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塔铺镇申报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镇推荐材料
打造特色城镇
建设生态瑞塔铺
——桑植县瑞塔铺镇申报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镇推荐材料 中共瑞塔铺镇委员会 瑞塔铺镇人民政府(2011年10月26日)
瑞塔铺镇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距张家界市38.5公里,是红六军团指挥部所在地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张(家界)桑(植)、桑(植)慈(利)、桑(植)官(地坪)等主要公路干线交汇之地。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37亩,辖2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222个村(居)民小组,5986户,28805人,其中集镇常住人口1.2万人,城镇化率达43%。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亿元,财政收入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
近年来,我镇抓住县城东扩机遇,积极实施城镇西进战略,小城镇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城镇面貌与整体文明水平同步,城镇旧貌换新颜,城镇不断扩大,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区产业初具规模,初步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宜居的城镇化道路。
一、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特色瑞塔铺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的小城镇建设理念。2009年,在《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
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建立了甘溪、东旺坪3000亩油茶基地和杨家洛花卉苗木基地,个体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0家。
在生态环境方面,我镇全面启动绿化工程,加大对集镇的美化、亮化、绿化力度,投入100多万元,实行集镇改造升级;开展机关庭院绿化行动,不断提高绿化品位,集镇机关绿化覆盖率为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为5平方米。加强河堤治理,投入170万元,建成了700米的沿河风光带;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建成垃圾池102个,垃圾箱50个,发展沼气池480个,农村改厕456座,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村1个,市级生态村5个,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在集镇管理方面,结合城市管理经验,加强了集镇管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开展了“瑞塔铺是我家,美化绿化靠大家”的主题的环保行动,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添置了垃圾箱50个,聘请10名保洁人员全天候清扫,保持集镇街道干净整洁。
在加快生态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杨家洛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主色调,家家通水泥路,户户使用太阳能,屋前屋后绿色环抱,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已经成为村民的习惯。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宜居瑞塔铺
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第二篇:关于申报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介绍材料
申报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介绍材料一曲湘江绕境而过,通江达海,滨江两岸,风清人和。衡枣高速,贴镇而过,省道317线与210线贯穿东西。湘江大桥飞架南北,方便了祁东县与常宁市交流互往。这就是素有祁东“东方明珠”之称的河洲镇。河洲镇位于祁东县东部,距县城46公里,毗邻归阳镇、鸟江镇、粮市镇,与常宁市、祁阳县隔河相望。辖3个居委会、38个村、总人口35000人,总面积65.5平方公里。近年来,河洲镇以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紧扣“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开发,建设经济强镇”的工作主题,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城建兴镇三大战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祁东县城镇总体规划(2002--2030)已把河洲镇定性为生态宜居边贸中心镇,加上河洲镇交通便利,水陆两捷,三县交界,区位优势与日俱增,已成为祁东县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与平台之一。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河洲镇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统一宏观调控部署,全面抓好落实。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线,紧扣自身优势,利用土质肥沃、靠山有水的优势,大力发展养渔业,种植业。到目前为止,以渔业带动的鱼苗养殖、鱼餐饮业、成品鱼销售交易辐射周边县市,年可创收超过1000万,同时河洲种植油菜、花生、豆类等特色农业产业也初具
规模,其中油菜种植面积5000多亩,年产值近500万元,作为祁东县油菜种植示范区被予以推介。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河洲解放思想,拓宽发展路子,进一步走好农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三条路子,突破经济结构单
一、基础设施脆弱、发展理念滞后三大制约,在大项目引进、拳头产业发展上寻求突破。自2010年以来。河洲镇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以上,其中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达到11000元,在全县处于前列。
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河洲城镇建设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超前规划,高起点、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精心打造。我镇在城镇建设规划上下大力气,露真功夫,完成了1996年-2010年15年规划修编。今年又邀请省市县规划部门专家现场参观指导我镇建设,提供建议并对城镇未来发展编制了2011-2030年城建总体规划,专门对集贸市场,鲜鱼市场,口味农家鱼街编制了详细规划,城镇范围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河洲镇城镇规划在编制详规和实施规划过程中,确保做到:一是立足长远,规划超前;二是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突出地方特色;三是:严格规范审批条件及手续,依法规范管理工作,严控“人情”规划、“关系”规划;四是加强执法力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和整体性。
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考虑群众诉求需要,注重群众利益,以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牢固树立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观念,逐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围绕建设湘江明珠,扎实搞好河洲城镇的优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2009年以镇财政拨付3/4,各单位募集1/4的形式筹集资金80万元,为全镇五条主要街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路灯134盏,镇区告别了夜晚漆黑,群众走夜路无安全感的时代。2010年,因绿化镇区需要,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通过优惠政策的支持引进广州商人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一个占地近300亩的苗圃,每年向镇无偿捐赠树苗150株用于绿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在三个方面下硬功夫。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开发的河洲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已接近尾声,争取早日竣工。平桥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大桥路两旁的路灯安装、排水沟工程也已完成。占地5亩,投资90万元的河洲农村客运站已建成营运,结束了我镇没有大型停车场的历史。畅通工程接近尾声,除去我镇落排村四面环江,暂时没有通公路外,全镇37个村、3个居委会通畅工程都基本结束,全镇共修筑里程为120余公里。二是加大环境美化投入,经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未来三年将投入资金180万元,将镇道两旁种上景观树,镇内短期未开发的裸露土地铺上草坪,目前首批资金60万元已基本落实到位。三是争取资金兴建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已立项,明年年初启动建设,预计投资200万元,按满足4500户饮水要求的标准设计,项
目建成后,可保证我镇近25000人饮水安全。污水处理厂正在调研阶段,目前污水排放按老镇区集中排放,新开发地段修建排水沟渠实行雨污分流的原则进行排放。
四.环境卫生治理情况
近年来,河洲镇高度重视城乡清洁工程、镇容镇貌整治。一是积极宣传卫生观念,积极推进生活区、公共场所绿化美化净化,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工具,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二是加大投入,配备基础工具。投资148万元新增街道洒水车一台、、垃圾斗38个、垃圾拖运车1台,环卫小车5辆,新增环卫工人5名(达到11位),另由镇财政每年拨付12万余元作为镇区清洁工程专项经费。城镇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三是倡导“人人动手,减少污染”,开展垃圾分类回收,防止二次污染。同时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形成常态,下发《河洲镇城镇管理办法》,与镇属单位及各村居委会齐抓共建,环卫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奖惩考核明确可操作。
在镇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与推动下,各单位村居委会积极落实,镇容镇貌得到了大力改观与持续保持。
五.建设用地集约性
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为4300人,现阶段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6平方米;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节俭办公的要求,河洲镇放弃原拟定的新建办公楼计划,在原七十年代老区公所办公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加固、简易装修,人均办公环境面积不到15平方米。
六.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基本的社会安定和群众需要说应具有的基本社会条件。近年来,河洲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娱乐设施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管理力度。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低保户占全镇人口比率为4.2%,低保年投入资金10万余元,河洲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中学2所,完小7所,办学点2 个。镇一中和镇中心完小于2002年通过市级验收,创建为“市示范性初级中学”和“市示范性中心完小”。一中还被县绿化委员会授牌为“园林单位”。河洲镇医院现有职工136人,其中主治医师12人,有20多个临床科室,病床100多张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基本可以满足河洲镇群众的医疗需求在文化方面,河洲镇现有龙灯队11个,篮球队8支,秧歌队、腰鼓队各3支,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每年都开展龙灯、卡拉OK、象棋、书法、秧歌、腰鼓、农民篮球、老年人健身操等比赛活动。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了庆“七一”党员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赛和“河洲镇农民文化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
目前,河洲镇迎来了千年难遇的飞跃发展机遇,古镇焕发出全新的风采,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科学发展,做到规划科学,建设科学,为把河洲镇建设成为合格的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而努力!
祁东县河洲镇政府
2011年11月
第三篇:25.关于创建湖南省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镇的申请报告
关于创建湖南省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镇的申请报告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小城镇办:
XXXXX镇地处XXX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东接YY、YY县大YY镇,西抵YY镇,南邻YY镇,北连YY乡,素有XXX‚南大门‛之称。207国道、邵永高速、洛湛铁路三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设施完善,是一个农业强镇和工业大镇。
一、自然条件
镇域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250米。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7.8万。耕地面积4.14万亩,林业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46.7%。境内有丰富的大理石、石灰石、铁、锰、锑等矿产,风景名胜古迹有四尖峰、燕子岩、观音阁、白云庵、野猪洞、金华山寺、天明岩碑刻、雷音阁旧址等。
二、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XX镇对城镇建设重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相继建成了湘西南建材城、XX塑胶建材城、莺歌路开发区、金峰路开发区、火车站前开发区,城区规划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3.2万人。随着北旗火车站、何伏国家粮食蓄备库、邵 1 永高速公路互通纷纷落户XX,客贾云集,市场繁荣,XX镇已成为XXX东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日益改善、集镇管理规范的新型城镇已初步形成。
社会经济发展方面。2006-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以15%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76123万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281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80元,同比增长30%、9%。财政税收逐年增长,2010年实现财税收入946.9万元,同比增长15%。2006-2010年累计引进外资12.6亿元,全镇企业总数达266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0家,企业总产值在2.14亿元以上。雪峰冷饮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企业,诺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大铁合金厂、东方红耐磨材料厂等一批骨干企业,被县委、县政府列入‚小巨人‛工程。占地50亩的坦湾工业园,是镇政府招商引资的开放特区,园内现有工业企业8家。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规划建设管理方面。XX镇城建办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现有专职工作人员10人,办公室两间共30平方米;制定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建档案、绿化、环境卫生、镇容秩序、街道管理、防灾等管理制度健全。2000年委托邵阳市规划设计院进行总规、专规和控制性详规的编修,按照中等城镇功能标准对XX镇区进行规划设计,历年进行了多次修正优化。根据新编修的总 2 体规划(2001-2020),镇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万。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齐全,历年来XX镇各届党委、政府都严格按照城镇规划编制搞建设,每一次修订都通过召开听证会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征求群众意见。XX镇建有占地6352平方米的社会停车场一处,沿线停靠车辆都在规定地点停靠;成立了镇环卫所,健全管理队伍,做到了集镇垃圾日产日清日运;城区基本杜绝了私搭乱建、违规设摊、占道经营现象,目前,XX镇集镇卫生清洁、车辆停靠有秩、市场秩序井然。
建设用地方面。我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制定出台《小城镇及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小城镇综合整治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成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坚持实行‚一书两证‛规划许可制度,推行‚一申请、两审查、一审定‛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强化对包括宅基地在内的所有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2010年集镇房屋建筑面积43.2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5.73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11.62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42平方米。其中镇政府机关办公楼两座共70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主干道有迎宾路、胜利街、大旺街、莺歌路、金峰路、四峰路等12条,总长7099米,平均宽度17.2米。
资源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 3 重视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行禁实推新、节能减排,关闭、关停红砖厂5家;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锰、锑矿行为,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全镇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80台,建成沼气池390口,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镇区建成下水道12条,总长8.68公里,新开发区内下水道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均设双边下水道,覆盖率达80%以上;多方筹措资金计划新建节能路灯120盏;计划新建140余个垃圾池,计划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一处,面积2333平方米,成立了镇环卫所,组建了一支16人的专业环卫队伍,对集镇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做到了集镇垃圾日产日清日运,建有垃圾处理场一处,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基础设施与园林绿化方面。近年来,我镇连续不断地投入资金用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美化、亮化。实施道路改造工程,2005年投资200万元,将2.1公里主街路面全部水泥硬化;相继建成了湘西南建材城、XX塑胶建材城、莺歌路开发区、金峰路开发区、火车站前开发区等五个新开发区,开发区内100%实现三通一平和植树绿化,随着207国道改扩建工程的完工,XX镇五个开发区将连成一片。XX镇现正举全镇之力对集镇实施 ‚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对集镇下水道进行扩改和集镇改厕,增添垃圾箱;计划投资100万元,在主街道上安装路灯120盏;建 4 设街头绿地,见缝插绿,修建花坛、栽种人行道树,投资8万元对10条街道路段两旁植树1800株,集镇主要路段实现绿化,人均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现有自来水公司一家,成立于1991年,自来水覆盖率100%,由于年久失修,居民供水保证率只有95%左右,镇政府计划投资100万元对供水管道及净化池进行彻底改造。
公共服务方面。XX镇集镇现有幼儿园3所、小学1所,初中1所。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XX完小占地15500平方米,镇中学占地21800平方米,两所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名列XXX前列,XX镇中学于2009年成功创建市合格制学校。建成了全市一流的镇中心卫生院1座,占地6.4亩,现有职工45人,住院床位20个。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医疗目标。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XX敬老院占地11.69亩,能容纳50名五保老人居住,医疗、文化娱乐等设施齐全,被评为全省示范性敬老院。投资5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镇文化综合大楼,新修的文化综合大楼占地38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软硬件设施齐全;2004年建成的新农贸市场占地2048平方米,拥有摊位120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镇区建有冲水式公共厕所2座,蹲位24个。
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建设方面。XX镇发展组建了业余腰鼓队、高跷队、狮子队、变脸等34个民间艺术团体,1994年,XX高跷艺术团参加‚世界养生大会永福国际养生节‛活动获奖,2008年XX 镇高跷艺术、扎台戏被湖南省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90年XX祁剧团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农村民间剧团‛,1998年XX镇被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为全省‚百强‛文化乡镇之一。
在小城镇建设上,我镇立足长远,追求品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质量,建精品‛的指导思想。首先对镇区进行了一次高起点的规划修编,绘制出了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镇区骨架由原来的1.04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其次突出风格,建设精品。政府对镇区所有建筑进行了统一设计,严格标准进行施工。使镇区建设最终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在建筑风格上,既注重实用,又追求美观,突出了小城镇的主流特色。
三、绿色重点小城镇发展规划及申报理由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先锋,以现代农业为主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四地一中心建设为引擎’‛的总体思路。立足建设湘西南物流中心,有序地进行城镇开发,突出抓好城镇品位提升和功能完善,加快城镇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各开发区的建设,把XX打造成湘西南的‚小义乌‛,吸引湘桂粤三地商贩落户XX,带动第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大力推广沼 6 气能源建设和太阳能建设,确保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XX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以居家养老、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鼓励扶持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XX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科学谋划、抢抓机遇、励精图治,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城镇建设成绩显著,为我镇申报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乡镇创造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十二五‛开局之年,XX镇党委政府又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积极谋划发展蓝图,进一步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规划,我镇有决心和信心树立好示范乡镇的模范带动作用,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及指导下,以申报和创建示范镇为契机,以建设‚花园式XX,生态式XX‛为目标,力争在打造环境优美乡镇的各项工作中有更大的成效。
申报单位:XXX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5日
第四篇:西和县长道镇申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材料
西和县长道镇申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材料
一、基本情况
长道镇地处西汉水上游,县城北部,为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距县城25公里,东接天水,西邻礼县,交通便利、商贸活跃,是北片三乡镇和礼县永兴、祁山两乡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西和县的北大门,也是西和县与周边地区从事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镇辖19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5428户,26418人;其中农业人口26076人,非农业人口342人,总劳动力19593人。全镇总耕地面积43781.7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平均气温9.1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90天,属陇南温带湿润区。镇域内有普通高中1所,普通中学2所,农村小学14所,在校学生5964人,教师263人,私立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115人。乡镇卫生院2所,有医护人员32人。派出所、工商所、电管站、林业站等单位齐全。
近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项目强镇、特色富镇、1
商贸活镇”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长道镇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径。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也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小城镇建设需要实现新跨越,迈出大步伐。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市县会议也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小城镇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我镇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受二三产业集聚和城市经济辐射、产业扩散的双重作用,小城镇正处于产业集群发育、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地位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镇小城镇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长道镇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
长道镇被列为全省的小城镇建设示范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国家扶贫投入力度的加大,为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镇内发展基础日益稳固,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1、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道镇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仅25公里,地势平缓,交通便利,是我县的北大门。省道S219线贯穿境内,是通往武
都、天水、兰州等周边地区的主要通道,距天水市仅70公里。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辐射带动和“十天”高速公路的即将开工建设,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与周边市县在重点产业发展上加强互动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给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2、悠久的历史文化
长道镇历史悠久,境内古代文化遗存遍布各地,长道镇宁家庄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一处,三国古城遗址一处。据文献记载和考证,宁家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与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属同一时期,表明早在七千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了。这些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我镇建设旅游胜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3、优越的自然环境
西汉水、漾水河贯穿长道镇境内,这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日照充足,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区域内的土壤、水质、大气经检验均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且区域内无大型污染企业,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鲜明的产业特色
长道镇政府遵循镇党委提出的“特色产业和劳务富民”的思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苹果栽植、笤帚加工、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建成了以大东梁为中心,辐射周边14个村,总面积达3万亩的苹果产业基地,成立了2个苹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
家集生产、加工、储存、包装一条龙的金盛果品营销加工厂,辐射带动发展种植营销大户80多户,推动了全镇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阳光产业。同时立足杨山流域有利的自然环境,建成了总面积达5000亩的核桃种植基地以及大力发展了土鸡养殖、温室蔬菜大棚、笤帚加工等产业。其中笤帚加工业涉及宁家、川口等7个村,年加工笤帚600万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输出年平均7900人,创收3160多万元,促进我镇经济多元化发展,有效增加了我镇农民收入。
5、坚强的领导团队
县委、县政府考虑到长道镇的特殊地位,本着搭强班子的原则,从全县选年轻又富有改革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到我镇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创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我镇通过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全镇党员和村组干部大会,从上到下统一了申报的思想认识,对申报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热情高涨,纷纷表态对申报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并勇于承担试点镇的各项义务和责任。
6、优良的社会服务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服务的理念,注重了管理服务机制的规范和完善,在城镇建设管理服务上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路子。我镇还大力推进村民自治,积极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展现状
1、我镇紧紧把握历史文化、资源区位特点,正确处理当前与
长远、健康与发展、城镇与农村的关系,按照全力打造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发展思路,保证小城镇建设的超前性和科学性,我们已委托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长道镇以“西团为中心,南接水泉、东连龙
八、西靠永兴”的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长道镇现有布局、地形和城镇的功能、性质,规划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为“两轴、两心、两带、三片区”。“两轴”指沿东一路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和沿北三路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两心”指永兴行政中心和长道镇行政中心;“两带”指漾水河与西汉水形成的绿色景观带;“三片区”指围绕永兴乡、长道镇政府所在地,西一路、北三路、长道街和东三路围合而成的镇区公共服务区,以及围绕综合服务区的东西南北居住片区和长道镇南部工业区。
2、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定位、高速度开发”的标准,对“两纵四横”规划区域内的布局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努力做到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3、目前已建成东、西、南、北街宽18米的主街道,共涉及206户,现已建成141户。完成长道街与礼县永兴交界处街道硬化2100平方米,排水沟600米。县扶贫办投资100万元,解决了该村683户人畜饮水。
4、现正在施工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农贸市场的扩建改造;排水渠工程3000米;新建村委会、社区综合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一处,总面积1200平方米;新修
文化舞台一座,总面积600平方米;新建公共厕所三处;小巷道硬化113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105盏。
四、存在的问题
长道镇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注下,虽然在镇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镇区基础设施变化较大,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在小城镇整体建设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困难。
1、建设资金短缺。目前我镇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灾后重建补助资金、民间集资、县财政适当补助和部门配套资金,没有小城镇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加快发展速度。但是受资金短缺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2、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供水、供电、道路、绿化、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标准偏低,严重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3、支柱产业发展增长缓慢。目前我镇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果业虽已初具规模,但发展受益迟缓,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大做强。
4、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缺少对镇外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5、小城镇建设管理难度大。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难以从根本上治理,以路为市经营现象依然严重,脏、乱、差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今后发展改革的方向
1、发展改革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照“大胆实践、超前规划、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优化集镇功能,激活第三产业,突出区域优势,壮大特色产业,搭建经济平台,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目标。以兴镇富民、建设示范城镇为主题,突出发展“三大优势”,一是具有历史悠久的商贸流通优势;二是长道镇西团村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文化发达的明显区位优势;三是以苹果生产为主的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实施“科技兴镇、产业强镇和生态立镇”三大战略,着力做大粮食、果蔬两大产业基地,稳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人文化、和谐化”五大进程。按照综合改革示范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坚持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各种资源合理开发,把我镇建成政府精干高效、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竞争有序、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城乡一体化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现代化工贸城镇。
2、发展改革目标:
以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产业主体,带动旅游及商贸服务业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创业新城镇、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就的窗口、陇南市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生态优美、配套齐全、保障一体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全镇工农业总值达到5.2亿元,年均递增10%;劳务收入力争突破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年增长率10%;
城镇人口5000人,城镇劳动人口就业率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年吸纳劳动力1000人以上;万人刑事犯罪率控制在5人以内;城镇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递增5%;绿化覆盖率为81%;道路硬化率为90%;城镇化水平50%。
3、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划,注重实效。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明确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制定阶段性的实施目标,选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二是产业支撑,特色带动。以培育壮大小城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为重点,坚持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做特第一产业,吸引、集聚和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
三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以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四是功能齐备,生活便利。以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与中心城市连接便利的新型城镇。以高效、便捷为目标,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五是统筹发展、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心,加强统筹协调,适度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努力实现投资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加快建立住房、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确保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4、改革试点内容
(1)科学规划绘蓝图。重点结合镇区内绿化系统的“点”、“线”、“面”布局,引入田野的清新,实现居住区内居住环境的良性循环,把镇区建设为拥有稳定生态系统的田园式城镇,着力构筑一个现代化园林式文明城镇的雏型。同时围绕全镇总体规划,在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分别制定各中心村和村庄的建设规划,修编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扩大城镇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2)壮大产业强支撑。致力做强、做大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按照县委、县政府科学提出的“南椒北果”发展思路,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举措,高起点、跨大步、最大化发展苹果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产业做精、层次做高、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的要求,一是在已初步形成30000亩规模的大东梁苹果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区域辐射,不断扩大苹果产业基地;二是立足杨山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在确保5000亩核桃示范园管理基础上,不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在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亩;三是在已基本形成生产、供销、贮藏、加
工、包装等环节相互衔接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基础上,促进苹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生产标准化、产业经营化、开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交流经验、传递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协会不断壮大和经营管理日趋规范,真正形成服务功能齐全,竞争力强,带动面广,发展潜力大的林果业生产流通服务体系。
(3)经营城镇提效益。长道镇小城镇建设规划面积2万平方米,按常住人口1.6万人进行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为“五个区”即综合服务行政中心区、休闲娱乐区、居住区、商贸交流区和工业区。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已完成。首先启动小城镇内的主干道路和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其次是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管理。社区新村的基础设施和有关的社会事业建设由政府负责,主要包括水电路讯、广场、幼儿园、卫生室、体育设施、环卫保洁、老年活动室、农民教育室等,并建立健全计生、党建、基层民主等方面的管理,让农民享受可呼吸农村新鲜空气的市民待遇。
(4)创新机制增活力。积极在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体制、乡村治理、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起与国家小城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小城镇的发展注入活力。
(5)注重生态创宜居。深入开展 “家园整理”活动,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农村卫生整治效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做好生态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鼓励发展清洁养殖;推广户用沼气池及农村改水改厕,进一步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制度,建立“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模式。统筹协调好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设置工业生产环境功能区和居民生活环境功能区。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进入。努力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魅力新长道。
2011年12月10日
第五篇: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镇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石阡县城南面,距县城8公里,国土面积75.33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有5856户,2万余人,主要聚居侗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基础差、底子薄。原集镇由中魁村和玉虹居委会组成,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仅为3750人,城镇发展缺乏特色、人气不足、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进入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之列,镇党委、政府倍加珍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传达全省、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会精神,同时立即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付诸实施。如今,集镇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发展形势更加明朗。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作为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之一的同时,也纳入了县城城区规划范围,根据《石阡县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和县城第四轮总规修编相关规定,的定位是以发展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围绕城区发展,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对集镇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实施措施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通过大力争取,整合各类资金,相继完成了集镇垃圾收集箱、电力、通讯网络线路和自来水改造;完成了集镇路灯安装和美化、绿化;完成了集镇后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计生服务楼改扩建项目;完成了河东村寨道路三横三纵、四周环绕、户户通车的路网建设和180户农户民居改造,配套建设了风雨亭、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活动家园;启动实施了河西蒙古民族村寨打造;同时,投入资金大力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充实了环保队伍,对镇区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使镇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项目编制及启动情况
以来,通过与上级各部门对接,我镇编制和申报了多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支撑项目石阡县龙地坝-城市道路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现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国际温泉城项目,得到了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的意向性支持。自纳入县城城区规划以来,由于前期没有控制性规划,导致一些项目建设受限,随着3月2日控制性规划原则通过市城规委的审查,多个项目得到顺利启动,前期征地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目前在建项目有:①投资4000元的石阡县第三人民医院项目;②180套公租房建设项目;③投入588万元的集镇防洪堤项目;④投入200万元的中学教学楼扩建项目;⑤融资5730万元收储土地1500亩;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今年拟建项目有:①投资1250万元的镇污水处理厂项目;②木爪溪水库提级改造项目;③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石阡段项目。④预计总投资6.14亿元的石阡县龙地坝-城市道路。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因小城镇建设规模扩大和品位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供水、供电、卫生、绿化、排污、泄洪和路网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二是建设力度不够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心城镇职能发挥不够,拉动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三是失地农民就业难。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用地不断增大,大量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失地农民生存和就业问题势必成为阻碍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难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动员,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布局逐步实施,有序推进。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编制项目库,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依靠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路子。
4、加大上跑力度,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扶持,千方百计利用政策笼子解决资金困难。
5、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扩大城镇容量,促进城镇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