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推进审判管理创新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推进审判管理创新
同志们:
为了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作用,提升审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中院党组明确将审判管理工作列为2012年全市法院首要工作任务,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要求、高标准运作,全市法院通过成立管理机构、夯实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各项活动等,不断探索和创新审判管理方式,扎实有效推进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今年7月,在全省法院院长会议上,省高院又对全省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定了更详细的审判绩效考核指标,为了实现我院审判管理工作跨越发展,赶超进位的目标,在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中院党组决定把信息化作为审判管理工作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形成一套完善的以质效管理为核心、以流程监控为手段、以科技保障为支撑、以绩效考评为导向的“信息化”审判管理新模式。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审判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公正和效率是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要实现公正与效率,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审判管理机制,通过内部管理和监督,挖掘潜力,弥补不足,达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目的。而建立科学审判管理机制的基础就是审判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通过将办案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依靠网络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审判流程管理平台,帮助法院实现案件工作流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对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各个流程节点的动态监控和管理,保障司法过程的 严格规范。首先从外部程序上保障了案件的公正性。并通过促进程序的正当化,实现实体裁判的公正。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案件信息的全面掌握,审判流程的节点管理、案件评查的有效监督、质量效率的准确评估、审判态势的全面分析等等。
信息化促进审判权运行的公开公正。案件流程信息化,就是将案件材料形成电子档案,把每一个案件的流程按节点予以体现,例如,何时立案、何时送达、何时开庭、何时调查及调查了什么证据、何时判决等信息,形成一个简明完整的体系,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使得办案人员严格依照规定程序的时间、方法办理案件,减少随意性和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在只有纸质档案的情况下,要做到对案件办理过程的直接监督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案卷材料繁多且掌握在承办人手中,并具有唯一性,如果要实现普遍性监督,监督人员一一查看档案很不现实且会影响案件的办理。而通过信息化建立的电子档案,就能在不影响他人使用的情况下随时提取,很好的实现普遍性监督,使整个案件办理流程处于一个透明的信息系统中,必然能够提高审判权运行的公开度与公正性。
信息化促进审判效率的提升。为了更好的实现监督和保障公正,人民法院每个案件都要经历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分离的审理过程,在环节越多的情况下效率自然会有相应的降低。案件流程信息化能够极大的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时间、人员等衔接成本,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对于个案而言,审查审批事项实现网络审批,法庭办案做到异地制作法律文书并网络打印盖章,执行中便捷查看诉讼材料,评查时快捷调取案卷资料等等,不再需要一 一等待当面审签,或是必须借出纸质档案,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提高办案效率。
信息化促进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审判管理由于其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监督、指导、协调等方式和目的,依赖于对审判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建立在了解之上的研究总结,因此要求有高效的信息化操作模式与之适应。随着案件的增加、立法水平的提升以及公众对司法公正期望值的提高,对审判管理工作又提出了越来越精细化的要求。首先,信息化的透明性和直接性减少了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预和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简化了很多繁琐的方式,有利于审判管理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实现。其次,信息化促进案件质效考核的科学化。以往人工考核方法和标准设臵不尽合理,在数据采集上有所欠缺,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审判过程是否公平公正,也很少能通过考核全面、便捷的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审判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而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十分全面的采集审判信息,融入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审判工作运行态势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合理的案件质效考核体系,对审判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二、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审判管理信息化首先是审判执行工作实现信息化,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因此,审判执行工作中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水平。
我市法院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上级法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在院党组和院长某某某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加大投入,建设基础,大胆探 索,发挥效应,初步显现了信息化对审判管理的促进作用。
——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中院信息化建设始终遵循先打基础,再扩应用,急用先建,稳步推进的原则。2002年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当年完成局域网布点和连通,实现了简单的资源共享。为了打好基础,发挥信息化在审判管理方面的作用,2004年5月安装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尝试对案件流程进行网络化管理.制定了《案件流程管理办法》,对各类案件在网络上流转划分了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所有案件由立案庭统一网络立案,填录立案信息、确定案件承办庭室和承办人,排定开庭日期后将案件发送到审判庭,审判庭庭长在接到案件后进入庭长办公系统进行分案确认,经确认的案件进入承办人名下,由承办人在审理时根据案件发生的情况,随时发生随时填录,案件办结后承办人填录结案信息,承办人的工作结束,系统自动把案件发送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归档和借档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审理中需要收集的信息和可能出现的法定事项,同时立案时间、结案时间和审限自动生成,超过审理期限则红灯警示,进行冻结,承办人无法进行更改,还通过审限提示、检查统计、庭长办公、领导决策分析等功能,为院长、庭长和职能部门实现对案件的查询、统计、监控、检查、督办等提供了相应的平台。执行案件不但纳入局域网管理,同时纳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系统管理,促进了破解“执行难”,提高了执行案件管理水平。安装了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系统,为全省统一实施量刑规范化,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套安装了公用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了解案件审理环节和进展。2010年在省高院的统一布署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实现了区、县法院案件数据的接收和查看,与省高院案件数据的上传和报送。为了确保庭审阳光、文明、规范,完善法庭记录方式,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正,2010年11月对监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监控头增加到57个,不但在立案大厅、信访大厅和各个审判庭设有监控头,还设臵了监听头,利用局域网和三级网线路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法院庭审回放点播和实时观看,每一台网内的电脑通过授权,都能连接上庭审画面和声音。今年,又将建成一个标准化数字法庭,进一步提升中院案件庭审信息化水平。2010年10月建成了数字审委会,设臵21个席位,每个席位都安装了可升降的触摸式液晶显示屏。数字审委会利用案件信息系统提供电子数据,把案件信息和审理报告等纸质材料化为电子版本,研究室在电脑上接到经层报院长批准上审委会研究的议题后,进行统一安排,由汇报人提前输入材料,参会人员通过电脑可以收到开会通知。在讨论时,通过议题讨论模块进行讨论,汇报人可以实时调出案件详细情况或庭审录像,利用双向输入输出功能,可以把任何一个席位上播放的音视频画面播放给每一位委员,讨论结束后利用表决模块进行表决,记录人根据会议过程填写好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由审委会委员进行电子签名,所有讨论过程和签名都存储在服务器上,以便查阅。为了方便委员使用,给每个席位都配备了一块手写板,可以对会议材料进行批注或标注,可以输入文字、发表表决意见、进行手写笔体签名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效能,提升案件监管能力和裁判文书制作水平,中院还采购了办案流程监控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文书校对纠错软件。其中,办案流程监控软件专门针对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案件节点进行全面监管和统计分析,与省高院正在使用的审判管理软件属于同一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上下级监管标准和计算公式的高度一致,现三套软件正在安装实施中。目前来看,中院局域网软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网络办案办公功能基本具备,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处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中。
区法院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晚,但发展快,安装和利用已经走在全市乃至全省法院的前列。新审判大楼在修建过程中就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同步开展信息化建设,把数据、语音、监控等系统涵盖整个办公大楼。尤其是中心机房以《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建设,电子屏蔽、防雷、地线、室温等项目均达到标准要求。建立了连接审判庭、办公室、基层法庭和各种终端的信息服务网络,全院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2010年,省高院在调研后,把区法院作为全省法院信息化推广试点单位之一,共投入资金一百二十余万元,购臵了服务器、交换机、查询系统,建设了一个标准化数字法庭、一个数字审委会,安装了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法院司法统计系统,物资装备系统,档案管理系统、量刑规范化系统等,主要提供办公以及审判流程管理服务,通过三级网把案件数据、庭审视频上传到中院和省高院。在应用中强化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从院长到书记员均严格按照系统流程录入信息和进行网络审签,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案件管理的融合,审判管理有了质的飞跃。
某县法院2009年建成局域网,计算机达到人均1台,并安装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审判管理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案件管理水平。
某县法院今年初完成了局域网建设,计算机达到人均1台,安装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今年6月建成了一个标准化 的数字法庭,由于局域网才建成,案件管理信息化尚在起步阶段。
某县法院局域网初步建成并应用,计算机没有达到人均1台,没有安装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开展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由于新大楼即将建成,天祝法院不想在旧楼上投资过大,也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尚不完善。目前来看,我们离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市各院之间有差距,院内各庭室之间有差距。首先在重视程度上有差距;其次在在软硬件建设上有差距;第三在信息平台应用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审判管理软件建设滞后,应用功能发挥程度不高。办案流程管理软件是审判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由最高院与紫光公司合作开发,全省统一使用的就是这套系统。目前有的法院尚未安装和启用该软件,已经启用的在应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审判人员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不高。在信息系统实际运行中,有些法院审判人员对使用信息系统有畏难情绪,虽经组织培训和会议强调,但效果不大,信息系统使用率仍然不高,对审判工作的支持作用不明显;二是信息填录不符合要求。有些法院案件的主要信息不全,填录时也没有按实际情况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录入,而是集中一次性填录,所填内容与实际案卷材料不符,既不能体现案件审理的时间节点,又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案件情况。三是监督考核不到位。有些法院对信息填录情况没有检查和考核,绩效考核中也没有设臵相应的分值项,无法将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对比反映在考核中,不能形成主动和自觉使用信息系统的良好氛围。四是领导关注程度不高。有些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日常 事务繁忙,对信息系统使用参与程度不高,有些没有在职责分工上对网络审批、督办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案件流转环节的缺失,有些虽然作了规定但未能有效执行,不利于案件信息系统的完整应用。
(二)审理管理信息平台分支应用软件缺乏。审判管理信息平台除了案件管理外,还包括流程监控、办公自动化、绩效考评、数字审委会、数字法庭、法律法规查询、文书纠错、公用查询、电子档案等一系列各有侧重的应用软件,它们提供不同的应用功能,合起来则构成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涵盖了整个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想实现审判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好和用好这些辅助软件,目前上述应用功能中各院也只是进行了部分建设。
(三)区域发展不均衡,重点不明确。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除中院和凉州区在软硬件应用上发挥了一些作用外,其他各县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县区法院没有抓住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对什么先建,什么后建,按什么标准建,建好了怎么用没有准确的认识,抓不住重点,突出不了亮点。
三、强化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国法院的审判管理网络,形成全国法院案件信息数据库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由此可见,要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步伐必须跟进,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保障审判管理机制的建立,实现审判质量管理、效率管理、流 程管理、绩效管理、态势分析等管理和监督职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责任。实践表明,一件事情是否推动有力,是否取得成效,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必须坚持“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体干警密切配合的整体联动格局。全市法院各级领导必须树立“一盘棋”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目标上精准定位,在行动上狠抓落实,在推进中体现效果,切实把加强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的大事来抓。
二要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信息化审判管理新模式。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四全”管理模式,即对审判管理主体、过程、内容和时段做到全面、全员、全程、全时管理。全面管理就是明确对案件流程、案件质量、审判绩效、网络办公等软件运行情况以及同步录入情况进行管理,对审判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对审判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确保审判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全员管理就是明确合理地界定审判管理各主体间的地位、职责,实行审判委员会宏观管理、审判管理办公室专门管理、院长、庭长点线管理、审判法官自主管理。全程管理就是明确对立案审查、审批立案、案件分配、排期开庭、相关保全措施、开庭审理、案件评议、案件审批、宣判结案、文书送达、归档管理等重点环节流程实行全程监控、节点警示。全时管理就是明确对法官办案情况、案件运行情况、各业务庭办案均衡度情况等实现随时监控,定期反馈数据给责任部门,确保统筹部署、合理安排。
三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审判管理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无论在硬件还 是软件上,都是一项需要大量投资的系统工程。全市法院一要保证局域网设备必须达到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配臵要求,已经建成的法院,要争取向纵深发展,没有建成的,舍得投入,尽快建设。争取在年内实现案件管理网络化,并达到全市法院案件信息互联。在抓紧建设案件管理信息化的同时,把审判管理信息平台辅助软件的建设和应用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数字审委会和数字法庭的建设,是全省法院信息化的亮点,深受省院主要领导重视。二要按照全市法院三年规划的目标,优先按质完成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中院要加大指导的力度和深度,县区法院要自觉和主动向中院、省院征求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计划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寻求技术指导,在计划制定中突出重点、紧抓亮点。有明确标准要求的,要严格按照上级法院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和技术参数,绝不能出现各行其是、有禁不止的现象。
四要强化系统应用,发挥审判管理信息化软件功能。案件信息管理软件是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中心和基础,没有它提供数据资料就无法实现审判管理信息化,流程监督、节点管理、案件评查、质效评估、审判态势分析等等都不能落到实处,将只能停留在以往的人工操作阶段,审判管理方式创新就是一句空话。首先要建立健全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运用案件信息管理软件对案件的立案、分案、排期开庭、审理、送达、执行、归档、移送上诉等各个流程节点进行严格的监控管理,跟踪检查和监督,重点加强对审限延长、中止、中断、审限扣除、评估鉴定等情况的监控和管理,对临近审限的案件进行督办和催办,严格控制审限延长,实行结案定期通报制度,其次要切实抓好制度落实,强调及时、全面、准确录入案件信息,通过评查和考核,杜绝后补、篡 改等情形的发生。再次要充分发挥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分支软件的应用,如案件流程监控、数字审委会、数字法庭、绩效考评等,使审判管理信息化平台构成一个整体,渗透案件审理的每个环节,囊括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方面。
五要注重信息安全,确保审判管理信息化有序开展。信息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系统中数据存储安全,一个是涉密案件信息保密安全。在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既要把平台建设与数据存储安全同步计划和实施,又要严格执行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建设要求,同时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严防泄密事件发生,给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安全威胁,还要注重网络舆情控制,牢牢把握舆论阵地,掌握正面宣传的主动权,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破坏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给我们工作造成被动。
古人云:“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止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顺时而动,智者因机而发”。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这次推进全市法院审判管理会议为契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全市法院审判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为我们的审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以作风建设为抓手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
全面提升政协机关服务效能
山阳县政协崔忠敏
政协机关作为政治性、统战性、思想性和纪律性要求都很高的机关,承担着为人民政协履职提供服务的各项工作,其服务性质更为明显。近年来,我们山阳县政协机关以机关党支部为阵地,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努力提升机关为工作大局服务、为履行职能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的能力,致力于打造文明和谐、团结向上、优质高效、清正廉洁的机关形象。机关服务效能和对外形象不断提升,有力地增强了政协履职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认可度。
一、在学习研究上,做到真学真用。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注重文化濡染,促使机关干部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将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实践。党支部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庆祝建党90周年、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活动。结合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调研课题,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举办登山比赛和体育竞赛,帮助机关干部拓宽视野。开展“荐书、读书、评书”活动,定期推荐学习书目,并开辟学习园地和宣传橱窗,定期登载机关干部的学习体会文章。明确机关干部学习的硬性要求,做到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发言有提纲、体会有文章“四有”的基础上,提出每人每天自学不少于1小时、每人每年至少撰写2篇学习心得体会和1篇调研报告并力争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文章的要求,将其列入述学、评学和考学内容。近年来,机关干部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政协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学习型机关创建先进单位。
二、在组织观念上,做到步调一致。步调一致,就是要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真正做到服从大局不犹豫,围绕中心不动摇。每年根据市委中心工作和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主要精神,及早制定《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将全年工作思路由虚化实,成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对每一项重点工作细化、量化、具体化,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完成时限,分解落实到分管领导和承办的委办。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专题教育活动等,增进机关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激发机关工作的活力,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氛围。
三、在履职服务上,做到优质高效。政协机关在人民政协履职过程中主要发挥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的作用。坚持高点定位,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不断提高办文、办事、办会的质量,力求使每项工作做到领导满意、委员满意、群众满意。调查研究是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政协机关在政务性服务过程中,积极探索,主动作为,采取调研方案制定前预先调研、小队伍调研,大范围协商等办法,为做深做透协商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会议是政协协商议政的主要形式,不断优化会议活动的组织方式,邀请政协委员和部门代表列席政协有关会议,组织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在政协常委会议上专题发言,通过整合力量、开门议政、兼收并蓄,增强了协商议政的实效。开拓创新是政协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协机关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政协履职的新方式,通过开展专题监督、委派民主监督员
等,丰富了民主监督载体,通过建立社情民意信息专报,不断拓展政协社情民意信息量,促进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在机关干部中强化了对委员履职管理与考核,自觉地对委员服,主动为委员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努力使政协机关成为“委员之家”。
四、在制度建设上,做到执行到位。制度只有落到实处,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发挥效用。在机关管理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时修订完善了20多项规章制度,把一些成功的做法提炼上升为工作规范,并保持好的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严格执行机关议事规则、认真落实机关财务制度、坚持物资采购、车辆管理、对外接待和老同志服务等工作制度,确保机关运转协调有序、规范高效。积极探索政协机关考核激励的有效举措,在严格执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机关先进委办考评工作。讨论修订先进委办考评方案,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年终机关委办按照量化指标进行对照检查,集中述职,组织政协机关考核领导小组、委办代表及服务对象代表分别测评,并将考核结果与委办年终奖金兑现挂钩,调动了机关干部职工创先争优、勤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在形象塑造上,做到清正廉洁。随着政协事业发展和作用发挥,社会各界对政协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以贯彻中央《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准则》为重点,把经常性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使机关干部进一步认清政协组织和机关也是社会公共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不存在“真空地带”。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和模范践行《山阳县公务员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等活动,定期组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会、述职述廉会和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等,引导机关干部保持良好公仆形象。认真落实《中共山阳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十项规定》和《政协党组关于加强群众工作的意见》,以委办为单位,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促使机关干部调查研究更加深入、联系各界更加紧密、帮扶基层更加扎实,树立起政协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汇报材料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科学执政能力
南定镇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制度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基层党组织的科学执政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制度的完善与设置。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科学执政能力,将贯穿南定2009年基层党建的始终。
一、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建立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一)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根据区委统一部署,今年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将按照要求,搞好宣传发动,抓好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力争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把握科学发展要求,探索科学发展方法,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本领,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同时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抓好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的学习,学出深度、学出效果,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各项制度。进一步转变镇、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着力在解决阶段性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以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大局意识、务实意识、效率意识”为重点,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扎实做好村居两委成员培训工作,1
以理论学习培训为手段,围绕提高村“两委”成员履行职责能力的要求,重点加强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积极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内部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探索推广党员议事会、旁听党组织会和“双述双评”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进民主管理。
(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党员联络和服务群众机制。今年我们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党员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帮一”、“一带一”联系帮扶活动,特别是给与病残和老年体弱的党员更多帮助,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一方面完善党内事务“代办服务”制度,加强镇村服务中心(站)建设,探索推广“党员志愿者”、“党员设岗定责”、“无职党员管理”等形式。另一方面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认真落实“双推双考双公示”制度及谈话制度,严肃党员发展纪律,实行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扎实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行建立组织、理顺关系、参与活动“三位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站点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远程教育的“管、学、用”水平,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各站点和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远程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以扩大基层民主为重点,不断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
一是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今年我镇将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全方位做好基层党建的各项创新,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三级
联创”活动,积极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五个好”党员活动,为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加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切实规范村级事务管理。结合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有关法规政策,制定和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教育引导村干部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并通过建立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不断巩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大力推进民主管理,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等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健全议事决策规则,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明确规定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出台前,必须由村“两委”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进行民主听证,广泛酝酿,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突出抓好村务公开的落实。在公开的程序上,由事后公开逐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发展;在公开的形式上,实行张榜公布与接受村民质询相结合;在公开的内容上,实行村级政务、事务、财务全方位公开,并将财务公开作为重点,要求在每月5日前对上月财务状况进行公布。对涉农政策、涉农工程、惠农补助、涉农收费等,全面真实向社会公开。
三是切实深化“强基工程”,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淄博市村级组织管理规定等六项制度》、《淄博市农村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逐步推进党务公开。今年将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对各村居半年和年终考核办法,加大“群众满意度和村(居)民生活福利保障”的分值,并修改村干部退休和劳动保障办法,争取尽快出台办法,以进一步完善激励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以党建工作不留空白为目标,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去年以来,我镇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党委着眼全镇总体格局,把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工程来抓,多措并举,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我镇将继续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抓组建,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对我镇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全镇非公制企业的数量、规模、经营状况和党员分布情况,适时调整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台帐,因地、因企制宜,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要对规模以下企业进行分组、分类,逐步覆盖到所有非公企业。二是抓指导,保证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形成非公企业党建现场会工作制度,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针对目前部分企业仍然存在工作不规范,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做用,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帮助企业党组织突破薄弱环节,抓好支部班子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实现党员活动有阵地,有内容,有活力,党组织有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保证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抓活动,扩大党组织活动的影响力。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一主题,利用上党课、党员活动日,强化党员思想政治、科技和市场经济教育,增强党员党性意识、奉献意识,优化党员知识结构。落实好发展党员制度,做到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员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做到党的活动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扩大党组织活动的影响力。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重在如何调动非公企业主在党建方面的积极性、如何发挥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等方面狠下功夫。
四、以工作创新为目标,努力抓好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模式 我镇现有的村级党员来源很多,与村经济利益无关的党员也很多。从村两委换届和平时的党员活动来看,对于户口不在本村,且与本村的经济利益无直接关系的党员管理难度很大,其中有部分党员起不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将广泛征求意见,探讨农村党
员管理新方法。如:针对三泉村党总支换届后的情况,我们对村37名党员进行谈话征求意见,准备设立两大支部:一是村支部,主要管理户口在村、有村房,并且与村经济有直接关系的党员;二是企业支部,主要管理户口不在本村、户口在本村为非农业户口、或是本村农业户口但长期在企业工作,本人愿意在企业支部的党员。企业支部只进行正常的组织生活,不参与村管理表决。待一至三年一切正常后,逐步将企业支部划归镇劳动保障党总支(或单独成立镇经济发展党总支)管理。年内准备将郭辛村党总支、翟家村党支部以这种模式进行探讨、试点,如果能够成功,我镇将全面推广并实施这种管理模式。
以上是我镇今年组织工作的思路,工作任重道远,任务光荣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作为,努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为发展镇域经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009年2月16日
第四篇:广东郁南: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
广东郁南: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社会管理
随着种养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与许多山区农业县一样,郁南县面临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贷款难,以及农村征地拆迁和历史债务等社会不和谐因素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09年6月,云浮市作出建设广东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决策部署,郁南县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上先行先试,充分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以政府推动与金融市场相结合,率先在全省构建现代农村信用体系,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全县广大企业、农民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由“管制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农村社会管理方式转变新路。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不但有效破解了县域经济融资难,优化了经济生态,而且初步探索出一条以金融改革杠杆推动诚信社会建设、推动人的道德、文化和公民素质提升,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一、探索背景及起因
郁南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下辖15个镇、200个村(居)委会;现有农村人口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4%,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和中国沙糖桔第一县,全县从事农村种养业农户达5.5万户,随着种养业的蓬勃发展,形成“北种南养”的特色农业格局。2000~2008年全县信贷年均增长2%,2008年全县存贷比为36.7%,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金融资源在郁南的利用不充分,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金融机构“难放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制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要求县级党委要将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集中解决“三农”发展问题,同时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户贷款难问题,抵押靠不了,没多少东西可押;担保靠不了,县级信用体系不健全;上市靠不了,符合条件的企业极少;靠民间金融、靠亲朋戚友借,只能救急不能救穷。破解农村金融难题一定要回归金融发展最基础、最本质的内涵───靠信用!2009年初,云浮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汪洋书记视察云浮指示精神,作出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总体部署,其中把郁南县规划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试点。2009年6月,郁南县率先启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重点是构建现代农村信用体系。
二、主要做法及经过
(一)加强统筹谋划,全面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郁南县按照市委建设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战略部署,以构建现代农村信用体系为突破口,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两只手”作用,坚持“市场能够解决的,政府积极服务;市场难以解决的,政府主动统筹;市场不能解决的,政府勇于承担”的理念,将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以金融改革杠杆推动诚信社会建设。在2009年6月正式启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省直部门指导帮助下,制订出台《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出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政策,制定55份配套方案及作出服务承诺,建立农村金融综
合改革发展试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县、镇、村三级共同构建农村金融改革 “绿色通道” 的新格局。2011年初,在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发展现代产业,打造诚信社会,建设幸福郁南”战略部署,推出诚实社会建设十大举措,进一步把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拓展、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有效破解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模式由传统“管制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使全县人民真正感觉到郁南在幸福中变化,在变化中幸福。
(二)建立“三项机制”,夯实诚信社会建设基础。
1.创建县征信中心,构建信用覆盖全社会的激励约束一张网。要实现“不让老实人吃亏”,让规范经营的中小企业和勤劳致富的群众能够获得信用贷款,就必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讲信用有激励、不讲信用受约束”的激励约束网。我国现行征信系统只提供企业和个人的银行信息,社会上企业、个人的大量信用信息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由于没有联网,政府各部门成为“信息孤岛”,也难以解决金融机构贷前调查成本高、信贷审查效率低等问题。2009年6月,郁南县与人民银行云浮中心支行紧密合作,创建郁南县征信中心,组建了企业、农户两个非银行信用信息系统。郁南县征信中心依法采集全县所有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主要包括法院、公安、税务、国土、安监、工商、质监、人社、环保、供水、供电、卫生、药监、计生、农业、畜牧、物价、广播电视等19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和农户信息,目前已收集到全县所有的8900多家企业、个体工商户29587条信息数据,11.2万农户共41.3万人的户籍基础信息,3733人4019条农户违法违纪信息。征信中心的建立,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社会管治效率。
2.创建勿坦模式信用村,全面提升农村活力。2009年6月,在郁南县桂圩镇勿坦村以共谋共建、集体评议、激励型评级、张榜公示、整村授信的方式开展创建信用村、信用户试点,探索实施“信用三农、普惠金融”。成立由镇政府、农信社,本村老党员、村小组长、村民代表、村干部等18人组成的“大评委制”,运用激励型评分办法,创建了“勿坦模式”信用村,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不用抵押,凭自身信用获得贷款的服务。大评委制就是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发动镇村干部、银行信贷员、村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组成大评委,以“讲信用就有钱”引导农民。激励型评分办法就是依据农户经济状况,运用现代信用评分方法,同时又结合农村社会管理,特别是结合农村基层党建、优秀传统文化来评选信用户。比如,尊老爱幼、应征当兵、遵守计生政策、被评为五好家庭等给予加分,而对于个别存在违反计生政策、打架、赌钱等不良行为的就给予扣分,甚至一票否决。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自觉向信用户标准看齐,使信用村在评比和建设过程中收到收到了促发展、促民生、促稳定、促党建、促民风、促风尚的新农村建设实效,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农村社会管理。
3.创建金融扶贫,优化农民增收致富的社会大环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既是帮助农民致富的行动,又是改善社会风气的工程。在郁南,扶贫的难点在于贫困户积极性的调动和“造血”环境的优化。按照省委汪洋书记“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的要求,郁南县充分利用农村金融改革成果,把扶贫工作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率先实施金融扶贫,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贫困户生产资金不足的难题。2010年1月,与帮扶单位东莞市石排镇合作在平台大地村开展试点,帮扶资金不是直接发放给农户,而是存入银行作担保,放大5倍向贫困户发放贷款发
展生产。在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4月扩展至东莞茶山、石排、厚街三个镇对口帮扶郁南的6个镇9个村。2010年7月1日,设立郁南县金融扶贫担保基金1000万元,在郁南县农信联社开设专户,实施封闭动作,并以此作担保,向全县4497户贫困户整体授信5000万元,为每户贫困家庭提供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同时,要求所有申请金融扶贫的贫困户必须承诺做到三件事,就是“不赌博,种果不用违禁药、养猪不用瘦肉精,借款按时还本付息”。2010年6月30日,全县4497户贫困户到公开签署了这三大承诺,积极申请扶贫贷款,决心勤劳致富。为减轻贫困户负担,该县又动员一对一帮扶干部贴息九成,使全县贫困家庭每月付5元利息就能贷款1万元。金融扶贫实施一年半以来,除1户贫困家庭因主要劳动力重病去世不能偿还贷款1万元外,其余所有贷款户均能准时还本付息,形成了金融扶贫的良性循环,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三)打造“三大平台”,为诚信社会建设助力支撑。
1.打造产业发展平台。郁南县以生态型生产基地、仓储物流港口基地、两广区域性营销中心和建材机械生产基地的建材产业“四大基地”为重点,加快建设佛山(云浮)建材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广州虎头电池集团电池产业整体向郁南转移,加快广东云浮郁南电池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与广州化工集团签约,在云浮双东环保工业园大湾分园规划建设云浮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两广西江流域13县(市、区)柑桔集散地和两广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宽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流通渠道,繁荣农村经济。
2.打造社会管理平台。着力建设“法治郁南、廉洁政府”,打造全省治安最好的县和最洁净县城,对各类赌博行为实行“零”容忍,全力做好社会综治和信访维稳工作,全面加强社会管理。
3.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征信中心和信用村建设,提高金融扶贫覆盖面;政府部门出台信用建设激励措施,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办红色创业贷款和农村妇女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创办小额贷款公司和“三农”贷款专营中心等金融市场主体,完善金融制度环境,促进金融与产业良性发展。
(四)实施“信用成长”工程,为诚信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按照汪洋书记“进一步拓宽征信应用领域”的指示精神,郁南县在建立征信中心、信用村和金融扶贫三项机制基础上,作出实施“信用成长”工程部署,探索运用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模式,形成了行政性、司法性、行业性的应用机制和“失信惩戒、守信奖励”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例如:该县人民法院建立了对内监督诚信司法、对内约束当事人诚信诉讼的诉讼信用体系,将征信信息充分运用于审判、执行、信访、调解等各环节,该体系的探索实践受到了省高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该县工商局对全县市场经营主体实施诚信分类管理,将企业、个体工商户诚信记录作为登记、年审、变更等工商管理重要依据;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运用县征信中心系统,对全县食品餐饮行业建立ABCD四类信用等级分级管理平台,推动食品药品行业信用建设;该县人口计生局创建“诚信计生”活动,对自觉按政策生育、选择节育措施的计生对象,给予奖励扶助、免费服务、贴息贷款等方面优先优惠待遇;该县征兵办以“诚信征兵”活动为载体,对积极选送子女应征入伍的农户在信用评级中给予加分,并提高其贷款额度和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有效提高兵源质量;该县县委组织部创建“干部征信中心”,以党员领导干部诚信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组织行政许可部门和公
共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信用村、信用户的激励措施,让诚实守信者获得利益和实惠。
(五)弘扬诚信文化,为建设诚信社会营造浓厚氛围。
在2011年首个工作日,郁南县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及各界群众举行“信用三农,诚信社会”万人行,全面启动“2011年郁南从诚信出发”活动,各行各业分别向社会作出诚信承诺。一是以建设“法治郁南、廉洁政府”为平台,大力推行机关效能建设、网上审批、行风热线等措施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及其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在创建信用村、实施金融扶贫中引入诚信宣言制度,让农户自觉公开承诺:“不赌博,种果不用违禁药,养猪不用瘦肉精,按时还本付息!”,争当信用农民。三是大力兴建诚信文化长廊、诚信主题壁画,建设诚信道,在宜居村、信用村兴建诚信广场,用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诚信,全县形成了浓厚的诚信氛围。四是深入推进“信用五进”(信用进企业、进校园、进医院、进三农、进商户)活动,提升全县干部群众的整体信用意识水平,营造“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三、阶段性成效与反响
郁南县的信用体系建设不仅促进了农村金融难题的实质性解决,而且超越了金融领域,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由传统“管治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011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郁南县专题调研时认为:郁南县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并批示在全省山区县推广;3月30日,广东省召开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经验推广会,“郁南经验”在全省山区县推广;6月13日全省金融工作会议暨建设金融强省激励表彰大会上,郁南县获广东省政府授予“2010金融稳定奖”。
(一)提升了内生动力。2009、2010年,郁南县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投放力度,两年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3.8亿元,比试点前的2007、2008年增长85%。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预计比2008增长110%,不良贷款率预计比2008年下降14个百分点,经营利润预计比2008年增长230%。2011年GDP预计增长18.1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1.9%,税收收入增长13.68%。
(二)提升了县域竞争力。郁南县通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了金融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对外增加了吸引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09、2010两年产业园区共征地11767亩,建成了和谐征地拆迁示范点,实现了企业、农民和政府多赢的目标。2010年以来,总投资30.5亿元的佛山建材产业转移转型升级示范区生态型生产基地第一期工程,投资10亿元、占地1052亩的共建省级电池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合作项目,投资15亿元的精细化工基地相继落户郁南,基本确立了电池、建材、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在郁南未来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预计到“十二五”中后期,“三大产业”集群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税收收入达8亿元以上的目标。
(三)提升了“三农”自我发展能力。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后,郁南县涉农贷款在今年底预计达到24亿元,比2008年增长105.3%。至2011年12月末,该县4497户贫困户当中已有3545户获得2990万元的金融扶贫支持;全县完成及在建信用村74条,占全县行政村的41.8%,共有8554户被评为优秀和较好等级信用户,均可以免抵押直接获得信用
贷款1至5万元。预计今年底全县将有九成多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预计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1%。
(四)提升了政风民风。郁南县群众来信来访在2009年、2010年分别同比下降33.1%和42.5%的基础上,2011年1-12月同比下降54.7%,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如创建信用村后,勿坦村赌博、打架斗殴、上访现象杜绝,多位村民主动归还了已拖欠农信社十多年6笔共4.7万元的贷款。2010年,犯罪率为万分之三点五,该县成为全省犯罪率最低的县之一。尊师重教在郁南蔚然成风,向2008年底成立的郁南县同兴教育促进会奖教奖学基金捐款的干部群众超过10万人次,共收到各界捐款2060万元。
(五)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郁南县的党员干部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信用村创建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如勿坦创建信用村后,申请入党的优秀青年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四、探讨与评论
实践证明,郁南县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市场机制、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破解县域经济融资难、特别是农民贷款难、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实现金融经济良性互动双赢发展,充分展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社会管理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实践价值。
(一)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载体。2011年1月,广东省委汪洋书记到郁南县勿坦村调研信用村建设时,用“一石三鸟”来评价信用村建设的成效,一是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使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提升,三是使农村基层组织找到工作抓手,而且特别强调农户信用评定这些事情本来就应该是村两委的工作,现在通过信用评级机制把解决农民生产贷款难题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结合起来合二为一,让基层组织找到一个有效的工作抓手。郁南县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坚持把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党支部、村委会与农民群众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从帮助中小企业和农户解决贷款难这一切身利益问题入手,让企业和农民群众获得了信用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实惠,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执行力。
(二)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创新社会管理新抓手。郁南县把征信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征信体系建设入手找到了农村社会管理的新方法,使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效衔接、相互促进。比如,郁南县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既有经济管理职能部门,也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引导农民参与信用评级,将社会管理的要求具体量化后列入农户信用等级评分范围,相应设置了激励加分项和一票否决项,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崇尚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参与社会管理内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郁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社会管理怎样从传统的管治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的方法,改变简单、生硬的行政约束管理手段,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要求加入到激励机制中,通过利益引导的办法来让群众遵守政策法规。如利用“有信用就有钱”、“有信用就有优惠”的信用激励引导,利用金融扶贫贷款的帮扶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这个抓手,实践转变社会管理方法应从重社会管制、轻协商向更加重视激励引导和协商协调转变,从传
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转变,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的转变。
(三)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优化县域金融经济生态环境的新手段。该县县域金融经济生态环境的优化,既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壮大,也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不断拓展,还表现在社会公众金融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增强,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是实现这三个方面的连接点和落脚点。郁南县作为广东欠发达的一个山区县,通过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实现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好转,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相当于2000~2008年期间年均新增贷款的65倍。这充分表明,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优化县域金融经济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四)探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路子。2007年国家出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1年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十二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郁南县以创建县征信中心、创建勿坦模式信用村、创建金融扶贫三项机制,在基层探索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项机制的尝试,探索打破了行政许可部门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壁垒,使分散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网络系统。推进了行业信用建设,在政务、司法、商务、农村等领域探索搭建信用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初步建立了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失信惩戒和诚信褒奖机制,社会信用联防体系基本形成。郁南县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层探索经验。
第五篇: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队伍实战水平
xxx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队伍
实战水平
2012年以来,xxx以科技强警为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强力引擎,队伍实战水平全面提升。2012年以来,xxx已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其中取保候审6人,起诉8人,逮捕6人,刑事拘留10人;抓获违法嫌疑人8人,其中治安拘留6人,强制戒毒2人。
一、树立新观念,确立公安信息化在警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以后,xxx支委率先统一了思想,在全所民警中叫响“建设不落后,精神不落后,理念不落后,工作不落后”的口号,坚持强力推进、强行入轨、强制规范。支委领导和广大民警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信息化应用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从实际效果看,信息化应用拓宽了眼界,实现了科学用警、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增强了民警信息化应用的主动性和主创性,不断提高了实战效能,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由单兵作战到综合应用的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二、提炼新战法,切实发挥信息化在实战中的关键作用。xxx在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强力推动下,转变传统侦查破案模式,围绕重点人员的吃、住、行、销、玩,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特情开展工作,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特勤布控,通过
有奖举报等方式,广辟破案线索,将侦查触角和阵地控制进一步延伸,梳理出一批犯罪线索,摸清了一批犯罪嫌疑人员的底数、去向、活动规律及特点,对摸出的线索采取落实责任、顺线追捕、架网布控、上网比对等多种措施进行精确定位。通过信息化应用,2月20日,抓获贩毒嫌疑人4名,缴获冰毒400余克,麻古1200粒;1月30日,抓获非法持有毒品人员1名,缴获冰毒约30克,大号砍刀4把,匕首2把;
三、搭建新平台,破解社区警务警力不足难题。一是在信息预警方面,积极依托网上信息资源,加强对本地及毗邻地区违法犯罪变化规律特点、发展态势的动态分析,通过对系列案、个案的分析研判,揭示出犯罪主体、高发案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及时预警猜测,并将警力投向犯罪的高发时段、路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与违法犯罪人员的碰撞几率。二是在信息促控方面,充分利用网络的广延性和信息的区域共享优势,通过相关数据库与暂住人口、旅店业、网吧、银行、废旧物品收购、二手手机市场等行业信息及其他社会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关联,实现了自动比对、自动报警。2012年,xxx通过对辖区侵财系列案、个案进行分析研判,搭建信息控制平台,成功打掉盗窃团伙3个,抓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1名,打掉诈骗团伙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