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费县第一中学汇报材料
费县第一中学2007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我校创办于1954年,是临沂市首批重点中学。2007年12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基本建设不断地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山东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近百项荣誉称号,连续八年被评为市、县高中教学先进集体。
学校占地面积近700亩,总建筑面积达180000m,拥有150
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240余人,在职职工558人,其中省级以上优秀教师25人,特级教师2人,沂蒙名师3人,高级教师20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50余人。获得10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成果,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600余篇。十几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优秀毕业生20000余名,考入全国重点院校的达3000余名,其中已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2000余名。2007年高考再创辉煌,本科一榜进线实现1000余人的历史最好成绩。,二、科学规划 精心打造 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我校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教育教学和基础建设的投入,先后完成新校区二期工程34400平方米的建筑主体和13200平方的道路硬化施工、老校区校舍安全改造,中心花园广场扩建、篮排球场地建设等基建工程,添置教学设备达2000余台(件),新增图书50000余册。学校现有标准实验室和科学探究室共12口,图书室1口、教工学生阅览室各1口,并配有图书10万余册、报刊杂志162种、电子图书9万余册、光盘和音像带2000余盒。装备了6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功能报告厅、4个语 音室、120个电子考场、5个微机室,配有微机567台,领先建成了校园网站、双控闭路教学系统、办公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和电子备课室、CAI软件制作室、电子监控室、多媒体报告厅。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按高标准配置了通用技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阶梯教室、演播室、心理咨询室、团队活动室、医务室、体育器材室、田径场、各类球场、风雨操场等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条件,也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创新理念 丰富经验 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
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全校提出“学生第一,教师第一,教学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管理思想。不断强化了“塑造自我,开创未来”、“博学、慎思、励志、笃行”、“求实、创新、善诱、爱生”和“勤奋、进取、文明、守纪”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育。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合作探究、主动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条“以新课改思想为指导,以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深层研究为手段,以全面提升为目标”的教学创新之路。通过制度保障和扎实落实,形成了我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质量高”的办学特色和“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低起点,高发展”的教学特色。
四、健全机制 重抓落实 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
我校立足于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管理兴校的思想,大力实施制度管理、人文管理、一线管理、过程管理、细化管理、量化 管理决策,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机构,构建了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立体化的管理网络,实现了战略决策民主化、管理模式科学化、教师素质优良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优化的目标,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高层次、快节奏、有序高效的运行轨道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机制,实现依法治校目标
近几年来,我校在充实、调整、优化校级领导班子的基础上,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组织建设,各科室、各年级已配齐了年富力强、敢闯敢干的中层干部,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教研组、备课组、班级工作的组织建设,形成了上下一体、紧密团结、协调共进的管理机构。与此同时,我校根据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不断改革学校机制,健全完善了《费县第一中学组织机构岗位职责》、《费县第一中学制度汇编》、《《费县一中师德建设实施方案》、《费县一中师德建设培训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校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强化制度落实,实现管理兴校目标
1、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通过法制报告会、演讲比赛、普法图片展、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开展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学生德育教育大纲》等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管理条例和文件,使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2、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制度落实。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我们着重加强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一是深入开展“制度建设年”、“规范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制度落实。二是严格落实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德育工作八项规定》、《班级常规检查细则》等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三是严格落实了《学生安全保护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分工》、《值班纪律的规定》、《校园巡逻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排查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四是严格落实了《财务管理制度》、《购物审批制度》、《大宗购物、对外承包、房舍建筑等竞标制度》等后勤服务保障制度。达到了资金合理支配、物资购买规范、物品供应及时、校产使用高效、任何情况下保证一切教学所需的要求。我校严格执行“一费制”政策,严格落实教辅材料自愿购买制度,学校明确规定:没有上级文件和学校收费单,家长一律拒缴。五是严格落实了《环境卫生工作责任分工》、《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医务室工作制度》,确保校园清洁卫生,师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六是学籍管理严而有序。我校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条例》,健全完善了学籍管理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转、休学制度,并有详实的记录。七是教育教学行为不断规范。广大教干教师能够按照有关教育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执教,廉洁从教,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杜绝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后进学生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资料、搞第二职业、私自办班收费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突出教学中心,实现教科研强校目标
一是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校长深入到各年级、各教研组,亲自主持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具体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经常召开教学与管理的专题会议,并亲自拟定讨论课题,以指导各年级的教学工作,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始终沿着深层次、高效率的运行轨道健康发展。二是重点落实了《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三是重点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四是重点落实《“五课”、“两会”制度》,达到了一听、二查、三评、四反馈、五改进 的要求。五是重点落实《教研活动的规定》,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带动教研,重抓校本教研的开展,长年坚持教研工作“分片包干”的做法。一年来,参加县以上讲课比赛荣获一、二等奖的教师就达20人,有300余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我校还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名校创建目标
1、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我们重抓了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从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入手,研究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构建了完善的教学管理网络。平时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一例会学习制度。仅2007年,就组织了以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学习10余次,举行专题报告会4次,聘请专家作学术报告2次,组团外出考察学习4次。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听课、参加研讨会等达300余人次。还投资50余万元增置了有关新课改方面的图书、光盘等资料,这对教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积极推进“名师工程” “蓝青工程”的实施。为提高教师水平,我校不断加大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了“名师工程”,为师资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力。我校还实施“蓝青工程”以老带新,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聘请我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或“教师标兵”)任指导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 “结对子”的形式,在备课、上课、教研、作业布批、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水平。
五、德育领先 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素质优良化
德育领先,五育并举是我校一贯坚持的教育原则。为此,确 立了“以爱国教育为主线,以学会做人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渗透为载体,以系列德育活动为手段”的德育思想;构建了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形象育人、活动育人、情感育人”为内容的德育教育体系;形成了有校党委、政教处、团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德育管理网络。深入开展了“三风”(校风、教风、班风)、“四爱”(热爱家庭、热爱生命、热爱学校、热爱祖国)、“五自”(自尊、自强、自信、自律、自主)教育活动。
我校坚持走“文化+特长”的路子,坚持“文化与特长同步,人格与体格共进”的育人理念,我们把音、体、美学科独立出来,派一名教务副主任分管,大力提倡学生的特长培养,积极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形成了我校教学工作的一大特色,并取得突出的成绩。我校体育特长生多次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山东省全运会、山东省“学校杯”田径大赛、山东省中学生排球比赛中摘金夺银。我校富有特色的艺体教学,已成为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亮点。
六、新校区建设
新校区二期工程开工于2007年5月,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校建设,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学校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加快工程建设。目前,三万多平方米的学校图书楼、行政办公楼、科技实验楼施工已完成主体工程,二期工程后续建设正在筹措资金,争取尽早完成,尽早投入使用。学校还想法设法克服资金困难,实施了新校区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和亮化工程。完成了长100米、宽88米的新校区门前主干道 工程,安装了重达百余吨的校牌石,拓宽了校内主要道路,新增校园绿化面积两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树木上万棵,校园排水管道建设也正在紧张施工。学校积极争取政策,协调各方力量,开工建设了近六万平方米的富贵花园教工居住小区,现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学校努力把这一工程建成造福广大教师的民心工程。
总之,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新校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校建设资金非常困难。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县六大班子的要求,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实现我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管理兴校、教科研强校、和谐发展创名校”的战略目标,把费县第一中学办成社会满意、家长放心、成绩更加辉煌的现代化学校。
第二篇:寿光第一中学汇报材料
落实育人为本
完善课程体系 突出特色办学
实现科学发展
寿光第一中学 李玉明
一、赴北京、上海知名高中考察学习感受
最近,潍坊市教育局组织部分高中校长、副校长到北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华东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四所高中进行了考察学习。一周的时间里,我们了解了北京、上海高中的教育教学情况,收获很多,感想很多,思考很多。
(一)对北大附中的课程体系、选课走班和学生管理印象深刻
北大附中的课程改革理论、改革实践达到国际水平,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班上课模式,实行学生单元管理,高
一、高二学生纵向组成管理单元,每个单元由单元长负责,不设班主任,无固定教室,只有单元生活活动室。所有课程实行选课走班,开设了大量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成立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从选课、排课到成绩管理全部实行网络管理,客观、直接、先进,解决了在选课走班操作中遇到的选课难、排课难的瓶颈问题,我们在选课走班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另外,北大附中超前的理念、先进的管理、一流的设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北京十一学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北京十一学校,我们不仅在工作上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更体会到李希贵校长对家乡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1、构建丰富实用的课程体系,充分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学校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了具
担纲,管理学院同时要求各岗位编制自己的管理课程,将岗位管理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课程高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层次以及管理的系统性理论化,并与个人学分挂钩,责、权、利共享。
6、“十一”纲要——“十一”人行动的总纲领。学校的“十一”行动纲要,从学生到老师,从前勤到后勤,涉及全面广泛。在“十一”学校,每个人都能从纲要中找到自己的职责、目标要求和行为准则。对学生有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有自己理想目标的描绘;对老师的职业道德、个人理想诸方面也有细致阐述。正如“十一”学校师生所说,“十一”纲要就是学校的总纲领,“十一”人行为的灯塔和风向标。
(三)华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考察感受
华师大二附中的“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使我们感触很深。
1、百分百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课时志愿者。华师大二附中提出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突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才能产生责任感和集体感,学会尊重他人,感恩社会,掌握和遵守道德规范。学校明确提出,所有学生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制订了相关评价方案,加强引导,计入学分。
2、百分百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华师大二附中百分百的学生参加小课题研究,目标直指当前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潜能,这引发我们不少思考:为什么我们出去的学生总是显得高分低能,我们也有“研究性学习”,但研究的深度、广度,特别是动手研究、真实做课题,显得远远不够。这些差距除仪器设备等资源不足外,重要的在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制度无保障,华师大二附中给了我们行动的指南。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着眼于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良好品行习惯的养成、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学生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学校申报了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养成教育项目管理办公室共同管理的课题,被确定为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
养成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课堂教学主渠道、学生入学系列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全员育人导师制,提高学生自治能力,组建学生社团等,完善学校“三阶段、六系列、三十六层次”养成教育系列工程,组织开展红色激励、绿色健康、黄色平安、黑色警示等“七色”阳光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形成开放性、实践性、师生互动性强的养成教育课程。以课程实施保证学生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快乐发展和终身发展;倡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
2、以绿色教育统领,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提出了“绿色〃人文〃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现代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绿色”作底子,把绿色和养成予以整合,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文素养素养和科学精神是承载人类文明的两列轨道,是构成未来人才大厦的两大支柱。科学与人文应该相融,而且本质上是“和而不同”,既相异又相融,既互动又互补——科学和人文同源同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互补交融则两利两兴,相互对立则两弊两衰。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没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没
4、拓宽优生群体培养渠道,量身定制培养措施。
素质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对学生个性,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获得理想发展。近年来,我校在优生培养方面成绩优异,自2002年以来,已经有10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成为全国知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在我校已取得清华、北大推荐资格的基础上,我们将适应教育新形势,总结经验,积极拓宽优生群体培养渠道,从品行、学习、意志、习惯等方面制定培养方案,为优生量身定制具体培养措施。通过邀请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同学为在校生作报告,聘请清华、北大学长做在校生成长导师,设立奖学金等措施,为优生考入名校营造最佳氛围,让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
5、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2010年我校六名学生被美国和加拿大知名高校录取的基础上,我们与山东大学国际预科中心合作建立了国际教育基地,我们要借助山东大学丰富的国际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传承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丰富学校品牌内涵,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实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
特色成就品牌,品牌就是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校将不断审视特色办学的质量和品位,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实现健康科学持续发展。
第三篇:裕民县第一中学汇报材料 新
裕民县第一中学 “双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在县委、政府领导的关怀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方的大力配合下,我校“双语”教学紧紧围绕“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主题,以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的教研工作方向,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促使我校“双语”教学、教研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现就我校“双语”教育工作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哈语完全制中学。始建于1943年,校址在“活特尔萨依库勒波依”,名为乌尔什提,是广大牧民投资捐物建设的一所中心校,1943年开始招收初中生,1953年开始招收高中生。1959年学校随县城搬迁到哈拉布拉镇(现裕民二中),1962-1963年为民汉合校。1981年迁现址,并逐步发展为一所哈语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55713平方米,建筑面积14216平方米。从2004年开始我校实施双语模式一教学。在校生636人(住校生316名),初中368人,高中268人,20个教学班,高中班9个,初中班11个,(其中双语班13个,初中部有10个班是双语教学,高
一、高
二、高三各一个)。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双语教师57人(其中有9人为特岗教师)。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先后派出23名(其中1名还未毕业)教师到北京、天津、南京、新疆师范大学进行“双语”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汉语授课水平。现我校教学是按“双语”授课模式一配备,汉语授课的科目有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对处于初级阶段“双语”教学的定位是上好汉语课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原有汉语水平,进行学科专用词语的渗透和基本概念的讲解,使“双语”教学工作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逐步提高了“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但我校高中“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给“双语”教学工作的带来不便。
二、“双语”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把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认真落实裕民县《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决定》的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一是成立“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有关“双语”教学的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的贯彻落实。二是广泛宣传“双语”教育对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全面启动“双语”教学工作。
(二)抓住关键,不断加强教师培训,为“双语”教学提供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
搞好“双语”教学工作,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校利用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形式,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切实提高“双语”教师素质。一是通过民汉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加强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二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双语”教师,先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并安排他们到“双语”教学一线,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使其锻炼成为骨干教师,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年龄偏大的双语教师,我们分批让他们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少数民族教师素质夜校,提高其汉语水平,使之胜任岗位教学任务。
(三)把握重点,认真抓好“双语”课堂教学和教研工作,努力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为提升我校“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双语”课堂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校举办了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研讨会,组织“双语”教师参加听课和观摩示范课,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充分调动“双语”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促进“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有校园广播一套,按时播放“双语”广播;为汉语及英语教师各配备录音机一台,配有相应的汉语听力资料,且得到合理使用;学校设有3间计算机教室(108台计算机)、1间语音室,2间多媒体教室,并运用于“双语”教学,促进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四)积极创设双语校园氛围,提高师生汉语学习兴趣
双语氛围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校园双语环境的营造将对“双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双语氛围中。
1、建设校园环境,扩广汉语接触范围
无论是墙面还是班级内板报的布置,都要让学生时时、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布置内容都是汉语的词汇、日常用语、诗歌、故事等,设立了双语活动室,并将学生在双语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在双语活动室内进行展示,使学生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余时间,都可以接收到一定的双语熏陶。
2、建设人文环境,增加学生汉语交流
结合校大队部团员值日岗,让学生从跨入校门开始就真正感受到双语的气氛;充分利用校广播室定期播放双语广播、汉哈语歌曲、汉语故事等节目;要求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日常用汉语进行交流,让学生时时、处处看到、听到、使用双语。
3、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双语活动
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彩活动:双语手抄报评比、汉语作文比赛、双语班学生汉语朗读比赛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在学校创设浓厚的汉语氛围,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同时,认真排练双语节目,积极配合做好学校艺术节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双语班学生还展出了自己的书画作品,中、高年级学生学以致用,展示了他们的汉语作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重要工作业绩
1、在县教育局举办的我校与县二中数学、物理“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教师加那尔、古丽曼、古力那尔等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使教师在语言表达、课堂教学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家长对“双语”教学工作的认识,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家长会及家长学校,以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使家长真正转变观念,认识到少数民族要发展、要进步,就必须努力学习汉语。特别是在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相互的理解、认识和沟通方面得到了加强,营造和谐的“双语”教学环境。
3、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推动“双语”教学,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充分挖掘了学校的现有的环境资源,积极营造和谐的“双语”教学环境。每学期每个班都出“双语”黑板报,学校还开展了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红歌比赛、汉语知识竟赛、汉语作文比赛等内容的“双语”教学活动。高哈尔同学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演讲和“一二。九”爱国运动汉语演讲比赛中荣获特等奖,每次活动的开展都提升了我校“双语”教育教学水平。4、2014年我校中考成绩具有一定优势,全科合格率达95%,优秀率4%,内高最高分为445分,2013年我校双语理科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高分为436分,高考合格率(高三3班)为100%,2014年双语理科班肯巴提同学在高考中取得426分(为0批次),加孜拉同学在高考汉语成绩达到137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的结果。
5、以初中“双语”教学为起点,逐年增加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科,加强汉语学科的教学,抓好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
趣,构筑学生课上、课下讲汉语用汉语的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开展“双语”学习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我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6、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加快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学校信息组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下载大量的教科研资源,按照不同学科分类,每周进行交流学习,以提高“双语”教师的教研水平。
7、近几年来学生特别重视学习汉语,因为学好汉语意味着能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组织学生经常挤出时间阅读汉语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努力营造了民汉“双语”的学习环境。全体教师努力学习汉语,用汉文教学辅助材料准备教案,用汉语板书、做笔记,可以从网上下载资料等。80%以上的教师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达到了HSK六级,大部分年轻教师达到了HSK七、八级,甚至9级以上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1、初中“双语”班的理科汉语教材偏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是民语授课),由于识字量有限,影响教学进度。
2、我校部分课程“双语”教师短缺;虽然民语系教师人数较多,但专业教师与所教学科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使学校“双语”教学总体得不到明显提高。
3、“双语”师资培训力度不能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五、今后的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2、立足校本培训,继续抓好“双语”教师培训力度,确保“双语”教师学有所用。同时,抓住辽宁援建教育的机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3、加强对双语班的管理和监督,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新方法,为“双语”教学取得新的成绩而努力。
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督导“双语”教学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把我县“双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裕民县第一中学
2014.10.15
第四篇:【201107】镇雄县第一中学汇报材料
镇雄一中办学情况简介
(2011年7月15日)镇雄县第一中学校长
邱宗林
尊敬的张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镇雄一中3000多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不辞辛劳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镇雄一中办学发展情况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一中创办于1910年3月(清宣统二年二月),初名“镇雄州中学堂”,1958年开办高中班,始定名为“云南省镇雄县第一中学”。学校几经搬迁,现位于镇雄县城五一路,是享誉滇东北的百年老校。解放以来,已办初中230多班,毕业学生13000多人,高中280多班,毕业学生16000多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49.5亩,校舍面积29103平方米;有教职工175人,其中高级教师67人,中学一级教师55人;有42个教学班,学生3521人。
二、发展现状
自建校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代又一代耕耘者的不懈努力,学校不断发扬“爱国重德、全面发展、管理严密、教学严谨”的优良办学传统,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形成了“重德行、重基础、重导学、重思维”的教法特点,办学成果引人注目,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1993年晋升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后,曾多次被评为办学质量先进单位。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获昭通市“二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2011年高考,镇雄一中一本上线人数达154人,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一本上
-1-
线率为25%,二本线以上人数达378人,最高分610分,总上线率近100%,写下了镇雄一中办学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镇雄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注的结果。
三、发展思路
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莘莘学子的梦想,镇雄一中将秉承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一直坚守勤奋、进取、奉献的育人精神,紧紧围绕教师成名、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教学是学校第一要务,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质量是学校第一生命的意识,坚持和遵循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育人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锐意改革,强化管理,以人为本,努力创新,树立品牌,努力创造镇雄一中更美好的明天。
四、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严重不足。镇雄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园面积本就狭小,把教师生活区和教学区隔断后,校园空间发展更加有限,加之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周边已无拓展余地,导致生均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均远低于相关标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之间的矛盾突出。学生宿舍太少导致大量学生校外租房寄宿,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也不利于管理;教室不够导致班额过大,给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诸多不便;学生食堂面积偏小,不能满足就餐需要。
二是教育技术设备紧缺。学校有初高中教学班42个,但功能教室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电脑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理化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办学条件与标准化相距甚远,硬件条件已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
汇报完毕,谢谢!
-2-
第五篇:乌什县第一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汇报材料
乌什县第一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汇报材料
我校是一所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其他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中学学,在校教职工217人,汉族教师11人;在校学生2324人,民族学生279人。长期以来,在校党支部、校领导的有力领导下,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狠抓民族团结教育,特别是在每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之际,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民族团结之花在我校处处开放。
一、大力加强“五观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建设新疆的生力军。新疆是一个民族地区,宗教氛围浓厚,特别是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大肆鼓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与我们争夺下一代。在校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校教导处每学期都制定了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对学生的“五观”教育加强了力度,把“五观”教育,特别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于每个学科之中,教学中要求老师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溶入课堂中,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更应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学生,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初一至初三年级、高一至高二年级还增设了地方课和民族团结课,可以自选教材,给同学们讲授《新疆地方史》、《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课程,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使他们人小就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他们从小就知道新疆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抗击侵略的历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热爱家乡,奋发图强,长大以后建设和保卫家乡。
二、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
民族团结教育是一个深入、持久的教育过程,我校突破了“红五月”的框框,把民族团结教育贯彻于每一个学期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利用校广播室加强了宣传力度。校广播室在每周的一、三、五宣传教育中专门开设了“民族团结幸福花”的小专栏。负责教师把民族团结政策、宗教政策知识以及自治区近几年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取得的巨大成绩,通过宣讲、事例、所听所看向同学们宣传;各班小记者踊跃投搞,把身边发生的和报纸上登载的民族团结事例记载下来,通过广播向同学们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每位同学都逐渐地认识到:影响新疆稳定主要来自于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迷信、反对宗教,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2、每学期校教导处还安排了“民族团结”为主题班会课,要求班主任详细备课,用事实讲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想法、谈感想,通过写心得体会表达他们对民族团结的期望和展望。
3、举行“民族团结”板报、墙报展和“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五月是民族教育月,我校每年五月团委、少先大队都要举行板报墙报展,举行全校间的知识竞赛,使他们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
4、组织学生参观我县举办的“民族团结”图片展和“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成果展。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通过先进人物的精神教育我们下一代,使他们真正明白民族团结是建设家乡、繁荣家乡的保证。
三、我校针对“三股势力”从事非法活动的种种表现和惯用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定期对教职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和反省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麻痹大意思想。时时刻刻警醒全校职工,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
(2)定期开展关于反对民族分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维护祖国同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始终明白一个真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这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做家长的工作,告诉家长:“我们的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什么不能参加宗教活动”。我们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和配合。
(4)在节假日期间派出教师指导我们的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节假日,同时也防止我们的学生带着好奇、被引诱的情况参加宗教活动。紧紧抓住青少年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远离宗教。我校从实际出发先后举办过军训、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培训,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前来参加。(5)利用每周升旗仪式的大好时机,举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老干部讲故事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这种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教育的方式比单纯的讲解更富有教育的实效,更让学生所接受。
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开展,使我校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一步。全校近2359名民族学生和191名民族教职工,没有一人信教,没有一个封斋,没有发生一起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全体师生水乳交融,融为一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
虽然,我校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将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维护各民族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合法权益。一如继往地将民族团结教育推向深入,为乌鲁木齐的稳定和发展、为乌鲁木齐的民族团结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