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管市长在县(市)区政务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分管市长在县(市)区政务信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市)区政务信息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和部署今年县(市)区、开发区政务信息工作。刚才,县长介绍了**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县(市)区政府分别介绍了政务信息工作的有关情况,讲得都很好,听了以后,很受鼓舞、深受启发,希望政务信息处认真研究采纳。下面,我就2010年政务信息工作和2011年的政务信息工作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认识形势,切实增强政务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工作,**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经常过问政务信息工作,把信息作为自己迅速了解上下情、正确掌握上级和本地动向的主要渠道之一。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我们能经常将本地在工作中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取得的重大工作成效、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好的措施、对策等及时以信息方式报送市政府,相当于分别向所有领导们作了一次集体汇报,对于我们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准确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及时纠正偏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办公室系统一项重要工作。2010年,全市政务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始终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信号,把民生民意作为第一取向,共同把政务信息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政务信息工作实现了争先进位。2010年,我市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用上报信息8条,省政府办公厅采用信息247条,国务院领导、省政府领导批示20条;信息上报数量、采用数量均较2009年增加10%以上。我市政务信息工作排名省辖市第**位,较去年前进两位,**区、**县、**等三个省直报点进入全省前30名。二是增强信息工作的针对性。市政府办公室将原办7种政务信息类刊物,整合为《**政务》、《专报信息》、《每日国内城市发展动态》等3种,信息编报的针对性更强。2010年,共编报刊物134期,同比增长13.2%,市领导批示50期(次),批示率37.3%。三是积极探索政务信息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上报省信息方面,尝试“倒推法”,先考虑省领导看后会有什么想法,会从那个角度批示,然后再针对领导要批示的角度,在拔高、增厚、拓广、深挖上下功夫,使年度上报信息采用率、批示率大幅提高。在为市领导服务方面,推出了《信息专报》,主要登载当前领导关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热点问题;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批示率接近50%,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了政务信息工作考核办法,重点突出对采用信息、领导指示信息的加分力度,以考核成绩的调整引导提高政务信息质量和采用率,在季度考核的基础上,每半年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综合成绩进行通报。2010年全市政务信息工作取得的成绩,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全市各级信息工作者辛勤努力、积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办公室向全市广大政务信息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的信息工作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少数地方对政务信息工作不够重视,信息报送不积极、不主动。二是信息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是一批新同志对信息工作业务还比较生疏,不了解信息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找不准工作突破口,导致信息报送数量少、质量低。三是信息的时效性不强、反应滞后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希望同志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予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环节,有效提升政务信息工作的服务水平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中之年,也是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全市政务信息工作,要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继续坚持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宗旨,努力在把握服务重点、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特别是要在调研类信息实现新的突破。各县(市)区、开发区每年都要至少有一篇调研类信息被省政府办公厅《专报信息》采用,这要作为今年考核表彰的一条重要标准。希望各县(市)区政务信息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四个理念。
一是树立奋力争先的理念。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在工作上要全力以赴努力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我抓”为“我要抓”,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境界,既不能消极悲观,又不能盲目乐观,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拿出新的气魄和新的举措,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不断取得新成绩。没有这种奋力争先的理念,思想上就会松懈,行动上就会迟缓,工作上就没有动力。二是树立推陈出新的理念。推陈出新首先要学会总结,注意总结、善于总结,这既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领导艺术。要善于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既要善于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领导的要求,善于突破自我,善于以变求新,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做好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三是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信息工作岗位既是一个让人有作为的重要岗位,也是一个锻造、培养人的重要岗位。信息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信息工作者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以一流的信息反映一流的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支撑一流的信息。只有这样,信息工作才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会得到应有的地位。四是树立实事求是的理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信息工作和调查研究密不可分,调查研究是提高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改变关门编信息的状况,变被动为主动,挤时间下基层,深入一线,仔细观察,到群众中去,多与群众交流,获取真实全面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高质量、深层次、有价值的信息。工作中,有的地方只报成绩,不报问题,或只报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困难性问题,不报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偏差性质的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个别领导同志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上报问题是把矛盾上交,是给上级政府添麻烦,是“家丑外扬”,会否定自己的“政绩”。这种只愿报成绩,不愿报问题的风气,危害很大:使上级政府掌握不到基层全面、真实的情况,容易受到误导,作出错误判断;会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从而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增加解决难度。在信息工作中,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工作做出的成绩,创造的经验要很好地总结反映。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如实地反映,使之得到及时解决。要下决心解决报忧难,大力倡导说真话、报实情的风气。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政务信息工作新局面 政务信息是领导了解情况的“耳目”,科学决策的“参谋”,解决问题的“助手”,加强联系的“桥梁”,是各单位交流政务的平台,是检阅一个单位工作的窗口。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健全信息网络,提高业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是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调度工作情况,为政务信息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抓到位,要经常给信息科定目标、提要求、出题目,做到工作有布置、进度有检查、成绩有考核。去年,**市、**政府办安排分管综合文字工作的副主任同时分管信息工作,信息内容、文字质量马上有了很大提升,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配备计算机、传真机、扫描仪等信息工作必需的办公设备,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健全政务信息网络,保障专门工作经费,确保政务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网络建设。政务信息的活力,来之于一个高效、灵敏的信息工作网络,而不能仅仅依靠信息科室的一、两个人。纵向网络由各级政府系统办公室组成,横向网络由政府工作部门与直属单位组成,外部网络由政府各驻外机构组成,内部网络由政府办公部门内部机构组成,其他网络由新闻单位、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有关大企业组成。政府领导的各类政务活动、讲话信息是政府工作推进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办公室各个业务处室要及时反映提供领导的工作讲话和工作动态,使各处室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情况,熟悉不同的业务,为上报政务信息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源。
三是切实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信息工作是领导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专业信息队伍。各县(市)区办公室要高度重视、支持、关心这项工作,要把那些有大局意识、政策理论水平高、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挑选到信息员队伍中来。采取以干代训、集中培训、异地取经等形式,搞好信息人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品质好、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处要认真准备材料,备好课,加强与省信息处的联络,取得支持,今年举办两次全市政务系统培训班,对全市政务信息员轮训一遍。要积极帮助信息员拓展信息获取渠道。重要工作会议,要让信息员参加,不涉及重大保密问题的文件,要让信息员阅读,使信息员全面了解本地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阶段性工作,随时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信息,源源不断地向领导报送信息。对成绩显著的优秀信息员,要大胆提拔重用,推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使信息工作成为办公室让人眼热的岗位,不断地有进有出,进来的有盼头,出去的有干头,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要继续落实好信息采用情况通报制度,建立信息报送要点制度,完善信息约稿制度;要健全政务信息情况反馈制度、审核签发制度、存稿制度、保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政务信息工作的考核,要坚持质量为主的原则,主要看政府领导对信息的批示量、被上级政务信息刊物的采用量和基层领导的反映,考核要同奖惩挂钩,形成长效机制,切实通过各种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全市政务信息工作上水平。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强化信息报送责任意识,就必须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单位和部门认为信息没有刊登或发表在人们日常能阅读到的地方,对信息报送重要性认识不够,而忽视这项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每月上报任务、采用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季度通报、全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通报给单位“一把手”。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政府系统政务信息,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希望同志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抓基础、提质量,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兔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在这里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同志们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第二篇: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旅游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与陈副市长、相关部门到旅游局进行工作调研和工作探讨。我去年到桂林以后,对旅游也进行了一些了解,开了一些座谈会、查了一些资料,作了一些思考,但对旅游的真正调研还不够深。桂林旅游发展到今天这样,怎么在现有的情况下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怎样进一步发展新的业绩,大家要好好探讨和研究。实事求是的说,在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局在旅游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工作卓有成效。尽管现在大家对旅游的看法有些不一致,但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否定的,那就是桂林旅游业的发展为提升桂林的地位、树立桂林良好的形象和国际知名城市品牌的无形资产、对桂林就业的安排、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旅游的直接增加值不是很明显,在全市经济总量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0%。但是,它带动了整个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促进作用。尤其是直接解决了20多万旅游产业人员的就业,为政府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旅游业聚人气、带财气。桂林相关产业能够有发展,首先是有人气。只要有人进来,就能把信息流、资金流、先进的观念带进来。这一切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没有“桂林旅游甲天下”,没有旅游接待的这一千多万人,没有到访桂林的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没有旅游吸引过来的大量客商,桂林就不会有今天的知名度。桂林的知名度、国际旅游地位是我们宝贵的无形资产。许多工业和农业 项目都是由桂林旅游考察带来的。是桂林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了客商们来桂林投资。
旅游局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都旅游实现两位数增长,旅游收入高出旅游人数增幅8个百分点,今年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的发展,我认为重点不在于人数有多少,而是在于旅游收益有多少。政府对我们的旅游工作是满意的,尽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的,但总的来说政府是满意的。再次,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敬意、慰问和感谢。
桂林旅游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来之不易。我们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旅游的素质、质量和效益?今天要大家来,就是要和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一、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着眼于桂林长期发展的宏观考量,如何进一步调整、修编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如何把旅游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以及商务发展结合起来?
目前,我市旅游、文化、体育、商务等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强势资源,甚至在某些认识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力量太分散。旅游要主动融入和参与其它产业,提升旅游自身的素质。桂林旅游目前是整体素质不高,观光客偏多,旅游收益不高,就是因为没有没有与文化和体育、商务等相关有效结合起来,没有丰富的产品内涵,没有东西把游客留下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我建 议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旅游牵头,共同研究,修编时要将文化、体育、商务等相关产业都结合起来。高尔夫、体育康复中心等都与旅游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如果我们把各方面的名家引入桂林,必然就会活跃桂林书法等市场,形成古玩、书画、奇石、古董一条街。同时就会带来很多高素质的客人和一些有效的资金流等等。旅游规划不应该只是旅游的规划,而应该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要从规划入手,将相关项目结合起来。从而让游客在桂林形成二次消费、三次消费提升旅游收入,提升整个旅游的素质。
(二)认真研究政策和项目,并积极寻求国家和自治区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全面提升旅游素质、质量,我们就要争取旅游方面的政策,取得国家在项目、资金上的支持,要引起国家的重视。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来桂林强调过桂林要保护好环境,但是我们要看清楚,如果桂林不发展工业,我们的税收从哪里来,我们桂林人吃什么?我们就要从这里入手,我们桂林保护环境、抓旅游,国家应该给予桂林政策?能不能给予桂林财政转移?桂林有的是土地,国家能不能给予资金上给予支持?能否给予大的项目支持?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花一些钱从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请一些高手来,在国家旅游局请个副局长当个顾问,就发展桂林旅游进行研究,通过他们的声望、地位,通过他们的口说出桂林旅游发展的战略和需要来,以此向国家和自治区取得政策和各方面支持。只要能搞出七八条来,国家能给予两三条政策我们就好办了。我们能不 能把桂林搞成一个国家级的旅游发展试验区?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政策?需要怎么样的支持?把我们的发展战略做出来,再通过技术上操作一下,表明我们的旅游产品不够,争取一些国家及自治区政府的支持。
(三)桂林旅游下一步的考核指标应该是什么?
国家民航总局把桂林机场定为中国面向国际旅游的枢纽机场。这是中国的第三个枢纽机场。这个枢纽机场不是靠国家民航总局给的,最后是靠我们的实际数字和事实说话的。我们要怎么做好这方面文章,与政府的指导思想是有关系的。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桂林旅游下一步考核指标追求的应该是什么东西。我们要提高旅游的素质和效益,关键不在于人数而在于收入和整体素质。人数增长关键则看重于海外人数的增加。桂林已经有1400万的人数基础和110万的入境人数,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收入。因为桂林发展旅游是存在容量问题,需要交通组织、社会管理等问题配套。下一步要重点考核旅游收入,收入能够增加多少才是问题的关键。另一方面,人数我们主要考核境外人数。要扩展中高档客源市场,要做好交通文章,开通国际航线、引来境外客源,要下定决心多开通国际航线和航班,并争取在5年内有新的突破,争取每年境外游客达到200多万。
(四)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品来吸引和留住中高端客人,形成他们的二次、三次消费?
我们机场改造、高速路修建、酒店建设等等都是产品的改造,我对桂林的旅游充满信心,说到这点我是很有底气的。桂林-广州列车、桂林-台湾航线开通后,我们的交通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大量客人将涌入桂林旅游。在交通交通解决后,我们的宾馆、商务会展设施、商业网点、球场、新景点、休闲度假中心等旅游及服务产品要留得住客人。商业方面我们要引进世界大的品牌。各种设施我们要不断完善。酒店方面桂林要建超五星级酒店和引进在全国配套成龙的连锁酒店。景区景点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吸引新的客人。过段时间我们要通过国家旅游局向有关部门汇报我们的战略规划。
(五)桂林旅游工艺品的研发和拓展问题。
旅游产品要参与文化,让游客除了观赏山水之外,能够买一些具有纪念价值的东西走。桂林可以搞小吃一条街等项目,让游客体会风味,参与文化。可以搞一些高档的康复和按摩中心,可以组织开放一些有桂林特色、有经济价值的旅游商品。举一个例子,毛竹可以搞成有品位的工艺品,从而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六)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
我们的景区管理方面在服务、环境卫生、设施上、景区特色上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下一步要在景区的管理方面下功夫。我最推崇武夷山,因为他们的环境保护得特别很好,给客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一定要加强景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一定要研究如何做出景区的特色。
(七)旅游统计口径和税收征管的问题。
桂林旅游在全国都是说得上话的。但是,现在南宁的旅游人数 和收入已经超过桂林,虽然他们的商务客人和开会的客人比较多。但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我们统计方法和口径的问题。我们要走出去好好的学习学习,回来好好研究一个适合我们桂林旅游统计的口径和办法。另一个问题是旅游税收的问题。在旅游方面,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们要让旅游企业明白,虽然企业是他们的,但他们使用的资源是国家的,而且国家在旅游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多的公共资源,如治安、管理等资源。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国家的税收不能流失,只有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对旅游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才会更大,企业收益才会更大。
(八)旅游人才队伍的问题。
我们策划旅游,就要有人才。我们要研究队伍培训、教育管理问题,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好文章。另一个是旅游市场规范整治管理的问题。我们在市场整顿方面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取缔一些违法企业,维护好桂林的整体形象。
二、近期需要落实的几件事
1、研究策划在桂林创办一个高层次、永久性的论坛活动。要着手研究首届世界旅游组织和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研讨大会怎样与东盟博览会相结合。桂林的突破口要从旅游开始。我们要研究策划创办一个每年在桂林举办的高层次、有较大影响的论坛活动,要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结合,积极融入泛北部湾旅游圈,将大旅行社引进桂林,将区内、国内和世界主流媒体吸引到桂林,为桂林做好宣传,以此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坚持每年都搞,而且层次 要不断提高。
2、打造一个桂林旅游文化的节庆品牌。
旅游要与文化部门联合,看怎样在桂林策划创办一个永久性品牌节庆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形成一个桂林对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宣传桂林,最重要的是把桂林的招商引资带起来,通过这个活动搭建个平台。琢磨一下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节,应该如何办好,是应该一年办一届,还是两年办一届好,要办好这个品牌。做好准备以后明年就办,并且要很好的延续下去
3、研究制定今后的国内外航线开辟计划。近期拿出一个开通航线的五年规划出来。
4、多部门联合规划旅游开发项目。
旅游、商务、建规等部门联合起来对今后新建商场、酒店、高尔夫球场、休闲度假区的布点进行摸底,研究在雁山、临桂、市区哪里适合建酒店,哪里适合建连锁商场,将商务和旅游结合,做好初步规划,规划出旅游休闲度假带,做到招商引资心中有数。
5、制定漓江的短、中、长期的规划。
各部门要配合研究怎样保护,合理开发漓江资源,创新漓江游览方式。怎样设计阳朔和平乐的漓江游览航线,要把灵渠连接起来,把这个系统工程做好。好好研究古柳运河的开发、漓江下游开发等问题。还有就是漓江游船改造问题,解决好漓江游船污染、档次、旧、无特色的问题,要设计适合不同档次游客需求的游船。要好好研究两江四湖游船的特色问题(古香古色、大小多样等)。
6、完善城市及景区多语种标识。
桂林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开放城市,一定要解决好景区标识运用多种语言的问题,要增加景区和城市的英、日、韩,并逐步在全市逐步推开。
7、制定旅游营销规划。
要制订今后对外促销规划,突出桂林的重点和特色。我们的宣传促销不能老是跟着区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跑,我主张我们自己出去搞促销,突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重点形成几个热点地区,集中力量宣传。桂林旅游宣传片要充实内容,要突出宣传对交通条件的便利、区位条件以及投资环境,要重点宣传我们有什么产品,宣传桂林的历史文化内涵,打好文化牌。宣传桂林高新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成果,以及汽车、轮胎、制造业、制药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状况
8、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合作。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来促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服务业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加强部门的协调和融合,包括资金。今年我重点研究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第三篇:市长在新农村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今天开始了。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集思广益,推动落实。这次研讨会期间,将在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交流研讨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市委书记赵春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献计献策,切实把这次研讨会开好。下面,我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一起研讨交流。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宏观调控中着力加强农业这一薄弱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在此基础上,去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势而为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任务的集成和拓展,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延伸和强化。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面貌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新企望,必将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深刻领会中央决策和把握全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市的基本市情,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首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但是,目前在全市整体发展中,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198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倍,而x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4倍;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9倍,xx市为3.92倍;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倍,而xx市达到了4.5倍。这一组数字说明,改革开放25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不断拉大趋势,而且差距比例高于全国。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农民消费需求受到较大的抑制。2005年,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1%,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9%,比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55.1%低10.2个百分点;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市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曾非常接近,到200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21%,比城镇居民的36.59%高14.62个百分点;比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7.2%高4个百分点,比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5.5%高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别,表明我市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三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服务差距较大。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40.91%,而城市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已达到64.4%,相差23.5个百分点。从卫生事业发展来看,现阶段我市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镇,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薄弱,条件简陋,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要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其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市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对的最大挑战。2005年,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虽较建市时的1985年的224元增长5.9倍,但与全国、全省2005年的平均水平3255元和1980元相比,则分别低1705元和430元。从农业基本条件看,人多地少、山多川少、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差,是xx农业发展面对的基本现实。全市现有国土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平均人口承载量241人/平方公里。分别比全国(127人/平方公里)、全省(53人/平方公里)高1.8倍和4.11倍。2005年,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72.98万亩,占总面积的26.7%,人均1.88亩,耕地中山旱地占94.85%,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沟壑地区,植被覆盖少,水地流失严重,并且“人增地减”的趋势还在加剧。全市人均水资源91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最低需求标准,仅为全国人均的1/4,全省人均的1/2,属水资源短缺地区,缺水率19.3%。xx虽是省内降雨较多的地区,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农业基础脆弱,还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粮食单产2005年为每亩176.4公斤,低于全国132.6公斤、全省39.2公斤;200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5.8亿元,人均1050元,比全国、全省分别低1998元和602元。在农业增加值中,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分别占69.9%和24.6%,非农产业比重很低。我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充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果农业基础不稳,农民收入不能提高,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第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同样,我市农村面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基本现状,也决定了农村稳定是全市稳定的基础,农村安定和谐是全市安定和谐的基础。因此,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农村形成安定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为构建和谐xx、平安xx奠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二)正确认识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尽管我市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们也具备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近些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发展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广大农民盼望农村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因此,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既要正视困难和制约因素,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和决心,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新农
村建设。
(三)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市带来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这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基础上,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力度,制定了更直接、更有力的支持“三农”的重大措施。比如,“十一五”期间,中央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都要明显增加。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所有这些对我市加快农村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利用好这一机遇,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协调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逐步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总之,通过深入学习,深化认识,要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从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总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都应围绕、服务、服从于这个总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广阔道路。其突出的特点是,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实现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使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成“龙型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相结合,使乡镇企业、乡村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突破区域界限,联系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户而扩大产业群,联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而延长产业链,联系农村二、三产业而形成产业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它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又可大范围地扩大经营规模,已成为我国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就我市而言,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基地建设、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缓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滞后,产加销分割,产业链条短,效益不高。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发、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切实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让广大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加快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以推进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农业科技进步为保障,大力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成为经济支柱,凡是经济支柱,都是因为产业具有特色。我市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初步形成的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我们在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上,要立足现有基础,把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大力推进畜牧业技术进步,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把畜牧业做强、做大、做出品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上档次、上规模,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增强带农增收致富能力。发展农民增收支撑产业,还要特别注意一、二、三产业联动和合理布局,通过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民增收展现广阔的前景。
(三)大力推进劳务经济超常规发展。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这件事情做好了,不仅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减少农民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关系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因此,必须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战略地位上来谋划和推动。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培训资源,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劳务输出培训,提高务工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要抓好有组织的输转,建立灵活高效的劳务管理体制,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逐步形成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使自发盲目的劳务输出转变为组织有序的科学流动。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搞好信息、中介、法律和办证等全方位服务,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环境。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尽管我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仍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我市农村基础设施点多面广,地域差异较大,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建设任务,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建设。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和耕地质量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梯田建设力度,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加快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步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加强农村饮水、医疗卫生、道路、电网、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当务之急是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要在继续抓好“两基攻坚”、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下大力气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成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支撑。其次,农村卫生事业要突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规范医疗服务,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第三,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县乡文化馆站建设,构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要以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中心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党的政策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农民利益的具体
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头,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首先,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其次,要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要搞好乡镇职能转变、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第三,切实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政策、财政困难县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持政策,以及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最管用的,也是农民最关心、最欢迎的,我们必须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党的农村政策的效力。
三、加强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涵盖面宽、涉及面广,有许多重大利益关系需要协调。在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科学谋划、精心指导。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规划和方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到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统筹安排好各项建设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市上指导、县区组织、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市县区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重点加强对政策资金扶持、村镇规划编制审核、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特别是综合部门、基础产业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事业经费时,要更多地向新农村建设倾斜。
(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政府投入要向农村倾斜。各级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逐年增大对农业的投入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各级政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项目储备争取工作,力求有更多项目能够进入国家和省上投资计划。其次,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社会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整体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尤其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
(四)广泛宣传发动,形成整体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改变农村面貌,创造幸福生活。全市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动员和引导市县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五)狠抓落实,确保良好开局。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各项重点工作部署结合起来,立足各自实际,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作风,在工作中切实做到: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经常深入农村,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群众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四篇:市长在全市财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肯定成绩,上半年财税工作成效明显
1.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对受禽流感影响的家禽养殖场及家禽加工企业,及时给予财政补助。落实对粮油种植大户的直接补贴和“订单粮食”的价外补贴,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扶优扶强,着力培育明星企业、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支持品牌战略实施。贯彻落实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上半年全市退税13.65亿元,历年应退未退的已基本退清,促进了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从3月份开始,全市单月出口额已跃上1亿美元的大关。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社会保险补贴、公益岗位补贴等政策,促进下岗再就业。
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统筹协调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全年可减轻农民负担4741万元。采取积极措施,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康庄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大了对公共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中心城市二轮教育布局调整。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市公共卫生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及传染病医院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收入征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加强税源监控,深化细化分税种、分行业管理,创新征管办法,加强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小税种的征收。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配合矿山整治工作,组织实施了全市矿产税收专项检查,开展了对全市“三类”企业的清理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效。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统一征缴办法,提高社保费征管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和监控,市本级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已全部纳入市级财政专户管理,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4.财税改革与管理进一步深化。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对8个单位进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加强会计集中核算,逐步扩大资金集中支付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了采购目录和采购预算编制范围;加快财税信息化建设,启动“金财工程”,开发运用“12366”语音系统新功能,方便群众办事;对乡镇和市级机关政府性负债情况进行调研,摸清了底数,提出了规范管理的意见建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和处置审批工作,积极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国有资产委托监管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尽管上半年全市经济和财政运行的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一是煤电油运紧张局面仍在加剧,尤其是土地、电力供求等矛盾异常突出;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成效初显,但近期对经济、财政和税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三是外贸增长加速与地方负担加重的矛盾逐步尖锐化。下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将出现“双回落”,经济增长回落和效益回落。这些都给全市财政运行带来直接、间接、即期和预期的重大影响。从财税角度看,归结起来主要是:
一是财政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大。一方面,电力、土地、煤、油等一些生产要素供应紧缺,能源、原材料等一些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效益缩减,影响了城乡居民生活和我市的投资环境,对财政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对房地产业、建筑业、建材业等重点行业利润和税收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银行信贷收紧,国家遏止过热投资,以及市场竞争加剧,这些行业如出现较大的波动,将波及到其他产业,对财政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相互叠加、互相作用,会影响财政收支的持续稳定运行。
二是出口退税负担沉重。今年全市安排的出口退税预算为9.3亿元(按外贸出口增长20%测算)。但是按目前的外贸出口增长和历年出口情况,全年外贸增长将在30%以上。出口退税地方财政承担数额将超过预算,地方可用财力受到严重挤压,全年收支平衡面临严峻考验。另外,出口成本增加导致部分企业效益下降,最终也将影响财政收入。据测算,退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每出口一美元将提高出口成本7分人民币。如纺织品的生产出口,相关企业原平均利润率为6%,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后,将使其利润空间大大缩小。
三是财政支付风险日益加大。近年来,我市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各方面要求加大公共支出的呼声很高,财政现时的和潜在的支出压力很大。另一方面,过去长期积累的政府直接显性负债或潜在负债,数额巨大,等待“消化”。
因此,下半年财政收支形势十分严峻,各级财税部门对此要保持清醒头脑,树立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有所作为,进一步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困难面前想办法,压力面前出精神。既要看到困难又要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攻坚克难,创新办法,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财税工作的新局面。
三、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
要完成今年财税工作目标,任务非常繁重。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要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继续按照“做大蛋糕,优化结构,综合调控,推进改革,练好队伍”的要求,苦练内功,创新工作,狠抓落实,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在发挥职能上下功夫。国家宏观调控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区别对待”,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施策,该控制的坚决控制,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财税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式和环节,将解决制约发展的共性问题,作为财税发挥职能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创新财税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通过完善财税政策,运用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财税政策手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吸引和聚合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投向鼓励发展的项目、产业和领域。要集中财力保证 “六个百亿”工程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支持我市城市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财政对热电企业的支持力度,下半年市财政安排500万元,用于对热电企业超发电量的补贴,鼓励企业多发电。进一步优化科技三项经费等资金的支出结构,重点扶持科技孵化中心、重点项目等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出口退税政策,做到应退尽退,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重点支持农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发展。
2.在组织收入上下功夫。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地方可用财力增长减缓的情况下,要开拓思路,积极组织税收,把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和财力结构结合起来,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是加强税收收入分析,提高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探索“责任到人、管理到户”的征管模式,扩大税源监控面,深化纳税评估,优化纳税服务,加大清欠力度,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二是在依法规范的前提下,优化税收收入结构。创新征管手段,加强对营业税以及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小税种的征收,积极培育新的地方主体税种。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探索非税收入政策和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对不缴纳营业税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营业性收入,全面实行预算外集中。
3.在支出管理上下功夫。在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要全面清理财政支出范围,严格控制车辆购置、电话费、出国费、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二要加强部门预算的执行刚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不能随意变更经费用途;一般性支出要保持零增长。三要下决心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要抓紧对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存在的必要性、规模的合理性以及整合的可能性,压减那些效益不高的专项支出,合并资金用途和扶持对象相近的专项支出,盘活支出存量,增强统筹调配财政资源的能力。四要加强财政支出跟踪问效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论证管理制度,选择若干项目进行评审。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各项违规、违纪行为,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4.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试点面。稳步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型。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完善现行政府采购模式,加强对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的监督,健全采购制度,提高采购效率。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实施国有资产委托监管。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逐步推行企业财务监督社会化工作。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本着分权、制约的原则,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廉政建设,促进财政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抓紧实施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在摸清底数、区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完善举债项目评审、监控等制度,合理适度负债,防范政府负债风险,确保重点建设资金需求。
5.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财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吃苦精神和工作能力都是好的,市委、市政府对这支队伍是放心和信赖的。但是,我们要充分认清目前财税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对我们每个财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各级财税干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视困难为考验,把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越是困难,就越能体现财税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水平,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困难,出色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你们的各项任务。二要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提高为基层企业服务的水平。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努力培养与财税工作相适应的最佳知识结构和技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三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简化程序,强化责任,提高效率,确保政令畅通。加快服务创新,把生财、理财、聚财融会贯通,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为部门、基层提供优质服务。四要狠抓工作落实。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推进。要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切实做到讲实话、算实账、办实事、求实效。五要廉洁自律。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收好税。
第五篇:XX市长在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之际,市政府就在这里召开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工作座谈会,我认为会议开得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刚才,市融资办主任XXX同志通报了开行打捆贷款工作情况,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开行省分行评审处副处长XX同志对绵阳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意见。这些,我都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对此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中央刚刚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看,今年的金融政策仍然是在国家大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如此,还将加大对部分行业限制力度。再者,随着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其操作将越来越规范,贷款也将越来越难。以后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可能比现在还难。作为地方政府,要发展地方经济,没有金融的支持怎么办?国家开发银行陈元行长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早在1999年就提出开发性金融的理念,什么叫开发性金融,就是在现有金融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利用开行的资金优势和地方政府的组织征信优势,通过开发企业打捆贷款,来“解决地方政府想干而没法干的事,专业银行想干而不敢干的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志们,我们与开行合作,就是在干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希望同志们要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一以继之地干好这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政府的组织征信优势,全力搞好此项工作
大家知道,开行在省以下是没有分支机构的,他要在我们绵阳开展企业打捆贷款工作,靠谁来帮他完成大量的基础调研、考察、评价工作,这肯定得靠我们市县两级政府,尤其是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的融资机构、担保机构和借款平台。目前,市政府已经成立了市融资办,并确定天力担保公司和信达资产经营公司分别作为担保平台和借款平台。在和开行一年多的合作中,他们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很不错。但现在随着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光靠市上的同志是远远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各区市县也要成立融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对辖内企业生产经营及资金需求情况的掌握,随时向上申报企业贷款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开行打捆贷款工作更加深入,同时,也有利于开行和政府加强对贷款企业的贷后监管。
三、提高风险意识,建立市县联动的风险分担机制
开行的进入,可以说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解决企业融资的最好途径。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风险意识,我们的基层政府只为解决辖内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而不负责任的将一些不讲信用的企业推荐上来,这样势必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或损失。我认为,现在光是市上承担风险,不利于整个工作的推动。各县也要与天力担保公司协商,建立市县联动的风险分担机制。当然,出钱多少,要根据各区市县的情况而定,条件好的:如涪城、江油、高新区、安县可以稍微多一点,其它区市县多少出一点。出钱不在多少,关键是一种责任感,出了钱,你推荐企业就得负责。目前,全市大部分区市县都和天力担保公司签了协议,现在就剩涪城、江油两个主要地区了,请你们回去和主要领导尽快商议,及早拿出方案,以利与开行的进一步合作。
四、希望开行四川省分行和我们市县两级融资机构,积极拓展业务,尤其是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前段时间,听市融资办和天力担保公司的同志说:他们将和开行一道对梓潼的圣迪乐鸡蛋推行“开行+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的五位一体的封闭贷款模式,我认为很好,这样不仅支持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且带动了成千上万个农户的致富,这种事情干得,可以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在这里,也请各区市县政府认真研究,并根据各自情况,提出项目和支持重点。
现在的政府分工,我主要抓开行的工作,陈英同志配合,以后,凡是与此项工作有关的问题,请同志们多和我与陈英同志联系、沟通。最后,祝开行和绵阳的合作更加成功,祝在座的企业越办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