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4:1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

第一篇: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

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

申论考试中,要非常注意申论的写作形式,对总体的把握更要谨慎,如果可以在平常的申论练习中,在对申论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养成列草稿的习惯,这样对在申论考试过程中把握考官要点、深入分析、节约时间,平常的练习很有帮助。

下面,我根据最近几年的申论考试经验,总结出公务员申论考试过程中,最适合考生作的一套列题纲和写作方法,可以轻松让您的申论突破60分!

第一:列题纲

审题、立意后不可马上就动笔写。而是要概括构思的轮廓、总体的思路、文章的布局,先列提纲作为写作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心里有数,便于宏观控制;

第二,可保证快速成文;

第三,不跑题。

因此,考生要养成写文章先列题纲的习惯。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

(2)总论点

(3)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对应的材料(是否围绕总观点;是否重复;是什么关系:并列层进、哪个分论点对哪个材料)

(4)论证方法

(5)论证结构

(6)开头、结尾

(7)各部分大体字数

显而易见,提纲就是立意、布局、思路的具体化。提纲一列,就仿佛文章已经在你面前了,就可以从从容容动笔了。

很多考生怕麻烦,不愿意列提纲。不列提纲很容易信马由缰,写到哪儿算哪儿,或者还有不少考生仅写一半,收不了尾。这除了时间因素之外,大多与不列提纲有关。其实,列提纲极其简单,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在卷子纸背面,用铅笔画几个方块儿(写几段就画几个),中心思想写上几个字,每段大意写上几个字,每段大致多少字,名人名言写进哪一段(一般在最后一段),也就可以了。行文的时候,边写边对照着看,同时允许随时修改。

第二:拟标题

标题在全文中非常重要,标题列出后的最佳效果是使人读来觉得“触目惊心”。从标题字数的多少,韵味的有无等,可以感受和判断作者写作水平和风格。

(一)要求

从内容上来要求,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必须反映中心论点。而且,标题要力求醒目、简练。

(二)形式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第三:开头的方法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申论文章的开头,如同一支乐曲的定调,对全文的格调、结构都很有影响。文章的开头部分不等于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它有时可能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段,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自然段。开头的类型常用以下几种: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例如《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开头:自古成大器者,多为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人,而嫉贤妒能,恃才傲物之辈,则鲜有成事者。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例如《取法乎上》一文的开头:唐太宗《帝范》中有句话很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意思是说治学、做事只有以高标准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达到高水平。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例如:“杀鸡给猴看”常被作为警世的手段,被某些人反复运用。然而我却有几分疑惑。

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例如: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而视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勇于献身的气概;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决心。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例如《吸收与给予》的开头:人们热爱绿树,因为它带给大地生机,带给了人类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扎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斤之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要给予就绝不能离开吸收。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第四:结尾的方法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例如《从泡沫到陷阱》的结尾:因此,对于那些曾经付出惨痛代价的网络从业的先驱们来说,上述朴素的道理就显得更加珍贵。因为,这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毕竟是你们有志于安身立命之所,如何保障互联网世界的纯洁与和谐,与不断开拓互联网业务同等重要。因此,花大力气去填平目前网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的陷阱,可算是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项当务之急。

又如: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结尾:没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近段时期,日本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群众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涉日游行活动,对于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是充分理解的。但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一定要冷静理智,依法有序。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如文章《不能让讲诚信者吃亏》的结尾:讲诚信,是我们的社会应具备的美德。要想让人们都讲诚信,除了在法规上制约不讲诚信的人,在道义上谴责不讲诚信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措施,一定的社会氛围,鼓励讲诚信的人,不让他们吃亏。我们除了在道义上让讲诚信的人得以彰扬之外,在具体实惠上,虽不是一定给讲诚信者以物质奖励,但至少不能让他们因诚实受到政治的、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损失。对于讲诚信者本人来说,可以不提这些条件,但整个社会舆论应该保持公正的立场,为他们设身处的想一想,为讲诚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又如:

万事善为首,百善爱为先。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份粗鲁;多予理解,少加抱怨;多伸援手,少抄袖手,用爱演绎真情,用善温暖心灵,幸福、美好就会永驻人间。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如这样一篇文章《谈合作》的结尾:古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贵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善于和别人合作,才能创造出事业中的“雪中梅”来。

又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浪费一点资源,数额就非常巨大;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

(五)借意抒情

例如《环境——生存的希望》一文的结尾:为了我们拥有的楼宇,为了我们正陶醉的霓虹,为了这历尽艰辛的人类文明,为了我们的未来,别再让自私的欲望充塞头脑了,重新面对我们的世界吧!用爱心去抚平大自然的创伤吧!因为只有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我们的生存才有希望。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技巧问答+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巧用申论真题总结考试经验+七大技巧教你提高阅读速度

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技巧问答

二、申论命题的题材涉及哪些领域?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体五面”,即: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有的申论题材都没有超出这五个方面。具体的切入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层次高度、不同的门类领域。

第一,层次高度来看

申论考试题材内容有高与低、抽象与具体、宏观与微观、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之分。高层次、宏观层面、根本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2006年下半年天津市申论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国考申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多主题复合型试题)。具体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2006年国考申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007年北京社会在职申论《城市摊贩管理》,2008年上海申论《政府绩效评估》,2009年江西申论《金融危机下改善民生》。

第二,从门类领域来看

申论考试题材有综合与专门、全面与局部、跨越多个领域与涉及单一领域的区别。典型的综合性、跨领域题材:2008年浙江申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门性、单一性题材:2007年湖北申论《保证食品安全》,2008年江苏申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中国制造业》,2008年陕西申论《治理行业不正之风》。

第三,从出现的频率来考察

申论试题以具体性微观题材、专门性单一题材居多,其中涉及具体的专门领域主要有:

经济管理:2006年浙江申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2007年甘肃申论《消除垄断,维护公平》,2008年北京申论《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结合,规范市场秩序》,2008年辽宁申论《改革招商引资体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密切相关。

政治文明:2007年北京申论《听证会制度的发展》,2007年上海《树立公务员精神》,2007重庆《遏制政府浪费》,2008江西《预防职务犯罪》,2008福建《强化突发事件中的政府责任》,2009年黑龙江省申论A类、B类《促进地方政府决策科学化》、《强化政府在产品质量检验中的责任,杜绝权力寻租》,2009年春季福建申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与加强和改善政府自身建设密切相关。

文化建设:2009年北京申论《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并重,提高国民文明素质》,2008年山东申论《弘扬感恩精神,促进社会和谐》,2008年山东军转申论《弘扬抗震精神,保持机关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2008年山西申论《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与弘扬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相关。

社会管理:2007年山东申论《规范网络捐助》,2008年吉林申论甲类《规范管理民间互助基金》,2007年江苏、2008年广东申论《社会救助》,2008重庆申论《发展养老事业》,2008年吉林申论乙类《规范发展社会养老服务》,2008年湖南申论《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2007年安徽申论《规范考研辅导市场》,2008年黑龙江申论《规范群租房管理》,2008年天津申论《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关。

生态文明:2008年国考《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2007年山西申论《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关。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策论型文章作为公务员考试申论中一种重要的文章类型,广大考生一定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专家从多种角度为各位考生解读 这种文体,并为各种考生解析申论和策论的关系。

四、“策论型文章”的题材特点和写作思路

策论文章在古代官员选拔考试中也有相对应的名词,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层次的科举考试科目——制科考试的两种作答文章体裁,“策”与“论”是分开的,以对策措施为主的文章叫“策”,以论述阐发事理为主的文章叫“论”。宋代嘉祐六年,仁宗皇帝举行不定期的制科考试,苏轼应试,作“进策”25篇,《教战守》是其中一篇“策”;作“进论”25篇,包括《留侯论》、《晁错论》。这里的对策,同现行汉语中的同名词语基本是同义的。

对策与论述内容在文章中可以统一起来,但古代考试或文章写作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策论文章”或“策论型文章”这一名称,现代申论考试作答要求中的“策论型文章”是从其字面本义来定义的,笼统地说,就是把对策与论述内容统一起来、融为一体的文章。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申论所称的“策论型文章”接近于古代政论文体中的“策”,这是以皇帝为对象的,就国家政治事务中的某一实际问题陈述见解、提出谋略和对策性建议的文章体裁。其基本套路是篇首提出问题,如“当今生民不知安危,如何使百姓居安思危”;然后就问题的各个方面展开分析,如不知安危的危害何在,居安思危的意义何在,采取措施促使百姓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主体部分是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一般比较具体,如开展国防教育、组织民众参加民兵训练、对优秀典型给予表彰奖励等。我们可以看出,由论述引入对策的“策”这种政论文体,是从古代绵延至今、一直都在使用的,其撰述内容、基本结构与当今的“对策建议”、“策论型文章”本质上是相通的,形式上也有近似性。可以认为,符合兼有问题分析、理论阐述与对策措施条件的文章,即为策论型文章。借鉴古代的“策论文章”,像历代名臣就时政问题进献给皇帝的奏议,参考其中的安排结构、组织材料、阐述论点的方法,乃至一些至今仍有价值的观点,摘引一些名言警句,作为一种知识积累和参考范例,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申论作答者,理解“策论型文章”一词,最实用的还是头脑中要牢牢记住文章必须有对策内容,并以对策为主。有多种方式可以提高对策提炼、形成和表述能力,阅读学习古代的“策论型文章”就是可行途径之一。

申论诀窍: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

申论考试中,要非常注意申论的写作形式,对总体的把握更要谨慎,如果可以在平常的申论练习中,在对申论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养成列草稿的习惯,这样对在申论考试过程中把握考官要点、深入分析、节约时间,平常的练习很有帮助。

下面,根据最近几年的申论考试经验,总结出公务员申论考试过程中,最适合考生作的一套列题纲和写作方法,可以轻松让您的申论突破60分!

第一:列题纲

审题、立意后不可马上就动笔写。而是要概括构思的轮廓、总体的思路、文章的布局,先列提纲作为写作依据。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心里有数,便于宏观控制; 第二,可保证快速成文; 第三,不跑题。

因此,考生要养成写文章先列题纲的习惯。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2)总论点

(3)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对应的材料(是否围绕总观点;是否重复;是什么关系:并列层进、哪个分论点对哪个材料)

(4)论证方法(5)论证结构(6)开头、结尾

(7)各部分大体字数

显而易见,提纲就是立意、布局、思路的具体化。提纲一列,就仿佛文章已经在你面前了,就可以从从容容动笔了。

很多考生怕麻烦,不愿意列提纲。不列提纲很容易信马由缰,写到哪儿算哪儿,或者还有不少考生仅写一半,收不了尾。这除了时间因素之外,大多与不列提纲有关。其实,列提纲极其简单,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在卷子纸背面,用铅笔画几个方块儿(写几段就画几个),中心思想写上几个字,每段大意写上几个字,每段大致多少字,名人名言写进哪一段(一般在最后一段),也就可以了。行文的时候,边写边对照着看,同时允许随时修改。

第二:拟标题

标题在全文中非常重要,标题列出后的最佳效果是使人读来觉得“触目惊心”。从标题字数的多少,韵味的有无等,可以感受和判断作者写作水平和风格。(一)要求

从内容上来要求,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必须反映中心论点。而且,标题要力求醒目、简练。

(二)形式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

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

第三:开头的方法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

申论文章的开头,如同一支乐曲的定调,对全文的格调、结构都很有影响。文章的开头部分不等于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它有时可能包括两个以上的自然段,有时可能只是一个自然段。开头的类型常用以下几种:

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

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例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头:自古成大器者,多为虚怀若谷,兼容并蓄之人,而嫉贤妒能,恃才傲物之辈,则鲜有成事者。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例如《取法乎上》一文的开头:唐太宗《帝范》中有句话很耐人寻味:“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为其下。”意思是说治学、做事只有以高标准来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绩,达到高水平。

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例如:“杀鸡给猴看”常被作为警世的手段,被某些人反复运用。然而我却有几分疑惑。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例如: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坐而论道的政治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需要的不是袖手旁观、冷眼而视的观察员,而是身体力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的情绪,而是勇于献身的气概;需要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卧薪尝胆的决心。

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例如《吸收与给予》的开头:人们热爱绿树,因为它带给大地生机,带给了人类幸福。然而,绿树为了这一切必须深扎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有人做过试验,一棵不大的白杨,一昼夜吸收的水分竟达5斤之多。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要给予就绝不能离开吸收。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

第四:结尾的方法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例如《从泡沫到陷阱》的结尾:因此,对于那些曾经付出惨痛代价的网络从业的先驱们来说,上述朴素的道理就显得更加珍贵。因为,这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毕竟是你们有志于安身立命之所,如何保障互联网世界的纯洁与和谐,与不断开拓互联网业务同等重要。因此,花大力气去填平目前网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诚信缺失的陷阱,可算是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项当务之急。

又如: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的结尾:没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近段时期,日本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了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群众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涉日游行活动,对于广大群众和学生的这种爱国热情,我们是充分理解的。但是,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一定要冷静理智,依法有序。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定压倒一切”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含义,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把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这一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例如文章《不能让讲诚信者吃亏》的结尾:讲诚信,是我们的社会应具备的美德。要想让人们都讲诚信,除了在法规上制约不讲诚信的人,在道义上谴责不讲诚信的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措施,一定的社会氛围,鼓励讲诚信的人,不让他们吃亏。我们除了在道义上让讲诚信的人得以彰扬之外,在具体实惠上,虽不是一定给讲诚信者以物质奖励,但至少不能让他们因诚实受到政治的、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损失。对于讲诚信者本人来说,可以不提这些条件,但整个社会舆论应该保持公正的立场,为他们设身处的想一想,为讲诚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又如: 万事善为首,百善爱为先。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柔,少一份粗鲁;多予理解,少加抱怨;多伸援手,少抄袖手,用爱演绎真情,用善温暖心灵,幸福、美好就会永驻人间。

(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这样一篇文章《谈合作》的结尾:古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贵有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善于和别人合作,才能创造出事业中的“雪中梅”来。

又如: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浪费一点资源,数额就非常巨大;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

(五)借意抒情

例如《环境——生存的希望》一文的结尾:为了我们拥有的楼宇,为了我们正陶醉的霓虹,为了这历尽艰辛的人类文明,为了我们的未来,别再让自私的欲望充塞头脑了,重新面对我们的世界吧!用爱心去抚平大自然的创伤吧!因为只有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我们的生存才有希望。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 5 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

巧用申论真题总结考试规律

真题是集众家之所长的精华,每道题都要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才会最终出现在考生面前,是任何一本辅导书都不能代替的。在公务员考试中更是如此,真题就像一个宝库,里面的资源越挖越深,越挖越多,因此真题是公务员考试复习的必备材料。但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在利用这些资料的时候,往往不太明白利用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当然,也就不太明白应当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在本文中国家公务员网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从真题的重要性入手,解读了申论真题的作用,进而阐明了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如何运用真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的重要性

(1)把握重点,直接得分:从十年来公务员考试来看,每年虽有变化,但考试的重点内容是基本固定的,涉及主要内容的性质——“民生”却是基本不变的。

(2)针对性强,准确率高:从命题角度而言,真题的命题人是各学科的重量级专家,他们在征集题库的基础上,用专门时间,“封闭式”反复推敲而成,其提供的出题样式的示范性和命题质量非一般模拟题能比拟,其科学性、临场感远超一般的模拟题。

二、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真题的作用

(1)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学习,可以感性认识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命题风格、各学科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易程度。

(2)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虽然说“重者恒重”,但每年仍有很多人落马,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虽然知道了重点,但不知道重点内容中会有怎样的运用。知识的掌握分为两种,一种表面的掌握;另外一种就是理解后的掌握。如果只是表面的掌握,如果考试的方式改变了,侧重点不同了,就没有办法做题了。而理解后的掌握则可以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3)感悟公务员考试命题侧重点和命题技术的变化。作为读者,如何了解每年的细微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历年真题的学习,你就可以发现每年题型、侧重点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仅靠语言往往难以表述清楚,只有通过做不同年份的历年真题,才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其变化。

三、公务员考试中如何运用申论真题

在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过程中申论真题的作用关键在于总结和思考,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1)熟悉命题方式

分析真题可以看出,申论在命题的时候多是结合民生,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多留意这样的题目,它往往包含不止一个具体的政策或者具体的事件。要养成不断思考的习惯可以在考场上镇静自若,灵活应对考试。

(2)总结原理和思想

申论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大纲给出的复习内容很抽象,这时候,要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把每年试题中涉及的规律进行归纳,找出最容易出题的部分和最有效的解题套路,重点强化。这时候推荐可以总结到笔记本上,闲暇时间带在身上,随时看随时记。

(3)发散思维进行猜题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猜测每年要出什么题目。在这种情况下,真题就是最好的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把每年重点的题目和当年的社会热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共同点。当然,这是比较费时间的,也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但是不要怕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之后,你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出题规律,那么进入考场之前,以及在考场上答题都会信心百倍。

以上是国家公务员网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的老师在对近十年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的关于如何运用申论真题的几点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可以参考使用。

申论材料审读技巧

一、摸清题目的要求,带着要求去理解题意

先看下面的例子: 某班语文课上因为学习“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知足才能常乐;二是不知足才能常乐。你赞同第一种观点吗?赞同第二种观点吗?你有没有第三种观点?请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发言稿(议论文),参加他们的讨论,题日自拟

要写好这篇议论文,首先要弄清材料中“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要明确可以赞同讨论中的第一种观点,即正面立论,也可以反面论述,发表“不知足才能常乐”的见解;也可以针对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进行具体分析,不明确倒向哪一边,如有的学生提出在生活上应知足,在工作上应不知足的看法,展开议论,可以认作是第三种观点,这些都称得上是弄清题意了。

但是,从摸清要求来看,我们还得往深处想一想:知足常乐意即凡事应懂得满足就常常会快乐。这同我们当代青年信奉的开拓、进取、追求的时代精神,岂不有点相悖?如果整篇文章赞同这一种观点,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的。所以,不少应试者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题意蕴涵的要求,以《岂能知足常乐》、《永不满足,志在开拓》、《知足—庸人的哲学》等立意鲜明的文字作题日,谈古论今,全文都贯穿了常乐在于永不知足的奋斗进取之中的主旨,使议论闪现出动人的时代光彩。这不能不说是审题的成功之处了。

二、看透字面的意思,深刻理解材料含意

对有些材料,必须透过字面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以避免答题时犯就事论事的错误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要求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日,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寓言诗《鸟的评说》如下: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鸟的评说实际上就是人的评说。因此,文章决非要求对鸟发表看法。有一篇题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优秀论文,是这样起笔的: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低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这就一下子透过字面,领悟了以鸟喻人蕴涵的深意,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人的问题

三、通过联想思维,把握文章的针对性

要使议论不离题、偏题,审读材料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深刻,这就要凭借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意的针对性。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而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

例如阅读关于谈论穿着打扮的材料,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穿着打扮无非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的小事,但如果借助联想思考一下,那么和穿着打扮相联系的生活现象就值得我们去议论一番了:穿着打扮和情趣爱好、审美意识有什么关系?和生活水平、市场消费有什么关系?和现代文明、文化心态有什么关系?和时代潮流、社会影响又有什么关系?只有把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审视得清楚一些、全面一些,才不会使议论同于个人生活小事而跳不出来,也可防止任意提到什么思想高度去解分一番。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联系现状,针对在穿着打扮上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展开议论。这样,文章自然也就有棱角和锋芒了。

再来看一个例子: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军陆战队采访,惊奇地发现,在沙特的帐篷里,在待命的军舰上,美国官兵正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据说,有个军官匆忙出征,忘记带上这本书,赶忙写信给妻子,让她把书航寄到前线)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的必读书(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对中国的《孙子兵法》奉若至宝,急用先学,买属为解燃眉之急)《孙子兵法》飘洋过海,备受美国人青睐,并不新鲜)近、现代的英、俄、日、德、法、捷等外文译本早已风靡世界,被日本人称之为“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拿破仑作战时也曾拜读过,此书早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军事院校的教材)《孙子兵法》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与过去战争经验写成的,曾席卷日本管理界和美国军事界,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此为止,我们还可以继续展开联想,深人分析,明确材料的针对性。有人是这样展开联想的:

前不久,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里掀起研究“易经热”,祖先的真知灼见,使诸多大学生感到震惊。日本出现《菜根谭》(明代文人洪应明著)热,充分显不了这一事实:虽经岁月流逝,人世沧桑,仍掩饰不住它的灿烂光辉,实为“中为洋用”的典型。大学校园里对西方哲学从热衷到冷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自一日批判到重新关注,这种“同归热”,充分显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其他,诸如中国的中医、中药、武术、气功在世界各地深受欢迎,日本、东南亚尤烈

如今出现一种怪现象:“中国和尚”在国内“念经”,“听者寥寥”,但飘洋过海却出现“远 8 道的和尚会念经”的情形,“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形司空见惯

一部分鼓吹民族虚无主义的人,把西方文化吹得天花乱坠,仿佛创造人类文明没有中国人的份,把中华民族的祖先说得一无是处。

有识青年应研究、挖掘祖国文化遗产,继承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就不会出现一提中国便“心灰意懒”、“自惭形秽”,一提西方便“叹为观止”,须“仰视才见”的自轻自贱的民族自卑感。

七大技巧教你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根据我自己的研究和在实际授课中学员的反馈情况,我总结了以下七大技巧,可以帮助大家提高阅读速度:

(一)形象阅读是快速阅读的一大特征

美国学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 “千言万语不起一张图”,说明了形象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认识。比如看同样面积的一段文字和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只需要一两眼就可以看清楚,而要看懂一段文字内容就比较费时的。有关专家更进一步的推算出:人们“记忆中的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的比率为1:1000”。众所周知,人们的大脑分为两半,左半脑又叫抽象脑,右半脑又叫形象脑,阅读文字用的是左脑,而欣赏自然的风景和绘画作品则用的是右脑。两者相比,看书时左半脑结束信息慢而少,若把一页书看上一眼,能记下的内容很少,因为人们看书时是局部的、抽象的去看;而看画是用右半脑接触信息快,比如人们看风景画,便会迹象画面上的大半以上内容,因为画是人们是整体的、形象地去看。当然阅读使人们也不自觉地用了整体观念,比如人们看到方框,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方框的印象的,而不是离散的四条短线,看到森林时会在大脑中记下森林的森字不是三个木子,更不是零散的汉字笔画。利用视觉这一特点,同样可以把一段文字看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如果利用人们看画的轻松心情阅读文字,也就是变文字阅读为形象阅读,那么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将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是经权威人士提出并证实了的理论。

(二)快速阅读不会影响阅读的质量

有人认为,快速阅读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如慢读收获大。其实不然,比如把一部电影分开来看,只能给人留下不完整、不连贯的印象,若连续看完则能形成完整的印象,而且更深刻。阅读也一样,连续阅读快读一篇文章远比断断续续的阅读效果好,快速阅读要 9 比依次慢读效果好。因为慢读时给大脑也输入的是断续地慢节奏信息,大脑会分散剩余的注意力;快速阅读时人的注意力则高度集中,能够从字里行间看到文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便于形成完整印象,便于理解记忆,恰恰能获取比慢读更多、更完整、更深刻的知识信息。

(三)无声阅读替代念念有词的口读、指读

测试表明,用朗读的方法每分钟阅读速度仅为500-700字。考试中,念念有词的口读、指读也会导致阅读速度大为降低,无声阅读才是一步到位的阅读方法。无声阅读程序较发声阅读程序大大简化了。发声阅读程序为:目→脑-→口→耳→脑;无声阅读为:目→脑。所以无声阅读是看到文字马上认知。无声阅读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而是把整句整行的文字符号作整体识别。无声阅读时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如果阅读时仍采用传统阅读的方式,则不能做到这点。实践中,可采用限时阅读的方法,眼睛加快扫视页面的速度,集中注意力理解读物内容,使发音器官来不及发音。久而久之也可克服口读、指读的毛病。

(四)注意力要高度集,多做逻辑提问

在阅读过程中,应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对材料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上,只有这样,人们的视觉和思维才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才会加快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做到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应注意:阅读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即阅读前应明白通过阅读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要获取哪一方面的知识。如:在做阅读题目之前可先看材料后面的题目,然后再阅读材料。

在快速阅读中,我们还要多做逻辑提问。所谓逻辑提问就是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陶行知把这种提问比喻为“八位顾问”,他说:“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给我。你若想问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来、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在传播学的理论中,也有“5W理论”,即“When”、“Where”、“What”、“How”、“Why”。这些要素都有助于我们快速获得各种信息、理解文章的意旨,所以阅读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搜索信息上,这是快速阅读的一个前提。

(五)抓住关键语句和主要信息是关键

阅读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和主要信息。阅读材料的文字都负载着一定的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文字负载的信息都相等。一个句子常由许多词语构成,其中,有的词语是关键性的,没有它,意思就表达不清,有的则不然。文段通常也是这种情况:有些词语是关键的,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对每一个对文字、语段平均用力,而只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其他内容则一次带过。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张有弛并达到一定速度;否则,在阅读过程中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词语、句子上,不仅抓不住重要信息,还会造成视觉和脑力的疲劳,进而影响阅读速度。

文中的重要信息分布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在记叙和描写性的文体中,单句的重要信息中一般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在科技文体、政论文体中,单句的重要信息有更可能是状语、定语和补语;在复句中,大多数偏正复句的重要信息是正句,而在条件复句中,表示唯一条件的分句则是重要信息。在文段中,文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主题句以及含主题句的文段是重要信息。了解了阅读材料中重要信息的分布状况,在阅读时便可有的放矢地捕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六)正确处理阅读材料中的数字、时间

阅读过程中经常可碰到的数字、时间等比较琐小的内容,尤其在阅读科技说明文时数字、时间等内容更是比较频繁的出现,次数多了,难免混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数字、时间用铅笔给标出来,如果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要用到这些数字或时间则可以通过标记很快的查到。当然,如果是比较重要或有标志意义的数字或时间则在阅读时便应准确记牢,以免影响下面的阅读和理解。

(七)扩大视觉幅度,进行整体辨认,减少回视

阅读过程中人们的视线应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依次扫视,但由于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难写或难以理解的字或词语,而不得不做暂时停留或返回视线重新扫视,这便是“回视”。由于阅读材料太难而造成的回视现象是正常的,但有些读者的回视却并非因为阅读材料太难,而是因为没有养成整体认识的习惯,又不能很好的把认识过的文字流利的组成完整的语句,常常是看完后面忘了前面,不得不回视,这就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视线从上一行末端到下一行开头时扫视准确,不要串行。如果有扫视串行的毛病,可通过下面方法加以克服:用一把木尺把要阅读的文章左边遮住,阅读完上一行后,先预测下一行开头的文字,然后再预测是否准确。这样,在读完一行后便有了心理准备,扫视移行时便会比较顺利。

在这里,我推荐大家多去阅读《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上面的文章,利用我们上面的技巧多加训练,你将会更加得心应手,你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

确定申论主题的三个步骤:

其一、找出结果。申论考试的材料往往头绪杂乱,层次混淆;可是上述材料一定会给出问题造成的结果;这些结果就是我们找出主题的基本线索。其

二、由果导因。一般来说,事物都有因果关系:或一果一因、或一果多因;原因有主有次、有深有浅。其

三、引申原因。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提纲写作技巧

点击查看>>>国考申论备考资料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提纲写作技巧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提纲是一种概要式的文种,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贯彻执行题型中可能出现的内容。它不需要完整详细的呈现文章的全部内容,只需要提纲挈领、概述式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线索呈现即可。提纲具体写些什么,这是由何种文章的提纲来决定。如宣传提纲即宣传方面的要点,讲话提纲即讲话内容的线索和主要内容,讲话提纲、写作提纲等等皆如此。为接下来的2018国考申论备考做准备!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库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2018国考频道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提纲的常见格式为“标题+正文”,有时也会根据提纲发送的对象加上主送机关。标题的表述方式也比较类似,多为《关于XXX工作的汇报提纲》《在XXX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之类。虽然提纲的写作在格式与标题的写法上十分类似,但具体到内容层面,每种文章的提纲都会略有差异。

如讲话提纲,基本是对讲话内容、讲话稿件的高度概述,所以提纲的行为逻辑与讲话内容的逻辑趋于一致。一般为开头语或称开场白,然后是主要内容,最后是结语。华图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要注意的是,讲话提纲的主要内容与真正讲话稿的主要内容的区别在于,提纲的概括性更强,多用大小标题的形式体现真正讲话内容的条理与层级。

工作汇报提纲,也与汇报逻辑一致。正文主体部分一般为工作的基本情况介绍:已经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今后如何改进和继续后面的工作。有时也会在结尾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点击查看>>>国考申论备考资料大全 点击查看>>>国考申论备考资料 的地方写些“请领导指教”之类的话。

不管是何种提纲,提纲的行文逻辑与原文的行文逻辑是一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提纲因为是概要式的文种,因而更加突出“纲目”与“要点”,条目会更加清晰。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库供考生备考学习。

原文链接: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提纲写作技巧http://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点击查看>>>国考申论备考资料大全

第四篇:提高申论成绩关键在于构思巧、提纲妙

国家公务员网辅导:提高申论成绩关键在于构思巧、提纲妙

申论得高分的考生,哪怕是申论授课专家,不管是归纳段落大意,还是写几百字的申论,都非常重视列提纲这项工作。提纲是申论的依据,好的申论,有了提纲才能下笔,如同图纸那样重要;提纲是申论的缩影,从提纲可以推想申论的特点来,如同看过图纸可以想象出楼房的模样。申论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构思巧,提纲妙。

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这些现象内容不一,从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需要我们描述、议论、解决这个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组织材料,把有用的内容,即有助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材料,用简要的文字拟定一个概括的、合理的纲要。有了提纲,下笔时才能胸有成竹,顺着提纲写下去,就可以一气呵成。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一篇好的申论,往往是取决于构思的努力。构思,就是确定写作思路,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选定自己“立场”;二是决定“怎样写”,也就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考虑怎样描述这个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及其可行性的分析。

国家公务员网公考专家提醒考生列提纲之前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申论提纲要高屋建瓴、纵观全局

首先要考虑,如果是指定角度写申论,一定要先认真审题,读要求,分析要求,分析“题眼”,在此基础上,把自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确定下来;如果是自拟角度写申论,就要先考虑,资料要反映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选择哪些材料最切合自己的意图,要把这些材料的来龙去脉搞清、理顺,按一定顺序排好队,分好段,并考虑段落的详略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二、申论提纲要体现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自己拟写的重点策略要用重点段来描述,重点段落要适当分层次,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典型而有说服力,内容一定要充分而不空洞。非重点段,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简明、扼要。

三、申论提纲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可以按问题解决的方法如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管理手段、教育手段、监督手段等方式排列自己的提纲;也可以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设置自己的提纲,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怎么做?”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步“做多久?”解决问题的时间等。

第五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打好提纲,申论作文巧拿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打好提纲,申论作文巧拿下

申论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很多同学一听到申论,就一脑门子汗。字多,语言匮乏,无从下手,使得很多同学都因为申论作文而成了岸边常客,迟迟上不去岸。很多同学写到大作文题目时,上来提笔就写,殊不知,从开始就错了。今天,中公教育专家教你如何写作文,成功上岸!

一、草稿纸先行。

我们都知道申论是发草稿纸的,但是有多少同学真的在写作时在草稿纸上列提纲的呢?所以,申论作文第一步,申清作文题干后,提炼出主题词或角度,重温材料,以每则材料为基准点,总结每则中心思想,若问题对策较多则建议写策论文,原因影响较多建议写政论文,若一边多,则建议写政论文。之后提炼出分论点,加以优化,确定标题,加以优化。完工!这就是我们要在草稿纸上下的功夫。这一步做到位可以保障你的文章在二类档上。

二、正式写作。

标题—开头—分论点论证—结尾。

标题和开头我们在之前已经讲过,本次着重教大家写分论点论证。大家在分论点论证时总会产生某种误区,认为政论文就是写意义,策论文就是写对策。然而非也。不论政论文还是策论文,其实论证部分是一样的,只是侧重不同。论证都是例证+理政+对策。只不过,政论文侧重分析论证部分,举例子最好只举一个翔实的例子,对策部分一句可行性即可;而策论文侧重对策部分,举例子可以几个简单排比也可以一言以蔽之,但对策部分一定要翔实,至少包括两条,一定要有具体的实操性。

例如:政论文分论点论证

互联网+教育为平衡教育资源“把薪助火”。“有教无类”道出了先贤孔子关于“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期望。互联网+教育让这一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小红是S村的一名留守儿童,她的愿望是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来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和父母团聚。这在之前似乎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当地政府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将互联网课程融入课堂,让小红这一班的所有学生都接触到了北京上海的教育资源,小红感叹:“真的太精彩了!”不难看出,互联网+教育正在打破城乡差距,带来更多希望。因此,必须要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让“互联网+教育”真正推广到基层。

策论文分论点论证

走出冷漠,重塑邻里和睦关系。孟子说:“乡田同井,出入同友,守望相助,疾病相互扶持,则百姓亲睦。”可见,邻里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奠基石。然而,物质生活不断丰腴的今天,我们住进了具有坚实墙壁的高楼大夏,这些墙壁不仅抵御了寒冷和危险,也隔绝了我们与邻居间的温暖。因此,走出冷漠,重塑邻里关系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可通过电视媒体播放邻里互助公益广告、微信微博公告账号做专栏,让群众耳濡目染;线下可以在高校设置相关课程,社区组织主题活动促进邻里关系。另一方面,树立邻里互助好典型,以鲜明的案例去感染民众,可以举办“中国好邻居”的评选活动,以榜样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的考生可以勇战作文,一举成功!

下载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备考:巧列提纲轻松突破60分(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