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交流协作模式案例
全方位交流协作 全面促进执行工作
[实施背景]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钢城区法院以构建“高快好省办案、严格公正司法、保持全省先进法院荣誉”为团队愿景,以打造交流协作学习模式为建设主线,以促进构建解决“执行难”司法困境为建设路径,全力打造执行工作与社会群体交流协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流协作、与案件当事人交流协作、与党委、政府交流协作、与社会弱势群体交流协作五种模式,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促进了社会矛盾化解,促进了执行工作健康良性发展。
1、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诚实信用,必须解决执行难,必须还法律以尊严,给权利受害者以救援。解决执行难,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需要借鉴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构建一种社会化的执行工作格局。交流协作模式,是通过学习、探索、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解决执行难的需要。鉴于执行难问题的特殊性,必须立足实际,把解决执行难的重心和着眼点转移到如何调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采取联合行动,进行联手治理。交流协作模式,以司法主动、社会合作为依托,通过调动包括司法系统本身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多管齐下,集体合围,形成一个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的高压态势和共同惩戒局面,有力推动执行难的解决。执行交流协作模式,对于解决执行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执行工作的创新——学习方法创新、执行方法创新。
3、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需要。社会诚信缺失,将给社会不可估量的损失。交流协作机制通过执行工作与社会群体交流协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流协作、与案件当事人交流协作、与党委、政府交流协作、与社会弱势群体交流协作,加大了逃债赖债者的失信成本,通过信用威慑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使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社会信用关系也得以维护。执行交流协作模式,在促进执行难问题解决的同时,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提高执行人员自身素质的需要。执行交流协作模式在本质上就是将执行协作主体社会化,使整个社会在观念上和制度上形成对不拒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行为的联动的评价和遏制。作为最主要执行主体的执行人员,其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行人员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要围绕案件的执行,加大力度,创新执行措施,探索执行艺术,提高执结率,全力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执行交流协作模式,从不同层面提高了执行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推动法院工作全面发展,达到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的。
[基本做法]
一、强化落实执行公开机制,促进执行工作与社会群体交流协作
钢城法院调研发现,社会上、案件当事人对执行工作不理解,关键是对执行流程不了解。为此,该院首先从执行公开入手,加强与社会群体交流协作。
健全执行公开机制。完善了《关于执行公开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规范执行款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案件处分财产细则》、《关于执行案件中止、终结、3 和解的操作规则》、《关于财产保全的若干规定(暂行)》等制度,全方位建立健全执行公开机制。
实行执行服务卡制度。为提高执行效率,钢城区法院设计印制了印有执行干警的姓名、联系电话、钢城区法院“民生服务热线”的电话和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的“执行服务卡”。由执行干警在执行立案或送达执行文书时,随案向当事人所在地的执行信息员、基层组织、公安机关发放,以利于及时采取执行措施,确保当事人合法利益。
实行执行干警日志制度。为及时向社会公开干警的执行工作细节,规范干警的执行行为,钢城区法院要求干警把自己每天执行案件的有关情况用日志形式详细记录下来,内容涉及执行时间、执行地点、走访调查的有关人员以及查找被执行财产状况线索的情况。日志由院领导定期审阅并由执行干警及时更新录入案件执行公开查询系统,最终还要装订入卷宗。当事人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或者查阅卷宗了解案件执行的详细进展情况,通过加强沟通促使当事人更加理解、支持和配合法院执行工作。
二、深化运行执行工作联动机制,促进执行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流协作
解决“执行难”是系统工程,不能单单依靠法院,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钢城法院将执行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考核机制,促进执行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流协作。
极探索建立解决“执行难”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健全完善了以法院为主,由工商、公安、金融等各部门参与的执行工作联动协作机制,通过加强人民法院与工商、税务、房地产管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金融监管等各部门的联系,将未结案件被执行人的涉案情况,包括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措施等的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或建议函,依法限制被执行人融资、投资、经营、高消费、出境等相关权利,促使其自动履行义务,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将执行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加强执行工作在区直机关以及法院系统内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坚持将执行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体系,定期检查,定期监督,定期考核,定期反馈,促进了联动协作机制的顺利运行。执行联动机制的实施,拓宽了执行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和实效的新途径,有效破解了“执行难”,促进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诚信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实行执行对话机制,促进执行工作与案件当事人交流协作
执行工作,说到底是法院与当事人打交道、与当事人交流、从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作。因此,如何与当事人交流、如何让当事人支持、协作法院执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钢城法院实行了执行对话机制,较好的破解了这一难题。
设立执行大厅。为公开执行工作机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缓解、消除当事人因案件长期未能执结而与法院、执行法官造成的紧张对立情绪,钢城法院设立执行大厅,全面公示执行事项。针对当事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该院将执行收费标准及减缓免条件、全体执行干警的联系方式、案件执行流程图、信访案件流程图等全部上墙公示,在规范执行工作的同时,也便于当事人对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实行执行对话机制。搭建法院与案件申请人、被执行人对话平台,每双月与当事人进行一次对话,通过与相关案件当事人的沟通协调,不仅仅要达到执结案件的结果,更要实现维护法院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形象、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
多方参与执行对话。执行对话制度的主旨是在院领导的主持下,执行干警和在两个月内未结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执行干警把采取的执行措施和遇到的暂时困难详细讲明,同时答复申请执行人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执行对话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等参加,通过执行会商,申请执行人及时了解自己案件的执行情况,更加理解和配合执行工作,减少了因申请执行人不了解、不理解而引起的不满意甚至上访现象。
执行对话制度自实行以来,在个案上实现了及时、科学处臵案件的法律效果,在执行工作上实现了促进人民法院与当事人理解互信、维护司法权威公正的社会效果。
四、实行执行指导、支持机制,促进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与党委、政府交流协作
执行案件的正确处理与否,不仅仅涉及到人民法院司法权威的确立和维护,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
基于此种认识,在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钢城区法院执行工作紧紧依靠区委、区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对于重大、复杂、敏感执行案件,及时、主动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汇报;积极向区人大汇报执行工作,区人大对执行工作专题调研,听取法院作执行工作报告,合力破解各种执行难题;积极取得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涉及区政府相关职能的案件,及时、主动与区政府进行沟通、联系,防止推诿扯皮的发生。注意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与党委、政府相关职能的衔接协调。如区委政法委制定了全区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实施方案,协调成立了由区法院为主,区直十四个部门参加的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领导小组,实现了执行积案清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实行执行救助机制,促进执行工作与社会弱势群体交流协作
执行难,难在被执行人难寻,难在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难在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实现。为解决 申请人困难,切实彰显社会公平正义,钢城法院率先在全市法院实行了执行案件特困群体救助金制度,促进了与社会弱势群体的交流协作。
申请执行案件特困群体救助基金,按一定程序对具有钢城区户口,生活水平在本市低保线以下,被执行人无力偿还案件款的申请执行人给予适当救助。该执行救助资金以钢城区区财政专项拨款30万元、社会各界捐款的方式筹措,救助金额一般控制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数额的10%至50%幅度内。在对涉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的同时,钢城区人民法院还将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自实行执行救助机制以来,钢城区法院通过执行案件特困群体救助基金发放大会对执行案件特困群体进行救助,对12起案件的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6万余元。中国法院网、山东电视台、莱芜电视台、莱芜报社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亮点透视]
执行交流协作模式,对于提高案件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执行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同解决影响法院发展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使科学理论真正指导工作、促进发展的思想武器。执行人员深入实际,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调查研究,找准工作主要问题,找出带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增添新的工作措施,增强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本领。
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班子,要着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教育干警不但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做到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增强自身谋事水平、干事能力、成事效率。执行交流协作模式,就是执行人员创新了学习方法,在激发学习动力、学习质量、学习上下功夫,取得了学习成效。营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班子。
第二篇:团结协作案例
《团结合作》教学案例
作者:季冠峰 教师来源:船寮镇小 点击数:
9632 更新时间:2005-4-18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认知目标第3条“懂得完成各项任务需要团结合作”而设置的。课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说明社会生活需要团结合作的意义及具体做法。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思品教学应该做到:把准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紧扣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情”;注重结合实践,增强道德实效。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认知:
1、知道团结合作就是在大家合做一件事时,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懂得做很多事情时都需要团结合作,尤其是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精神。
情感:愿意与人团结合作,乐于合作。
行为:1。与人合作时,能听取别人意见,不固执己见。
2。与别人合作时,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合作的思想。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1、课件:录象龙舟大赛的场面,外名人合作事例的文字资料,“阿波罗登月”计划,“神五上天”。
2、球实验的教具。
3、关团结合作的名人名言。
4、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二、教育过程:
(一)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课件播放录像引入。内容:龙舟大赛的场面。提问:他们怎样划,才能使龙舟的前进速度更快? 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平时的经验分析讨论。课堂一开始便感受到龙舟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听从指挥,动作协调一致,大家团结合作,才能使龙舟的前进速度加快,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品课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便通过这一环节引入课堂,大大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创设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自悟”。
1、自学自悟
引:团结合作,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团结,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排球也是一个团体项目,队员们是否团结合作结果完全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原国家队女排队员们的事迹,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一下。
(1)播放录音故事:教材P33—35课文1—3自然段。
(2)提问:原国家女排队是如何连续五次获得世界冠军的?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不是老师强加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能轻松地学习,感知明理。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抓着问题一个一个地问,毫不放手,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寻找问题的最终答案。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读,小组交流,好朋友讨论,自悟,自明理。
2、拓展延伸
引: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团结合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团结合作精神也显得更加重要。在现代社会中,科学上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大多是团结合作的产物。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参加的单位达两万个。下面,我们来看美国影片《阿波罗十三》中的一个片段,看一看当今科技社会中,人们是怎样团结合作的。
(1)播放阿波罗登月当天情景的影片片断。
(2)提问:看完影片片段后,你有什么感受?(3)讨论,交流,谈感受。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国内外的每一项科技的重大突破都是团结合作的产物,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出示“阿波罗登月”、“神五”)。
大家都知道从神舟1号到神舟5号,每一次成功地发射,它不仅是我国科学家数年来不断探求、不断创新,呕心沥血的结晶。更是这无数航天人精诚团结、紧密合作的体现,才实现了中华儿女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请大家分小组交流你们所收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警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大家一起来读读(出示名言警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三)利用学生生活资源,迎合学生需求、兴趣,增强道德情感的效益。
引:我们的集体生活中离不开团结合作,现在我们就来亲自实践一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体验团结协作精神。
(1)做“拉球”小游戏。
(2)宣布游戏规则:分两个组,每组选五个同学参加游戏,其余同学在下面当裁判,在听到老师的口令后看哪一组的5个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5个彩球从瓶子中拉出来就算获胜。
(3)找同学做游戏
(4)学生活动后谈体会。
(5)小结:集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同样需要团结合作。请大家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团结合作的事例,好吗? 学生继续畅谈,交流。
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渗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走近儿童,走向儿童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教育教学的素材,引导学生行为,激励学生情感,是这堂课教学的一个核心。
(四)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行为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做到了团结合作?让我们对照检查一下。
(2)学生打开书P37看课后练习“查一查”
(3)小结:经过对照检查,同学们对自己在团结合作方面一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相信大家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与人合作。
(4)学生小组讨论后相互交流意见。
(五)在音乐中升华感情,内化精神。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课后我们以小组单位或几个同学自愿组合,搞一次有分工、有合作的活动,如打球、拔河、出板报等,下次思想品德课上在班里交流经验。
从身边的事谈起,挖掘能教育学生的素材。间接地指导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同学团结合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导之以行。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出示《众人划桨开大船》歌曲)
学生边唱边体会歌曲中所蕴涵的道理,在歌声中结束学习。
三、课后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课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全课通过观赏、分析、感悟、讨论、归纳、总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真正地让思品课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贴近学生的生活,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喜欢接受,真实有效。灵活、准确地运用了思品课教学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同时,我认为对于思品书中的课文,学生更应把握从内容中反映出的“思想”,而不是文本内容本身
然而,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教学中,虽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教学语言重复、启发不够位、缺乏亲和力等问题要有改进,组织调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中虽然在“动而有序”“动而不乱”做了很大努力,但是还存在着对个别无序的现象。在引导学生读课文谈读后感受时,我已有“放”的意识,而“放”得还不够“宽”,不够大胆,生怕放出去,收不回,扰乱教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宽阔的胸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收放自如”。如何在课堂中迅速组织出精炼的语言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有效的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热情,是我应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第三篇:如何打造外卖模式
如何打造外卖模式
与日剧增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低利润率,让众多连锁餐饮企业不得不纷纷试水外卖业务。然而,渠道设计上的 另辟蹊径能否真正为餐饮业打开利润之门?怎样才能把顾客升级的需求转化为外卖业务中立体的运营模式? 从 2010 年 6 月开始,在全国 7 个城市拥有 51 家火锅连锁店的海底捞在北京、天津、郑州三地同步推出 外卖业务“HI 乐送”--外送菜品、厨具、专人服务,甚至郊外野炊,成为国内首家将大规模外卖业务作为企业 战略的火锅企业。虽然目前的海底捞火锅外卖模式还处于“测试阶段”,但是无疑再一次将“如何构建餐饮业外卖 模式”这一课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外卖的商机 民以食为天,餐饮市场古已有之,只不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餐饮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特有的 业态结构与消费特征。中国餐饮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迅速迎来了市场的黄金发展期,它除能满足人们的基 本饮食需求之外,也逐渐被赋予了休闲、社交等社会动能。因此,在行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行业内涌现出 了形态各异的餐饮终端和新型的经营模式。餐饮市场空间的广度与人们对于饭品消费的诉求变化紧密相关。近年来,频繁的国内外经济交往活动带来 了大量的公务和商务餐饮活动,消费水平与意识的提高催生了经常的居民外出餐饮消费,这些既为餐饮行业 提供了直接的消费动因,也推动着餐饮行业向规范化、节约化方向转化。此外,席卷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来 的大量流动人口不仅为餐饮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也间接成为推动餐饮文明积累与进化的消费原 动力。目前,中国餐饮企业的数量多达 510 万家。2009 年,全国餐饮市场零售总额达到 17998 亿元,同比增 长 16.8%,人均餐饮消费 1348.4 元,预计 2010 年餐饮业营业额将超过 2 万亿元。其中,2009 全国 餐饮百强企业营业额达到 1249.73 亿元(餐馆酒楼、火锅、快餐类企业占据了百强 80%的份额),比 2008 餐饮百强营业额增长 22.6%,增速加快 20.1 个百分点,是 2005 年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消费能 力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差异也让餐饮市场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业态结构。中国餐饮行业规模扩大与市场供给的增加,也带来了不同业态之间的激烈竞争。而且,白领群体的增加和 采用新型生活或者工作方式人群的出现(例如“宅”群体),也给行业提供了一种蓬勃兴起的餐饮销售渠道-外卖渠道。传统上,顾客对于饭品或者菜品的消费主要通过堂食的方式来完成,所谓的外卖主要以零星的顾 客打包或者店堂取餐为表现形式。但是,顾客对饭品的这一多样化需求也促
使众多餐饮企业纷纷将触角伸到 外卖业务领域上来(例如避风塘、茶风暴、一茶一座),从而形成了堂食业务之外的一种新兴的餐饮模式。此外,民众与企业对于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普遍采用与深入应用也为外卖业务的有利拓展提供了技术
保证。此外,高速扩张的行业并没有带来同等规模的利润回报。根据 2010 年 6 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中国餐 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餐饮业平均利润率为 10.43%,为多年来新低。而在餐 饮七大子行业中,以星巴克、仙踪林为代表的休闲餐饮以平均利润率 16.37%高居榜首;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的分别为火锅和西式正餐;既可以举办宴会又可以吃到自助餐的餐馆酒楼利润率为 3.57%,排名第四;而肯 德基、永和大王等快餐送餐仅比宾馆餐饮高出 0.31%,位居平均利润榜倒数第二位;宾馆餐饮利润率则为最 低,为 2.24%.这一现实也要求餐饮企业在渠道设计上“另辟蹊径”,对外卖业务模式的关注能够为餐饮企业提 升业绩提供一条有效、有益的路径。餐饮外卖“三管齐下”的立体模式 目前,国内市场上切入外卖业务领域的餐饮品牌既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等国际快餐巨头,也包括真 功夫等中式快餐品牌,还包括海底捞等传统中餐,甚至还出现了一批将传统餐饮行业与新时期电子商务相结 合的专业性外卖网站。可以说,在餐饮外卖领域,顾客拥有相对充分的消费选择。那么,餐饮企业如何构建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外卖销售模式就迫在眉睫。餐饮外卖业务实际上是对饭品堂食服务在场所物理空间层面的延伸。其实,不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顾客的 餐饮消费诉求都不会脱离“卫生可口、快捷便利、营养配餐”三条主线。只不过,外卖业务由于在店堂物理空 间氛围、餐品递送速度和人员服务时长等方面具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对餐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卫生可口、快捷便利、营养配餐”三大餐饮诉求,并结合外卖业务的独特属性来探讨立体式的销 售模式。注重“卫生可口”,提供标准化产品不同的行业对产品都有起码的质量要求。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保证菜品 的卫生与可口是企业立足市场的生存之本,而要维持一贯的顾客满意,就需要为市场提供一致的产品质量承 诺。在这一点上,西餐与中餐又具有迥然不同的特性。由于原料选择、做菜工序、火候掌握与刀工要求等因 素,中餐在标准化方面存在一些劣势。尤其是在脱离店堂消费气氛和其他辅助性物理载体的情况之下,向顾 客提供类似或者等同于堂食餐品的质量保证自然就成为吸引和保持购买餐饮外卖服务
顾客的重中之重。因此,中餐产品要为顾客提供持续稳定的质量承诺,需要作出更大的运营上的努力。目前,餐饮服务以正餐(以商务、政务和民众群体聚会消费为主)和快餐(工作群体的日常饮食、恶劣天 气或者特殊情况之下的个人及家庭偶然性或者常规性消费)为主,两者能够占到餐饮市场 80%的份额。以上 数据表明,起码从目前来看,构成外卖业务主流销售的餐饮业态还是以快餐类饭品为主。麦当劳和肯德基等 国外快餐在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此毋庸赘述。而近年来,以包天下、德克士、东方既白、真 功夫、狗不理、全聚德、大娘水饺及永和大王等为代表的中式连锁快餐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的 可以圈点之处,这也是它们在餐饮市场异军突起的成功秘诀之一。这类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大多采用“中央厨
房+终端厨房”相配合的方式来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中央厨房对配料、工序等核心要素实现标准 化作业,保证质量控制与批量生产,而终端厨房只需要对“温度+时间”进行二次加工就可以向顾客提供一致的 产品质量承诺。例如“麻辣诱惑”(一家以经营川菜为主的中式正餐企业)将菜品大体分为四类处理:新鲜蔬 菜直接配送到门店,由门店负责烹制;肉类加工,全部集中在中央厨房统一腌制调味;面点类,由中央厨房 处理后配送门店;最核心的炒料和料汁配置,都在中央厨房进行。苏浙汇餐厅更是通过“中央厨房”的产品质 量控制模式试图将其核心产品(即招牌菜式)供应到更大的流通领域里,譬如超市、大卖场,甚至更多有上 海菜需求的宾馆、酒店。这种将餐品制作分为“核心程序”和“补充程序”(最终实现餐品的“核心口味”)的运营思路,可以为其他意 欲加入外卖业务模式的中餐企业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和价值传递方法,即降低餐品对厨师个人技艺 的过度甚至绝对依赖,提升中餐在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着眼“快捷便利”,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在有效成本控制、增强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改善顾客服务水平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 用,已经被企业广泛应用到订单处理、财务分析、人事管理、物流分拨和合同管理等诸多领域。在餐饮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渗透到了物料采购、点餐程序(例如从手写菜单到无线 PDA 再到触摸屏自助点餐的变 化)、人员考核与顾客管理等多个方面,但是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点菜和结算系统层面。然而,对于进入餐饮外卖业务领域的企业来讲,要实现餐品的顺利投递,
并保证递送服务的快捷便利,还要 加强在“订单接收+餐品处理+递送取餐+终端送餐”等诸多订单处理环节的信息系统建设。当然,要自建一套强大的订单处理信息系统,将对外卖餐饮企业在资金、人力和物力方面形成很大的挑战,更是对企业运营模式的直接考验。在这方面,采用连锁化经营的大中型餐饮企业,可以将标准化运营方面的 经验复制到顾客在终端的外卖订单处理过程中来,例如肯德基与同属百盛集团旗下的必胜客分享集团内部自 建的呼叫中心系统,外卖送餐员也是肯德基自己的员工。还可以采用外卖订单处理服务外包的方式,例如麦 当劳在中国市场的“麦乐送”外卖业务,将呼叫中心外包给电讯盈科,将外卖送餐员服务外包给硕亚、安宇两 家公司来管理。在 2009 年餐饮百强企业中,有 93 家企业实现了连锁化经营,店面扩张范围最广的企业已覆盖全国 400 个城市,平均每个连锁企业覆盖城市达 37 个。百强连锁企业的连锁店(直营店+加盟店)总数接近21300 个,其中连锁店数量超过 500 家的企业有 5 家,包括 3 家快餐企业、1 家餐馆酒楼和 1 家休闲餐饮企业。对 于这类餐饮企业来讲,要想在外卖市场有所建树,就必须通过自建或者外包的形式来实现集中式外卖系统的 信息化管理。现今,互联网络在人们生活与工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很多传统行业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来切入 新的市场,或者为现有市场提供深度服务。而对于区域性单店餐饮经营企业来讲,建立一套庞大的复杂呼叫 系统也不现实。这类餐饮企业将外卖作为堂食业务的有益补充,可以借助专业性餐饮电子商务类网站(例如 北京的“饭统网”,上海的“订餐小秘书”、129T 外卖连锁网和“外卖宝”,深圳的“便利中国”等)来转移自身在信
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压力与经营成本。这类餐饮外卖电子商务类网站凭借其专业的顾客服务能力和广泛的餐馆终端合作覆盖,为区域性单店外卖 业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合作可能。例如上海的 129T 外卖连锁网,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整个上海 市近5000 家合作餐饮商户的战略布局,注册用户达到 20 余万,截止到 2009 年年底日交易金额已经突破 10 万。目前,该网站正在积极筹备外卖小秘书,届时顾客可以通过拨打统一号码就能订购沪上千余家餐厅的 外卖产品。在外卖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方面,一家典型的外卖 模式企业丽华快餐认为:他们不仅是卖盒饭,更是在卖信息化订单处理系统。顾客通过网络浏览到快餐内容; 然后直接向电话中心提交定餐信息;之后 IT 系统将对送餐的数量、地点,配送点的货、辐
射半径进行分析后 发出相应的分配指令。也正是基于信息化系统的深度应用,丽华快餐逐渐成就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致力“营养配餐”,关注客户满意度 在实体店铺中的堂食消费形式,顾客得到的是包括菜品质量、服务水平与就餐环境等因素在内的综合消费 体验,三者之间可以达到一种相互平衡的效果。相比店堂服务,外卖业务具有服务强度降低、服务时长缩短和脱离实体就餐环境的劣势。而在这种特殊情境 之下开展的外卖业务,其顺利运营将会给餐饮企业带来更多的现实要求。在产品同质化和需求多样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对于任何行业的竞争者来讲,价值创新将是未来赢得竞争优 势的唯一路径。如果外卖业务能够保证餐品的“卫生可口+快捷便利”(满足顾客在生理与便利方面的浅层次需 求),那么“营养配餐”的实现程度(满足顾客在健康生活方面的高层次需求)就会成为餐饮外卖业务的下一 个竞争焦点。因此,实现“营养配餐”的外卖业务将会超越普通外卖餐品仅仅满足顾客在物质层面的消费诉求,而深入到顾客文化体验与价值体验的心理消费诉求层面。依托店铺经营外卖业务为餐饮企业提供了一张虚拟的销售网络,它扩大了企业的网点覆盖范围,也是 企业利润增值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在餐饮消费文化中,顾客不仅仅在消费质量、价格与便利,更是在消费一 种生活方式或者践行一种生活理念。尤其是在健康与时尚意识急剧增强的新时期,更多的餐饮顾客将会在“卫 生、便利与健康”之间做出新的权衡。可见,外卖业务的长久稳健拓展离不开餐饮企业对“健康配餐”的深入研 究与市场实践,这也是餐饮行业立足市场、获得消费认可的终极目标。外卖业务要做到“营养配餐”,需要企业 不仅成为消费者餐品便利服务的提供者,更应该是他们的健康顾问。只有这样,消费者才能获得最大化的餐 饮服务价值与满意度,餐饮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尊重与认可。在很多行业,顾客的需求并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改变的只是满足该需求的产品形式,餐饮行业更是如此。顾客在餐品需求种类和消费场所上的变化,主要是受到了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更新的影响。而不论是堂食还 是外卖,对餐饮企业都提出了品牌管理、质量控制、服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挑战。只有准确把握 了顾客对于餐饮服务产品的核心利益诉求组合,才能构建一套基于价值创新原则的餐饮外卖模式。
第四篇:团结协作 促进交流
团结协作
促进交流
7月20日,公司将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气排球比赛。本次比赛旨在加强员工的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并进一步促进各部门的交流和协作。
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髓。公司本着“团结协作、促进交流、丰富员工生活”的宗旨,组织各部门员工开展气排球比赛。比赛采用淘汰赛的方法决出前三名,公司将对获得前三名的部门给予丰厚的现金奖励,并向参赛队员赠送纪念品。通过开展这样的团体活动,各部门员工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沟通,增进同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各部门的团结精神,集体精神,增强部门内部的凝聚力。此外,比赛还可以丰富员工们的业余生活,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充分享受集体活动带来的轻松愉悦。对此次活动的开展,员工们表现出一种很热情很积极的心态。前厅部的员工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他们非常喜欢排球比赛,这次他们可以一展运动风采。财务部的一位老员工也说:“平时工作忙,难得去运动,借助这个机会也舒活舒活筋骨,正好也可以跟新员工多多交流。”
目前,公司各部门员工正在积极报名参与该活动,并积极认真做好充分准备。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在比赛中团结协作,争夺第一。
第五篇:产学研协作创新模式工作总结
产学研协作创新模式工作总结
随着科学发展观逐渐深入开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深入人心,海钺公司作为产学研协作创新模式试验示范企业,制定了企业科学发展规划,颁布了实施方案,促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逐渐探索出了“以研促学、以学带研、以研拓产”良性发展模式。
在产学研协作中,经过公司多年的探索积累,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在以下四方面形成了有特色的创新模式:
一、研发内容以创效为目标,形式广泛多样化
(1)在基础研究领域,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侧重应用性研究。
企业积极促进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先后同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河北工业大学、沈阳铸研究所、西安交大、安徽机械工程学院合作研制开发新产品,正因如此,企业每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达到总销售额的70%以上,先后研制出了双变质铬合金铸铁磨球(段),高耐磨性能奥锰钢锤头产品,分别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高耐磨性能奥锰钢锤头的生产方法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公司现已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受理中。新产品、新技术为企业持续占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保障。
(2)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将技术成果产业化
与中钢集团合作研制的复合锤头开发后,经多家用户试用,收到良好效果,使用时间是普通锻打锤头的2-3倍,解决了长期困扰客户8小时一换锤头的难题,在一些用户出现了使用长达48小时的纪录。一批批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使企业销售收入年年增高,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84万元。
(3)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计算机模拟仿真CAD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实验产品试制系统,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合作,引进该技术,与公司新上消失模生产线相结合,通过计算机事先模拟,避免了在产品试制过程中出现铸造缺陷,降低了研发成本,加快了研发速度,这项技术今年已通过科技局验收,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
该项目完成后,实现年产铸件5000吨。
高耐磨性能奥锰钢锤头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高耐磨性能奥锰钢锤头的生产方法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形成仿真浇注开发软件一套。
填补了我地区以消失模工艺为主的综合性生产企业空白,提升了铸造快速成型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提升了铸造整体工艺水平。
二、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标准化
公司在2005年就通过了美国AQA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实际生产管理中严格执行,正是由于企业重管理,保质量,使海钺生产出了一系列优质产品,打造出了优秀品牌,“双变质铬合金铸铁磨球(段)”、“高锰钢铸件”2006、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海钺”商标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海钺品牌在行业外已小有名气。
为实现管理的新突破,2008年与亚洲企业管理顾问集团合作,公司全面导入KPI绩效管理体系,由亚洲著名管理顾问白崇贤教授主讲。白崇贤教授是中国
台湾著名管理大师,第五代管理模式的创始人。亚洲企管顾问集团总裁,暨台湾台育企管顾问公司董事长。1996年台湾杰出企业管理学奖获得者。他的管理融会中西,自成一家,影响了东南亚、日本、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数千家企业。
通过KPI的导入,使企业面貌全新化,工人势气高昂、精力充配。企业每天开早会,部门主管每天报告昨日三率,进行缺失检讨,并布置当日工作,团队共唱企业人之歌,每月每人制定自己的KPI绩效目标,每月进行总结,与个人薪金挂钩。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使企业凝聚力增强,效率大幅提高。海钺是亚洲企管顾问集团在华北地区服务的第一家企业。
三、颁布系列创新措施,实现创新政策宽松化
为鼓励创新,企业于2005年颁布了对《两高产品研制、销售的奖励办法》,《围绕降低产品成本开展合理建议活动制度》,大力鼓励改革创新,除通过与高校合作研发项目之外,也注重在企业内部发挥潜力,进行技术创新,中频电炉工程师刘晓强,通过自己的探索,将1吨电炉改造成改造3吨中频炉,不仅满足了企业的使用要求,解决了企业大件浇注的难题,学为公司节约资金6万余元。
在两高产品研制、销售中,2007年共实现两高产品销售6627吨,公司召开两次两高产品研发表彰大会,共颁发资金10万余元,受奖人数80余人。在两高产品研发中,最高可一次性获得奖金10万元。
为保障研发的持续性,除制定鼓励政策外,公司制定硬措施进行保障,每年以不低于销售收入6%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
海钺的技术中心已成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独立核算的研发机构,如今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成为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基地,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基地,自主知识产权的诞生基地,达到了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四、注重人才储备,实现人才多元化
公司成立之初面临人才的奇缺,公司采取合作、招引、培养、培训的方法进行了解决。
同国家钢铁研究总院,河北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究合作,依靠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研发新产品,承担技术课题,进行新产品转化。
聘请国家钢铁研究总院何俊教授、河北工业大学钱力教授、安徽工程科技大学王仲珏教授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及技术人才做技术顾问,解决智力难题。
高薪招聘一批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解决技术管理的难题。
每年招聘一批青年学生解决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每年委托清华大学培训技术骨干,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到今年已有5人顺利毕业。
加强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经过几年的积累,已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的基础。
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合作,准备筹建硕士生、博士生流动工作站。
企业产学研工作目标规划:
把海钺建设成高标准的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在产学研方面,要加大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实施精品工程:
建设装备工业基础产业园,主要包括三部分:
(1)是现有的万吨双变质铬合金铸铁磨球(段)生产线,万吨消失模生产线。
(2)是铸锻能力延伸项目,需新增占地80亩。
(3)成套设备制造项目。
预计2011-2012年投资15000万元,建设高标准成套设备制造项目,既能加工高标准铸锻设备,又能制造成套设备,需新占地100亩,项目建成后能实现销售收入20000万元,利税3000万元。
装备工业基础产业园新增投资48000万元,新增占地180亩,新增销售收入51500万元,新增利税8250万元。
2、实施创新工程:
(1)大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2008年打基础,2009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使企业的技术中心真正成为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基地,高附加值产品转化基地,自主知识产权的诞生基地,达到了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2)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转化,特别是奥锰钢锤头的转化,使其尽早形成产能,转化成企业的拳头产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企业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6%以上的资金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每年至少有一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每年至少申报一项国家专利技术。
3、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1)我公司大型铸钢节能技改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吹氧电弧炉、FL精练炉、VOD真空精练炉,可以将我公司的电耗从目前的983度,下降到530度,吨钢水下降453度,年可节电971万度,折核标煤1193吨。同时利用电弧炉、精练炉的循环水进行消失模白模予烘干、模型烘干,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的冬季取暖,员工的洗浴,节省4吨锅炉房的建设及设备投资,年可实现节省标煤1155吨。此项目年可实现节标煤2348吨,同时减少了锅炉烟尘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2)2009年第二季度起砂子实现“0”排放,每年减少砂子使用量3万吨。
(3)生产用水全部循环使用,年节水40万吨。
(4)2010年选用世界最先进的熔炼设备对原有熔炼设备进行改造,以进一步降低电耗,减少烟尘排放,把海钺建成环境幽美的现代化工厂。
4、实施员工发展工程:
(1)2008年同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国家规定兑现各项福利待遇。
(2)5年内职工工资在2007年的基础上提高50%以上,即由2007年的18924元提高到28386元以上。
(3)每年选派一名员工到清华大学进行深造。
(4)搞好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员工成为复合型员工。
5、实施管理工程:
(1)按当前最先进的流程化管理的要求,完善企业管理流程,进一步修改完善
(2)2009年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3)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创建和谐企业。
(4)2012年实现企业在中小板块上市,引进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把公司建成国际化的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