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引领 立德树人 建设优质乡镇初中
文化引领
立德树人
建设优质乡镇初中
——浩塘中学迎接省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响应建设教育强县号召,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改革,紧紧围绕“文化引领、立德树人、建设优质乡镇中学”发展目标,在深化合格学校建设基础上,继续完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培优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打造一所环境优美、师生优良、质量优秀的乡镇初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学校基本情况。我校地处桂阳县西部,舂陵江畔,浩塘圩北面,占地190余亩。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95人,在岗教职工45人,专任教师37人,本科学历3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怡人,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学生澡堂、教师宿舍等,建筑面积达10795多平米。拥有学生网络电脑室、音乐室、美术室、师生阅览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拥有图书14108余册,有理化生实验仪器12056件,音体美器材600余件,教学设备总价值74万元。学校内部配套设施比较完备,是一所初具现代规模的乡镇中学。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合格的学校。近几年来,县财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学校维修改建美化绿化等。2013年投入40余万元,加固教学楼走廊;2014年投入90余万元新建学生厕所,更换教学楼门窗,增添校园节能太阳能灯;2015年学校争取教具局立项资金40万元,改建了学生卫生间,把旧教学楼成行政办公楼,购置3.5万办公桌椅。从2013年起,县财政统一配备学生课桌椅,寄宿生床架,统一采购学生食堂节能灶和学生就餐餐桌,统一配备教师办公电脑28台,建设了教师培训室,安装了多媒体,解决了行政办公、教师年级组办公问题。今年学校投入资金30余万元,更换学生食堂木质门窗,添置就餐桌椅,绿化、美化亮化校园。通过这几年学校维修及教学设备设 施的添置更换改造,极大的优化了我校的教学条件,学校逐步向规范化内涵发展,推进了我校向现代化乡镇中学发展的进程。
三、明确办学思路,走内涵发展道路
端正办学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行为,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学校要发展最怕缺办学思想,没有办学思想就无法谈办学特色,学校也无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引领,立德树人,建设优质乡镇初中”是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我校在全县初中学校中所处的位置,根据我校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确立的学校发展思路。制定了《浩塘中学章程》,确定了“为学先为人,立身先立信”的校训,以“博爱、宽容、务实、进取”为校风,以“爱岗、敬业、爱生、善教”为教风,以“勤奋、刻苦、善学、好思”为学风。发挥我校校园面积广、区位优势强、基础建设好的这一优势,重点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把学校建设成最有文化的地方,把教师建设成最有文化的队伍,把学生育成最好学上进的学生,力争三到五年我校建设成一所现代化的优质农村初中。
这几年,学校重点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从制度建设到硬件优化,从队伍建设到人文环境建设,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把学校发展重点放在环境优化、队伍优化、质量优化上来,确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力争三到五年建设成一所现代化的优质农村初中。学校坚持 “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树立“育人第一,升学第二”的育人观,“为学先为人”的育人观逐步在教师心中形成,对学生培养重在养成教育的形成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三个最起码的学生要求和讲诚信、有责任、能感恩、有爱心、有民族自信心的基本公民素养作为教师始终不放的德育目标。
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好习惯伴我行》,把养成教育作为课程一样重视起来。每学期第一周确定为“德育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等,规范学生行为习惯。针对班主任都是男性老师,我们安排女教师每期进行两次女生辅导,对女生进行心里疏导和生 理卫生指导。学校每期聘请校外辅导员导学进行“法制讲座”,聘请全国少工委王德清教授到学校进行“感恩父母”巡回演讲,聘请省消防总队李教官到学校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和现场消防演练。加大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法纪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淡化德育说教,强化德育实践,更新德育形式,重在教育与预防,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社会公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几年来,我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为零,犯罪率为零。
四、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构建教师良好心灵,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衰系于教师。建设一支稳定的、师德高尚的、业务精湛的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要发展,质量要提升,关键在教师。在现有师资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学校采取“育人先育师”的模式,大力开展校本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通过“校长论坛”“优秀讲师讲座”来推进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通过“读书奖励活动”继而推进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通过远程教育和网络平台的交流来学习吸取外界的先进经验,通过校本电脑自学考试过关奖励的形式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几年来,我校外出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先进班主任管理经验、听优秀赛课、学习学校先进管理等的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二,除了少数上了年龄的老教师和教辅人员外几乎都外出参加过学习,具有职称的教师都参加了继续教育。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达2万余元,2013年下期至2015年下期用于教师培训经费达8.3万元。
抓好教师的心灵建设是建设教师队伍的关键,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严要求、捋心理、多活动是建设教师队伍的三个方面。我们重点抓好三个队伍建设。一是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党员教师队伍建 设,三是科任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个思想稳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领导班子,磨练一支有敬业精神、有政治素养、乐于扎根塘市中学的具有服务意识的年轻管理队伍,培养建立一支守师道、正师表、履师职、铸师魂的党员教师队伍,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爱生敬业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此,学校确立“师生共同发展”管理思路,学校采取“育人先育师”的模式,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同时,大力提升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构建良好的心灵。我们邀请专家给全体教师做“打造积极心态,做幸福老师”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捋顺教师的心理,明白工作的真正意义,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更让老师们明白了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享受快乐,教师受益匪浅。教师的敬业精神得以强化,师德师风得以净化,教师的社会形象得以优化,学校办学声誉得以美化,教师们认真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深得社会的好评。这个学期我校行政人员中周宇翔、雷绍亮、杨群文担任班主任工作,他们勇挑重担的工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队伍思想凝聚力强,工作热情高,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营造民主、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是当今学校管理的主流,也是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基础。孔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教代会作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号召大家关心学校发展,鼓励大家参与学校管理。要科学规范管理学校,必须从制度上入手,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学校通过调查访问,召开民主生活会,争取广大教师意愿,对以前的各项制度进行了重新审定,废除了部分不适合新形势、不切合现实的制度,制定并通过教代会表决出台了《浩塘中学制度汇编》。这些制度规范了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从“人治”迈向“法制”,特别是《浩塘中学教超课时奖励发放办法》的实施,实现了多劳多得机制,促进教师争当一线教师的氛围。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做到议事民主,评优公平,奖励有据,处罚有章,学校民主氛围才能营造,公平、公正环境才能形成。对教师的管理实行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并且实行年级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教师队伍、中层管理干部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在管理上既做到刚性的制度化,又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教代会加强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学校重大事宜都通过教代会讨论,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然后实施,使学校管理真正做到了依法治校、民主管理,高效运行。
对学生管理,我们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为了突出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出台了《浩塘中学学生管理办法》,通过寝室内务管理规范、食堂就餐规范、业余生活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言行举止规范等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规范,特别是对学生的奖励与处罚条列的形成,让学校管理学生有了依据。通过多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业余兴趣小组活动、竞技比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快乐的生活、学习。打造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2013年学年学生辍学率为0.7%,2014学年学生辍学率为1.1%,2015学年学生辍学率为0.6%,近几年,学校曾多次被教育评为保学控流先进单位。
六、抓住中心,突出重点,确保办学有特色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狠抓教学质量的提升既是贯彻落实我县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的精神,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54.4%的农村留守儿童,面对择校升学后留下的学生,面对大面积厌学学生,我们没有选择,只有勇敢地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途径多形式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都是我校所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几年来,学校贯彻“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信念,树立“育人第一,升学第二”的育人观,在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了“科研兴校”的教研思路,培养教研队伍,完善教研网络,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参加各种赛课、外出听课教研活动,多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校本教研,积极探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探索适合农村初中教学的新模式,得到了市教科院的肯定,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了落实学校“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办学宗旨,为了帮组特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使弱势学生能得到社会关爱,促进弱势学生健康发展,我校成立帮困保学基金,由专人管理,全校教职工带头捐款,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吸引了大批关爱教育的知名人士参与,其中不乏国外人士,三年来共筹集资金2.4万元,资助特困学生35人。2013年下期至2015年下期,共资助贫困寄宿生951人次,资助金额59.43万元。
几年来,学校办学成绩逐渐凸显。近几年,师生获县级以上奖励达72人次。2015年,学生获县级以上奖励达 15人次,教师获县级以上奖励 10次。去年,我校在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男子足球队、女子篮球队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三名,团体中分第五名好成绩。2015年来,雷宇等老师荣获省优秀指导奖,何忠舟、邓贞干等老师荣获县优秀指导奖;雷露莹、何燕玲等同学荣获“校园文学大赛”省二等奖。2015年我校毕业生117人,考入省市重点高中21人,升入职中86人,升学率91.5 %。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校育人环境需要进一步提升,比如校园文化品位,教师的办公条件需要信息化,教师的住房条件差等;第二教育质量提升空间还很大,我们跟县城中学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存在很大差距;第三,学校办学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压奋进,努力工作,发扬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争取把我校建设成环境优美、管理规范、师生优秀、质量优良的现代化乡镇中学。
浩塘中学 2016年4月7
第二篇:“五元文化” 立德树人
“五元文化” 立德树人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沐浴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在黔东大地上茁壮成长。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08年被推荐代表贵州省参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的申报答辩,2009年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建院以来,学院立足黔东经济社会发展,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凝炼出“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新农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了“五元文化”德育工作特色。
一、立足职教,丰富“五元文化”德育内容
我院立足职业教育,在深入分析高职学生思想、心理和知识状况的基础上,选择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职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黔东文化这“五元文化”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指导,用丰富的先进文化引导人。马列主义先进文化体现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养分而不断创新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总趋势。马列主义先进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果,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最重要的文化因素,其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二是以长征精神为旗帜,用绚烂的红色文化鼓舞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不朽精神。铜仁是革命老区,有贺龙、关向应等革命前辈长征留下的光辉足迹,有周逸群、旷继勋等先烈可歌可泣的壮丽事迹,是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感、奋斗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宝贵教育资源。
三是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用良好的职业文化塑造人。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它的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立足职业岗位所需的品德,以爱岗敬业、诚信合作、勤勉创新为主要内涵的职业文化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四是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巨大的现代价值和优良成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对于我们教育师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用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师生,批判地吸收“亲仁”、“尚礼”、“贵和”、“忠信”、“善艺”等思想,引导师生修身诚化,让师生在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树立起担负民族责任的意识。
五是以地方人文生态为补充,用朴实的黔东文化熏陶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是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典型的农
业地区,生态奇美、民风淳朴,人文生态文化渊源流长。侗家风雨桥、苗家花鼓戏、土家摆手舞风韵多彩;明清才子陈珊、儒将徐如澍、“天下玉尺”张元臣、书法家严寅亮等文武将才贤德智慧。用绚丽多姿的黔东人文生态文化培养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增强他们扎根家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信心。
二、积极探索,构建“五元文化”德育体系
学院积极开展“五元文化”高职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其教育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1、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五元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专业课教学的各环节;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开发校本特色教材;把新农村政策、职业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黔东文化等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几年编写了《铜仁故事》、《文化笔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黔东当代作品选》、《社会知识》、《桃源铜仁》、《春秋文集》、《铜仁.五溪生界古文化》、《铜仁职院党团知识培训教材》、《邓小平文化观研究》、《校园文化学导论》、《校园文化略论》等专著、教材。
2、加强“五元文化”教育研究
学院成立“五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开展“五元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新农村建设政策与策略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侯长林教授主持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被列为2009年中共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特助项目;侯长林教授主持的《高职教育与铜仁
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高级政工师李朝安副书记主持的《高职院校文化德育模式研究》、田银萍副教授主持的《铜仁地区人文生态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开发利用》、彭明生副教授主持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邓川副教授主持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文化管理研究》、宫盛花讲师主持《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关系---以苗族、布依族为例》、杨敏讲师主持的《<周易>德育思想研究》、征玉韦讲师主持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的西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吴慧倩副教授主持的《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研究——以服务贵州经济为视觉》、李萍讲师主持的《中高职学生流失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勾文明讲师主持的《思南土家族民俗整理与研究》等12项课题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田银萍副教授主持的《“五元文化”高职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和《铜仁职院护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陈慕鸿副教授主持的《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贵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代亚松讲师主持的《铜仁乡村旅游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15项课题被列为院级课题。其中,《“五元文化”高职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田银萍副教授主持的《铜仁职院护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分别被评为2009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92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6篇。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以长征精神为典型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爱岗敬业为基本内容的职业文化;以孔子思想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绚丽多姿的人文生态文化为重点内容的黔东文化的“五元文化”德育理论体系。
三、打造基地,营造“五元文化”德育环境
学院以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德育资源,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校内人文氛围浓厚
学院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修广场、筑长廊、建陶园、塑雕像、赋路名等方式,将“五元文化”展示在师生的眼前,渗透进校园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于师生心里。
学院设计了文化建设方案,建成了“孔子文化园”、“陶园”、“黔东红色文化园”、“中华诗歌文化长廊”(翰墨路),并对每一个楼场馆所进行文化命名,如教学楼被命名为“格物楼”、“致知楼”;学生宿舍被命名为“钟灵楼”、“毓秀楼”,还有“求真大道”、“笃行桥”等,让广大师生走过“笃行桥”,踏上“晨曦路”、“求真大道”,通向“明德路”、“自强路”,使师生顿悟重行之理;临河诗歌路,俯睨“坞泥河”,懂得出淤泥而不染;走进“格物楼”、“致知楼”,使学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闲游“照壁山”,怜古人勤学而无烛;栖身钟灵楼、毓秀楼、惜福楼,更惜堂煌楼宇快成才;聆听于“寅亮厅”,吸取科学与真理的智慧;静读于“孔子书屋”,品味“亲仁、尚礼、贵和、立志、笃学、善艺”的精髓;慢步科技馆,从简陋粗劣的器物中探视中国科技曲折迷茫而悠久灿烂的革新之路,培
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和开拓创新的勇气;驻立“逸群广场”,回首红色黔东的激情岁月,励志图强、不畏艰难、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
2、校外文化基地类型多
——红色文化基地:如“周逸群纪念馆”、“旷继勋故居”、“石阡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印江木黄三•六军团会师旧址”、“印江沙子坡红军群众大会旧址”、“松桃石梁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松桃甘龙红军烈士纪念碑”、“石阡甘溪红军纪念碑”等。
——自然文化基地:如梵净山、九龙洞、铜仁十里锦江、乌江百里画廊、思南石林等。
——历史文化基地:如世界唯一的戏剧活化石-铜仁东山傩文化博物馆、苗王城、南长城和凤凰“沈从文故居”等。
——乡村文化基地:如印江团龙民族文化风情村、寨英古镇、江口云舍民族文化风情村、沿河南庄土家民族文化村等,这些都是我院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地。
通过打造基地,营造了良好的校内外“五元文化”德育氛围,让学生时时受感染、处处受熏陶、人人受教育。
四、创新载体,找准“五元文化”德育突破口
1、围绕“五元文化”,突出“四项主题”教育
第一、热爱生命教育,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关爱每一个生命,从观念的树立到具体的行动都突出对生命的关爱。院长侯长林教授带头开设的《做一棵高贵的苇草》等一系列热爱生命讲座,强化师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各系开展了防火防灾演
练及安全知识宣传,扎实抓好安全教育;从2006年起设立安全专项奖,对全年无事故的部门进行奖励,构筑安全防护体系。由于安全工作制度完善,措施具体,学院几年来无一重大事故发生。
学院以学生为本,关爱生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2009年生物工程系学生蒋荣俊患尿毒症、经济与管理系学生丁丫患肾衰竭,学院领导带头捐款,职工慷慨相助,充分体现了全院师生的大爱精神和对生命关爱的拳拳之心。
第二、艰苦奋斗教育,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不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为搞好该项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每天节约1元钱,每次节约一滴水”、“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勤工俭学”等活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几千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杂物清理、路面平整、校园绿化等公益劳动。
第三、立志成才教育,倡导良好的职业文化。针对高职学生起点低、就业竞争压力大等实际,我们注重立志教育,并从心理疏导和克服生活困难着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实践,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如护理系党总支开设的“心语信箱”,成为师生的交流窗口,排解了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很多障碍。总务处、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对生活贫困学生,不是施以简单的资金资助,而是给他们提供解决困难的办法。如:通过介绍兼职,教会一门手艺,师生接对子帮扶等措施,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
第四、感恩教育,渲染朴实的黔东文化。为教会学生懂得感恩、自觉感恩,学院开展系列感恩活动。感亲恩,通过给父母写封信、为父母生日祝福、与父母说说心里话等活动表达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激;感师恩,开展与老师促膝谈心,美化讲台,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感友恩,开展“与你同行”、“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培育学生互帮互学互进的风尚;感党恩,获奖、助、贷的学生带头做不少于七天的义务工,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用奉献报答党恩,用知识回报社会。
2、紧扣“五元文化”主体,扎实开展“三节”活动
学院每年3至5月举办“长征火炬节”,5至6月开展“技能展示节”,9至12月为“传统文化艺术节”,寓“五元文化”教育于“三节”活动。
第一、长征火炬节——传递先进文化和红色文化精神。“长征火炬节”期间,举办大型的启动仪式,组织党团员宣誓、红歌演唱、红剧展播等系列活动,开展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的深厚情怀。2009年6月,在庆祝建国60周年举办的《桃源铜仁—多彩贵州为祖国喝彩万人红歌会》上,我院5000多名师生徐徐展开的3600平方米的五星红旗 震撼人心,也进一步激发了我院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激情。
第二、技能展示节——突出职业文化教育。“技能展示节”是我院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展示职业形象、学习规范操作的重要载体。学院有专项经费支持,学生人人有项目,个个都参与。三年来,我院医学系的急救技能比赛、护理系“5〃12”护士节护士礼仪表演和护理
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植物识别技术比赛、计算机应用系的网页制作竞赛、经济与管理系的株算竞赛等已成为传统的竞赛项目。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职业的规范要求,感受职业文化,培养职业兴趣,锻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心理素质。
第三、传统文化艺术节——渲染人文教育。“传统文化艺术节”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渲染地方人文生态文化为主题,开展文化沙龙、读书活动、校园论坛、辩论赛、歌手大赛等活动各具特色,如100场人文讲座、100本好书推荐、100部爱国影片展播。计算机及应用系要求学生背诵50首古诗,人文社科系要求学生会唱10首地方民歌、熟悉掌握铜仁的历史名人和人文风情等,护理系学生能讲南丁格尔的故事,能背诵护士誓言。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内举办的大型活动,如数千名学生参加2009年4月28日的“第四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暨贵州铜仁龙舟文化节”,4月30日的“梵净山文化旅游节”等。
五、建章立制,完善“五元文化”德育考核评价机制 “五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将五种文化知识内化为良好的个人品质、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为了检测教育效果,学院从多层面、多维度设计考核方案,如将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情况和表现作为考核内容,同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地方文化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五元文化”学习。为确保“五元文化”教育长期、有效地开展,制定了《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五元一体”德育工作实施意
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五元一体”德育工作实施方案》、《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五元一体”德育工作考评细则》等系列制度,不断完善“五元文化”德育考核评价机制。并设立专项资金,为“五元文化”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六、常抓不懈,彰显“五元文化”德育成效
1、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院学风浓、教风正,全体师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养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良好习惯,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气魄,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引领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仍然永不止步。
2、培养了一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教师队伍。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学院在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拿出300多万元,实施“教授培养工程”、“研究生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加强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送教下乡,为百姓传授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与技术指导,深受地方政府及农民的赞誉。如杨辽生副教授到江口县推广的西瓜立体栽培技术,成为江口2007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央电视台以“教授送科技进大棚”作了专题报道,该同志还被当地百姓亲密地称呼为“杨西瓜”;王文强讲师受地委组织部的指派,受聘担任铜仁市川主科技助农有限公司业务副总及养殖部总经理,负责在我区广大农村推广白鹅养殖技术,被当地农户称之为“财神爷”;饶茂阳副教授2009年被评为全省首届“青年创新人才”。同时,学院在松桃
县水竹村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学院领导和生物工程系的干部,经过深入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帮扶,使该村迅速发展,现已成为贵州省的“省级示范新农村”。
3、毕业生回归家乡,社会满意率高。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评价好。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明,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较高,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各专业毕业生的称职率为97.75%;医学系、护理系毕业生的称职率为99.3%;计算机及应用系的称职率为91.01%;经济与管理系的毕业生的称职率为97.44%;全院平均为97.43%,以“肯干、实干、能干”享誉省内外。毕业生达返乡率62.3%,分布于医疗卫生、农林牧种养植、社会服务等基层一线,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并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我院2007年毕业生张阳成为全国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曹鑫代表“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全省各地巡回演讲,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执行人,带领家乡人民建设农村奔小康。
4、产生了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影响。中国教育报2009年12月7日对我院“五元一体”高职德育工作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标题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五元文化”德育工作模式》),2010年3月,《“五元文化”主题教育彰显特色
扎实推进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被列为全省高校学生党建典型材料,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陈达新来学院视察时指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
中始终坚持以发展先进文化、传授实用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默默耕耘、顽强拼搏,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科教兴区作出了积极贡献”。省教育厅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张华主任在对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检查时给予了高度评价:“铜仁职院上下重视,齐抓共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工作扎实,卓有成效,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走到了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 在主管部门高度肯定学院就业工作的同时,其他的行业部门及各兄弟院校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践证明,“五元文化”教育,符合我院学生思想、心理与行为特点,凸显针对性,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特色,使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贴近职业岗位的要求,更贴近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五元文化”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拓展创新,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探索,提升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品位和育人效果,取得的成绩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尚需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提炼与完善。
第三篇:立德树人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近年来,笃山中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到行动上”的“三进一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考试评价之中。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融入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责任、诚信、创新、孝敬、合作等优秀品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编发面向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总结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学校组织开展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施学生文明礼仪培养工程。学校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评选“学雷锋爱国之星”、“学雷锋敬业之星”、“学雷锋诚信之星”、“学雷锋友善之星”,向广大师生宣讲身边好人事迹,营造了崇礼厚德的校园氛围。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雷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学校开展“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爱绿护绿、“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清洁环境卫生、环保宣传普及、建设绿色家园活动,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我与留守儿童庆六一”、“我陪老人过中秋”、重阳敬老爱老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中“以行育德”。开展“我为妈妈(爸爸)过节日”、“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等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或在节假日期间,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第四篇:立德树人 师德师风建设征文
立德树人,爱心成就最美人生
时光荏苒,转瞬间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十余载。回首我的从教生涯,感慨良多,三尺讲台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这其中有过苦,有过累,但我坚信,立德树人,爱心奉献,终有一天会成就最美人生!
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素质的教育,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为师之本,更是立国之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也可以没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决不能没有道德。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说: “吾日三省吾身”讲的是古人良好的修养,也是古人重视道德的表现。在当今社会,知名企业的用人标准:“有德有才,坚持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体现了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
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人类将自相残杀,争名逐利,世界将一片混乱,惨不忍睹。
二、教书育人,爱心奉献
“爱心奉献”是教师高尚道德的展现。为人师者,注定与丰功伟绩擦肩,与轰轰烈烈无缘,与大富大贵遥瞰。是的,吾辈本平凡,但静水流深,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平凡得气壮山河;生活本平淡,却远非单调乏味的内涵,而是绚烂之极的风光无限。“能走多远,关键看你有多爱”。心中有了爱,就是燃灯者、举火者,他们提供的光亮,足以照耀孩子们的前程,足以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蜡烛”、“铺路石”,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做学生的榜样。
一代先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诲我们:仁者爱人。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 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教学是一项要求严谨而涉及广泛的工作,每一节课既要有逻辑上的严密,又要有内容上的完整,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在课堂上,要为学生铺设适当的梯度,放开手,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进一步钻研的兴趣。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精心选择恰当的方法,用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不放弃对任何一个同学的鼓励,我相信每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至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我初上讲台时那份紧张与惶恐,但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我又为自己能从事这样一份崇高的职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巴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高尔基也说过:“给,永远比拿更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爱与温暖,会使我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时,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爱恋。最终,爱神被他打动了,赋予雕像以生命。有了爱,就有了蓬勃的生机,就有了跃动的灵魂,“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对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教师虽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从事着“仁而爱人”的事业。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惟有倾注爱心,三尺讲台才会成为梦想起飞的平台。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今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也谈到“爱是教育的灵魂”。有人说,爱是理性的太阳,照耀着世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不惜失去双腿,这是舍己为人之爱;大量乡村教师拿着微薄收入坚守课堂,这是克己育人之爱;无数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两鬓斑斑无怨无悔,这是敬业成人之爱。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每一位好老师都是一张教育的名片,他们看似平凡,却以一生写尽了人间大爱。在我从教十余年的生涯中,我也亲眼目睹了我院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亲耳聆听了他们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于育人工程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望望窗外,校园分外美丽,但更美丽的是教室内一位位教师辛勤耕耘、传道授业的场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秉承“立德树人,爱心奉献”,定能成就最美人生!
第五篇:师德建设演讲稿——立德树人 为人师表
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司各庄镇中心学校 刘洋洋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来思考我的价值;更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来颂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赞歌。
2013年我踏入教师的行业,我心中无比的高兴。记得当第一次站上讲台,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的所有希求已化成七彩粉笔,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
回想我这几年教学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教师真的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用心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可如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展现师德师风的魅力呢?我想起自己刚刚工作时,一位教师语重心长的话:“教师是一份良心活,用心去做事,才能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从此“用心做事”便成为了我工作的座右铭,同时我也在努力观察着、认真学习着。其实,在我身边,我也不时被深深的感动着,因为有着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领导和老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无私的奉献谱写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
司各庄小学有那么多爱岗敬业、德才兼修的榜样,他们的认真、执着让我肃然起敬。而这其中,吴翠云老师正是一位“用心去呵护事业”的人。不仅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在班主任教育领地里依然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在班级管理中,她注重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她每天利用课下和中午的时间给他们补课,手把手的教,一遍不会教两遍,两遍不会教三遍„„不厌其烦,直到教会为止。她所带的班级在学习、体育、文艺、卫生和纪律处处领先。在教育园地里她用满腔热情收获了学生的敬爱,家长的认可,同事和领导的称赞。
面对学生她用爱心感染,例如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看起来很平常,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作为班主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上课间操,开会排队,班主任都得到位。每学期开学计划,期末总结,每周一次班会,布置教室,出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各项工作都要到位。加上每天发生的偶发事件,家庭访问等琐事。这些工作都是她亲力亲为,每当看到班级的管理井然有序,学生们文明有礼时,她的嘴角会轻轻上扬、微微一笑。而她的“用心”更在同事中反响强烈。
由此我更坚定地认为:“用心去呵护学生,用心去对待事业”就是对优良师德师风的最好诠释。
望望窗外,校园分外美丽,但更美丽的是教室内一位位教师辛勤耕耘、传道授业的场景。他们的付出树立起学生的榜样,他们的努力演绎着司小的师风,他们的坚守续写着司小不朽的诗篇。我相信,在司小教职工的传承开拓下,在司小学子的不懈努力下,待到山花烂漫时,司小桃李分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