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土地整治领域监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长阳清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覃伟平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数量锐减。为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改革土地利用方式,推行土地整治,增加农用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土地整治工作在全国已经开展多年,湖北省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监理单位在工作过程中,总结了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土地整治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是一项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系统工程。
世界上较早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国家有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随后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也相继加入了土地整治的行列。其中德国、荷兰、日本的土地整治工作走在了世界前列,德国从1886年就开始立法进行土地整治工作,荷兰的土地整治也始于20世纪初,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日本虽然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进行土地整治,但他的发展很快,在三四十年的时间里累积了很多先进经验。
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数量锐减。若不抑制耕地减少趋势,保持相当数量的耕地,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将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土地利用粗放、大量土地闲置、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因此,必须改革土地利用方式,推行土地整治,增加农用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而保证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在此形势下,1997年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将土地整治作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1997年8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在1998年1月组建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整理中心,即现在的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该中心是国土资源部负责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明确规定了在国家土地整治工作中肩负的任务。随后,各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也开始设立相应的专门负责土地整治工作的机构,配合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的工作。1998年我国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从法律的角度正式提出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地整治现在已成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多技术、综合性强的新兴的公益性事业。
湖北省是产粮大省,又是三峡工程主要库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源头的所在地,大量的土地被淹,所以土地整治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湖北省的土地整治工作发展非常迅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尤其是土地整治初期,湖北省就制定了土地整治的地方标准,并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措施。我们公司这几年也参与我省不少的土地整治工作,见证了我省的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在感受到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以及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制约土地整治发展的因素。
一、当前土地整治监理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规划设计粗糙,不利于开展监理工作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本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较差,大部分设计均比较粗糙,大部分设计单位做设计时未深入现场调查,生硬地套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标准,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规划方案,部分设计甚至直接使用规范图集样板,对施工根本没有指导性,施工单位不能完全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如XX项目,全长5.6公里的一条硬化渠道,设计单位只给出一个横断面,根本不能指导施工。还有的图纸按设计给出的座标,项目要建在江里面了。更主要的是,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没有同当地村组以及老百姓作充分的沟通,以致于实施起来老百姓不支持,导致实施难度大。同时由于土地整治项目从设计到具体实施一般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现场实际因为别的原因会发生变化,如别的涉农项目实施了部分工程,导致在施工时会存在很多设计与现场实际不符的情况。以上种种都会对我们的项目监理工作的开展给出难题。
(二)招投标方式如更进一步优化会更有利于监理工作的开展 现如今,湖北省土地整治的施工、监理、设计等,招投标方式均采用遴选方式,只要在省厅库中备案了的单位均可以报名,然后进行公开摇号,摇出来的第一名即成为中标人,这种方式虽然在当前来讲是最公平、公正的一种形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1、没有体现出中标人的优势,有好多在省厅库中备案的公司根本没有土地整治方面的从业经验,甚至好多根本就是一个空壳公司,只负责出借资质,没有参与项目管理,实际参与的均为当地的一些包工头,不懂技术,不尊重规范和设计,胡乱施工,不利于土地整治的良性发展。而那些愿意从事土地整治工作的参建单位,亲自参与了部分土地整治项目,积累了很多经验,却因为运气差不可能得到更多项目,其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导致围标现象严重,好多当地老板为了中标,不惜一切代价到处借资质,曾经有一个县里面的土地整治项目招标,一共只有6个标段,但报名的有40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极少部分是公司自己投标外,其余均为出借的资质,借资质需要费用,现在借用一个资质基本需要2-3万元,如果一个老板借用30个资质,按每个2万元算的话,需要60万元的成本,这些成本势必会转化到施工过程中,这样会降低施工质量,增加监管难度。
以上这些现象都在现实中存在,如出借资质的、买标的,都不是正规军,都不会构建施工单位应该构建的质保体系,监理单位的人员有时反而也了施工单位的质检员,与监理单位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背道而驰。
(三)土地整治项目变成了“唐僧肉”,导致监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开展监理工作。
土地整治项目因为工艺均较简单,技术不复杂,施工管理起来相对较简单,好多人看到了这点,因此想方设法想参与到项目中来,原来没有中标的,设置各种关卡,对中标人进行围堵,要求其将标卖给自己;当地一些小混混,要求中标人分包部分工程,不分包则阻挠施工;还有些材料供应商,对中标人强买强卖。以上这种种现象势必会加大中标人的成本,而为了消化这些成本,中标人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了工程质量降低。而工程质量本是施工单位自身应该守住的底线,但为了赢利,施工单位只有放弃底线的坚守,这样监理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和施工单位斗智斗勇,但监理单位手段必定有限,不可能将全部坏现象消灭干净。
(四)变更管理程序未结合实际,增加监理单位的管理难度 任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有变更,特别是土地整治项目,因为勘察设计的过于粗糙,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问题,只有通过变更来解决,但现在我们有些管理变更的部门太过于机械,采用一刀切政策,一律要求按设计施工,中途不得变更。或者如有变更必须要上报到市级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才能实施,而这个中间需要经历一段不短的时间,往往会错过施工的黄金期而延误农时;更有一种情况,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与村组窜通,将不赚钱的项目取消,增加赚钱的项目。这些现象,都会增加监理单位的管理难度,如规范管理,势必将矛盾引上身,而放松管理的话,变更又会失控。
二、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监理单位可以与业主单位共同商议,采用以下对策:
(一)由业主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认真开展实地踏勘工作,切实加强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在项目立项后,要给设计单位给出充足的时间,以便于设计单位能深入项目区进行详细的踏勘、测量工作,特别是土石方工程量,设计单位必须在前期进行细致的测量,拿出准确的数据,才能够让施工单位信服,而且也才不会因为土石方而产生较大的变更。并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切实做到设计出来的成果能够与施工紧密衔接。同时设计也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能过于理想化,不是所有的项目区都能够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要在设计时就考虑到项目区的实际,让设计成果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要争取做到在后期施工中少变更,这样才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施工、监理单位开展工作
(二)由业主单位考量,优化招投标办法。
1、提高投标保证金的金额至法律规定的上限,可以增加借挂资质、围标人的经济责任及风险,加大其资金调度的难度,从而达到合理控制投标和围标的目的。
2、招投标采用遴选方式体现了公平、公正,依然可以沿用这种方式,但招标代理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适当增加部分利于工程顺利推进的条件,如参建单位的业绩、经营状况等,只有达到了这些条件,才能参与到遴选中,此外还可以由有关业主、实施单位、承担单位推荐参与遴选。
3、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一起加强中标后的过程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不定期抽查,对工程履约差、人员长期不到岗的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列入黑名单,禁止其永远不能从事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同时也可上报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其存在资质挂靠行为。
(三)监理单位和地方政府配合,严厉打击各种想分吃“唐僧肉”的团伙和个人。
1、施工单位进场后,即召开大范围的开工动员会,要求有项目的乡镇政府管项目的负责人、乡镇派出所,在会上重点强调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对阻挠施工的行为更要从重打击。
2、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在现场要密切注意分吃“唐僧肉”的行为,各乡镇派出所对项目区定期不定期巡视,同时对项目区群众多宣传,告知他们这些行为实际上最后受伤害的是受益农民,鼓励项目区内群众对分吃“唐僧肉”的行为举报。
(四)变更既要做到管理严格,更要利于操作。在变更程序上,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既要坚持变更程序的严肃性,也要注意适当简化程序,有些必须要施工才能解决的矛盾,能够在现场确定下来的一定要现场确定,这样可以保证变更的快捷性,以利于施工及农业生产。同时对那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监理单位和业主管理部门要开启火眼金睛,及时识别,对这种行为要严厉打击。
结语
土地整治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土地整治工作已经走上了科学有序开发的新路子,为各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仍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参建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土地整治事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覃伟平,长阳清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
第二篇:高校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高校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高校勤工俭学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勤工俭学进行了目的性分析,然后阐述高校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最后对高校勤工俭学项目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勤工俭学 对策
勤工俭学就是一边读书求学,一边劳动工作,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勤工俭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经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勤工俭学曾一度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后又在高校迅速开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了许多的特点。
一、勤工俭学项目的目的性分析
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各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工作、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长远意义来讲,开展勤工俭学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俭学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从而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俭学有体力型的,也有智力型的。智力型主要是提供专业知识或其他特长;体力型主要是提供体力劳动。无论是哪种类型,学校都要在劳动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2、保证大学生学以致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校在推出勤工俭学项目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学习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学到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拓型人才。通过勤工俭学,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得到锻炼,掌握一些专业技能。
3、改善大学生的经济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在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新生中,至少有10%以上的大学生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缴纳不起学费,最后只能很遗憾地放弃到大学圆梦的机会。而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得到的报酬,可以改善学习条件,贴补平时生活开销。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赚取相当的生活费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维持在校期间所需的部分生活费用,可以保障其在校就读期间顺利完成学业。
4、为学校节省了开支,弥补学校在人力资源上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实现了众多莘莘学子能够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愿望,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学校的许多岗位人力资源缺乏,诸如图书管理员、宿舍管理员、教室管理员等不足,招收太多的专职人员又会增加学校的负担,而学生参与其勤工俭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能为学校节省不少开支。
5、调节大学生的生活
勤工俭学,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毅力,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更能激发起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体验。同时,勤工俭学不但解决了大学生的经济问题,更是当今高等教育中一种新的育人途径,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不再“读死书”、“死读书”,收获了一笔无形的财富,使其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筹码
当下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的欠缺仿佛已成为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一个致命障碍。而勤工俭学的经历增加了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这往往是用工单位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先考虑的因素。
二、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勤工俭学在高校深受大学生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解决。
1、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1)勤工俭学的渠道、形式单一。供大学生选择的勤工俭学的类型其实很少,主要是以家教、兼职、零工这三种为主。
相对来说,家教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大学生们觉得最合适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但由于很多高校的女生比男生多,且女生从事家教比男生更加有优势,所以通过家教这种方式勤工俭学的约有70%都是女生。另外,家教不会耽误大学生们太多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能促进学业上的进步。
据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大学生会选择兼职。原因在于一方面能更好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酬劳也相对可观一些;另一方面为以后求职就业做准备。然而,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并没有大学生想象得那么乐观,原因在于不少公司希望更多招聘到的是全职,而不是兼职。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勤工俭学的方式以外,打零工也会被大学生们所选择,如到肯德基等快餐店做服务员、发传单等。
(2)勤工俭学岗位少且层次低。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一般都是图书馆的书籍上架、清洁卫生、部分部门的助理等等,大学生们都认为表面上是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增强了劳动观念,实际上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从事一些与专业对口的岗位,既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上的一些兼职就受到了热宠,形式丰富,供不应求,和社会接触也多,相对来说更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于是大学生们宁愿去选择社会兼职,也不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
(3)勤工俭学岗位出现空缺。多数高校勤工俭学岗位中,有工作相对轻松的办公室助理的岗位,也有工作环境稍差的食堂管理,但在岗位设置上,类似前者的比较少,后者的比较多,于是就出现高比例竞争的现象,大家都去申请环境稍好,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而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相对繁重的就没多少人去了。
(4)勤工俭学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都是以挂靠在学工部的形式存在,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管理力度还不到位,因而项目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勤工俭学能增强学生的务实精神,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但偏偏有学生就认为勤工俭学就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不屑于参加,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还有些同学本末倒置,认为边读书边赚钱,何乐而不为,结果是大量的时间用到“勤工”上面,却忘记了“俭学”,把自己变成了一名职场人员,到头来,钱是赚了点,但耽误了学业。
(2)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无法自我维权。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只对专业课感兴趣,而忽视了一些公共课的重要性。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本来就是大课堂,一个老师面对几个班的学生,难免会影响上课的效率。再加上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同学们对老师讲授的法律、合同等普遍不重视,导致大学生在法律鉴别能力上相当缺乏,警惕性也不高。比如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一味地相信对方的所有承诺;很难鉴别用人单位的真实性等等。
对于合同双方,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地位,实际上,真正遇到法律纠纷,吃亏的还是大学生。现在在外兼职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社会能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报酬多,别的什么都不顾,很多用人单位就抓住这一点,只需要口头承诺给大学生,他们就会自觉签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在和勤工俭学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是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因此大学生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若不行就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很多时候,大学生往往怕麻烦,到最后都放弃了打官司。
三、对高校勤工俭学项目的一点建议
1、目标的优化
(1)开展勤工俭学的保障是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重视思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想要从两个渠道着手。一个渠道就是学校。我们说有效的激励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手段,从而让激励对象顺应正确的方向达到最终的目的。那么高校的勤工俭学,就应该有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来服务于大学生。要让学生们对学校的管理存在信任感,要让他们认为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就可以让自己得到提升和发展。另外,学校要提供更多相关方面的信息,为大学生搭建宽广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后达到双赢。另一渠道就是大学生自己。首先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要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要知道勤工俭学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努力让自己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潮流、经济的发展,对以后求职、就业将会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2)保证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质量需要专业对口。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己的专业,很大程度上是想以后会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对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那些专业知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的大学生绝对会受到广泛青睐。而这一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大学生们不断地积累经验而从中收获知识。要想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到位,首先要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端正态度,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第一目的,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岗位,最后达到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用人才。
2、具体措施及对策
(1)学校层面。一是大力宣传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勤工俭学除了能让理论与实践两者更好地结合以外,还能让大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既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锻炼自身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还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清晰地给自己定位,为以后求职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需要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栏、班会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大力地宣传,并且要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从而让勤工俭学的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学校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盲目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随别人的步伐,别人选择的岗位不一定适合自己,大家都选择的那个岗位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岗位的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从个人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有主见地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岗位,全面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力求从勤工俭学中培养实践能力来顺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勤工俭学中心的设立。为了让大学生的权益得到维护,应设立勤工俭学中心(以下都简称为“中心”),同时配备专门的专业老师,让其全面跟踪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的一整套流程。中心要不定时地更新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方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时相互了解对方最新的动态。除此以外,中心还要为学生量体裁衣,给他们推荐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在上岗前给学生进行专业的相关培训,绝对保证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尽量避免学生被拖欠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中心为了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期间能够自我保护,要经常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海报等方式来宣传与勤工俭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心要加强对外联系,扩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就业渠道。
(2)学生层面。一是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首先,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和真实情况后再去作选择。另外,学校既然设立了勤工俭学中心,就应该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再确定劳动关系。
其次,选择了用人单位后,接下来就是签合同。大学生不能一味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要为双方之间存在关系留下字据,不管是合同还是协议,必须要有一项,而且要确定在合同或者协议中有对劳动内容、时间、报酬及双方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不要只看重报酬多这一点就盲目签下合同。
最后,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要及时向勤工俭学中心反映情况。中心再和劳动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处理劳动纠纷。
二是大学生应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勤工俭学这个项目可以提升自我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了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学校也不能无条件的一味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应该有所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彤: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研[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2] 张晓红:关于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调查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3] 杨彦夫:小心中招暑期兼职暗藏陷阱[N].楚天金报,2012-08-20.------------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弊端及解决方法
项目中存在的弊端及改进建议
1、测试人员介入太晚,基本上都是等代码开发完成时,才介入。
改进建议:在项目需求开始启动时,就能有相应测试人员跟进,并随之开始测试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在需求阶段可能测试人员的工作量可能较少;可以让其同时兼顾其它项目任务;到测试用例编写阶段才全职投入。
2、需求变化太多太乱,相关文档没有随之更新,文档与项目实际功能不相符;造成很多时候最新的需求都只是藏在个别人的脑中,而测试人员总是最后一个知道需求变化的人。
改进建议:能够建立需求变更体系,到什么阶段时必须停止需求变更(必须在项目前期就让需求提出人明确这一点);每次需求变更必须让需求提出人员确认;需求变化后必须由专人更新相关文档(这些文档都是测试人员编写计划及用例的依据);并能知会相关人员。这样才能做到程序人员修改相应的程序,测试人员修改相应的用例,且能对需求变更后的程序进行正确的测试。
3、项目无分阶段送测,造成无法对阶段性的开发成果进行测试,测试任务积压、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改进建议:在项目前期制定项目计划时,将各阶段性送测纳入到计划中;开发人员根据项目计划进行开发,而测试人员可根据项目计划来安排自身编写用例的先后顺序以及在各阶段性送测时间要求送测(此阶段性送测可视项目的大小、项目与其它系统的关联来定好每个阶段送测的内容);
4、测试人员没有独立的稳定的测试环境,无法控制版本更新;造成太多重复无效的测试,也常会因为提交无效的BUG。
改进建议:最好可以给测试人员提供一个独立的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以及应用程序都是独立的),以保证测试人员所有的BUG都是稳定的、可重复的环境下发现的;如果不能做到独立测试环境情况下,也尽量做到能让测试人员去控制版本更新的频度,以控制测试的有效性。
5、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BUG跟踪机制;造成BUG提交重复、回归不及时,或
不能正常被回归。
改进建议:项目中的所有成员都利用同一种方式去进行BUG提交、跟踪;BUG分发人员需做到BUG的过滤,来达到BUG的有效性;在BUG表单中需要能及时体现BUG的最新状态;这样项目组人员才都能对项目中已发现、已解决的BUG做到心中有数;项目管理人员也可以对整个项目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6、无完善的测试用例检查机制,无法对测试过程进行检查,也即无法保证测
试结果的真实性。
改进建议:测试人员之间对测试用例进行走查,或开发人员分配时间出来对测试用例进行走查,以保证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测试用例能与BUG对应,使用工具管理用例在每个阶段的执行情况,以对测试过程进行跟踪。
7、开发人员与专业测试人员比例严重不合理,而非专业测试(用户测试)介
入太早。
改进建议:一般在国内的情况,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比例是1:5左右,但在这里的比例严重不止,一个测试人员都负责多个项目,严重影响测试的质量;对于用户测试一般是在项目验收阶段才介入的,现在都提前介入了;如果用户必须提前介入测试,且作为测试的人力来算的话,那应该由测试来统一安排这些调度,以保证测试的合理分工。
第四篇: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1.QT使用以下兩個宏來實現符號(函數或全局變量、對象)的導入和導出,跨平臺不能
使用def文件了。
Q_DECL_EXPORT 必須添加到符號聲明中(共享庫項目)
Q_DECL_IMPORT 必須添加到符號聲明中(共享庫項目)
2.static_cast
用法:static_cast
該運算把expression轉換成tepe類型,但是沒有運行時的類型檢驗保證轉換的安全性。@1.用於交換基類和子類之間的轉換:
上行:子類轉換成基類 這種轉換是安全的下行:基類轉換成子類這種轉換是不安全的@2.用於基本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同樣這時的安全性是由程序員來控制的)@3.把空指針轉換成目標類型的空指針
@4.把任何類型的表達式轉換成void類型
Dynamic_cast
上行、下行轉換,type_id只能是指針,類的引用或者void
3.map容器
Map容器是STL的一個關聯容器,它提供一對一(其中第一個可以成為是關鍵字,每個關鍵字只能在map中出現一次,第二個成為是該關鍵字的值)的數據處理能力,由於這個特性,它成有可能在我們處理一對一數據的時候,在編程的時候提供快速通道。在這裡說下Map內部數據的組織,Map內部自建一顆紅黑樹(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平衡二叉樹),這棵樹具有自動排序的功能,所以在map中的數據都是有序的。
4.string::npos是一個具有下列意義的特殊值:
。“未找到”,作為find(),find_first_of()等函數的返回值。
。“所有剩餘字符”,作為字串的長度。
5.str_replace
字符串取代
語法:string str_replace(string needle,string str,string hastack)
第五篇: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我国在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滥用征地权力,征收范围过宽,缺乏透明度,对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过轻、监管不力,补偿费用不合理、不到位,司法保护薄弱。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立法,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原则,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土地征收的司法程序。
关 键 词 土地征收 问题 立法 执法 司法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强制取得私人土地所有权,并给予适当补偿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由于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只有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类型,因而土地征收是发生在国家与农民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转移,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权限和批准程序,并给予征地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
通过本学期学习《建设用地管理》这门课程和对一些资料的查阅,我就如何规范对集体土地征收,保护农民权益等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
一、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一)滥用征收权力,征用范围过宽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公共利益”缺乏明确界定。《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对“公共利益”的规定都是不清晰的,仅出现了诸如“依照法律规定”等一些原则性的提法,对什么是“公共利益”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公共利益”这一本来旨在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立法规定,由于立法本身的漏洞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在征地申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成为了少数人牟利的工具。
1、伪造、虚报征地申报材料,骗取审批
在即使扩大解释“公共利益”也不可能获得审批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伙同开发商、集体组织、村委会篡改、伪造材料骗取审批。比如,把基本农田区域改成荒地、山地,把工厂用地写成大学用地,将无后备土地的开发写成有后备土地的开发等等。
2、违法越权审批、变相越权审批
有些地方政府无视法律、法规,明目张胆地超越权限,批准自己在法律上无权审批的用地申请。更多的做法是规避法律规定,变相越权审批。土地管理法是按批地数量来划分中央和地方土地审批权限的,因此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超出自己审批权限的同一项目用地划分很多小块,分开审批,越权批地。全国上下的兴建开发区热潮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地方政府违法越权审批的。
3、以租代征,变相进行土地流转
以租代征是近几年新兴起的违法用地方式。所谓的“以租代征”,指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绕过法定的农用地转用的土地征收和审批手续,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而直接进行非农业建设。在很难获得土地征收审批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便与企业签订出租协议,将土地批租给企业。这样既达到了土地流转的目的又绕过了征收。以租代征的现象在发达地区十分普遍。
(二)征收缺乏透明度,对非法占地行为的处罚过轻、监管不力
从一些征地纠纷案件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农民土地被征收后,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征地批文和安置实施方案。由于“两公告一登记”(征地方案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补偿登记)、公众参与土地决策等程序不完善,征地过程中缺乏民主性。对于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监管,土地征而不用、多征少用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明显,这也是引起农民对征地行为不满的原因之一。已查处的大量违法批地占地案件,往往是未批先征、未批先用。即使被举报查处,也常以“生米煮成熟饭”为由争取事后补办手续,最终实现征地占地的“合法化”。据调查,全国每年发现违法占用土地案件数万件,但最后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仅为千分之几。加之对征地纠纷的处理、征地执行等,法律规定远不完善,土地权利主体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难免产生愤懑怨恨对立情绪。
(三)补偿费用不合理、不到位、1、征收补偿范围小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7条的规定,耕地的补偿费用仅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费。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6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助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安置补助费归安置单位所有,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征收补偿费仅考虑被征土地的原用途和原产值,不考虑土地本身的价值和土地的预期收益,没有将土地作为资产处置。
2、补偿标准过低
《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安置补助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最高不得超过15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实践中一般为耕地标准的半数。土地是稀缺资源,在我国人多地少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土地更是价比黄金,土地补偿费以农业收益计算,根本不能反映土地真实价值。正是由于巨大利益级差的诱惑,各地征地泛滥,圈地之风屡禁不止。
(四)司法保护薄弱
当前土地征收中产生的大量纠纷,都是通过上访、围攻政府等方式寻求解决,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的因素,其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司法救济程序。农民若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往往以征地补偿案件不属于民事案件为由不予受理;若提起行政诉讼,则以各种方式阻止农民的起诉。
二、完善土地征收立法,严格执行法律规定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有其经济、政治、社会的根源,但法治观念的淡漠和法制的不完善无疑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制度措施,增强依法征收的观念,限制征收权的滥用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科学界定“公共利益”
因为土地是稀缺资源、不再生资源,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有鉴于此,作为稀缺经济资源的农民集体土地在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理由被征收、征用时,其目的也即所谓的“公共利益”,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土地使用方向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不以赢利为目的,一般以社会公共产品为最终表现形式;
2、项目受益人是社会绝大多数人,具有均占福利的、而非特定公众受益性的特点;
3、土地征收后较征收前更具社会效益。
(二)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
在对农民集体土地的征收过程中,政府始终处于强势地位,它既是征收的主体,又是补偿的主体。因此,如何规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构成了规范征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采取措施严格限制政府的权力,以规范其征地行为。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控制政府的征地权力
征收集体土地,必须符合法定的“公共利益”的涵义及其适用范围、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法规、建设用地报批制度,缺一不可。任何党政领导人都不得以“首长工程”名义“钦点征地”,否则农民有权拒征。
2、健全土地征收程序规范,建立有效约束机制
健全而正当的法律程序和有效的约束机制是防止国家土地征收权力滥用的根本保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坚决落实《土地管理法》中的有关土地征收程序的规定,如“两公告一登记”的规定,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启动土地征收的合法性调查、审批和监督程序;第二,建立并完善土地征收听证制度,以增强土地征收的公开性。
3、改革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是行政绩效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政府官员的职务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受片面GDP观念的影响,现行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过分偏重经济发展指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成为公务员考核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经济发展不了,政府官员的仕途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实践中,很多政府官员为了升迁,便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在批地、卖地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违法征地用地便成了常态。我们应改变以往片面地政绩观,对以经济发展指标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将社会和谐、权利保障、法律实施效果等纳入官员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核批农地非农化申请的主要依据。不再把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促使政府从“计划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其中,土地保护应当成为政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原则 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观点:“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为的是经济发展,农民作点贡献是应当的。”不少地方就是以此为由强行以低价以至无偿取得农村集体土地,然后大兴土木,筑路造桥,发展基础设施和工业开发区。即使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如公路、铁路这类项目,其投资总概算中用于征地补偿的比例也很低。这类说法和做法是极不妥当的。毋庸置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确实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建设基础设施也好,改善投资环境也罢,均属于社会公共品,而提供社会公共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由此所发生的费用属于政府管理成本,应由政府财政开支,把它转嫁到农民头上是毫无道理、绝难立足的。
(四)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土地征收的司法救济程序
在对土地征收进行立法时应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明确规定对因土地征收引起的纠纷,除可以采取申诉、行政复议等措施外,还可以依据我国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政府的土地征收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