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问题:主要是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趋势下,当前镇村两级尤其是乡镇一级在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经济发展、财税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等体制机制方面的现状,在镇村综合改革中的探索和经验,存在的问题,相关意见建议。请在22日前提供
省委农工部农村处)
1、机构设置:目前乡镇虽按规定进行设置各办公室,但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交叉现象较多,不能专编专岗,专人专职。从职责权方面混淆处理较多,且行政和事业单位也没有完全从体制(实际)中划分,各自承担相应职责,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
乡镇机构改革不只是乡镇政府自身的问题,还涉及到上级政府的改革,必须是上下结合,上有县、市体制改革,下有镇村治理结构的变革。还要根据乡镇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框定政府职责,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职能定位:乡镇由社会管理者转变为公共服务者的目标虽明确,但基层政府实际承担的角色有偏差,政府并未实际从职能中转变过来,仍像“大管家”一样处理各项社会事务,与公共服务者的定位尚有很大距离。
建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力争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解决职能交叉、理顺部门关系、明确强化责任方面抓出成效。全面梳理政府部门行政职能,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3、社会管理:政府公信力是当前基层政权的一大困惑,也是当前执法难问题、执法不到位、干群关系紧张的一大焦点,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要素。基层政府社会管理资金缺口大。由于基层政府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等,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需要财政负担的金额不断增加,资金缺口较大,财政支付压力逐年加大,其中乡镇一级的地方财政支付压力尤其巨大。
4、公共服务: 在现行体制中,上级机关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和数字化后,以指标和任务的形式分派给各个下级行政组织,并以这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都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挂钩,承受着来自上级行政机关的巨大压力。现行体制下镇政府较浓的行政管理色彩,较弱的服务色彩致使其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作为直接面对农民的基层政府,理应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和改革目标,无论是机构设置、组织形式的调整,还是管理机制、运作机制的改变,都要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同时要改革现行政府问责体制,增强基层政府农村公共服务动力。
5、组织建设:镇村管理,人是最关键要素。镇村班子队伍强弱,工作积极性能否提高,是否留得住有用人才,不能简单的以党性、奉献标准理解,而应因时因地,从考核上、政治和经济待遇上下功夫。
目前村(居)每年仅有4万元的转移支付,而平均年支出却达到了30万元左右。村(居)委会干部都已经脱离生产,一般来说年平均工资福利达3万元以上才能保证村(居)工作对村级干部的吸引力,但实际情况却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就这两年,在村(居)任职多年的干部因为收入过低放弃了村(居)的工作外出打工的事例连续发生。村级干部岗位出现空缺,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补上,只能将其工作任务分摊,不利于整个系统的运作与办公的效率。
婺源县XX镇人民政府
201 年 月
日
第二篇: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考
郭书田
【摘要】 农村综合改革要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这又必须与民主法制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因此,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必须上下联动,针对不同区域发展实际,分类推进。
【关键词】 农村综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推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召开“新阶段的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国际研讨会”,讨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县乡村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三项。这三项改革是国务院提出来的,为此还在财政部设立了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指导这三项改革。讨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一、农村综合改革应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
这三项改革都涉及县及县以上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能就乡村而论乡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下动上不动,越动越被动”、“下改上不改,改了还得改回来”。这话是基层干部说的,而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曾记得李铁映在辽宁期间,在海城县任县委书记,实行县级综合改革,力度很大,效果很好,但由于县以上的行政管理体制未动而在他离任以后复归原样。内蒙古卓资县委书记朱暄大刀阔斧实行县级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受到国家体改委的重视,也由于县以上的机构未动而流产。李鹏在任总理期间,积极支持县级综合体制改革,目的是想用“釜底抽薪”的办法,自下而上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于阻力极大,最终夭折。朱镕基总理领导的政府机构改革,虽然力度很大,人员减了一半,但职能转变问题并未解决。这就是历史经验。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曾参加国家编委
有关农口机构改革与综合部门关系的研究,深感部门利益十分强劲,很难统一认识。我曾讲过这样一句话:“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权力在手,寸步不让”。一起参加研究的同志都有同感。
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四次,虽然有一些成效,但不成功。改革的结果是机构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扯皮现象越来越重,以权谋私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中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很难落实,这涉及国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需要客观地也就是不带任何偏见地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制度原因。我个人认为,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仍具有计划经济管理的特征,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延续与发展。有两个重大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中央部门林立问题。党政之间与部门之间的职责严重交叉,为了协调,又增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强调一项工作重要,就增设一个机构,或使机构升格,产生“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形成中央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垄断化,垄断权力法规化。这样自然是机构重叠、头重脚轻,造成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严重失衡。二是地方层次繁多问题。地区本来不是一级政府,而是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地改市(包括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盟改市)使地区变为一级政府,增加了与省级政府对口的机构。这样就使地方政府的层次变为省——市——县——乡四级。有人把村民委员作为“准政府”,就变成五级,加上中央一级共六级,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就自然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运行效率,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官僚主义问题。随着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形成国家权力地方化,地方权力基层化,基层权力个人化。毛泽东在延安采纳了民主人士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减轻农民负担,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既要解决中央部门的垄断问题,又要解决地方“诸侯”的“割据”问题。解决部门垄断与“诸侯割据”两个问题需同步推进,缺一不可。应当下决心拆庙,不拆庙搬菩萨无济于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央的政令畅通,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运转环节,提高运行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堵塞腐败漏洞,实现国泰民安。“生之者寡,食之者众”,历来为当地者所忌。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各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从直接管项目和管资金的活动中解脱出来,杜绝“跑步(部)向前(钱)拉关系”现象,这方面的阻力最大,不解决这个问题,权钱交易与腐败问题难以杜绝。近几年来虽然废除了不少审批项目,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86件,在此之前已取消1806件,但仍然太多,还需加大力度,逐步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有些政府机构变成行业协会,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人们称之为“二政府”。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一、民主决策,使人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这方面的组织资源十分雄厚,而发挥作用不够,多流于形式。为此,一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协的作用,使其成为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众议院与参议院。要有广泛性与代表性,增加农民代表的比重,实现还权于民。二要充分发挥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代表大会的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农村村民代表大会与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使这些组织行使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依法行政,由人治真正转为法治。为此,一要加强立法,制订法律由立法机关直接操办,摆脱部门的干预和影响。二要加强综合执法,改变多头执法现象,农业系统组织综合执法大队很有成效。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各类监督机构的作用,包括舆论监督等,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形成监督的稳定与长效机制。
三、农村综合改革分类推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人口与地域面积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农村综合改革应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东
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大中城市郊区,城市化程度很高,农村综合改革应与城市改革统一规划与部署,基本上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二类是中部发展中地区,城市化水平大体为一半左右,农村综合改革应与此相适应,需要中央政府适当扶持。第三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多为边远山区与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综合改革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上要依靠中央政府扶持。农村综合改革有几个共性问题需要解决,原则意见为:
一、乡镇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县乡村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要同步推进。实行人权、事权、财权统一的管理体制,不要事权下放、财权上收,从而使事权与财权分离。村财乡管、乡财县管只能作为一种过渡,不是长久之计。
二、农村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完全是政府行为,人员、设施与经费都由财政拔款,根据上述不同类型地区分别纳入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
三、乡镇机构的改革。我赞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分两步走的意见,第一步是小乡并大乡,调整行政管理职能,合并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第二步将村民自治延伸到乡镇,实现乡民自治。可先在一些地方试点,取得经验。
四、乡镇的七所八站系县的派出机构,实行县、乡、双重管理,多为事业编制,应分情况处理。凡属执行政府职能的应由县直接管理,列入公务员序列;凡带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应转为企业经营,从事业编制划出,使公益性与经营性真正分离,各得其所。
五、乡镇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编制,应根据上述三类不同地区分别确定,不要求都“上下对口”,避免“上下一般粗”现象。
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系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由于涉及权力结构的调整,阻力与难度甚大。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只能知难而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人员分流问题,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第三篇: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考
张 敏,袁志辉,余响华,刘小文,李尊华
(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 年又被确定为教育部普通高校 “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如何进行综合改革,作者通过认真学习高教 “三十条”,反复思考,准备从修订教学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科学进行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工程;综合改革;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校 “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湘教通 [2012] 266 号 -57);《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 〔2010〕15 号 - TS12336)。
【作者简介】: 张敏(1956 -),女,教授,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主任。
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 “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也是教育部普通高校 “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如何开展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更好的发挥项目建设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提高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工作: 1 重新修订教学方案,搭建基础教育、专业教学、素质拓展教学体系三平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提出,要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实际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2]。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性、还要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在大量收集和听取相关企业以及已毕业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设想,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际制订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做法设想如下:(1)适当加大专业基础课的比重,构建基础教育平台。教学实践发现,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时的基础理论不牢固,自我思考能力差,接受新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能力方面较弱。因此,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应适当加大专业基础课的比重,让学生学习更加宽厚的理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做
好铺垫。专业基础课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 理科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现代生物学);生物技术基础(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化工基础(化工原理、生物反应工程);工程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与 CAD,电工学)。
(2)加强专业教学,优化专业选修课设置,构建专业建设平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学生要成为适应不同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有广博的知识面,深厚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学方案中可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以灵活的专业方向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也可以每年进行微量调整可选择的模块。在生物工程的专业教学中,除专业必修课外,初步设想按生物制药、发酵工程工艺、生物化工、生物信息等方向为专业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模块,三年级学生可任选其中 1 个模块学习;用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专业选修课来搭建教学体系三平台中的专业教育平台,为学生的就业拓宽口径及进一步深造如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也可与我系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起,学习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课程设置,与化学专业的精细化工、有机化工结合,培养分离提纯、化学工程设计的能力,充分 “结合专业建设平台的优势”[3],实现 “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相通相容、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理工互动、相互支撑”[4]的良好局面。
(3)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素质拓展平台。通过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解决实际生活的小问题、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使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搭建教学体系三平台中的素质拓展平台,形成实践育人体系,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和过程管理总和[5]。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中都明确提出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目前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是符合社会和学校实际的、是合理可行的。但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相比,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
是拓展人才培养的服务方向,随着生物行业的发展,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考虑要适应特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公司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二是实施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要考虑企业怎么参与的问题;三是加强工程素质能力培养,教师要能很好地利用企业的条件,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实践教学工作,要利用企业工程项目,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四是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五是加强实习、实训,要防止重科学、重论文而轻实践、轻设计的倾向,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各种项目建设实验实训中心,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和发展,是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成功进行的有力保证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明确提出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综合改革,首先要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高学历、高技能的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此,在引进人才与培养在岗教师时,要根据专业方向需要,适当向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领域倾斜,以使生物工程专业与制药工程专业能够优势互补,密切联系,特别是要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要加大 45 岁以下、有稳定研究方向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在岗教师培训机制,通过落实导师制制度对新进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经常性的学术研究和教研活动抓好教师在岗业务学习,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 40 岁以下、尚未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在 3 ~5 年内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学研究能力,有条件时鼓励和支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成功进行的有力保证。
另外以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通过设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吸引优秀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如 《生物化学课程》通过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确立了使用 “框架式”教学法对代谢部分的内容进行讲授,取得良好的效果[6]。同时也大力提倡教师将科学研究的成熟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走教学科研结合的道路。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生物工程综合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第八条提出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本科生阶段的应用型研发人才培养主要是科研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养成,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7]。而生物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8]。
要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生物工程基础实验的类型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化学、物理、电工)、专业基础实验(生物化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专业实验(发酵工艺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三个层次。实践能力培养由单纯技能培养转化为系统综合能力培养,要增强学生对各学科内在联系的认识,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实验层次分为: 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本科生做科研课题)。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逐步提高。实验教学范围有: 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开放实验———探索实验(本科毕业论文或本科生科技创新)。为本科教学适应社会需要人才培养的要求提供有力保证。
要探索学研产用结合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积极争取与更多周边地区生物发酵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加强与周边地区生物发酵企业的协作,如重庆国人啤酒、湖南恒伟药业、青岛啤酒(南宁)有限公司等一些规模较大的生物发酵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实习基地,为这些企业培养针对性强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
要联合相关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编写实习指导书,应包括实习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以及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要强化实习过程考核,每一位实习的学生都有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指导,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学院相关部门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及时检查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帮助学生查找并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实习指导新方式,从实习方案的制定,到实习的全过程,尝试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习的模式。
要坚持科研为实验教学服务的宗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以科研项目研究带动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将科研结果引入本科生实验、毕业论文选题。同时要让教师的科研项目成为综合、设计
性实验的开设;要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支持本科生提前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或做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教学管理改革是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成功的科学保证
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组织保障。进行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要改进教学管理思路,把推进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强调管理也是服务,要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优良的体制环境和舒心的工作氛围,在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坚持 “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才是最终的目标管理。
(1)“以教师为本”,建立教师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沟通。给教师一定的参与日常教学管理的机会,采纳普通教师的合理意见,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教学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关心教师的生活,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免除专职教师的后顾之忧,尽最大努力调动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2)立足于学生培养,坚持 “ 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教学管理的主体,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完善班主任责任制,建立完备的学生信息档案,实时掌握每个学生动向与心理变化,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管理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培养教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启动实施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12〕112 号).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
[3] 张敏,肖新生,夏岩石,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2010(1): 34 -37.
[4] 张敏. 多专业相通相融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A]. 佘国华,邓楠. 质量工程研究与实践(三)[C].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348 - 354.
[5] 林玲.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4): 110 -117.
[6] 袁志辉,黄光文,李常健. 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 13246 -13248.
[7] 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建设[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 1228 -1229.
[8] 张敏,陈建民,管天球,等. 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 97 -99.
第四篇:镇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镇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小池镇地处九江长江大桥头,辖43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2万人,农业户数18792户,耕地面积79450.8亩,人均收入5868元,社会总产值29.12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重要精神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到位,“以钱养事”机制已建立并正常运行,涉农收费和农民负担管理规范,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村级债务得到较好的化解,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在财政奖补政策下有较好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得到化解。具体汇报如下:
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政府机关定编45人,现在编45人,实行了“一人一编一卡一证” 管理,并已上网公示,无编外借用、聘用人员,对原党校事业编制28人、行政落岗2人、合同制工人9人、共计39人全部置换了身份,发放了一次性安置费,办理了养老保险;2010年党委政府交叉任职5人,内设机构3个,其中:党政综合办公室内设主任1 人,副主任1人、干事5人,经济与发展办公室内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社会事务办公室内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县延伸派驻的事业单位财政所和经管站实行了合并,成立了小池镇财经所,现在编在岗33人。
二、“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及考核情况
镇直各站所办人员都退出了事业编制,组建了服务中心,全面建立了“以钱养事”工作新机制,各服务中心在岗人员 23人,其中:文化 1 人、计生8 人、广电 1 人、农技 9 人、畜牧 1 人、水利 1 人、水产 1人、农机 1 人。
按照省、市、县委有关综合配套改革文件精神,“以钱养事”部门已全部脱离了事业编制,<莲~山 课件>建立了新机制。由镇政府作鉴证,县业务主管部门与各服务中心签订了“以钱养事”服务合同,全面履行公益服务职能。同时,县各主管局、镇政府针对签订的服务合同,通过听取各中心上岗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汇报,采取随机抽样、抽查农户、征求群众意见,对公益性服务职责、服务内容、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二次考核。通过量化考核,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涉农收费整治和公示情况
2010年,全镇涉农收费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对收费项目、标准、审批文件进行了公示,没有发生任何乱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的行为。农村中小学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学杂费全免;派出所装订式户口本收6元、户口迁移证收5元、居民身份证20元、暂住证5元。计生办只收取一孩准生证、二孩准生证10元,社会抚养费严格依法征收;国土资源分局依据省物价部门的核定标准,依法收取土地开垦费和工本费。工商、镇民政部门无涉收费。
四、农民负担情况
政策监督卡填写使用统一软件打印,财政干部直接发放到户,同时配套发放惠农补贴资金发放通知书、致农民朋友公开信。村内筹资筹劳53个村(居)委会,村民筹资总额 1139804元,按受益79653人口计算,人平筹资14.31元,村民筹劳158029 个工日,劳力33957人,劳平筹劳4.65个工日。村组收费监管多措施:一是监督卡监管,告诉农民,卡外负担有权拒交;二是公开信监管,让农民明白合理负担; 三举报电话监管,3433559和3439931二十四小时接受群众举报。四是专项检查监管,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村组户检查。2010年全镇无一例乱收费,无一例因乱收费而发生上访事件。
五、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全镇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一折通”18080本,共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255140.56元,其中粮食直补618580.20元,综合补贴2876065.36 元,早稻良种补贴50000元,中稻良种补贴570000元,晚稻良种补贴84540元,油菜良种补贴392920元,小麦良种补贴159800元,玉米良种补贴18980元,棉花良种补贴415755元,水库移民扶持补贴68500元。
所有补贴资金均在信用社办理专用存折,由农户凭存折到信用社直接支取,资金入户率100%。全镇未发生一起抵扣、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和对共产党热爱之情。<~课件>
六、村级化债情况
2010年底全镇债务总额 40085009.93元,2008年省政府审计认定债务总额60525482.74元,两年多时间化解债务20440472.81元,全镇无债务增长现象,债务实现“零增长”目标。同时,在债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债权债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化债机制,制定了化债目标责任制,健全了债务管理制度,使债务管理步入规范管理阶段。
七、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
2010年全镇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159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及时拨付,确保了村级干部工资的足额发放,全镇无截留、抵扣、挪用转移支付资金现象。
八、村干部工资的发放情况
全镇村干部221人,由于转移支付资金和两税附加资金及时拨付,以及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2010年共计发放村干部工资222.2万元,村干部工资人平1万元左右。村干部工资的发放在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保障,全镇采取统一标准核算,统一镇委文件明确,分村发放落实的办法,确保村干部工资兑现,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投身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九、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15万元,受益21个村委会。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物流园相关四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0万元,其中:中埒村修建白沙湖路10万元,水月村新建肖圩泵站10万元,陈坝村陈圩里沟清於10万元,泥池村修建通组公路10万元。
关湖港水系相关五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3万元,其中:妙乐村二级港清於9.4万元,三埒村二级港清於7.1万元,沙池村二级港清於4万元,长埒村二级港清於13.1万元,河桥村二级港清於9.4万元。
军圩港水系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万元,其中:刘畈村军圩港扩口1万元,杨埒村军圩港扩口2万元。
光明港水系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万元,其中:徐桥村梅家桥修建1万元,素埒村光明港清草清障2万元
东港水系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万元,其中:杨塘村电灌站改造2万元,石团湖村清江口闸清於2万元。
镇重点建设相关二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万元,其中:虞菜园村修建新港路5万元,涂咀村修建八一畈路5万元。
财政建设相关四个村公益建设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2万元,其中:卢段村电灌站及水渠改造3万元,周廊村电灌站及水渠改造3万元,板桥村电灌站及水渠改造3万元,李大墩村跃进港清障3万元。
十、农村中小学普九债务化解情况
我镇学校“普九”债务经审计认定共计3779474.90元,所有债务于2009年由财政资金全部直接支付到债权人账户,所有学校“普九”债务化解完毕,具体情况如下:“普九”债务项目学校共5所:一中、二中、王埠中学、一小、二小。“普九”债务项目个数19个:一中2个、二中10个、王埠中学3个、一小2个、二小2个。各校“普九”债务数:一中414129.80元、二中1959107元、王埠中学387281元、一小506854元、二小512103.10元。“普九”债务所涉及债权人8人:黄树西、刘再柱、冯树仁、王银华、余序文、曾正国、戴大明、张江明。
总之,农村综合改革,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级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二是农村公益建设资金需求与镇村财力不足矛盾突出。这此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五篇: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汇报提纲
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汇报提纲
全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办(农业局)积极行动,强化领导,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全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改观。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明晰思路
一是先易后难,梯次推进。按照先净化后美化,先实用后美观,先卫生后文明,先治理后管理的思路,利用3年时间,分批打造三条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美丽乡村示范线路,29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面推进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申报储备2014年三条示范线路项目97项,将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高标准打造。为迎接好今年五一前后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流动现场观摩会,按照县委县、县政府率先打造东部示范线路的要求,我们对东部示范线路又作了进一步谋划,从规划设计、沿途绿化、节点打造、环境提升、示范点建设五个方面确定了建设项目50项。
二是分类指导,明确工作思路。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社区建设村、拟合并建设社区村和文化生态保留村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社区建设村按照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进行配套完善提升,拟合并建设社区村,根据基本生产生活需要进行通水、通电、通路、通信及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等“四通四化”建设,打造“一点一街”不再进行大的基础投入,文化、旅游和产业特色需保留村,高标准规划设计,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一村一品”模式,分期分批打造。
三是科学规划,搞好顶层设计。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加快构建“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社区-特色村”梯次衔接的空间结构体系,尽快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传统古村落保护协调同步推进的良好格局,确保整治成效。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是将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纳入农村一事一议范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当前农村的一件大事,我们通过开展一事一议,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交给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指导帮助农民开展桌有成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好家园。我们计划3月中旬召开一事一议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会议。
二是加快镇驻地立面改造。镇驻地国道两侧、主要街道两侧立面改造工程,是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按照整体规划,体现地方特色要求,各镇都在聘请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对镇驻地立面改造进行整体规划,找有经验的施工队进行施工,先试验观效果,后铺开全面改造。
三是加快镇村绿化进度。镇村绿化是当前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首要工作。镇驻地绿化,我们把开展镇驻地绿化作为提升小城镇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品牌和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小城镇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行乔灌花草科学配置,立体多层次绿化,形成一批绿化景观和绿色长廊。村庄绿化,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闲散地,见缝插绿,做到乔、灌、花、草结合,庭院、街道、景点绿化相融合。在树种选择品种配置上,做到随形就势,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对主要街道、校园、广场等绿化,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村委会统一组织,村民出工营造;农民房前屋后空隙地,提昌群众自觉栽植。争取3月份绿化工作全面完工。
四是加大向上争力度。农办(农业局)始终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改善农村环境的重点手段。13年向市农办争取了三个项目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已上报7个项目,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创新举措,狠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2014年镇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成功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线路示范点,为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经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