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中国住宿业市场网络口碑报告发布
2018年中国住宿业市场网络口碑报告发布
2018-04-13 19:46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的热潮下,信息传播速度急速增长,消费者的声音也得以有效传播,在线点评已经成为住宿企业直接与客人对话的营销和公关契机,除了为住宿企业提供互联网口碑外,还为企业的内部运营管理提供客观依据,线上点评不断受到住宿企业管理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在过去的2017年,一些评测机构对住宿业卫生问题提出挑战,问题酒店在一瞬间被推至风口浪尖,网络口碑的影响力得到强有力的印证,住宿企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网络口碑对其塑造品牌的重要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企业管理者也乐于进一步探索在线点评大数据到底如何能为住宿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更多成功的可能。
截至2017年12月,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76亿,较2016年底增长7657万人,增长率为25.6%;在线旅行预订使用比例达到48.7%,较上年提升7.8个百分点。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比例分别为39.3%、23.0%、25.1%和11.5%。在线旅游在2017年再次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形成了接近万亿级交易规模的庞大市场。
前天(4月11日)中国饭店协会联合众荟信息发布了《2018年中国住宿业市场网络口碑报告》。该报告涵盖了国内外18大主流点评网站,包含线上431667家酒店,超过1.5亿条点评,主要分析2016年至2017年网络口碑的变化,其中2017年共产生点评3600多万,分析观点超过1.3亿个。该报告对中国住宿企业网络点评进行分析,从点评内容出发,剖析消费者近几年对酒店综合表扬率的变化,对硬软件服务的关注点变化等,帮助从业者、管理者以及消费者客观地了解酒店现状及发展。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消费者预订酒店的习惯,也改变了传统住宿企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消费者可以通过住宿企业在互联网中公布的内部图片了解企业的装饰、风格和设施布局,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住宿;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大家的点评内容和图片决策是否预订该住宿企业。住宿企业管理者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转型等新热点的萌发,皆来自于这个时代。
本报告住宿业等级划分采用符合OTA常用的划分方法,即豪华型酒店(国家挂牌五星级酒店及未挂牌但具有五星级同等水准的酒店)、高档型酒店(国家挂牌四星级酒店及未挂牌但具有四星级同等水准的酒店)、中档型酒店(国家挂牌三星级酒店及未挂牌但具有三星级同等水准的酒店)、经济型酒店(国家挂牌二星级酒店及具有经济型特征的酒店)、非标准住宿产品(酒店公寓、客栈、民宿等非标准住宿类产品)。中国住宿业市场网络口碑概述
2017年线上点评量有所回温,相较于2016年上升10.94% 2017年全年共产生点评3600多万条,日均高达近10万条。相较于2016年上升10.94%。经过线上人口红利的洗礼,2017年线上点评量开始回暖,顾客表达入住体验的热情保持高涨,住宿企业对通过网络口碑塑造品牌的重要性也从未忽视,将鼓励顾客进行网络点评作为有效的客户营销方式来提高整体品牌力。
2011—2017年,除2016年有小幅回落外,慧评得分持续稳定增长
慧评得分是通过综合网络点评中的顾客观点数和表扬率两方面因素客观地衡量消费者对住宿企业的满意程度。2017 年住宿业总体慧评得分较2016 年上升0.6 分,可见在整体观点数提升的同时,较之2016年消费者也给予了住宿行业更多的认可,住宿企业可以在对在线点评保持高关注度的同时,继续关注消费者的入住体验感受和满意度的提升。2011-2017年,除2016年有小幅回落外,慧评得分持续稳定增长。
2017年中高档酒店消费者仍是最热衷分享点评的消费群体 2017年全国住宿业等级分布占比没有明显变化,其中中高档酒店占比为9%,所占比例同比提升了1%,经济型酒店占比为19%;
2017年不同等级酒店点评量占比中高档酒店占总点评的46%,所占比例问比提升了6%。
一方面由于1%的酒店占比的增量,另一方面说明中高档酒店管理者投入更多精力使用营销手段促进点评量的增长,且顾客逐渐养成入住后点评的习惯,这将有利于酒店提高服务品质,实现良性循环。
2017年六大维度消费者观点数和表扬率全面上升 通过对2017年的点评语义分析的结果,六大维度观点数和表扬率均呈现上升态势。2017年设施观点数同比上升16.22%,以超过2800万的观点数保持六大维度第一位;表扬率虽上升了6.56个百分点,但是69.13%的表扬率低于其他维度。通过数据显示,设施依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设施的总体改善不可能短期内有很大提升,企业更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建议住宿企业深入洞察顾客点评,加强对硬件设施的维护和检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从细节中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表扬率:顾客观点中,表达满意或者赞扬的情感,记为正面观点;表达不满或 者批评的情感记为负面观点;如:“房间很好”为正面观点;“客房卫生不干净” 为负面观点。表扬率 = 表扬观点数 /(表扬观点数 + 批评观点数)。
2017年各类出行目的的观点数全面上升,商务出差的消费者更乐于分享点评
对2017年顾客出行目的进行分析,各类出行目的群体的观点数和表扬率均有所增长。2017年商务出差观点数最多,达到2300万条,家庭亲子游观点数增长最为迅速,同比去年上升48.22%;从表扬率来看,商务出差表扬率增长幅度最大,上升3.17个百分点,朋友出游表扬率最高,达到89.89%,家庭亲子游表扬率最低,仅83.63%。数据显示,商务出差这一用户群体更加乐于分享,且对酒店满意度大幅上升;家庭亲子出游虽然观点数提升明显,但是表扬率却仍然最低,住宿企业可以着力于家庭亲子游客户服务产品的打造,提升这部分群体的入住体验。
中国住宿业市场网络口碑总结
2017年线上住宿业表现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管理者对于网络口碑的重视和针对性举措得到了消费者的肯定,整体点评数和表扬率相比2016 年都有了明显的上升。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各类型住宿企业的顾客都对停车场管理和服务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可见在当今泊车困难的大环境下,企业面对顾客最关注的问题都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经济型和非标准住宿产品点评量上升缓慢,酒店对网络口碑的重视程度需要加强;非标准住宿产品在早餐环境观点数明显上升的前提下,表扬率出现下降,建议可以提供早餐服务的相关企业在就餐环境上尝试着做出改善。
豪华型酒店点评量提升幅度高于酒店整体点评量,从酒店总体占比来看,豪华型酒店消费者仍然是最热衷于分享住宿体验的群体。2017 年该类型酒店亲子出游的点评增长幅度最大,但是表扬率提升不尽明显,顾客给豪华型酒店的亲子产品及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可以加大力度发挥自身优势,推出更多亲子定制产品满足顾客体验需求。
高档型酒店点评量提升幅度高于其他类型酒店,在2016 年所有类型酒店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情况下,因为酒店经营者的努力有了极大的改善。高档型酒店亲子出游点评量和表扬率提升明显,酒店提供的产品服务得到亲子游消费群体的认可;停车场服务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提升均较为明显,但从设施维度的关注度和表扬率的趋势看,还是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与2016 年比未见较大改观,酒店有序执行年度更新改造计划和日常维保计划至关重要。
中档型酒店从2011 年到2016 年点评量上升幅度逐年递减的趋势后,2017 年点评量出现了较大的提升,上升趋势略低于高档型酒店;团体出游的表扬率提升明显,相比2016 年上升了近4 个百分点;在设施维度方面与高档型酒店类似,从关键维度的客房设施观点数和表扬率来看,客房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更新是酒店需要关注的重点。
经济型酒店点评量提升幅度低于酒店整体点评量,且低于其他类型酒店,酒店运营者需要有意识地对消费者进行住后点评引导,利用在线点评可以有效提升酒店品牌力。经济型酒店以商务出差为出行目的的消费者观点数和表扬率提升明显,这类型酒店更加受到商务出差顾客的青睐;卫生间卫生维度观点数和表扬率提升较大,可见在2017 年卫生间卫生在舆论的引导下,酒店为此做出了较大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非标准住宿产品点评量提升幅度低于行业整体点评量,略高于经济型酒店,慧评分提升不明显,作为最有可能打造个性化和差异化产品服务的住宿业态类型,在线点评的利用至关重要。独自出游、情侣出游、团体出游等点评量有小幅度的下降;团队出游的点评量下降幅度较大,将近2 个百分点,相应的表扬率也有所下降,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提供更能满足消费者的精准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相比而言,家庭亲子、朋友出游更为非标准住宿产品所看重,观点量和表扬率均有上升。
在线点评可以真实、直接地反映出住宿企业产品及服务水平,运营者们需要极大化利用在线点评数据的商业价值,更好地提升企业经营与服务水平。
酒店业如何做好在线声誉管理的建议(1)扬长避短,提高酒店服务质量
在酒店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酒店应该正确审视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结合在线点评数据分析,了解自身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打造真正符合酒店客户定位的服务和产品,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酒店带来更多收益。(2)摆正心态,重视在线网络口碑
酒店网络评论的开放性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表达意见的空间,对于消费者的评论,酒店管理者应正面审视,广开言路。对于顾客赞美的评论,应继续保持,并将好评作为自身品牌的名片向潜在消费者进行推介,对于顾客批评的评论,用积极回复在线差评至关重要,及时准确的差评回复不仅能够使酒店从被动转为主动,更能为酒店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酒店更应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追求卓越的服务和产品品质,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方面多变化的服务要求。(3)用户思维,提炼数据商业价值
多维度地对在线点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将会有助于酒店利用用户思维了解顾客的消费行为、价值取向和酒店产品质量存在的不足,对改进和创新产品,量化产品价值,制订合理的价格及提高服务质量都将起到推进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酒店平时善于收集、积累和统计在线网络点评方面的大量数据,多维度地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节点,将会更有益于推进酒店的营销和质量管理工作,从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4)因势利导,善用声誉管理工具
相比以前的手工操作,在线点评数据的收集、积累和统计在大数据时代已大不相同,先进有效的声誉管理工具能够使酒店运营者自如应对。有效的声誉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将数据以更大的广度、清晰度、准确度展现给酒店,而且可以帮助酒店一站式回复各在线渠道点评,多维度分析数据背后的价值,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更好地读懂客人,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和网络口碑。
第二篇:解读《2014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
解读《2014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
了解宾客的意愿方能更好的为之服务,近日,中国饭店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出台,这是整个酒店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收集了携程在内的国内外18大主流OTA网站,共涉及酒店60606家。
从数据来看,宾客对于酒店满意程度是节节升高,从86%一直上升到91%。,但在酒店设施程度上满意程度直线下降,同最初75%降低到71%。
在整体数据出现同比增长的情况下,宾客为何对酒店设施越来越不满意?究其原因,恐怕要从宾客的需求分析。
当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互联网终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线上交友、线上购物、线上预订酒店变成了像去酒店吃饭一样的理所当然,宾客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空前高涨。
当然,各大酒店也顺应了时代的趋势,纷纷应用了智能热水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娱乐系统、智能窗帘系统或者宾客入住自助设备等局部服务功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但是,宾客对这些所谓的智能化设备似乎并不买账,依然对设备不满意,这让酒店叫苦不迭。但宾客的态度并非不是空穴来风,中国酒店界最近流传着这样一个 笑话,某土豪入住香港某国际顶级时尚连锁酒店,因为不知道怎样关掉电视机,折腾了很久,无奈之下用床单把电视机盖住睡了一晚。试问这样的智能化是宾客需要 的吗?
如此看来,智能化设备目前在酒店仅仅是成为提升酒店形象、吸引住客眼球、差异化营销的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个宣传的噱头。
那么,宾客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或者智能化设备?笔者曾经在某个酒店的智慧客房入住了一晚,发现电视竟然可以播放助眠音乐,配合客房内舒适的寝具和温 度,笔者享受到了十分舒适的睡眠体验。这是由除了寝具之外的声、光、电三者构成的整个客房睡眠生态
带来的良好体验。据了解,这台电视是青岛快乐视界数字传 媒有限公司研发的 “智慧e房”酒店专用智能电视,其播放的助眠音乐对整个睡眠生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看见,所谓智能化的产品,若是独立存在,必然发挥不出其价值,满足不了互联网时代宾客对设备的要求,酒店必须将智能化产品锲入整个酒店的生态中,酒店的设施才算完备,才能让宾客自如的享受科技带来的新体验。
解读《2014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之酒店客房电视
豪华型酒店宾客对电视不满意率高达36.4%,其中,情侣出游对电视的不满意率达41.7%,朋友结伴出游时对酒店电视的不满意率更是高达43.6%,这是来自中国饭店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14年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的数据。
对比2012年和2013年的报告,中国消费者的评价数量年年上升,同时对酒店的好评率在年年上升,但电视的不满意率却依然高居不下。根据消费者,尤其是高端豪华酒店的消费者留言,对电视的不满意集中表现在功能单
一、开机关机复杂、无法灵活转换电视画面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家庭电视在与PC争夺家庭娱乐中心的战役中优势日益明显,但在酒店客房,单一的电视功能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在酒店客房,宾客如果需要看电视,需要用到一个机顶盒,一个电视机,一个遥控器,有时候给电视开机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同品牌的电视和机顶盒使用方法不同,给宾客带来很大的困扰。
当宾客在酒店客房看电视的时候,不小心按了一个键,画面跳到了别的页面,再想换回电视节目,恐怕需要大动干戈。
酒店电视给宾客带来的不愉快体验比比皆是,造成了2014年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对电视较高的不满意率。面对这些痛点,酒店也在不遗余力寻找解决方 案,像喜达屋、洲际、凯宾斯基等豪华国际连锁酒店近年来应用了不少新技术升级换代客房电视,近期开业的五星级酒店重庆东衡格兰维酒店也采用了“智慧e房” 酒店专用智能电视来提升用户体验。酒店业是古老服务业的一种,让消费者满意,是酒店唯一需要做的工作,2014年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是来自消费者最真实的声音,除了对普遍酒店电视不满意外,付费网络是五星级酒店宾客永远的痛,空调噪音困扰着豪华酒店的消费者。酒店根据宾客的需要解决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永远是酒店致胜的不二法则。
解读《2014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之低成本服务
近日,中国饭店业协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酒店作为服务业服务质量自然是最受关注的,从报告来看,相比前两年,宾客对酒店服务的满意程度越来越高。
从宾客方面来说,满意的服务是酒店为其所提供的超出其价格的服务。例如一位宾客订了一个快捷酒店以后,下了飞机酒店来人接他,虽然来得只是一辆非常破的面包车,但是坐上之后可以直接到达酒店,非常方便,感觉这样的价位上有这样的接送服务真心超值。
宾客满意度的提升,是酒店在价格层面上不断降低,但并没有降低服务水准,或者是价格不变,提供更多超值服务的情况下得来的。作为最传统服务业的酒店,服务人员是酒店的重中之重,随着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本就因“限奢令”而损失掉以部分市场和因OTA瓜分掉一部分利润的酒店生存艰难。
那么酒店在保持宾客满意度的同时如何降低成本,来取得宾客好评呢?
在互联网终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能提供免费客房wifi的酒店自然会获得宾客的交口称赞;在客房内,如果宾客能流畅的观赏到影院最新下线的高清影 片,宾客将无法不对酒店好评;出差在外,如果笔记本不巧坏掉,如果能在客房内迅速找到替代品发送接收邮件,宾客恐怕下次还会选择在这一家酒店入住……笔者 曾经在某酒店智慧客房入住了一晚,睡觉前,很担心手机闹钟叫不醒疲惫的自己,但极端厌恶尖锐的酒店电话叫醒,打开电视,发
现电视可以设置叫醒音乐,这让笔 者对酒店的好感得到超大幅度的提升。据了解,这款电视是青岛快乐视界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e房”酒店专用智能电视,除了叫醒音乐外,还可以设置窗帘在叫醒时刻缓缓开启,让明媚的阳光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用智能体验代替人工服务体验,意味着酒店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获得宾客好评,酒店何乐而不为呢。
解读《2014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之checkout
对很多人来说,外出住酒店,每当结账离开时会遇到一件无比烦心的事:酒店checkout的等待时间总是那么漫长。酒店的宾客总是抱怨,办理入住登记时没 有太紧急的事情,需要排队就算了,但结账时居然也需要排队,等待那么长时间让人受不了。确实如此,住完酒店结账离开时,对某些受“拖延症”困扰的宾客来 说,在checkout上的时间多延迟一分钟,就有误机的可能。近期,中国饭店业协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饭店网络口碑报告,从报告来 看,checkout成了豪华酒店宾客吐槽的重点。
在网络时代,口碑对于酒店来说非常重要,在OTA上,酒店的评分和入住率永远都成正比。面对宾客的吐槽,酒店应该如何应对呢?
为了提升效率,增加结账窗口显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但近年来,酒店人力资源成本上涨迅速,除此之外,寸土寸金的酒店,前台是否有合适的位置增加结 账窗口也是个问题,另外,对酒店来说,淡旺季的入住率相差很大,淡季时虽然可以选择关闭窗口,但旺季重开窗口就面临着较大的机会成本。因此,增加结账窗 口,对酒店来说并不是个很好的办法。
那么,酒店应该如何提高checkout的速度呢?目前,不少酒店开始着手从技术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国内已经有连锁酒店采取APP退房的方式,减 少宾客checkout的等待时间。笔者曾经入住了某五星级智慧酒店,临走时看到电视居然也有退房功能,该电视可
以提供电子账单,并能够在电视上结账,像 网上购物一样方便。据了解,这台电视是青岛快乐视界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智慧e房”酒店专用智能电视,宾客利用电视checkout后,可以去前台领取账 单和发票后直接离开酒店。
今年是智慧旅游元年,建设智慧酒店也成为国内很多酒店的发展目标,相信随着 “智慧e房”等智能化产品终端的广泛应用,宾客checkout的时间一定可以越来越短。
第三篇:2015中国演出市场报告(2016.4.20发布)
2015中国演出市场报告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0日
市场大数据
2015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46.59亿元,相较于2014年的经济规模434.32亿元,上升2.83%,其中:
演出票房收入(含分账)161.72亿元,比2014年上升9.03%; 农村演出收入22.32亿元,比2014年上升8.67%; 娱乐演出收入69.64亿元,比2014年下降4.47%;
演出衍生品及赞助收入29.24亿元,比2014年上升11.01%; 经营主体配套及其他服务收入55.23亿元, 比2014年下降1.87%; 政府补贴收入(不含农村惠民)108.44亿元,比2014年下降1.36%。
2015年演出市场各类收入对比图
除上述演出市场经济数据外,2015年中国互联网演艺市场规模近80亿,比2014年上升48%。
一、演出票房收入
专业剧场演出8.41万场,比2014年场次上升2.56%,票房收入70.68亿元,比2014年上升6.95%; 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0.19万场,比2014年上升35.71%,票房收入31.80亿元,比2014年上升23.78%;
旅游演出5.52万场,比2014年下降8.31%,票房收入35.17亿元,比2014年下降8.34%; 演艺场馆娱乐演出47.58万场,比2014年下降0.48%;票房收入24.07亿元,比2014年上升32.47%。
2014年、2015年演出市场票房收入构成对比
2015年专业剧场演出票房收入构成对比(单位:亿元)
二、农村演出收入
农村惠民演出6.26万场,政府补贴3.69亿元; 农村商业演出104.36万场,演出收入18.63亿元。
2014年、2015年农村演出场次与收入对比
三、演出衍生产品及赞助收入
演出衍生品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上升4.53%; 演出赞助收入22.89亿元,比2014年上升9.05%; 音乐节衍生品及其他收入3.58亿元,比2014年上升32.59%
四、演出经营主体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
剧场物业及配套服务收入19.96亿元,比2014年上升7.89%; 演艺场馆票房以外其他收入30.68亿元,比2014年下降8.34%;
舞美企业非演出活动设备租赁及服务收入4.59亿元,比2014年上升6.50%
五、政府补贴收入(不含农村惠民补贴)
文艺表演团体52.88亿元,比2014年下降1.14% 演出经纪机构2.56亿元,比2014年下降4.12% 专业剧场53.00亿元,比2014年下降1.45%
演出市场总体分析
一、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涌现出一大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2015年,81部大型舞台剧,100部小型剧(节)目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这些作品以主旋律的题材和较高的艺术水准获得观众的喜爱与认可。代表作品包括舞剧《沙湾往事》、交响合唱《木兰诗篇》、豫剧《苏武牧羊》等。
二、新业态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2015年,演出行业很多新形式业态从萌芽探索阶段成长起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热门文学、影视、游戏IP改编的舞台作品不断涌现,例如《盗墓笔记》、《小时代》、《仙剑奇侠传》等;舞台剧IP向影视转化,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的同名电影收获票房超过14亿元。
小剧场戏曲成为戏曲创新、培养观众的有效方式。小剧场戏曲具有小制作、小成本、小规模等特点,追求实验性、探索性、创新性,引起了年轻观众的关注。京沪两地于小剧场戏曲节推出了一批优秀小剧场戏曲作品,例如京剧《碾玉观音》、京昆剧《荼蘼花开》、越剧《情殇马嵬》等。
剧场与商场相互结合,例如位于上海美罗城赖声川的上剧场、广州正佳广场内的正佳演艺剧场,剧场进驻商场,获得了受众群、配套设施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演出营销推广方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演出营销推广的重要渠道。
三、网络演出增长迅猛,成为新趋势
2015年中国互联网演艺市场规模达近80亿,同比增长48%。秀场类直播是网络演出的主要形式,有9158、YY视频等传统直播平台,也有百度、新浪、搜狐、网易等新军。网络演出直播在经济收入、用户人数、影响力等方面都呈现极高的增长趋势。以腾讯视频为例,从2014年的7场演唱会到2015年的55场演唱会,从2014年的300万直播受众到2015年5500万直播受众。此外,越来越多专为线上直播举办的演唱会、音乐会出现。
四、与国际接轨更加全面、紧密
2015年,越来越多国外知名乐团、剧团、舞蹈团来到中国演出,带来了如德国邵宾纳剧院的《哈姆雷特》、波兰剧院《伐木》《先人祭》、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作品《惊奇的山谷》等优秀剧目。一些演出剧目已进入海外主流市场。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在《纽约时报》的多个版面报道;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日本巡演64天,在29个县、市演出57场,观众近12万人次;2015年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也有4部中国戏剧作品亮相。中外演出项目联合制作进一步加深。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了舞台剧《战马》中文版。
五、演出市场获资本关注
2015年,演出市场获得资本更多的关注和青睐。继杨丽萍文化公司,开心麻花、丑小鸭、锋尚世纪等演出公司登陆新三板;以出品音乐剧为主的JDF金典工场完成了B轮3000万元融资;摩登天空复娱文化达成包括1.3亿现金及未来30亿投资计划的合作,完成B轮融资,并跨国投资英国音乐节,在海外市场布局。
六、旅游演出、演艺场馆演出继续调整
2015年,旅游演出市场继续调整。在取消旅游捆绑消费后,很多盲目制作的项目没有了市场,一些高品质品牌项目逆势增长,如宋城演艺、印象系列演出等具有良好市场表现。演艺场馆娱乐演出收入略有上升,但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演艺场馆调整经营策略,把提高演出质量当作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因此投入资金提升演出品质,成本推高了票价,但为保证上座率,票价提高幅度没有覆盖成本提高的幅度,因此收入提升,但利润下降。
政策环境
? 2015年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等政策,从加速文化基础建设、保障人民精神文化基本需求、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等方面,构建出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文艺创作方面,进一步明确重申文艺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为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一系列戏曲发展的利好政策,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旨在弘扬民族精神,重构文化生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原则,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作出重要部署。
《意见》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内容、购买机制、资金保障、监管机制、绩效评价等内容作出规定,并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相符合的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机制和供给机制,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文化部办公厅发布《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化部办公厅发布《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从总体思路、扶持重点、工作任务等方面对2015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的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这是中央部委层面首次为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方案。具体举措方面,《方案》以文化产业各门类中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为扶持重点,提出了2015年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六方面重点任务共16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从做好文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五大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文化企业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
《政策》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政策》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健全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学校教育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传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机制、戏曲工作者扎根基层潜心事业的保障激励机制,大幅提升戏曲艺术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培育有利于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良好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的生动局面。
《政策》明确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二是支持戏曲剧本创作;三是支持戏曲演出;四是改善戏曲生产条件;五是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六是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七是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
文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繁荣发展,2015年文化部整合京剧、昆曲和地方戏曲保护财政资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工作,将此前开展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与扶持工程”、“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等纳入“计划”统一实施。并实施“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扶持计划,采取“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的办法,出资扶持优秀戏曲剧本创作,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资源库。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加大戏曲剧本创作扶持力度,在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下,文化部决定实施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通过扶持戏曲企业的剧本创作,发掘、培养戏曲创作新势力,提高戏曲企业艺术创作生产水平,不断推出优秀戏曲剧目。
文化部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进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做好文化市场主体准入工商前置,改进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解决部分地区存在的擅自停止部分审批项目、调整审批层级、增减审批条件以及超规定时限审批等问题,文化部下发的通知要求贯彻落实文化市场主体准入“先照后证”制度;制定权力清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文化部关于实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20号),对广东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内文化市场管理有关政策做出以下调整:允许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为本省(直辖市)提供服务;允许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经营的娱乐场所。北京特定区域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
国务院决定,即日起至2018年5月5日,在北京市暂时调整《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股比限制等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选择文化娱乐业聚集的特定区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在北京市市域范围内提供服务。
市场主体结构分析
?
一、文艺表演团体
2015年,全国文艺表演团体总收入196.11亿元,较2014年193.87亿元上升1.16%。
2014年、2015年文艺表演团体收入对比
比较2014年、2015年文艺表演团体收入情况,来自政府补贴的部分下降1.14%,主要由于政府逐步转变对文艺表演团体的扶持方式,由直接拨款转变为购买服务、基金资助、公益演出补贴等形式,有剧目创作、有演出场次才能获得政府补贴,扶持方式的转变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政府资金发挥出更大的引导激励作用。政策鼓励和资金引导下,文艺表演团体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提升,商业演出和企业赞助两项市场收入均有提高。
(一)文艺创作呈现新气象 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文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文艺工作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做好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文艺工作的任务,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
一年来文艺创作生产展现出新气象、新风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广泛共识,努力攀登艺术高峰成为艺术家的自觉行动;艺术创作生产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文艺评奖逐渐减少,艺术评论逐步加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文艺表演团体创作出一大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台作品。
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文艺创作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文化系统,全国各地共推出这一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183部,其中新创剧目128部,作品类型几乎涵盖所有的艺术门类,全国各省区市的国有艺术院团、民营艺术院团及群众文艺组织都积极参与创作。
国家艺术院团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推出了京剧《西安事变》、话剧《长夜》、儿童剧《红缨》、歌剧《北川兰辉》、舞剧《鹤魂》以及主题交响乐、民乐音乐会等29台新创及优秀保留作品。
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剧目不断呈现,有表现时代先进人物真实事迹的作品,如越剧《燃灯者》、豫剧《燕振昌》;有展现历史真实事件的作品,如壮剧《冯子材》、京剧《东极英雄》;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如林芝县民间艺术团把即将失传的古老歌谣和舞蹈创作成男女对唱的《工布情歌》。
(二)国家艺术基金扶持显成效
2014年、2015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主体主要为文艺表演团体。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扶持下,文艺表演团体在创作生产、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创作生产方面,一大批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制作精良,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为舞台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演出内容。2014年有81部大型舞台剧、100部小型剧(节)目获得资助,2015年有196部大型舞台剧、114部小型剧(节)目获得资助。代表作品包括舞剧《沙湾往事》、交响合唱《木兰诗篇》、豫剧《苏武牧羊》等。在宣传推广方面,除推动优秀艺术作品国内巡演外,积极助力对外文化交流。2015年,共有18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国(境)外组织实施。这些资助项目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展示我国文化发展的成果,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中央芭蕾舞团的舞剧《红色娘子军》在美国林肯中心演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在德国汉堡德意志剧院演出。
还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文艺表演团体,为达到基金项目验收要求的演出场次,用扶持资金租场演出,不对项目进行商业运作,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进行市场营销,送票请观众来看,对市场造成伤害,也违背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初衷。
(三)文艺表演团体内部架构、管理模式、创作理念有待提升
国有文艺表演团体在2013年完成体制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事业为补充,面向市场的新型体制。但在文艺表演团体内部建设上,从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创作理念、团队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转型。
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英国国家剧院联合制作的舞台剧《战马》中文版,与海外团队的深度合作,带动了剧院对团队管理、人才培养、剧目孵化、技术研发、商业运作等多方面的机制优化,为国内文艺表演团体建设带来了很多启示。例如,以项目为核心解决行政管理问题,以艺术生产带动院团管理,提高艺术生产效率;以详尽的安全准则和准则的严格执行对风险进行控制,以完备的应急预案应对任何突发情况,保障顺利演出;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对剧目进行创意孵化和技术研发,保证剧目舞台设想的实现和呈现质量等。
二、演出经纪机构
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在市场中不断扩展发展方向,随着演出市场的继续回暖,演出经纪机构在2015年从资本运作、战略布局到内容供应都发生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变化,对尚处于拓展阶段的中国演出市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数4899家,持有演出经纪人资格证的从业人员数28548人,与2014年相比机构数上涨7.01%,持证从业人数上涨5.98%,机构总数与持证从业人数连续多年持续上涨,标志着演出市场正逐步趋于稳定发展态势,其中民营演出经纪机构的蓬勃发展对整个市场的持续升温具有重要影响。
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总收入133.07亿,比2014年上升7.63%。其中版权收入为12.49亿元,上涨17.17%,自营收入为56.15亿,上涨3.66%,中介类收入59.10亿,上升10.49%,政府补贴2.56亿,下降4.12%,衍生品收入2.77亿,上涨4.53%。在中介类演出收入中,企业包场及赞助收入13.60亿,下降13.21%。
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根据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的收入数据,经纪机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版权收入大幅上涨,IP带动演出市场新格局。
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版权收入达到12.49亿元,比2014年上涨17.17%。随着IP一词在2015年中国文化娱乐行业的大热,具有品牌效应、粉丝基础 “IP”的商业价值在演出行业内同样水涨船高,包括开心麻花、至乐汇等一批拥有优质原创作品、成熟品牌的一系列演出经纪机构通过作品的演出权、改编权等版权合作方式也成为市场佼佼者,此外,演唱会与互联网的直播合作被广泛应用,也加大了演出经纪机构在版权方面的收入。
(二)中介类收入上升,市场升温态势明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演出经纪机构中介收入上升10.49%,在企业包场赞助收入下降时保持较大幅度上涨趋势,这表明在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市场环境逐步成熟等有利因素引导下,演出经纪机构主动开拓发展空间,创新创建运营模式,加大与互联网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为市场的稳定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三)演出机构组团登陆新三板,风险与机遇并存。
自2014年下半年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开启资本之路开始,国内演艺机构开始加速与资本市场合作的步伐,2015年包括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世博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天视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百禾传媒有限公司、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十多家演艺机构结合各自特点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服务于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定位不仅能为演出机构树立品牌,提升形象,提高企业信用值,还对其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进行资产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起到积极助推效果。同时,资本进入对演出全行业开拓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也将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但从另一方面看,演出机构在进入新三板后,如何保持企业业绩的稳步、持续增长,如何面对股东及股市的多重压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资本市场而言,演出机构由于运营内容类型较单一,受非市场因素影响多,易受单个作品市场效果反馈影响等特点,并不具有太多优势。因此演出机构在积极探索发展新途的同时,更要专注自身内容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探索造星新模式,中国版“练习生”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虽然演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但造星运动始终如火如荼,传统的艺人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粉丝的需求,日韩偶像文化在国内引发的巨大效应使不少艺人经纪机构开始探索建立中国的“练习生”培养体系,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需求。TFBOYS、SNH48、UNIQ、H2K等一系列团体组合的出现改变了通过选秀、网络红人等途径成名的造星方式,通过文化娱乐产业+线上线下粉丝经济的融合,TFBOYS与SNH48所引发的巨大反响与经济效应标志着“养成系+互联网造星”这一模式的初步成功,即引进国外成功模式并改进使其本土化,通过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与互动效应,使粉丝与偶像建立类似养成的深厚情感寄托,满足粉丝的情感需求。
全媒体时代演出行业发展的多变性迫使演出机构不断寻求突破,虽然TFBOYS与SNH48等本土偶像组合取得一定成功,但漫长的培训体系,高额的长线投资、市场对低龄化偶像的接受程度都表明“造星计划”仍具有极大风险,因此有效建立起具有严格选拔制度、专业培训课程、精准明确定位、良好商业模式的完整培养系统是本土培养体系的根本。
(五)布局产业链,票务机构强势出击。
演出票务经纪机构的产业化发展进程随着演出市场的进一步转暖,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以及文化资本的不断进入呈现出加速状态,大麦网、永乐票务、聚橙网等具有代表性的票务机构已不再满足于票务营销这一中间环节,开始进行全面战略布局,打造其新的产业链条。2015年永乐票务将事业版图扩展至包括内容制作、投资运作、渠道营销、演出执行等行业全方位,通过在海外成立分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在进行海内外优质演艺产品双向输送的同时参与内容制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梳理旗下业务脉络,永乐将演艺、体育、经纪整合互动,通过独立制作和联合开发等多种渠道创造核心内容,在产业上游的IP资源中占据优势,通过平台数据分析,衍生服务开发等,联动其在影视、游戏、动漫等方向的投资计划,实现多产业的战略布局。
投资成立儿童艺术剧团,整合国内外优秀编导演等相关人员,控股全国十多家剧院,打造全国运营网络及销售平台,已成功融资多轮的聚橙网一系列举措不仅在国内树立起品牌与影响力,同时也助其拓展海外业务,保持高速发展趋势。
大麦网加快向纵横各方发展步伐,不断扩充领域和业务,由演出扩展到文化娱乐、体育运动、旅游休闲活动,由票务延伸到明星周边产品,将票务平台升级为城市娱乐消费的平台。随着互联网+对演出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票务机构在演出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把握机遇整合平台优势,以己为主,合纵连横,发掘自身价值的同时真正做精做深,是实现企业升级与变革的基础。
三、剧场
2015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和收入稳步提升,总场次8.41万场,较2014年上升2.56%,总收入146.25亿元,较2014年上升2.36%。其中,租场演出的场次和收入明显提升,自营演出的场次和收入明显下降。
2014年、2015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收入对比
(一)多因素导致剧场租场增多自营减少
2015年剧场租场演出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文艺表演团体缺少自有剧场,但随着其剧目创作数量的增加和运营能力的增强,需要通过租场进行演出。这一情况会随着文艺表演团体自有剧场的建设和场团一体的发展得到改善。二是各级政府补贴和各类扶持资金都对演出场次做出要求且考核严格,一些演出项目缺乏市场影响力,只能由文艺团体自己租场演出。为获得补贴而演出,送票引观众的现象对市场造成伤害。三是在剧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出租场地几乎不存在风险,一些缺少自营能力的剧场更加倾向于收场租这种稳定的收益形式。
(二)场地租金大幅提升,导致部分演出场所关闭或转型
一些民营剧场面临演出场所由于租金问题而关闭、搬迁的危机,如南锣鼓巷戏剧节主办方蓬蒿剧场因租约到期面临存亡危机,中戏北剧场租约到期后被改建为酒店,LiveHouse麻雀瓦舍和MAO鼓楼东大街店因高涨的房租被迫停业。
文化演出生存空间受到高利润行业的挤压,一些具有地标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剧场、场所被迫关闭、搬迁、转型,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对文化设施给予保护和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剧场的管理者开拓赢利渠道,增强自身实力,应对市场经济的冲击。
(三)剧场进驻商业设施或商业圈
文化地产与商业地产结合的“商场+剧场”“剧场群+商业中心”模式正在形成,例如位于上海美罗城赖声川的上剧场、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内的亲子微剧场“小不点大视界”、广州正佳广场内的正佳演艺剧场。剧场进驻商业设施或商业圈,获得了潜在的受众群、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便利亲民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于引导观众进入剧场,培养观看演出的文化消费习惯;商业地产也可借力剧场,拉高消费水平,提升自身形象。这种模式将成为未来几年剧场建设的新趋势。
主要产品类型市场概况分析
一、音乐类演出
(一)音乐会
2015年音乐类演出场次与2014年基本持平,票价略有提高,上座率、观众人数、票房收入的增长幅度较为明显。综合来看,2015年音乐类演出市场表现有较为显著的提升。
2014年、2015年音乐类演出市场对比
1、长期低票价策略带动上座率和观众人数稳步提升
近年来,相较其他艺术形式,音乐会票价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其中政府对高雅艺术给予持续补贴发挥重要作用。在北京,2015年,低价票补贴工作被列入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享受补贴剧场达31个,补贴低价票19万张,补贴金额达2200万元。国家大剧院2015年享受补贴的音乐类演出有130场;中山公园音乐堂经过低票价补贴后,每场演出30元、50元的低价票占总票房的30%,共420张。
2、观众音乐鉴赏水平提高推动音乐会演出市场发展
伴随观众群体教育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提高,以及各种形式普及推广活动培养作用显现,观众对音乐的鉴赏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观众对名团名家的认知度提升,大师级指挥、世界名团的演出受追捧。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观众调查显示,喜欢交响乐的观众比例高居榜首,演出团体和阵容成为观众是否购票的重要因素。如指挥大师祖宾·梅塔、钢琴家郎朗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出的青春“巨人”音乐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仅在北京新年档期就汇集了捷克爱乐乐团、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布拉格施特劳斯交响乐团等世界级名团。
另一方面,观众对音乐会诉求更加多样,小型室内乐受到越来越多乐迷的热爱,如国家大剧院2015年五月音乐节将普及室内乐作为主旨,推出20余场音乐会,并在年底组建了国内第一支常设性驻院室内乐八重奏乐团;天津大剧院推出钢琴与室内乐音乐季,演出达50余场。
(二)大型演唱会、音乐节
2015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19万场,较2014年0.14万场上升35.71%;票房收入31.80亿元,较2014年25.69亿元上升23.78%。
2014年、2015年演唱会、音乐节场次、收入对比
1、演唱会
(1)一线歌手最具市场影响力
一线老牌歌手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仍占有明显优势。2015年演唱会市场,巡演场次和票房最具影响力的仍是一线大牌歌手,例如陈奕迅、周杰伦、汪峰、张惠妹巡演场次均在10场以上,2015年汪峰巡演场次达27场(包括墨尔本、悉尼),观众总人数达61.5万人次。(2)独立音乐人分流受众
演唱会受众正在逐步细分,一些唱作力强、有鲜明特点的独立音乐人成为市场的新生力量,纷纷举办演唱会。好妹妹乐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李志、马頔、野孩子乐队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万晓利、马条、周云蓬等音乐人也纷纷从LiveHouse走进剧场。其中,好妹妹乐队以每张票99元众筹的方式吸引了三万七千人观看演唱会。这些独立音乐人没有庞大的歌迷群体和广泛的市场号召力,但拥有固定忠实的粉丝群体,在一线大牌歌手演唱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独立音乐人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演出内容资源,进一步细分了演唱会市场的受众。(3)演唱会在线直播常态化
2015年,演唱会在线直播全面常态化,进入付费观看时代,渐成票房、赞助之外的盈利方式。最早涉足演唱会在线直播的乐视音乐从2014年汪峰演唱会开始,主打付费或付费会员观看的方式,2015全年直播场次365场,吸引了超过2亿用户观看直播。主打免费观看的腾讯视频LiveMusic2015年的直播场次达55场,实现12亿的总播放量,在线观看人数达5500万,覆盖全球389个城市,包括20个海外城市。以优土、爱奇艺为代表的老牌视频网站,以陌陌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以芒果TV为代表的电视台APP都在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演唱会直播领域的业务,对演唱会版权的竞争激烈,促使视频网站开始涉足线下布局。例如,乐视将依托乐视音乐Live生活馆,连接产业上游、开发演出票务。腾讯已经开始试水专属定制演唱会。
2、音乐节(1)场次减少
在场次方面,由于受重大事件、场地审核、安全消防等多方面影响,2015年多个音乐节取消、停办、延期,因此场次大幅减少。如北京迷笛音乐节、长沙草莓音乐节、长沙橘洲音乐节等被取消;恒大星光音乐节继2013年举办30余场、2014年举办40余场后,2015年基本处于停办状态。
(2)明确定位,进行特色打造
尽管演出阵容同质化仍然存在,但很多音乐节开始明确定位,打造特色。以草莓、迷笛为代表的多元化老牌音乐节,随版图扩张,与当地文化特色进行结合;以爵士上海音乐节、深圳乐杜鹃电子音乐节为代表的主打爵士、电子等音乐类型鲜明的特色;理想音乐节、上海简单生活节、张北草原音乐节以文化旅游、环保绿色或亲自家庭等为主题,倡导一种生活理念和方式。
(3)与互联网结合更加紧密
与演唱会一样,音乐节也开始加速互联网化。如乐视音乐与摩登天空达成战略合作,将上海草莓音乐节打造成国内首个付费直播音乐节,直播票房达300万元;腾讯视频独家直播的简单生活音乐节,三天累计观看用户600万;理想音乐节则通过弹幕、虚拟礼品等方式,打造互联网音乐嘉年华。
二、舞蹈类演出
2014年、2015年舞蹈演出市场对比
(一)舞蹈类演出市场整体表现疲软
2015年,舞蹈演出场次略有提升,但上座率、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均为下降的趋势。舞蹈因其自身艺术特性需要观众有较高的鉴赏水平,但舞蹈的普及推广和观众培育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模式,受众群的匮乏直接导致舞蹈演出市场表现不景气。
在艺术普及方面,舞蹈应借鉴高雅音乐普及经验,通过讲座、工作坊等进行市场培育。
(二)一线城市芭蕾舞市场份额高
得益于各类演出季、舞蹈节、赛事的举办,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国内外芭蕾舞团频频登台演出。2015年,北京芭蕾舞演出了180场,票房收入达6634万元,占到了舞蹈类票房收入的54.5%。在2015年11月6日至12月26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中,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13台剧目演出30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调查显示,芭蕾舞在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出类型中排在第二位。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舞姬》在上海演出出票率达到100%
(三)为青年舞者搭建平台
一批优秀的青年舞蹈人才和作品通过选拔培养活动脱颖而出。如中国舞蹈家协会“青年舞蹈人才培训计划”推出了苏鹏作品《花生》、张荪作品《古城》、张傲月作品《那里的花》等六部青年舞者的作品,并为他们提供名师指导、创作经费和展示平台。广东现代舞周力推青年舞者和独立创作作品,并搭建平台将年轻的中国现代舞舞者推荐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界策展人。
三、戏剧类演出
(一)话剧
2014年、2015年话剧演出市场对比
2015年话剧市场表现突出,场次、上座率、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均有明显提升。
1、原创话剧数量增多,形式新
随着近年对话剧原创的关注和呼吁,2015年原创话剧作品增多,如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汇集20部原创大剧场剧目和15部原创小剧场剧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司马迁》、《食堂》、《故园》,陈佩斯作品《戏台》,万方编剧、赖声川执导的《冬之旅》,林蔚然编剧、李伯男执导的《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等原创话剧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有上佳表现。
戏剧人尝试更多的表现形式,如浸没式戏剧,代表作有孟京辉作品《死水边的美人鱼》;超维度戏剧,代表作有何念作品《消失的新郎》;还有观众根据提示表演的自动戏剧、探索文献剧、超文本戏剧等。这些新形式赋予了戏剧更自由多变的表达创作空间。
2、引进戏剧量多质高
在2014年试水引进上乘国际戏剧作品的基础上,2015年大量国际剧目在国内上演。如南锣戏剧节有13部来自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的舞台作品;北京青年戏剧节,有7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乌镇戏剧节聚集法国、德国、巴西、瑞士、意大利、荷兰、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剧目;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点项目“英国国家剧院现场”以电影的形式将《弗兰肯斯坦》、《科利奥兰纳斯》、《人鼠之间》等10余部英国最新最热的戏剧带给中国观众。
较之往年,2015年外国戏剧引进的多样性、层次性已经逐渐清晰,外国戏剧引进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与市场地位,如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以世界级戏剧巨擘大作为目标,爱丁堡前沿剧展以小而美的戏剧新意佳作为对象。
3、热门IP改编作品不断涌现
热门影视、文学作品IP衍生舞台剧频现,如同名小说改编的《鬼吹灯》、《盗墓笔记》、同名漫画改编的《滚蛋吧!肿瘤君》,同名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等。这部分戏剧的受众有别于传统戏剧,以IP粉丝为主要观众群的衍生舞台剧,会比一般的原创戏更容易建立知名度,但也容易被拿来与原作比较,且因表现形式相对局限而遭到诟病。以《盗墓笔记》为例,第一部总票房近3500万,第二部首轮演出2000万票房。
值得关注的是,舞台剧IP向影视转化成为演出行业版权价值开发的蓝海,2015年开心麻花话剧作品《夏洛特烦恼》改编的同名电影收获票房超过14亿元。
4、戏剧节运作模式更加成熟、国际化
国内戏剧节定位更加明确,视野更加国际化,运作模式也趋于成熟。其中乌镇戏剧节最具代表性。第三届乌镇戏剧节堪囊括了来自法国、德国、巴西、瑞士、意大利、荷兰、波兰、立陶宛、俄罗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台顶尖剧目共73场演出;以最大力度培养优秀青年戏剧人,通过青年竞演单元挖掘出中国戏剧圈最具潜力的青年,并将其优秀作品推送全国、世界巡演;戏剧节期间,乌镇大街小巷上千场的街头演出组成的小镇戏剧嘉年华,并打造“白天看戏、夜晚派对”的节庆氛围。依托乌镇戏剧节,乌镇在3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观光——休闲——文化”的定位转变,游客人数保持着每年30%递增,基本实现戏剧艺术与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
(二)戏曲
2014年、2015年戏曲演出市场对比
1、戏曲发展政策环境利好
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就新形势下如何支持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和具体阐释。随后,为全面摸清我国地方戏曲剧种现状,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文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就2015年至2017年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作出部署。5月,文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工作的通知》,其中内容之一是实施“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扶持计划,采取“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的办法,出资扶持优秀戏曲剧本创作,建立优秀戏曲剧本共享资源库。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利好的政策环境。
2、积极创新、重视营销推动戏曲传播
传统戏曲的传承、保护、发展要与时俱进,更开阔的创作思路、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表现形式、更加市场化的营销方式都有助于戏曲的传播推广。
例如,豫剧版《朱丽小姐》将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1888年创作的西洋故事搬到了河南乡间,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实验性探索;上海京剧院引入演出季制度,提前公布全年的演出计划,以求从技术上探索拓展戏曲市场的新可能;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推出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前期有规划、有创意的营销,并举办20场沙龙讲座,获得了高票房、好口碑。小剧场戏曲成为戏曲创新、培养观众的有效方式。小剧场戏曲以小制作、小成本、小规模,以实验性、探索性、创新性,让年轻观众走进剧场关注戏曲,成为戏曲传承发展的新方式。京沪两地通过举办小剧场戏曲节,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小剧场戏曲作品。
3、地方小曲种演出减少造成场次、票房双降
以农村为主要市场的地方戏曲演出,因娱乐方式多元化和市场恶性竞争压价,导致演出场次和收入减少,逐渐边缘化。与京剧、越剧、豫剧等不同,许多地方小曲种受地域文化限制,受众面十分狭窄,面临存亡危机。我国目前仅有地方戏种286个,并且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以山东、山西两个地方戏大省为例,20世纪50年代,山东地方戏剧种39个,到2006年,山东能够演出的剧种仅14个;20世纪80年代,山西有戏曲剧种54个,2003年减少到28个,2012年调查时能在舞台上演出的仅剩15个。
(三)儿童剧
2014年、2015年儿童剧演出市场对比
1、优质儿童剧增多
与前几年井喷式的发展不同,2015年儿童剧的场次、上座率、观众人数基本与2014年持平。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剧要求提高、选择谨慎,让一些滥竽充数的劣质儿童剧失去市场。剧目品质的提高相应带来了平均票价的提升。
2、国际交流增加,凸显差异
2015年,很多国外儿童剧目被引进,例如立陶宛形体剧《翻滚吧,宝贝!》、俄罗斯百变形体剧《魔法师的白手套》、英国创意人偶剧《小小云先生》、加拿大创意儿童剧《塑料的童话王国》等。这些引进剧目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观剧选择,也让我国与国际在儿童剧创作理念的差异凸显出来。在规模上,国内儿童剧创作还是大剧场、大规模、大场景、大舞美的创作方向,外国儿童剧更多是小制作,极简的布景和道具,十人以下的团队,既有利于巡演也有利于成本控制,以加拿大创意儿童剧《塑料的童话王国》为例,只有两名演员,道具是一箱各色的塑料袋;在内容上,国内儿童剧仍倾向于说教和圆满结局,外国儿童剧则更强调体验互动,也不刻意避讳触及暴力、死亡等话题,更加注重儿童观剧体验、想象力培养和潜力激发。
观众对国外儿童剧的接受度不一,一些家长对死亡内容的排斥,孩子不会投入到体验式互动中,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差异,需要更多的交流融合,让戏剧在儿童成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曲艺杂技类演出
2014年、2015年曲杂演出市场对比 曲艺和杂技演出有所下滑的原因是创新乏力,内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相声为代表的曲艺演出在前几年快速增长后持续衰落带来了市场萎缩。2009年前后,相声小剧场呈爆发增长之势,仅北京就有50家左右,现在已经锐减到20家左右。缺少新品力作也是当前相声发展的痼疾。德云社的岳云鹏,嘻哈包袱铺的高晓攀,青曲社的苗阜、王声等青年相声演员都因有紧贴时代和市场的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受国家规范旅游市场发展政策影响,杂技作为旅游驻场演出的主要形式也受到波及,市场表现下降。
五、旅游演出、娱乐演出
(一)旅游演出
2015年旅游演出场次为5.52万场,较2014年6.02万场下降8.31%,票房收入35.17亿元(含被分账收入),较2014年38.37亿元下降8.34%。
2014年、2015年旅游演出场次、收入对比图
2015年,旅游演出场次收入继续下降,主要原因是政策持续发力,消除市场泡沫。前几年热钱进入旅游市场,很多创意陈旧、粗制滥造的旅游演出项目盲目跟风上马,在相关政策要求取消旅游捆绑消费后,这些项目没有了观众和市场。
与市场整体表现下滑不同,一些高品质品牌项目逆市增长,如宋城演艺、印象系列演出等具有良好市场表现。2015年宋城演艺营业收入为1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21%,其现场演艺业务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营业收入为12.6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74.63%,“千古情”系列演出观众为2233.83万人次,同比增53.42%。
(二)娱乐演出
2015年演艺场馆娱乐演出47.58万场,较2014年47.81万场下降0.48%,票房收入24.07亿元,较2014年18.17亿元上升32.47%。
2014年、2015年演艺场馆场次、收入对比图 演艺场馆娱乐演出场次基本与2014年持平。在2015年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演艺场馆调整经营策略,把提高演出质量当作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投入资金提升演出品质,成本推高了票价,但为保证上座率,票价提高幅度没有覆盖成本提高的幅度,因此收入虽然提升,但利润却下降。
第四篇: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常务副会长韩云钢发布《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9调查报告》
5月20日,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COCA)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期间召开的2010中国户外产业论坛上联合发布了《中国户外用品市场2009调查报告》,这是COCA连续第三年制作发布该调研报告,也是首次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联合发布该报告,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报告对2009年中国用品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从品牌、渠道和销售三个方面对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国范围内20余个典型城市渠道和销售的概念进行了概述,调查报告《中国户外用品市场09调查报告发布》。
2009年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在稳定中持续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市场零售总额达48.5亿元,较上一增长了32.88%,出货总额达26.7亿元,较上一增长了22.48%。品牌数量继续上升,国内品牌的增长率呈现出加速上升状态,产品品类中服装类别所占比例仍然较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百货商场和专业户外店仍然是其主要的销售渠道,前者保持了上升的势头,后者摆脱了2008的负增长趋势,开始回归。值得一提的是,网络销售渠道成倍增长,销售额也迅速递增,预示着这种新兴销售模式的未来潜力。
总体来说,2009年中国户外用品市场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本土品牌发展迅猛。本土品牌的迅猛发展是与大经济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户外用品产业强大的吸引力和蓬勃的朝气。随着国际品牌对我国户外市场的日益关注,本土品牌也适时而动,开创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户外产业。
二、新品牌增长速度提高,但生存能力有待观察。新品牌自2008年以来,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出现。但其中一部分也很快隐没在市场大潮中。我们希望这些新兴品牌能尽快在业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
三、商场渠道发展稳定,专业户外店渠道开始体现优势。在商场渠道保持优势地位的前提下,专业户外店在2009的发展过程中也开始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消费理念的日益成熟,专业户外店渠道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四、集团化、资本化运作日益明显。随着产业的成熟,外来资本在业内的渗透日益体现。成功的资本化运作已经为户外用品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第五篇:2012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范文模版)
《2012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1月29日,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联合中国诚信网络团购联盟、领团网发布了《2012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记者获悉,其核心数据如下: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领团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团购网站累计诞生总数高达6177家,累计关闭3482家,死亡率已达56%,尚运营中2695家。2012年团购网站平均诞生率和平均关闭率双降,团购网站数量变化曲线与技术成熟度曲线走势吻合。2012全年,我国团购市场参团人数呈现“N型”走势,随着行业整合态势渐明、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第四季度参团人数开始恢复,年末12月参团人数激增至6000万。数据显示,约50%的团购用户为企事业单位白领;年龄在25岁和29岁之间的团购用户占比为45%;所有用户中以本科学历用户占比最高,达到40%。
2012全年,团购市场(含聚划算)成交规模达到了348.85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仅为216.32亿元,同比增长61%。回顾团购成长的历史,团购在其兴起的2010元年,交易额只有25亿元。
监测数据显示,在全国348.85亿元的市场份额中,团购网站贡献了203亿元,占据58%的市场份额,团购平台贡献了146亿元,占据了其余42%的份额。排名前十的独立团购网站依次为:美团网13%、高朋网7%、拉手网6%、大众点评5%、糯米网5%、窝窝团5%、千品网2%、满座网2%、嘀嗒团1%、聚齐网1%。十强团购网站占据了整个团购市场46%的市场份额。而以聚美优品、知我网、Like团、喜团网、团购王、品质团等为主的中小综合团购网站和垂直细分团购网站占据了12%的市场份额。
2010年至今团购行业共发生43起投资事件,获投总金额约为7.19亿美元。其中,2010年共发生20笔投资,投资金额约为1.40亿美元;2011年共发生15笔投资,投资金额约为
5.34亿美元;2012年仅有3笔投资,投资金额为0.45亿美元。
根据专业团购门户“领团网”数据统计,2012年团购行业的产品品类继续由餐饮和服务业向毛利润较高的实物类和奢侈品扩张。较2011年,实物类团购市场份额增加25%。对比而言,独立团购网更注重本地服务细分品类的拓展,而团购平台则在不断丰富完善实物团购品类。
此外,来自移动端的生活服务团购交易(不含聚划算)同比上一年激增27倍,移动业务占总体交易的占比例已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