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住房商品化暂行办法》的通知
南府„2012‟36号
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实施住房商品化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有关单位:
现将《佛山市南海区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实施住房商品化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一月六日
— 1 — 佛山市南海区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
实施住房商品化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各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实现我区教育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住房商品化和建房社会化、住宅分配货币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关于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货币分配的通知》(粤府„1998‟82号)、《印发佛山市属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商品化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佛府„1997‟99号)的精神,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合理负担的原则,结合各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发放住房津贴,把镇(街道)教育事业单位的建房资金、对干部职工购房补贴等纳入改革性补贴中去,量化到个人。
第三条
凡各镇(街道)公办学校2010年1月1日(含2010年1月1日)后在职在编的教职员(含镇(街道)教育局事业编制人员)未享受过各种住房优惠待遇的(包括没有参加房改购房、没有分配公有住房、没有参加单位集资建房、没有领取私建公助补贴),均可按本办法的规定领取住房津贴。
第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领取住房津贴:
(一)已参加房改购房的;
(二)已分配公有住房的;
(三)政府优惠提供土地,由单位、个人集资建房的;
(四)已一次性领取购(建)房补助的;
(五)已购买公有住房(包括已婚子女或父母与户主同住增加户主住房面积标准后的各方);
(六)夫妻其中一方婚后享受以上五项住房优惠政策之一的。第五条 自住自有私房的在职在编教职员,凡单位没有分配住房,且没有享受以任何形式发放私房改建、大修或建房补助费的,可领取住房津贴。
第六条 符合享受住房津贴条件且已租用公有住房的在职在编教职员,必需退出现租住公房方可申请领取住房津贴。亦可选择按现行租金标准续租用公有住房,但不得再领取住房津贴。
住房津贴实施单位的闲置公有住房,可作为周转房继续租给本单位无房的在职在编教职员居住,但必须按照市场租金标准租用,由各镇(街道)制定具体的租用管理办法。
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人员,每月按如下标准领取住房津贴:管理人员和职员可按一般干部职工350元,股级干部400元,局级干部450元,处级干部550元,厅级干部650元。凡经职改部门依法确认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并被所在职单位聘用为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享受相应级别干部的住房津贴标准,初级职称人员350元,中级职称人员450元,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550元。
津贴标准每年递增10%。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员不可
— 3 — 重复领取。
在职在编教职员在领取住房津贴期间如职级变动,从变动次月起,按新聘用职级发给住房津贴。
在职在编教职员在领取住房津贴期间,如工作变动(包括自动离职、辞职、被单位开除、辞退或调出等离开住房津贴发放范围的),从离开次月起,停发住房津贴。
教职员在享受住房津贴期间,因病或意外死亡者,从死亡次月起,停发住房津贴。
部队转业干部,可按转业时的职级套入同级干部职级领取住房津贴。
第八条 符合条件领取住房津贴的教职员,领取住房津贴时间共为15年。新参加工作的在职在编教职员,在参加工作次月起发给住房津贴。
未领足15年住房津贴而离退休的教职员,在离退休时,其住房津贴未领足部分,按原津贴供给渠道,可给予一次性付清至15年止。
第九条 配偶双方均属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人员,可分别按各自职级领取住房津贴,但配偶一方无论是否在上述单位工作,只要享受了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所列住房优惠之一的,双方均不得再享受住房津贴。
第十条 住房津贴的资金来源列入区、镇(街道)财政预算。区、镇(街道)资金负担比例为4.5﹕5.5。
— 4 —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按有关规定统一住房津贴账户的开立银行,住房津贴按月存入指定银行的“住房津贴专户”,专款用于在职在编教职员购、租房。住房津贴的存款利息按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在职在编教职员购房时方可支取住房津贴使用。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住房商品化△
办法
通知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2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南府〔2009〕260号
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排水许可
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局以上单位:
现将〘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市政局反映。
二○○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佛山市南海区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排水管理,规范城市排水行为,防治城市水环境污染,保障排水设施的完好和安全运行,根据〘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在我区中心城区的建成区以及各镇(街道)建成区、旧城区、工业园内申请城市排水许可(各镇、街道的建成区、旧城区及工业园的范围由属地镇、街道规划部门根据上级规划部门的要求确定),对排水户向城市及城镇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以下简称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排水户,是指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活动向城市公共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和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排水户)。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城市排水设施,是指用于接纳、输送、处理雨水、污水、废水的管道以及沟渠、沉砂池、泵站、集水井、— 2 — 检查井、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处置及其相关设施。
未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排水户不得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第二章
职责范围
第四条
南海区市政管理局作为南海区的城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全区范围内城市排水许可的核准和监督管理,并根据南海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全区的排水专项规划。
南海区市政管理局委托各镇(街道)市政办(市政管理处)作为本辖区的城市排水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排水管理机构),负责主管辖区内城市排水许可的日常管理。
第五条
所有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排水设施的投入使用,须经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法律法规规定由环保部门验收的,须取得环保部门验收证明文件。
区行政执法、环保、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六条
各镇(街道)排水管理机构具体管理职能为:
(一)负责制定区域内的排水工作计划并安排实施;
(二)受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委托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排水许可日常管理工作,并接受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监督;
(三)参与城市排水设施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的会审和
— 3 — 竣工验收监管,接受城市排水主管部门的核查考核;
(四)建立健全本区域范围内排水档案资料,并报城市排水主管部门备案;
(五)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对排水户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检测;
(六)参与城市排水事故的调查,并向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提交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七)负责辖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日常管理工作,接受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指导;
(八)执行城市排水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章
排水分类管理
第七条
为便于对排水户的日常管理,根据排水户的排水水质情况不同,把排水户分成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排放生活污水的机关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小区、学校、商场、桑拿、理发店等排水户;
第二类是排放含油餐饮污水的宾馆、酒店和各类饮食店等排水户;
第三类是排放污水浓度较高、含杂物较多的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粪便处理场和农贸市场等排水户;
第四类是排放含有沉淀物的从事机动车清洗、建设工程施工排水(生活区及厕所污水按本条第一类规定管理,集中饭堂污水 — 4 — 按本条第二类规定管理)的排水户;
第五类是排放医用污水的各类医疗机构(不包括厂矿医务室、门诊部、诊所等未设置病床位的医疗机构,其产生的废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和排放产业废水的厂矿企业等排水户。
第八条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涉及排水的,排水设施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建设、同时投入运行使用。排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水设计、施工的技术规范,并作为土建附属工程纳入土建工程报建手续。
排水设施工程竣工,须经排水管理机构按照第十七条的要求进行专项检查,符合条件的方可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法律法规规定须由环保部门验收的,必须取得环保部门验收证明文件方可使用排水设施。未经排水管理机构专项检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排水管理机构不予受理城市排水许可申请。
第九条
排水设施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排水设施的保修期参照项目主体工程的保修期,由建设和施工双方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约定。保修期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保修。
第十条
排水户内部排水设施必须按雨、污分流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范。
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到达区域,应当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得任意排放;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尚未
— 5 — 到达的区域,应当按照城市排水规范的要求,在自建雨污分流排水设施的基础上,所排放的污水须经处理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按照规定排入指定区域。待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到达该区域时再按要求将污水接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第十一条
已建的排水设施未实行雨、污分流的,应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并按要求接入城市排水设施。
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到达区域的排水户必须根据城市排水规划及当地镇(街道)排水管理机构的要求,自行对内部的排水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并按要求接入城市排水设施。
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尚未到达区域的排水户,在当地排水管理机构进行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应当配合当地镇(街道)排水管理机构,做好内部排水设施雨、污分流的改造,按要求接入城市排水设施。
第十二条
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按照不同类别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第一类排水户在内部排水设施实行雨、污分流后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其中内部设有餐饮的学校和商场等排水户,其内部污水处理设施必须按照第二类排水户的要求设置,设有集中式公厕的必须按照第三类排水户的要求设置。
第二类排水户必须配置隔油池、格栅井、残渣过滤池等预处理设施,隔油池的大小应与污水排放量相匹配,其污水原则上不得排入城市集中住宅小区内部污水管道(有规划设计要求的除 — 6 — 外)。
第三类排水户必须按规定配置格栅井、沉淀池或化粪池等预处理设施,其污水原则上不得排入城市集中住宅小区内部污水管道(有规划设计要求的除外)。
第四类排水户必须按规定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应与污水排放量相匹配。
第五类排水户必须根据排水量的大小和水质情况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在排放口安装水质、水量在线检测仪。其中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医用(实验、门诊、住院部)污水与一般生活污水(食堂、医务人员宿舍)、雨水分流,医用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必须通过预处理,其中传染病医院(含带传染病房综合医院)和拥有500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其他医疗机构(不包括未设置病床位的厂矿医务室、门诊部、诊所)采用一级强化处理。
第十三条
因工程施工或其他原因临时圈占城市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圈占单位必须与当地镇(街道)排水管理机构签订排水设施保护协议,并确保污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正常运行。临时圈占工程解除后,圈占单位应恢复污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原状。
第十四条
排水设施的养护按照“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由排水设施的产权人负责管理。
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设施由单位自行养护管理,居民区内部
— 7 — 排水设施由业主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负责养护管理,对于暂无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内部排水设施养护管理暂由当地镇(街道)排水管理机构负责,待明确管养单位后,再移交管养单位管理。
第十五条
排水设施养护责任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养护作业:
第一类排水户内部管道应当定期疏通、清淤,管道、沙井内积泥不超标,沙井盖丢失、损失要及时补缺、更换。
第二类排水户应该落实油污清捞责任人,做好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清捞,防止油污大量堆积,确保管网畅通,并做好台帐,保存连续六个月的清捞记录资料。
第三类、第四类排水户应该负责定期清理各类污水处理设施,防止城市排水设施的淤塞,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经处理产生的污泥、垃圾应落实消纳场所,妥善处理,不准乱堆乱放,禁止将污泥投入城市排水设施。
第五类排水户要确保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水质、水量在线检测仪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严禁擅自关停或长期闲置污水处理设施。如遇突发事件,必须暂停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当及时通报排水管理机构,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第四章
排水许可审批
第十六条
排水户需要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持 — 8 — 有关材料向所在地排水管理机构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排水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本细则实施前已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在2010年12月31日前按照前款规定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对符合许可条件的,予以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由排水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符合条件后,予以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限期整改后仍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排水户,禁止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第十七条 符合以下条件的,排水管理机构可以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一)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市排水规划的要求;
(二)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三)已按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四)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检测井设置应便于排水管理机构日常监测;
(五)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具备对水量、pH、CODcr、SS和氨氮等进行检测的能力和相应的水量、水质检测制度;
(六)对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排水
— 9 — 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堵塞或者损坏的,排水户已修建预沉设施,且排放污水符合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第十八条
办理排水许可应递交的材料。
(一)申请城市排水许可:
(1)城市排水许可申请表(一式两份);(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建设项目排水总平面竣工图;(4)建设项目室外雨水、污水管网竣工图;
(5)建设项目各单体底层(出户管)、标准层排水平面竣工图;
(6)建设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及平面布置竣工图;(7)有关设计说明(总说明、概况、给排水章节)、资料、附件;
(8)排放污水易对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应当提供已在排放口安装能够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的有关材料;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应当提供具备检测水量、pH、CODcr、SS和氨氮能力及检测制度的材料;
(9)排水许可申请受理之日前一个月内由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出具的排水水质、水量检测报告;
(10)按规定应提交的其它有关材料。
(二)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工地申请临时排水许可:
— 10 —(1)城市临时排水许可申请表(一式两份);(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场地施工期间临时排水平面布置及系统图(应标明排水方向、处理设施规格及位置);
(4)建设项目总平面施工图;(5)建设项目室外管线综合施工图;
(6)环境评价报告(仅限于产业类如宾馆、餐饮、工业、医疗等项目)。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内部排水设施应按第十条要求实施雨污分流。
第二十条
在〘排水许可证〙有效期内,排水条件有下列情况需要变更时,排水户必须提前15天向排水管理机构办理排水变更登记手续:
(一)排水方向、方式,排水口位置发生变化;
(二)主要污染物种类变化或浓度增高、排水水质发生超常变化。
第二十一条
〘排水许可证〙审批不收费用。排水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办理〘排水许可证〙。
第四类排水户中的建设工程施工排水,在其排水前应及时办理〘临时排水许可证(施工)〙。
其他排水户在其排水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及时办理〘排水许可证〙。
— 11 — 〘排水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排水的,排水户应当提前三个月提出换证申请。
〘临时排水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两年。排水户应当在有效期限内治理达到污水接纳标准,逾期仍达不到污水接纳标准的,禁止排水。
需要延长〘临时排水许可证〙期限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换证申请。
第五章
排水监测及管理
第二十二条
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排水户,应当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于每季度末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排水水质化验资料报送当地排水管理机构。因特殊情况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当及时通知排水管理机构,并在规定期限内恢复正常运行。其中医疗机构必须自办证后的每半年提供1次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医院污水质量检测报告”。
第二十三条
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污水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水接纳标准,排水管理机构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根据排水户的不同类别对其进行检测。
第二十四条
排水户自建排水设施与城市排水设施衔接前,应设置专用检测井,检测井设置应便于排水管理机构日常监测。
第二十五条
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按规定交纳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按照〘关于印发〖佛山市南 — 12 — 海区污水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2009〕71号)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对暂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水接纳标准且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没有严重影响的经营性排水户申请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排水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其排水的水质、水量情况,允许其暂时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但排水户应当与排水管理机构签订限期整改的排水协议。
第二十七条 排水户应当按照许可的排水种类、总量、时限、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排放污水。
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应将按照水量、水质检测制度检测的数据定期报排水管理机构。
需要变更排水许可内容的,排水户应按本办法规定,向所在地排水管理机构重新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第二十八条
排水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二)超过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限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三)违反城市排水许可证书规定的内容,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
(四)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剧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和有害气体等;
(五)堵塞城市排水管网或者向城市排水设施内倾倒垃圾、— 13 — 渣土、施工泥浆等易堵塞物;
(六)擅自占压、拆卸、移动和穿凿城市排水设施;
(七)擅自向城市排水设施加压排放污水;
(八)其他损害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排水管理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排水管理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二)要求被检查排水户出示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材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细则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排水管理机构应当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格的排水监测机构定期对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开检测结果。
第三十二条
排水管理机构依法对排水户实施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被检查单位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并提供工作方便。
排水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知悉的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三条
经检查发现排水户排放污水的水质不符合排 — 14 — 水许可要求的,排水管理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仍不符合排水许可要求的,撤回城市排水许可证书,禁止其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并将有关情况及处理结果告知镇(街道)环保部门。
第三十四条
排水管理机构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及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六章
行政监督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排水许可决定的排水管理机构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依据职权或者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以撤销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一)排水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城市排水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城市排水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城市排水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城市排水许可的其他情形。
排水户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城市排水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及〘城市排水许可管理
— 15 — 办法〙和本细则相关规定的,由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 排水户造成城市排水设施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排水管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排水许可的;
(二)对符合本规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排水许可证书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排水许可△
细则
通知
— 16 — 抄送:区有关领导。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11月13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计收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计收标准》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局以上单位:
现将《佛山市南海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计收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反映。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佛山市南海区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计收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管理,规范我区土地市场交易行为,促进我区土地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佛山市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及租金计收标准的通知》(佛府〔2010〕95号)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本标准适用以下情形:
(一)国有建设用地一级市场出让的;
(二)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经批准补办出让手续的;
(三)已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改变原土地使用条件,经批准补办出让手续的。
二、土地一级市场
国有建设用地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的,土地出让金按实际成交地价款收取。
国有建设用地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的,协议出让的最低价不得低于网格点基准地价,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土地出让金按协议价收取。
三、划拨国有建设用地按原用途补办出让
划拨国有建设用地(独立宗)按原用途申请补办出让或转让,经批准同意的,按土地市场价格的40%计收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土地市场价格×40%
四、国有建设用地改变土地用途补办出让
(一)划拨国有建设用地经批准改变用途补办出让的(无论是否有建筑物),按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市场价格的60%计收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新用途土地市场价格×60%
(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经批准改变用途的(无论是否有建筑物),按下列两种情况处理:
1.改变用途后新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大于原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的,补交的土地出让金按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市场价格减去原用途对应网格点基准地价剩余年限值的余额的60%计收:
土地出让金=(新用途土地市场价格-原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剩余年限值的余额)×60%
2.改变用途后新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小于原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的,无需补交土地出让金,也不退回已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但需进行改变土地用途年限折算确定新用途的使用年限;新用途土地需申请延长使用期的,应补交延长年限修正的土地出让金。
改变用途后新用途使用年限按新用途法定最高使用年限乘以年限变换系数确定。
新用途土地使用年限=新用途法定最高使用年限×年限变换系数
年限变换系数=[1-1/(1+r)n]/ [1-1/(1+r)N]
其中,r为原用途土地还原利率,n为原用途剩余年限,N为原用途法定最高使用年限。
(三)说明
1.用于计算剩余年限值的用地面积采用原土地权属证书登记的面积;用于计算新用途的用地面积采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中的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
2.对原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进行容积率修正时,采用原规划设计条件确定的容积率;不能确定原用途容积率的,采用我区基准容积率计算。
五、国有建设用地延长土地使用年限补办出让
出让国有建设用地经批准延长使用年限,须重新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补充合同,将土地使用年限延长至不超过法定最高出让年限,补交的土地出让金以土地市场价格进行延长使用年限修正后收取:
延长使用年限补交土地出让金=土地市场价格×延长年限修正系数
延长年限修正系数= [1-1/(1+r)m]/ [1-1/(1+r)M]
其中,r为土地还原利率,m为申请延长的使用年限,M为法定最高使用年限。
六、国有建设用地增加容积率补办出让
以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含工业仓储用地,但包括建设都市型产业载体的工业仓储用地),申请变更(增加)容积率或验收时的实际容积率超出原批准容积率的,经批准同意,土地出让金按以下方式计收:
(一)原土地出让合同中已约定容积率,且约定增容建筑面积补交土地出让金标准或其他处理方式的,从其约定。
(二)原土地出让合同中已约定容积率,但未约定增容建筑面积补交土地出让金标准的,经处罚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竣工验收的,按如下标准补交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土地市场价格(楼面地价)×1.5×增容建筑面积×100%,该土地市场价格是指竣工验收时的修正后的网格点基准地价和评估价格中的最高价。
(三)原土地出让合同中没有约定容积率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地块规划设计条件,若规划设计条件中的容积率高于我区基准容积率的,签订补充合同,并按如下标准补交土地出让金:
补交土地出让金=土地市场价格(楼面地价)×增容建筑面积×100%,该土地市场价格是指规划部门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时的修正后的网格点基准地价和评估价格中的最高价。
七、地下空间使用权计收土地出让金
(一)以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地下空间使用权(电房、人防工程除外),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验收时,认定超出原批准容积率的,超容建筑面积按如下标准计收土地出让金:住宅用地配套地下停车库负一层按地下空间土地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的10%收取土地出让金,负二层及以下按地下空间土地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的5%收取土地出让金;除住宅用地配套地下停车库外的地下建筑面积,负一层按地下空间土地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的25%收取土地出让金,负二层及以下按地下空间土地用途的土地市场价格的10%收取土地出让金。
(二)为鼓励利用地下空间,以公开交易方式单独出让地下空间使用权的,商服用地按地面同类土地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不修正)的20%确定公开交易起始价;除商服用地外的其他用地(不含住宅用地)按地面工业用途网格点基准地价的10%确定公开交易起始价。
八、土地市场价格的确定
(一)补办出让审批计收土地出让金时,属公开交易的,以涉及土地的公开交易成交价、经修正后的网格点基准地价和评估价格对比,从中选取最高价作为土地市场价格;不涉及公开交易的,以修正后的网格点基准地价和评估价格中的最高价作为土地市场价格。
划拨土地按原用途转让时,如果公开交易成交价不含应补交的土地出让金,该划拨土地公开交易成交价必须换算为出让土地交易成交价后,再与经修正后的网格点基准地价和评估价格进行对比,从中选取最高价作为土地市场价格。
出让土地交易成交价=划拨土地公开交易成交价/60%
(二)本标准中涉及级别楼面基准地价、级别地面基准地价、网格点基准地价、各类修正系数、土地还原利率等以最新通过验收并经市政府批准的基准地价方案确定的成果为准。
九、计价用途和面积的确定
(一)出让土地的用途类别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规划设计条件的用地性质和建筑功能,对照基准地价用途分类确定。
其他未列入基准地价用途分类的用地,其用途类别参照相关或相近(或其土地利用效益相近)用地的用途类别(具体以最新通过验收并经市政府批准的基准地价方案确定的成果为准)。
(二)宗地跨多种土地用途或建筑功能的,能区分不同用途、功能建筑面积或用地分摊面积的,基准地价按不同用途分别计算求和;不能区分不同用途、功能建筑面积或用地分摊面积的,按该宗地各种用途中最高的基准地价作为整宗土地的基准地价。
(三)宗地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级别基准地价的,以宗地面积权重较大者所对应的级别确定级别基准地价。
(四)竣工验收时的建筑面积及是否超出容积率的认定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时出具的意见为准。
十、其他规定
(一)我区村集体“三旧”改造项目有关土地出让金计收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非农建设用地收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南府〔2006〕112号)第十三条至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不再执行。
(三)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我区原规定中有关土地出让金计收涉及片区地价的规定不再适用,片区地价不再作为土地出让金收取和返还的计算标准;凡我区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片区地价的均更改为现行网格点地面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由网格点地面基准地价经修正后确定。具体包括《关于规范镇(街道)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期成本核算及返还办法的通知》(南府〔2007〕160号)、《关于异地教育配套费征收方案的批复》(南府复〔2009〕273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南府〔2010〕3号)等文件涉及片区地价、标定地价的内容。
(四)我区有关土地租金的计算标准参照《印发佛山市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及租金计收标准的通知》(佛府 〔2010〕95号)执行。
(五)划拨国有土地共用宗补办出让的土地出让金计收标准按《印发南海市国有行政划拨土地上的房屋上市交易处理办法的通知》(南府〔2002〕156号)的规定执行至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月1日起按下列标准计收(回迁房的划拨国有土地共用宗补办出让的土地出让金从 2011年1月 1日起按下列标准计收):
1.住宅用地(包括房改房)按所在级别楼面基准地价的10%计收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建筑面积×级别楼面基准地价×10%
2.除住宅用地外的按所在级别楼面基准地价的20%计收土地出让金:
土地出让金=建筑面积×级别楼面基准地价×20%
十一、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我区原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由区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篇: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规范管理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办法》的通知
南府〔2011〕252号
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规范管理私募
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办法》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局以上单位:
现将〘佛山市南海区规范管理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 1 — 佛山市南海区规范管理私募 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区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管理工作,促进我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等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下简称股权投资企业),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以股权投资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公司(企业)。
本办法所称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下简称管理企业),是指接受股权投资企业委托,以股权投资管理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公司(企业)。
第三条
成立由区金融办、发改、工商、人行南海支行等部门组成的南海区股权投资企业发展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行业指导,及时处理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规范管理股权投资企业办公室(下简称办公室),设在区金融办,负责做好股权投资企业日常管理以及相关 — 2 — 协调工作。
第二章 股权投资企业的规范设立
第四条
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必须遵照〘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等规定依法设立,并选择我区作为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住所所在地。
第五条
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为公司制或合伙制。
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股东人数应不多于50人。
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股东人数应不多于200人。
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合伙人人数应不多于50人。
第六条
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出资方式仅限于货币出资。股东应当以自己的名义认缴出资;不得采取委托某个股东代持的方式认缴出资;单个自然人股东的出资额应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资金缴付应严格按照〘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并在股权投资企业的公司章程里具体说明。
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的募集资金规模不得低
— 3 — 于5000万元人民币,出资方式仅限于货币出资。合伙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认缴出资;不得采取委托某个合伙人代持的方式认缴出资;单个自然人合伙人的出资额应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资金缴付可以采取承诺制,根据股权投资企业的合伙协议的约定分期缴付出资。
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管理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出资方式仅限于货币出资。
以合伙制形式设立的管理企业出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出资方式仅限于货币出资。
第七条
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设立前,须向区金融办提交书面承诺书,承诺严格遵守本办法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区金融办的日常管理。
第八条
对提交承诺书的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按照〘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促进私募基金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南府〔2011〕251号)相关要求给予扶持。
第三章 股权投资企业的风险控制
第九条 股权投资企业的资金只能以私募方式向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对象募集;须在章程或合伙协议中明确规定,不得通过在媒体(包括企业网站)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不特定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 — 4 — 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直接或间接向不特定对象进行推介、募集资金。
第十条
股权投资企业的资本募集人须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及可能的投资损失,不得向投资者承诺确保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
第十一条
股权投资企业的资金须委托南海本地具有资金托管资质的银行进行托管,以确保资金安全。
股权投资企业与银行签订托管协议前,须向区金融办提交托管银行出具的承诺书,托管银行承诺将严格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要求,严格履行相关义务,切实尽到托管责任。
第十二条
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领域限于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过程中的闲置资金只能存放银行或用于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第十三条 股权投资企业应当依据企业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约定,合理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股权投资企业不得为被投资企业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
第十四条 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应在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等法律文件中,载明业绩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并约定相关投资运作的决策程序,控制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
— 5 — 第四章 股权投资企业的信息披露
第十五条 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区金融办提交如下资料的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
(二)企业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
(三)所有投资者签署的资本认缴承诺书,或验资机构关于所有投资者实际出资的验资报告。
(四)股权投资企业与管理企业签订的管理协议。
(五)资金托管协议。
第十六条
每个会计结束后4个月内,股权投资企业向区金融办提交业务报告和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管理企业向区金融办提交资产管理报告。
第十七条
股权投资企业在投资运作过程发生下列重大事件的,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向区金融办报告:
(一)修改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的公司章程、合伙协议和委托管理协议等文件。
(二)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增减资本或者对外进行债务性融资。
(三)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分立与合并。
(四)托管机构变更。
(五)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解散、破产或者由接管人接管其资产。
— 6 — 第十八条
资金托管银行须严格履行资金托管的责任和义务,积极配合区金融办做好托管资金账户的监管,每半年向区金融办提交资金托管报告。
资金托管账户出现资金异常往来等情况,资金托管银行应及时向区金融办报告。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区金融办牵头负责组建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股权投资企业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的自律经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双向沟通,开展各类合作交流。
第二十条
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在设立、运作过程中,若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区金融办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达不到本办法规定的,将不再享受〘关于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关于促进私募基金发展的扶持办法〗的通知〙(南府〔2011〕251号)所给予的扶持措施。
第二十一条
股权投资企业、管理企业在设立、运作过程中,有涉嫌非法集资或其他违法行为的,区金融办将有关线索按照规定提交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区金融办负责解释。
主题词:金融
发展
办法
通知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7月25日印发 — 8 —
第五篇: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件五:
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编办字„2006‟68号)
各区、市编办:
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现将《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原有的档案按要求进行全面整理,遇到问题及时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反映,市编办将根据执行情况适时对整理后的档案进行检查。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以下简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登记档案,是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在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是登记管理机关所属机关档案的主要内容,其档案归属于该机关全宗,不得分散保存与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第四条
登记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加强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利用及其信息的开发与管理。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对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第六条
凡是反映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活动的文件材料均应列入归档范围。
第七条 属于归档范围的主要文件材料: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申请书;
2、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3、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4、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5、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6、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7、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8、住所证明;
9、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
10、按规定应提交的举办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11、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12、其他相关材料。
(二)事业单位变更登记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2、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3、现任法定代表人免职文件;
4、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5、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6、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变更的批准文件;
7、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8、单位名称变更的批准文件;
9、举办单位变更的批准文件;
10、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的相关依据文件;
11、住所变更的证明文件;
1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13、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14、其他有关材料。
(三)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报告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1)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
(2)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总表或审计报告;
(3)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
(4)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5)住所证明;
(6)受奖惩和绩效评估的文件;(7)接收捐赠的有关文件;(8)其他有关材料。
2、登记管理机关对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的有关文书;
3、其他有关材料。
(四)事业单位补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补领申请书;
2、现存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正本或副本;
3、在公开发行报纸上刊登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遗失公告;
4、其他有关材料。
(五)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备案)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备案)申请书;
2、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3、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理债权、债务完毕并且完税的清算报告;
4、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5、收回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6、成立清算组织的文件;
7、完税证明文件;
8、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9、其他有关材料。
第八条 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等每一项活动结束后,具体承办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于三个月内归档。
第九条 档案载体与书写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书写材料。
第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受归档的文件材料时,应检查所交档案是否完整、齐全、清晰,符合相关规定。归档文件不得使用传真件。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实行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双套制。归档的电子文件必须转换成光盘储存形式,同时储存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作用、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形成环境等辅助信息。
第三章
档案的整理
第十二条 登记档案以登记单位分类整理。一个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可整理为一个或若干盒,不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文件材料合并为一盒。
第十三条 一个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分别由设立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监督管理、证书补领、注销登记(备案)等五类的若干件组成。每类每件登记档案由若干份材料组成,按时间顺序排列、编号。第十四条 按件装订好的档案装入盒内,并填写盒封面和盒脊,逐盒内置盒内目录。
档案盒内的设立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监督管理、证书补领、注销登记(备案)等五类应逐件附目录。
第十五条
档案盒内文件材料应逐件编号。档案盒内以件为单位编件内文件页码号,件内有图文的页面逐页在文件正面的右上角、反面的左上角以二位阿拉伯数字编写。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利用与移交
第十六条 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档案的使用,要建立有关制度,对借阅档案的权限、程序、时限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
在对社会开放档案时,应严格执行《档案法》的以下规定:
(一)利用的方式应限于阅览、复制和摘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利用档案时,须持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
(三)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利用档案时,须经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同意。
第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根据有关规定为社会各方面阅览、复制、摘录档案提供便利条件,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涉及保密的内容,事业单位因正当理由不愿公开而且没有规定必须公开的内容,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九条 借阅、查阅者应遵守档案使用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使用手续;档案管理人员在办理登记档案借阅、归还手续时,应检查档案的完好情况;借阅、查阅档案严禁对档案勾划、涂改、标记号、折叠、抽取、污损、撤换、添加内容等,严禁将档案带走。
第二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对档案信息实行有效保密的前提下,建立档案数据库,为信息共享、统计汇总、决策咨询、查找利用等创造便捷条件。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辖变更后,原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移交方)应当及时将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移交给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接收方)。档案移交工作按以下办法进行:
(一)移交方
1、自收到登记管辖变更有关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确定应当移交档案材料的事业单位名单,并向接收方发出关于变更事业单位登记管辖的协商函。
2、自收到接收方关于变更事业单位登记管辖的确认函(以下简称确认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照接收方确认的名单,将各事业单位完整的档案材料复印,并在每张复印件上加盖本机关印章或者档案专用章,连同填写的一式两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材料交接单(以下简称交接单)一并送达接收方。
3、将接收方送还的交接单与事业单位原始档案材料一并保存。
(二)接收方
1、自收到移交方协商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根据登记管辖变更有关文件的规定完成确认,并向移交方发出确认函。
2、自收到事业单位档案材料复印件和交接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填写一式两份交接单中的有关内容,一份送达移交方,一份存入事业单位档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