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5: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

──卢龙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卢龙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卢龙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农村人口39.3万人,农村劳动力21.3万人,富余劳动力2.7万人。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要求,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全面谋划,大力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自2000年以来,先后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县、发展劳务经济示范县和北京家政服务员基地县。目前,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6.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9.36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下面,将我县2010年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1、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1830人次,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9000人的132%。其中:就地转移4480人次,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4000人的112%;劳务输出7350人次,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5000人的147%。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605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4000人的115%;农民工在岗培训2318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2000人的116%;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736人,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500人的147%。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就业长效机制

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劳务经济纳入“民心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过问、定期调度,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保障了劳务经济发展有效推进。2010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年发展劳务经济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并进一步制定了全县发展劳务经济的长期规划,确定了全县“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不少于1万人”的年度目标,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台帐和数据库,开展了农村转移就业实名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上下联动、激励与监督并举的工作机制。

2、提供优质服务,畅通就业渠道

针对地域和劳动力特点,一是加强乡镇基层平台建设。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全部实现了“人员、编制、机构、场地、职责、工作”六到位;在全县建立起统一、规范、高标准的信息网络,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印发了《关于建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年度考核制度的通知》,通过考核验收,全县12个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全部达到一级基层平台以上标准。二是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利用春节前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时机,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调 2 查,通过入户调查统计,全县16-60周岁适龄劳动力中,具有3个月以上就业经历的占98%以上,并实现了“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三是加强信息对接。去年以来,县、乡就业服务平台免费发布就业信息378条,涉及岗位15000个,职业指导4006人次,求职登记6500人次,成功就业6280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726本。为缓解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压力,开展了“联百企创优质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36个,招工472人,发放社保补贴406万元,为52家企业11700人进行了用工备案,在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达到了稳企稳岗目的。四是加强劳务协作。为了减少农民盲目外出打工,每年春节后均举办“春季劳务洽谈会”,为广大农民和用工单位搭建岗位对接、双向选择的就业服务平台。2010年春季劳务洽谈会上,有68家来自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城市和县内的用工单位参会,涉及宾馆服务、电子装配、保安、电气焊、建筑、服装加工等3800个岗位,求职人员达8000余人,达成用工意向2600个,并成功推荐了172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北京英超工贸有限公司、北京洽鑫荣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五是加大境外劳务输出力度。县总工会、润泽劳务派遣公司依托市外劳务输出机构,大力宣传发布境外就业信息,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国门,拓展境外就业空间。2010年共组织55名农民工到利比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从事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六是加强劳务输 3 出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县人社局定期到各用工单位进行走访,了解用工需求和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如我县成建制输出到唐山马家沟煤矿和秦皇岛港务局鸿港装卸公司1500余名务工人员,他们每月工资的发放、社会保险的缴纳、工伤事故的处理都由县就业局专人负责,并安排“劳务直通车”统一出行。所在乡镇在春种秋收时节组成服务队,解决留守妇女在农忙季节人手不够问题,让在外务工的农民没有后顾之忧。目前,我县的劳务输出方式已由原来的零散型、自发型向有组织、规范化转变。

3、开展多元培训,打造劳务品牌

坚持以“永平技工”作为我县劳务经济主打品牌,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多元广泛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一方面,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龙头,将职教中心、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以及有资质、信誉好的社会力量办学等教育资源纳入整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使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专业化培训,全面提升务工者的素质,有效提高了转移就业率。另一方面,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京、津、唐、秦等周边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并通过转移前、岗前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通过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保证了学员的稳定就业。“校企联合培训模式”已成为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 工作中一项有益探索。2010年,我县共开展以钢铁冶炼、井下作业、服装加工、建筑工匠等专业为主的各类培训7559人次,逐步实现了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智能型的转变。二是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就业。相继制发了《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细则》、《卢龙县推进创业型县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现正着手成立“卢龙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和“企业家协会”,为实现创业促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工作中,通过加强宣传、典型带动,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库,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和服务等方式,催发全民创业热情。2010年,全县通过各种形式报名参加创业培训达500余人,已对其中386人进行了创业辅导和培训,232人成功创业,带动696人就业,创业成功率达60%。三是建立新上项目与培训机构的联动机制,促进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通过对全县重点项目实施跟踪服务,开展了由人社、安监、技监、妇联、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培训,并做好培训学员考核和鉴定工作,使学员在结业后尽快拿到相应证书,持证上岗。去年五月,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新上项目康姿百德培训缝纫工50名,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九月份,经过严格培训,卢龙大酒店首批76名酒店服务员全部持证上岗,为富龙制衣培训的46名缝纫工全部就业;十月份,顺利完成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300名工人的岗前技能培训。通过加强培训,目前我县已培育出电气焊、电工电子、井下作业、5 服装加工、港口装卸、建筑工匠、家政服务等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2.8万。

4、激励返乡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与“全民创业”相结合,积极推行“回引工程”,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交一位朋友,联一位老板;找一个项目,引一笔资金;办一个企业,富一方乡亲”的“六个一”行动。截至目前,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引进资金6000多万元,创办企业240余家,一大批“打工能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如:潘庄镇劳务经济带头人张余,带领村民外出务工,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劳务派遣公司,每年安排村民270余人外出务工,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6万元;返乡创业典型杨绣霞,经过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后输送到北京某服装厂工作,返乡后创办了服装加工厂,如今厂房已发展到600多平方米,安排100多名农民就业;印庄乡马会兴,返乡后投资120多万元兴建了吉利奶业有限公司,目前奶牛达200多头,带动70多人就近就业。去年,《中国劳动保障报》、《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相继刊发了我县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永平技工”劳务品牌形象。

5、强化就业保障,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搞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工作。针对2005年以来我县原企业部分一次性结清养老保险的农民合同制职工先后10余次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上访,要求恢复养老保险 6 关系这一问题,县政府分别于2006年8月和2008年3月,明确专人先后两次到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请示汇报,得到了省厅的认可,自2009年2月25日开始,率先展开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目前已累计为2700多名农民工接续了社保关系,为农民工老有所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建立权益保障体系,加大维权执法力度。县劳动监察大队配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维权执法检查,尤其是对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严厉查处使用童工和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2010年,县劳动监察大队共检查用人单位532家次,涉及劳动者13043人;妥善处理突发事件2起;受理解决举报投诉案件43起;为864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92.9万元;责令企业与1035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对违法用人单位依法作出行政处理2起、行政处罚1起。三是努力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2010年,共处理农民工工伤事故23起,农民工得到工伤赔付140余万元,充分保障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以此次省厅督导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树立抓经济必抓劳务经济的理念,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拓展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容量。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容量。同时,拓宽县外劳务市场,建立以京津唐秦经济圈为主的劳务市场,广泛建立劳务协作 7 关系。抓好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带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和《河北省农民工权益保障办法》,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抓好农民工维权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积极向企业宣传新出台的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输送更多、更符合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在各行政村选聘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村干部或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民作为协办员,在县、乡两级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农民工就业协会,研究制定《卢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办员管理办法》和《卢龙县农民工就业协会章程》,努力为劳务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

第二篇:劳务经济工作汇报汇报材料

滦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劳务经济有关情况汇报

(2011年3月4日)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南临渤海,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交融地带,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沿海11县9区之一。全县辖17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594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国土面积1270平方公里,拥有110万亩耕地、71.6公里海岸线,总人口58.3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居河北省前30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奶业十强县、全国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钢锹之乡。2010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激情滦南、实力滦南、文化滦南、生态滦南、和谐滦南”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攻坚”和城西工业聚集区、嘴东工业区、大铁矿、北河新区“四大开发”,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0.5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1亿元。

滦南县总人口5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8万人。2010年以来,我县通过强力推进“三大攻坚”、“四大开发”,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转移就业平台。2010年全县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610个,计划总投资1893亿元,总投资280亿元的80个项目分四批集中开工,24个项目完工,96个项目在建,吸纳本地

及外地劳动力2.7万人就业。今年以来,我县已确定实施续建及新开工项目160个,总投资692亿元,将有3万余名农村劳动力走出土地,获得工资性收入,有效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同时,我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劳务经济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先后获得河北省农村就业示范县、“农民进城就业无障碍”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点、“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一、我县劳务经济基本情况

(一)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我县始终坚持“抓劳务、增收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从而使劳务经济逐渐发展壮大。2010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5029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0742人,向境外输送农村劳动力137人。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5.3万人,带动近6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二)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我县先后巩固、开拓了北京、天津、大连、廊坊、唐山、曹妃甸、上海等地劳务市场,得到了首都京唐钢铁公司、中石油渤海油田、富士康科技集团、开滦集团等100多家用人单位的认可并建立了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先后被天津欣阳塑胶公司、天津天海高压容器有限公司、上海航道局、北京富士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确定为优秀合作伙伴,连续7年被命名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工基地。

(三)人员素质显著提高。我县坚持“先培训,后就业”,“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培训”的原则,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要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仅2010年就培训农村劳动力3950人,已逐步形成“电子操作工、天车工、信号指挥工、巷道掘进工”等特色专业,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四)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据初步统计,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1900元以上,劳务收入达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年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以上。外派劳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积聚了财力,积累了经验,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劳务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全县劳务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劳动、财政、教育、广电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县劳务经济工作。二是建立了以县劳动就业服务局为龙头,以镇、街道办劳动保障事务站为纽带,以村就业联络员为基础的农民就业三级信息网络。三是把劳务输出和农民增收作为重点目标,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充分调度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意见》和《关

于建立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将农民转移就业工作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之一,为劳务经济工作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五是成立了滦南县就业促进会,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交流、联系,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为政府与用工企事业和就业人员搭建起联系的桥梁纽带。

(三)大力宣传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切实转变农民就业观念,积极开展“送转移理念下乡、送用工信息下乡、送就业技能下乡”的“三下乡”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务工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全年共出动车辆90余台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并利用各镇劳动保障站和电视台发布就业信息156条,培训信息30条。组织各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工作人员及部分村干部赴曹妃甸工业区进行参观考察,加深了对用工企业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员工生活等方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调动了劳务输出工作的积极性。全县上下形成了“外派一人,致富全家,带动一片”的致富新观念,为发展劳务经济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按照“走得出、留得住、信誉好、收入高”的输出方针,我县把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臵。一是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要求,投资2500余万元,兴建起一所多功能、高质量、专业设臵科学合理、现代化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形成以“实训基地”为龙头,县就业培训中心、县英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培训基地为骨干,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二是创新培训模式,做到五个结合:与企业订单结合、与农业实用科技结合、与大学生村官培训结合、与党员双育工程结合,与农闲时间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储备培训、订单培训、入企培训、入村培训、创业培训。2010年以来,我县劳动部门开展下乡培训7期,培训2000余人;为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开滦集团等企业培训员工1300余名。同时,培训农村党员129名,大学生村官208名。实现了向非农领域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普通工向技术工、低收入向高收入的转变。

(四)树立服务品牌,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近年来,我县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劳务品牌的影响力,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各用人单位的认可。推出的“冀东奔城新人”劳务品牌,于2007年11月先后被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河北省十大劳务品牌”、被中国就业促进会确定为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2010年6月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同时,通过劳务品牌建立起的诚信以及劳务品牌宣传片、文化衫、就业服务卡等一系列有效的推介方式,先后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天津天海高压容器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中石油渤海油田、开滦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联系,与沧州、保定、衡水、廊坊、秦皇岛等地的近30家职教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成为众多企业招工及各县区职介机构进入曹妃甸的桥梁。

(五)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一是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对全县18—55岁的农村劳动力实

行了动态管理,随时了解农村劳动力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规范了务工人员档案,实行派遣员工一人一档;二是建立了以县镇村三级就业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发布平台,及时通过电视台就业栏目、发送短信、镇劳动保障协助员、村就业信息员下乡组织宣传等多种途径,传递给全县每一位求职者;三是建立了供需交流平台,将招聘会与“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结合,全年举办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46场,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订单,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16场,并有效畅通了求职者与企业间的联系,在2011年春天第一场招聘会及春风行动开启仪式上,招聘单位达百家,求职者3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1700多人;四是建立了用工信息平台,在北京、天津、曹妃甸等地区设立了劳务输出办事处,及时了解、掌握、反馈企业用工信息,积极主动与用工企业联系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全年共捕捉用工信息200多条,就业岗位2万多个,(六)搞好跟踪服务,巩固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果。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推进农民工就业、社保和维权工作。我县通过在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组织入企慰问、定期入企了解情况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规范务工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及时处理务工人员与企业间的矛盾,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进城就业的稳定性。先后建立了滦南县曹妃甸沪航预制厂、范各庄矿和京唐钢铁公司党支部。2010年,共善后处理工亡、工伤案件27起,发放各类补助金达180余万元。

(七)鼓励返乡创业,构建劳务经济滚动发展格局。搭建创业平台,引导返乡创业,是发展劳务经济的更高形式。近年来,我县一手抓劳务输出工作,一手抓返乡创业工作。一方面,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落实关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有关服务工作,千方百计激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了全县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两头热”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开展创业培训300人,共为210人发放小额贷款633万元,其中2010年为60人发放小额贷款283万元。

三、下步工作打算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突出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良好的培训长效运行机制。

2、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逐步完善以县劳动就业服务局为龙头,镇劳动保障所为主体的组织化、网络化输出格局。

3、发展劳务品牌,实行典型带动。从宣传、信息、引导、帮扶、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进一步做强我县“奔城冀东新人”劳务品牌。

4、拓宽输出渠道,强化服务保障。一是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二是抓输出、促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多元化转移。三是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开辟新的劳务输出对接基地。

5、做好信息发布,积极搭建平台。重点组织好劳务信息发布,开展季节性、灵活性劳务输出。

6、发展外派劳务,拓展国际劳务市场。积极研究探索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的办法,对出国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输出前培训,广辟国际劳务输出渠道。四、三点建议

一是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鼓励企业放宽年龄限制,针对岗位实际情况招聘不同年龄段人员。

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针对目前企业招工难的现状,建议放宽“阳光工程”人数限制,加大培训资金扶持力度,实现多人培训、多能培训,满足更多企业用工需求。

三是给予出国务工人员贷款支持。出国务工人员,需花费一定的培训、手续费用,制约了大部分有意向出国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建议制定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相关贷款政策,对境外劳务输出予以支持。

以上是我县发展劳务经济工作的有关情况和几点建议,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作风建设年活动调研报告

丰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铭德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害是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近些年来,我镇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劳务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7年全镇输出劳动力4925人次,年人均收入按4000元计算,总收入达1970万元。劳务输出的性质已由过去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向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一种重要经济成份转变。

(二)劳务输出的行业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过去的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活,从事技术工种的不多,而现在却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从事装璜、磨工、焊工、车工、钳工、机修工等技术工种的人员已占相当比例。

(三)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劳务输出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从而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农业中种植业一统天下 1的局面。另外,土地的集中,有利于调整农作物布局,又使二、三产业得到有效调整。近年来我镇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迅速崛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四)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以前,老百姓农闲时无事可做,赌博、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劳务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没有了闲工夫,都一心想挣钱、一心想发家,扰乱社会治安、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减少了许多,农村出现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较大盲目性。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劳务信息渠道不畅,劳务经济中介服务主体发育滞后,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我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仍然以传统的血缘、地缘、友缘带动为主,有组织输出虽有进步,但进展不快,比例较低,主要是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数量偏少,没有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二是对劳务输出的服务不够到位。乡镇政府在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上没有比较成型的组织,没有各种健全服务机构,无法为外出务工者提供信息。

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近年来,大部分外输人员都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外出务工,没能做到先培训后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没有进行一定技能培训,素质不高。据统计我镇4900多外出务工者当中,初中文化程度达3980多人,占总

数的81%,接受过劳务培训的人员400人,只占总数的8%。

三、对策建议

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现有农村人口16118人,农村劳动力7968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还有着巨大潜力。按照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每个农业劳动力经营8亩耕地),全镇实际所需农业劳动力约为5000多人,还有2000多劳动力需要转移,而且随着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潜在富余劳动力还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发展力度,尽快把这一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要在更新群众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首先,要教育群众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束缚。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克服自暴自弃的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敢于追求未来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他们熟悉到:要想生活好,就要挺直腰杆走出去,只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发图强的品格和敢想敢做的精神,生活就会好起来。再次,还要帮助群众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要通过老实劳动、合法经营来发家致富,靠自己的双手架起通向富裕的金桥,在外面广阔的世界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要在畅通输出渠道上下功夫。一要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输出。要健全组织,确定专人负责,把劳务工作时时抓在手上,变自由输出为有组织的输出。输出的每个环节都要有人抓,有人管,使劳务输出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二要变盲目输出为定向输出。以前大多数劳务输出属于盲目输出,听到哪个地方有活

干、有钱赚,不考察、不了解,就急忙组织人员去,许多时候劳务人员去后就返回,不但没有挣到钱还白花了路费。今后政府要多联系一些输出渠道,多辟建一些劳务基地,多提供一些劳务信息,使劳务人员输出有方向,立足有根基,挣钱有把握。三要变就地输出为异地输出。本地经济不发达,内转人员收入较低,加之市场狭小有限,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而发达的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大,特别是专业的技工人员,活好找,钱好赚,收入远远超过本地。

3.要在强化务工者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必须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搞好衔接,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

4.要在增强就地转移能力上下功夫。在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引导农民就地转移、就地就业。一是大力发展种养业。我镇农业资源丰富,种养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镇在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生猪养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

业。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在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上花气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三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我镇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应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综合功能,提高小城镇对农民的吸纳能力。

5.要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一是要搞好用工信息服务。要与发达地区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及时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二要搞好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外出务工者了解各种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劳务纠纷,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三要为返乡创业人员打造创业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使其在新农村建设、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建功立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四要留守后方保障服务。关注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生活和儿童教育,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包或出租承包地经营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四篇: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开端××县共有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18.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比较滞后,全县有城乡富余劳动力5.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经过近几年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据人事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82万人,大约挣回现金1.12亿元。据统计部门的农村住房记帐监测和农村住房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达599.70元,贡献率为38.97%。2004年,经过组织动员,全县劳务输出4.01万人,劳务输出的途径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邻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广州、东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实践已证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以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劳务输出的“蛋糕”做的还不够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组织管理。绝大部分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带出或三三两两结伙外出找活干。这种自发无序的劳务输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乡之路。就业稳定性差,合法效益保护难,容易引发各种问题,给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推进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劳务输出素质不高。据了解,××今年近4万人的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4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除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办饮食业、服务业、经销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数均是被动就业,在外主要是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四是劳务工作协调不力。县委、县政府及县人事劳动部门高度重视,多方搜集就业信息,为提供就业机会铺路搭桥,希望通过劳务输出“挣票子,换脑子”把经济搞上去使农民富起来。广大农民群众由于产业受到市场冲击,农业增产不增收和“出卖难”等问题的困扰,绝大多数群众急切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能挣些钱,使家庭生活好一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乡镇对此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协调不力,有的仅只是成立个机构,没有开展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作为村这一级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五是缺乏先进劳务思想。目前,各项工作正处在转型阶段,少数乡村干部的工作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转变,部分群众习惯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广种薄收。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认为外出务工太苦、太累、又不安全、没有保障,不愿外出务工。更有甚者,他们对擦鞋、搓澡、洗头等一些既省力又来钱的活儿,认识存在偏差,觉得丢人不愿干。还有一些离家一段时间恋家或逢夏收或逢春节常常回家,吃苦耐劳方面不够。可行的对策尽管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第五篇: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开端××县共有人口20.75万人,乡村人口18.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9.83%。由于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差,75%以上的行政村分布在山上,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比较滞后,全县有城乡富余劳动力5.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有4.8万人。经过近几年来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劳务输出工作已有了良好的起步。据人事劳动部门统计,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2.82万人,大约挣回现金1.12亿元。据统计部门的农村住房记帐监测和农村住房贫困监测调查统计,在农民纯收入中,人均外出打工收入达599.70元,贡献率为38.97%。2004年,经过组织动员,全县劳务输出4.01万人,劳务输出的途径除一小部分分布在本省的中小城市和邻省湖北的十堰市外,大部分涌向广州、东莞、深圳、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山西、河南也有分布。实践已证明,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以劳务输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劳务输出的“蛋糕”做的还不够大,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组织管理。绝大部分民工通过熟人介绍带出或三三两两结伙外出找活干。这种自发无序的劳务输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出去后没有找到工作,又只好踏上返乡之路。就业稳定性差,合法效益保护难,容易引发各种问题,给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推进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劳务输出素质不高。据了解,××今年近4万人的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4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10.2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三是自主创业能力不强。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资金,除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办饮食业、服务业、经销小商店和搞些小工程外,大多数均是被动就业,在外主要是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最苦、最脏、最累的活。四是劳务工作协调不力。县委、县政府及县人事劳动部门高度重视,多方搜集就业信息,为提供就业机会铺路搭桥,希望通过劳务输出“挣票子,换脑子”把经济搞上去使农民富起来。广大农民群众由于产业受到市场冲击,农业增产不增收和“出卖难”等问题的困扰,绝大多数群众急切希望通过外出务工,能挣些钱,使家庭生活好一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乡镇对此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够,协调不力,有的仅只是成立个机构,没有开展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作为村这一级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更少了。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有力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五是缺乏先进劳务思想。目前,各项工作正处在转型阶段,少数乡村干部的工作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转变,部分群众习惯了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耕作,广种薄收。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发展劳务输出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劳务输出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部分群众认为外出务工太苦、太累、又不安全、没有保障,不愿外出务工。更有甚者,他们对擦鞋、搓澡、洗头等一些既省力又来钱的活儿,认识存在偏差,觉得丢人不愿干。还有一些离家一段时间恋家或逢夏收或逢春节常常回家,吃苦耐劳方面不够。可行的对策尽管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可行的对策,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发展劳务输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真正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要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加强劳务信息、劳务市场、技能培训、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劳务输出数量、质量“双提高”。县委、县政府要将这项工作合理地纳入考核。确保全县劳务输出人员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县劳务输出4万人,占剩余劳动力的80%。

2、成立机构,建立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各级都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领导,从县人事劳动局职介中心到乡镇劳务输出保障所、村就业工作站、组劳务信息联络员,要层层夯实责任,尽快形成强而有力的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抓管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乡干部要深入村组与群众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宣传,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动员引导他们积极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3、加强培训,提高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要着重抓好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和各乡镇农技校以及其他培训实体,围绕市场需求,以初、高中毕业生、青年农民、下岗职工为对象,认真实施培训计划,使外出务工人员既具备基本

下载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发展劳务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程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使我国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精选)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发展劳务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劳务输出是通过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

    2012发展实体经济工作汇报

    关于发展实体经济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区发展实体经济领导小组 (2012年7月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发展实体经济领导小组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这一中......

    发展劳务输出__壮大劳务经济(合集五篇)

    发展劳务输出壮大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海兴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东临渤海,南界山东。由于建县晚,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目前仍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七个乡镇,两个农......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关于州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考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的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打工经济”即劳务经......

    发展劳务经济加快致富步伐

    依托工业园区优势,拓展职工增收渠道一 0九社区七连位于一0九社区以西4公里处,中心团场北大门,号称社区的西大门,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15亩,且绝大多数为中低产田,),集体经济脆弱,百姓......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

    近年来,****镇依托城郊优势,坚持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对外输出两条腿走路,通过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劳务输出促农民增收、带动镇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