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使用具体标准(定稿) 改
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布置细则
一、环境卫生
1、场地硬化,周边200米范围内绿化、亮化,整体环境清洁卫生,无垃圾污水,无晾晒衣物,不堆放杂物。
2、公开栏、宣传栏、体育器材等,在户外有序安放。
3、建筑外立面、楼梯、室内墙壁、办公设施等无灰尘蛛网,不乱贴乱挂。
二、标识设置
1、处所标识牌。党组织标识牌白底红字,竖排;村(居)民委员会标识牌白底黑字,竖排;计划生育协会标识牌白底黑字,竖排;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识牌,横向安放在院落大门上方或主体建筑正上方位置。标识牌材质、规格、字体、颜色等,以镇(园区)为单位统一规范。
2、门牌标识。统一安放于功能办公室门外一侧上方,多个门牌应在同侧安放,上下整齐排列。尺寸规格应相同或相近。
3、旗杆和国旗。在广场中心或主体建筑上方居中位置设立旗杆,国旗不得破损、褪色。
三、功能设置
1、综合办公室。挂综合办公室标牌,“两委”成员可集中办公,村、社区主职干部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制度等规范上墙。
2、综合活动室。挂综合活动室或党员活动室、远程教
程序和范围、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信访流程等要规范上墙。
7、党代表工作室。挂党代表工作室标牌,可设在综合办公室、党组织书记办公室或综合活动室内,工作制度、党代表接待党员群众工作流程等规范上墙。
8、计划生育服务室。挂xx村(社区)世代服务室标牌,规格由计生部门统一确定,黄底红字,有草绿色人口计生标志。配置咨询桌椅、B超操作台、空调、办公桌、资料柜、避孕药具箱或药具柜、饮水机等。注意隐私防护,张贴“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标语。
9、农资超市和日用品超市。以镇(园区)为单位统一设置醒目标志,物品摆放整齐,内外环境整洁。
10、文体活动广场。健身路径设置在广场周边,体育器材安装要方便群众活动、确保群众安全。场地条件允许的,可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设施。
四、党务村务公开栏设置
1、公开栏规格。
党务、村务公开栏一般应不少于2个,规格一般为长2.4米,宽2.2米。型材采用不锈钢框架,双面玻璃橱窗,底版统一为写真或喷绘,版面要灵活,可根据工作需要增减内容。要设置防水顶板。
2、公开栏内容。
(1)长期公开内容: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党组织会议决议,涉农补贴、土地流转、涉农收费,村、社区发展规划,“一事一议”等工程建设情况,独生子女奖励、批生二胎
各村、社区可立足实际,按照基本型、提升型、示范型标准,分类确定功能设置。
1、基本型标准。
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房屋数量无法满足八室独立配置的,可以按照功能相近的原则,实行一室多用。可以将综合办公室与综合服务室合并,也可以将党代表工作室、文化室并入综合办公室和综合活动室。卫生室进驻村综合服务中心的,计划生育世代服务室可以并入卫生室。综合服务中心不能容纳两超市的,可以独立设置。做到布局合理、功能相对完备。
2、提升型标准。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尽量独立设置、合理安排功能办公室,也可以一室多用,参照基本型标准合并部分功能办公室。卫生室要进驻村综合服务中心。两超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驻或单列。
3、示范型标准。
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要独立设置各功能办公室,实现“八室两超市一广场”的功能配置。综合办公室、综合服务室(便民服务大厅)、文化室(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等)等标准要高。可以独立设置警务室(技防监控中心)、调解室(综治办公室)、妇女儿童之家、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处所。有条件的村和社区可以增配电子触摸屏、LED显示屏等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
第二篇:村改社区
“村改居”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摘要]推行“村改居”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应着重解决“村改居”社区建设管理体制、组织领导模式、集体资产改制、公共财政投入、社区服务体系和干部综合素质等问题。
[关键词]“城中村”;“村改居”;社区建设;发展对策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加快“村改居”社区建设与城市社区的接轨,是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土地、人口、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在农村用地、公共投入、社会治安、生活环境等方面尚未纳入城市建设区的管理范围内,容易形成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城中村”现象。从表面看,撤村建居是村(居)民自治管理在名称和管理区域上的转换,但“村改居”的影响不仅仅是村委会名称的改变、农民的户口改变问题,更重要的是农村土地权益的变化、相关债权债务关系以及继承、连接以及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
一、“村改居”社区建设的现状及难点分析
1、“村改居”社区运行体制尚未完成相应转换。“村改居”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基层自治组织工作重心的改变。[2]“村改居”之前,村委会的工作是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要目标,社会管理工作大多停留在调解邻里纠纷、检查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方面;“村改居”之后,新建的社区居委会的主要管理职能是:协助政府或其派出机关,依法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间纠纷,优化社区环境,做好计划生育和优抚救济等工作,涵盖了除发展经济之外的社会事务全方面管理。目前多数“村改居”社区仍按照原来村委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只是牌子从“村委会”换成了“居委会”,社区管理运行体制和组织架构没有完成相应的转换。如,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经济业务往来、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合同,使用的还是原村委会的名义和公章。一些在城市社区中由居民自行缴纳的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费用,在“村改居”社区中基本上还是由村财务支出。“村改居”后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与社区股份制企业(包括经营性公司和民办非企业机构)普遍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即使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社区,集体资产的管理运营仍然与居委会合为一体,尚未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市场运作的现代企业经营主体。
2、村集体资产改制过程中利益复杂矛盾突出。由于“村改居”实行“集体资产权属关系不变”的原则,居民(村民)仍然与居委会存在财产关系。[3]在清产核资方面,由于集体资产年代久远,历史旧账结算不及时,村小组账目管理不规范,造成原村集体的债权、债务比较混乱。在集体土地、原村民自留地的征用中,有的土地面积的界线因赔偿款的因素而纠缠不清,有的土地被征用后,土地性质没有及时变更登记,造成现有集体土地存量数据不够真实,有的社区土地还没有完全被征用,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在股份界定和量化方面,在户籍迁移、人户分离、生老病死、新添人口、离异返迁妇女、“出嫁女”权限等涉及身份界定的关键问题上以及如何对集体资产分配权限进行量化和核算等方面,关系比较复杂、矛盾比较突出。在改制资产的经营管理方面,集体资产改制后,非经营性资产的改制实行“民办非企业”模式,由“村改居”后的社区居委会以民办非企业机构形式向区民政局登记,业务主管隶属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对经营性资产应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按照《公司法》进行运作管理,但在实际运作中对应管理原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的法人实体地位不明确,经营模式难以确立。
3、社区自治职能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复杂的情况。撤村建居后村民虽然在户籍上转变为城市居民,但是长期农村生活形成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4]由于长期农村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性的熏陶,家族、宗族、乡里乡亲等传统关系还在起着主导作用,社区内的居民仍保留有较为浓厚的农民情结,心理上长期形成的对村委会等村社组织的认同与依赖远远大于社区居委会,“村改居”之后的社区干部、社区居民以及周围群众的认识基本上仍停留在原来的行政村。如不少村民仍习惯性地称呼居委会主任为“村长”,称社区为“我们村”。另外,“村改居”之后的辖区内部存有数量庞大、自发性、无序性流动人口,使得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社区建设和管理相关经费的筹集使用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目前社区组织对社区的管理仅仅局限于原来的村民,对大量的流动人员基本处于维持现状和保持稳定,对照成熟的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处于相当严重的缺位状态。
4.“村改居”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由原先农村干部过渡而来的社区干部普遍缺乏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社区重大事情的决策依然照原来的“两委”讨论的方式进行,社区的两委成员往往是原农村致富带头人,大部分社区干部拥有自己的事业,其精力主要放在自己事业的发展和经营上,无暇顾及服务群众和推动社区发展。从历史上看,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受村落宗族势力影响较大。“村改居”后,大部分社区的居住群落并没有打破原有的亲缘关系,宗族势力对社区两委选举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村改居”而减弱,[5]尤其“村改居”社区大多集中于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村集体财产多,征地拆迁量大,补偿形式多样,在集体资产改制尚未完成以前,社区“两委”掌握征地拆迁、住房安置、货币补偿等大量公共资源的裁量权,更加剧了两委选举的竞争程度,没有宗族势力的支持,即便是高素质人才也难以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两委班子的优化调整。
二、“村改居”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1、完善“村改居”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村改居”之后,居委会存在着党(居民区党组织)、政(居委会)、经济(股份公司董事会)三套班子,分别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章程选举产生,并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能,必须健全和理顺“领导层”、“议事层”、“决策层”、“执行层”制度体系,注重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尤其是要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人选,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先选后聘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干部,明确规定社区干部作为社区工作者,参照事业单位落实各项待遇,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福利待遇。大力推进社区党务、政务公开,构筑社情民意的收集、反映和解决通道,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化网络系统,实行社区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听证,推行居务公开、服务承诺、民主议事、民主评议等项制度,凡是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由社区居民实行民主决策。
2、做好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和资产量化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全面清查核实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界定权属,明确产权关系,确保集体资产的存量记录真实可靠。对于一些陈年旧账、无法追踪实现的债权债务,应向全体居民公布,在征得居民会议同意的前提下,按照“依据法律、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6],以村民大会表决认定方式为主(村民自治权的体现),以司法审判方式修正村民大会决定为辅(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两个程序的设置,以原村规民约中有关村民待遇的规定为主,并充分考虑社会变迁所出现的新情况,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类型、范围和方式,严格规范界定户籍迁移、人户分离、新添人口、离异返迁妇女、“出嫁女”等群体资格确认和分配份额。在程序上可以引入律师事务所专业法律机构,由律师起草资产股份改革方案,经社区集体资产股份改制工作小组、居民小组长、社区两委讨论,最后提交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
3、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社区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把“村改居”社区纳入城市社区管理范畴,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把应尽的职责推掉。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应该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根据“村改居”社区建设的长期规划、财政能力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确立一定时期内公共财政投入和村财支出的比例变化趋势,分逐步解决“村改居”社区干部工资补贴、社区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由村集体负担的项目。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盘活原有的公共设施资源,对于能够市场化运作的(如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解决,通过民间资本运作,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本着便民、利民的宗旨,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一部分资金困难,推动实现管理中体现自治、自治中实施服务、服务中获取效益的良性循环。
4.推动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针对目前将社区建设混同于基层政权建设,把社区居委会当作政府的延伸的现象(居委会承担了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疲于应付完成政府交办的各种行政管理事务,在事实上成为了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一条腿),需要探索理顺社区管理工作中条条之间与条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按照体现“责任主体唯一”的管理原则,需要社区协助的各项工作应该实行准入制度,对于委托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要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并按“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政府职能部门转移给社区的社会事务的经费划拨给社区,减轻“村改居”社区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负担。
5.提升“村改居”社区工作者素质和完善服务体系。按照职业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有针对性开展各类社区业务培训,让“两委”成员了解居委会和村委会在职能上的差别,拓展“村改居”社区服务的渠道和方式。采用“掺沙子”和社会招聘的方式,将本社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5周岁以下,熟悉社区情况的年青人,作为接班梯队选入社区的“两委”班子,逐步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的结构。整合和利用“村改居”社区现有资源,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丽琴.从“村改居”看村委会的改革走向[J].理论月刊,2008,(9).[2]孙璐,毛满长.“村改居”中的社区管理转变[J].社区,2007,(2).[3]陈孜.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推动“村改居”进程[J].人民政坛,2004,(2).[4]福建农村社区建设课题组.厦门市湖里区禾山镇实施“村改居”的调研报告[J].东南学术,2003.[5]关于厦门市“村改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致公党厦门市委,2006.[6]集美区“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R].厦门市集美人民政府,2007.
第三篇:xx街道办事处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规范管理使用规定
xx街道办事处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规范管理使用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管理和使用,按照省、市、区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是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社区群
众和开展活动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用房、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日立照料中心、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居民学校、社区警务室用房等。
第三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日常管理和设施维护,保证社区综合服务正常运行。
第二章
设施配置标准
第四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城市社区应达到社区综合服务用
房建筑面积应达到600
平方米以上。达不到600
平方米的,如有房源,街道可以采取购买、划拨、租赁等方式,配齐社区综合服务场所用房;也可就近社区施行共享。
第五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根据服务需要合理布局,方便居民
办事,并按照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进行相关配套。
第六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设施功能设置及标准:
1.室内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办理公共服务项目和便民服
务项目。主要是党建、社会救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综合类等便民服务。凡不涉及居民日常事务、切身利益的,原则上不单独设置窗口。
2.多功能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远程教育室等):用房面积一般不少于60
平方米,配备课桌、电脑、电视机、投影仪等。按照满足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以及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实
际需要确定设施配备。
3.警务室:用房面积不少于20
平方米,按照公安部警务室建
设标准建设,统一设置警务室标识、标牌、灯箱、外墙外观和公
4.调解室:用房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5.文体活动室(娱乐室、健身室):用房面积不少于60
平方
6.办公室:用房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7.图书阅览室:用房面积不少于30
平方米,并配备书橱、阅
览桌,有条件的可配备微机和网线。
8.养老或托老服务设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房面积。
9.室外文体活动场所。配有健身器材,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可以满足群众健体、娱乐等需求。
10.设置宣传栏、公示栏。公示栏和宣传栏应设置在醒目位置,便于群众阅览。公示栏应经常更换公示事项,宣传栏应定期更换
宣传内容。
第七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应结合居委会实际,合理设置室
内外功能区,提倡一室多用、一场多用。
第八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维修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居委会撤销或合并的,其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及设施由街道统一调配。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社区用房侵占、挪用、抵押、出租盈利或改作他用。街道将定期组织检查,加强监督管理。对
违反规定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三章
综合服务管理规范
第十条
统一规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名称。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用房统一名称为:xx
区xx
街道办事处xx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第十一条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悬挂中国社区统一标识(LOGO)。
标识应悬挂在社区服务中心大门所在墙立面显著位置或挂于大厅
显著位置。
第十二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管理使用建立以下制度:
1.场地管理制度。制定场地(含各功能室)使用、管理、维
护等制度,明确各相关方权责。
2.利益相关方管理制度。建立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事务管理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的信息公开、意见征集、沟通反馈和监督评议机制。
3.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经费收支、财务审核、固定资产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包含电子、纸质及其他媒介形式,涵
盖行政、财务、人事、服务、合作伙伴等内容,以及对档案保管、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详细制度。
第十三条
各社区服务中心应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合理确定设施开放时间,周末和节假日应适当安排开放时间,满足群众的需要。
第十四条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设施设置志愿者、专业协会等社会服务力量服务活动场所,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
第十五条
社会组织利用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设施进行有偿服务时,必须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方可进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必须依法进行,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并坚持低偿或无偿原则。
第十六条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设施建立与街道的对接机制,实现社区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通过网络服务居民,倾听民情。
第十七条
有条件的社区应设立社区服务大厅,实行窗口“一
站式“服务。
第十八条
社区服务大厅服务台面、办公桌面、填单台、接待椅、地面、电脑、后台办公室、档案室等保持整洁干净,办公用品摆放整齐有序。
第十九条
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要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杜绝不健康网站。严禁利用电子阅览室微机发布造谣、煽动
等不良信息。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娱乐室、文体活动室、健身室等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设施出现损毁应及时修理,确保设施使用安全,功能完善。
第二十一条
社区工作人员应维持好公共活动场所秩序,照顾好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
第四章
第二十二条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制定明确的卫生管理制度,倡
导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张贴禁烟标志。
第二十三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环境应保持干净、整洁,卫生责任区分工明确。服务设施做到无积尘、无蛛网、无污迹,活动场所无垃圾,重点区域定期消毒。卫生间保持正常使用,坚持定
时冲洗打扫,保证清洁无异味。
第二十四条
社区居委会主任是社区综合服务用房的第一责
任人,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分工为各功能区安全责任人。社会组织
参与社区服务的,该组织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社区服务中心有
偿经营的部分,投资方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
第二十五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消防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中心的消防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器材齐全完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完好畅通。
第二十六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存有安全隐患的,应尽快消除并上报街道备案。在安全隐患未解决前应停止使用,并在显著位
置设置警示牌。
第二十七条
定期对使用的服务设施、电器设备、水电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暂时无法解决的,应停止使用。
第二十八条
建立健全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责任,加强值班巡逻。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巡视制度,及时处理活动场所发生的人员纠纷。
第二十九条
做好下班前的全面检查工作,确保活动人员全部离去、电源电器全部关闭、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关门落锁。
第三十条
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内的设施应建立健全本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所有固定资产应统一建档造册,由各活动区或办公室保管、使用,贵重物品由专人管理、使用。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街道办事处街政科负责解释。
第四篇:“平安村(社区)”标准(本站推荐)
(二)“平安村(社区)”标准
1、组织网络健全。村、社区治保会、调委会做到机构、人员、职责、办公场所“四落实”,工作得力,作用明显;各村(社区)要明确1名负责人主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矛盾调解、维稳信息、普法教育、社会帮教、义务巡逻等五个工作机构,五套工作力量作用发挥良好。
2、治安防范落实。群防群治作用发挥较好。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有停车场(棚),停车场(棚)有防盗设施,有专人管理;重点部位安装防火防盗报警系统,使用和管理有专人负责;办公区、住宅区、生产经营区能封闭的实行封闭管理,不能封闭的设义务护楼守栋员轮流值班守护;防火防盗设施、器材完备,功能正常,安全防火责任到人;门卫制度健全,人员、报酬、工作落实,并做到来客有登记、客走有注销;
3、服务管理到位。重点人员管理规范化,常住人口登记率达100%,流动人口落脚点管理严格,房屋出租人、承租人治安责任落实,流动人口采集录入率、出租房屋备案率、境外人员信息采集率达到95%,信息采集准确率达到100%、出租房屋治安协议签定率100%;重点人口、帮教对象熟悉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过渡性安置率达90%以上。无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无车匪路霸、地痞村霸和其他突出的治安问题。
4、社会大局稳定。居民无非法游行、集体越级上访、请愿、静坐、闹事、罢课行为;每年发生刑事案件数低于实有人口总数的1‰,治安案件数不超过实有人口总数的5‰;无重大火灾责任事故。
5、居民风气纯正。坚持开展法制宣传,居民普法率达95%以上,积极引导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村、社区人口年犯罪率低于实有人口的1‰;居民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平安村(社区)”考评办法
1、落实综治维稳责任(4分)。党政第—责任人与村(居)民小组签订综治维稳责任状及其他相关责任状,严格考核并与年终绩效挂钩。切实保障综合治理工作经费。
2、定期研究部署平安创建工作(4分)。坚持综合治理工作月例会制度,且记录齐全。年初有平安创建工作计划,年中有措施,年终有总结。
3、健全组织网络机构(5分)。村(社区)综治办、治保会、调委会、安置帮教、禁毒、铁路护路联防、维稳、反邪教、义务巡逻队、普法依法治理、预青、“零家庭暴力”、消防等组织机构健全,村、居民小组有法制宣传员、治安信息员、义务调解员、中心户长。
4、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上墙(2分)。
5、及时报送各类信息资料(3分)。矛盾纠纷排查统计表等各类报表、资料、信息按要求及时报送。
6、矛盾纠纷排查调处(6分)。依法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民事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8%以上。完成“金钥匙” 工程工作任务。
7、村(社区)治安防控(8分)。每个村(居委会)组织一支不少于4人(城区的村(社区)不少于6人)的义务治安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
8、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和服务(4分)。信息采集准确率达100%,备案率98%以上,房屋出租户治安管理责任状签订率100%。建立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信息员队伍。不出现漏登、错登现象。
9、社会治安良好(10分)。无重大黄、赌、毒问题,吸毒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帮教率达100%。对刑释解教人员走访帮教每季不少于一次,并有谈话记录。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到位。凡发生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每人扣0.5分,新滋生吸毒人员每人扣0.5分。因管理不到位发生重大恶性案件、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黄毒赌”现象蔓延的扣10分。
10、加强消防、安全管理(4分)。预防火灾和交通事故发生。发生一般火灾和交通事故的每件扣0.2分,发生较大重大火灾和交通事故,每起扣0.5分,发生重大以上火灾和交通事故扣4分。
11、优化经济发展环境(6分)。及时协调处理企业、重点建设项目与周边关系,解决具体矛盾和问题。对危害经济发展环境构成刑事处罚的每起扣2分,治安处罚的每起扣1分。
12、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良好(4分)。定期开展学校(幼儿园)周边治安排查整治,发生侵害学校师生事件,构成刑事处罚的每件扣2分,构成治安处罚的每年扣1分,发生较大以上校车交通事故的扣4分。
13、法制宣传教育(5分)。普法宣传及综治宣传月活动有方案,工作措施,村(居)民普及率达98%以上。
14、维护稳定工作(20分)(1)无非法集会游行、无赴省进京上访。(3分)(2)及时稳妥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7分)(3)控制可防性案件和家庭暴力案件发生。(2分)(4)对“法轮功”等邪教活动,敌特活动监控措施有力(2分)。新增邪教一名或出现一次有影响的事件,每起扣2分。
(5)重大节假日及特别防护期做好值班备勤和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并及时报送各类值班备勤情况。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计分。(6分)
15、群众工作(15分)根据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要求,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工作台帐规范,走访资料齐全。
第五篇:社区“一站式”服务标准
水磨沟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一站式”服务标准
一、文明服务。服务场所规范、设施便利;工作人员挂牌服务,语言文明,态度热情;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诚实守信。
二、公平服务。对所有服务对象一律平等对待,公平服务,不歧视。
三、优先服务。对于就业困难的求职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应提供优先服务和重点帮助。
四、高效服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服务;主动简化办事程序;注重增强求职人员竞争就业能力,培养其自主就业、自主创业意识。
五、灵活服务。服务方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建立服务内容和服务约定。
六、公开服务。公开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政策规定和审批程序,设立监督电话,接收监督。
七、政策解释准确,宣传到位,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