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5: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

第一篇: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

食品安全评价

第一章 绪论

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品链的所有阶段采取的一定条件和措施。以上两者的区别:

一是范围不同。食品安全包括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而食品卫生通常不包括种植、养殖安全。二是侧重点不同,食品安全是结果安全和过程安全完全统一,食品卫生虽然也包括上述两项内容,但更侧重于过程安全。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食品安全标准的作用:1.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2.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

3.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4.促进生产,推进贸易

食品安全的认证体系:第三方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合格证书)。

第二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发病特点:1.发病呈爆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人数呈突然上升趋势。2.中毒病人一般有相似的临床症状。3.发病与食物有关。4.食物中毒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人们摄入了含有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引起原因的不同分三类: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

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污染的防止措施:1.防止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繁殖;

3.食用前彻底杀灭病原菌

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1.食物中污染大量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2.污染后食品放置在适合产毒条件下; 3.有足够时间是葡萄球菌产毒;4.食物成分和性质适于细菌生长繁殖和产毒。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

酮、伏马菌素

寄生虫的防止措施:1.消灭污染源;2.切断全波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常见的食源性疾病:1.肠道病毒;2.诺沃克病毒(SRSV);3.克雅氏病毒(疯牛病);

4.口蹄病毒;5.轮状病毒;6.农药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第三章

农药、兽药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农药残留毒性控制的措施:1.加强农药管理;2.研究开发使用生物农药,并培育出抗病虫害及草害的新品种,改善农作物栽培技术;3.建立完善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

产生兽药残留的原因:1.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如:瘦肉精;2.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一般休药期为4—7天。3.不正确的使用兽药和滥用兽药;4.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5.用药方法错误或未作又要记录;6.屠宰前使用兽药;7.粪池中含兽药。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是部分所含的兽药的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残留。

休药期:是指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残留总量:是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某种药物残留的总和,由其原形药物或(和)其全部代谢产物组成。

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来源:1.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农用投入品的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并通过动植物的摄取造成污染。2.自然环境的高本地值,既有些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在土壤、水体及空气中某些金属含量过高致使此环境中的动植物体内有毒金属较高。3.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加工过程中因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的食品添加剂品质部纯,或使用的容器、管道、金属机械等中含有有毒金属杂质,造成食品污染。

常见有毒金属的危害:铅的危害:铅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4年,以骨骼计达4年。铅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等。贡的危害:食品中金属贡几乎不被人体吸收,而有机汞吸收率很高,甲基汞的人体吸收率达80%以上,主要损伤神经系统。砷的危害:主要损伤肾脏、骨骼和消化系统。

控制金属污染的措施:1.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2.改善环境质量;3.加强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控制。

食品污染苯并芘的途径:1.食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的污染;2.食品成分在烹调郭加工时油脂经高温裂解或热聚反应产生苯并芘。3.食品在加工中受到润滑油,输送管道,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

食品中杂环胺的来源:来源于蛋白质的裂解。食品在高温(100—300℃)条件下杂环胺的前体物是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肌酸或肌酸酐,糖的存在可能是催化剂。杂环胺的形成受前体物质的含量、加工温度和时间的影响。肉类在油煎之前添加氨基酸,其杂环胺产量比不添加氨基酸的高许多倍。温度对杂环胺的生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二噁英的危害及控制:危害:1.二噁英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致癌性极强,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2.二噁英计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3.有极强的致癌致畸作用,同时还具有生殖毒性等。

控制:1.减少含氯芳香族化工产品(如:农药、涂料等)的生成和使用。2.改进造纸漂白工业,采用二氧化氯或无氯剂漂白。3.采用新型垃圾焚烧炉焚烧垃圾或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4.加强对环境、食品和饲料中二噁英的检测。

第三章 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形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转基因生物:是指遗传物质基因被改变的生物,其基因改变的方式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而不是以自然增殖或自然重组的方式产生。

转基因食品: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开发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它是通过一定的遗传学技术将有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而使他们获得有利的特性。

转基因食品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分为:增产型(增加作物对环境的抵抗性)、营养型(增进作物之营养成分)、控熟型(控制作物之发育)、加工型(改变作物的代谢品质)、保健型(开发植物化学工厂)、新品种。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1.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2.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3.回答公众疑问;4.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权益;5.促进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植物性原料的生产与安全性控制

环境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有哪些:大气污染(自然源、人工源)、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土壤质量变化。肥料的污染:最令人担忧的是硝酸盐的积累问题,生长在使用化肥土壤上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硝酸盐,硝酸根离子进入作物体内后,经过体内硝酸酶作用还原成亚硝态氮,在转化为氨基酸类化合物,以维持作物的正常生理作用。另一污染问题是化肥中常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随着肥料的使用,污染物进入农田,造成土壤和植物的污染。

储粮的化学药剂有哪些:1.熏蒸剂;2.防护剂;3.空仓杀虫剂;4.杀鼠剂。植物性原料在储藏过程中的质量与控制:1.水分控制:控制在安全贮藏要求的水分含量一下;

2.仓库卫生要求:严格执行粮库的卫生管理要求。3.防止有机夹杂物及有毒种子的污染:清除有机杂物。

第六章

动物性的原料生产与安全性控制

动物性污染来源?途径?

来源:按其来源分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1.微生物污染;2.寄生虫污染; 3.有毒生物组织污染;4.昆虫污染;化学性:1.工业“三废”污染。2.农药污染;3.兽药污染; 4.食品添加剂。物理性:食品可吸附放射性核素,其来源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核爆炸实验、工农业、医学和其他科学实验室中使用核素。

途径:分两类: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称省钱污染或第一次污染、动物在 生长发育过程中,由自身污染所造成的食品污染。外源性污染:食品加工流通过程的污染或 第二次污染,1.通过水污染;2.通过空气污染;3.通过土壤污染;4.通过加工和流通环节污染。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1.滥用违禁药物和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2.饲料被病原微生物污 染;3.过分添加微量元素;4.环境污染对饲料原料的污染;5.转基因饲料原料引起的食品安 全性问题;6.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兽药对人体的危害:1.一般毒性作用;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3.细菌耐药性;4.菌群失调;

5.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6.激素作用。

兽药残留控制措施:1.加强兽药科学合理使用和规范化;2.严格遵守休药期,控制食品中最

大残留限量;3.加强监督检测工作;4.合适的食品食用方式

第七章

食品加工生产与安全性控制

食品添加剂毒性危害:1.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2.引起变态反应;3.体内蓄积;4.食添加剂转化产物问题;5.食品添加剂抗营养因子以及食品添加剂之间相互作用。

食品加工的基本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2.注重食品营养物质最小损失原则;3.加工过程无污染原则;4.无环境污染原则。

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金属包装材料:镀锡,锡会溶出污染罐内的食品;2.玻璃包装材料:作色剂含有重金属会迁移到食品中;3.搪瓷和陶瓷包装材料:制作釉彩时大多使用无机金属颜料,如:铅、镉、钛、锰等。食品贮藏与运输中可能发生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第八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运用毒理动物学实验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来阐明食品中某种 特定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性质和强度,预测人体接触后的安全程度。毒性: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外源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

内源化合物:是指机体內源已存在代谢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半数致死量(LD50):系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需要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 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这一段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能使某项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有称中毒阈值。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ADI=无作用剂量/安全系数

风险分析的组成部分:风险信息交流、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安全性评价是利用毒理学的基本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的观察,阐明某一化学物的毒性及其潜在危害,以便为人类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制订预防措施特别是卫生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实验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LD50。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第九章

食品安全的监控与保障体系

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施:1.生产企业的自我管理;2.行业管理(行业协会);3.政府监管。HACCP: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程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

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 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HACCP的七个原理:1.进行性危害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建立关键限值4.建立CCP监控系统5.建立CCP失控时的纠正措施6.建立验证程序以确定体系的有效性。7.建立相关适用程序和记录文件系统。

良好卫生操作规范:是政府强制性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卫生要求,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或管理文件等形式出现。

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四个管理要素:1.由合适的人员来生产与管理;2.选用良好的原材料;3.采用规范的厂房及机器设备;4.采用适当的工艺。

SSOP:食品加工企业为了保证其生产操作达到GMP所规定的的要求,确保加工过程中消除

不良因素,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 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性文件。

SSOP的八个方面:1.水和冰的安全性;2.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5.防止外来污染物造成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志,贮存和使用。7.雇员的健康状况;8.昆虫与鼠类的扑灭及控制。

GMP、SSOP、与HACCP的关系:SSOP没有GMP的强制性,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性文件;GMP 的规定是原则性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而企业在满足GMP和SSOP的基础上实施 HACCP计划,可以将显著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和消灭在加工之前或加工过程中。

第二篇:食品安全评价总结

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目前我国现对现行的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还是按照传统的毒理学评价顺序: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d喂养试验,繁殖实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GB15xxx03)

2.食品--指各种工人食用或引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 即使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3.食品卫生(food sanitation)--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4.食品质量(food quality)--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的或隐含的需要的特征

5.食品安全(food safety)--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6.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损伤

7.Nutrition secretary--健康有活力的土壤 土壤缺足量营养

8.食品卫生具有食品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结果安全+过程安全

9.现代食品安全性评价--除了毒理学评价研究外,还需有食品的成分、生产工艺、食品质量标准、人体研究、残留量量研究、暴露量研究、消费水平(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评价等

10.食品安全性的风险评价--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为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风险评价包括:危害确定、危害鉴定、暴露量评估和风险鉴定

11.危险性评估--对活动或过程进行系统化检验以识别可能的伤害和疾病、评估可能的后果,评估操作对人员的(潜在影响),采取步骤预防或减少这些影响(网)

12.实质等同--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似,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既有实质等同性。

13.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规程

 评价原则:危险性评个和实质等同

 评价内容包括:申报资料审查评价、生产现场审查评价、人群食用后的安全性评价、安

全性的再评价

 申报资料的审查:新资源食品的特征、使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使

用量、推荐使用量、适宜人群,卫生学、毒理学资料,国内外相关安全性资料,与类似食品原料比较

14.辐照食品概念--是指用钴-60、铯-137产生的r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照射加工保藏的食品,包括辐照的食品原料,半成品

15.公共卫生-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16.公共卫生安全-为尽可能减少对危及不同地理区域以及跨国范围公众群体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而采取的预见性和反应性行动

17.食品安全-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18.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使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19.食品安全性评价概念-对食品中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出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或消费者接受,据此定制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

20.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纯铜毒理学评价研究,食品的成分,生产工艺,卫生学,食品质量标准,人体研究,残留量研究,暴露量研究,消费水平研究(膳食结构)和摄入风险凭借

2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实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实验,代谢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包

括致癌试验)22.

第三篇:食品安全与评价复习知识点

食品安全与评价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

1.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有性用途进行制作或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所有过程采取的条件和措施。

2.持久性污染物: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粪食期,且能通过食物链积累,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3.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所造成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农药:指用于防止、消灭或控制危害农、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原味,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5.食物链:指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物体间转移的现象;生物富集:又称生物浓集,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6.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残留。7.残留总量: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任何可食动物源性产品中某种药物残留的原形药物或其全部代谢产物的总和;最大残留量(MRL):是对动物性食品用药后产生的允许存在于食品表面或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量;休药期:又称停药期,是指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允许被宰或其产品被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8.转基因技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转基因生物:简称GMO,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遗传基因改变的生物;转基因食品: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开发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通过一定的遗传学技术将有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而使它们获得有利特性。

9.实质等同性:如果某个新食品或食品成分与现有的食品或食品成分大体相同,那么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实质等同性原则:通过转基因食品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食品相比较,发现两者在性状、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异同,以确定转基因食品成分是否与相应的原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为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和使用提供相应的模式和方案。

10.外源性污染:又称为食品加工流通过程的污染或第二次污染,即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11.食品安全性评价:运用毒理学动物实验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来阐明食品中某种特定物 质的毒性及潜在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性质和强度,预测人类接触后的安全程度。

12.半数致死量: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需要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LD50越小,表示外来化合物的毒性越强);最大无作用剂量: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来化合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根据现今的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种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对健康生产危害的量。

13.HACCP体系: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14.关键控制点(CCP):是指通过实施预防或控制措施,能够消除、预防或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特定的食品生产过程的危害,使每个CCP所产生的危害经过控制得以防止,消除或者降至可接受水平。15.重点概括

16.食品污染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物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病毒、有毒动植物危害;化学性污染物包括:农药、兽药、有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包括:非化学性污杂物、放射性污染物。

17.食源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物中毒按病原物质分为五类:霉菌性、细菌性、化学性、动物性、植物性 18.食物中毒发病特点:①发病呈爆发性、潜伏期短,②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③发病与食物有关,④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不具有传染性。

19.细菌性食物中毒根据原因可分为: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家禽肉中沙门氏菌的来源:生前感染、宰后污染;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的两种类型:急性胃肠炎型、急性菌痢型;葡萄球菌可分为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三者中产肠毒素的有两种,即金黄色、表皮葡萄球菌。

20.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食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食物中污染大量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②污染后的食品放置于适合产毒的温度下,③有足够的时间使葡萄球菌产毒,④食物的成分和性质适于细菌生长繁殖和产毒。

21.去掉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①挑选霉粒法,②碾轧加工法,③加水搓洗、加碱或用高压锅煮饭,④植物油加碱去毒法;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常见的食源性病毒:肠道病毒、诺沃克病毒、克雅氏病毒、埃博拉病毒。

22.病毒污染食品的途径:①动植物原料的环境污染了病毒,②原料动物病毒,③食品加工人员带有病毒,④不良的卫生习惯,⑤食品交叉感染;病毒危害的控制:①食品原料的控制(消毒处理),②原料肉的控制(检验检疫)③有效的卫生控制(执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④不同清洁区域的控制2

(防止交叉污染)。

23.食品中农药残留主要来自3个方面:①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②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③通过食物链与生物富集作用;农药的毒性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农药残留毒性控制的措施:①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②研究开发使用生物农药,并培育出抗病虫害及草害的新品种,改善农作物栽培技术;常规的农药残留分析大致分为以下几步:①样品的采集和制备,②样品的提取和浓缩,③净化,④定性或定量分析。

24.兽药主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寄生虫药、激素药类;产生兽药残留的原因:①使用违禁或淘汰的药物,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②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一般为4—7天,③不正确使用兽药或滥用兽药,④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⑤用药方法错误,或未做用药记录,⑥屠宰前使用兽药,⑦屠舍粪池中含兽药。

25.食品中有毒金属的来源:⑴铅污染来源:①水体中铅污染主要来自大气中铅的沉降,部分来自工农业含铅废水,②土壤中由大气和水体而定,③食品中铅污染主要来自包装容器的污染;⑵环境中汞污染来源:①工业用途:采矿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废水排放,②农业用途:用作杀虫剂、杀菌剂、防霉剂,③医院用途:(口腔科)破碎的温度计、压力表;⑶砷污染的来源:①含砷矿藏及其他有色矿藏金属的开采,②地下水中含砷量很高,③煤的燃烧污染空气和食品(吸入或食入),④含砷农药,防腐剂、除锈剂的使用;⑷镉污染来源:①环境主要来自冶炼、陶瓷、电镀工业及化学工业等排出的三废,②食品中主要来自废水(含铬)灌溉农田,引起突然累积,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

26.控制重金属污染的措施:①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②改善环境质量,③加强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控制;(砷中毒)中国的地方性中毒分为两种类型,即饮水型和燃煤型;有机污染物有:多环芳烃、杂环胺、二噁英、N—亚硝基化合物等。

27.食品污染苯并芘的途径主要有:⑴食品在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①食品在烘烤、火烤或烟熏时直接受到污染,②食品成分在烹调加工时油脂经高温裂解或热聚反应产生苯并芘,③食品在加工中受到润滑油、输送管道、食品包装材料等的污染,⑵环境中多环芳烃环氧化物对食品的污染(多环芳烃环氧化物是一种前致癌物(间接致癌物)必须在体内代谢活化才有致癌作用)。

28.食品中的杂环胺主要来源于蛋白质的热解,在高温(100-300℃)下形成杂环胺的主要前体物质是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和肌酸酐;杂环胺的预防措施:①改变烹调方法,特别是加热的温度、时间,避免煎、炸、烤的烹调方法,②尽量少吃油炸、煎类、烧烤类食品,③增加蔬菜、水果摄入,④建立和完善杂环胺的检测方法,开展食物中杂环胺的监测,尽早制定食品允许限量标准。

29.二恶英污染来源:⑴垃圾燃烧:含Cl、碳氢化合物的燃烧产物,⑵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①农药合 成的副产物(杂质),除草剂、落叶剂,②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③造纸工业氯漂白;二恶英污染食品途径:①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②通过意外事故污染食品,③通过纸包装材料污染食品;二恶

英污染的控制措施:①减少含氯芳香族化合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如农药、涂料等),②改进造纸漂白工艺、采用ClO2或无氯剂进行漂白,③采用新型垃圾焚烧炉焚烧垃圾或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减少二恶英的排放,④加强对环境、食品和饲料中二恶英的控制。

30.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类:N-亚硝胺、N-亚硝酰胺;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控制:①防止霉变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②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使用量,③合理使用肥料,适当施用钼肥,④改善和提高饮食卫生习惯,⑤制定食品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限量标准。

31.按生物种类,转基因食品分为: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微生物,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分为六大类:分别是增产型、控熟型、高营养型、保健型、新品种型、加工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①遗传工程体特性分析,②实质等同性原则。

3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哪:⑴、食物安全性因素:①转基因产物直接影响包括饮料成分、毒性或增加食物过敏,②转基因间接影响;⑵、环境安全性因素:①基因转移问题,②杂草化问题,③性状对目标产物的影响问题,④抗病毒转基因问题,⑤毒性和过敏问题。

33.水质污染类型: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①农用施肥、农药施用和污灌,②垃圾、废渣和污泥等废物,③大气或水体中迁移和转化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化肥污染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强和具有长期性;农药残留的两种形式:①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②在蔬菜、水果的生长过程中,农药被吸收进入其根、茎、叶中,与附着在表面的农药残留相比,内吸性农药残留危害更大。

34.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原因:①用药水品高和毒性高是主要原因,②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③农民缺乏农药残留特性和规律的认识,为追求速效、好使,在某些农作物上使用禁用农药或随意加大使用剂量是造成食品农药污染的另一原因;目前允许使用储粮杀虫剂有4种:熏蒸剂、防护剂、空仓杀虫剂、杀鼠剂。

35.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五个方面:①农场饲养管理,②疾病控制,③控制兽药残留,④检疫和检验,⑤动物的屠宰;包装材料的选择:安全性、可降解性、可重复利用性;

36.动物性污染途径: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带染的微生物主要有:①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②致病性微生物及微生物毒素,③病毒;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①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②饲料添加剂中兽药的使用,③食品保鲜中引入药物。

37.兽药对人体的危害:①毒性作用:磺胺类药物引起肾脏坏,②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物质等,③细菌耐药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④菌群失调:杀死非致病菌,使菌群失去平衡,⑤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苯并咪唑类能抗蠕虫病长期残留于肝脏,⑥激素作用:内分泌系统不正常,儿童出现早熟。38.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和卫生要求:⑴、使用原则:①必须使用经过省级行政卫生部门批准的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添加剂,②必须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控

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③不得降低良好的加工工艺和卫生要求,④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⑵、卫生要求:①必须由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作出综合性的安全性评价,②实行专业化生产、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做到产品批批检验合格出厂,③最好能在以后的加工、烹调过程中消失或破坏,④不应破坏食品中营养成分,更不能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⑤最好能排出体外。

39.剂量—反应关系:①剂量—量反应关系:反应强度,②剂量—质反应关系: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风险分析是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3个组成部分的科学框架,其中风险评估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风险评估4要素: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饮食暴露、风险特征描述;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选择评价、执行风险管理决定、监控和回顾。40.标准化活动过程包括: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实施、标准的更新;食品标准的作用:①②国家管理食品行业的依据,③食品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④促进生产、推动贸易;标准的分类:⑴按等级划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⑵按标准法律属性分:强制性、推荐性标准,⑶按标准化对象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41.HACCP的七个原理:①进行危害分析,②确立关键控制点(CCP),③建立关键限值,保证CCP受控制,④建立CCP监控系统,⑤建立HACCP失控时的纠正措施,⑥确立验证程序以确保体系有效性,⑦建立相关适用程序和记录文件系统;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八个方面:①水和冰的安全性,②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和卫生,③防止交叉污染,④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卫生间设施的维护,⑤防止外来污染物造成的污染,⑥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志、贮存和使用,⑦雇员的健康状况,⑧昆虫与鼠类的扑灭及控制;良好卫生规范(GMP)四个关键要素:①由合适的人员来生产和管理,②选用良好的原材料,③采用规范的厂房及机器设备,④采用适当的工艺。

第四篇:关于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的自查报告范文

横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 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的自查报告

市食安委办:

今年以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各有关食品成员单位扎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保障群众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对照《陕西省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办法》,将今年以来食品安全工作自评如下 :

一、政府重视情况

县政府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十分重视,今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安排部署食品安全工作。4月25日召开了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县级各成员部门负责人,各食品加工、经营企业负责人,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政府分管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卫生、质监、工商三部门主管领导作了专题发言。会议回顾了2006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并安排部署了2007年的各项工作任务。6月20日,政府分管领导就全县夏季食品安全大排查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明确了责任,落实了工作任务。7月15日,由政府办主任孙占山同志主持召开了食品安全大排查督查汇报会,会上各部门汇报了大排-1-

查工作情况。9月10日,政府又召开了专题会,就“双节”、“一会”期间食品安全工作做了详尽的安排部署县委常委张建平,政府常务县长郝宪利、县级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今年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年初给各部门、各乡镇下达了《食品安全工作任务书》,并细化了考核指标,实行了逐项打分制。

二、综合监管到位

县食安委办充分发挥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对学校周边违法经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先后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关于取缔学校周边无证经营学生小灶的实施方案》,同时,县食安委办及时收集检查情况,对重点工作,重点案件,加强督办,加大督办力度,使食品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对发现的严重问题,利用新闻媒体进行了曝光。对县城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学生小灶、车站、小饮食摊点、小作坊、散装食品等进行了两次督查,对无证经营、卫生状况差等问题,横山有线电视台进行了公开曝光,促进了问题的尽快解决,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各项工作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各成员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圆满完成了各自的指标任务。

商贸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各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初,制定了《2007年商贸系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社会危害严重的问题,加强日常监管,做好源头治理。今年县城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合格肉上市率达98%,基本消除了注水肉和病害肉,确保了城区居民吃上“放心肉”。

工商部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对节日期间、农村食品市场、重点区域等流通领域进行监管。反在前半年,检查经营户1380余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4000余公斤、假冒西凤酒247瓶、过期方便面165箱,过期饼干9箱、过期啤酒150瓶,不合格饮品1000余瓶,不合格洗涤品70余公斤,立案查处11起,取缔无照经营20户。

质监部门注重长效监管,建立健全XX台账,并与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责任书和承诺书,督促企业对进销货进行登记。今年对4家不合格企业进行处罚,罚款1万余元,并关闭了1家生产不合格饮料厂家。

卫生部门重点对全县各种小学师生食堂进行了严格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校长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县城学校监督检查频次达每月一次,农村学校检查频次达每季度一次;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全县餐饮业均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责令停业,并吊销《卫生许

可证》。

总之,通过综合评价,各成员部门切实做了不少工作。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检查。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得力,监管到位,确保我县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附件: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分值表

二00七年十月十五日

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分值表

第五篇: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方案

附件

中央层面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重点活动及分工方案

一、宣传周主场活动

6月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致辞;部门单位、新闻媒体、行业企业、学术机构等各界代表参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互联网信息办、粮食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铁路总公司主办,经济日报社、中粮集团承办,中国经济网执行承办)

二、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

6月10日上午,宣传周主场活动之后即举行“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主论坛),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及特邀嘉宾围绕宣传周主题进行演讲。6月10日下午,举行多个主题的分论坛活动,有关部门、单位司局负责同志及特邀嘉宾参与交流。(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互联网信息办、粮食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铁路总公司主办,经济日报社、中粮集团承办,中国经济网执行承办)

三、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

6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主题为“民生·责任·创新”。商务部设置“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效展”主题展区,中外食品生产、流通、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企业将通过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集中展示食品安全控制、检测、追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应用设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商务部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

四、“坚守诚信的力量”主题宣传活动

举办“老味道、老故事、老品牌——坚守诚信的力量”主题宣传活动,围绕食品行业品牌企业,通过媒体报道、公众互动等形式,多元呈现“老品牌”的诚信宗旨、发展沿革、文化传统、经典产品和趣闻轶事,讲述诚信为本、以义取利的“中国故事”。宣传周期间将推出吸引公众参与、展示个性化创意的网络互动平台,通过新媒体渠道和创新推广方式,提升活动的基层“落地”效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主办,新华网、中国经济网承办)

五、科普移动终端应用软件——“食事药闻”

研发科普移动终端应用软件(APP)——“食事药闻”,面向日益庞大的移动终端用户群体,发布食品安全新闻信息、科学解读、谣言破解等权威资讯,提供数据查询、在线游戏等互动体验,通过信息图、短视频等可视化传播技术,推动食品安全科普信息全面向移动终端覆盖,打造食品安全科普内容的核心传播平台。6月10日宣传周主场活动当天举办正式上线仪式,宣传周期间开展系列推广活动。(食品药— 2 — 品监管总局指导,新华网主办)

六、食品安全系列电视片

摄制食品添加剂系列纪录片,以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发展为明线,以人类使用添加剂的背景意义和安全考量为暗线,讲述食物、添加剂与人的文化故事。计划宣传周前后,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央视10套)每晚10点《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央视10套《走近科学》栏目也将摄制播出食品安全系列专题片。(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导,中央电视台主办)

七、专家媒体双向公开课

6月13日,举办“社会齐共治 助力新食局”专家媒体双向公开课,邀请食品安全领域主要媒体、主创记者和科技专家、管理人员参加,上午由专家向媒体讲解食品安全专业报道中的科学背景和常见误区,下午由媒体向专家培训如何清晰、生动地表达科学结论及传播技巧,设有实战演练、课堂交流等环节,通过互换授课者与听课者身份,增进相互理解,共同提高食品安全科学与媒介素养。课堂教材将整理成《食品安全报道手册》,适时出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导,南方周末报社主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支持)

八、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

6月14日至17日,举办“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重点活动——都市媒体训练营,以论坛成员专家为主,特邀传媒研究领域和政府监管部门专业人士,对各地最具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记者编辑进行集中培训,普及专业知识,分析

舆情热点,交流观点认识,开展实战演练,组织参训人员深入报道各项中央层面宣传周活动,在新闻实践中检验培训成果。(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

九、可视化传播基地启动仪式

6月20日,举办清华大学食品药品安全可视化传播基地启动仪式暨首期培训讲座。基地将借助清华大学的雄厚师资和人才力量,面向广大政府部门宣传人员、各大媒体跑口记者、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培训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挖掘技术、新媒体时代的可视化传播技巧等,帮助学员掌握最前沿的食品安全舆情分析和新闻传播技能。基地还将承担常规宣传工作中的可视化创作任务。(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指导,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主办)

十、食品安全“五进”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进社区活动,动员基层管理机构和社区志愿者,利用宣传栏、咨询台等社区平台,广泛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进学校活动,针对青少年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进工厂活动,指导有条件的企业、机构举办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日”,邀请群众实地观摩,感受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组织开展进超市活动,围绕食品消费集中场所,近距离指导广大公众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组织开展进餐馆活动,广泛张贴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海报,动员全社会关注、参与食品安全工作,营造协同共治的浓厚氛围。

十一、部委主题日

6月11日至22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粮食局、中国科协、铁路总公司等12部门,按照以下顺序依次举办部委主题日活动。

(一)农业部(6月11日)。

1.举行农业龙头企业(10个农产品龙头企业、10个农药生产企业、5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兽药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倡议书签订仪式,向生产经营者代表和消费者代表赠送相关法律法规书籍、生产指导用书及光盘,邀请各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编印《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消费指南》,普及农产品安全消费知识,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和判断能力,引导公众科学消费。

3.组织各地农业系统配合开展主题日活动,组织各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公众开放日”、“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有奖竞答”等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4.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专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对农兽药残留、动植物生长激素、贮藏保鲜等热点问题进行科普解读,回应社会关切。

5.根据各地农业生产需要,派出相关专家分赴各地,开展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田间指导。对生产经营者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农兽药规范使用、生产记录档案、贮藏保鲜、— 5 —

包装标识等方面的宣传和指导。动员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合作社等开展业务培训、法制宣传、警示教育。

(二)铁路总公司(6月12日)。

1.举办全系统主题日活动,以北京站为主会场,全国省会所在地车站同步开展主题日活动,设立食品安全知识现场咨询,演示食品快检操作,举行科普知识展览,播放食品安全宣传片。

2.开展“食品安全百家承诺活动”,组织专家宣讲团深入站段,向铁路食品供应商、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发起诚信倡议,签署经营承诺,切实保障铁路食品安全。

3.摄制食品安全宣传片,主题日当天统一在全国省会所在地车站首播,在动车组列车上循环播放,并在铁道和当地电视台播出。

4.编印《铁路食品安全管理》宣传报刊,宣传周期间向广大旅客发放,普及铁路食品安全知识,提升铁路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和科学判断能力。

5.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整体评估,收集旅客、职工宣传周活动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开展铁路食品安全监管和科普宣传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13日)。

1.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工作。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有关工作要求,指导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工作,营造良好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自主品牌,增加有效供给,提升质量效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健康发展。

— 6 — 2.举办“食品安全深度行”公众开放日活动。部署部分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消费者和媒体记者实地参观,宣传企业在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措施及成效,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信心。

3.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开通并运行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网站对试点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基本法定信息的实时追溯。

4.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印发2014年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和评价人员培训活动。

(四)中国科协(6月14日)。

1.组织全国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在宣传周期间集中接待群众实地参观,制作推出网络虚拟科普教育基地,方便消费者在线体验。推动全国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与网络消费平台合作。

2.通过微博、微信、微视,展示“全国食品安全科普作品创新大赛”成果,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实时互动与在线传播。

3.在网络平台、高铁直通车组、公交地铁移动媒体上集中播放食品安全科普微视频。

4.集中推介食品安全科普读物,推出一批优秀的在线科普作品。

5.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对百度百科相关词条进行修订,确保关键知识点准确。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科普专家库,对权威专家和机构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五)工商总局(6月15日)。

1.举办“实施新消法 肩负新责任”主题座谈会,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对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座谈,系统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最新举措,倡导广大消费者进一步强化权益保护意识,提高维权能力。

2.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消费体验活动”,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教育引导消费者提高消费维权意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消费习惯,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3.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家谈”活动,通过报纸专栏、专版和网站等多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引导食品经营者认真履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确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增强严格守法经营意识和诚信自律意识,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组织指导各地围绕工商职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科普教育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科学引导食品消费,有效提振消费信心。

(六)卫生计生委(6月16日)。

1.召开媒体沟通会,介绍食品安全标准整合等工作阶段性进展和主要成果,围绕社会关注热点开展风险交流,特别是针对存在的认识误区,重点进行解疑释惑,开展正面宣传引导。

2.举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放日”活动,邀— 8 — 请媒体记者和社会公众现场参观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展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工作进展,宣讲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知识,并通过网站、微博开展互动。

3.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进社区”宣讲调研活动,加强食品安全“五要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解读等知识的基层传播,让群众对食品安全标准等专业性强的工作,能够看得懂、有感受、想参与。

4.举办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培训班,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技术指南》。

(七)商务部(6月17日)。

1.举办“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效展”,展示近年来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进展及成效。

2.开展酒类知识公益宣传活动,通过专家宣讲、编印资料、图片展览等方式,普及酒类识假防骗知识,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饮酒。

3.编发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册,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餐饮、酒类等科学消费知识。

4.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开展“食品安全进超市”活动,通过商场超市电视、广播和资料发放,进行科普宣传和消费提示,举办知识竞猜活动,并接受现场咨询。

(八)粮食局(6月18日)。

1.举办“放心粮油”宣传日活动,在公共场所开展现场宣传,组织“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公开承诺保证食品安全,展示粮油样品及快检仪器设备,发放科普宣传材料,接受消费者现场咨询等。

2.举办“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通过样本对比、科学小实验等互动交流方式,向公众介绍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

3.举办粮食质量安全科普讲座,围绕社会关注话题开展科普解读。

(九)公安部(6月19日)。

1.举办食品药品安全刑事保护论坛,邀请有关专家、实务部门、新闻媒体等共同研究分析当前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形势,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着力营造严惩重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社会氛围。

2.适时公布一批食品安全大要案件,广泛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媒体对食品安全重点案件进行深入采访,在宣传周期间集中播发。

(十)质检总局(6月20日)。

1.举办“进口食品安全口岸行”活动,组织各口岸直属局围绕宣传周主题,开展企业承诺、业务咨询、实验室开放、航食企业参观等系列活动,邀请媒体和群众广泛参与,提升消费者对口岸食品安全的信心。

2.印发进出口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小折页等宣传材料,普及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3.组织开展各口岸对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标准法规宣贯活动,增强其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观念。

(十一)教育部(6月21日)。

1.利用教育报宣传各地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和做— 10 — 法,解读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和要求。

2.组织专家深入中小学,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十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6月22日)。

1.举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专业机构,开设掺假肉类鉴别、食品中甲醛测定、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等专题讲座,配合开展亲身体验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认知水平。

2.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经验交流活动,结合前期调研成果,交流、总结、推广福建省在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3.组织开展北京市中学生食品安全科普素质调查,以北京市城乡在校中学生、老师为主体,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希望了解的内容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校相关教育情况等,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提供科学依据。

4.制作印发《食品标签标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宣传折页。

5.开展食品安全案例警示教育,展示2013年以来总局组织查处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6.开展总局政务微博“@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系列微访谈活动。

7.开展“科学食用保健食品”科普宣传活动,系统普及保健食品科普知识,深入解读保健食品认识误区,引导新

闻媒体科学报道相关话题。

8.指导果壳网等民间科普组织创作、推广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系列短视频,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表现形式,提高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实效。

9.指导新京报开展“食验场”系列报道,通过科学实验和可视化的新闻报道,破解食品安全传言,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抄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抄送:各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食品安全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2014年5月15日印发

下载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评价 2[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报告

    ****市****局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报告 根据市食安办关于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的通知(宁食安办[2012]4号)文件要求,****市****局就2011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

    食品安全学第七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五篇范例]

    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目的与要求: 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物、LD50等概念;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学习重点: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过程和各......

    研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及评价的问卷调查

    研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及评价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先生和女士: 你们对我们如今的食品安全有多少的认识呢?你们了解如今我们吃的和喝的安全吗?你们知道如今的安全食品隐患都是怎......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方案的通知[定稿]

    ******镇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标准 工作考核评价方案 为推进我镇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标准的贯彻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客观评价各村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标准工作开展情况,总......

    某县乡镇高质量发展(食品安全水平)考核评价方案[大全]

     2020年XX县乡镇高质量发展(食品安全水平)考核评价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

    食品安全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汇编)

    德信诚培训网 食品安全确认验证验证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确认,证实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能使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达到预期的控制水平;通过验证,证明各......

    食品安全)(汇编)

    当今社会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并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几乎每天都可以从网络上看到中毒的事件。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

    浅谈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当前食品的安全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要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