,我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参加这次教学展示的都是国内各地的著名特级教师,他们对教材独具匠心的深刻理解、耐人寻味的教学设计,浅显易懂的教育理论,深深的让我折服,他们的每一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现将我所观摩的内容向大家作以简单的汇报,一起和老师们共同分享。
一.观摩课内容简介
10月30日下午报到,31日至11月2日上午依次观摩了当地名师刘旸执教三年级的《镜子中的数学》,专家刘延革老师执教三年级的《认识周长》示范课和她的报告《几何≠计算》,徐长青执教六年级的《数与形》和他的报告《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简约教学的十“yu”》,刘松执教六年级的《百分数的认识》和报告《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谈美丽课堂的构建》,高丛林执教四年级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华应龙执教五年级的《找次品》,徐斌执教四年级的《平均数》,夏青峰教师执教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黄爱华执教六年级的《求平均数问题》,牛献礼执教四年级的《路程、速度与时间》,张齐华执教六年级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微报告。
二.学术报告简介
综观几位专家的报告,主要内容和思想汇总如下:
1、刘延革在报告《几何≠计算》中论述了几何板块的教学现状是:急于呈现公式,一段时间后学生只记得公式,并利用公式计算周长、面积或体积等,而没有真正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目标。建议我们在教学前要先学习课标,用课标指导教学。课标的十个核心中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同时讲到统计≠绘图。
2、徐长青在报告《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简约教学的十“yu”》中阐述:课堂应由孩子做主,学生会的不教,暂时不会的不教,孩子明天需要什么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教是为了让学生离开老师时还能独立学习知识,所以要好好地教。如果我们把知识孤立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强记,当把知识间的联系交给他们时,他们才会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我们要交给学生十“yu”,分别指欲望的“欲”,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要1分钟吸引孩子;渔鱼之渔,理解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地域的域;娱乐的娱,就是说课堂中应有笑声;愉快的愉;寓言的寓,不要把很多知识全变成文字,学后而知不足,既要教给学生看得见的知识,又要教给学生看不见的知识;逾越的逾。
3、华应龙老师的报告阐述,一节课就像是一篇论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总结等。我们上一节课要像制定课题方案那样课前慎思;像写论文一样讲究起承转合;想修改论文一样反复试讲。
4、徐斌老师的报告《在数据分析中培养数学素养》论述了2011版课标中关于教学统计板块的变化,主要是从“统计观念”到“数据分析观念”,将“决策”降低为“做出判断”,淡化“质疑”,强化“合适”。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主要指,①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②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据来源的方法:一种是现成的,另一种是需要自己收集的,每一次数据统计时,至少让学生现场收集一次。教学统计板块,第一学段重点是分类,第二学段重点是统计图、平均数(少了众数、中位数)。关于概率教学的调整:第一学段不学习概率,第二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学段具体学习概率。培养数据分观念的策略:①完整经历统计过程;②灵活选择统计方法;③恰当运用统计结果;④合理设计统计方案。
5、黄爱华的报告《“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介绍他们学校所有老师都注重“大问题”教学的微格研修,报告中以《倒数》教学片断为例,组织了30名教师现场演示微格研修。
他所说的“大问题”教学,重在指引我们课堂教学中,不要设计很多问题,甚至是满堂问,而是要充分预设,提炼几个核心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大问题”教学的策略:在学生的雏形问题上提炼:①建立关系;②揭示课题;③通性提问;④学生表达;⑤调控生成。教师调控并将学生的雏形问题引向本课的教学目标上,生成出几个比较成熟的知识点或探索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6、牛献礼老师的报告《教学的坚守与变革》重点阐述了:面对任一新的时髦口号或潮流,我们都应冷静地去思考:什么是这一新的主张或口号的主要内涵?这一主张或口号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了哪些新的启示和效益?什么是其固有的局限性或可能的错误?冷静对待,择善而从,变革中有坚守!我们坚守什么呢?——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或其他 学科教师,共性是教师都是教学生的。教师应超越学科本位,以学科为手段,通过学科专业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教学。尊重每一位儿童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密切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与学科内容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或真实的生活情境进行适当联接;强调学科核心思想和学科本质特质;呵护生命——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学生需要得到人的指导和帮助、宽容和爱,更需要鼓励和期待,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必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去思考教学。
7、夏青峰老师的报告《漫谈当今的教学》以他教学的《分数的意义》为例分析,学生已知的知识很多,老师要知道学生是初浅知道,还是深刻了解,还是系统认识,在进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解决遇到的问题。他指出,一个数学老师,不要把数学作为目的,而是作为手段,从数学中跳出来,从宏观的角度看数学。关注的重点是自主性学习:自修,研修,导修,讲修。让学生走在课堂教学的前面,他们学校实行走班制:(大致上)①学生可以申请不上课或不上某种课,学校经过测试学生水平、能力,进行分类;②帮助学生找准起点、目标,制定计划,教师帮助学生越过重重障碍。
8、韩国专家介绍了他们国家小学的教学情况,特色是:数学教材大多以故事形式呈现,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教学主要是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徐长青与韩国专家的圆桌对话。
三、培训的点滴感悟:
本次研讨,强调“生本课堂”教学,也就是新提出教学形态,一种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课堂。
1、生本课堂首先营造了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这些专家、名师的课,有的设计精美,有的朴实自然,但都有着同样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放飞。我时常被他们的独到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
2、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他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做文章。
3、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学前都要深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才能实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只有教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
4、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的差异。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
”去捕捉每个学生,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听的所有课中印象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他介绍 说提前联系的班级已经上过这个内容了,不能上这节内容,让他换,当然来不及了,就选了五年级一个班,让老师给赶两节分数等相关知识的课作为基础。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比其他班差一些,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错误很多,但是老师稍作思路上调整,很快调控教学,整堂课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生成,彰显学生个性,构建了学生喜欢的数学课,下课时学生都不愿意离开。
收获和反思:名家大师们用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优秀的人格素养、清晰的教学思路,阐释和演绎了《新课程标准》。让我们一线老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课堂上他们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本真与个性,以学定教,细处引导,巧妙设疑,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提高,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指导引领的自主学习理念。走进名师课堂,聆听名师讲座,执教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所有听课教师展示了数学教学的崇高境界,使大家充分领略了数学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真正走进了改革前沿的数学课堂。当然,进会场听课的学生,素质比我们接触到的学生素质高的多,很多教学方法用于我们的课堂在短期内也不会取得明显效果。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自己在教学中的浅薄。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面对我的课堂,我更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实践,在坚持中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201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