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五屯双语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下五屯街道办双语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
调 研 报 告
在当今多元文化互相借鉴共同发展的形势下,保护民族语言,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又一新动力。语言是思维的符号系统,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段历史的承载,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更是一串价值的印证。根据《中共兴义市委办公室 兴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全市双语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兴办发〔2012〕158号)文件精神,我办通过发放调查表、实地察访等形式,对办属各工作部门双语人才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统计,全办少数民族人口接近万人,80%左右人口已经不会使用本民族语言。其中街道办编制数105人,在职干部职工89人,少数民族29人,占32.6%,本科学历10人,占11.2%,大专学历45人,占50.6%,中专学历44人,占38.2%,通晓本民族语言的人数只有4人,仅占13.8%;教育部门编制数552人,在职职工431人,少数民族107人,占25.8%,本科学历188人,占43.6%,大专学历161人,占37.4%,中专学历64人,占19%,通晓本民族语言的有23人,占21.5%;卫生院编制数26人,在职职工25人,少数民族2人,仅占8%,通晓本民族语言的仅1人,占50%;其学历构成为中专至本科,年龄为35-50岁之间。较大部分少数民族已经汉化,不再会使用本民族语言,民语形势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条件有限,我办现如今未设立民族语言工作机构,没有专门从事双语翻译工作的部门,无专(兼)职工作人员。这是阻碍民族语言发展的两大瓶颈。为使民语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各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我办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1、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双语机构设置。
望上级主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市双语服务基地,加强对我办现有双语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在有条件的乡镇(办)设立民族语言工作机构和翻译机构,配备专业人才(兼职人员)到各乡镇(办),采取举办业务骨干培训班或跟班学习等措施,让各乡镇(办)工作人员接受系统地培训,以提高下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妥善解决好民语工作中群众需求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2、结合实际。多方位抓好双语教育工作,将少数民族语言纳入教学课程。
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汉语民语同时抓。加大媒体宣传,采用民语汉语播报新闻、广播,形成浓郁的民语氛围。同时采取举办短期翻译培训班、跟班学习等方式,加强翻译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民语和汉语共进步、齐发展。
兴义市人民政府下五屯街道办事处
二0一二年八月三十日
第二篇:疫情下民营企业的现状与需求
为准确评估疫情对六安民营企业的影响,了解市场一线的真实状况,疫情期间我们全联调查系统收到了大量有效问卷。从调查结果看,订单及营收下降、资金紧张,成为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而减少或返还税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则是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参与调查的企业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为8.9%、35.49%、55.61%。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达28.66%,涵盖医疗器械、医用敷料、半导体、光电子芯片和器件、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日化产品等各类主营产品。
从业绩规模来看,45.69%的企业2019年全年营收小于1000万元,27.83%的企业营收在1001万-5000万元,营业收入大于5000万元的企业占36.1%。七成企业复工时间待定,五成企业预计返工率会降低
春节期间,放假企业比例占95.15%,仅4.45%的企业没有停工,主要为医疗类企业。同时,受疫情影响,调查期间,57.63%企业复工时间待定,主要原因包括政府要求、员工无法按时返岗、担心疫情扩散等。
参与调查企业中,预计开工后员工返工率与往年持平的企业占比为21.69%,55.28%企业预计员工返工率将降低,8.9%的企业认为降幅将超过50%。企业普遍面临订单减少压力七成企业预计今年营收下降
在近期面临的主要压力选项中,企业订单预期减少、营业收入减少、资金紧张、租金税费压力大,排在前三位。与调查的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压力,只有两成企业认为现金流充裕和正常,四成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22%以上。所有企业均认为,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了影响,64.66%的企业认为影响很大,导致企业经营暂时停顿。有七成企业预计2020年营收会有所降低,超六成企业认为降幅将超过10%。
企业应对措施选项中,列出了包括股东增资或引入新股东、民间借款、延迟支付贷款、分包订单、创新产品服务、申请贷款/补贴/纾困资金、进行裕安区域外的投资扩张和保持现状等12个选项。
其中,线上办公成为最受企业青睐的选项,占参与调查企业总量的46.78%。其次分别为申请贷款/补贴/纾困资金、创新产品服务和延迟支付员工薪水。从调查结果看来,仅5.48%的企业选择破产清算,意味着多数企业采取自救的办法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七成企业表示,不会在复工之后进行裁员。七成企业呼吁政府减少或返还税费
要缓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仅仅依靠企业自救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外部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最希望得到的支持选项中,占比较高的依次是减少或返还税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积极的用工复工政策、以融资贷款/纾困资金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尽快恢复物流通道等。此次问卷调查当中,我们设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有哪些想反馈的情况和建议。从参与者提出的建议来看,“希望针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政策能落实到位”“希望恢复物流”“希望减少房租”“希望银行能够降低贷款利率”排在前列。
一位医疗器材生产企业的管理者表示,春节期间因生产医疗防护服及配套产品等保障物资,一直没有停工。在此期间,该公司员工工资、物流费用大幅上涨,但产品销售价格未随之提价。因此,他希望政府对医疗企业给予一定补贴,不让企业“亏本保供应”。
结合调研结果,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在有效防控前提下,有序推动复产复工
1.交通、物流、人员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应全面制订恢复交通、物流、人员流动的预案,明确相关条件、时间、保障和防护措施等;
2.有序安排复工,优先安排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业复工,其次安排事关国计民生企业、重点工业和建筑企业、重点商贸服务企业复工,最后为其他企业;
3.保障企业防疫物质到位,制定发布复工防疫手册。待全省具备复工条件且企业自身合格后,无需审批可以立即复工;
4.针对一段时间内省内大学生工作难找、农民工难以外出的情况,提前组织用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招工,一旦复产复工他们能顺利就业。
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激活市场
1.在与中央层面“房住不炒”基调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各地可考虑适度放松房地产限购政策,放宽购房资格限制,落实购房优惠政策,减免房企和购房税费,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加大对个人购买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减免购买汽车的税费,同时重启家电下乡政策;
3.根据财政能力,为低收入群体、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的人员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发放消费券;
4.将个人房贷、车贷和一般消费贷款的利息支出作为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抵扣项,实质性降低个人税收负担,有效促进消费;
5.灵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加大对新型信息消费的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六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推进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建设,在生活类、公共服务类、行业类信息消费领域,遴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
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
1.充分利用国务院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年内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无需申请即可免交住房公积金单位缴费;
2.大规模扩大公益性担保基金规模,逐步使基金总规模达到能够担保本地总信贷量的25%-35%左右,担保率为75%-85%,容忍一定比例的坏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3.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和民间资本积极发展“政府引导中小企业母基金”,加速推动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企业负债融资比重;
4.继续实施有效的大幅度减税降费,直接降低企业成本,改变目前以“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销项抵扣机制的增值税征收机制,将企业一切成本支出按一定比率计算进项税并实施抵扣。
四、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恢复活力
1.六安市内金融监管部门和主要金融机构,为疫后经济社会恢复和重建做好充足的政策准备;
2.优先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的融资需求,对涉及医疗、食品、零售、物流等民生领域的小微企业在现行优惠利率下进一步下调;
3.推动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受疫情影响重大的领域的信贷投资支持力度,支持恢复裕安重点制造业企业生产;
4.定向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旅游、交运、商贸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
支持在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如医疗设备、疫苗研发、疫情防控物资、电商、农贸市场等;
优先支持展现良好发展潜力、经营业绩稳定、就业规模较大的企业;
5.各银行对重点行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6.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对于复工的中小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如提高授信额度、提高资金审批效率、提供最优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
7.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加大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六安市特别是裕安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的状态。
五、以疫情为机遇,推动六安省新一轮改革开放
1.逐步放开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以及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新的增长点;
2.以竞争中性原则落实国企改革,消除投融资、市场监管、政府采购领域的所有制歧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探索建立居住导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落实人地挂钩,切实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
4.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严格限制国有投融资平台的职能和经营范围;
5.深化新一轮农村改革,塑造新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篇:2013幼儿园人才就业需求社会调研报告
2014幼儿园人才就业需求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2014 作者:12GQ(4)班
周美美
201205010454
一.调研目的:
有关社会对于幼儿园及幼师的生存和人才储备,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培英幼儿园。
2.资料收集方法:亲身实习,社会问卷调查个体样本,以及网上查阅。
3.调研方法:对实习幼儿园老师及园长采用访谈和洽谈试调查,以及社会问卷随机抽取人员进行关于幼师需求度的调查。
三.调研内容:
1.首先是幼儿园普通幼师的谈话,对于现下的工作是否还需要添加幼师,等等。
2.再者就是对于园长 :关于入学率饱和度,幼师的招聘难度 的谈话。
3.网上查阅国内公办和私办幼儿园的饱和度。
4.社会问卷调查年轻父母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难度。
5.访问教育国家对幼儿教育重视的程度。
6调查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四.调研结果分析:
1.通过在教育局的访问发现国家已经立法了,幼师要加入国家教师编制。
2.在对普通幼师的谈话中及亲身体验 对于幼师的添加很迫切 一个幼师常常得身兼数职。
3.关于入学率的饱和度,在园长的叙述中得知,因为名额的限制,每年都有很多上不了学的幼儿。
4.从网上查阅得知 我过公办幼儿园约占社会份额的40%,在园人数约占总人数60%,而民办幼儿园占总数的60%,在园人数只占总人数的40%,所以市场对于幼儿园的需求是很大的。
5.对于年轻父母最担心的就是小孩上不了幼儿园,很多父母都担心小孩得不到好的幼师教导。
6.数据统计表明截止到2009年全国共有幼儿园专任教师共计89.9万人,占总人数的42.5%;分布在县镇的总计30.9万人,占总人数的34.3%;分布在农村的总计的20.9万人,占总人数的23.2%。中专以上学历的幼儿园专任教师比例城市56.2%,农村占36.4%。统计表明我国幼师行业高素质人才及缺。
五.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的调查得知社会对于幼儿园及幼师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学前教育的短缺 社会的需求比例失调 造成很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农村入学率低于城市30个百分点,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事业获得了发展,但仍与 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所以我认为幼师的人才储备及幼师的素质都有必要提高 素质提高了 就业不是问题。
第四篇:广电局人才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和任务完成的好坏,是有效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新闻媒体之一的广播电视部门,更是需要一支政治性强、思想素养高和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的广电人才队伍,才能当好党委、政府的耳目和喉舌,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加强广电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县广电局结合实际,对本单位的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思路进行了认真调研总结,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
**县广播电视局是**县主管全县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职能部门。局下设办公室、新闻中心和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三个科室。目前全局有干部职工34人,其中在职在编的干部职工有21人。临时聘用的8人,临时工3人,“4050”人员3人。
2、局机关
局机关共有9人,公务员7人,临时工1人,“4050”人员1人。结构:其中局长一名、副局长2名,主任科员4人,办事人员2人。学历情况:研究生1人,本科2人,大专4人,中专2人。年龄情况:20——25岁1人,30——35岁1人,40——45岁4人,45——50岁2人,50——55岁1人。特点:办事人员较少,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偏低。
3、新闻中心
目前共有人员25,有在职在编的共计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工勤人员5人,临时聘用8人,临时工2人,“4050”人员2人。学历情况:本科10人,专科13人。人员结构:编辑3人,记者12人,播音员4人,节目制作播出人员4人。年龄情况:20——30岁11人,30——35岁3人,35——40岁5人,40——45岁6人。特点: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4、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
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原来有编制5人,因2005年所有人员已经上划云南广电网络公司,现有没有人员编制。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广电局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局机关工作人员编制紧缺,办公室人员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与实际工作需要矛盾突出,办事人员较少,影响了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是新闻中心由于人员编制紧缺,部分人员结构老化,现在人才与实际工作需要矛盾突出。目前我局新闻中心只有14人的编制,由于缺少编制,无法进人,留不住人才,导致了广电人才资源匮乏,现有人才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才矛盾突出,影响了宣传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是**县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有机构没有人员编制。而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负责全县“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人员编制,难以确保“村村通”长期通、天天通,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群众较好的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四是招聘人员工资待遇偏低。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委、政府非常重视,给新闻中心招聘人员8人,待遇其中1人每月1800,4人每人每月1500,3人每人每月1300。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务员津补贴的调整,物价的不断上涨,8个招聘人员的待遇有些偏低,有的招聘人员甚至已工作四、五年,工作任务又辛苦,致使招聘人员有一些思想,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广电人才队伍建设学习培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尽管县广电局采取了很多措施,举办培训班,到省、市台跟班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只安排了短期的学习培训,没有安排三个月以上的进修学习,对有关业务工作提高不大。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思路
面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县广电局实际,就今后加强和改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增加局机关和新闻中心的人员编制。需要政府给予局机关再增加2名编制,新闻中心再增加3名编制,保证广电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建议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在县农村广播电视维修站增加事业编制5人。切实解决有人做事的问题,确保“村村通”工程有人管。
三是为稳定广电人才新闻队伍,招聘人员待遇要适当增加。根据目前物价上涨因素,建议每人每月增加500元的财政包干经费,以便消除招聘人员的思想情绪,稳定广电人才新闻队伍,进一步调动招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对特别优秀的聘用人才逐步解决身份问题。
四是需要县政府增加必要的人才培训工作经费,以便加大人才学习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广电队伍自身素质。由于广电工作的特殊性,时代的日新月异要求广电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步伐。如果经费得到保障,每年就可选送部分人员参加短期或中期广播电视采写、编辑、制作等培训班,以及其他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和设备维修的培训,不断地为广电人才队伍输入新鲜血液。
第五篇:关于高技能人才现状与需求的探析
关于高技能人才现状与需求的探析
关键词:技能人才,状况,需求,解决办法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分析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对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技能人才状况
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部分在制造业;一部分在服务业。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支撑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加快制造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测算,到“十五”末,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量将增长20%—25%,其中,高级以上技能劳动者所占比例预计增长15—20个百分点,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
但是,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显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对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需求率均大于1,呈供不应求的局面。据2003年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全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1.4亿人,其中高级技师只占0.41%,技师也只占
3.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达到20%—40%。另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项调查表明,一个高级技师面前,有7.33个就业岗位等着。而2003年大学生就业率仅为70%左右。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用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工业化国家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全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劳动者技能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全国城镇劳动力就业抽样调查显示,无技能或低技能的劳动者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的56.4%;初、中级技能人员占23.3%;中间层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仅占4.4%。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科技进步和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要求。
近几年来,中国新闻媒体一直在大声疾呼:“中国制造谁来造”。社会在发问:为什么一样的机器做不出一样的活?为什么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中却得不到成熟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方福康教授说,是因为现成的技术在具体制造中走了样,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低直接影响了一线产品的质量。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要实现由“世界加工中心”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制造中心”转化,不仅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人员,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二、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和企业职工队伍技能水平偏低的原因
1.经济发展增加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可以说,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造了技术工人需求的大环境。第二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对技术工人的强劲需求。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再加之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和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分工,必然涉及到人力资源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山东省为例,每年需补充技术工人
约40万人左右。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很多新职业,大批低技能就业岗位正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急需一大批适应新要求的新型技能人才。而此时中国人力资源结构出现了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的发展轨迹,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特征。加之有效供给不足,这必然进一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造成我国劳动力结构处于中间层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社会认知偏差影响了人们从事技能劳动的积极性。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片面人才观念,把学历和身份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形成了技术工人不是人才的社会刻板印象,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存在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人们没有把技术工人作为人才看待,用人上身份界限没有完全打破,缺乏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和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技术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尊重,劳动价值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在社会利益分配上很少关注工人群体。从职业生涯看,具有学历和干部身份的人才可以有多种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而技能人才只能干一辈子工人。由于技术工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偏低,降低了技能人才群体的凝聚力。许多青年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造成技能人才短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衡量标准,应该以需求和能力为本位,社会分配应以贡献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3.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供给不足。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主要表现在普通教育上,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而与培养技术工人相关联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以山东省为例,2003年全省高考招生37万人,而明确定位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年培养能力只有10万人左右。其中高级技工的培养能力只有3万人。相对于全省每年40多万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培养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高,造成社会对白领职业的高度需求,轻视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结构造成职业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过分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这将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4.企业对职工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造成职工技能水平偏低。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发挥主体作用,因为企业是人才效益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只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忽视一线职工的培训,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职工技能素质不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用于职工培训方面的花费不高,一半以上的企业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费用不到职工教育经费的20%。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传统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方式没有改变,质量意识不强,不重视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二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滞后,部分企业负责人忽视职工队伍长远建设。三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国有企业待遇偏低,很多优秀技能人才流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造成国有企业不愿投资职工培养。
目前,很多优秀企业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第二机床集团把职工培训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高级工占到技术工人的20%以上。由于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职业教育中投入1美元,可获得50美元的经济效益;在以技能强国为秘密武
器的德国,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群其失业率仅为2%,而这个国家的社会平均失业率达到10%。这些实际情况表明,职业培训既是经济增长点,也是就业增长点。
三、培养造就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对策
既然高技能人才如此紧缺,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技能型技能人才?
1.民办学校应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现代教育要求,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一是专业设置上要克服重学科倾向,轻市场导向;二是培训内容上要克服重管理类、轻技能类;三是培训方式上克服重理论讲授、轻能力提升。同样,社会培训机构也要及时调整办学方向,跟上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形成民办高校与成人教育、公立高校三足鼎立之势。民办高校的一切教育要围绕着培养市场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专业要按需设置、年年调整,电子商务、商贸英语、数控模具……市场什么人才抢手热门,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而“订单式教育”和校企合作,使民办高校实现了与市场的零距离。同样,造就高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结构型矛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鼓励并指导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联合培养高职学生。
2.企业要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发和培养现有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现有技能人才培养上,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促进初、中级技能人员尽快升级,成为高技能人才;二是要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杠杆作用来促进新生劳动力。目前,国内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培养,方法比较单一。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复合培训,复合培训所占比例最小。高技能人才哪里来,招才引智见效快,这当然是一条捷径。但是大家都去你争我夺,互挖“墙脚”,必然产生人才内耗。因此要走引培并举的路子。首先加大教育投入,依靠国家院校和民办院校培养人才,同时企业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培养高技能人才,此外要积极引进人才。
3.政府要加强对高技能有关职业标准的开发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培养一大批“动手加动脑型”人才,不仅能够提高消化、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以期迅速占领技术市场、产品市场,而且有利于拓宽就业空间,这将引起政府及企业的高度关注。尤其对政府而言,一是要加强与高技能有关职业标准的开发,形成新的职业标准体系;二是要加强对鉴定题库、培训教材的开发和提升;三是有条件的可以探索由政府购买培训的机制,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四是要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中介市场的业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人事档案和户籍档案管理,以适应高技能人才的流动;五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劳动仲裁方面,应该平等对待高技能人才。另外,政府要为培训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包括发布市场信息、提供实训平台、组织专家服务、引进国外一流认证机构,并最终出资购买培训成果。
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看,高技能人才短缺不利于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不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讲,高技能人才短缺引起了社会关注,它为政府调整社会政策提供了信息,也为社会敲响了警钟,有利于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关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