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2: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完善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重大项目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重大项目,是指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纳入年度计划管理的项目。市重大项目分为四种类型:

(一)社会民生事业类。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财政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社会投资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或1500万美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类。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或1500万美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额应达到2亿元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额应达到3亿元(或5000万美元)以上。

(三)城市基础设施类。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公路、水务、电力、能源等行业,属于财政投资的,项目投资规模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属于社会投资的,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人民币(或1500万美元)以上。

(四)城市更新类。其中,产业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以上;产城融合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0亿元以上,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40%,且房地产用地比例不高于40%;公共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

市重大项目坚持产业发展和质量效益导向,对一些产业链关系大、质量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可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门槛,经批准后纳入市重大项目管理。

第三条

市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重大项目工作,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关于重大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研究决定市重大项目管理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大安排;

(二)审议市年度重大项目年度投资总额和计划安排,以及省重大项目建议名单;

(三)督导市重大项目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

(四)批准市重大项目年度考核和奖惩方案;

(五)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条

市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重大办”),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开展市重大项目工作调研,研究提出市重大项目管理的政策措施、工作制度和工作建议,并提请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二)建设管理市重大项目预选库,开展产业发展类项目评估,提出市年度重大项目计划和调整计划,提出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

(三)落实市领导挂钩督导市重大项目制度,协助制定督导方案,并实行动态调整;

(四)统筹推进市重大项目进度,协调项目规划、用地、环保等前期工作,督促项目加快建设,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五)牵头落实省市领导和领导小组关于市重大项目工作的指示批示和决策部署;

(六)跟踪监测市重大项目工作进度,按月分析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七)牵头组织开展市重大项目工作年度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

—3—

(八)组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履约后评价工作;

(九)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市发改、规划、国土、林业、海洋渔业、住建、水务、交通、财政、环保、招商等部门,以及各园区、镇(街道)分别按职能负责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落实相应机构、人员和经费,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和管理效能,强化重大项目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征地拆迁等属地责任,共同推动市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六条

建立市重大项目预选库,制定年度市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市重大预备项目是指当年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市重大建设项目是指当年已经开工或者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市重大预备项目原则上应从市重大项目库预选中产生,市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应从市重大预备项目中产生。

第七条

市重大项目预选库实行适时动态管理。申请入库的项目,应当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项目简介、前期工作、投资意向(产业类项目)等基本情况,经市重大办审核后入库。

第八条

市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由市重大办每年第四季度组织编制。申报市重大预备项目,应当符—4—

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已纳入市重大项目预选库;

(二)项目已初步确定用地红线,符合我市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三)项目建议书已批复(财政投资类);

(四)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产业发展类),初步投资规模、产出效益等;

(五)完成控规调整(城市更新类);

(六)其他必要的材料。

申报市重大建设项目,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已纳入市重大预备项目;

(二)项目已完成立项,企业投资项目完成项目核准(备案),财政投资项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投资协议(产业发展类),包括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税收贡献和履约保障方面的约束性条款等指标;

(四)项目已完成供地(城市更新类);

(五)其他必要的材料。

第九条

建立市重大产业项目评估机制。对申报的年度市重大产业类建设项目,由市重大办牵头,组成评估委员会,从项目投资主体、产出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作为项目准入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具体评估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

年度市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经市重大办初审并征求市各相关部门意见后,经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市政府审定,并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布。

—5—第十一条

市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年度市重大项目计划确定后,当年下半年启动计划调整,符合条件的项目由相关项目主管单位申报,经市重大办初审并报领导小组同意后,增补列入当年重大项目计划;年度预备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的,由相关项目主管单位申报,经市重大办初审并报领导小组同意后,可调整为年度建设项目。

第三章 资源配置

第十二条

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指标。符合省核销指标要求的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争取省级指标,无法由省级指标解决的,优先由市统筹指标解决。

第十三条

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指标奖励条件的优质产业项目原则上申报省重点项目,最大程度争取省奖励指标,无法由省奖励指标解决的,以项目评估结果为依据,按项目质量高低依次由市统筹指标解决。

第十四条

无法由省、市解决用地指标的项目,通过镇街(园区)的奖励指标、盘活存量用地(含“三旧”改造及拆旧复垦等)等方式解决。

第十五条

加强项目用地监管。对于已安排用地指标的项目应由属地镇街(园区)及项目单位明确承诺供地时间,尽快完成供地。由国土部门、属地镇街(园区)履行用地监管责任,—6—

做好用地监管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六条

创新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探索试行“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土地,涉及招拍挂的,招拍挂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租赁期满符合条件的,或者完工达产后经后评价认定合格的,产业用地可直接协议出让至投资企业。集体建设用地,经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可在征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直接协议出让至投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可实施带方案出让,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方案和条款进行建设并落实相关要求,设计方案免于审核。

第十七条

实行环保排放指标与项目质量挂钩。对产业类重大项目,环保排放指标由市统筹,以项目评估结果为依据,按项目质量依次安排环保排放指标,确保优质重大项目排放指标需求。

第十八条

优先安排财政资金。市发改、财政部门在制定实施年度财政投资基建项目预算计划时,应优先满足重大财政投资项目资金需求。

第十九条

支持社会投资类重大项目融资。开展重大项目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向重大项目放款,经认定为市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的,可享受《东莞市重特大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相应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安排公办学位。项目建设期内,重大产业项目

—7—投资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有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需求的,项目所属镇街(园区)应当优先安排学位。

第四章 服务保障

第二十一条

实施重大项目预审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土地出让阶段同步实施预审批,各审批部门预先办理工程规划、施工图等审批事项并加盖蓝章。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由政务服务办协调各审批部门转盖红章,直接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实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列入年度计划的重大项目,各审批部门实行“科长服务制”,做到“马上就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出具“路条”后,可提前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介入手续,缩短项目开工时间。城市更新类项目中涉及产权分割销售的用地部分不享受审批“绿色通道”政策。

第二十三条

加强重大项目批后监管。各审批部门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完善“绿色通道”审批的后续手续,并加大查处力度。

第二十四条

保障规划空间。对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项目,应按规划实施,确需调整控规的,一般性规划调整在符合技术要求前提下,原则上3个月内完成控规调整审批。支持重大工业项目提高容积率,免增收土地价款。

—8—

第二十五条

推行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对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实行“代办制”,由项目管理单位负责,1个项目指定1名代办员,全程跟踪代办项目审批事宜。

第二十六条

重大项目“五个一”管理制度。对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重大项目,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条龙服务、一月一检查,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建设。

第二十七条

市领导挂钩督导重大项目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推进存在问题的重大项目,由市领导按分工实行挂钩督导,并视问题情况按月动态调整。

第二十八条

重大项目巡查制度。对年度重大建设项目,由市重大办牵头,会同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按季度开展现场巡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第二十九条

重大项目进度预警制度。根据《东莞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预警及协调处置工作规程》,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强化问题三级协调机制,提升服务保障会议质量,全面加强我市重大项目进度预警及协调处置能力,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十条

重大项目问题管理制度。以问题为中心,从问题收集、分类处理、督查督办、办结归档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9—第三十一条

重大项目通报制度。重大项目实行一月一通报,对年度重大预备项目,通报重要节点审批进展情况;对年度重大建设项目,通报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必要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通报。

第三十二条

重大项目信息统计制度。衔接重大项目与全市投资项目库,对已开工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全市投资项目库;暂未开工不符合入库条件的重大项目,开工后第一时间入库,确保重大项目数据真实。

第三十三条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项目建设单位应依照有关规定,将真实完整的项目档案报市档案局和市城建档案馆进行验收和移交,确保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三十四条

加大考核力度。将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市考核,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考评事项。

第三十五条

开展专项考评表彰。市重大办每年年底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工作考评,分别对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部门、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市重大建设项目和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个人进行考评,对先进单位、先进项目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排名后三位的建设管理单位和重大项目给予通报批评。具体考评办法另行制定。

—10—

第三十六条

实行重大项目退出机制。年度重大预备项目,两年内仍未动工建设的,原则上取消重大项目资格;年度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不到60%的,取消重大项目资格;已开工的单一重大产业项目,五年内仍未完工的,原则上取消重大项目资格。

第三十七条

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后评价。产业类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第二个完整会计年度结束,由市重大办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履约评价,重点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履约情况优秀的项目投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在当年重大项目年度考核中给予所属镇街(园区)或责任单位适当加分;对严重失信的项目投资企业,纳入严重失信人名单,实施惩戒措施,在当年重大项目年度考核中给予所属镇街(园区)或责任单位适当扣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省批准的市属省重点项目、经认定的市级倍增试点企业优质项目、经认定的市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直接纳入市重大项目管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重大办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原《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东府办〔2015〕109号)同时废止。

—11—

第二篇: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24日印发)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规范公司的投资行为,降低投资及项目建设风险,确保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相关公司章程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以下统称“重大项目”)的确定和管理。

第三条 重大项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原则:

(一)###公司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二)对于100万以下的项目,在符合本条第(三)项至第(九)项原则的情况下,由战略发展部请示公司领导确定是否为重大项目;

(三)涉及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民生项目;

(四)###公司涉及战略发展的项目;

(五)###公司新型的市场拓展项目;

(六)###公司技术创新型项目;

(七)###公司业务系统建设项目;

(八)###公司投资及融资项目;

(九)政府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四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从立项之日起6个月内可开工建设的,确定为重大建设项目;不具备开工条件的,确定为重大前期项目。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项目管理是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立项、决

策、实施及后续工作等全过程实施管理的行为。

第六条 重大项目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资产保值增值原则;

(二)符合###公司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原则;

(三)坚持运作流程规范科学原则;

(四)坚持规模适度并注重风险可控原则。

第二章

重大项目规划

第七条

###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公司每个重大项目的规划。由战略发展部会同公司相关部门提出意见,战略发展部汇总并予以完善后,上报公司办公会审批。

公司办公会审批通过后的项目规划,按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报批后实施。

第八条

重大项目规划应当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由战略发展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经公司办公会审批后实施。

第九条

按照有关规定,公司重大项目规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的,履行报备程序;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履行报批程序。

第三章

重大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十条

公司办公会、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公司重大项目规划及管理的决策机构,统筹审定公司的重大项目规划,决定或授权相关部门负责重大项目的实施工作。按公司章程规定,除需由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决议的事项外,重大项目建设事项经公司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授权由公司办公会行使决策权。

第十一条

每个重大项目需设立独自的重大项目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重大项目办”),负责该重大项目的研究、评审、协调和管理,对公司办公会负责。

第十二条

重大项目办均设在###公司战略发展部,并按项目需求抽调###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相关制度及本办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项目的研究、评审、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公司风险控制部是重大项目办常设成员部门,根据重大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合理工期,牵头开展重大项目全过程实施风险的评估、跟踪和监督等有关工作。

第四章

重大项目前期管理

第十四条

战略发展部建立公司重大项目储备库,将未来1年之后拟建的项目纳入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

第十五条

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需求进行重大项目申报。第十六条

战略发展部牵头组织开展重大前期项目的项目提案或项目建议书的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初步设计(或概算)以及规划等前期工作。

第十七条

战略发展部负责重大前期项目的筛选、申报和落实外部条件等工作。

第十八条

重大项目办负责跟踪重大前期项目,参与预立项、可行性分析、初设(或概算)等评审活动,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九条

重大前期项目在其初步设计获批准并具备实施条件后,应列入重大建设项目并进行立项和建设。

第五章

重大项目立项管理

第一节

战略性投资项目的立项

第二十条

战略性投资项目由公司战略发展部提出立项申请,经公司办公会通过后按公司章程要求,报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审议通过后立项。

第二十一条

投资项目立项批准后,由重大项目办负责推进尽职调查、可行性研究、投资方案拟订等后续工作。

第二十二条

重大项目办应按要求准备报送决策审批所需资料。原则上提交投资决策审批的材料应包括:

(一)投资项目申请报告;

(二)项目建议书;

(三)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报告;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合资、合作方情况介绍,工商登记资料和资信证明;

(六)相关财务报告、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

(七)法律意见书;

(八)资金筹措方案;

(九)有关合作意向书或合同、协议草案;

(十)政府有关部门批复文件和专业技术鉴定文件等;

(十一)项目执行团队情况;

(十二)业务部门的内部决策文件;

(十三)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

根据投资项目实际,无法提交上述部分材料的应由重大项目办作出书面说明。

第二十三条

风险控制部对投资项目参与初步审查,并出具合规审查意见;资金财务部参与对投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并出具资金计划审查意见。

第二十四条

重大项目办汇总项目的申报材料和有关部门出具的审查意见,形成《投资项目审查意见》,并请示上###公司办公会决议。

第二十五条

经办公会决议通过的项目,由重大项目办按公司章程请示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批;决议未通过的投资项目,可根据决议意见对投资方案进行调整或完善后申请一次复议,复议仍未通过的投资项目终止。

第二节

业务性重大项目的立项

第二十六条

业务性重大项目按下列程序预立项报审

(一)###公司各部门将符合本办法第三条之规定的项目的规划提案或项目建议书先请示分管领导同意后,提交至战略发展部进行报备。

(二)战略发展部对项目规划提案或项目建议书的完整性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请报备部门填写《###重大项目预立项申请表》。

(三)战略发展部将《###重大项目预立项申请表》及项目的规划提案或项目建议书请示董事长和总经理。

(四)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意后,完成项目预立项的报审。第二十七条

预立项后的重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战略发展部牵头负责对预立项后的重大项目,组建重大项目办,进行重大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二)完成《###XX重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

限于:市场分析、竞争分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计划、项目收入或利润测算、项目风险评估及规避、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二十八条

可行性分析中的项目综合评价结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要求,重大项目可进入立项阶段:

(一)重大项目办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填写《###重大项目立项申请表》并编写《###XX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如果项目涉及政府相关部门规定需准备审批通过的审批文件)。

(二)战略发展部将《###重大项目立项申请表》、《###XX重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XX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如果项目涉及政府相关部门规定需提供审批通过的审批文件)请示上###公司办公会。

(三)办公会决议通过后,战略发展部根据办公会会议纪要、《###重大项目立项申请表》、《###XX重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XX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如果项目涉及政府相关部门规定需提供审批通过的审批文件)完成项目立项备案。

(四)按《###XX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项目建设小组,确定重大项目的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完成项目的公司立项。

第二十九条

重大项目满足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规定的,由战略发展部在征求公司领导意见后,按照国家、省、市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专项资金或政策扶持。

第六章

重大项目建设管理

第三十条

重大建设项目应按国家、省、市、公司有关规定,由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对项目的资金、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严格管理。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应确定项目实施承办人和监督人。实施承办人是重大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对项目的实施完成承担第一责任。监督人对重大项目实施完成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第三十二条

重大项目合同的起草由主管部门修订和签署并按照公司的合同管理相关办法执行。

第三十三条

重大项目资金的拨付按照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实施部门按要求及时向风控、财务报送,###公司风险控制部、资金财务部、战略发展部依据其职责对重大项目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公司。

第三十五条

如果重大建设项目中的问题及风险涉及政府相关部门,项目实施主管部门需向重大项目办反映。重大项目办协助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或报请政府相关部门协助解决。

第三十六条

重大项目实施完毕后,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应将相关的资料原件移交行政管理部,一份扫描件(或电子文档拷贝)移交战略发展部。

第三十七条

重大项目因故终止实施的,负责组织实施的主管部门必须向公司提交《投资项目终止申请报告》并附相关终止依据及证明材料,经办公会审查同意后终止。

第三十八条

重大项目经###公司办公会同意终止后,负责组织实施的主管部门须按要求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第三十九条

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招投标管理办法规定,认真履行招标核准、备案等手续,依法开展招标活动,择优选定中标单位,中标人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

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不得未经###公司同意非法分包、转包项目。

(三)项目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XX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额进行建设,严禁擅自提高标准、扩大规模;

(四)项目的建设资金按照国家、省、市、公司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五)项目预算及工期有变时,项目主管部门需及时填写《###重大项目变更申请表》,并上报公司领导(若项目为国家、省、市等重大项目,需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征得同意报战略发展部备案;

(六)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项目主管部门应形成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送重大项目办(若项目为国家、省、市等重大项目,需上报相关部门),并将项目资料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归档;

(七)项目主管部门应主动接受和配合国家、省、市的稽查、督查、检查、审计等监督工作,真实反映和提供有关资料及情况。

第七章

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条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战略发展部配合对重大项目分解下达专项目标任务,并对专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进度以及相关部门对重大项目的支持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和考核,考评结果上报公司办公会审定。

第四十一条

公司对考评结果优异的部门,确定“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先进部门”,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公司对考评结果不合格的部门或个人,公司将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第四十二条

重大项目为国家、省、市的重大项目,未按照规定保障项目进度,影响重大项目工程进度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严格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国家和省、市、公司有关规定,在投资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违规或过失行为给投资造成不良后果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公司将视具体情况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实施。

第八章

本办法由董事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后

第三篇:郑州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郑州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你遭遇过停车难、乱收费吗? 你被乱停车影响过出行吗?

一说起这个话题

想必很多有车族都是一肚子憋屈 今天,小i带给你一个好消息

《郑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正式对外发布了!如果你对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

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可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市政府法制办!

截止日期:2018年9月21日 传真:0371-67446680 电子信箱:

lifazhengqiuyijian@126.com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23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处(702室)邮编:450006

8月20日,《郑州市停车场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规定了多项新措施、新办法。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当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停车收费人员未按照规定出具票据的,机动车驾驶人有权拒付停车费用;共享单车骑乘人不按照规定规范停放共享单车的,处以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等。摘自:i郑州微信公众号

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内容吧 新建停车位应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根据《办法》,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停车位配建标准和设计规范配建停车场。配建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建设工程竣工后,市城乡规划部门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审批的总平面图,对停车场建设进行规划核实;凡配建停车场不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有关工程建设要求的,不得通过规划核实,建设单位应自行整改。

对于电动充电设施,《办法》也有明确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当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规模达一百个车位以上的经营性停车场,以及新建的专用停车场、大型商贸场所停车场、城市交通枢纽停车场、居住小区停车场,应当按照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设置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配置标准应当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条件中予以明确。

停车不给票驾驶人有权拒付停车费

停车咋收费?票据咋提供?《办法》明确,停车场停车服务收费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停车场,由价格管理部门会同停车场管理部门按照土地级别和停车需求,划分不同等级的收费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应当制定标准并向社会公示。

进入经营性停车场停车时,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停车费用,停车场应当提供电子收费方式。停车收费人员未按照规定出具票据的,机动车驾驶人有权拒付停车费用。

停车场只能用来停车,不能变更其用途。按照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停车场的用途,或者将停车场挪作他用。已经改变或者挪用的,应当自行恢复;未自行恢复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清理,限期恢复。因修改、调整规划确需改变停车场用途的,由市规划主管部门征求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的意见后进行审批。

哪些区域不能建停车场,根据《办法》,人行道、城市道路绿化带;排水、供水、燃气、热力、电力等市政公用设施;双向通行宽度不足八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六米的路段;消防通道、无障碍设施通道、医疗救护通道;医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出入口两侧机动车道各五十米范围内,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区出入口两侧五米范围内;城市快速路、市区主干路以及其他交通流量大的市区城市道路;双向通行宽度不足十二米或者单向通行宽度不足九米的城市道路等区域,都不得设立停车泊位。不规范停放共享单车最高罚50元

根据《办法》,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的,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停放。

擅自改变停车场使用性质、缩小使用范围或者变公共停车位为专用停车位的,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每机动车位二百元罚款。

停车场经营管理者不按照规定明码标价、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等价格违法行为,由物价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停车场经营管理者不出具收费票据,由税务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对共享单车的违法处罚进行明确。对共享单车企业(运营平台)按照《郑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郑州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由于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损坏、大面积集中堆压影响市容环境的,各区城市管理部门可代为集中转运,并及时通知相关企业限期领回。限期内,运营企业不领回的,由各区城市部门向社会公开公告,公告后60日内仍不领回的,依法按无主车辆作报废处置,相关损失由企业自行承担。

第四篇: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全文)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

见(全文)

2013年04月19日 10: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6)

中新网4月19日电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天就《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根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申请经营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条件,同时对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提交的材料进行了细化。全文如下: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批准以及相关的监督检查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监管职责〕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全国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许可管辖分工,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以及相关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监管原则〕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应当遵循权责统一、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信息公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本行政机关网站上公布许可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以及获得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名录等信息,并及时公布其变更、延续、撤销、吊销、注销等情况。第二章 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第六条〔经营许可〕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称许可机关)依法申请行政许可。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第七条〔经营条件〕 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申请材料〕 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三)公司章程,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

(四)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与派遣规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

(五)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住所证明,工作人员的 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

(六)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文本;劳务派遣单位内控管理、专职工作人员配备数量及其职责等内部管理制度文本;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文本;

(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受理审查〕许可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材料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二)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了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其行政许可申请。

第十条〔受理决定〕许可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起提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一条〔审查期限〕 许可机关决定受理申请的,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决定与告知〕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领取《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许可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三条〔许可证书〕《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工商注册登记地址、经营范围、有效期限、许可证号、发证机关及发证日期等事项。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第十四条〔禁止转让许可证〕 劳务派遣单位取得《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后,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第十五条〔许可变更〕劳务派遣单位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工商注册登记地址、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增减注册资本的,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登记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向原许可机关办理相关事项变更备案,换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劳务派遣单位分立、合并或者变更投资人的,应当经原许可机关批准,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许可延续〕劳务派遣单位需要延续行政许可有效期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六十日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延续申请书;

(二)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三)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内容以及其他重大事项有无变更的说明材料;

(四)劳务派遣管理制度运行情况及是否有违法行为的说明材料;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延续决定〕 原许可机关应当根据劳务派遣单位的申请,在有效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劳务派遣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延续:

(一)逾期未提交劳务派遣情况报告,经两次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二)提交虚假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三)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一个行政许可期限内受到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分支机构及许可备案〕 劳务派遣单位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应当设立分支机构;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跨地区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劳务派遣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应当书面报告原许可机关,并由分支机构向其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日常监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经营活动、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劳务派遣经营活动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报告〕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内向许可机关提交上一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本单位经营资质及其变化情况;

(二)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及其经营情况;

(三)上财务审计报告;

(四)本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的总人数、订立劳动合同、参加工会等情况;

(五)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

(六)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况;

(七)被派遣劳动者派往的用工单位、派遣期限、用工岗位等情况;

(八)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情况以及用工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向办理备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上一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

第二十一条〔信用档案〕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所提交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许可机关应当对劳务派遣单位提交的经营情况报告进行检查,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对报告的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撤销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一)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依法撤销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其已经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可以继续履行,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第二十三条〔欺瞒行为的处理〕申请人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或者申请延续许可的,许可机关不予受理、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予延续许可。

劳务派遣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和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行政许可的,许可机关应当予以撤销;被撤销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第二十四条〔注销许可〕 劳务派遣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劳务派遣单位未申请延续的,或者延续申请未被批准的;

(二)劳务派遣单位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

(三)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申请注销〕劳务派遣单位主动申请注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已经依法处理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及其社会保险权益等材料。原许可机关应当在核实有关情况后,注销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救济权利〕 当事人对许可机关作出的有关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行政决定或者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责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向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发放《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在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

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许可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第二十八条〔非法经营的法律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擅自违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吊销许可〕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许可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吊销其《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条〔劳务派遣单位违法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许可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许可,擅自改变许可事项的;

(二)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的;

(三)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或者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

(四)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

(五)逾期不提交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或者提交虚假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经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过渡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在《决定》公布后、施行前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在《决定》施行后,应当依照《决定》执行。

《决定》施行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应当在2014年6月30日前依照本办法取得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后,方可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2014年6月30日前未取得行政许可的,除《决定》公布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可以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外,不得经营其他新的劳务派遣业务。

违反第二款规定的,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外资派遣单位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应当与中国境内的劳务派遣单位合资经营。

不得设立外商独资劳务派遣单位。

第三十三条〔证书发放〕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样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印制并免费提供。

第三十四条〔实施细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规范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和公开募捐活动管理。第三条 【募捐主体】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面向公众开展募捐。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

第四条 【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对其登记的慈善组织负责公开募捐资格的许可,对其公开募捐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并负责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的涉及公开募捐的有关活动。

第五条 【许可条件】依法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满二年的,可以申请取得公开募捐资格。

慈善法施行前登记的非公募基金会,自登记为基金会法人之日起满二年,且经登记的民政部门发给标明慈善组织属性的登记证书的,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根据法律法规和本组织章程建立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能够有效决策,负责人任职符合有关规定;(二)理事会成员来自同一组织以及相互间存在控制或者重大影响的组织的不超过三分之一,相互间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三)理事会成员中非内地居民不超过三分之一,法定代表人由内地居民担任;

(四)秘书长为专职,理事长(会长)、秘书长不得由同一人兼任,有必要的专职工作人员;(五)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有三名以上监事组成的监事会;(六)依法进行税务登记,履行纳税义务;(七)按照规定参加社会组织评估,评估结果良好;(八)未纳入异常名录,未因违法违规行为正处于整改期间;申请前二年未发生严重失信;(九)申请前二年未被撤销公开募捐资格,未因违反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未发生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条 【申请材料】慈善组织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应当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包括本组织符合第五条各项条件的具体说明和书面承诺;

(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申请前二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包括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的专项审计;

(三)理事会关于申请公开募捐资格的决定。

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慈善组织,还应当提交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第七条 【许可程序】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慈善组织申请公开募捐资格的全部有效材料后予以受理,自受理之日起二十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行政许可法》对受理程序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特别规定】慈善法施行前登记的公募基金会和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凭其标明慈善组织属性的登记证书向登记的民政部门申领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凭其法人登记证书向民政部门申领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第九条 【资格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慈善组织需要换发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个工作日前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民政部门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决定,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慈善组织,换发新的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慈善组织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公开募捐资格。

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应当载明慈善组织的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慈善组织,证书上还应当载明其业务主管单位名称。第十条 【终止后事宜】慈善组织有效期届满未换发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应当告知信息平台运营商,并向社会公告。

有效期届满未换发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或者由民政部门依据《行政许可法》撤销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公告该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作废。

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慈善组织应当立即停止公开募捐活动。该组织应当继续按照募捐方案管理和使用通过公开募捐取得的捐赠财产,并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第十一条 【募捐方案】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依法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

第十二条 【备案程序】慈善组织应当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五个工作日前将募捐方案报送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对予以备案的向社会公开;对募捐方案内容不齐备的,慈善组织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予以补正。为同一募捐目的开展的公开募捐活动可以合并备案。公开募捐活动进行中,募捐方案的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慈善组织应当在事项发生变化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及时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补正。

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慈善组织,还应当将募捐方案报送业务主管单位。

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涉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消防等事项的,还应当按照其他有关规定履行批准程序。

第十三条 【突发事件下的募捐方案备案】慈善组织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无法在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前办理募捐方案备案的,应当在公开募捐活动开始后五个工作日内补办备案手续。

第十四条 【异地公开募捐的备案】慈善组织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外,以慈善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前两项方式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除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外,还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前,向其募捐活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提交募捐方案、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复印件、确有必要在当地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情况说明。第十五条 【规范管理】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按照慈善宗旨,确定明确的募捐目的和捐赠财产使用计划;应当履行必要的内部决策程序;应当使用本组织账户,不得使用个人和其他组织的账户;应当建立公开募捐信息档案,妥善保管、方便查阅。第十六条 【募捐现场信息公布】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本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

第十七条 【通过互联网公开募捐】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以慈善组织名义开通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

第十八条 【合作募捐】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与个人或者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合作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应当依法签订书面协议,使用慈善组织的名义开展公开募捐活动;募捐活动的全部收支应当纳入该慈善组织的账户,由该慈善组织统一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并承担法律责任。

慈善组织为救助特殊困难群体设立慈善项目,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时,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受益人,监督受益人珍惜慈善资助,按照募捐方案的规定合理使用捐赠财产。

第十九条 【募集财产管理】慈善组织应当加强对募得捐赠财产的管理,依据法律法规、章程规定和募捐方案使用捐赠财产。确需变更募捐方案规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信息公开】慈善组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定期将公开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一条 【异常名录】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的民政部门纳入活动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有关条件,超过一年不予纠正的;(二)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后连续一年不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

(三)依据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的有关规定被责令停止募捐活动的;依据慈善法第九十九条、第一百零二条的有关规定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违法行为涉及的捐赠财产来自公开募捐活动的。

第二十二条 【行政处罚】慈善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门可以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对慈善组织以及责任人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一)伪造、变造、出租、出借公开募捐资格证书的;

(二)未按照募捐方案确定的时间、期限、地域范围、方式进行募捐的;未在显著位置公布募捐活动信息的;

(三)未依照本办法进行备案的;

(四)到期未延续或者已被撤销公开募捐资格,未履行告知义务的;(五)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进行公开募捐的;

(六)不按照有关规定和募捐方案使用公开募捐取得的财产的;

(七)开展公开募捐取得的捐赠财产未纳入慈善组织统一核算和账户管理的;(八)其他违反本办法情形的。

第二十三条 【证书、格式文本】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公开募捐资格申请书、公开募捐方案范本等格式文本,由民政部统一制定。

第二十四条 【施行】本办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下载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保证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投资效益......

    消火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范文模版]

    附件 1 1南宁市消火栓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 20 020 年 年 1 11 1 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 1第一条目的和依......

    车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 执法车辆暂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支队车辆的管理,贯彻车辆使用、维修、安全管理责任制,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结合支队执法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印章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征求《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 管理办法(试行)》修改意见的函 各所属单位: 现将《温州长运集团有限公司印章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讨论并提出修......

    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导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深化导游体制改革,保障导游合法权益,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

    农药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7月20日15:19 为了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将《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

    中小学生守则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提出爱祖国讲文明等内容 发表时间:2014-08-02 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部8月1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新守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稿-宁夏物价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住房交易价格 行为规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区新建住房交易价格行为,建立和维护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