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眉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工作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省政府《关于严格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7]14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
(一)市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简称招监委)是市委、市政府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市招标投标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招监办)设在市纪委、监督局,是市招监委的办事机构,也是市纪委、监督局序列中层机构。招监办依托纪检监察职能,强化对建设工程招标、土地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转让等工作的监督,组织和协调查处招投标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主要职责是:依法组织、协调、督促各地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市招监委的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招标投标工作的监督检查,提出政策建议;对重大项目及上级批办的重要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同步监督;受理涉及招标投标工作的举报和投诉,查处招标投标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收集、通报招标投标监督工作的信息。
(二)各级招监办要准确职能定位,改进监督招标投标的方式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解决监督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重点是搞好制度建设、同步监督、专项检查、受理投诉和查处案件工作,不得取代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职权。
(三)建立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执法协调机制。市招监办原则上每季度牵头召集招监委成员单位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沟通和解决在招标投标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可不定期召集相关成员单位举行专题会议。
(四)招监办受理的涉及招标投标工作的举报和投诉,除直接调查办理外,可由招监委授权责成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调查处理并回复结果。
二、进一步强化部门行政监督职责
(五)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受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规避招标、违反招标事项核准规定和核准事项、违规发布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公告等违法行为的投诉和查处。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本行业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过程中违法违规事项的投诉及查处。需要对招标投标活动招标、评标无效进行认定的,由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后报发展改革部门认定。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招标人的项目,又发展改革部门监督并受理投诉。
(六)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标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财政评审中心对项目的估算、概算、预算、变更及新增工程价款、结算、决算各阶段进行评审监督,对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主要条款相关部分进行事前审查,评审认定招标预算控制价。
(七)审计机关负责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审计监督。受党委、政府或招监委委托,可以对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在开工前介入审计。
(八)招监委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印发国家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监督职责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意见》精神,负责职权范围内招标投标监督工作。
(九)招监委各成员单位应按时完成市招监委和招监办下达的工作任务,按时报送工作计划、总结和信息,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重要动态和情况随时向市招监办汇报。
三、进一步依法规范招标条件、程序
(十)除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外,政府投资项目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应当全部按法定程序公开招标。符合法律规定不适宜招标或不适宜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根据项目隶属关系,由项目业主报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后,由项目审批部门核准;必要时向同级招监办通报。除必须立即实施的防洪抗险救灾工程外,所以经批准的应急工程项目和其他不适宜招标项目,都必须按《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令第197号)的规定进行比选。严禁以时间紧、任务重或工程情况特殊为由规避招标或简化招标程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严禁以带资承包方式规避招标。
(十一)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要按照《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将备案材料逐项报招标事项核准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招标事项核准部门负责对招标程序的合法性予以审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招标技术方案的合法性予以审查。招标事项一经核准,招标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须报原核准部门批准。
招标事项核准部门、有关行政主观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并在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内完成审查备案工作(其中,财政评审中心评审的项目预算,可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核准前需先行开展招标活动的,应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十二)依法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眉山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程序先由同级财政评审中心对招标清单中的工程量、计价方式和预算控制价合理性进行评审,经评审的预算控制价作为招标控制上限价。
(十三)招标人不得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不得设置有利于个别潜在投标人或限制竞争、不利于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的针对性条件。招标人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行业规范合理确定对投标人的资质等级要求,不得以工程重要、质量要求高等为借口随意提高投标资质等级要求、限制潜在投标人投标。如确需超过规范的规定提高资质等级要求的,事先必须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同意。在对投标人的人员、机械、财务状况的要求上不得设置于招标工程的实际需要不相符的条件和标准。不得以获得行业、部门奖项作为评标的加分条件。
(十四)做好招标的前期准备工作。工程招标必须具备勘察、设计工作达到规定的深度,建设资金来源落实,施工现场具备等开工条件。各种手续不完善、施工图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判断是否具备招标条件是项目业主的责任,对不具备招标条件强行招标个国家造成损失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招标人法定代表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十五)加强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凡进行了地勘工作的项目,地勘资料与实际情况差异超过规范规定容许差异,造成工程开工后设计变更、增加投资超过风险包干系数的,应当按规定追究勘察单位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按相关规定必须在勘察合同中明确。在工程招标后,原则上不得变更设计;由于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改变设计,造成增加投资超过风险包干系数的,应当按规定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按相关规定必须在设计合同中明确。勘察费用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前支付金额不得大于合同金额的80%,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费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支付金额不得大于合同金额的80%。
(十六)加强划分标段监督。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标段,符合项目施工的科学流程,以节约资金、保证质量为基本前提条件,相同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和手段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划分为多个标段。发展改革部门应将分包方案审查作为重点,防止招标人有意肢解工程,划小标段,规避招标。
(十七)合理设置履约担保和低价风险担保。不得以防范低价风险、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为由随意加大低价风险担保金金额。中标价大于公布的招标控制上限价的85%时,不得收取低价风险担保金;中标价低于公布的招标控制上限价的85%时,收取低价风险担保金金额原则上为中标价与招标控制上限价格85%的差额的1至数倍(以备案为准),以上原则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规定。
招标人不得擅自提高履约保证金,不得强制要求中标人垫付中标项目建设资金(为了防范风险合同约定实行工程款延期支付的除外)。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的后续监管
(十八)招投标双方应按中标价签订合同,合同价应与中标价一致,合同送审查之前应交财政评审中心,对合同金额、变更或新增工程量计价办法、支付方式等主要条款进行审核。
合同中应当约定设计变更及新增工程量的确认方法,约定相应风险范围。对风险范围内的工程造价包干,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时不得调整。但因地质条件变化引起地质勘察结果与实际情况误差超过风险包干系数范围的,可调整超出部分工程量。非因中标人原因的设计变更引起工程实物工程量变化的,可按实际发生工程量增减计算相关费用;增减量属于合同约定风险幅度之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属于合同约定范围之外的,其增加部分或减少后剩余部分工程量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交由财政评审中心审定其价格。因市场变化、政策性调整等原因引起造价的增减不在调整之列。
(十九)严格招标项目的合同管理,坚决杜绝“低价中标,高价结算”。规范工程变更行为,突破原工程可研范围的重大设计变更,必须报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因设计原因造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设计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增加工程量必须经过《意见》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招标人与中标人不得随意签订与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原则相违背的补充合同、补充协议。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确需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协议,凡涉及改变工程内容、增加工程费用、延长合同工期、改变工程款支付办法和支付进度、改变履约保证金金额和缴纳或退还时间的,事先必须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必要时须报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同意。
严格执行工程变更管理的有关规定。超过发展改革部门批准投资计划的任何变更,必须得到审批部门的批准,有关单位有过错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超过发展改革部门批准投资计划范围5%以内的变更,经主管部门同意和财政评审中心评审后,须经政府分管领导审核;超过发展改革部门批准投资计划10%以上的变更,经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提交政府常务会议集体研究决定,项目审批部门依据政府分管领导的审核意见和政府常务会决定审批。违反上述规定的,移交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二十)按照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约定,对质量和价格变化较大,需要甲方认质、认价的材料和设备,如装饰材料、灯具、卫生洁具等,认质、认价要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监督确认。
五、严肃招标投标工作纪律
(二十一)各级领导干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项目业主及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肃招标投标工作纪律和规则的意见》(川委办[2004]7号)和本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不得违规向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打听投标报名情况、不得违规干预和插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程分包、设计变更、调整概算等活动;不得向工程承包商推销建筑材料及设备,或支持、伙同、默认其子女、亲友利用职权影响谋取利益。违者,无论有无谋取私利,一律以违纪论处,按照《四川省国家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川纪发[2004]25号,追究纪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十二)各项目管理、招标代理等中介机构和评标专家、投标人必须严格执行《关于严肃招标投标工作纪律和规则的意见》(川委办[2004]7号)和本暂行办法各项规定。违者,无论有无谋取私利,一律以违规论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是中共党员的,按照《四川省国家投资项目招标投标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处分暂行规定》,追究纪律责任。
(二十三)各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意见确定的职责分工履行监督执法职责,加大对违法违规招标投标当事人的查处力度。既不能越权,又不能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监督执法过程中涉及其他部门管辖的事项,应当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〇〇七年十月八日
第二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程建设项目
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行了招标投标制度,招标率和公开招标率不断提高,对维护公共利益、提高投资效益、遏制腐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区和单位对推行招投标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项目违规邀请招标、直接发包;招标公告不按规定在国家或我市的指定媒介上发布;规避招标、串通投标,甚至个别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招投标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加强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执行招投标制度的自觉性
贯彻执行招投标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统一市场形成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国有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是深入开展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
当前,在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的过程中,要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如认为实行招投标程序繁琐,费时耗力,贻误工期;认为实行招投标方式不能降低造价,不如直接谈判有效;对招投标制度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大量事实证明,这些认识是片面、错误的,应予以纠正。我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要按照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和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认真学习《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法规,认真学习中纪委、监察部《关于印发〈中
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处理规定〉的通知》(中纪发〔2004〕3号)等文件,带头遵守不得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各项规定,提高贯彻执行招投标制度的自觉性。
二、严格公开招标,规范审批程序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29号)规定,凡达到规模标准的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标。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项目单位不得以各种理由规避招标。
进一步做好项目招标内容的核准工作。我市各级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对属于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核准项目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等招标内容并及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抄送所确定的招标内容。项目审批部门只审批立项的工程建设项目,由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核准其招标内容。
严格控制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审批条件。应公开招标的建设项目,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理由,各级项目审批部门不得确定为邀请招标和直接发包。确有特殊情况需实行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项目法人应按照审批部门核准的招标内容组织招标。招标内容的变更须按原审批程序报经原招标核准部门重新核准,市重点建设项目还须由原审批部门转报市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程序越权审批,项目单位不得擅自实行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
规范BT、BOT等融资项目的建设行为,严禁借BT、BOT之名规避招标。凡属政府投资项目或政府融资、担保以及政府土地收益用于投资的项目,需采用BT、BOT方式的,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BT、BOT融资单位,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仍应当依法公开招标。确需实行邀请招标或不招标的,必须严格审批程序,按项目审批权限报批,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由项目审批部门转报市政府审批,区县(自治县、市)审批的项目由区县(自治县、市)项目审批部门转报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严格公告发布,提高招投标活动透明度
为保证投标人及时、便捷地获取招标信息,必须公开招标的建设项目,招标公告的发布应严格按规定在国家或市政府指定的媒介《重庆商报》和“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上发布,在指定媒介发布的同时,也可在有关行业部门要求的媒体上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指定或限制招标公告的发布地点和发布范围。
加快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步伐。要公布招标事项核准、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活动等信息,及时公告对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处理结果,以利于社会监督。
四、规范评标委员会组建,提高评标活动公正性
评标委员会应当严格按规定组建,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的代表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1/3,外聘技术、经济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
项目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不得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参与评标。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派出的评委应具有与评标专家相当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必须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的评标专家应在市级以上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技术特别复杂、专业性要求特别高或者国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的专家难以胜任的,报经相关行政监督部门同意,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应严格保密。
市发展改革委、市级有关行业行政监督部门要进一步扩充、完善我市综合评标专家库和行业评标专家库。要加快综合评标专家库网络建设,实现网上异地抽取评标专家,为远郊区县(自治县、市)招标评标提供支撑。
建立健全评标专家管理制度,严格评标专家资格认定。加强对评标专家的培训教育、定期考核、信用评价、档案管理和准入清出,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对评委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评标纪律约束,评标委员会组成后应由行政监督部门向评委宣读《评委守则》和有关纪律规定。评标期间,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评委与外界尤其是投标人的联系。
五、改进方法,不断增强招标的科学性、客观性
招标资格审查应当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资格审查文件或招标文件应当明确合格的潜在投标人的条件、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资格审查一般应使用合格制的资格审查方式。除技术特别复杂或者具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外,提倡实行资格后审。实行资格预审的,提倡招标人邀请所有资格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详细载明,招标文件未载明评标的具体标准和方法的,或者评标委员会使用与招标文件规定不一致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的,评标结果无效。严禁针对某一投标人的特点,采取“量体裁衣”等手法确定评标的标准和方法。
提倡在工程的招标中设立对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以预防和遏制串通投标和哄抬标价的行为。同时,也要防止恶意的、不理性的“低价抢标”行为,维护正当的竞争秩序。对履约有风险的,应按市场规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实行风险履约担保制度。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应采取无标底最高限价招标。若采用有标底招标,其标底在评标中只能作为参考或计算评标标底的一项因素,但其权重不得超过50%。
六、加强代理机构管理,规范代理机构行为
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内容未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其项目单位不得自行开展招标活动。项目法人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的,一律实行代理招标。招标代理机构的代理费用应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不得突破上下浮动范围。招标代理机构可依法在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开展业务,各区县(自治县、市)不得再登记备案或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招标代理活动,严把招标代理机构的审批、准入关,招标代理机构“人、财、物”等必须与行政主管部门完全脱钩,不得与具有行政监督管理职能的机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加强招标代理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和退出制度。对代理工作中出现挂靠、出让代理资格、泄露专家名单,通过采用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方式操纵招标结果等违规行为,要予以严肃查处。
七、加强监督,逐步完善招投标监督机制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监督,改进招投标行政监督工作。在监督的对象上,要以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为重点;在监督的主体上,要以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为重点。
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制定综合性政策,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按核准的招标内容进行招标和不在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的行为。
有关行业行政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有关领域招投标过程中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歧视排斥投标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完善投诉渠道并及时受理投诉,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施工、监理等参建队伍的信用档案制度,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查处中标后未经批准随意更换项目部主要人员、转包、违法分包、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守信用的投标人,清退出场或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的投标资格。
全市各级行政监察部门要坚决纠正建设领域招投标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腐败行为。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招投标活动的管理,理顺部门职责。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具体的措施,切实提高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率和国有投资项目的公开招标率。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第三篇: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的通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的通知
备案登记号:QSF—2008—150027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节约政府建设资金,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现将我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通知如下:
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基本程序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如下基本程序:
(一)项目立项。有关部门根据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工作安排,提出政府投资项目报县政府或县财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的建设单位。
(二)征用土地。
需要新征用土地的项目:
(1)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2)征用土地
(3)办理土地使用证。
未需征用土地的项目除外。
(三)项目的规划与设计。项目立项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该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四)编制预算。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根据项目设计编制出预算。
(五)预算评审。建设单位将完成的项目设计图纸及预算报县政府批转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中心进行评审。
(六)项目资金报批。项目预算的评审结果经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查领导小组确认后,项目投资额在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报县政府审批,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的报县财经领导小组或县委审批。
(七)项目规划报建。建设部门核发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八)项目招投标。按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或邀标方式确定项目的承建单位。
(九)项目施工报建。建设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
(十)项目监督。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会同建设、发改、审计、监察等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
(十一)项目验收、决算。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项目进行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按合同价与承建单位进行项目决算。
(十二)项目的保修。项目保质期满后,建设单位组
织有关单位进行检查,合格的,返还保质金;不合格的,责成原承建单位进行维修,或扣除保质金,由建设单位选择其他工程队进行维修。
二、政府投资项目施工中设计和工程造价变更审批的基本程序
政府投资的项目施工中设计和工程造价变更审批必须遵守如下基本程序:
(一)项目设计变更的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政府方面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属一般的变更由建设单位报县政府审批,属重大变更报县财经领导小组或县委审批。
(二)编制项目的变更设计和预算。由建设单位组织原设计单位编制该项目的变更设计和变更设计的工程预算。
(三)预算评审。建设单位将该工程预算经县政府批转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中心进行评审。
(四)增减工程造价报批。该预算评审结果经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查领导小组确认后,增加工程造价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或工程造价减少的,由建设单位报县政府审批,增加工程造价在10万元以上的,报县财经领导小组或县委审批。
(五)变更工程的建设。变更的工程造价经批准后,变更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原该项目中标承建单位施工。
(六)决算。经批准变更的工程造价,在工程结算时计入该项目工程造价。未经批准的变更工程造价无效。
三、政府投资项目属非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更的确认原则和审批的基本程序
(一)政府投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属非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变更确认的原则:
(1)根据合同价就是结算价的原则,在正常情况下,按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进行施工引起工程量的增减而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减,或因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价格、人工费机械费的波动或其它因素而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减,其上述情况增减的工程量和施工成本的变动部分不予确认。
(2)在施工过程中因政府的原因和不可抗力而引起工程量的增加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其增加的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予以确认。
(二)被确认增加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审批的基本程序
(1)确认增加的工程量。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察、建设、审计部门现场确认增加的工程量。
(2)编制预算。建设单位组织原设计单位编制增加工程量的预算。
(3)预算评审。建设单位将增加工程量的预算,经县政府批转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中心进行评审。
(4)增加工程造价报批。增加工程量预算经评审确认后,增加工程造价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由建设单位报县政府审批;增加工程造价在10万元以上的由建设单位报县财经领导小组或县委审批。
(5)经批准增加的工程造价,该项目决算时计入工程总造价,未经批准增加的工程造价无效。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房管局,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物业服务企业:
为贯彻落实省、市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我市物业管理市场机制,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行为,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于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要按照《泰安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建设单位招标时,要在公共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同时在泰安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上免费发布招标公告。
二、招标人要按照规定时限开展物业管理招投标活动。新建商品住宅项目进行前期物业管理招标的,开发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时间,应在申请办理商品住宅预售手续一个月前进行。
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10日前,须持相关材料到市、县(市)房管部门备案。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要载明投标有效期,在投标有效期截止时限30日前确定中标人,不得拖延确定中标人的时间,给投标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须持有关材料向市、县(市)房管部门备案,5个工作日内,房管部门未通知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招标人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并返还其投标书。
三、新建商品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作为前期物业管理招标人,要依法组织实施招投标活动。招标人要成立招标组织,并具备相应条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委托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代理。
四、招标人要按规定精心编制招标文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借鉴近年来市内外各招标人编制的招标文件,市房管局编制了招标文件、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基本内容和要求,请各招标人参照执行(招标文件、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基本内容和要求见附件)。
五、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标人一律要于开标时,在招标文件规定的开标地点现场抽取评标专家。
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
1、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基本流程
2、招标文件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3、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基本内容和制定要求
附件1
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基本流程
一、编制招标文件。
二、招标人在发布招标公告10日前到房管部门备案。需持以下材料:
1、有关的物业项目开发建设批文,包括:(1)发改委立项批复;(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土地使用证
2、招标公告;
3、招标文件;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发布招标公告。
四、招标人或其委托的咨询服务机构发放招标文件。
五、招标文件需要进行澄清或修改的,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六、投标人踏勘物业项目现场,招标人向投标人提供隐蔽工程图纸等详细资料。
七、编制投标文件。
八、投标人在规定时间递交投标文件,招标人收存投标文件。在开标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启投标文件。
九、开标。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地点,由招标人主持开标,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招标人代表或委托的公证机构现场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经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当众拆封,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招标人记录开标过程,并存档备查。
十、评标。评标由招标人按规定组成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从市房管局建立的泰安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评标专家名册中随机抽取的专家和招标人代表组成。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评标,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阐明评标委员会对各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推荐不超过3名有排序的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十一、确定中标人。招标人在投标有效期截止时限30日前,按照中标候选人的排序确定中标人。首次确定的中标人放弃中标或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的,招标人可以依序确定其他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十二、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房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开标评标过程、确定中标人的方式和理由、评标报告及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等。
十三、招标人向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十四、招标人和中标人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订立书面合同。
十五、中标人自《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向房管部门备案。
附件2
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一、基本内容
招标文件基本内容包括:
(一)招标书
1、招标人详细资料
应包括:招标人名称、办公地址、联系方式等。
2、物业项目基本概况
应包括:物业名称、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绿化面积、房屋类型、建筑结构、物业管理用房、共用设施设备、公共场地、园林绿化、车库车位、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物业销售、维修资金收缴及入住情况等。
3、项目开工、竣工和交付使用时间
4、招标文件的领取
应包括:招标文件领取时间、地点,投标人需要交纳的相关费用及组织解释招标文件(答疑)。
5、投标截止时间、现场勘查时间及开标时间、地点等
(二)技术规范要求
1、物业管理服务内容
应包括:物业服务区域的界定、物业服务过程中责任的归属、物业服务范围等事项。
2、物业服务要求
应包括:服务人员的专业要求及物业服务收费行为等内容。
3、物业服务标准 应明确各项物业服务内容执行何种标准。
4、物业服务费的结算方式
应明确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物业服务费用的结算(包干制或酬金制)。
(三)投标人须知
1、对投标人及投标文件的要求
(1)对投标人的要求应包括:投标人的资格及投标费用的承担及有关说明。
(2)对投标文件的要求应包括:投标文件格式(按招标文件提供的投标文件格式填写)、投标文件内容(文件及相关证明资料、服务理念和目标、服务机构运作方式及管理制度、服务人员配置、物业服务方案等)。
2、投标文件递交的要求
应包括:投标文件的密封、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销等。
3、开标和评标的具体原则和要求
(1)开标:明确开标的程序、方法、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2)评标:对评标原则及要求、评标人员、评标标准做出规定。
4、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略)
(四)中标人的确定及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签订
1、中标人的确定
应包括:关于通知中标人的相关程序。
2、悔标责任
应明确招标人及中标人的权力及义务和悔标责任。
3、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签订
(五)物业服务范围、内容及要求
1、综合服务的相关问题
应包括:物业服务范围的界定、物业服务人员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2、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职责
应包括: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的含义及对其实施日常维护工作的职责。
3、绿化、保洁、秩序维护的范围及所包含内容
4、空置房的管理
5、消防设施管理
应明确开展消防管理工作要求。
6、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内容
应包括建立装饰装修管理制度及装饰装修方案的要求。
7、物业服务目标
应明确关于物业服务目标实现的期限。
(六)其他事项的说明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内容
1、关于物业服务费收费标准的约定
2、关于投标人在投标过程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
3、其他违约责任等
(七)主要设施设备配置及说明
应包括:主要设施设备的数量及相关技术参数等。
二、编制要求
(一)符合物业管理招投标规定;
(二)与物业项目具体情况、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及当地物业服务水平相适应;
(三)章节内容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四)物业项目设施设备配置说明具体准确。
附件3
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基本内容和制定要求
一、评标标准基本内容和制定要求
以综合评分方式计算,评分分项分值权重(满分值100分)为:
1、项目物业服务机构及人员配备分项的分值应不少于总分值的25%。
(1)物业服务负责人评价占10%,(2)物业服务专业人员及工程、管理、经济类相关专业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评价占15%。
2、物业服务方案分项的分值应不少于总分值的30%。
(1)本项目的服务特点、服务目标、服务方式、档案建立与管理,经费收支预算、经营与管理,服务新思路分项各占10%,(2)服务内容及标准占7%,(3)规章制度占5%,(4)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占8%。
3、拟投入该项目的设施设备分项的分值应不少于总分值的5%。
4、物业服务收费分项的分值应不少于总分值的30%。
(1)收支项目合理分项占10%,(2)有合理的增收节支政策分项占6%,(3)物业服务费标准适当分项占14%。
5、物业服务业绩、信誉分项的的分值应不少于占总分值的10%。
(1)质量保证体系及物业管理经验分项各占5%,(2)物业管理信誉分项占5%。
二、评标方法基本内容
评标方法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评标严格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条件进行;
2、评标遵循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评估,都采用相同的程序和标准;
4、评标委员会根据投标书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按照得分多少编写书面评标报告,评选出合格的3名中标候选人;
5、特殊情况处理方式。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 招标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为,切实预防腐败,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秩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几个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投标活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执行。使用其他国有资金、集体资金的项目参照执行。国务院各部门审批或直接管理的项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政府投资是指运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按照规定用于建设的资金、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补助资金、国有开发投资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建设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等政府主权外债资金,以及其他政府性资金或资产。
本规定所称行政监督部门,是指省、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职责的部门。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分工履行监督职责。
第三条 严格招标事项核准。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负责可研报告审批的政府部门在审批可研报告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招标人提出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等招标事项进行核准。行政监督部门应督促招标人严格按照批准的招标方案进行招标。
严格审批邀请招标和不招标。符合《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邀请招标和不招标,应当经政府或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第四条 严格招标情况告知。招标人在发出项目招标信息前,应填报《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情况告知书》,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确认后,送达同级监察机关。监察机关原则上须在《告知书》送达当日受理并办结告知事宜。第五条 严格招标事项备案审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对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招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合同等进行审查备案。要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设置过高资质等级、超额提交投标保证金等不合理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倾向特定投标人,是否存在显失公平的条款;
(二)在评标办法中所列明的废标、无效标、拒收条款是否合法合规;
(三)所签订的合同是否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有实质性的背离。
第六条 统一进场交易。对于《江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规模标准规定》规定的规模以上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必须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对因条件所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无法承接的招标投标事项,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证明之后,招标人可以另选地点。另选的地点必须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批准,并向监察机关告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必须派员进行现场监督。
对于规模以下的项目,应当进入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公开交易,可采用简易程序或实行多个同类项目捆绑方式进行发包。第七条 实行招标控制价评审制度。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等方式,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等资料,对工程建设的招标控制价等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第八条 严格控制暂列金额和暂估价。招标项目中的暂列金额和暂估价原则上不得超过招标控制价的20%,并不得作为投标让利竞争费用。暂列金额和暂估价达到招标规模标准的,由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共同依法组织招标。以上招标活动均须接受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
第九条 推行合理低价法或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凡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施工招标,原则上采用合理低价法或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需要采用其他评标方法的,须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批准。第十条 明示详细评标办法。所有废标、无效标、拒收条款应在招标文件中用显著标识集中列出。不得设置不合理废标条款。评标委员会在评标时,除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为废标、无效标、拒收条款的重大偏差外,其他偏差均为细微偏差,不得评定为废标。
第十一条 改进招标投标流程。公开招标取消报名环节,由潜在投标人从网上自行下载招标文件或资格审查文件。因特殊原因工程图纸不能上网的,由潜在投标人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无记名领取纸质图纸。招标人必须将投标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在招标公告中全部载明。潜在投标人自行踏勘现场。特殊项目无法自行踏勘现场的,报经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后,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潜在投标人网上无记名质疑,招标人在网上统一答疑。
第十二条 严格资格审查。凡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招标人对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下的省属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实行资格后审,资格审查在投标文件递交后进行。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程可以由招标人
自主采用资格预审或资格后审方式。招标人不得制定与《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等七部委令第30号)第二十条所列投标人条件无关的审查内容。资格审查工作由专家委员会负责,专家委员会由招标人从江西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可自主确定本辖区内政府投资项目的资格后审相应投资规模额度标准。
第十三条 投标保证金统一收退。实行资格后审的项目,由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专门的投标保证金托管账户,用于投标保证金的收退。在开标前有关方面应对交纳投标保证金的情况保密。投标保证金必须由投标人在规定期限内从其企业基本账户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本单位账户(不含企业的分公司或办事处的账户)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转出,交易活动结束后退回原转出账户。第十四条 规范评标委员会组成。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尽快组建江西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必须全部从江西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抽取活动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不能满足需要的,招标人提出申请,经行政监督部门批准后,可以从其他专家库中抽取或直接聘请。招标人代表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委员会,须报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的工程项目,招标人原则上不派代表参加评标委员会。
需组建清标工作组进行清标的,工作组由招标人代表和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第十五条 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和计算机辅助评标,加快推进招标投标工作的网络化进程。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直至合同签订、价款支付等全过程网络化。第十六条 严格项目施工和监理人员管理。实行项目经理、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施工员、质量检测员、安全员、材料员、造价员等)、驻场监理人员押证上岗制度。中标人必须将与投标文件承诺一致的上述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原件按现行规定和操作办法,交由业主或相关行政监督部门保存,之后方可签订施工和监理合同。完成合同工程量80%以上后,才能将执业资格证书原件退回。推行由项目经理担任投标人的授权委托人,对项目的投标与实施全过程承担责任。
严格日常考勤,确保上述人员每月在工地工作的时间达到合同所要求的时间。项目业主要每日对上述人员到岗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建立台账。
项目经理、主要技术管理人员、项目总监、驻场监理人员原则上不得更换。因不可抗力确需更换的,须经业主同意后,报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并分别在施工现场、行政监督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布。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承包人未经同意私自变更上述人员的违约责任。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押证上岗、施工考勤、主要技术管
理人员变更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将承包人的违约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并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市场限制措施,对违约的个人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第十七条 严格设计变更管理。业主应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设计方案、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设计的,应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变更审批程序。第十八条 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制度。招标公告必须在国家或省指定的媒介上发布,同时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免费发布。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要在其门户网站上设立公开栏,提供信息公开服务。项目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行政审批情况;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文件;招标文件;网上答疑情况;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的有关情况(包括项目经理、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名单和执业资格证书,在投标中出示的荣誉、业绩等);中标结果(包括中标人、中标价格等);中标人项目经理、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名单及变更情况;重大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情况;竣工验收情况;企业不良行为记录等。以上信息必须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同步公布。
项目建设期间,要在项目建设地点设立公告牌,将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主要技术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姓名、照片、执业资格证书等信息向公众公示。
项目竣工后,要在项目建设地点设立永久性标识,将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负责人及项目责任人等信息向公众公示。第十九条 健全工程建设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管理信息平台。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建立企业名录和违法记录信息库,对工程建设从业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并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工程建设市场准入、招投标活动和市场监管的重要依据。认真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的规定,对招标投标和工程实施过程中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企业和个人,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记入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并在处理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在网站上公布。
第二十条 规范招标投标投诉举报处理。对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依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2004年第11号令)有关规定处理。对于恶意投诉,应依法予以严惩。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招标投标活动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有权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举报,行政监督部门应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审查,视情况作出处理。第二十一条 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根据本规定,制订具体的操作办法,并抓好落实。各级监察机关要对本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