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节能2012年终考 五大问题困扰
建筑节能2012年终考 五大问题困扰
时间:2013-04-16
建筑节能2012年终考成绩公布。
近日,住建部通报了2012年全国住建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结果。根据通报显示,2012年12月7日至26日,住建部组织了对全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检查,检查范围涵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抽查了936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了58份执法建议书。
通报认为,我国建筑节能还存在包括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仍有不到位情况等问题在内的五大问题。“这次检查更多的是一次过程中的检查,督促地方整改或者加速完成任务。它对地方的约束力不像全国节能目标考核那样严格。”住建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介绍。
为此,住建部表示,未来将发布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办法及指标体系,启动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奖励工作,引导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建筑强制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根据今年年初发布的《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方案》),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要达到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
成绩单上的四项结论
从这份成绩单上看出,建筑节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是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方面。通告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100%,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0.8亿平方米,可形成1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其次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截至2012年年底,北方15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2.2亿平方米。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山东5个与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约的重点省(区、市)共计完成改造面积8969万平方米。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共安排改造计划1200万平方米。
同时,住建部也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24.6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3亿平方米,光电建筑已建成及正在建设装机容量达到1079兆瓦。全国有21个城市、52个县、3个区、10个镇被确定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区、镇)。
最后是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面,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742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7543万平方米,其中2012年当年有38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达到4094万平方米。上海、江苏、深圳等省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全面强制推广绿色建筑。
五大问题困扰绿色建筑
通报也还指出了目前建筑节能存在的五大问题。
其中,包括建筑节能能力建设依然不足,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仍有不到位情况,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及效益水平仍需提高,绿色建筑发展相对缓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水平仍需加强。
第四个问题引人关注,即有关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配套政策不落实、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针对技术不足这一问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大会上曾经解释,目前高成本的绿色技术实施并不十分理想,绿色物业脱节,比如有的绿色建筑安装有滴灌系统,但是人工浇水还在使用;少数绿色建筑有雨水回收系统,但从未启动过。另外,约20%常用的绿色建筑节能设施,如外遮阳窗帘,因为有缺陷而没有运行。
同时,通报也对今年的工作重点做了部署,提出了七项工作重点。首要工作即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
具体来说,做好首批8个绿色生态城区组织实施工作;启动第二批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工作;发布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编制办法及指标体系;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广力度,强化标识质量审查及备案管理;启动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奖励工作;引导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建筑强制推广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逐步增强绿色建筑专家委员会、设计咨询、第三方评价等市场服务能力。
根据《方案》,凡是政府投资、政府补贴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保障房建设以及单体建筑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都应该从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非绿色建筑将不予批准,国家投资或者国家财政补助的建筑从明年起必须要百分之百地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第二篇:2013年建筑节能行业五大新闻
2013年建筑节能行业五大新闻
2013年对于建筑节能行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青岛国际节能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青岛国际节能展和整个产业共同经历成长,共同面对行业的改革和发展。青岛国际节能展带您盘点过去的2013年中的大新闻。
一、建材业受困产能过剩
2013年,不断蔓延的产能过剩成了中国建材业发展的一块心病,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将压产能的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3个省市的126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企业面临关停并转命运。在各地招商引资项目表里,传统建材业已经无影无踪。国家在环保领域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治理和管控,给今年建材业带来了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双重挑战,市场恶性竞争的加剧,造成了行业亏损面扩大、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等问题。今年是建材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任务最重的一年,不仅给行业带来了阵痛,也让部分产业伤筋动骨。
二、十面霾伏呼唤绿色涂料
国庆黄金周期间,新华社发布了一则“雾霾天引爆千亿商机,吸霾涂料首次问世”的消息,带来新浪、搜狐、凤凰网等80多家媒体转载。消息刊登后,生产这种吸霾涂0料的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迅速蹿红。专家认为,大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固然应引发重视,但同样不能忽视人居和室内健康,涂料企业理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共同治理雾霾天气。
三、南方供暖提上议事日程
当“南方”供暖一夜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时,众多供暖企业纷纷将实现转移到了南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2月至3月,在各类媒体上打出“南方供暖”气质的供暖企业大30多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清洁采暖企业中惠地热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起“为南方地区的幼儿园、小学、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免费赠送价值2000万的电热地膜供暖系统”的公益活动。该条信息在当天引来数百次的转发和评论,有高达数十万网民关注这项活动。目前已有上海、湖南、江苏等多地公益组织对南方弱势群体的供暖问题进行研究。
四、防水问题浮出公共层面
2013年,多个城市因为暴雨造成水漫金山,防水问题的注意力正由行业层面转向公共层面。国家质检总局首次将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作为重点监督的8类产品之一。在社会责任的加压下,防水龙头企业东方雨虹围绕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防渗透问题,提出了“好房子,不漏水”的口号,对屋面漏雨、地下室漏谁、外墙渗漏的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治理。一方面,很多防水企业推动防渗漏体系产品在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应用;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利用各种场合普及防水知识,宣传防水理念,不断实践防水新技术、新工艺。各地政府也把防水作为公共性话题,通过与美国屋面工程协会、德国屋面工程协会、日本建筑防水材料联合会三大防水行业巨头的合作,提升建筑防水卷材的质量,建立以联盟为主的联合工作机制,促进防水产品质量体系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童工解决这一民众关注的问题。
五、抗甲醛产品成市场亮点
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85家家具企业进行检测时发现,每个企业至少存在15中化学毒物,最多达31种,其中苯超标的企业占89.0%,最高超标121.5倍;甲醛超标的企业占76.9%,最高超标116倍。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其释放量超标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装修和家具中含有的甲醛,其释放期长达3到15年。由此一些企业瞄准抗甲醛产品研发生产,一方面,把有效除甲醛的知识普及到全国各地示范推广;另一方面向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新疆、甘肃、宁夏等市场加快推进。抗甲醛产品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亮点。
第三篇:房地产问题最困扰中国
中国经济再次走向过热,投资银行纷纷调高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至12%左右,这是两会之后中国经济提出的第一份问卷。
两会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会传递出的最强音。从两会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中国经济仍沿着既有规律往前——投资驱动、低附加值的出口、潜在通胀隐忧、长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目前中国经济还有什么风险?我们需要对全年经济作什么样评估,并提出合适的建议?我们邀请了参加两会或关注两会的经济学家一起讨论,他们有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和光大证券(601788)研究所副所长潘向东。
中国经济有隐忧
刘元春: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从2008年到2009年来看,是外需出现大幅波动。但未来这种风险可能性较小,因为外需本身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过程。
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从短期来看,是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资产泡沫;从中期看,则是中国在过度刺激经济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中长期问题。这是因为投资有两面性,在当下即是需求,在未来是供给,投资驱动型模式在短期会表现出推动经济发展,但在中期和长期则表现为一种萧条。
现在很多人谈论未来投资会出现大幅下滑,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这肯定是错误的,去年基础建设大规模投资,在中国这样的一种体系下,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将导致政府内在机制自我膨胀,即中国一旦启动投资之后,就很难依靠宏观调控去刹住车。
如果这种模式延续下去,我们结构调整是没办法进行,现在我们只是简单地用环保门槛、低能耗门槛对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限制,但没有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就是改变中国政府制度性的内在膨胀机制。
潘向东: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几个困境。第一个困境是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战会成为常态,上周美国非农就业率超出预期,美国经济回升得到了基本确认,但美国经济复苏也面临着转型,奥巴马政府提出依靠低碳经济和出口来拉动经济的模式。
如果美国依靠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制造业必须要起来,其通过的办法无非是三方面:第一是美元的贬值,提高国内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是通过贸易战来增强竞争力。第三是通过战争来扩大军工产品的出口和生产。从目前来看,贸易战的概率最大。
第二个困境是复苏带来的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一轮复苏主要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滞后货币发行大概是6到9个多月,通货膨胀会在货币发行之后大概是12到16个月开始显现。
最后一个困境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在哪里?我们现在面临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技术从何而来?两会期间政府反复强调结构调整,但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华生: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原来的经济改革的动力已经衰竭,所以我们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今天提出来的,已经提了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调整过来,为什么?因为要改变一个方式,你就必须知道现在方式是什么,然后你才知道往什么地方改。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什么?一句话来概括是强势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问题,所以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改变政府的职能,但我们看到两会以后旧有方式还在加强,政府越学越聪明,他们对经济主导的能力更强了。
最大问题是房地产泡沫
华生:从两会看中国,楼市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是房价,现在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越调控越上涨,最主要在供给和需求都出现了很大问题。
从供给方面来说,首先是中央政府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土地供应是严格按照计划供给的,要保住18亿亩土地红线,国家有计划将土地指标分配给各个省市和地方。
同时,中国出现了畸形的城市化,目前有将近1.6亿农民工进城,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两三亿,这些人离开农村,但没有离开土地,他们同时还占住了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导致农民工在农村土地不能够释放。这两个原因导致我们整个土地供给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
其次是地方政府,因为我们住宅土地都必须经过地方政府收购后进行拍卖,地方政府又在土地上切了一大刀,使得住宅用地供给严重受限。
最后,房地产企业也在普遍囤地,因为土地价格在上涨,我们并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所以,住宅问题实际是土地供给的问题,是在现有体制下的一种扭曲和变形。
从需求上看,目前国内对房地产的需求是被过度地刺激和夸大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可耕地面积比较少的国家,我们人均可耕地面积跟韩国差不多,比日本好不到哪儿,但我们住房的条件像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房价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是世界高地。房地产如果再不下决心进行调控,不但老百姓不满意,而且孕育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潘向东:房地产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体制上的困境。主要由供给和需求引起的。目前市场供给普遍不足,原因是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同时,我们的需求又在增加,原因之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居民对房地产或汽车刚性需求加大。原因之二是老百姓缺乏投资的渠道,他们在寻求通过投资房地产进行保值增值。房地产的问题如果再不解决,就会发生与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一样的问题。
实现居者有其屋
任玉岭:今天房价高企和广大工薪阶层买不起房,解决好“住有所居”要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目前我们有些地方领导在报纸上高喊中国人不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如果这些地方领导能把自己视为百姓的一分子的话,他们就不会讲这样的话。要使大家居有其屋,并不是说一定要拥有房产权。我一直主张在尽可能修建保障性住房的同时,也要大量兴建廉租房。
第二,现在房地产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建安费成本过高问题。2006年我曾经到温州苍南县调查,有一个面积为28万平方米的小区,土地是政府提供的,住房售价才610到630元/平方米。所以中国住房的建安成本是很低的。因此,要建房就应该请老百姓、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核定建筑成本,然后按这个成本和应该给开发商的合理利润进行招标。
第三,解决“住有所居”一定要有银行工作相配合。长期以来,银行只要看到房地产商有土地,就会大方地向地产商进行贷款,而较少问这个土地是怎么得到的?很多地产商是靠先卖房,后买地再建住房的,这必然造成大家争抢土地。所以,要控制房价,实现住有所居,必须有银行工作的相配合。同时,银行应该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支持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最后,解决“住有所居”一定要坚决打击房地产开发中的商业贿赂。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通知,内容都切中要害,但这次国务院的通知能否很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力能否确保。
第四篇:困扰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五大因素(共)
困扰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五大因素
一是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制约着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意识。调查中,部分妇女表示因为参加竞选常常遭到来自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讽刺和打击,造成农村妇女在参与村务管理面前,处于不敢想、不能想、想也白想的尴尬局面。
二是农村妇女自身素质偏低,参政意识薄弱。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虽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等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增加了当选的难度。
三是广大农村妇女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相对较差,依附、依赖心理仍较严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妇女的参政步伐。
四是政策法律存在缺陷。尽管男女平等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人们对男女平等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在关注法律平等时却忽略了事实上和实质上的平等。比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采取海选方式,看似赋予男女平等的竞争机会,事实上忽视了封建不平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和相当多的农村妇女自身能力水平较差的社会现实,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把女性推到不利的地位。
五是“打工潮”直接影响着妇女的参政议政。现如今,稍有点文化学识,比较能干并甘于吃苦的农村妇女再也不愿过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也不再固守过去那种“一亩三分地,扶老携
幼,相夫教子”的传统妇道文化与习俗。农村能干的女人走了,也就意味着原本能够参政议政的“女能人”走了。
第五篇: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
人生五大问题读后感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写的《人生五大问题》这本书从论婚姻、论父母与子女、论友谊、论政治机构与经济机构和论幸福五个方面阐述了人生所面临的五大问题。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只有短短的一百多页,但是里面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很多文学著作里的经典故事,让我不得不经常去网页上去百度这些作者引用而我不了解的知识,感觉一本书有很多让我要学习、吸收的知识和文化,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
今天我想从“父母与子女”和“幸福”两个方面,谈谈我看完全书后自己的一点体会。
在论父母与子女这一章中,我对作者针对如何教育儿童很感兴趣。对他的很多观点很赞成。
作者说“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重要,坏孩子的性格无疑地可加以改造,有时甚至在他们的偏枉过度之中,可以培养出他们的天才”。我觉得就像作者所说,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一切美好生活的同时,应该在他们开始对世界有潜默的主要概念前,教他懂得生活的规律。让他们知道每个人要用他的耐性和毅力,才能开辟出自己的道路,获得自己想要的,并不是一怒一哀就可以激起别人的同情或温柔。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也不至于养成娇养的儿童。
作者说“在每个年龄上,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我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小朋友会学习身边的大人。作为父母不能一面告诉孩子不能怎样,自己又违反。比如想让小朋友深刻明白安全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那么作为父母也要在每时每刻都遵守,那么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读完作者论父母与子女这一章节,教会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教导、帮助孩子向健康快乐、正直善良的方向成长,让我受益匪浅。
在作者论幸福一章中,谈到了幸福的秘诀。读了这一章节后,我觉得我们做到下面几点可能更容易获得、发现幸福。
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其实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长时间纠结,而是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勤奋工作: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给予人充实感。降低负面影响:少接收一些有关灾难、谋杀或其他的负面消息,这样,无形中就保持了对世界的一份美好乐观的态度。
规律的生活: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思路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让人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心怀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上,而幸福的人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对生活的这份感激,故而才感到幸福。
以上就是我看完《人生五大问题》一书的感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