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

时间:2019-05-14 05: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

第一篇: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

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

一、代理成本:公司制的孪生兄弟

早在1932年,伯利和明斯(Berle, A.A.and Means)即已指出:“事实上,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经济权力的集中,已创造出许多经济帝国,并将这些帝国送到新式的专制主义者手中,而将所有者贬到单纯出资人的地位”(Berle, A.A.and Means, G.C.(1932),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 Harvourt , Brace and World , Inc., New York, revised edition(1967)),这已经成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和经营分离的著名论述。

其实,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以前,就对此种“两权分离”后经营人员的责任心进行了悲观的预测。(参见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中译本,第303页。)

在这里,从亚当·斯密到伯利和明斯所谈到的公司“代理成本”(Agency cost)问题,在现代公司中仍然存在着。该问题的实质就是,委托人如何能促使代理人勤勉尽责、恪尽职守,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效用?对此一问题的回应,便是各国公司法监控体系的建立。

世界各国公司法制中的监控机制各有不同,如英国、美国和日本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英国法看好外在审计人的会计专长和执业经验,倚重中介机构的商业信誉和审慎、持重的工作作风,并经由郑重的委任程序和优厚的身份保障措施来保证其职能的稳定;日本法则坚持公司“二元”(董事会和监察人相互独立)、“单层”(董事会和监察人互不隶属)的治理格局,竭力扶持监察人的势力,使之成为公司中权力的一极,不受董事会牵制地履行业务及财务的监察职责;美国法承认现代公司“经理帝国”的特质,同时借重董事会传统上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确保其外部与独立身份,力图构筑一个超越经理角色之上的战略机构,并在该机构中通过具体分工,选之于贤、诱之以利、诫之以责,对经理进行事前(提名机制)、事中(薪俸机制)及事后(审计机制)的监控。(参见汤欣:《降低公司法上的代理成本:监督机构法比较研究(一)概述》,http://www.xiexiebang.com.)

首先应当明确,由公司理念差别、法系传统各异而引发的政策选择不同,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以后也会持续下去。看看我国的公司监控机制。最近,关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呼声高涨,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治理指引》(草案)和《上市规则》(草案)中,对独立董事着墨尤多。中国证监会也专门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背负着国人多少殷切的期望!在这股热闹劲的背后,我们似乎已经忘却,在咱们公司法中,还有监事会制度!

相对于独立董事,监事会制度可谓门庭冷落,几乎成为了一个可怜的弃儿,活生生地验证了一个世俗得近乎功利的“真理”——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的确,公司法颁布已近十年了,监事会似乎一直甘于平庸,默默无闻。但这在逻辑上并不意味着,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将其取而代之。因为即使是在英美国家,对于独立董事的功效,也存在激烈的争论,诳论在几乎没有一点独立董事实践积累的我国!比较务实的做法,似乎应当是坐下来,考虑一下,我国实行多年的监事会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没有补救的余地。

二、监事会弊病之一:先天不足,裙带之风盛行 监事会基本职能,便是阻遏董事滥权、维护公司利益。按照常识,监控者必须地位超脱,而人员组成的独立性则是基本保障。

我国公司法第124条规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另在第57条规定了监事的消极任职条件,第58条则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监事。”

上述规定,乍看之下,似乎已经足够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但细细推敲,仍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依公司法规定,监事会中股东代表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那么,毫无疑问,根据公司法,一股一票表决权,则该代表股东的监事必定代表大股东利益。于是乎,在我国国有股份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国家委派代表出任监事则是理所当然,而不可能产生代表少数股东利益的监事。水到渠成地,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董事会代表大股东利益,却要求同样代表大股东利益的监事对其实行监督,怎么现实?能够避免监守自盗就已经不错了。正因为如此,据调查发现,不少上市公司的监事长(或监事会主席)由纪委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监事也往往是公司基层部门的负责人,作为董事长、总经理的下级,期望他们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实是勉为其难。

第二,关于代表职工的监事在监事会中所占的比重,公司法规定由公司章程规定。但事实上,由于公司章程由股东大会通过,职工代表在监事会中的比重往往微乎其微,甚至只是个摆设。

第三,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之利害关系人(如配偶或亲属等)能否担任监事?从公司法第124条第3款的规定看,它只禁止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担任监事,无论是如何“扩大解释”这一立法,他们的近亲属都无疑不属禁止之列。如此一来,监事会的监督效能大为降低。

看来,从人员组成的独立性这一基本要求看,监事会已是先天不足,其成员自始就心里发虚,或者是因裙带关系而心怀鬼胎,自然难以指望其会善尽职守。

考虑以上种种弊病,相应的建议是:第一,明确规定,股东选举代表股东的监事时,采取累积投票制,如此可保证代表小股东利益的股东有可能出任监事。第二,考虑到职工相对于社会散股股东,信息更加周全,监督亦更为直接,对监事会中职工代表所占的比例,由法律明确规定,如规定为三分之一以上。如此一方面能够使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名至实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实现。至于职工财务知识上的欠缺,可通过监事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等方式来加以弥补。第三,鉴于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与其配偶等利害关系人在人格上极易混同,公司法第124条第3款宜规定为,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配偶、近亲属等利害关系人均不得担任监事。

以上只是解决了监事会的“先天不足”问题,但后面的问题还有一大堆,集中表现为监事会职权的极度弱化,不妨称它为监事会的“后天失调”。



三、监事会弊病之二:后天失调,职权极度弱化

设立监事机制,其宗旨在于救济经营层滥权的弊害,但它又恰似一把双刃剑,过于宽松将形同虚设,过于严苛则会对经营层形成过多制肘,反而不利于公司及其他利益主体权益的实现。所以,各国视自身情况对监事机制的设立各有不同,或严苛或宽松,并适时调整。这一标准主要体现在监事(会)的职权方面。

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权力的规定,细细推敲之下,竟存在许多问题:

(一)关于公司财务的检查权

公司财务检查权的具体行使方式,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立法模式:第一,由监事或监事会自己调查公司业务执行情况;第二,授权监事或监事会可以委托律师进行审核,如德国《股份法》以及台湾公司法即属此种;第三,采用“公司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的公共监控制度,即公司不直接设立监事会机关,而委托财务专家查帐鉴证,如美国各州公司立法。

反观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实是太过简单,只在第126条“监事会的职权”中列一项规定:检查公司财务。此处存在两处悬疑:

第一,监事会能否以公司名义委托律师、会计师对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进行调查、审计?从法律规定看,应作否定理解。原因有二:其一,董事长为公司之唯一法定代表人,除非得到其授权,监事会并无对外代表公司的权力;其二,“从检查公司的财务”的法律规定本身分析,监事会行使检查权的方式为上述三种方式中的第一种,即由监事或监事会自行调查公司的财务,法律没有赋予监事会以公司名义委托他人审核公司财务的权利。故而,监事会要作委托还须董事长同意,但调查、审计往往事关董事长之利弊得失,期望他作出积极回应太不现实。当然,在此情形下,监事会当可自行委托,但费用却无法由公司列支,而只能由监事会成员自行承担,实际上几无可能。

第二,监事会在行使检查权时,如董事和经理等经营管理人员设以重重阻挠,对此妨碍检查的行为,该如何处罚?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这使得监事会行使检查权,在事实上困难重重。相形之下,《台湾公司法》的规定则较为周详,该法第18条规定:“监察人可以随时调查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查核簿册文件,并可以请求董事会提出报告。违反上述规定,妨碍监察人检查行为的,各处以台币二万元以下罚金。”

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将来修订公司法或进行配套立法时对监事的检查权作如下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的财务,在必要时可委托律师、会计师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费用由公司列支。违反规定、妨碍监事会履行检查职责的,责令改正,并由公司给予处分。由此造成公司损失的,还须承担赔偿责任。” 

(二)关于对董事、经理行为的监督权

我国监事会行使该职权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监督董事、经理执行业务的行为;二是监督董事、经理的瑕疵行为。具体规定为: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他们予以纠正。在这里,尚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任一监事发现董事或经理有违反行为时,能否不经监事会而随时单独提出?从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看,监事会以集体行使职权为原则,尚未规定监事可单独行使职权。这样,监督权须由监事会集体行使,浪费了监督成本、降低了监督实效。与此相反,台湾公司法不要求监察人必须集体行使职权,而允许个人单独行使监察权。该法第218条之二规定:“董事会执行业务有违反法令、章程之行为,或经营登记范围之外业务时,监察人应即通知董事会停止其行为。”此种立法例保证了每位监事均有权独立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监事意见左右,值得借鉴。

第二,监事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制止或纠正?如果该行为已对公司造成损害,监事会如何予以救济?对此,公司法语焉不详。固然,对董事损害公司利益之行为,监事会可要求其纠正,如其拒不理睬,则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将其罢免。但实际上,临股会的召开在事实上困难重重,而且罢免董事对公司影响重大,公司轻易不会运用这一措施。而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监事会以行使监督权为原则,代表权为例外,“公司与董事间的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股东另选代表人外,由监察人代表公司”。对此,我国可予借鉴,赋予监事会代表权或代位诉权,代表公司向董事提起停止或赔偿诉讼。

(三)关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议权 我国公司法第104条赋予了监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但因股东大会召集权属于董事会,在特殊情形下,基于自利心理,董事会往往不愿召开股东大会,监事会的“提议权”往往“只开花不结果”。为制衡董事会的这一滥权行为,各国公司法一般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我国也应赋予监事会对临时股东大会的特别召集权,即规定监事会认为必要并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后两个月内,如董事会仍不召开股东会议的,监事会可行使特别召集权,并由监事会席(召集人)担任会议主席。权责须一致。倘若监事会手握重权,但却对其没有相应的责任规范,那么,监不监督全由着他们。这样,再好的权力架构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四、监事会弊病之三:无为而“治”,责任规范缺失

监事与公司是一种基于信任而产生的经营监督之法定代表关系,法律必须对监事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否则监事义务条款必将沦为具文。我国公司法对监事责任(尤其是民事责任)之规定既不全面,又欠明确,监事的个人责任则更是无从追究。这大大减缓了监事履行监督职责的压力。

于是乎,许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监事们便习惯于沉默,除了在股东年会上例行公事般地发发言外,其余时间则退居幕后,监事不监“事”甚至不知监何事的情况屡见不鲜,公司监事会监督力度不够、效能不高、权威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公司法关于监事会责任规定的缺陷。反观《台湾公司法》,其对监事责任之规定则相当周详,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报告。监察人对于董事所编造并提出于股东会的各种表册,应进行实况调查并将意见报告于股东会,其报告虚假的,各处以台币二万元以下罚款。二是赔偿。监察人因玩忽职守,致使公司受有损害的,对公司负有赔偿责任。监察人对公司或第三人负有损害赔偿责任,而董事亦负有责任时,该监察人及董事为连带债务人。三是解任。监察人玩忽职守构成解任的正当理由,股东会可以决议将其解任。四是起诉。监事玩忽职守致公司受损害,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或根据少数股东向董事会的请求对监事提起诉讼。

参酌以上立法例,建议在将来修改公司法或进行配套立法时,对监事责任作如下设计:第一,监事会向股东大会提交虚假报告的,由公司对负有责任之监事给予处分;第二,董事、经理在经营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而监事疏于职守,给公司或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董事、经理和监事对公司或第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三,建立责任追究主体制度。公司可通过股东大会形成决议,由董事长或委托其他代理人对监事提起诉讼。另外,还应将派生诉讼制度引入到对监事责任的追究中,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均为大股东控制的场合,由少数股东代表公司向监事提起诉讼。

至此,关于我国公司法中的程序问题的讨论,似乎已经结束了。但正如《上市公司治理指引》(2000年11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所言:“在很大限度内,《指引》只是粗线条地突出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基于中国目前的环境实现这些理念与原则所需的努力方向,而非集中于细致、完整的具体做法。”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立法永远也不要奢望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本,它是一个经验的过程,而不是逻辑的推演。也许几年之后,今天的讨论已成昨日黄花,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跋涉。

第二篇:关于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思考

关于完善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的思考

李维安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我国监事会监督乏力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的现状,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监事会;缺陷;完善

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独立性和监督力度是健全法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我国公司监事会远没有发挥其本应有的职能,与立法设计所期望的作用相去甚远,出现了严重的虚化现象。

一、我国监事会制度现状

监事是指由股东大会(或公司职工)选举产生的,监督业务执行情况和检查公司财务状况的有行为能力者,监事是监事会的成员。从各国公司立法看,尽管对监事会这一履行监督职责的机构称谓不同,有的称为监察人,有的称为监事会,有的称为监查役,有的称为审计员,有的称为会计监察人,但在本质功能上并无多大差别。【1】

我国公司监事制度始于1992年国家体改委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1993年颁布的《公司法》专章规定了监事会制度,使我国监事会制度得以最终确立。总体上,我国《公司法》所设计的监事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大陆法的监事会模式,在监事会的结构上,参照了德国式的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的模式;在监事会的职能定位上,更接近于日本、意大利的监事会模式,即主要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在监事会的职权赋予上,虽从形式上看与日本、意大利相差不大,但在实施保障上却几近于无,这导致了我国监事会职权事实上的空泛化与形式化,也为我国监事会制度在实践上的彻底失败埋下了伏笔。【2】虽然监事的权力得到了公司立法的确认,然而在实践中远未产生相应的功效。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公司治理实践中,从众多的上市公司违规案例可以发现,监事会的“喉咙”很难发出独立的“声音”。公司治理问题的屡屡发生,其根源就在于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监事会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

现有研究认为,我国监事会监督乏力的现象较为普遍,监督效率和监督效果不太高,公司监事会的功能事实上难以发挥出来。

二、我国《公司法》中监事会制度的缺陷

1、立法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监事会享有对公司财务的检查权;对董事、高管人员的履职监督权和罢免建议权等等。从立法表象上看,公司法对监事制度的设计应当说考虑的是比较充分,但仍存在明显的立法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司法虽然赋予了监事会对董事、高管人员的涉诉权,但这些权利又不是独立的权利,而是要满足繁琐的前置条件后才能行使,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没有股东的“书面请求”,监事能否自主行使诉权?法律没有规定。再如,法律规定当董事、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监事会有权要求董事、经理予以纠正,但“纠正”并非法律术语,不具有法律强制力,而且法律也没有规定当董事经理仰仗权势不予纠正,监事会可采取何种方式救济,这样一来,“纠正”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些笼统的规定往往造成 1 了监事会的监督权在实践中难以落实,监事权往往流于形式而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

2、监事会独立性不强、权威不足 监事会能否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独立性。但我国监事会独立性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首先,监事会成员的身份不独立。中国监事会中监事一般为兼职, 不少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主席由纪委书记或工会主席担任,其余监事也往往是公司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兼职, 既是公司职员,又是监事,也就是说监事既是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者,又是受管理人员支配的被管理者。这种双重地位显然会直接影响监督职能的独立发挥,进而影响监督的实效。其次,我国公司监事产生,除了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派之外,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事实上,法律虽然规定由股东大会和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监事,但实质上监事的提名和最终选举全操纵于董事会与经理层手中,股东大会只是例行公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人选全操于大股东手中,由大股东来安排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监事的独立性无从谈起。第三,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大多数是政工干部,由于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不熟悉有关法律知识和审计业务,心有余力不足,造成想监督也监督不了或监督不好的尴尬局面。第四,《公司法》没有明确赋予监事以个人名义开展监督工作的权利,而是采取集体行使职权的工作方式,这使得监事的监督受到局限。

另外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实践中,公司的经营信息掌握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手中,监事会所得到信息是经营管理层实际上已经筛选后的信息,监事会无法真正地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甚至得到的信息是虚假的或被篡改过的。这样不利于监事发挥监督作用,从而导致监督形式化和表面化。

3、监事会职权偏小

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了监事会享有诸如对公司财务的检查权、对董事、高管人员的履职监督权和罢免建议权等职权,但面对强大的董事和经理, 但却存在着力度不足、缺乏必要实施手段的严重缺陷。目前我国《公司法》强调的是对公司业务管理的监督权,一些重大监督权却严重“缺位”,如提名任免董事权,聘任或解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权,决定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权等。

4、监事会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上市公司董事、经理的薪酬水平一般明显高于监事,监事并不领取较高的报酬,特别是目前许多公司开始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情况下,股权激励计划也并不针对监事。这显然不利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积极行使。而且监事要履行监督职能所需的费用有时也没有一定的保障,且其报酬和行权费用均牢牢控制在经理层手中,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实施有效监督的。

5、在激励机制欠缺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责任规范

我国《公司法》对监事责任机制规定过于笼统,使监事缺乏积极性与责任心。对于监事义务的规定,《公司法》在第148条笼统地规定:监事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即认为监事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那么监事有没有注意义务,有没有竞业禁止的义务呢,很遗憾,《公司法》并没有详细规定。

三、我国《公司法》中监事会制度的立法完善

1、维护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扩大其职权 独立性是公司监事会制度的灵魂。为了更好的保证监事会这一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督作用, 应积极维护监事会独立的法律地位,扩大其职权。一是建立独立监事制度。独立监事,又称外部监事,是指由来自公司外部、与公司无利害关系的专家担任的,能独立行使监督职权的监事。在实践中,可参照独立董事那样从公司的外部引进与公司没有重要关系的监事,这些监事需是专业人士,如经济,会计,法律方面的专家,与公司没有像股东和职工那 2 样的利益关系在里面,其薪金由规定公司专门成立的特别基金来支付,一旦聘用,除了未尽心尽责外,任何人都不得解除其职务。有关公司的重大事项在监事多数通过时,还必须有独立监事的同意签署才能通过。其次,要在立法上增加监事会的权限,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检查和公司运营是否违法的审查上。积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监事会制度,适当扩充和完善我国监事会的监督权应当会起到积极效果。(1)赋予监事会提名与薪酬参与决定权。世界各国的公司实践表明,监事会完全不参与公司的提名与薪酬的决定,是监督无力的重要原因。(2)人事弹劾建议权。对不称职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通过监事会向董事会提出弹劾。(3)赋予监事会对董事会成员的任免权,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立法,规定在特定情况下监事会可根据一定事实如董事在严重失职,失去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免去董事的职务,使董事不能仗势对监事的“纠正”不理不睬。

此外,为了使监事会的职权得到更好的发挥,可将公司内部审计的功能整合并入监事会,作为监事会的直属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凭借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了解以及经常性、及时性、群众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发挥基层监督作用,将其隶属于监事会,有利于监事会的直接监督和日常管理监督,有利于内部审计评价、鉴证和服务于内部管理职能的发挥,也有利于降低公司监督成本和提高公司监督效率。

2、完善监事资格认定制度

我国《公司法》对监事的任职资格主要规定了消极资格,如第52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第147条规定了不得担任监事的情形等,却没有对积极资格提出要求,以至出现众多不懂会计报表为何物的党委书记监事、工会主席监事、临退休行政官员监事等。为保证监事能胜任主要内容为财务监督和经营管理人员行为合法性监督的监事会工作,应当明确公司监事任职的积极资格,提高监事的任职条件。对监事人选要有基本素质、从事资格的要求,例如要取得会计师、审计师、律师资格或有关专业的学历要求等。以保证监事具备相应的职务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有能力完成监督工作、履行监督职责。同时,也要建立对现任监事进行定期考核的制度,淘汰那些不合格、无能力胜任监事工作的监事,也使在任的监事有了压力,自觉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3、完善职工监事行使监督权的保障机制

在监事的选任上,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监事除了由股东代表担任外,还必须由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担任。出发点是好的,也紧跟了世界公司立法让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潮流,但问题就在于过于笼统,不具体,执行起来有困难,达不到立法者当初所设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公司法上对此予以具体的规定,如对选任的方式和程序以及撤消的条件、程序等,让其有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使公司职工能切实深入到公司管理中来,有效的履行监督职能。

此外,要想真正发挥职工监事的监督作用,就必须消除处于董事、经理从属地位的不利因素,当然要改变这种从属地位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来消除董事、经理对职工监事的不利局面,这种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职工监事在任职期间,非经选举产生职工监事的职工民主机构(工会或职工代表)同意,不得被开除、辞退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不得变换;(2)职工监事离任后三年内非经职工民主机构同意,不得被解聘或改变工作岗位;(3)非经职工民主机构同意,职工监事在任职期内和离任后三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不受额外的加薪。第1、2条规定旨在防止董事和经理的报复行为,消除职工监事行使监督权的后顾之忧;第3条规定意在防止董事和经理的拉拢、腐蚀行为,避免职工监事因被腐蚀而放弃监督职责。这样,职工监事既不会因惧怕董事经理而不敢行使监督权,也不会因企图从董事经理处获得额外好处而放弃行使监督权;相反,其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如果不积极行使监督权、维护职工利益,就得不到职工的满意,因而也得不到来自职工民主机构的保护,并有被解除监事职务的危险。这样,从职工监事的自身利益来分析,积极行使监督权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3】

4、健全监事会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监事会监督的动力和积极性,新《公司法》仍然欠缺对监事的报酬及相关激励机制的规定。应该建立监事会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监事的报酬,甚至给予一定的股票期权激励,对履行监督职能而必须的费用,公司必须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避免受制于经理层。但必须注意的是,监事的激励不能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作为唯一标准,否则,可能导致其行为扭曲,甚至和董事合谋,使公司行为短期化,偏离其功能目标。

改革监事的薪酬机制,这里特别应注意的是监事的薪酬方案应由独立董事为主组成的薪酬委员会提出,并经股东大会最后决议通过。惟有这样,才可能改变以往监事由“被监督者”定薪酬、向“被监督者”拿工资、底气不足的境地,只有保证监事在财产利益上独立于“被监督者”的董事与经理,才能改变他们之间的“人格”上的依附关系,而人格的独立正是正常行使监督权力的前提之一。

5、构建完善的监事责任制度

由于我国监事的职权十分有限,与此相对应,我国公司立法上的监事责任制度体系也十分不完善。从我国的公司实践情况看,监事违反法定职责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怠于行使职权,即不作为。而在已被揭露的不少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治理腐败行为和财务欺诈行为的案件中,我们听不到监事的声音,他们大多选择了沉默。在这方面,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强化监事的个人职责及过错责任制度,使其履行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监事会权利的增加必然带来其义务和责任的增加。我国《公司法》只对监事违反其义务、滥用职权、侵占公司财产等规定了法律责任,而对监事不履行监督职责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消极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规定,同时对监事的法律约束的规定也不够充分。因此,应当强化监事的个人职责,监事不得违反其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如果监事明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而不及时检举,应当将其免职。若怠于监督而致使公司受到较大损失的,应当追究监事的民事赔偿责任。对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错误决策监事应知而未及时劝阻或提出反对意见,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应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同承担连带责任等等。

6、建立监事的自律组织

除了通过法律作出基本的制度安排外,设立自律的监事协会对于加强监事的培训和自律,从而发挥监事监督机制能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设立监事协会,一方面,可制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弥补法律制度的不足,用道德力量规范监事的监督行为;另一方面,统一安排监事的专业职能培训,组织学习研讨,促进监事执业能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与我国要建立一套完备的、适合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有必要从立法角度入手,不断地完善公司监事会制度,从而推动公司立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李建伟:《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法学》,2004年第2期。[3] 王新红:《论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2期。

第三篇:监事会制度

监事会工作制度

一、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合作社的财务和业务执行情况。

二、监事会由3人组成,设监事长1人。监事会成员由社员(代表)大会在本社社员中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合作社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三、监事会职责

1、监督理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2、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3、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4、向社员(代表)大会提出监察报告;

5、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6、提议召开临时社员(代表)大会;

7、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8、履行社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四、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监事长因故不能召集会议时,可以委托其他监事召集。

五、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监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重大事项的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监事同意方能生效。

六、监事会所议事项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监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也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第四篇:试论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的强化

摘要:监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的充分发挥对公司的正常运行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处于一种虚化的状态中,有必要对其进行强化。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虚化;强化

公司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督权的监督机构,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中,监事会亦是极为重要的公司机关,被赋予一定的职能,但目前监事会远没有发挥其本应有的职能。

一、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的现状

目前,我国公司监事会的职能现状如下:一是机构没有到位;二是人员没有到位;三是日常工作没有到位;四是职责没有到位;五是部分监事会的档案管理、会议纪要等不完善。

二、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虚化的原因

从主观上来说,一是公司重视不够,监事会没有下设审计监督职能部门,无法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不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公司真实的、第一手的信息资料;二是监事会人员不专职,兼职过多过杂,无暇顾及监事工作,仅充当挂名监事而已;三是监事个人素质不高,难以担当监事工作的重任;四是薪酬待遇不高,费用开支无保障。

从客观上来说,一是我国《公司法》中虽然对监事会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细则;二是一股独大和股东缺位,使得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许多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实质上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一手操纵的,监事会成员实际上大部也是由大股东的“股权代表”提名决定的;三是监管部门把注意力停留在公司董事、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身上,忽视了监事会这个本应在公司规范化运作中起关键性作用的群体。

三、强化我国公司监事会职能的对策

(一)改革监事会的组成,扩大监事会成员的来源范围。监事会成员应允许有各方的代表:股东、职工、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可以确定其相应比例为3:3:2:2,这样的人员结构有助于监事会保持公司的立场,维护公司利益。

(二)改革监事选任制度,避免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利益趋同。将原有的通过提名选举职工监事的制度改为公开竞选,即由职工自愿报名向非提名、由职工或职工代表选举而非指定;债权人监事可以明确由债权总额较多的银行或其他债权人直接派出;独立监事可由股东监事、职工监事和债权人监事审议后以监事会的名义向社会聘任。

(三)明确监事会的职能,加强监事会的职权。监事会应当代表股东、公司职工、债权人和潜在的投资者等群体,尽力维护公司利益。在监督的内容上,重点是决策的正当性和管理层的执行活动及其成效。

(四)提高监事的报酬,完善监事激励机制。包括规定监事的报酬不能低于董事、经理的平均水平;原用于对公司高管人员进行激励的股票期权制度,完全也可以应用于对监事的激励。

(五)提高监事个人素质,加强监事会的责任。监事应当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监事在不尽其职责时,应承担一定的行政或民事责任,严重者应承担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柯芳芝:《公司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版。

[2]范健主编:《商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修订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李燕兵:《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之比较研究》,载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陶桂娟:《论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兼论我国监事制度的立法完善》,载于《当代法学》2000年第3期。

[6]陈少华、严晖:《我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调查》,载于《中国经济问题》1998年第2期。

第五篇: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

股份公司监事会制度

我国《公司法》第124条规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笔者认为,应当对职工代表监事的比例和选举做出具体规定,以使真正能够代表广大职工利益的人能够进入监事会,对企业管理层进行监督和制约。

六、监事的任期

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02条规定,监事会成员的任期不得长于至决议对任期开始后的第四个免责的股东大会结束时止的时间。而董事的任期为至多5年。

法国《商事公司法》134条规定,监事会成员的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由股东大会任命的监事会成员,任期不得超过6年,由公司章程任命的监事会成员,任期不得超过3年。董事的任期与此相同。

日本《商法》则规定监事的任期为就任后,3年内的最后一个决算期的定期大会结束时为止,但首任监事的任期为就任后1年内的最后一个决算期的定期大会结束时为止。而日本董事的任期为不超过两年(首任董事为1年)。

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17条规定,监察人任期不得逾3年,但得连选连任。董事的任期与此相同。

我国《公司法》第125条规定,监事的任期每届为3年。监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董事的任期由章程规定,但每届不得超过3年。

由此,德国监事任期短于董事,而法国、台湾地区、我国监事任期与董事相同;日本监事任期则长于董事。对于监事会与董事会任期孰长孰短,学者存有不同见解。台湾学者郑玉波、我国学者石少侠认为,监事任期应短于董事,因为监事的职责是监察,时间过长,容易与董事发生共谋;监事任期短一些,人员的更替可以使两届监事会对同一届董事进行监督。而梅慎实则认为:监事与董事的任期就当相差无几,以切实、持续、跟踪监督董事的经营管理活动。对此,笔者认为,监事会的任期可以稍短于董事,以加强独立性,防止时间长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同化现象。但是,监事任职时间过短,同样不利于监督。

七、监事职权的规定

1.各国监事会职权的一般规定

(1)业务监督。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11条规定,监事会应对业务的执行进行监督。台湾地区《公司法》原先并没有规定监事会监督业务执行的职权。2001年修订时,对218条进行了修正,增列“监察人应监督公司业务之执行”。第218条第五款规定,董事会或董事执行业务有违反法令、章程或股东会决议之行为者,监察人应即通知董事会或董事停止其行为。法国《商事公司法》第119条,128条规定,监事会对经理室的公司经营活动进行长期监督。第143条规定,公司和他的一名经理室或监事会成员之间签订的协议,应事先获得监事会的批准。日本《商法》第274条规定,监事负责监察董事履行职务的情况。第275条第2款规定,对于董事并非在公司经营范围以内所作的行为,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又对公司造成显著损害之虞者,监事可请求董事停止其行为。我国《公司法》第216条规定,监事会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相比较而言,我国公司法将监事会对业务的监督限定在违犯法律、法规或

章程的行为,显得较为狭窄。同时,如果董事或经理不听监事的劝阻,如何处理?未作规定。

(2)财务监督。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11条规定,监事会可以查阅和审查公司的账簿和文件以及财产,特别是公司金库和现存的有价证券及商品。企业可以委托个别的成员进行此种工作,或对于特定的工作,委托特定的签订人。法国《商事公司法》第128条规定,监事会对经理室的公司经营活动进行长期监督。监事会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进行它认为适当的检查和监督,并可要求提供它认为对完成其使命必要的资料。经理室每季度要向监事会提交报告。监事会向股东大会发表其对经理室的报告以及账目的意见。日本《商法》第274条规定,监事可随时要求董事及经理人及其他使用人报告营业情况,或随时调查公司业务及财产状况。《商特例法》第2条规定,资本在5亿日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商法》所规定的财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除由监察人监察外,应受会计监察人监督检查。《商特例法》规定,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的小公司的监事只进行会计监察,资本金在1亿-5亿日元之间的中型公司的监事,具有会计监察权和业务监察权;大公司监事则具有一般监察权,会计监察人进行会计监察。会计监察人拥有以下职权:随时调阅或抄录公司的会计报表及文件,或要求董事作有关会计的报告。无正当理由而阻碍会计监察人执行职务者,处30万日元以下罚金,但对其行为应科以刑罚者不在此限。台湾地区《公司法》2001年修订稿第218条规定,监察人得随时调查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查核簿册文件,并得请求董事会或经理人提出报告。监察人办理前项事务,得代表公司委托律师、会计师审核之。违反第一项规定,妨碍、拒绝或规避监察人检查行为者,各处新台币2万元以上1077元以下罚款。第219条规定,监察人对于董事会编造提出股东会之各种表册,应予查核,并报告意见于股东会。

我国《公司法》第216条规定,监事会行使检查公司的财务的职权。但是,我国公司法只是笼统地规定监事的财务检察权,缺乏具体的规定,并没有规定监事会可以委托注册会计师或律师工作。同时,我国公司法并没有规定,董事会或经理阻碍检查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处理。

(3)召集临时股东大会。德国《股份公司法》第111条规定,监事在公司利益有必要为限时可召集股东大会。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20条在1997年修订时,笼统地规定监察人认为必要时,得召集股东会。2001年修订时,具体为监察人除董事会不为召集或不能召集股东会外,得为公司利益,必要时,召集股东会。由于法国监事会不是必设机关,所以一般情况下股东大会由董事会、经理室或审计员、清算人召集。但《商事公司法》158条也规定,对于设立监事会的公司,股东大会也可由监事会召集。对此,我国《公司法》第216条的规定是,监事会具有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职权。也就是说,我国监事会仅有提议权而无召集权,如果董事会拒绝召集则无其他相应保障。

(4)列席董事会。日本《商法》第260条第三款规定,监事可以出席董事会,并陈述意见。台湾地区原先公司法并未规定监察人有参与董事会并陈述意见的权利,2001年修订《公司法》时,参考日本商法规定,对第218条第二款进行增补,规定,监察人得列席董事会陈述意见。我国《公司法》126条规定,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德国和法国没有规定监事列席董事会,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监事会才是真正的决策机关、董事会只不过是执行机关的缘故。

下载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的公司监事会制度(罗培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监事会报告制度

    XXX 监事会工作报告制度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旗县级法人机构监事会工作制度,规范监事会工作行为,根据《商业银行监事会工作指引》,特制定本......

    办公室(公司监事会办公室)

    办公室(公司监事会办公室)1、掌握公司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建设的总体情况,负责工作计划、要点、总结、领导讲话、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编发《纪检监察简报》。 2、负责公司纪......

    公司监事会工作报告

    洛阳洛粮粮食有限公司第十次股东会 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股东、同志们: 我受公司监事会委托,向股东大会做本届监事会任期内工作报告,请各位股东审议。 三年来,公司监事会严......

    公司监事会工作总结

    监事会工作总结公司监事会在公司董事会和公司各级领导的支持配合下,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对集团、公司负责的态度,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

    公司监事会工作总结

    2010年,朗青公司的监事工作在设计院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依照《公司法》规定的监事权限和职责,正确开展监事工作,行使监事职权,对公司全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公司紧紧围......

    公司监事会纪要

    xxxx有限公司监事会会议制度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监事工作,提高会议质量,依据《xxxx有限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会议分类公司监事会会议分为例行监事会会议、......

    公司监事会议事规则

    监事会议事规则 (2013年9月17日印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公司、股东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公司监事会依法有效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公司监事会2012年度工作计划

    集团公司监事会2012年度 主要工作计划 一、主要议程及时间安排 1月: 1、继续2011年度的年终督查工作,直至完成为止。 2月: 1、在2011年度年终督查工作完成之后,分析、整理本次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