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5篇

时间:2019-05-14 05:0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

第一篇: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

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 助推建设银行事业发展

2004年,中国建设银行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完成从国有银行向股份制银行的华丽转身。股改上市以来,建设银行坚持服务国家实体经济,着力推动发展转型,改革发展再谱新篇,截至2014年6月末,建设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6万亿,利润增长近五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规模、质量、效益在国内外银行中名列前茅。在股改之初,建设银行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搭建起全新的公司治理架构,其中包括向股东大会负责的内部监督机构——监事会。监事会制度是我国公司治理中创新型的制度设计,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唯一的选择是“筚路褴褛,以启山林”,走探索、总结、创新之路。几年来,建设银行监事会以维护股东和银行利益为己任,依据法律、法规和银行章程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积极探索创新监督路子,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一、夯实监督工作基础

开篇布局,首先是要找准监事会的职责定位。现有法律框架下监事会“监督”是个比较原则的概念,监督的目的是什么,监督什么,靠什么监督,监督重点放在哪些方面,作用如何发挥,如何处理好与股东、董事会、高管层的关系,一切都得从头摸索。建设银行监事会结合银行业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公司治理运作的经验,总结原国务院外派监事会的做法,主动听取股东等有关方面的意见,逐步理清了工作思路: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中专职监督职责的机构,既要保持相对独立,发挥监督制衡作用,同时也要始终把促进和支持银行稳健发展作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与审计、纪检监察和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从公司整体视角谋大局、议大事,把监督重点放在监督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经营活动,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上面,把注意力放在监督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职尽职情况上面。

其次,制度建设先行,规范自身运作。落实《公司法》确定的监事会职责,需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建设银行制订的银行章程,将监事会的职责定位加以细化和固化,在此基础上,又制订了《监事会议事规则》和监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并根据监管要求制订了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办法,如《外部监事制度实施办法》、《监事会聘请中介机构暂行办法》、《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职监督与评价办法》和《监事会及其成员履职评价办法》等,明确了监督的重点和方式方法,规范了监督的工作流程。在开展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建设银行监事会注重总结内部运作、工作沟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获取信息资料、分析监督信息、组织日常监督和反馈监督意见等一整套方法和渠道。制度办法和工作规范来自监督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反过来又成为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为监事会依法履职和有效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次,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是确保监事会工作质量的必要前提。监督工作涵盖面广,分为不同的专业领域,鉴此,建设银行监事会设立了两个专门委员会----财务与内部控制监督委员会、履职尽职监督委员会,各有侧重地组织、落实不同的监督事项,以预审拟提交监事会的重要议案、与相关方面沟通具体监督事项、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检查等方式协助和支持监事会工作。建设银行监事会成员中既有资深的银行管理人员,也有熟悉基层情况的代表;既包括股东代表监事和职工代表监事,也引入了具备法律、金融等方面专长和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外部专家,搭配合理,整体素质较高。为了保障监督工作的连续性,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监事会专门组建了自己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监督事项的实施,实现了会议议事与日常监督的无缝衔接,这种组织设置模式如今已经在银行业上市公司监事会得到普及。

二、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监督工作从哪里入手、关键点是什么?建设银行监事会的思路和做法是,监督工作跟着公司法和银行章程的定位走,跟着监管规定的要求走,跟着经营形势和业务发展的方向走,围绕发展大局,聚焦管理重点,履行法定职责。经过多年的实践,建设银行监事会各项监督工作循序渐进、渐次推开,首先在法定监督事项上做到覆盖到面,其次在监督内容上逐步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形成了以财务监督、风险内控监督、履职尽职监督为主线的工作格局。财务监督是监事会的基本职责之一,监事会重点关注董事会和管理层重要财务决策和执行情况,定期听取财务报告审计、经营计划制定及执行等情况的汇报,就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等开展专题调研,并对定期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进行审议并发表独立意见。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内控监督方面,监事会重点关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的情况,对董事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定期听取全行内控合规、审计发现及其整改、案件防控等情况的专题汇报,就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监管规定等提出建议。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把控风险是经营管理的本质要求。在风险管理监督方面,监事会重点关注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情况,定期听取全面风险管理、信贷资产质量等情况的专题汇报,动态了解重大风险事项的影响及处置情况,对加强风险防范提出意见或建议。履职尽职监督是受托责任,是法律赋予监事会的重要职责之一,通俗地讲就是要眼睛盯着决策层和管理层,观察其成员是否认真履职,是否为公司和股东利益尽了义务。建设银行监事会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履职尽职监督的方法体系,按年对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随着外部监管规则日渐细化,监事会被赋予的监督职责不断扩展,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比如近年来金融创新加速,新型业务层出不穷,银监会提出监事会要对新业务、新产品内部控制情况实施监督。为此,建设银行监事会选取网络银行贷款、国内保理等发展较快的业务开展调研,对其制度建设、操作流程、关键风险环节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又如流动性管理近年受到监管方的高度关注,为此,监事会把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遵循情况纳入监督范畴,及时听取专题汇报,对管控情况开展跟踪性分析。再如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颁布后,监事会随即组织了对本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新资本办法实施情况的专题调研,建议加快推进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推广应用,提升资本集约化水平,完善内部评级体系。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因时而变,不断充实监督内涵,监事会工作由此拾级而上,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探索有效监督手段

监事会在有限的资源配备下如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将各项监督任务落实到位,掌握和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建设银行监事会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多种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取得良好效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规采取的监督方式一是列席会议,即监事会成员通过列席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的重要会议,对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议事内容的依法合规性,以及董事、高管参与决策的行为进行现场监督。以2014年为例,监事会成员列席了董事会及其委员会会议、重要事项讨论会、沟通会、管理层工作会议、行长办公会、经营形势分析会等各类重要会议共计200多人次。二是工作访谈与座谈,即分别对董事、高管、总行部门负责人、一级分行负责人以及外部审计师等进行工作访谈,听取不同层面对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履职尽职情况、全行经营管理情况的意见。三是指导监事会工作机构加强重要信息的监测、分析,充分发挥其辅助监督功能,建立与管理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跟进新的监管要求,对重点监督事项开展具体分析,通过专题报告、监督工作参考等载体发送监事会成员和董事、高管及相关部门,上述工作的开展为提升监督工作专业化水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建设银行监事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注意力聚焦于谋大局、议大事,力争监督效能最大化。监事会会议是监事会议事的主要方式,建设银行监事会成立以来,共召开会议67次,审议议案165项,研究专项议题及听取专题汇报65次。除了对法定要求监事会发表意见的议案进行审议外,每次会议都要选取一到两个当期经营管理的重要事项听取专题汇报,进行研究讨论。以2013至2014年度为例,列入会议议题的就有全面风险管理情况、财务报告审计情况、内控合规管理情况、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资本管理情况、风险分类和拨备计提、重大风险事项中的内控问题等。

开展专题调研检查是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之一。建设银行监事会持之以恒地组织开展调研检查,在研究分析经营形势特点、业务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瞄准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有针对性地拟定调研检查项目,到部门和基层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数年来,共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检查50多项,分别形成专题报告,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得到董事会、管理层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适时进行提示和建议是发挥监督效能的重要渠道。监事会对发现的问题或不规范事项,尤其是涉及全局性、趋势性的重要事项,在审慎研究、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提出自己的建议。首先,在召开和列席会议、工作沟通以及调研检查过程中,负责任地发表意见,比如对财务报告编制及审核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大都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和采用,对提高财务报告规范性、准确性发挥了一定作用。其次,年度监督工作结束后,监事会提出对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年度履职评价意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指出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向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通报和反馈,并把监督评价意见纳入年度工作报告向股东大会报告,形成了监督——改进——反馈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努力提升监事会工作的有效性

努力提升监事会工作的有效性

在股改之初,中国建设银行就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搭建起全新的公司治理架构,其中包括向股东大会负责的内部监督机构——监事会。几年来,建行监事会以维护股东和银行利益为己任,依据法律、法规和银行章程的规定,独立行使职权,积极探索创新监督路子,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

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监督工作从哪里入手、关键点是什么?建行监事会的思路和做法是,监督工作跟着公司法和银行章程的定位走,跟着监管规定的要求走,跟着经营形势和业务发展的方向走,围绕大局发展,聚焦管理重点,履行法定职责。

经过多年的实践,建行监事会各项监督工作循序渐进、渐次推开,首先在法定监督事项上做到覆盖到面,其次在监督内容上逐步从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形成了以财务监督、风险内控监督、履职尽职监督为主线的工作格局。财务监督是监事会的基本职责之一,监事会重点关注董事会和管理层重要财务决策和执行情况,定期听取财务报告审计、经营计划制定及执行等情况的汇报,就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等开展专题调研,并对定期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进行审议并发表独立意见。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内控监督方面,监事会重点关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履行内部控制职责的情况,对董事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定期听取全行内控合规、审计发现及其整改、案件防控等情况的专题汇报,就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监管规定等提出建议。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把控风险是经营管理的本质要求。在风险管理监督方面,监事会重点关注董事会和管理层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情况,定期听取全面风险管理、信贷资产质量等情况的专题汇报,动态了解重大风险事项的影响及处置情况,对加强风险防范提出意见或建议。履职尽职监督是受托责任,是法律赋予监事会的重要职责之一,通俗地讲就是要眼睛盯着决策层和管理层,观察其成员是否认真履职,是否为公司和股东利益尽了义务。建行监事会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履职尽职监督的方法体系,按年对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随着外部监管规则日渐细化,监事会被赋予的监督职责不断扩展,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比如近年来金融创新加速,新型业务层出不穷,银监会提出监事会要对新业务、新产品内部控制情况实施监督。为此,建行监事会选取网络银行贷款、国内保理等发展较快的业务开展调研,对其制度建设、操作流程、关键风险环节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又如流动性管理近年受到监管方的高度关注,为此,监事会把流动性风险相关指标遵循情况纳入监督范畴,及时听取专题汇报,对管控情况开展跟踪性分析。

探索有效监督手段

监事会在有限的资源配备下如何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将各项监督任务落实到位,掌握和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建行监事会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多种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取得良好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建行监事会常规采取的监督方式:一是列席会议,即监事会成员通过列席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的重要会议,对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议事内容的依法合规性,以及董事、高管参与决策的行为进行现场监督。以2014年为例,监事会成员列席了董事会及其委员会会议、重要事项讨论会、沟通会、管理层工作会议、行长办公会、经营形势分析会等各类重要会议共计200多人次。二是工作访谈与座谈,即分别对董事、高管、总行部门负责人、一级分行负责人以及外部审计师等进行工作访谈,听取不同层面对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履职尽职情况、全行经营管理情况的意见。三是指导监事会工作机构加强重要信息的监测、分析,充分发挥其辅助监督功能,建立与管理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跟进新的监管要求,对重点监督事项开展具体分析,通过专题报告、监督工作参考等载体发送监事会成员和董事、高管及相关部门,上述工作的开展为提升监督工作专业化水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建行监事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注意力聚焦于谋大局、议大事,力争监督效能最大化。监事会会议是监事会议事的主要方式,建行监事会成立以来,共召开会议67次,审议议案165项,研究专项议题及听取专题汇报65次。除了对法定要求监事会发表意见的议案进行审议外,每次会议都要选取一到两个当期经营管理的重要事项听取专题汇报,进行研究讨论。以2013年至2014为例,列入会议议题的就有全面风险管理情况、财务报告审计情况、内控合规管理情况、信贷资产质量情况、资本管理情况、风险分类和拨备计提、重大风险事项中的内控问题等。

开展专题调研检查是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之一。建行监事会持之以恒地组织开展调研检查,在研究分析经营形势特点、业务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瞄准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有针对性地拟定调研检查项目,到部门和基层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数年来,共组织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检查50多项,分别形成专题报告,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得到董事会、管理层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适时进行提示和建议是发挥监督效能的重要渠道。监事会对发现的问题或不规范事项,尤其是涉及全局性、趋势性的重要事项,在审慎研究、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向董事会和管理层提出自己的建议。首先,在召开和列席会议、工作沟通以及调研检查过程中,负责任地发表意见,比如对财务报告编制及审核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大都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和采用,对提高财务报告规范性、准确性发挥了一定作用。其次,监督工作结束后,监事会提出对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评价意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指出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向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通报和反馈,并把监督评价意见纳入工作报告向股东大会报告,形成了监督——改进——反馈的良性循环。

第三篇:国有独资企业外派监事会有效性探讨

国有独资企业外派监事会有效性探讨

——上海市管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的启示

摘要:外派监事会制度是我国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国有独资企业外派监事会在维护出资人权益、规范企业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着重研究上海市国资委在推进外派监事会建设方面的实践,认为当前外派监事会工作存在监督客体观念转变尚未到位、监事会组织尚待健全、监督成果利用有待进一步落实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外部环境建设、推进组织建设、落实制度建设、完善能力建设、规范运行规则等建议,以增强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国有独资企业,外派监事会,委托代理理论

一、引言

近年来对国有独资企业实施的外派监事会制度,是我国国资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是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引入了西方现代公司治理原则。受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现代公司就是一个微型国家,“除公司不是主权国家(sovereign)而惟有一点资格限制外,公司与国家无其他区别。”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在公司内部组织的设置上体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三权分立的配置形式,三层治理结构通过契约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监事会的监督使这种契约关系得以落实。

就国资国企改革而言,一方面把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角色分开,另一方面把国有资产出资人、所有人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家与企业经营层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委托人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代理人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二者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可能产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问题,造成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为减少代理风险,取得最大化代理收益,委托人就必须对其代理人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以保证其利益不受侵害。因此,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出资人相对于企业就变成了“外部人”,而具体进行经营管理的经理人却成了企业的“内部人”。“内部人”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等信息掌握较为充分,而“外部人”则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出现了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信息不对称,其结果之一就是“内部人”实际控制企业,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从而可能架空出资人的控制和监督,使出资人的权益受到损害。

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存在于出资人(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与派出的产权代表(董事会)之间,以及出资人与派出的监督机构(外派监事会)之间;第二层存在于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董事会对经营层既有约束,也有激励,通过授权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交给经营层(图1)。监事会制度的设立使权力制衡原则在组织结构设置中得到体现,公司的重大问题决策权由股东大会行使,经营管理权由董事会行使,监督检查权由监事会行使。

外派监事会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一是独立性。外派监事是受出资人委托,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与企业没有任何人事与经济上的关联,不受被监督者利益的驱使,监督的独立性是监督有效性的前提;二是合法性。现行《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监事会成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委派”。依法派出为监督会工作提供了权威性。

外派监事会制度建立十多年来,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维护出资人权益、规范企业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外派监事会制度作为引进西方管理理念而演化的制度,尚处于探索之中,无论是外派监事会本身,还是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角度来考察,都存在许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外派监事会与党委、审计、监察等监督资源的整合问题,事后监督与当期监督问题等,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得到积极推进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增强外派监事会制度的有效性,切实保证出资人监督到位,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考察上海市国资委对市管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的实践,总结、研究其经验与不足,对于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上海外派监事会工作的运行特点与问题

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从起步到发展,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7年,当时的上海市国资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针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薄弱的问题,开展上海国企监事会试点工作。2003年8月,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以后,国企监事会工作发生了重要转折,被出资人赋予了新的使命,监事会工作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国有资产运行监督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得到强化。200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就国资国企改革召开重要会议,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五个文件(沪委发[2008]9号),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监事会”的要求。十几年来,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一)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的运行特点 1.从法人治理结构着手,创建外派监事团队模式

随着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法定化,根据《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是依法设立于企业内部、受出资人委托、对董事会及其成员和经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为了增强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上海市国资委设立了董事监事工作处和董事监事中心,负责市管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工作的制度建设和运行规范。

针对一些国企以往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以及内设监事会难以监督的问题,市委9号文件明确规定“市管国有独资企业,由外派监事组成工作团队,每个团队由外派监事会主席和若干名外派监事组成,派至若干个产业门类和功能定位相近的企业,与企业内部监事组成监事会”,即在国企监事会组织结构的设计中采取“外派为主、内外结合”的方式,由作为股权代表的外派监事和作为职工代表的内部监事共同组成监事会。同时,为保证监事会工作顺利开展,还要求企业选派一名中层干部担任专职监事会秘书,并设置相应的工作机构。

外派监事工作团队的成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任职资格条件外,还注意在配置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背景、资历和专业尽可能互补;二是团队成员派驻企业的数量适度,一般采用由1名外派监事会主席和2名外派监事组成一个团队,派驻2家市管企业的模式;三是每家企业派设一名常驻的成员,作为重点联系人;四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股权结构、产业类型以及风险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团队模式。

2.以完善规章制度为抓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为加强外派监事团队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国资委分别制定了《监事会主席管理实施细则》和《监事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具体的规范性文件,以进一步明确监事会工作定位,规范监事会工作行为,为监事会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在加强外派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队伍上也制定了文件,并对岗位职责、薪酬考核及相关待遇问题都做了一些明确的规定。主要有:监事会规范运作制度,包括《上海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监事会章程指引》、《监事会议事规则指引》等;监事会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上海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本市国有监事会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监事会专项监督工作制度,包括《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要点》、《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监督的暂行意见》、《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监督的暂行意见》等;监事会工作配套制度,包括《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责任人处理办法》等。在改进监事工作方法上,根据具体任务及监事会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细则。

此外,国资委董事监事工作处还根据监事会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具体工作细则,如《监事会报告撰写办法》、《监事会对董事会工作的监督评价报告提纲》等,并据此编印了《上海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手册》。许多监事会按照市国资委的规范性文件完善监事会内部指导,并引伸到检查企业有没有制度,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执行如何,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3.从过程监督中落实目标与任务,提高监督检查的时效性

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实施过程监督。监事会在企业中发挥就近监督的优势,通过列席参加会议、查阅报表、开展调研、专访谈话、实施质询等方式对企业重大资产运作、财务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者行为等进行全过程监督;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对董事会提出建议或直接向国资委进行报告,为企业决策和规避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提出建议。

4.从资源整合中形成合力与支撑,探索综合监督的模式 在监事会建设过程中,注意发掘现有的监督“资源”也是上海国企监事会建设的重要尝试。主要探索试行有: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监事会加强与审计、监察、法律、财务、投资和风险管理等内部监督和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联系,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企业运营信息;二是监事会和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在安排工作计划时,互通情况、征求意见、加强协调、把握不同的监督重点,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在实施监事会专项检查时,由监事会制度实施方案,确定检查要求、内容和范围,协调企业内部监督部门根据监事会实施方案进行配合。

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上海的国企监事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令人瞩目的成效,形成了“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监督不替代,融合不融化”的工作机制。外派监事会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企业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国有资产的质量极大提升;有效防范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仅在监事会试点工作开展的第一年,4家试点企业在外派监事会主席的领导下,直接挽回3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发现并促使企业消化12亿元的不实、不良资产。

(二)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成绩斐然,但伴随着外部董事制度的建设和不断加强,相对而言,近年来监事会建设的推进力度有所减弱,建设的脚步有所放缓。与此同时,对外派监事会制度,也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与争论,对加强企业监事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监事会工作,如何在现代企业制度里发挥应有的作用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在董事会建设进一步推进与完善的背景下,监事会建设的有效推进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监督客体观念转变尚未到位,对监事会工作的必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一些人习惯于行政管理时代的家长制作风,不习惯于监事会依法行使监事权,不愿意接受外派监事会监督,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监事会敬而远之,存在监事会被“边缘化”的现象。各有关方面及企业决策层、经营层对监事会在现代企业中的性质、独特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监事会是外派的监督者,从而产生“排异现象,使外派监事会主席取得真实信息的时效与渠道存在问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监事会对于重大生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融资以及重大项目情况等不能贸然发言,导致监督风险增大,监事会的日常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监事会的工作组织尚待健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监事会的组织结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尚显薄弱,一部分市管国企未设监事会,一部分国企监事人数低于法定人数,有些全资子公司有监事会形式,而无监事会实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不少国企监事会仅有一名监事会主席或外派监事,监事会监督制衡作用多少受到限制。此外,我国现行《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并没有明确地进行规定,由于监事会在获取日常经营信息方面依然处于弱势,监督的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科学、规范化的、适用于监督检查业务的企业数据监控和预警系统,也没有一套有力的体系把各监督实体之间的成果进行共享,目前的监督更多地停留在各自为战的水平上,监事会的监督合力还有提升的空间。当作的监事会工作主要还是依靠监事会主席(或监事长)个人的企业工作经验与个人魅力进行监督。

3.监事会运作机制尚需完善,考核、评价监事会工作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更多地选派年届退休的人士担任监事会主席,相关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尚未到位,监事会主席干与不干相差不大,同时还存在监事会主席缺位现象,这容易给人以“监事会可有可无”的印象。因此,除了需要健全监事职业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监事的政治与业务素质,提升其履行职责的能力与水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监事会工作质量与工作成效衡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外派监事会成员同样具有趋利性,同样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缺乏适用于对监事会人员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影响了监督检查报告质量的提高。

4.监事会成果的利用有待进一步落实

监督检查报告是体现监事会工作成效的主要载体。监事会工作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在企业第一线获取信息,掌握企业运营的基本状况,并借助相关的定期和不定期专题报告向出资人报告工作情况和发生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或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与监督”两层皮相脱节的现象。监事会建设已历经了十余年发展历程,虽然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暂行办法》,外派监事会也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专项报告、党建监督报告等,但这些监督评价报告,主席专报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部分并未引起重视或得到充分利用,监事会监督检查中揭露出的一些问题仍未通过相应的管理部门得到纠正、处理和落实,使得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三、加强外派监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针对外派监事会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本文认为,应从外部环境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运行规范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改进和完善监事会的有关工作,提高监事会工作的有效性。

(一)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依据分权制衡理论,出资人分别将执行权委托给董事会,监督权委托给监事会,由监事会代表出资人对公司决策层与经营层行使监督权。因此,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地位本应当是平等的,但在现实中,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的地位却强于监事会的地位,监事会拥有的调查、质询、纠正、提出罢免等职权偏软。地位的不平等致使监事会的知情权在相当多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得不到及时的实现,监督检查权得不到彻底的落实,很难进行及时的监督,造成外派监事会成为“橡皮图章”现象,出资人的权益根本无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要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是营造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依法推进,积极宣传。为保证设置监事会的目的得到充分实现,必须明确外派监事会建设是依法行事。有法必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这些职责和手段必须在实际行动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国资委、董事会、经理层必须为监事会充分履行职责提供条件和保障,积极宣传监事会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并以适当的方式肯定现有监事会主席、专职监事的工作成绩与责任心,及时纠正部分企业中依旧存在的外派监事会“无用论”和“对立论”,为监事会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同时进入,克服排异。为营造董事会与经营层主动接受监督的文化与理念,最大限度地避免“排异现象”的产生,要依法建立、健全外派监事会,特别要注意在成立新企业董事会时,应同时成立监事会,外部董事与外部监事同时进入企业,并保证两位主要负责人任期的一致性和能力的互补性,从而使得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深入人心。对不依法成立监事会的企业,可考虑采取限期成立监事会、暂停国资委对企业重大事项审批等方式以进行约束。

第三,落实措施,独立审计。完善监事会制度,需要加强与监事制度配套的外部环境治理,制定各类相关制度并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赋予监事会一些新的“硬权力”,例如参照银行系统的做法,增设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对监事会负责。目前,审计委员会作为一个专门委员会,可以由董事会进行设立,如果能参照银行系统的做法,增设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国有独资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时间段的监督,则能强化监事会的职权,增强监事会的地位,使之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二)推进组织建设

针对监事会建设中出现的监督成本问题,应继续推进“外派监事组成工作团队”管理模式,并促进监督资源的整合,提高监督效率。

第一,明确结构。在《公司章程》中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的法律地位、构成及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并对内外部监事的人数、专业结构等,按程序任免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法律、会计等方面知识与管理经验的人士充实监事会,同时要求监事会至少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确保监事会能有效独立的履行职责。

第二,形成团队。为保证日常监督工作的履行,监事会应与董事会一样,实行团队化管理。建议根据企业特点(如规模、性质与经营范围)形成监事会工作团队,在监事会工作团队中,按照职代会的选举程序,企业纪委书记最好能进入监事会,组成内部监事,监事会秘书最好也由监事兼任。

第三,优化人员。监事会人员构成上应力求在专业上互补,在企业管理、法律、财务、会计、审计等工作中具有丰富的经验与资历,只要身体健康,本人愿意,可以将监事会主席与监事的退休年龄适当放宽,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可延长3-5年。同时监事年轻化也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可以让青年干部进入外派监事队伍,充分发挥监事会主席的作用,锻炼青年干部的矛盾化解与沟通能力,一届任期(或其它规定时间)满后,可根据组织需要与本人意愿进行转岗,或继续留在监事会工作,将监事会建设成为优秀企业家队伍和后备干部锻炼培养的渠道与平台。

(三)强化制度建设

第一,落实监事会约束权。《公司法》与相关条例赋予了监事会获取信息的权利,同时明确了监事会主席可列席董事会、总裁办公会等任何会议。但就现实操作来看,目前造成国资流失的决策往往是刻意绕开监事会而决定的。因此,在强化董事会审批权的同时,必须明确监事会的约束权,从流程上保证监事会知情权的落实,以增加监督的有效性。比如在董事会进行决策时,必须由监事会主席在董事会的报告上签署知情意见后方可生效等。

第二,明确监事会具体职责。《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职责采取归纳法提示,没有对具体事项的规定,不利于监事会发挥监督作用,履行监督职责,导致监督形式化和表面化。对应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和经营层的职权,应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监事会的具体监督事项。

(四)完善能力建设 监事会工作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从事监事会工作的人员要具备“六种能力”,即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语言与文字能力,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把握好“四个尺度”,即发现问题的灵敏度、分析问题的深度、揭示问题的尺度和处理问题的角度,监事会的人才建设工作要着重在这“六种能力”与“四个尺度”加以考核与培养,以保证工作有效性的“战斗力”。

从发展来看,监事会工作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保障,监事会建设也要注重人才梯队的构建。应该将人才建设与年轻干部培养相结合,或定点培养,有意识地培养“专职监事人才”;在选任董事长、总经理时,优先考虑有监事会工作经历的人选,建构合理、可持续性的监事会人才库,以保证监事会监督工作的“鲜活力”。

(五)规范运行规则

第一,规范人员薪酬。监事会工作人员的薪酬也体现监事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中发现,存在不少“打折监事会主席”,即监事会主席的薪酬只相当于同级董事长的几折,此种做法不仅可能挫伤监事会成员的积极性,还可能让人贬低监事会工作的重要性。建议明确规定监事会成员的薪酬方案由监事会制定,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监事会成员的薪酬水平应和董事会成员的相接近,不能过低。

第二,保证预算经费。新《公司法》明确了监事会行使职权所必需的费用由公司承担,但没有具体化。为确保监事会经费使用的充裕性和独立性,建议参照董事会预算,并按适度比例制定相应的监事会经费预算,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计人企业经营成本,由监事会专款专用,董事会和经营层不得干预,避免监督方要由被监督方来审批费用的矛盾。

第三,整合内外资源。针对监事会力量薄弱的现状,结合监事会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经验,充分整合内外部监督资源,形成“一盘棋”,将内控部门作为监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是个不错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设立监事会专用电子邮箱和意见箱,广泛收集基层员工对企业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第四,加强评估考核。监事会成员的薪酬最好也能分成固定收入和变动收入两部分,变动收入和监事会的工作质量紧密相关,定性定量相结合:如每年的各项报告和检查的数量与质量,每年避免的企业损失,监事会报告和政府审计局对重大问题发现的一致性、问题整改方案的有效性等。

第五,完善监督机制。过程监督是上海国企监事会工作的主要经验与成果之一。监事会在企业中发挥就近监督的优势,通过列席参加会议、查阅报表、开展调研、专访谈话、实施质询等方式对企业重大资产运作、财务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者行为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及时建议和报告。这一做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检验,建议继续强化,同时还应注意形成监事会学习机制,及时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其他企业成败,并形成《监事建议书》和《内控管理提示函》,并送达董事、高管。

(六)促进监督成果的有效利用

第一,积极拓展监督成果运用范围。及时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通过建立“监事会通报和反馈制度”、提醒函、座谈会等适当方式,与企业或企业主要领导人交换意见,同时跟踪企业整改情况。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采取报告分类摘编形式,适当扩大阅读范围,为国资委领导以及更多的部门及时了解监督企业情况;可以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向有关监督部门通报情况,交流相关信息;可以将监督企业有关案例编辑成册,进行宣传报道,创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等等。

第二,适当增加监督成果的有效形式。从目前监督实际看,可以在目前各类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主要行业经济分析报告和监督工作简报,通过行业分析反映企业投资经营发展趋势,借助简报形式及时报告企业重点难点问题。

四、结束语

外派监事会制度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高度认识,推进外派监事会建设。依据《公司法》与《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行事,明确监事会成员出资人代表的身份,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监事会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外派监事会工作的改进,必须要出资方、监事会与企业经营层协同努力,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只有各方协同努力,才能保证外派监事会这项创新性制度得到落实,并能有效发挥外派监事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33.[2]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工作局,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工作技术研究中心.监事会工作知识100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3]刘长琨.外派监事会: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改革与创新[J].Directors&Boards,2008,(9):16-19.[4]张成钧,沈品发.国有企业监事培训教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柳培鑫

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3年第01期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正确思想观念以及锻炼并提高多种技能的关键性渠道,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属的地方。所谓有效性,就是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样的知识、更丰富的体验、更扎实的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快学生的成长就逐步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然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运用现代教学理念结合高中新课程来讨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几方面策略。

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在教育教学中去实际贯彻“民主和谐”、“互相尊重”、“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是新课改的重要基本原则。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取得美好情感体验的过程。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乐于探索新事物,勇于表现真性情,从而保证了高效率的学习和能力的晋升。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师应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深更广的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的个性张扬起来。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陈述,然后创设情境巧妙引出问题,促使学生提问并发生心理的认知冲突,让他们展开讨论,最后促使学生去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还要高度赞扬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这整个过程要保障有序的进行,不能乱成一盘散沙,杂乱无章,更不能为了附和一味的去肯定,这都是一种误导。要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抓住学生探讨时出现偏差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说明。让学生既要动的了,又要动的好,课堂氛围收放得当。

新课程理念正是在倡导教师要尽可能的去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身教往往大于言教,创造神奇多变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从感情、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更多实际关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使课堂更富活力,更具人性化,更有创造性,这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课前准备的基本前提,此外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面来讲是对学生才能的培养,侧面来说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教师虽然基本都经历了高等教育,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相应的知识

内容更新也在不断的加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的攀登,与时俱进,接受新形势的挑战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了解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就会出现专业知识遗忘,产生一些不该有的知识盲点,也会造成思维方式固定,教学不活泛,学科知识面变窄而不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怕出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等,这必然出现一定的束缚性。因此除却完全掌握中学阶段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以及知识点之外还需要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等一些必要的学习,这可以提高教师的素养,使教师在将传统课堂转变为研究性课堂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师生的不断反思,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源泉

人们有反思才有进步,教师也是同样,将自己的实践作为对象,对本身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深度的剖析和严密思考。这是将自己置身于外的批判行为,也是促进自身的成长。波斯纳曾经说过“经验加反思就是成长”,这简洁的表述出教师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在技术层面分析,更是对自身言行上的认识,不断的去评价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性,不断的反思并矫正不妥当的教学行为,并且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加以运用,新课程的改革正是遵循这种反思原则让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古语有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总结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长处与短处,审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反思教学得与失,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并且严于律己才能提升自我的发展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思索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无形中的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其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三、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建有效课堂的得力工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在了教学当中,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课堂教学要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它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更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牢。比如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空间立体几何问题,直线和求动点的轨迹问题等等。都可以制作成动态课件,让学生更直观了解。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好看,它可以创设情境,烘托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还拥有增加知识密度,节省板书时间,扩大课堂知识容量,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拥有愉快的赏读体验等多种好处。因此,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工具会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学习。

当然我们要注意使用时“度”的限制,作为辅助手段恰当运用,切忌过度使用。应该本着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从实际着手将教学与多媒体完善结合,千万不可以本末倒置,将内容断章取义的投影出来,或者制作过于美轮美奂的影片,过度吸引学生眼球使得他们忘记去思考学习内容,浪费其效能,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需要全体教师长期努力的一个工作,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握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重视知识结果,更重视教育过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基本价值。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快乐、高效的学习并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第五篇:监事会工作要点

XXXX公司

2012年监事会工作要点

根据集团公司监事会工作会议精神,集团公司《关于落实2012年监事会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公司监事会2012年工作计划,制定公司2012年监事会工作要点。2012年,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监事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工作部署,按照集团公司监事会工作会议提出的“正确把握定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履职能力”的要求,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以公司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合法性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监事会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和水平,提高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灵敏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监督意识,准确把握定位。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代表出资人履行监督职责,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形式,其最本质、最根本的,是监督,是制衡。要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要求,明确监督职责,增强制衡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守护人”、真实信息的“报告人”和企业风险的“预警人”作用,真正成为集团公司党组在各企业的一支比较敏感的“传

感器”,成为党组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掌握成员单位状况及企业领导人员履职情况的有别于其他系统的一条重要信息渠道。

二、切实履行职责,提高监督质量。

制定监督检查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统筹安排监督检查工作,明确监督工作重点,合理配置力量,科学安排工作进度,确保按计划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监督工作。

1、把制度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制度化,促进工作的规范化。按照《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监事会工作暂行办法》确的监事会工作职责、内容、基本程序等,进一步规范成员单位监事会工作。完善内部工作流程,制定成员单位监事会报告处理办法,规范监事会业务管理工作。公司监事会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各成员单位监事会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监事会工作暂行办法》,建立健全监事会例会制度、报告制度,完善监事会议事规则;建立监事会内部信息收集、交流、处理、反馈机制和工作程序;加强与本单位各业务管理部门、派驻下属企业的监事的沟通联系,建立工作协调和联动机制,确保履职到位,工作规范,信息通畅;年末召开一次委派下属企业监事的工作会议。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1、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监事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标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作风建设,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监事会工作,始终保持监事队伍的良好形象。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2、加强监事会业务学习和培训。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和监事会工作的客观需要。公司监事会除了积极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审计监督业务培训班、监事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监督工作研讨会外,制订公司监事会的全年学习计划,具体计划如下:

一季度安排深入学习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等。

二季度安排学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监事会工作暂行办法》和新的《公司章程》,学习监事会各项制度。

三季度安排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学习《物权法》。

四季度安排聘请专业人员,组织监事会成员进行财务、审计知识培训。

同时,各监事会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

3、加大监事会工作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办公网、廉政宣教网站、《XXXX报》、《XXXX简讯》等内部资源和平台,及时宣传上级和集团公司关于监事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反映监事会工作动态,交流监事会工作经验和做法。并利用本公司内部报刊、广播电视等载体,加大监事会工作宣传力度,为监事会开展监督工作营造良好氛围。2012要向集团公司宣传平台报送至少一份宣传材料,利用本公司内部宣传媒体宣传监事会工作相关内容至少每季度一次。

下载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升监事会工作有效性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事会工作体会

    监事会工作体会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集团监事会,向大家总结汇报一下集团监事会在2009年度的工作重点,成果和体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监事会在新一年的工作方......

    监事会工作职责

    监事会工作职责 为了规范监事会行为,促进合作社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结合本社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

    监事会工作议事规则[定稿]

    监事会工作议事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公司资产安全,明确监事会的职责,健全和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依据《中......

    监事会工作规程

    第七章 监事会工作规程 第一节 董事会会议及决议监督 第五十三条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第五十四条 监事会秘书处接到董事会的会议通知后,马上向监事送达会议通知。会议通知......

    监事会工作规则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监事会工作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监事会的运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有效性

    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 助力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立印近二十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实践,不断建......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管理关系到企业发展,也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在一定程度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提高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能力。一......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深化新课改的迫切需要。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