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4 05:1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等环节进行的全过程监督。目的是促使资金筹集及时足额到位,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县区为主体实施,本文主要以县域农业综合开发为例进行分析论述。

一、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十多年来,财务监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管理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少数地方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地方上一是存在擅自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改变项目用途的问题;二是擅自调整项目计划,资金没有跟着项目走,有的甚至把项目资金拨给非项目建设单位使用;三是虚列支出、虚列费用,套取项目资金,用于非项目性支出。

(二)支出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松懈,账务手续不规范。制度的漏洞是最大的漏洞,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职责分明、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应交税款,使用不合规发票和白条入账,有的干脆以拨代支,用收据替发票入账,还有的违规支付大量现金,造成财务管理“黑洞”;

(三)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客观原因是有的地方财政状况紧张,配套任务太重,难以按计划完成,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虚假配套。有的只下配套资金空头预算指标文件而不拨款;有的把本级配套资金拨付给财政资金专账,又以预算代扣形式从基层调回;还有的先把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由财政资金专账拨付给报账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以预付工程款名义拨给工程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绕到财政预算账户,作为本级配套资金。这些表面上是财政资金按程序拨付,实质上是利用上级财政资金达到实现本级虚假配套的目的;二是迟拨资金。有的地方把本级预算配套资金和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长期压在账户上,临时周转用于发放工资,以缓解地方财政预算资金调度困难;还有的把财政资金直接从预算账户拨给其他项目,待周转使用归后再把资金拨到财政资金专账,等等。从实际情况看,突出表现为财政资金在地、县两级滞留时间较长,资金年度结转额度较大,由于迟拨资金,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进度。

(四)有偿资金未按规定使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偿资金,在目前农业和农村融资体制下,实际上弥补了农业信贷资金的不足,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发展,财政有偿资金管理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有偿资金回收难的问题,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计划内,除了预算安排一部分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回收的本级有偿资金中安排,进行滚动配套的。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有限,且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回收,这将会造成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枯竭,使得配套资金更难落实,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二是垫付、抵顶偿还有资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由于县级财政直接对项目单位借款,目前,能从项目中直接回收的资金不足50%。项目单位不能归还的有偿资金,则需要县级财政拿其他资金偿还,因此县级财政还款压力较大。有的地方因财力有限,就动用当年的项目有偿资金抵扣到期的还款,甚至用当期无偿资金垫付偿还有偿资金,出现了大量项目资金空转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项目立项选得再准,资金不到位,发展经济也还是一句空话;三是不按计划投入有偿资金,不利于发挥有偿资金的效益。有的地方唯恐有偿资金收不回,不敢借给项目单位,待有偿资金到期后直接从账户上划给上级财政部门;也有的把有偿资金变成了财政部门的短期周转资金,任意借给非计划项目;四是违反有偿资金使用政策规定。有的随意调整占用费率、任意缩短或延长有偿资金使用期限。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违反了资金管理的规定,损害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声誉。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工作,以便在监督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有效对策,纠正偏差,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二、谁来对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财务监督

按监督主体划分,除农业综合开发系统自身监督而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形式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形成全方位的财务监督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置于全方位监管之中。这里要强调两点:即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作为各监督主体,除日常财务监督外,也应尽量避免重复交叉监督检查。

(一)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监督检查,深入跟踪到项目实施单位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等环节进行的全过程监督。目的是促使资金筹集及时足额到位,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县区为主体实施,本文主要以县域农业综合开发为例进行分析论述。

一、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十多年来,财务监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管理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少数地方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地方上一是存在擅自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改变项目用途的问题;二是擅自调整项目计划,资金没有跟着项目走,有的甚至把项目资金拨给非项目建设单位使用;三是虚列支出、虚列费用,套取项目资金,用于非项目性支出。

(二)支出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松懈,账务手续不规范。制度的漏洞是最大的漏洞,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职责分明、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应交税款,使用不合规发票和白条入账,有的干脆以拨代支,用收据替发票入账,还有的违规支付大量现金,造成财务管理“黑洞”;

(三)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客观原因是有的地方财政状况紧张,配套任务太重,难以按计划完成,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虚假配套。有的只下配套资金空头预算指标文件而不拨款;有的把本级配套资金拨付给财政资金专账,又以预算代扣形式从基层调回;还有的先把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由财政资金专账拨付给报账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以预付工程款名义拨给工程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绕到财政预算账户,作为本级配套资金。这些表面上是财政资金按程序拨付,实质上是利用上级财政资金达到实现本级虚假配套的目的;二是迟拨资金。有的地方把本级预算配套资金和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长期压在账户上,临时周转用于发放工资,以缓解地方财政预算资金调度困难;还有的把财政资金直接从预算账户拨给其他项目,待周转使用归后再把资金拨到财政资金专账,等等。从实际情况看,突出表现为财政资金在地、县两级滞留时间较长,资金年度结转额度较大,由于迟拨资金,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进度。

(四)有偿资金未按规定使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偿资金,在目前农业和农村融资体制下,实际上弥补了农业信贷资金的不足,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发展,财政有偿资金管理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有偿资金回收难的问题,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计划内,除了预算安排一部分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回收的本级有偿资金中安排,进行滚动配套的。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有限,且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回收,这将会造成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枯竭,使得配套资金更难落实,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二是垫付、抵顶偿还有资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由于县级财政直接对项目单位借款,目前,能从项目中直接回收的资金不足50%。项目单位不能归还的有偿资金,则需要县级财政拿其他资金偿还,因此县级财政还款压力较大。有的地方因财力有限,就动用当年的项目有偿资金抵扣到期的还款,甚至用当期无偿资金垫付偿还有偿资金,出现了大量项目资金空转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项目立项选得再准,资金不到位,发展经济也还是一句空话;三是不按计划投入有偿资金,不利于发挥有偿资金的效益。有的地方唯恐有偿资金收不回,不敢借给项目单位,待有偿资金到期后直接从账户上划给上级财政部门;也有的把有偿资金变成了财政部门的短期周转资金,任意借给非计划项目;四是违反有偿资金使用政策规定。有的随意调整占用费率、任意缩短或延长有偿资金使用期限。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违反了资金管理的规定,损害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声誉。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工作,以便在监督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有效对策,纠正偏差,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二、谁来对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财务监督

按监督主体划分,除农业综合开发系统自身监督而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形式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形成全方位的财务监督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置于全方位监管之中。这里要强调两点:即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作为各监督主体,除日常财务监督外,也应尽量避免重复交叉监督检查。

(一)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监督检查,深入跟踪到项目实施单位,对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财政监督主要由财政监督监察部门(或专员办)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监督,农发系统内部的监督也属于财政监督的范畴。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监督可分为三个方面。农发系统内部监督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自身加强监督检查,深入项目实施单位跟踪管理,对自身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财政内部监督机构的监督是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财政监察专员办的监督是针对某时期资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检查。它具有针对性、时间性和覆盖面广、效果突出、解决问题集中的特点,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指政府审计部门行使的监督。审计机关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的制度。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主要是监督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全面地查对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真实、完整、准确地提供审计报告。农业综合开发审计监督是对财政监督的再监督,是对项目建设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性监督。审计监督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验收工作必须履行的重要程序。近几年来,国家审计署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定期专项审计的制度,即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审计报告作为国家验收的依据之一;地方各级审计部门原则上采取每年审计一次的方法,即要求每一期或每一个年度项目全部竣工后,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全面审计。

(三)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执行和资金运行情况应向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团体、中介机构、项目实施单位、地方人大和政协等部门以及农民群众等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实施的监督。当前尤其强调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根据《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在开发前期,农民应广泛了解政策,积极参与立项;在开发中期,农民应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在开发后期,农民应参与建后管护,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作为业主,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活动中运用设计、监理、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进行多层面监督,则是现阶段项目管理通行的运作方式。

三、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财务监督主体实施的监督活动,围绕项目工程实施活动,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1、监督项目建设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是要监督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还要看是否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

2、监督农业综合开发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照项目计划,将项目工程资料与资金往来拨付会计资料横项结合,审查有无违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现象。

3、监督单位会计工作组织情况。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业务技术组织工作等,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完整的根本条件,是实行会计管理的前提。财务监督要审查有无健全的会计机构或专门的财务人员办理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内部是否建立岗位责任制、审核、传递是否科学,有无漏洞,会计账簿的设置是否齐全,记账、结账是否合规,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真实可靠、全面完整、报送及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否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尽职尽责地实行内部监督;有无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资料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等。另外,要作出正确的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财经纪律执行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监督要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审核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有无损害国家利益、任意截留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查明有无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和财务收支;查明有无挥霍浪费、行贿受贿、营私舞弊等侵吞国家财产的犯罪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有偿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包括检查是否择优立项;有偿资金是否按项目计划投放、按规定范围使用;有偿资金合同手续是齐全,有无擅自改变资金是否按期回收,是否存在垫付、抵顶问题,不能按期回收的是否已查明原因,采取何种补救措施等。通过监督,可以促进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树立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切实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篇:县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等环节进行的全过程监督。目的是促使资金筹集及时足额到位,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县区为主体实施,本文主要以县域农业综合开发为例进行分析论述。

一、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十多年来,财务监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管理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少数地方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地方上一是存在擅自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改变项目用途的问题;

二是擅自调整项目计划,资金没有跟着项目走,有的甚至把项目资金拨给非项目建设单位使用;

三是虚列支出、虚列费用,套取项目资金,用于非项目性支出。

(二)支出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松懈,账务手续不规范。制度的漏洞是最大的漏洞,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职责分明、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应交税款,使用不合规发票和白条入账,有的干脆以拨代支,用收据替发票入账,还有的违规支付大量现金,造成财务管理“黑洞”。

(三)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客观原因是有的地方财政状况紧张,配套任务太重,难以按计划完成,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虚假配套。有的只下配套资金空头预算指标文件而不拨款;

有的把本级配套资金拨付给财政资金专账,又以预算代扣形式从基层调回;

还有的先把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由财政资金专账拨付给报账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以预付工程款名义拨给工程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绕到财政预算账户,作为本级配套资金。这些表面上是财政资金按程序拨付,实质上是利用上级财政资金达到实现本级虚假配套的目的。

二是迟拨资金。有的地方把本级预算配套资金和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长期压在账户上,临时周转用于发放工资,以缓解地方财政预算资金调度困难;

还有的把财政资金直接从预算账户拨给其他项目,待周转使用归后再把资金拨到财政资金专账,等等。从实际情况看,突出表现为财政资金在地、县两级滞留时间较长,资金结转额度较大,由于迟拨资金,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进度。

(四)有偿资金未按规定使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偿资金,在目前农业和农村融资体制下,实际上弥补了农业信贷资金的不足,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发展,财政有偿资金管理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有偿资金回收难的问题,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计划内,除了预算安排一部分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回收的本级有偿资金中安排,进行滚动配套的。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有限,且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回收,这将会造成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枯竭,使得配套资金更难落实,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

二是垫付、抵顶偿还有资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由于县级财政直接对项目单位借款,目前,能从项目中直接回收的资金不足50%。项目单位不能归还的有偿资金,则需要县级财政拿其他资金偿还,因此县级财政还款压力较大。有的地方因财力有限,就动用当年的项目有偿资金抵扣到期的还款,甚至用当期无偿资金垫付偿还有偿资金,出现了大量项目资金空转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项目立项选得再准,资金不到位,发展经济也还是一句空话。

三是不按计划投入有偿资金,不利于发挥有偿资金的效益。有的地方唯恐有偿资金收不回,不敢借给项目单位,待有偿资金到期后直接从账户上划给上级财政部门;

也有的把有偿资金变成了财政部门的短期周转资金,任意借给非计划项目;

四是违反有偿资金使用政策规定。有的随意调整占用费率、任意缩短或延长有偿资金使用期限。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违反了资金管理的规定,损害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声誉。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工作,以便在监督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有效对策,纠正偏差,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二、谁来对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财务监督

按监督主体划分,除农业综合开发系统自身监督而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形式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形成全方位的财务监督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置于全方位监管之中。这里要强调两点:即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另一方面,作为各监督主体,除日常财务监督外,也应尽量避免重复交叉监督检查。

(一)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监督检查,深入跟踪到项目实施单位,对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财政监督主要由财政监督监察部门(或专员办)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监督,农发系统内部的监督也属于财政监督的范畴。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监督可分为三个方面。农发系统内部监督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自身加强监督检查,深入项目实施单位跟踪管理,对自身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财政内部监督机构的监督是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财政监察专员办的监督是针对某时期资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检查。它具有针对性、时间性和覆盖面广、效果突出、解决问题集中的特点,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指政府审计部门行使的监督。审计机关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的制度。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主要是监督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全面地查对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真实、完整、准确地提供审计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审计监督是对财政监督的再监督,是对项目建设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性监督。审计监督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验收工作必须履行的重要程序。近几年来,国家审计署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定期专项审计的制度,即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审计报告作为国家验收的依据之一;

地方各级审计部门原则上采取每年审计一次的方法,即要求每一期或每一个项目全部竣工后,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全面审计。

(三)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执行和资金运行情况应向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团体、中介机构、项目实施单位、地方人大和政协等部门以及农民群众等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实施的监督。当前尤其强调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根据《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在开发前期,农民应广泛了解政策,积极参与立项;

在开发中期,农民应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监督;

在开发后期,农民应参与建后管护,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作为业主,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活动中运用设计、监理、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进行多层面监督,则是现阶段项目管理通行的运作方式。

三、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财务监督主体实施的监督活动,围绕项目工程实施活动,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1、监督项目建设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既要加强制度建设;

又是要监督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还要看是否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

2、监督农业综合开发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照项目计划,将项目工程资料与资金往来拨付会计资料横项结合,审查有无违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现象。

3、监督单位会计工作组织情况。会计工作包括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业务技术组织工作等,是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完整的根本条件,是实行会计管理的前提。财务监督要审查有无健全的会计机构或专门的财务人员办理农业综合开发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内部是否建立岗位责任制、审核、传递是否科学,有无漏洞,会计账簿的设置是否齐全,记账、结账是否合规,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真实可靠、全面完整、报送及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否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尽职尽责地实行内部监督;

有无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资料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等。另外,要作出正确的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4、加强财经纪律执行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务监督要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等,审核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有无损害国家利益、任意截留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查明有无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和财务收支;

查明有无挥霍浪费、行贿受贿、营私舞弊等侵吞国家财产的犯罪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有偿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包括检查是否择优立项;

有偿资金是否按项目计划投放、按规定范围使用;

有偿资金合同手续是齐全,有无擅自改变资金是否按期回收,是否存在垫付、抵顶问题,不能按期回收的是否已查明原因,采取何种补救措施等。通过监督,可以促进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树立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切实维护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篇: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

农开办风险防范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了一套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立足于国家的制度体系,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以加强资金管理为主线,以防范资金风险为核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注重抓好基础工作,强化细节管理,针对各个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近年来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我省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保证地方财政资金足额配套难度较大。各级财政为保证农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始终坚持将落实配套资金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工作,省、地、县三级财政资金均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不留缺口。

(二)促进“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

尽管我省不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我省从20xx年开始以国办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为平台,以县为主整合农发、水利、国土资金,平均每县4000—5000万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先后启动了5个县安排农发财政资金75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我省确定了本省的粮食主产县,每年集中70%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和小流域治理,为实现全省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率达到100%。

我省对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非常重视,从年初开始就将有偿资金回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县级财政和农发部门提前做好有偿资金回收的账务清理工作,对于回收确有困难的企业,财政给予先期垫付;对于有偿还能力但不愿还款的,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追缴。财政垫还比例逐年下降,上清下不清的现象逐年减少,每年均得到了国家农发办的奖励。

(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20xx—20xx年,我省共接受国家农发办的两次综合性检查及一次验收考评。在几次国家级检查中,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验收组及中介机构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0xx年的国家验收考评中,验收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纪违规,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较好地防范了资金风险。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针对资金运行及使用中的风险点,风险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我省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地、县为项目配套资金非常困难。我省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将配套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确保落实配套。各级财政也总结出了一些好方法。如XX市从1990年开始就采取先将各县应配资金上汇到市财政农发资金专户,市财政再将资金全额拨到各县农发资金专户,以此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黔南州将预算下达的资金在州级就全额拨入农发资金专户,不再层层下达预算指标,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对于配套资金不足额落实的地、县,省在下资金分配中给予资金扣减的处罚,有效地防范了“资金筹措不力”的风险。

2、资金分配管理。为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公开、公平、公正”,兼顾实际的分配原则,我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将全省财政资金由省统一分配到地区。以当年财政资金的40%作为基数,60%作为因素,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金调剂。资金分配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因素和工作质量因素。并对40个粮食主产县和11个国家千亿斤粮食重点县作为优势资源地区,给予投资倾斜;工作质量因素包括:项目和资金管理质量考评、省级验收结果、地方财政配套、有偿资金还款、事业费安排等。“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跑资金、跑项目的不良现象,得到基层管理部门的肯定。

3、“三专”管理。坚持“三专”管理是实现农发资金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专人管理”方面,我省要求必须配备专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财会人员)管理农发资金;在“专账核算”方面,要求必须分别设置财政资金专账、报账资金专账,而且必须与行政事业经费账务或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账务分设。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偿资金,要求企业要设专账单独核算,以保证项目按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在“专款专用”方面,要求资金必须按特定的用途和明确的使用范围来支出,不得随意挤占挪用。“三专”管理从财务管理的操作环节上规定了人员要专、账务要专、用款要专的问题,防范了“专款不专用”“挤占挪用”,“弥补行政经费”等财务风险。

4、县级报账制管理。从20xx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制定了《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首先,实行工程阶段性报账。报账申请必须有多方签字监管,各县农发项目人员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核实工程量,方可进行已完工阶段报账,拨付下一阶段建设资金。其次,报账所附相关资料附件必须真实、齐全;三是项目竣工后,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

近年来,财政部、国家农发办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形成了一套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立足于国家的制度体系,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以加强资金管理为主线,以防范资金风险为核心,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注重抓好基础工作,强化细节管理,针对各个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一、近年来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我省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保证地方财政资金足额配套难度较大。各级财政为保证农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始终坚持将落实配套资金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工作,省、地、县三级财政资金均足额配套到位,确保了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不留缺口。

(二)促进“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

尽管我省不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我省从20xx年开始以国办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求为平台,以县为主整合农发、水利、国土资金,平均每县4000—5000万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目前已先后启动了5个县安排农发财政资金7500万元;从20xx年开始,我省确定了本省的粮食主产县,每年集中70%以上的资金重点投入,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和小流域治理,为实现全省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率达到100%。

我省对到期中央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非常重视,从年初开始就将有偿资金回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县级财政和农发部门提前做好有偿资金回收的账务清理工作,对于回收确有困难的企业,财政给予先期垫付;对于有偿还能力但不愿还款的,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追缴。财政垫还比例逐年下降,上清下不清的现象逐年减少,每年均得到了国家农发办的奖励。

(四)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20xx—20xx年,我省共接受国家农发办的两次综合性检查及一次验收考评。在几次国家级检查中,我省农发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验收组及中介机构的充分肯定,尤其是20xx年的国家验收考评中,验收考评结果为优秀等次,没有出现重大的违纪违规,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较好地防范了资金风险。

二、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针对资金运行及使用中的风险点,风险环节,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我省是西部贫困地区,一些地、县为项目配套资金非常困难。我省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将配套资金纳入各级财政年初预算,确保落实配套。各级财政也总结出了一些好方法。如XX市从1990年开始就采取先将各县应配资金上汇到市财政农发资金专户,市财政再将资金全额拨到各县农发资金专户,以此保证资金的足额到位。黔南州将预算下达的资金在州级就全额拨入农发资金专户,不再层层下达预算指标,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对于配套资金不足额落实的地、县,省在下资金分配中给予资金扣减的处罚,有效地防范了“资金筹措不力”的风险。

2、资金分配管理。为充分体现“奖优罚劣”、“公开、公平、公正”,兼顾实际的分配原则,我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实行“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将全省财政资金由省统一分配到地区。以当年财政资金的40%作为基数,60%作为因素,对各地区进行综合考评打分,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金调剂。资金分配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因素和工作质量因素。并对40个粮食主产县和11个国家千亿斤粮食重点县作为优势资源地区,给予投资倾斜;工作质量因素包括:项目和资金管理质量考评、省级验收结果、地方财政配套、有偿资金还款、事业费安排等。“基数+因素”的分配办法有效地杜绝了跑资金、跑项目的不良现象,得到基层管理部门的肯定。

3、“三专”管理。坚持“三专”管理是实现农发资金安全运行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专人管理”方面,我省要求必须配备专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财会人员)管理农发资金;在“专账核算”方面,要求必须分别设置财政资金专账、报账资金专账,而且必须与行政事业经费账务或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账务分设。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偿资金,要求企业要设专账单独核算,以保证项目按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在“专款专用”方面,要求资金必须按特定的用途和明确的使用范围来支出,不得随意挤占挪用。“三专”管理从财务管理的操作环节上规定了人员要专、账务要专、用款要专的问题,防范了“专款不专用”“挤占挪用”,“弥补行政经费”等财务风险。

4、县级报账制管理。从20xx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制定了《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首先,实行工程阶段性报账。报账申请必须有多方签字监管,各县农发项目人员与施工方、监理方共同核实工程量,方可进行已完工阶段报账,拨付下一阶段建设资金。其次,报账所附相关资料附件必须真实、齐全;三是项目竣工后,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

证金,项目验收时报账率必须达到90%以上。同时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无偿资金不能先预付,后报账。县级报账制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有效地控制了套取项目资金,虚报冒领的风险。

(二)注重细节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1、统一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及运用。为了使基层会计人员更好地使用会计科目,我省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作了统一规定,将会计科目规范到四级以下,哪一项科目设置几级,哪一级设置何种科目,作出了明确规定,农发会计科目得到全面的规范和统一,会计核算水平大大提高。

2、统一规范会计凭证。在《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报账凭证的格式及相关要求,附件内容、数量等均作了统一规定。

3、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及久其财会软件。对全省各县特别规定,一是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化;二是必须使用久其财会软件统一核算。规定了统一的核算平台和统一的核算体系后,全省会计核算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不再出现“五花八门”的现象。

4、强化县级事业费管理。我省规定,凡是县级农发事业费在年初预算中安排,并且达到当年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3%的,在资金分配中给予奖励;达不到3%的,相应扣减资金。20xx年以来,我省各县级农发事业费基本能够足额安排,满足了农发日常工作需要,为防止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保证。

5、细化省级验收评分标准。在省级验收评分标准中,对资金管理进行七大项、十一小项考核,包括:资金审计制度、违纪违规、会计科目核算、资金配套到位情况、实行会计电算化及使用久其软件记账、银行总账余额与对账单、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相符、科技推广费和项目管理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安排情况、验收、审计整改情况等。

(三)创新资金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相互配合,统筹安排使用的新路子。

我省将农发资金与水利建设资金、国土开发整治等涉农资金有机整合,按照“以县为主、上下联动、权责统一、合力推进”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组织推进,采取了“因素分配、切块下达、管理下移、权责到县”等到一系列措施,开展了省级整合试点工作,共同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第四篇:区农开办强化制度管理经验交流

2012年区认真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法规,以创新项目运行管理机制为动力,不断加强对项目申报、实施、检查、验收、报账、管护等全过程工作的管理,并按照择优的原则选定扶持项目。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调研论证,确保项目库入库项目切实可行

开发部门在从资源优势、开发潜力等方面论证项目可行性的同时,财政部门从资金保障的角度调研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主要调研乡镇财力在农业综合开发上投入程度,能否保证立项承诺的前期工作实施到位;

广大干群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群众自筹足额到位的可信程度,经过项目和资金两方面的充分论证,选择一些开发潜力大、前期效益好,领导重视,群众拥护的项目贮入本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做到项目库中常有项目、有好项目、有新项目,供立项时选择。

二、抓好项目建设招投标,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招标活动,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招标的范围、原则、方式、机构、责任要求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使招投标工作“有法可依”。区在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全面实施项目区土建工程招投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通过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项目建设标准,降低了工程造价;

其次,通过招投标,项目建设资金直接拨付给工程建设单位,减少了资金周转环节,降低了项目资金被截留和挪用的风险;

第三,通过招投标,节省了项目建设资金,可用于增加项目区建设内容,发挥了更大的项目效益;

第四,通过招投标,使项目和资金得到统一管理,更有利于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1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实行议标制;

对10万元以上工程邀请财政、监察、水务、乡镇等相关部门参加实行公开招标制,做到招标活动既合理、合法,规范运行,又力求简明、高效,便于操作。招标活动具体由区开发办统一组织,统一制定规范的招标文件,邀请区财政农财、纪委监察局、乡镇纪检书记全程参与开标、评标,并对招标活动进行了监督。如天台镇太尉低产田改造项目区,2012年5月份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于工程量大,分为a、b、c三个标段,统一编制了招标文书,标的为排灌渠衬砌等建筑物,共有10家有资质的单位购买了标书,由于上级计划批复下达时间较迟,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由中标方垫资实施工程建设。通过工程项目招投标,增加了项目建设的透明度,规范了项目和资金管理,为按时完成2012年项目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县级财政报账制,全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区不断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规范会计核算,健全财务档案。一是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二是严格按照规定拨付项目资金,根据项目合同条款,预付30%的项目启动资金,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报账进度,填报《报账拨款申请表》报区开发办,由开发办会同财政局核准后,续拨项目资金,工程验收前,拨付至70%的工程款;

项目竣工经开发办组织验收后,拨付至工程款的90%,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运行一年后无质量损毁付清。

四、推行项目和财政资金公示制

从2012年开始,区在项目区以公示墙、公示栏等形式公布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有关内容。主动接受项目区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公示主要内容有:工程具体实施地点、工程建设时间和建设期限、财政资金计划使用情况、工程建设内容及标准、主要工程投资、农民筹资投劳使用情况、施工单位资质情况、工程监理单位情况及对公示内容有不同意见的投诉电话等,五、制定监督制约机制,全面提高工程质量

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和项目检查验收制。按照上级开发要求,2012年区对1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聘请宜春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监理公司必须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建设文件,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按照经批准项目的计划,审定的项目扩初设计和施工设计图,工程建设合同及监理合同的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监理。对1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请财政局、项目实施乡、村干部与开发办人员组成质监组,对工程质量、进度、变更以及项目相关问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对竣工项目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实行定点、到位、对号进行,毫不马虎,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谁出了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六、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全面提高运行效益

对所有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建立工程管护制度,责任到人,管护到位,切实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开发效益。

第五篇:平顶山农开办[范文模版]

平顶山农开办:努力为农民群众谋求更大利益

本网讯(记者王孟鹤)连日来,平顶山农开办召开班子会议和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市委书记赵顷霖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和《靠正气实干》等文章,并围绕靠正气实干进行认真讨论,查摆在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在全市农开系统中,许多干部职工不同程度地存在满足现状、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学习不深入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深入,转变观念速度较慢。二是在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重部署、轻落实。墨守成规,安于现状。三是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存在应付现象,缺乏争创一流的决心和信心。四是个别地区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农开工作尚未深入群众。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表示要以这次学习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全市扶贫农开工作的思路,靠正气引领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到五个坚持,实现五个确保: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确保两项工作在全市有一定位置。二是坚持两项开发与中心村建设和中心乡镇建设相结合,确保项目建设有较高档次和品位。三是坚持两项开发与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确保项目建设发挥长远效益。四是坚持推进项目管理规范化建设,确保项目资金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五是坚持基础性工作与创造性工作相结合,确保两项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走到全省前列。

下载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开办财务监督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开办工作总结

    进入2006年以来,景县农业开发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紧紧围绕社会......

    农开办年终工作计划

    进入20**年一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年初确定的“两保两抓、四转移”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一......

    农开办纪检工作汇报

    一、今年主要工作情况(三)围绕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这个主题,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主线,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纪检工作和农业综合开发业......

    农开办年终工作总结(精选5篇)

    2007年,景县的农业开发扶贫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让农民受益为目标,积极服务于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农业开发、扶贫的各项任务。全......

    农开办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工作重心和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克服农业开发项目单纯面窄的不利因素,拓宽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

    农开办经济工作情况报告

    一、工作目标2、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2年计划争取国家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8-10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以上。坚持以扶持带......

    农开办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办根据市委关于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办工作实际,抓实开展社会创......

    农开办工作年终总结计划

    进入2005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圆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