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汇报

时间:2019-05-14 05:2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汇报》。

第一篇: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汇报

西峡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范围及功能区调整草案

朱县长:

自上次接到你安排部署调整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任务后,我们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整问题,组建了保护区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与省国土资源研究院王德有教授到实地商论调整事宜。现将目前工作想法和打算汇报如下:

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类型与审批程序

1、调整类型

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相关程序,并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以及管理导则的有关规定,将保护区调整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总面积不变,只对功能区进行调整;第二种类型范围调整,也叫界限调整,主要对界限大小进行调整;第三种类型综合调整,既调整功能区,又调整范围,同时还可以对保护区地域名称进行更改。

2、审批程序

以上三种调整类型审批程序仅有两条渠道,一是由国土资源部门逐级呈报到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申请,报国务院审批。二是由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申请,报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后批国务院审批。

二、我县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及审批渠道

1、调整方案

经我们调查研究,初步设想三种方案:

方案一:只调面积。将回车镇八龙庙至五里桥镇前营全部调出实验区。优点是调整材料简单,工作量少;保护区缩减面积较大,为经济发展留足了空间,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缺点是调整规划不够科学,专家评审通过难度大。

方案二:既调面积,又调功能区,实现各功能区之间有增有减。将西坪镇、桑坪镇部分区域调入核心区;五里桥镇、县城部分区域从实验区调出保护区;五里桥镇、回车镇部分区域从缓冲区调入实验区。优点:实事求是,科学有效地划定保护区功能区与范围,将条状布局变为点状布局,为基础设施提供方便,消除专家顾虑,有利于通过评审。缺点:调整复杂,所需材料多,工作量大。

方案三:地域名与面积、功能区同时调整。全部调整后,西峡保护区将完全脱离出来,能独立按法律授权对保护区进行管理。优点:彻底脱胎换骨,能充分发挥管理保护职能,避免责权不清,相互扯皮,同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缺点:伤及利益部门多,调整难度较大。

2、审批渠道

从审批程序上看,我们建议以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为主渠道,因为这个渠道具有优势,能够体现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影响力大,在申报环节上所涉及的部门都能通力配合。以国土资源部门申请为副渠道,主要协调好要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等土地事宜,这样主副结合收效应该更为理想。

三、保护区调整相关资料

申请调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论是分类调整,或是综合调整都必须按要求提交相关匹配材料,其中包括:

1、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申报书;

2、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报告;

3、范围及功能区综合论证报告;

4、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后的总体规划;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后的总体规划,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制作保护区地形图、植被图、水文地质图、规划图等图件资料对重点的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还需要制作多媒体视频材料和图片集等。

四、抓住调整时机

保护区调整工作程序多,标准高,期限长,单独调整难度较大,按照规划和保护区调整的文件精神要求,保护区不管如何调整,过程中需要与保护区匹配的相关材料较多,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充分利用全国功能区规划的方略对我县保护区进行科学的资源整合,力争做到调整后五年内不再变更,满足西峡县域经济的需要。从现在开始,我们从基础做起,着手材料工作,充分做好调整工作前期准备。

五、涉及单位的调整分工

调整涉及政府、发改委、土地、环保、财政、等多个单位,根据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建议政府负责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指定一名政府办主任专程疏通调整保护区的审批渠道,发改委负责调整保护区的范围;国土局、环保局负责上级部门协调;恐龙蛋管理局负责调整材料、专家对接等工作;财政局负责筹措资金,同时明确一名县领导具体负责。

六、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尽快确定调整思路,抓紧完成调整材料。

2、调整工作涉及政府、国土、环保、财政等单位,协调难度很大。建议尽快组建县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个单位,做办事机构与各部门牵头。

3、为保证前期调整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需拨付费用5万元。

第二篇:《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附件2:

关于《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

有关情况的说明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严格保健食品准入管理,切实提高准入门槛,自2009年2月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局)组织开展了调整保健食品功能范围、提高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家局工作要点和工作安排,主要开展了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工作以及功能学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修订工作。

(一)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根据监管工作实际和社会各界反映,从2009年2月开始,国家局食品许可司(现已更名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下称保化司)先后组织召开了20多次专家、监管部门和企业座谈会、研讨会,主要邀请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部分国内大、中型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有关研发企业,就保健食品功能设臵和调整的原则、功能范围及其合理性、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及相关指标、判断标准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研讨。在此期间,很多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对功能调整思路、改进方法和判断标准等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拟取消的功能,企业非常关注。国家局保化司会同国家局保健食

品审评中心,对保健食品功能设臵原则、功能调整原则以及功能调整的思路与部分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充分考虑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和当前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实际,从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家普遍认为,既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取消的功能坚决取消,又要做到平稳过渡,逐步推进,重在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提高判断标准。经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监管部门、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认同。

2011年8月,国家局保化司将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及其起草说明上网征求意见。截至2011年底,共收到各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及社会人士等提出的130条意见,其中多数反对取消有关保健功能,特别对于取消“改善皮肤水份功能”反响较为强烈。对此情况,国家局保化司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有关行业协会、企业意见,认真梳理和分析,反复研究讨论;就部分重要意见,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对意见较大的受影响企业,邀请其面对面进行交流。同时,开展了功能范围调整涉及产品、企业等信息统计工作。2012年4月,再次组织召开专家会议,对征求到的功能范围调整有关技术方面意见进行专题研究,对是否采纳相关意见进行反复讨论,同时布臵有关文献论证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国家局保化司对原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形成了目前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拟取消改善生长发育、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辅助降血压、改善皮肤油份4项保健功能,涉及胃肠道功能的4项合并为1项、涉及改善面部皮肤代谢功能的3项合并为1项,予以保

留,最后确定为18项保健功能。

(二)提高标准,稳步推进。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局保化司会同国家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根据多数专家和企业比较一致的意见,进一步了解有关保健食品试验检验机构的试验检验能力,经过认真研究,自2009年9月开始,先后委托五家具有一定权威和能力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开展了22项功能评价方法验证工作。目前,多数功能评价方法已完成修订,其中9项经过国家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审评通过,已正式对外发布实施。在此基础上,国家局保化司将对拟改进和完善的其他功能评价方法及判断标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成熟一项报国家局批准后,公布实施一项。

二、几个主要问题

(一)关于人体试食试验

保健食品是以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国家局保化司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凡能做人体试食试验的,必须开展相关人体试食试验研究;凡在当前条件下无法开展人体试食试验的,必须强化科学文献依据。在调整方案中,除保留原有保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根据实际情况,拟新增2个功能项目的人体试食试验。

在拟保留的功能项目中,有4个功能项目暂不增加人体试食试验,即增强免疫力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和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以增强免疫力功能为例,专家认为,由于伦理学原因,很难建立人体免疫力低下模型,而且试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结果变异大,试验人群依从性差,因此,暂不考虑增加人体试食试验。专家建议,这类功能项目可以通过增加有关临床试验研究文献

方面的要求,达到进一步保证产品安全性和功能性的目的。其他功能项目暂不增加人体试食试验也出于类似的原因,可考虑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试验研究工作的进展,在适当的时机对这4个功能项目增加人体试食试验。

(二)关于调整适宜人群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要求和有关专家建议,为充分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调整方案中拟对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及其他有关功能项目的适宜人群范围进行调整。以下四种情况应当将少年儿童作为不适宜人群。一是缓解视疲劳功能。临床专家认为,从认知能力来看,少年儿童对视疲劳症状的理解和描述不够准确和客观。二是促进排铅功能。专家认为,少年儿童体内铅含量超标应当以治疗为主。三是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少年儿童不应当饮酒,不应作为该功能的适宜人群。四是其他有关功能,当使用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原料研发保健食品时,鉴于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尚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价工作,专家建议应对此类原料的适宜人群加以限制。即当适宜人群包含少年儿童时,所用原料应当限于食品或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增加其安全性。

(三)关于调整和规范保健功能名称

保健食品具备的特定保健功能不仅有一定的适宜人群范围,还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即使适宜人群服用保健食品后,也并不一定能完全达到特定保健功能的效果。现有各项功能名称容易误导消费者,以为服用保健食品就必定产生其

功能,也容易发生不应该的投诉和纠纷。调整方案中拟从比较科学、客观的角度,在功能名称中增加“有助于…”字样,如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调整后为有助于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有助于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

部分功能评价方法与功能名称不相对应,如缓解体力疲劳功能,其功能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缓解运动疲劳方面;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其功能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减肥功能,其功能评价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因此,拟分别调整为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功能、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功能、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功能。其中,“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功能”名称并不一定很合适,但大部分专家和企业认为还是应该考虑功能名称的科学性、准确性,建议暂用该名称。

通便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均属于胃肠道功能范畴,祛座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均属于改善面部皮肤代谢、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或色素蓄积范畴,为避免功能划分过细,便于规范管理,将其分类合并,同时在适宜人群上有所区别,以体现针对性。调整后分别为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功能。

清咽功能、抗氧化功能描述相对较准确,保留原名称。

第三篇:生态功能区考核汇报(定)

沽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

质量考核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核查组领导到我县核查指导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沽源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结合我县近期国家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自查结果,将县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北部坝上地区,属内蒙古高原南缘农牧过渡地带, 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一部分。我县距首都北京250公里,是阻挡风沙入侵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同时又是京津最主要的用水源头。全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33个行政村,700个自然村,总人口23.1万。沽源县是新阶段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工业少,财力薄弱,2011年全部财政收入1.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3元,在全省排位靠后。

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沽源县生态建设的特殊使命。长期以来,我县牢记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所肩负的神圣使用,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强市名城,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把生态作为第一资源、最大优势,倾力发展生态产业,-1-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牢固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千方百计保护好北京北大门,不仅实现了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更为首都北京送去了碧水清风。

一、加强管理,保持生态环境整治高压态势

我县原来长期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习俗,使不少群众养成了淡漠的生态保护意识,随意伐林、割草、取沙等破坏生态行为较为普遍。立足严峻形式,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保护环境、生态兴县“的发展目标,将加强管理作为推进生态保护的突破口,严格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坚决禁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彻底扭转居民不良习惯,从源头上确保生态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具体负责全县生态功能区保护日常工作。县政府每年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各项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形成齐抓共管、共创环境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广泛宣传发动。通过会议动员、电视宣传、入户讲解等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宣传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了公众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为生态功能区保护提供了强有力舆论支持,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三)健全管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制

-2-定出台了《沽源县国家生态功能区保护管理办法》、《沽源县禁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生态保护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严格项目准入。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保准入条件,对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审批,严禁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多年来,我县新上项目环保审批率均达到100%,真正做到了不利环保项目不批、破坏生态项目不准。

(五)加大惩处力度。环保、公安、畜牧、国土等执法部门,按照“全面排查、不留死角”的原则,长期深入全县各地细致检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立即从严、从重处理并予以电视曝光,震慑人民群众规范行为,自觉维护全县生态环境。

(六)规范资金使用。深刻认识到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工作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规范使用程序,加强督导检查,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资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保了资金使用规范、合理。我县2010-2011年共收到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12964万元,其中2010年6464万元,2011年6500万元。2010年分别用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运行920万元、县城集中供暖管道铺设1195万元、农村道路建设688万元、禁牧舍饲养殖4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15万元、医疗卫生531万元、教育支出1826万元、森林草场保护108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87万元。2011

-3-分别用于市政工程建设1860万元、农村道路建设620万元、禁牧舍饲养殖530万元、森林草原保护228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3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664万元、医疗卫生560万元、教育支出1808万元。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六大生态工程

(一)实施生态农牧业工程

农牧业是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但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其数量难增长、质量难提高,更对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为通过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上水平,我们紧盯“节水、旱作、高效”三型农业的目标,通过推行“禁牧舍饲、节水灌溉、土地流转”三场农业革命,全面实行舍饲禁牧,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加快实施土地流转,促进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扶持农民发展林下养、林间种等生态后续产业和饲草业,农民从生态产业上获得收入。目前,全县25万亩有效灌溉节水面积达到10万亩;120万耕地集中流转面积已达到35万亩,流转率超过25%;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厂已发展到40家,标准化养殖率达到80%;引进和成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总投资128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65%;农业产值在GDP的比重和净增值稳步提高。目前,生态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顺应了生态保护对农牧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了全县生态环境改善的引擎动力。

(二)实施生态工业工程

-4-一是淘汰污染工业。致力于打造优质国家生态功能区,深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淘汰关停了浙江鹰股份有限公司沽源亚麻制品分公司、玉晶集团沽源九连城造纸厂等一大批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有力提升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改造传统工业。切实加快传统工业改造步伐,加快打造“高端、环保”工业体系。核工业集团投资开发的460矿床铀钼综合回收矿冶项目已投产,目前正在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上海煜星公司投资的高端沸石开发项目,正委托上海大学对已取得国家专利的冰箱除味盒、鱼缸洁水球高端环保产品进行最后的技术改造;对榆树沟煤矿,已收回原有小矿开发经营权,整体转让给河北金牛能源集团进行环保型、高端型开采,新矿区正积极建设,不久可正式投产。完成了九连城铅锌矿技改工程,生产技术和环保水平明显提升。责成各类屠宰加工厂、洗车场、饭店宾馆等企业进行技改升级,有效降低了污染、耗能指标指数。

三是新上环保工业。把园区建设作为聚集企业、推进环保的有力引擎,培育了三个县级产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18家,总投资16亿元,完成投资10亿元。通过园区孵化和带动,全县民营企业发展118家,注册资金2.8亿。我们正在对这三个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区,在用地、税收等方面赢得更大扶持。快上风电业,坚持“引大放小”的原

-5-则,把有限的资源交给有实力的企业开发,相继引进了国华、大唐、华电国际等8家风电开发企业。2011年底,已实现并网风电装机总量73万千瓦,并网发电48万千瓦。同时,我们还按照“突破火电、推进光电、开发生物质能”的思路,稳步抓好境内其它新能源的开发,引进了大唐新能源总投40亿元的2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进一步拓宽了环保型产业发展之路。

(三)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1.狠抓水质维护。严格执行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全面控制打井行为,大力发展集中供水,限制自备水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任何影响水质安全的设施,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大力实施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项目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全县水系质量水平。积极扩大闪电河东灌区、西灌区、石门子灌区、葫芦河灌区地表水的灌溉面积,使利用地表水灌溉面积占全部水浇地面积的30%以上。借助小流域治理工程、以工代赈工程等项目修建截流沟等集雨工程,并科学实施人工增雨,提高降水利用率。目前,我县47.5平方公里河流水面、18.9平方公里湖库水质优质达标,从源头上确保了京津地区用水安全。

2.狠抓植树种草。大力实施植树种草战略,积极恢复植被、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努力构建首都绿色屏障。强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塞北林场建设、围栏封育、水源涵养等一系列生态建

-6-设工程。到目前,全县共造林2033.46平方公里,种草1448.66平方公里。通过精心培育,我县现有湿地草原达到4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湿地草原。其中,我县闪电河湿地在2008年“燕赵最美的湿地”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2011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通过努力,全县生态植被盖度明显增加,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土地治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着眼于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规划布局、积极争取项目、加强施工管理,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到目前,我县已实施土地开发项目45个,完成总投资12528.6764万元,新增耕地面积56897.23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9个,完成总投资7242.452万元,整理土地面积92056.31亩,全县土地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四)实施生态城市工程

充分发挥葫芦河贯通县城南北、湿地草原环绕县城周边的独特优势,确立了“草原水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绿色、科技、人文、统筹”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结合全省“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城建活动,累计投资30多亿元,高起点、大手笔实施了一大批城建工程,城区控制面积由08年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24.5平方公里。其中,投资1.9亿建设了13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10吨的垃圾处理场等重大配套设施

-7-工程,县城防污污能力全面提升,人居水平上档升级。投资1.55亿元完成了水城广场、滨湖公园、湿地公园、人民公园等休闲景观工程,投资230万元完成了青年湖10万立方米清淤工程,县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了中环路两侧、县政府楼后、原粮食局车队大院、人民街道转角、青年湖两岸等多处地段危旧房拆迁改造工程,拆除一大批有碍观瞻建筑,县城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

积极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定完善了市政管理办法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管理职责,以人为本、民主、科学、依法的城市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成立了市政管理局,充实人员,配齐设施,对县各条主次干道和公共场所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坚决禁止违章建设、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破坏市容和环境卫生行为。全面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有效发挥了社区居委会在市政管理、物业管理、社会管理、治安管理、居民文化管理、居民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最末端,实现了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五)实施生态乡村工程

投资3亿元,实施了西苑新村、小厂、黄盖淖等7处21.2万平方米的新民居建设工程。投资1.2亿元,完成了230个行政村63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通村率达到98.7%。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68万元,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1780户。县境张石高速三期建成通车,二秦高速、张承高速开工奠基,蓝张

-8-铁路加速推进。以九连城、黄盖淖、小厂、小河子、西辛营、闪电河6个中心乡镇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其他乡镇全面加快镇村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污染治理活动,加强奖惩,典型促动,全面整治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撒等不文明行为,有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同时,通过积极争取,新一届省委将我县列入了环首都扶贫开发示范区。今后一个时期,上级将对我县特别是乡村地区的财政、土地、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顾。我县将紧抓这一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乡村环境建设工作力度,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六)实施生态旅游工程

把旅游服务业定位为第一生态产业,依托生态资源,培育旅游优势,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线、建设环京津主要休闲地为主攻方向,全面打造“湿地草原、神韵沽源”生态旅游品牌。几年来,引资2.63亿元建设了塞外庄园、沽水福源、天鹅湖3处A级景区。投资2.43亿元,建设了核心区占地800公顷的五花草甸旅游景区。成功获批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举办了中国、沽源湿地草原文化节。2011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旅游资源在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好培育护理,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互利双赢。

三、坚持标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我

-9-县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全县生态环境水平不断提高,为维护首都环境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具体完成指标如下:

(一)环境状况指标变化情况 1.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及变化

通过对我县监测断面水质监测分析,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化物等指标均符合Ⅲ类标准。

2.空气质量监测指标及变化

我县2011年优于二级天气共342天,比2010年优于二级天气336天多6天。2011年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较去年同比增长1.6%。

3.污染源监测及达标率变化

经委托市监测站对我县清源污水处理厂进行定期监测,未发现存在超标排放现象,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

4.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及其变化 我县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379.99吨、5265吨、138121.2吨;2011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019.466吨、3438吨、122927.868吨。(1)2011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减少26.13%。具体原因:一是完成了中核沽源铀业有限责任公司20吨×2工业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削减二氧化硫53.10吨。二是关停了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沽源亚

-10-麻制品分公司,年削减二氧化硫249.6吨。通过以上两项措施合计削减二氧化硫302.7吨。(2)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4.70%。具体原因:一是通过我县污水处理厂7个月的接转工程,削减化学需氧量468.08吨;二是关停了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沽源亚麻制品分公司,该企业关停后年削减化学需氧量455.64吨;三是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进行治理,2011年削减COD1113.4吨。通过以上三项措施,合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036.76吨。(3)通过对比,2011年固体废物排放量比2010年固体废物排放量减少了11%。(4)2011我县未发生任何突发性环境事件。

(二)自然生态指标变化情况

1.林地变化方面:我县2011年比2010年增加林地面积34.16平方公里。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塞北林场建设等工程实现。

2.草地变化方面:2010年我县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建设任为围栏封育1万亩、基本草场1.5万亩,2011年实施后低盖度草地减少2.5万亩,折合16.67平方公里,中盖度草地相应增加16.67平方公里。

3.水域湿地变化方面:我县2011年比2010年河流水面面积增长7.89%;湖泊面积增加11.24%;滩涂湿地面积增加16.67%;沼泽地面积增加17.39%。我县水域湿地面积的增加,主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防风治沙、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现,并在主要水源地实施了水源涵养工程。工程造林面积的增加,-11-使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生态恶化趋势得以控制,湿地多样性优势得到增强。

4.耕地及建设用地变化方面:农村居民点增加4.63公顷主要原因是一次土地调查不准确。盐碱地减少4.77公顷、裸地减少12.84公顷,原因是近几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未利用地转换成耕地。我县2011年比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增加24.15公顷,主要原因为,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活动增加了建设用地。

四、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保资金短缺。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部分企业的环保设施不够完善,污染治理成效还不理想。由于我县村镇正在逐步整合,环保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两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须同步配套进行,但就目前县乡财力而言如要建成非常困难。

(二)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我县实施了全面禁牧政策,畜牧业发展由农户散养转变为舍饲养殖,一些养殖户环保设施简陋,对农村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

各位领导,长期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执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生态保护政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今后,我们将进

-12-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努力实现生态功能区保护工作的新突破。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二○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第四篇:XX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

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X府发[2017]X号)和《XX省农业厅、XX省国土资源厅、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XX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X农计字[2017]X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全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两区”精细化管理为手段,科学合理划定“两区”,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力争在2018年底前完成16000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和6800亩油菜将生产保护区(含水稻和油菜将复种区5200亩)的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三)工作要求

1.把握“两区”划定标准。“两区”划定要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划优保优,划入地块要符合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0宙,山区、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未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耕地休耕试点等范围具有水稻和油菜籽种植传统,近三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优先选择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进行“两区”划定。

2.“两区”划定精准落地。根据省、市、区下达我区的划定总任务,镇政府根据各村现有耕地面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国土2016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5年油菜种植

补贴面积等因素,确定各地“两区”划定任务。各村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种植习惯等情况,及时将划定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小组。

3.建立“两区”数字化地图和数据库。根据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等相关规划,按照“两区”划定技术规程和分解下达的“两区”划定任务,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

査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图件、数据为基础,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明确“两区”具体地块并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地块面积以及灌排工程条件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信息。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档立卡、登记造册,确保每一地块都能在图上找到图斑,每一个图斑都能找到对应的地块。

二、工作流程

“两区”划定包括准备工作、图件测制、公告公示、数据建库、检査验收、成果管理六个关键环节

(一)准备工作

收集全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本农田划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成果或资料。

(二)图件测制

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成果为基础,叠加相关规划成果,通过人工判读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两区”片块和地块边界,制成“两区”划定工作底图

经重点核查,确保“两区”图、数、实地一致的基础上,编制“两区”空间分布。

(三)公告公示

以乡镇(场)为单位输出“两区”空间分布图纸质图件,交乡镇(场)、村(分场)审核后,在“两区”划定涉及的集体经济组织内张榜公示。公示过程中存在异议的,作业队伍应及时进行踏勘、测量、核实、修正,并再次进行公告公示。无异议后,由集体经济组织在公告公示图件上进行签章确认。

(四)数据建库

“两区”划定的基础资料、图件、表册和文本成果,经质量检查合格后整合入库,建立“两区”数据库。“两区”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与“两区”要素。

(五)检查验收

采取内业审核、内业检测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两区划定成果进行检査验收。在自检自验的基础上,区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本区域的成果检査验收并逐级上报。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划定成果抽查核实。检查验收按照划入“两区”农田总面积50%的比例进行;抽査核实按照划入“两区”农田总面积5%的比例进行。

(六)成果管理

“两区”划定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区农业部门备案,并进行整理归档、统计和逐级汇交等管理工作,推进成果共享利用。成果内容包括,“两区”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材料,电子地图和数据库等电子信息。

三、工作安排

2018年6月开展“两区”划定工作;2018年12月底完成“两区”划定及验收工作。

2018年12月底前,完成“两区”划定成果整理归档、统计和逐级汇交,全面完成“两区”划定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XX镇“两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两区”划定工作的指导、协调、组织和审核等工作。

组长:XX

镇政府镇长

副组长:XX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XX

镇人大副主席

成员:XX

镇派出所所长

XX

镇国土中心所所长

XX

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XX分局

XX

镇纪委副书记

XX

镇党政办副主任

XX

镇组织干事

XX

镇新村办主任

XX

镇妇联专职副主席

XX

镇经管站站长

XX

镇农技站站长

XX

镇财政所所长

XX

镇人社所所长

XX

镇公共资源交易站站长

XX

XX村村主任

XX

XX村村主任

XX

XX村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两区”定的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同志兼任。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做好资料收集、检査验收等工作。

(二)强化技术支持

“两区”划定专业性强,为做好相关成果的有效衔接,建议由参与过本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技术服务的单位承办。

(三)强化经费保障

两区”划定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省级财政补助经费外,区财政将单列专项经费予以保障,经费主要用于“两区”划定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资料收集、图件测制、公告公示

数据建库、标志牌设立、检查验收、成果审验、成果管理等方面支出。

(四)强化督导考评

为加强工作调度,自本方案下达之日起,由镇农业综合站牵头每季度末20日前,通过系统上报“两区”划定完成情况信息。“两区”划定工作进展情况纳入各村绩效考评。

(五)强化宣传引导

各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两区”划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推动“两区”划定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为优化全省农业生产布局,聚焦农作物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实行精准化管理,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促进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总体目标,坚持底线思维、科学划定,统筹兼顾、持续发展,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完善机制、建管并用的原则,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坚持多规有效衔接,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将任务落实到田到户,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要素组合,强化监管和政策扶持,尽早建成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粮棉生产面积稳定、持续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河北“两区”,带动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要求,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国家分配下达河北省的4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其中小麦3150万亩,玉米4250万亩,水稻100万亩;

小麦、玉米复种面积3000万亩)和3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棉花300万亩)划定任务,做到全部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

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两区”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产能提升、管护到位、生产现代化的“两区”,保持粮食、棉花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农业基础设施更加稳固。

1.粮食生产功能区。以我省中南部小麦、玉米种植轮作区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

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和低平原玉米优势产区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

以唐山、秦皇岛等水稻传统种植区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

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黑龙港流域传统植棉区为重点,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

二、科学合理划定“两区”

(一)科学确定划定标准和范围。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农田;

相对集中连片,原则上平原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0亩,丘陵地区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

未列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耕地休耕试点等范围,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

划定范围:在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基础上,“两区”划定任务全部落实在我省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重点在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潜力县和黑龙港流域传统植棉大县进行划定,适当调减地下水漏斗区、土壤污染区和生态退化地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对符合划定条件的地块应划尽划,确保数量上划足、质量上划好、空间上划优,优先把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纳入划定范围,确保划定任务如期完成。

(二)自上而下分解任务。根据全国“两区”划定总任务分配我省的粮食、重要农产品品种和规模,结合各市现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和棉花种植面积等因素,按照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确定我省的“两区”划定任务,由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县资源禀赋、发展潜力、产销平衡等情况,将“两区”划定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由市负责将划定任务分解下达到县,由县再具体分解落实到田到户。

(三)以县为基础精准落地。有关县政府要根据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按照国家统一划定标准和省、市分解下达的“两区”划定任务,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明确“两区”具体地块并统一编号,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以及灌排工程条件、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档立卡、登记造册。

(四)审核和汇总划定成果。各市、县政府要及时组织开展“两区”划定成果的核查验收工作。“两区”划定任务核验,按照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验收的自下而上的程序进行,划定成果经县级公告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汇总划定成果情况后报送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并抄送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将全省“两区”划定成果汇总后报省政府,经省政府同意后报送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并抄送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指导各市及时建立“两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形成全省“两区”布局“一张图”。

三、大力推进“两区”建设

(一)强化“两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依据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等,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积极推进“两区”范围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和中低产农田改造,加强“两区”范围内的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强化小麦、玉米、水稻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工程建设。加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轻简化管理,增加植棉效益。

(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两区”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和实施财政项目,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规模,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落实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政策。深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开展农产品加工、储运、整理等设施建设,构建市场营销网络,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使其成为“两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鼓励“两区”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扩大粮食生产适度经营规模,通过机耕机收、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统购统销等全程服务,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典型,打造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规模经营片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示范带动促进“两区”规模经营上台阶。引导和支持“两区”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要,优化生产结构,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订单收购、代烘代储等服务,增加绿色优质粮棉供给。

(三)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着力深化“两区”范围内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抓紧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农技推广和服务能力。以“两区”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和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加强繁(制)种基地建设,完善跟踪评价体系,加快粮棉优良品种、高产栽培技术普及应用,提升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电子商务在“两区”全覆盖,提高“两区”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展政府购买农业服务试点,支持土地托管省级示范组织规范开展服务,指导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

四、切实强化“两区”监管

(一)依法保护“两区”。根据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田水利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安排,农业“两区”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变用途。按照国家有关“两区”监管的规章制度,严格“两区”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管理,确保其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落实管护责任。各市、县要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两区”地块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责任落实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督促和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设施管护。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管模式,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按照“谁管护,谁收益”原则,加大对“两区”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力度,鼓励地方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对承担“两区”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进行奖补。加强“两区”农业基础设施破损、缺失修复。

(三)加强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两区”监测监管体系,定期对“两区”范围内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等进行动态监测,深入分析相关情况,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两区”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更新“两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落实责任主体,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放“两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强化监督考核。省农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结合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细化分解对各市“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工作的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与“两区”扶持政策相挂钩。各市要切实抓好“两区”的监督检查,将相关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加大对“两区”的政策支持

(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省有关部门把“两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安排的重点领域,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现有的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高效节水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向“两区”倾斜。各市、县政府要加强行业内部和行业部门间资金整合,统一建设内容、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工程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形成建设合力。创新“两区”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展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物联网与信息化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提升农业投资整体效率和效益。

(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省财政厅要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产粮大县人均财力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两区”范围内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以有关“两区”任务划定县为单位,探索多种形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模式,可以按照统筹规划、分部门实施进行整合,也可以突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部门界限推进资金整合。围绕功能性、环节性补贴,率先在“两区”范围内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补贴精准性、有效性。启动县级农业信贷担保创新试点,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调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

(三)创新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持续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在符合条件的“两区”范围内探索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两区”农业保险全覆盖,健全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继续深入推动农机保险全覆盖,支持保险企业开发推广农作物产量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探索发展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业互助保险组织,完善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联动机制,深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优先在“两区”范围内探索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权、股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方式,支持“两区”建设和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部门分工。省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全省“两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统筹协调,适时组织第三方评估。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的统筹和整合,优化使用方向,落实农业“两区”划定专项经费。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下达各市“两区”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划定任务,落实国家部委有关农业“两区”划定、验收、评价考核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做好上图入库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两区”划定所需永久基本农田电子图件和数据库,完善“两区”监测监管体系。省农业厅及时更新“两区”数据信息,做好数据汇总提交,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省水利厅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两区”水利设施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省金融办会同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创新和完善“两区”建设金融支持政策。

(二)落实地方责任。各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两区”划定、建设和管护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并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两区”保护管理细则,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抓好工作落实。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30日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下载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国家药监局2011年8月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征集意见稿

    保健食品功能范围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评价方法,提高判断标准,规范功能声称,严格准入门槛,现......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5篇范例)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7〕5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精选范文: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共2篇)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xx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

    党建功能区建设

    党建功能区建设 “党建功能区”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放在城市、农业、林业、牧业、综合“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实践,整合各类党建资源,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等各......

    建设五大功能区

    建设五大功能区,谋划全市科学协调发展 记者:十八大以来,重庆在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方面有何新举措? 孙政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01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

    工业功能区情况汇报高桥工业功能区成立于2001年5月,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是富阳市起步较早的功能区之一。高桥功能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基......

    五大功能区简介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简介: 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发展首都石化产业,壮大首都实体经济,促进首都南城发展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深化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