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药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7月20日15:19
为了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将《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现行《农药管理条例》自1997年5月8日颁布实施以来,对促进我国农药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药管理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药登记、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农业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在两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农业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八章、八十四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完善农药登记制度。取消准入门槛偏低的农药临时登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药登记程序,明确申请农药登记应当提交的资料,细化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审查方面的要求,明确行政许可审查时限,规范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第二章)
二是加强农药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及农药出厂销售检验记录制度,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生产产品与经登记的产品的一致性;对农药包装、标签予以明确规范;并规定了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的条件和相应的备案程序。(第三章)
三是规范农药经营。设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明确经营农药应当具备的条件;完善农药经营者进货查验及购销台账制度;要求农药经营者向购买者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禁止农药经营者加工、分装农药或者向农药中添加物质,禁止销售未包装、未附具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全的农药。(第四章)
四是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监管。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药生产企业及经营者依法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和指导;要求农业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要求农药使用者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规范,严格按照标签标注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施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药使用记录。(第五章)
五是落实农药监督管理职责。细化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职责权限;要求农业部门对已登记的农药组织监测,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依法宣布禁用或者限制使用。(第六章)
此外,征求意见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二、关于提出意见的方式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2011年8月31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
(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药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前款农药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
(一)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鼠、软体动物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二)预防、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三)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
(四)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
(五)预防、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六)预防、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码头、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
第三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农药监督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药产品的质量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使用生物农药以及其他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推进农药专业化使用,促进农药产业升级。
在农药研制、推广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农药登记
第七条 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应当进行登记。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负责农药登记具体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具体工作。
第八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负责农药登记评审。
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 12
(一)农药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质量标准和检测等方面的专家;
(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的有关专家;
(三)国务院农业、林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卫生、环境保护、粮食等有关部门的代表。
第九条 申请农药登记的,应当首先进行登记试验。
新农药、新制剂的登记试验,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试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审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农药登记试验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要求的,核发农药登记试验批准证书;不符合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其他农药的登记试验,应当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备案;但是,向中国出口的其他农药的登记试验,应当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备案。
第十条 登记试验申请或者备案时应当提供农药试验样品,经农药检定机构进行符合性检验、封样并留样后,交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确认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进行登记试验。
第十一条 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进行相应的农药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等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出具登记试验报告。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应当对登记试验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 登记试验结束后,申请人应当持登记试验报告、标签样张和农药的产品化学、药效、毒理、残留、环境影响评价、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等资料,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登记;申请新农药登记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农药标准品和样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资料报送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向中国出口农药申请农药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持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农药登记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减免相关资料:
(一)取得境外农药登记证并专供出口的农药;
(二)用于小宗农作物的农药;
(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资料交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审查。
农药检定机构完成评估、审查后,应当将申请资料和评估、审查意见提交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评审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登记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使用范围和方法、生产企业名称、农药登记证号以及有效期等事项。
/ 12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农药或者向中国出口农药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续展。
第十六条 农药登记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一)改变农药登记使用范围、方法或者剂量的;
(二)改变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组成成分的;
(三)向中国出口的农药生产地发生变化的;
(四)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农药生产企业因合并、分立等原因变更名称的,应当在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农药登记证。
第十七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告农药登记证核发、续展、变更情况以及有关的标签、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等信息。
第十八条 国家对获得首次登记的、含有新化合物的农药的申请人提交的其自己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实施保护。
自登记之日起6年内,对其他申请人未经已获得登记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前款数据申请农药登记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但是,其他申请人提交其自己所取得的数据的除外。
除下列情况外,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披露第一款规定的数据:
(一)公共利益需要;
(二)已采取措施确保该类信息不会被不正当地进行商业使用。
第三章 农药生产
第十九条 农药生产应当符合国家农药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鼓励、支持农药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确保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第二十条 设立农药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批准后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对企业设立条件和审核、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厂房、生产设备和卫生环境;
(三)有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标准的设备、设施和管理制度;
(四)有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五)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申请农药生产许可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 12
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应当由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
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批准,核发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 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的,委托企业与受委托企业均应当是农药生产企业,并取得同一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受向中国出口农药的企业委托分装农药的,受委托企业应当是农药生产企业,并取得同一产品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的,受委托企业应当向加工、分装 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农药生产企业采购原材料,应当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相关许可证明文件,不得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材料进货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原材料的名称、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进货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第二十四条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生产产品与经登记的产品的一致性。农药出厂销售前,应当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经质量检验合格或者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不得出厂销售。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农药出厂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和批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出厂销售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农药生产企业销售限制使用农药的,必须销售给取得相应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
第二十五条 农药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印制或者贴有标签。
国家鼓励农药生产企业使用可回收的农药包装材料。
第二十六条 农药标签应当以中文标注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下列内容:
(一)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二)农药登记证号、产品标准号以及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
(三)产品性能、毒性及其标识;
(四)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五)中毒症状以及急救措施;
(六)贮存以及废弃后处置要求;
(七)生产日期以及批号、质量保证期和净含量;
(八)生产企业名称及其联系方式。
限制使用农药的标签还应当标注“限制使用”字样,注明对使用的特别限制和特殊要求;用于食用或者饲用农产品的农药,标签还应当标注安全间隔期;委托代为加工、分装的农药,标签还应当注明受委托企业名称及其联系方式和加工、分装日期。
第二十七条 农药生产企业不得擅自改变经核准的标签内容,不得以多个商标误导使用者;标签标注的农药名
/ 12
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及其标识应当清晰醒目。
农药包装过小,标签不能标注全部内容的,应当同时附具说明书,说明书的内容应当与经核准的标签内容一致。
农药标签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农药经营
第二十八条 国家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农药经营者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但是,专门经营卫生用农药的除外:
(一)经营人员熟悉所经营农药的相关知识和国家关于禁用、限制使用农药的有关规定,能够正确说明所经营农药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营业场所、仓储场所远离饮用水水源、食品存放区域,并配备与所经营农药相适应的防护设施;
(三)有与所经营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台账记录、安全防护、仓储管理等制度。
经营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限制使用农药经营布局规划。
经营的农药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符合条件的,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应当凭农药经营许可证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农药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农药经营者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范围、有效期等事项。
农药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农药的,农药经营者应当在有效期届满90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续展。
第三十一条 农药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产品包装、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以及相关许可证明文件,不得采购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者未包装、未附具标签以及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
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购货台账,如实记录农药的名称、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和供货者名称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购货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第三十二条 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销售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购买者、销售时间等内容。销售台账应当保存2年以上。
农药经营者应当向购买者提供销售凭证,并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不得误导购买者;销售限制使用农药的,还应当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农药经营者不得加工、分装农药,不得向农药中添加任何物质,不得销售未包装、未附具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全的农药。
第三十三条 运输农药的,托运人应当向承运人提供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相关资料。
/ 12
承运人应当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资料,确认农药包装符合安全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建立承运记录,如实记录运输农药的名称、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生产企业、托运人、运输时间等内容。承运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运输属于危险货物的农药,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具体目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铁路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制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境外企业不得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境外企业在中国销售农药的,应当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销售机构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代理机构销售。
向中国出口的农药应当附具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中文标签。禁止进口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
第三十五条 办理农药进出口海关申报手续,应当提供相关的农药登记证明,具体办法由海关总署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章 农药使用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并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要求,组织推广科学使用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
第三十七条 国家鼓励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水平。
第三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调查统计本行政区域内限制使用农药的购买、贮存和使用情况,并向限制使用农药的使用者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限制使用农药的生产企业、经营者应当对使用者进行科学指导。国家鼓励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统一使用限制使用农药。
第三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药减量计划;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农药使用者,给予补助和扶持,其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相应质量安全标准的,依法予以认证、认可。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药使用者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减缓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国家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等措施,逐步减少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量。
第四十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妥善保管农药,并在配药、施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农药使用事故。
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施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第四十一条 标签标注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在农产品收获前应当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求停止使用。
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生产。
/ 12
第四十二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保护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
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第四十三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农药的时间、地点和农作物以及农药名称、用量、生产企业、农药登记证号。农药使用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国家鼓励其他农药使用者建立农药使用记录。
第四十四条 农药使用者应当妥善收集使用剩余的农药和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废弃物,并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集中处理,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农药废弃物回收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五条 发生农药使用事故,农药使用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报告。接到报告的部门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其中,造成农药中毒事故的,由卫生、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职责权限组织处理;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储粮药剂使用事故、农作物药害事故分别由粮食、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和调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定期统计本行政区域内农药使用事故情况,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七条 为防治突发重大病虫害等紧急需要,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决定临时生产、使用规定数量的未经登记或者禁用、限制使用的农药,可以决定临时限制出口或者临时进口规定数量、品种的农药。
前款规定的农药,应当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使用。
第四十八条 林业、粮食、卫生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储粮、卫生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指导,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药使用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依照职责权限对农药进行监督管理,相互通报农药监督管理信息,建立农药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并予以公布。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照本条例履行农药监督管理职责,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使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农药实施现场检测;
(三)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 12
(四)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五)查封、扣押违法生产、经营的农药,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农药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
(六)查封有证据证明违法从事农药生产、经营的场所。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药监督抽查计划,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公布。监督抽查检测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确认的单位承担。
进行监督抽查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任何费用,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五十二条 国家建立农药召回制度。农药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通知相关经营者和使用者,向所在地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报告,主动召回产品,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农药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农药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相关生产企业、供货者和使用者,向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并记录停止销售和通知情况。
农药使用者发现其使用的农药具有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通知经营者,并向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三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农药检定机构、植物保护机构对已登记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测。
在监测或者使用中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宣布禁用或者限制使用,同时撤销、变更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第五十四条 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农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所含有效成分与经核准的产品标签、说明书上标注的农药有效成分不符的。
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和禁用的农药,按照假农药处理。
第五十五条 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劣质农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劣质农药: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
(四)超过农药质量保证期的。
第五十六条 召回的农药、假农药、劣质农药和农药废弃物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集中处置,处置费用由相应的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承担;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不明确的,处置费用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财政列支。
/ 12
第五十七条 未取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禁止刊登、播放、设置、张贴广告。
农药广告内容必须与农药登记的内容一致,并依照广告法和国家有关农药广告管理的规定接受审查。
第五十八条 禁止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明文件。
第五十九条 各级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和农药检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农药产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农药核发农药登记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农药拒不核发农药登记证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或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拒不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
(三)对不符合条件的经营者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或者对符合条件的经营者拒不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的;
(四)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农药产品的;
(五)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六十一条 农药检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农药登记工作中出具虚假评估、审查意见的;
(二)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监制、监销农药产品的;
(三)有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六十二条 农药登记试验、监督抽查检测单位出具虚假登记试验、监督抽查检测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登记试验、监督抽查检测单位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生产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后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限
/ 12
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四条 农药生产企业生产假农药、劣质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农药生产企业不召回应当召回的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召回,处应召回的农药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六条 农药生产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原材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一)采购、使用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的;
(二)生产的农药未经质量检验合格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擅自出厂销售的;
(三)农药包装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四)出厂销售的农药包装上未附具标签、标签残缺不全、标签标注内容不符合规定的。
第六十七条 农药生产企业受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不办理备案,或者不执行进货、销售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以上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可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八条 农药生产企业将限制使用农药销售给未取得相应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六十九条 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后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拒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条 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10 / 12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
(二)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销售应召回的农药后,拒不停止销售的;
(三)分装、加工农药的;
(四)向农药中添加物质的。
第七十一条 农药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经营的农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出农药经营许可证规定范围经营农药的;
(二)购进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明文件、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者未包装、未附具标签以及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农药的;
(三)销售的农药产品未包装、未附具标签、标签残缺不全,或者擅自涂改标签的;
(四)销售限制使用农药不遵守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的。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农药经营者不执行购货台账、销售台账制度或者不如实向购买者履行介绍、说明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三条 境外企业直接在中国销售农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销售的农药和用于违法销售的工具、设备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
第七十四条 农药使用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他农药使用者,处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注意事项使用农药的;
(二)不遵守农药标签标注的安全间隔期的;
(三)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防治卫生害虫或者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生产的;
(四)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的;
(五)使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的;
(六)不妥善收集使用剩余的农药和农药包装等废弃物的。
第七十五条 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执行农药使用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 12
第七十六条 伪造、变造、转让、出租、出借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等许可证明文件的,由发证机关予以收缴或者吊销,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生产假农药、劣质农药,或者被吊销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
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者聘用不得从事农药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的,由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经营许可证。
第七十八条 被吊销农药登记证的,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5年内不再受理其农药登记申请。
第七十九条 承运人运输农药不查验托运人提供的相关资料、不确认农药包装是否符合安全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或者不执行农药运输记录制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铁路主管部门依照职责权限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国家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八十一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新农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尚未在我国登记的农药。
(二)新制剂,指含有的有效成分与已登记过的相同,但剂型、含量(配比)尚未在我国登记的制剂。
(三)限制使用农药,指剧毒、高毒农药,杀鼠剂,以及其他对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存在较大潜在风险,对使用有特别限制和特殊要求的农药。
(四)卫生用农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人类生活环境和养殖动物生存、生长环境的蚊、蝇、蜚蠊、蚂蚁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农药。
第八十二条 申请农药登记,申请人应当缴纳农药试验费和农药登记费,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第八十三条 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工业、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运输、铁路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八十四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 12
第三篇:农药管理
农药管理
(发布日期:2004-12-9 0:59:24)浏览人数: 408
72.《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的监督管理由哪个部门主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73.《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单位可以经营农药?
(1)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2)植物保护站;(3)土壤肥料站;(4)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5)森林病虫防治机构;(6)农药生产企业;(7)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单位。上述单位设立的农药经营网点。
74.经营农药是否申领农药经营许可证?由哪个部门核发?
是,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75.农药“三证”是什么?
农药三证指:农药登记证、准产证(号)、产品标准证(号)。除进口农药只有登记证外,农药三证必须齐全。
76.经营哪些农药是违法行为?
经营“三证”不全的农药;未经登记含有农药的化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假冒伪劣农药;包装上无标签,标签内容不全又无说明书或标签残缺不清的;超过保质期的报废农药;省农业厅明文禁止使用的农药,短斤少量农药。
77.对违法经营农药最高可处多少罚金?
10万元。
78.发现假冒伪劣农药应及时向哪些部门举报?
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监督局、工商局。
79.农药经营单位或经营网点的营业人员,应当向农药使用者说明哪些事项?
应当向农药使用者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不得误导农药使用者扩大农药的适用范围。
80.禁止经营哪些农药?
(一)包装上无标签的、标签内不齐全又无说明书作补充的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
(二)超过质量保证期限报废的;
(三)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禁止经营、使用的。
81.农药经营单位或网点进药时,应当向生产企业或供货单位验证哪些证件后方可进货?
应当向生产企业或供货单位索取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复印件,与农药产品标签标明的内容核对无误,并经查验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进货。
82.购买农药可否索要票据?
农药经营单位、网点及农药使用者购买农药时,有权向供货单位索取购货票据。
83.违法《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造成农药中毒、环境污染、药害等事故或其它经济损失的,应当如何处理?
受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向违法使用者、违法经营者或违法生产者索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4.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哪些农作物?
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并且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
85.哪些农药属于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86.哪些农药属于劣质农药?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87.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将受哪些处罚?
有关部门将没收假农药、劣质农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支所得的,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农药登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8.可否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使用农药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89.可否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副产品?
禁止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副产品。
第四篇:2017农药管理新举措
2017农药管理新举措,有多少是你不知道的?!
2017年农药管理工作将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完善配套规章制度、理顺农药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市场监督抽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低毒生物农药使用补贴、安全风险监控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农药行政审批改革,提高登记门槛,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农药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1.登记准入。适应绿色发展要求,强化安全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农药登记的科学水平。
2.加快绿色防控产品登记。要修订《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对与食、药同源的生物农药,以及在国内外多年广泛使用没有发生风险的微生物农药、信息素、植物源农药要减免试验资料;对一些国内外普遍推广的天敌昆虫、杀虫灯、色板等制定免于登记清单(实行备案制);对新的植物源农药要针对其特点提出质量检测和登记资料要求。
3.完善风险分析制度。在农药登记和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过程中,评估农药的毒理学和环境影响,都要以风险分析结果为依据。
根据风险监测评价结果,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虽为中等毒性,但其代谢物分别为甲胺磷、克百威、氧乐果等高毒农药,在蔬菜上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硫丹、溴甲烷为高毒农药,对环境安全风险较大,已列入相关国际公约限期停止使用。下一步将依法对这5种农药采取禁限用管理措施。
4.加快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要继续利用部门预留、残留标准制定等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支持,充分调动农药企业积极性,开展多种模式的联合试验、补助试验,借鉴扩作登记的做法,列出农药产品、作物、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剂量,经有关专家论证、评审委员会评审,农业部发布公告、实行统一登记,企业自愿申请标注,以解决小宗作物缺少合法农药问题。
5.市场监管。依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努力构建新型农药市场监管体系。
6.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许可信息平台。要建立全国农药行政许可和信用记录数据库,实行全国农药有关许可证统一样式、统一编号,开发、使用统一的计算机联网打印证书软件,自动采集、传输、储存各级农业部门的发证信息,供社会各界随时查询。使信息采集与办公自动化相结合,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与社会各界即时查询相结合。
7.继续搞好农药市场日常监管。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建立两个“黑名单”(问题企业、问题产品),组织开展例行抽查、重点抽查、专项抽查等方式。例行抽查要按照“双随机”原则,重点抽查和专项抽查要按照“问题导向”,突出重点企业、问题产品。部、省、市、县都要明确抽查的重点企业名单和问题产品名单,专项抽查要突出当地市场上问题较为严重的某一类产品,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要组织各地执法人员深入农药经营门店,加强日常检查,让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让非法企业无市场空间。
8.创新开展高风险农药定点经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电子档案和追溯管理。要总结完善山东省高毒农药“四统一、一定点、两确保”的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重点产品指定具有专业服务条件和能力的经营者经营,实行进货、储藏、销售、使用一体化管理,封闭运行、专业服务,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具有相应经营许可证的指定经营者,使其他人买不到、接触不了高风险农药。这样,既可以使廉价、高效的高毒农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避免用于自杀和投毒,趋利避害。
9.风险监控。建立可追溯电子信息体系,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努力提高农药残留管控水平。
10.加快建立农药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规定,要探索建立农药等投入品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许多地方、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可追溯电子信息系统。如浙江省建设两个平台(经营单位基础数据库、商品基础数据库),已有87个市(县)3715家农资企业运用该系统。杜邦公司在上海的生产企业研发使用了三保险的可追溯条码信息。要加快修订《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药可追溯电子条码管理制度。
11.切实加强农药使用监管。加强鲜食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用药工作指导和监管,督促做好全生育期用药记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要强化农药使用记录的监管和追溯,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高毒、违禁农药行为,有效防控农药残留风险。
12.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按照农药残留标准制定计划,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逐步实现新农药残留标准与登记同步,老农药残留标准加快拾遗补漏,争取完成每年1000项制标任务。
13.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17年在9个省(市)40多个县的蔬菜、水果、茶叶生产基地,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项目,建立农药残留控制技术示范区,探索补贴模式和有效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扩大补贴范围。
14.改革发展。推进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去产能补短板,促进农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15.政策引导。利用登记资料要求、续展把关、生产许可条件、病虫绿色防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或政府采购项目等,引导农药企业削减老旧设备、低效高用量产品产能,加大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研发推广力度,补上作物需求、种类变化、剂型创新的短板,优化产业结构。
16.示范带动。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契机,农企合作,搞好农药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的联系对接,共建病虫害专业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成示范包括病虫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开展农药直供、技术集成全程服务,不仅降低销售成本,而且有利于展示产品、技术和扩展市场。2016年有1000多家农药企业与1.1万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00个专业服务组织合作,共建了6900个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5000多万亩,各地反映效果很好,要继续深入推进。
17.帮助转型。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扶持措施,支持和帮助没有研发能力的、经营同质化产品的农药企业转型为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全程综合服务或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利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相关政策和机遇,支持帮助农药出口企业主动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办厂或兼并当地企业,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促进农药企业结构转型升级。
18.制度建设。推动农药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和信息公开。
19.要制修订配套规章。根据新条例制度设计,组织起草《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配套规章,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争取与新条例同步实施。各省也要着手研究农药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登记初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实施细则。
20.推动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根据农药管理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建立健全农药行政管理体系、农药检定体系、执法监管体系,适应农药行政审批、技术服务、执法监管的需要。
21.加强宣传培训。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药管理法规制度宣传,要层层举办培训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增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管理者法治意识。
22.强化信息公开。要建设农药基础数据平台,完善信息公开渠道,对农药行政审批和执法监管信息进行及时公开。要建立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方便公众查询,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第五篇:农药管理规定
Q/FR 2.2.12.7—2007
农药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药的选用、保管和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复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辖区域的农药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982年6 月5 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卫生部颁发《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1986年6月30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暂行规定》3管理职责
3.1小区管理部物业主管负责监管农药的选用、保管和使用。
3.2物业部负责在与绿化养护单位签订绿化外包合同中,明确对有关环境影响的要求。4管理程序
4.1农药管理的约定
4.1.1绿化保养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农药的选用、保管和废弃物的管理。
4.1.2农药的选用应针对植物不同的病虫害,杜绝使用下列品种农药:
——剧毒的;
——残效期长及具强刺激气味的;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
4.1.3农药的保管需存放在带锁的箱柜内,容器需盖紧,标识清晰。
4.1.4农药使用后废弃的容器由供方负责收集,并投放入有毒有害垃圾箱内。
4.2农药使用
4.2.1作业前的告知
——小区管理部如需喷洒农药,绿化供方应当提前三天通知小区管理部物业管理员施药
时间、植物类别、范围地块等。
——物业主管以开告知方式,提前一天告知业主喷洒农药事宜,并尽量避开休息日或
大风、雨天进行作业。
4.2.2农药配制的监管
——喷洒作业前,物业管理员抽查农药的品种,确保满足4.1.2 的要求。
——物业主管监督操作人员根据施药对象的类别及数量,选择适合的农药品种、使用剂
量及稀释的倍数,进行有效配比,总量配制不过量。
4.2.3农药喷洒的监管
物业主管在农药喷洒中监管事项:
——操作人员应身穿工作服,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操作人员应位于上风口,喷洒时尽量避开人群、动物等敏感的群体。——均匀喷洒农药,防止虫多处出现药害,药少处病虫未除。
4.2.4喷洒结结束后,物业主管督促操作人员清洗药桶、机器后再用清水冲洗机内部喷管几分钟,清洗容器用水应洒向绿地,用后空农药盛器,应投放入有毒有害垃圾箱内。
4.3物业主管每月定期检查存放情况,检查施药器具,使其完好,防止渗漏。
4.4化肥使用,参照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