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出台政策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山东出台政策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齐鲁网3月19日讯(山东台记者 张燕妮)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山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几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5个配套政策文件。
这一个实施意见和五个配套政策文件,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主要包括:(版子)划转省属国有企业30%的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由省国资委和社保基金理事会分别作为出资人,对省属国有资本进行管理,促进股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张新文说,“省属的国有企业包括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管理的企业,将划转的范围内的国有资本一次性划转到省社保基金理事会持有。”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是本次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按照改革时间表,今年5月底前,部分重点企业要配齐董事会成员,9月底起,全部省管企业董事会人数要达到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要求。
省属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要按照上市公司标准进行规范和披露。每三年对省属国企及其权属企业全部审计一次。健全完善防止利益冲突机制,明确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亲属任职实行回避和公示报备制度。建立省管企业关联方交易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公开招投标制度。
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按照一次划转、分布到位、逐户完善的原则,启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上半年确定2--3户省属国有企业改建为投资运营公司。
省国资委副主任樊军说,“初步确定了鲁信集团和省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作为第一批试点,目前这两家企业正在制定和完善实施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再批复实施。”
1+5改革措施还明确了国企内部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相关政策。省国资委确定,将以十天为一个时间单位设计安排工作进度,争取到进年底前,本次改革确定的70项任务节点,全部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二篇:22省区市已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
22省区市已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
2015年08月16日 04:17来源:中国青年报 1
3人参与 0评论
虽然顶层方案目前还没有出台,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多地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这些方案也透露出了国企改革的一些信号。
原标题:22省区市国企改革方案透露哪些信号
本报记者 史额黎 王林 实习生 陈勇熙 《 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16日 03 版)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有望近期推出的消息,引发关注。与此同时,A股市场上的国企改革板块也非常活跃,各界对国企改革的突破寄予重望。
虽然顶层方案目前还没有出台,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多地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这些方案也透露出了国企改革的一些信号。
十八届三中会会决定公布刚刚一个月,上海市即率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截至发稿,已有上海、辽宁、湖南、天津等22省区市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
其余9省区市并没有出台完整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但据公开会议记录和媒体报道,河北、陕西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已分别由河北省政府常务会议和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只是尚未公布。
海南、西藏、新疆、内蒙古国资委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等待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国资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强调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目前,一些省份处于观望阶段。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22省区市公布的国企改革《意见》全文或解读(以下简称“22省区市《意见》”)发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探索员工持股、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项目等。推进企业改制上市是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实现混合所有制的重要路径之一。在22省区市《意见》中,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均占据了大幅篇幅,有些省份还提出具体的上市计划。例如,甘肃提出,到2020年,力争省属企业上市公司达到15户以上,每户省属大型企业集团至少拥有1家上市公司。
在吸收股权投资基金入股和社会资本方面,有的省份也做出了详细规定。
例如,广西提出,鼓励支持非国有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项目投资。重庆则将非国有资本细化为“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以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主权基金等各类新型社会资本”。
除改制上市与非国有资本参股外,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也是近来社会热议的改革方案。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有20省区市提出了员工持股方案。
其中,黑龙江细化了员工的范围和持股方式,允许竞争性企业关键岗位的经营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以现金、技术、员工持股公司、信托公司、持股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本企业改制。山东则对开展员工持股的行业做出规定,鼓励从事完全竞争性业务、人力资本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现代服务企业实施员工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有4省份在方案中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指标。
重庆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使“2/3左右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江西提出到2020年使70%左右的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浙江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使“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达到75%”。河南提出到2020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比重达到80%以上。
管资产转向管资本
在22省区市《意见》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是关键一环。有部分省份提出,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国有企业监管体制将会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
优化国资监管体系的基础,就是对国企进行分类监管。经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有20个省份提到了分类监管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地位作用,大部分省份将国有企业分为三类。其中,北京、甘肃、湖北、江苏等9省份采用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的分类标准。广西、黑龙江、湖南、辽宁略有不同,除竞争类和功能类与前者相同外,他们将对应公共服务类的国企称之为公益类。宁夏则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营利类、功能类三种类型。
另外,还有2省份采取了二分法。广东将其划分为准公共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四川“将国有企业原则上分为功能性、竞争性两种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分类性质将会决定国资部门采取怎样的监管政策。
以湖南为例,公益类国有企业,含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管网、市政公用运营资源等重要民生领域企业,采用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股公司组织形式。功能类国有企业,含政府投融资平台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重要资源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竞争类国有企业,按照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进行放开,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对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保持国有控股。
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大部分省份也在方案中有所反映。
这些省份均承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一些省份还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给出了明确的指标。其中,北京、湖南、江苏、山东等6省份提出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重庆和江西将30%的指标完成期限分别设定为2017年和2018年。天津提出,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李锦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1999-2007年,国有企业遇到困难,几千万人下岗,国家没有要求它们上缴收益。2007-2010年,国企日子好过了,开始上缴收益,国家还会予以返还。2014年,国家规定基本上缴5%。所以,相比于历史数据,30%的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还是很高的。
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因此,提高国有资本集中度,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有15个省份明确提出了国有资本的集聚程度。其中,北京、甘肃、广西、河南等12省份均提出将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另外,广东提出,省属国有资本70%以上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天津提出,到2017年年底,90%的国有资本聚集到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浙江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度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有近一半省份为国有资本证券化率设定了目标。
天津提出,到2017年年底,经营性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北京、甘肃、黑龙江、湖北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证券化率达到50%以上。江西和河南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证券化率达到60%。浙江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使“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5%左右”。湖南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产证券化达到80%左右。重庆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使“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
对此,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认为,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过程较长,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率必然存在差异,各个地方提出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中部几个省份里面,相对于湖南省国有资产的总规模来说,湖南国有企业的上市比例是比较高的。
肖毅敏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国有资产证券化对现阶段的国企改革意义重大。其既有利于国有资本股权的多元化,增加公共资本的产权约束能力;也可以增加国有资本的流动性,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和经营效率。此外,国有资产证券化还能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一级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
选聘市场化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地方国企改革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22个省区市《意见》基本都提出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现代公司制管理结构,确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江西、重庆等部分省份还明确提出要提高外部董事比例,“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径”。
在选人用人机制方面,地方国企改革方案普遍呈现市场化、去行政化的特点和趋势。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在22省区市《意见》中,北京、广东等19个省份的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尤其是在经理层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
其中,浙江等地还提出要建立企业领导人员流动和退出机制,山东、广东等地则提出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逐步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契约化管理。提前迈出这一改革步伐的是广东,其改革方案提出,要在该省产权交易集团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实现经营班子完全市场化选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戚聿东分析道,国资委在董事会的试点属于公司治理层面,选聘职业经理人则属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从目前的机制来说,国资委是国家的产权代表,它又将权力委托给董事会,由董事会再招聘职业经理人。
针对有些地方的国资委既管董事长又管总经理的情况,戚聿东认为,这些国企可能还没有建立董事会,还属于总经理负责制。但是,以后的趋势是国有企业全部都改为董事会制,总经理负责制逐步消亡。
字里行间的地方特色
尽管22省区市《意见》的主体框架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条文中,仍能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地方特色。
例如,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国有企业的对外发展有着更高要求。因此,上海专门辟出一个章节,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且,上海还通过完善境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和产业导向、简化投资合作核准手续、为企业人员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项目提供便利机制,支持企业跨国经营。
其他省份的开放合作内容,则主要强调了自己的区位优势。例如,广西提出,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开放开发平台建设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甘肃明确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为契机;云南希望着力发挥云南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区位优势。
而受首都功能定位的影响,北京国企的改革目标也有特别要求。北京市副市长张工在对《北京日报》进行方案解读时,多次强调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张工认为,全国科技中心是北京的定位之一,北京的国企更应强调在创新驱动的要求下寻求发展。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黑龙江、山东、山西、四川等9省份,在《意见》中明确表示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其中,黑龙江、辽宁等老工业基地,更是表示要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政策支持。黑龙江提出,通过股权转让收益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改革成本分担机制。辽宁表示,将会分类解决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壳企业”职工安置、厂办大集体、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困难企业欠缴社会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
东北的国企有沉重的冗员和债务包袱,但戚聿东认为,许多国企通过分流、合并、重组、独立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剩下的大庆石油、鞍钢等特大企业,也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当然,即便如此,这些央企也应当按照改革的要求进行改制。戚聿东表示,各类型的服务公司、医院、学校,不是国企改革的事,是社会改革的事。各种服务公司也应该各归各业。
第三篇:深化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深化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深化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研究
何光伟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义重大,其次对绵阳市经历十余年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八大成绩予以肯定,并对存在的股份制改革不彻底、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发展资本单一短缺、规模大效益低、监管方式待改进等五大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提出了深化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论文最后提出了五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
【关键词】:深化
绵阳市
国资国企
改革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mianyang Japan soe
reform
【Abstac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deepening state-ownedasse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secondmore than 1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mianyang city: yuying assets of state-ownedenterprises reform and eight grades affirm, and the existence of shareholding systemreform is not tho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s notperfect, capital shortage of the single, large scale benefit, low regulationways for improving the five problems, such as a detailed analysis.In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problem oriented”, and put forwardthe deepening of mianyang Japan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enterprises adhere to the four basic principles.Paper finally put forward thefive major reform measures, comprehensively deepen of mianyang holdings of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keywords】:deepening;Mianyang city ;state assets ofstate-owned enterprises;reform
目 录
一、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2
二、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2
(一)企业股份制改革尚不彻底„„„„„„„„„„„„„„„„ 3
(二)现代企业制度仍需健全„„„„„„„„„„„„„„„„„
3(三)企业发展资本单短缺„„„„„„„„„„„„„„„„„„ 3
(四)规模大经济效益低问题突出„„„„„„„„„„„„„„„ 3
(五)国资监管体制待改进„„„„„„„„„„„„„„„„„„ 3
三、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思想及原则„„„„„„„„„„„„„„4
(一)指导思想„„„„„„„„„„„„„„„„„„„„„„„
4(二)坚持的原则„„„„„„„„„„„„„„„„„„„„„„ 4
四、绵阳市改革发展举措„„„„„„„„„„„„„„„„„„„„„(一)立足资产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5
(二)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5(三)推进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济„„„„„„„„„„„ 6
(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董事会的职权„„„„„„„„„„ 6
(五)优化国资监管体制,实施国企分类管理„„„„„„„„„„ 7 参考文献„„„„„„„„„„„„„„„„„„„„„„„„„„„„8 致谢„„„„„„„„„„„„„„„„„„„„„„„„„„„„„„9
序 言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绵阳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认清现状、找准问题、增添措施、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 业在新的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放权让利、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等途径,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绵阳市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逐步增强,推进绵阳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绵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国资监管从机构到制度体系从无到有并趋于完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绝大部分已归口国资委统一监管;统一的国资监管体制基本确立;实行优胜劣汰一大批原有企业已完成改制重组;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企业的人事、产权、财务、投资、分配、收益等重大事项的管理日趋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要素已主要靠市场取得;法律顾问制度在企业已初步实施。国有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绵阳市国企总体看已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国资国企是最大的存量资源,是支撑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骨架”,发挥着社会经济日益重要的主导作用。与国资委成立前的2005年相比,截至2013年底,绵阳市国企资产总量已达1982.9亿元,增长4.94 倍;国有权益已达345.3亿元,增长2.29 倍;实现营业收入865亿元,增长3.36 倍;实现利润23.7亿元,增长5.24 倍;实现在绵纳税22.9亿元,增长2.75倍。
二、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
国企改革历经30多年,成绩显著。但国企改革还远没到位,无论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布局,还是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内部经营机制,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阻碍着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不利于进一步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支柱作用。绵阳国资国企改革面临以下问题。
(一)企业股份制改革尚不彻底 绵阳市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公司制改造,但80%以上仍属于国有独资性质,真正实现多元控股的模式并未形成,导致决策、管理等不科学,不能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二)现代企业制度仍需健全
由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欠缺及管理体制的限制,绵阳市政府主要负责投资,而资本退出机制未真正形成;高级管理人员基本都属于行政任命,退出机制还未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中部分企业高管仍由公务员兼任,不符合人事政策;少数集团公司与下属公司高管人员高度重合,容易形成不规范利益转移;多数企业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人员重合,缺乏有效制衡;董事会任免、考核经理层的权力未落实;企业监事会既有外派又有内设,彼此职责不清等。
(三)企业发展资本单短缺 绵阳市国有企业分子公司尽管很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但集团公司及很多一级子公司仍为国有独资,融资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转让等方式实现,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差距甚远,企业发展的资本来源显得单一和短缺。
(四)规模大经济效益低问题突出
经过多年的重组整合,绵阳市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数量不多,但仍存在300多家下属公司,并且很多公司是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偏低,社会贡献率低。比如,长虹集团规模现已接近1000亿元,但企业效益低于同行业水平。
(五)国资监管体制待改进
绵阳市已形成“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企业——下属公司”三层次国资监管体制及一整套国资监管办法,但现行国资监管的内容、方式还不适应“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新要求;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的事项偏多,责任与权力不匹配;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委会各自的职责、权限不清晰,不规范,内部管理层级过多,管控方式不规范。
三、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思想及原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这是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纲领。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绵阳市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积极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分类国资监管体制,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绵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国资国企改革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总要求,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借助市场机制来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聚集资源和要素,从而提高企业的自我调节和自主发展能力,并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三是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责,两者要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契约和有关政策,确定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
四是坚持分类管理,一企一策,依法操作、稳步推进。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工业、金融、通信、交通、旅游等20多个行业,关系到10万多职工的切身利益,触及到很多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要根据每个企业的类型、性质和特点,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在对每户企业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遵守法律制度,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
四、绵阳市改革发展举措
深化绵阳市国资国企改革涉及工业、金融等20多个行业,关系10余万职工利益,要积极稳妥推进;要合理配置资源、推动股权多元、完善企业制度、健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立足资产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绵阳市国有企业近几年虽不断发展壮大,但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绵阳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开放重组;要支持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划转、并购等多种方式重组;鼓励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实施整合重组,压缩管理层级,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主业集中;遵循优胜劣汰原则,推动国有资本退出低端产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亏损产业;整合资源要素、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并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下一步,绵阳市资产资源整合重点工作,一是要将长虹、九洲等企业培育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集团公司。二是要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转变政府之能的要求,对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要进行全面清理,提出整合方案,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对资产规模小、运营效益差等不适合作为出资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划入绵阳市将要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由国资委直接管理。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通过资产经营、资产整合和业务重组等手段,对划入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规范运作,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促进绵阳市经济发展。
(二)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当前,科技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总体来看,仍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国有企业一定要主动作为,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按照中央要充分发挥军民融合“试验田”作用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绵阳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要求,绵阳要着力推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提高国有资本在推动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和经营质量;促进企业间的横向联动与产业链纵向整合,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创造更加高效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有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升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当前,要支持长虹集团加快实施“三纵三横”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拓展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业,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支持九洲集团建设省空管系统产业联盟、北斗导航产业联盟,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打造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标杆企业。
(三)推进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本质上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股份制经济,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从绵阳市实际情况看,按企业类别统计,目前绵阳市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268户,占比74.24%,应该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拥有了较好的基础,以较小的国有资本引导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从集团公司层面看,混合所有制的比例还不高,也还有许多推动改革的空间。所以,近期要做好资产核定、评估、未来效益分析,制订鼓励政策措施等工作;远期要制订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案,通过实施产权多元化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方面,实施存量产权多元化,鼓励出让一部分优质资产,引进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实施增量产权多元化,优化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控制上下游,增强竞争力,在企业新增投资中允许各类资本参股、入股、持股。
(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落实董事会的职权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目前,绵阳市国有企业大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上已基本建立,但存在行政化色彩较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彻底,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绵阳要坚定推动集团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分别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要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体系。对竞争性国有独资公司,实行“外大于内”董事会结构,对功能性和公益性的企业逐步增加外部董事比例。要规范董事会、经理层、党委会的职位、职数设置,通过交叉任职实现有效制衡。大中型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党委书记原则上由董事长兼任;小型企业董事长原则上兼任总经理,党组织书记分设。
董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发挥好董事会的核心作用,首先要落实董事会人事权,落实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提名和任免权。董事会要想落实人事权,国有企业认识制度就有大变革,一旦董事会对经理层实施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面临去行政化。这次改革中,中央、省、市都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企业中、高层职数和职位设置,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应当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和管理者的身份体制应保持一致,要抓紧研究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高管和去行政化的高管不同的薪酬标准和激励约束办法。其次,要落实董事会在投资决策、薪酬考核等权力。拥有薪酬考核权,董事会对选聘的经理层,依据聘任合同约定,实行经营目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决定薪酬待遇和是否续聘。拥有投资决策权,董事会可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促进企业从粗放型的投资发展模式向精细型投资管理模式转变。同时,董事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立人事提名、薪酬、审计审核、战略投资等方面的专业委员会,其中人事提名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党委书记担任,负责经理层成员的考评、提名建议等工作,董事会“外大于内”的企业薪酬、审计审核委员会主任应由外部董事担任。各专业委员会必须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相关议事制度。
(五)优化国资监管体制,实施国企分类管理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基础。要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新要求,将提升资本效率、激发企业活力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结合起来,突出管好资本投向、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等监管重点。依法保障国资监管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出资企业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要简政放权,进一步规范出资人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得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真正发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作用。要根据国有资本运作的需要和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组建或者改组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充分利用股票市场、产权市场、债券市场配置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提升企业价值。依法明确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及下属出资企业的关系,探索在主业范围、投资管控、资本注入、信息公开、责任追究等方式实施相应政策,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加快监管信息化与风险预警、内控建设联动,切实做到监管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优化国资监管,重点是推动国企实施分类管理。绵阳市国有企业原则上分为竞争类、功能、公益类三类。竞争类企业指以市场化为导向,主要提供竞争性产品或服务,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是指以特定功能为导向,以完成专项目标或者社会战略任务为考核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益类企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参与监管管理。根据国有资产布局结构、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可动态调整国有企业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分别从领导人员配置、薪酬管理、业绩考核、目标责任、风险控制等方面设置不同的标准、方法和要求,实行分类监管。
参考文献: [1]张毅.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J].《国有资产管理》,2014年,第1期:4-7页.[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J].《国有资产管理》,2014年,第1期:8-10页.[3]熊志军.国企改革再认识[J].《国有资产管理》,2014年,第11期:4-9页.[4]李亚莲、市国资委.绵阳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课题汇编[A].中共绵阳市委政策研究室.《绵阳市全面深化改革重大研究课题汇编》[C].绵阳:中共绵阳市委政策研究室,2014年:77-119页.作者:何光伟,男,汉族,1976年生,四川巴中人,高级经济师,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历任攀钢集团长钢公司技术员、秘书科科长、锻造分厂经理助理。
第四篇:4.《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解读 ——80%国资将集中至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
本市国有资本集中度将大幅提高,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明确了首都国企改革方向。
据了解,中央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文件目前还未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作为本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第一个改革性文件,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很高的社会关注度。8月5日,副市长张工对《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
三类国企将按不同目标发展
相比以前的改革方案,此次出台的《意见》在改革目标中增加了“明确国有企业分类”的内容。市属国有企业将被分为三类: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竞争类。
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主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等功能,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企业经济效益。
特殊功能类企业主要承担市委、市政府在不同阶段赋予的专项任务和重大项目,实现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目标。
竞争类企业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这类企业包括战略支撑和一般竞争性企业,其中,战略支撑企业是符合首都战略定位,引领带动产业升级,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作用的企业。
《意见》提出,到2020年,城市公共服务类和特殊功能类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应占到国有资本总量的60%以上,竞争类企业以战略支撑企业为主。
张工:从目标取向上看,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主要任务是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和运行效率;特殊功能类企业主要任务是创新运行模式、商业模式,提高重大专项任务的保障能力;竞争类企业则是以资本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确定企业分类后,就可以对不同类别企业在股权结构、治理结构、选人用人和评价考核等方面分类施策,引导企业按照不同目标发展。
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制重组
国企所有制形式将有哪些新变化?《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市属国企与中央企业的合作,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和相互换股等多种形式,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有诚信、有责任、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本企业改制重组;加快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类企业上市步伐,推进具备条件的一级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到2020年,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力争达到50%以上。
此外,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本市将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对城市公共服务类、特殊功能类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绝对控股;对竞争类企业,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其中战略支撑企业国有资本保持相对控股,一般竞争企业国有资本可以相对控股或参股。
据了解,2014年市国资委将重点开展一级企业股权多元化试点,力争在一级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上实现突破。
张工:当前就是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大国资功能,促进各种所有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的路径包括推进市属企业与央企、跨国公司和外资、民企、各类社会基金和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将市场、社会、出资人三者力量结合,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共同推动市属企业主业上市或整体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优化国资配置是改革关键
《意见》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等领域。《意见》同时绘制了提高国资集中度的实施路径:在国资存量方面,按照资产同质、经营同类、产业关联的原则,推动国资向优势产业、企业集中,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产业集群;在增量方面,鼓励国有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文化创意、高新技术、新兴服务业等领域,同时加大国资对节能环保、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运行服务的投入力度。国资增量一般不再以独资增量方式进入完全竞争领域;在清理低效无效资产方面,将推动国资从不具备竞争优势、效率低下的企业退出,从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的产业以及低端环节中退出,把腾退出的资源用于发展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
此外,本市还将统筹国企的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优势,在服务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大气污染治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运营服务上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为更好地优化国资配置领域,本市还将在现有一级企业基础上,改组改造几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这些企业将根据市国资委授权,经营所投资企业国有资本,实现产业集聚和升级,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张工:优化国资配置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目前,国资分布过散、战线过长,不少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要实现国资国企改革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提高国资的集中度,围绕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特大型城市禀赋要素特征,将国资配置到首都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服务于国家和首都战略目标。同时围绕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大力压缩管理层次,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加快培育以品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新优势。
城市公共设施领域适度竞争
对于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意见》提出,将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通过行业内的适度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竞争类企业将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构成。城市公共服务类企业将积极引入社会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评价机制;特殊功能类企业可建立管理委员会为决策机构、经理层为执行机构的管理架构。
在人才选聘方面,竞争类企业经理层人员逐步以市场化选聘为主;城市公共服务类和特殊功能类企业提高经理层市场化选聘比例,并引入行业专家、专业人士及优秀企业家进入董事会。
《意见》还提出,要加快解决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非经营性资产处置、农租房腾退等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
张工:改革的目标,一方面是将国资配置到首都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服务国家和首都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就是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比如在城市服务保障方面,政府要在运营领域加强市场化运作,通过行业内适度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企业则是要提高城市运营保障能力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形成企业竞争的新优势。
设定重点国企研发投入指标
在北京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战略机遇期,如何通过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意见》提出,要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国企与中关村企业、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通过相互参股、技术联盟等方式,促进资本与技术的有效融合;要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国企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达到3%;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大气污染治理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转化一批成果。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意见》还提出了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鼓励企业建立新型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加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探索服务型制造、绿色供应链、新金融服务等商业模式。
张工:当前,首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总书记在京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明确了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首都国企改革发展既要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又要与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相协调。北京的国企是在明确全国科技中心定位之后,更加强调创新驱动的要求下寻求发展。《意见》明确要求市属国企成为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引领重点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因此,市属企业必须紧紧围绕首都战略定位和特大型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首都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实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
明确国资监管权责边界
作为国资监管单位,未来,国资委和市属企业之间的权责边界在哪?《意见》提出,市国资委以出资关系为基础行使权利并履行职责,着重围绕关系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和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点环节,制定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以管控资本投向、优化资本结构、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效益为重点。国资委将通过股权代表参加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体现出资人意志;通过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维护出资人权益。
与企业分类发展相配套的是企业分类监管。《意见》提出,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将分类完善治理结构、分类开展绩效评价、分类考核。同时将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的有效方式,国有股权低于50%的企业不再简单套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管制度,实行更加市场化的监管机制。
与此同时,本市还将建立国有资本收益分类收缴制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导向作用,加大对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自主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意见》提出,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国企领导人员薪酬和职务消费监管问题,《意见》提出,将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企领导人员薪酬水平,建立与经营管理业绩和风险责任紧密挂钩、与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与选任方式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同时还将强化国企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张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既是深化国企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市国资委自身履职能力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将国资改革和国企改革同步谋划,推动国资改革和国企改革同步实施。加强国资监管的重点是管资本,《意见》对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和手段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从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角度来说,监管的主线是战略执行的一致性、财务的真实性、人员履职的合规性。比如《意见》就明确提出推动监事会监督与财务审计监督、纪检监督、监察监督有机结合,探索推进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等要求。
第五篇: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大年”即将来临
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加速度: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
刘东;王川
导语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在2014年12月3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2015年国企改革将有大进展和大动作,国资改革今年预料将会遍地开花。2014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新常态下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进行分析。会议要求,要“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2013年12月底上海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意见以来,截至2015年1月4日,全国已经有上海、甘肃、山东等22省市出台了地方版本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部分省份意见虽未正式出台,但一些改革举措已在进行之中。南京、长沙等省会城市也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随着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相关意见的逐步出台,2015年的国资改革将会迎来哪些进展?
本报记者 刘东
实习记者 王川 上海报道
地方改革遍地开花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由于国家层面方案没有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突破较少,今年预料将“遍地开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经出台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后发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公司制治理结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方向,绝大部分省市都对国资改革设立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
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甘肃提出到2020年国有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60%左右,江西提出5年内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占国资的70%。
在国有资本范围方面,北京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要求,到2020年,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上海、江西、甘肃、江苏、重庆、四川、青海等省市也都将国资集中在关键领域的目标设定在“80%”上。不过,在对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进展进行评价时,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改革的力度并不如预期。中国社科院微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刘小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仍相对比较缓慢。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出台的国资改革意见里面存在两个问题,重复性比较强,各个省的意见都差不多,在具体操作上,还是缺乏一些可操作性。
顶层设计意见将出
原定于2014年年底出台的改革意见并未能如预期出现,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认为,可以说这些总体文件由于迟迟不能出台,已经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软肋,影响到国企改革总的进程。
此前有消息称,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由财政部、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制定,可能以“1+N”的形式发布。其中,“1”是指首先会出台一个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N”则是三四十个配套方案。这些配套方案将分阶段分批发布。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近日表示,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而部分方案推出的时间表或将提前至春节前。
尽管如此,被称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元年”的2014年仍取得一定成就,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国家在把握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精准而坚定,此外,7月开始的“四项改革”试点,也为国资改革提供经验基础,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协调。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企方面,2014年各企业积极性较高,做了调研、制定方案等准备工作,待方案一出,央企动作应该比较大。此外,第一批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到2015年也会有较大突破。若第一批试点进展顺利,第二批有可能扩大试点范围。
彭建国称,专项工作也会大有进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今年二级和三级公司会进行董事会试点等多项工作。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对2015年国企改革形势持乐观的态度,整个国资国企改革将会铺开,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和分类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进展。
“混改”新内涵
不过,目前对于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不少争议。
彭建国认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存在争议,即是否先对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经济是否该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以及是否采用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国资改革专家、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契机,改变资本被板块化、碎片化,做到国有企业的实力加民营企业的活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自然垄断行业应该把可竞争的板块逐渐分拆,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民营企业去家族化,建立有效公司治理。
彭建国也认为,虽然国企上市或多或少已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这种上市大多是形式上的,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革。
2014年12月底在广州召开的首届国企改革发展前沿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只有竞争性国企适合做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公益性国企和自然垄断型的国企应坚持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楚序平则表示,中央企业总部最好保持国有独资,对绝大多数重要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权。同时,混合所有制优先考虑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公众基金。
陈清泰建议称,混合所有制治理上,有五点需要考虑,过大股比的国有股权适当分散给若干持有者、所有股东都应通过股东会、董事会行使权利,确立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和战略地位。经理人由董事会选聘,董事会有权罢免。公司必须执行国家的法规接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争议分类监管
“准确分类是实现下一步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不过,目前分类监管仍是争议颇多的一个领域,从地方的经验来看,上海将国企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进行监管,四川则分为竞争类和功能类两种类型,其他省市基本按照三类进行分类监管,但类别名称有所不同。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海国资改革中,一些功能类的国有企业更愿意被划分到竞争类企业中去,因为两者受国资委监管及考核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家层面来看,分成两类还是三类监管也有不同意见,陈清泰认为,国有经济有两大功能,国有资本应该分作两类,一是政策性功能,就是作为实现政府特殊政策目标的重要资源。二是收益性功能,那就是获取财务回报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而这两者的比例构成,应该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刘小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类监管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分类不清,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义,这些分类的的具体含义到现在还没有很清晰地厘清。如果是“一锅乱粥”的话,改革很难推行下去。
彭建国则认为,分类监管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议,是因为同一央企有不同业务板块,整体上很难划分,而同一块业务因同时具备公共服务、功能性等多种属性,难以进行归类。
彭建国称,按照分类,央企主要是商业1类和2类(竞争性、功能性居多),而中储粮等承担国家政策业务的属于第3类。第3类公益类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服务企业,如供热、供水。所以各央企针对分类监管,必须完善自身的功能定位,根据分裂进行监管、考核、薪酬制定、改革和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比如薪酬制定,商业1类要看市场,根据完成财务指标、是否实现保值增值功能来制定,而公益类则要紧盯社会功能,看其社会效益完成指标,商业2类(功能性)则两方面都要考虑。因此,在改革方面,要根据分类制定负面清单,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
破题新常态
是否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存在争议,而此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于在国资委会议中并未被提及,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相关意见财政部负责制定,因此国资委工作会议对此并未多作提及。
彭建国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投资公司更多关注产业和实业投资,这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类公司要做到以管理资本为主,发挥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本保值增值和流动的属性,在相关领域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此外还要注意上下权利义务的边界问题。
一个新的动向是,2015年1月1日开始,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涉及72家央企共200多位负责人。
此外,“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的国资国企改革也受到关注,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进入爬坡过坎的阶段,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大部分央企都面临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的巨大压力,有的企业大幅度减利甚至亏损,个别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张毅表示,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适应新常态,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做好加减乘除。
对此,彭建国建议称,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即充当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创新驱动的领头羊、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国企要以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为目标,逐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较普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以适应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