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总则 用水管理
城市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保障措施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状况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方针,统一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实行计划用水、取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原则,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科技等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区域发展、重点区域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
第四条 本市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和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意识。
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五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拟订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节水型社会建设。
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未设臵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节约用水管理机构,是所辖行政区的节水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推进节水型村镇、节水型社区建设;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工作;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对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八条 本市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生活用新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新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原则,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配臵水资源,逐级分解用水总量指标;对已经超过用水总量指标的区域或者行业,不再增加该区域或者行业的取用新水指标。
市和区、县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本市实行产业用水效率准入制度。市发展与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节水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状况,制定本市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限制发展项目名录,限制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发展。
本市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和单位重点监控机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格限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洗浴场所等高耗水项目发展。
本办法所称洗浴场所,是指市商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以外的洗浴场所。
取用地热水的单位,应当对地热水进行梯级利用,其节约用水方案报节水管理部门审核备案。
第十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年度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在每年3月底前将年度用水计划下达到相关用水单位。公共供水单位依据节水管理部门核定的用水计划向其用水户下达供用水计划。
新增用水单位或者用水单位需要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或者调整用水计划。
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水计划。
供水单位不得向未取得用水计划的用水单位供水。
第十一条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水单位签订供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用水单位拒不履行合同规定的,经节水管理部门通知后,供水单位停止供水;因采取停止供水措施而发生的管道改造损失等费用由违法用水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用水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核定取水指标。
第十三条 取水应当计量、缴费。
供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计量设施,并加强对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供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对计量设施定期进行校验,发现计量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取水计量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四条 用水单位有两类及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分类安装计量设施的,按照该单位用水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缴费。
第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地表、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6
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十六条 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本单位供水情况及用水单位用水变化情况或者实际用水量。
第十七条 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取水指标用水,节水管理部门对用水单位进行定期考核。
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并按下列标准缴纳加价水费: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下(含百分之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一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含百分之二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二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超用部分加价三倍。
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取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资源费外,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010]第16号令公布的《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城市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第十八条 再生水(雨水)利用应当列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与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统筹安排。
城市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再生水利用设施是指再生水的集水、净化处理、供水、计量、检测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再生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设备冷却、工业生产等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一)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
(二)建筑面积在2万平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
(三)建筑面积在3万平米以上的住宅小区或者其他建筑区等。
第二十条 原已建成使用的工程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7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且具备建设场地等条件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的要求建设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二十一条 符合第十九、第二十条规定,但可以使用其他再生水利用设施供水的,经节水管理部门核实后,可以不单独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但需要配套建设再生水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和使用再生水。
第二十二条 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论证后,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备案。
第二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和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 再生水的价格应当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价格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装表计量,按量收费,不得擅自间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因设施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户。
第二十六条 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保证再生水利用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按规定对出水水质进行日常化验;节水管理部门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再生水水质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
第二十七条 已建、新建、改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节水专业规划建设相应的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设施。
第二十八条 园林、绿化、景观、洗车、环卫及建设施工用水,应当首先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再生水。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建设水循环利用设施,暂不具备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条件的,实行再生水配送制,禁止使用地下水、自来水冲洗车辆。
第二十九条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三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的要求,同期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有特殊污染源的医院、化工、制药、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等,在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召开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专题论证会。
第三十一条 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或组织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二条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要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
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和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后利用,或者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补;
(二)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应当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或者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利用;
(三)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当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三十三条 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冲厕、景观环境用水和回补地下水等。回用的雨水水质应当根据用途确定,除达到《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规定的水质指标外,其余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再生水与雨水的输配水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直接从地表、地下取水的,应当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对取用公共管网水或者再生水的建设项目,节水管理部门逐步建立水资源评价制度。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并单独成册;在审图阶段,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应组织有节水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查,并按规定严格审查节水相关内容。未配套设计节水设施方案的,项目主管部门不予审批。节水设计方案未经节水管理部门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文件不得作为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后续许可的依据。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或市行政服务中心申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使用,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取水计划,供水单位不得供水。
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水循环及重复利用系统、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再生水、雨水利用等节水项目的资金补助以及城镇供水水质督查、检测等。具体办法由水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房屋拆迁时拆迁人应当根据拆迁施工进度,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明确拆迁施工现场的节水管理责任。
供水单位应当配合拆迁施工进度,采取措施及时关闭拆迁施工现场的供水管线。
第三十九条 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仍未达到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核减用水指标。
工业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7%。
第四十条 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生产后的尾水应当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第四十一条 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并依照本市有关规定向设备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违反规定提供水源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安装尾水回收设施。
第四十二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林、牧、渔业用水结构。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作,推广应用微滴灌、管灌、膜下沟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推行平整土地、缩块改畦、少耕免耕、耙耱保墒、地膜覆盖、化学保水及种植抗旱作物等农艺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效益。
第四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农业灌溉建设项目和新建农业灌溉水井,在申请取水许可时,应当附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节水措施。已建成的农业灌溉工程应当有计划地完成节水改造。
第四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试验,推行灌溉计量用水,安装计量设备,逐步完善计量措施。利用供水工程供水的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设备。
要加强农业灌溉设施管理维护,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渗漏。逐步做到按定额配臵灌溉水量,并按水量收取水费。
深化小型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护主体责任;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实行用水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职能明确、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推行“定额管理、用水收费、阶梯水价、节奖超罚”的农业节水新机制,各用水组织根据农作物需水情况向协会报告,并办理用水计划。
加强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和农田节水灌溉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第四十六条 对农业节约用水项目、设计中含有节约用水措施的农业开发项目,有关部门应当优先立项。
第四十七条 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缴费。
第四十八条 本市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管水组织依据章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基层管水组织可以接受委托承办有关节约用水管理事项。
第四十九条 鼓励绿化使用雨水和再生水,逐步减少使用自来水。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和其他市政杂用用水,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
第五十条 市水务局、市城管委、市园林局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的贮水塘坝、民心河、外环水系、湿地等,应作为拦蓄收集雨洪水工程设施利用,建设单位不得填埋。
第五十一条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已建成水循环利用设施的登记表和再生水供水合同,登记表的格式由市节水管理部门制定。
第五十二条 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游泳池、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
按照前款规定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应当保证设备正常使用,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
第五十三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向社会推荐国家公布的 “节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
第五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管网改造和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如实记录巡查和维护管理情况,提高供水管网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降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五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臵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用水单位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节水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预警提示。
第五十六条 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城市供水突发事件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停止对高耗水单位的生产经营供水。
第五十七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设节水型单位;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
(三)建立用水台帐,开展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每4年进行一次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四)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五)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加强节约用水的内部管理,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水产品、设备、工艺,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第五十八条 公共供水设施、消防设施的管理责任人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和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单位和个人浪费用水或者擅自取水。
第五十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旅行社接待游客时,应当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提高游客的节约用水意识。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候车室、候机厅等公共场所应当设臵节约用水宣传标语,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六十条 本市加快建立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研制生产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一条 节水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供水单位、用水单位和用水户节约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六十二条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节水管理、内部管网及设施运行等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节约用水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并有权复制;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六十三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取水量较大单位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单位的检查频次,对 21
发现的浪费用水行为及时处理;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实行联合检查。
第六十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节水管理部门或者节水执法部门举报浪费用水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接到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重大浪费用水行为提供主要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节水管理部门会同市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制定。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受理举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视情节轻重,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用水单位未取得用水指标擅自用水的,要补缴水费,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供水单位、再生水生产企业和其他直接从地表水体、地下水体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供水情况、实际用水量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用水单位不按时缴纳累进加价费用的,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四)老旧建筑拆迁人未与供水单位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按照协议要求擅自施工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除补缴相应费用外,并处应缴水费3倍以上15倍以下罚款。
供水单位没有正当理由故意拖延、不与拆迁人签订停止供水协议或者未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供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五)建设单位未办理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六)非居民用水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擅自停止使用再生水利用等节水设施,或未按规定进行水平衡测试的,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七)再生水利用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的再生水水质未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分类标准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八)从事洗车、洗浴、游泳等业务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单位或者个人未安装装计量设施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九)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擅自停止运行或者供水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工业用水单位有条件使用再生水但拒不使用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工业间接冷却水直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率低于97%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一)纯净水生产企业产水率低于70%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能达标的,核减用水指标,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现场制、售饮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未备案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直接排放尾水、拒不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二)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三)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直接使用自来水或者地下水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四)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未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未按规定使用再生水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未按规定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或者再生水供水合同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
(十五)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未保证用水远传设备正常使用,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设备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十六)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本市节水标准用水器具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按每套(件、台)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十七)用水单位不落实节约用水管理责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造成浪费用水等不良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八)用水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浪费用水的,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核减下一年度取水指标。
第六十六条 由节水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对处罚决定有异议的,被处罚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级节水管理部门提出行政复议,也可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拒不接受节水管理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同时又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由节水管理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职责,行政不作为的;
(二)在国家、省及本办法规定之外乱收费、乱罚款的;
(三)在核定或者调整用水单位用水指标时,故意压低或者增加计划用水指标的;
(四)未依法收取累进费用的;
(五)其他不履行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篇:节约用水条例(征求意见稿)
节约用水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推动全社会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和概念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节约用水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节约用水,是指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等综合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和损失,制止用水浪费,优化用水结构,建立适应水资源条件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各类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中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约用水机制。
节约用水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全程管理、高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约用 水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经济开发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以及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紧缺地区,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限制发展高耗水产业。
第五条(目标责任制)国家实行节约用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节约用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六条(节水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节约用水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第七条(宣传教育)国家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将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倡导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新闻媒体应当将节约用水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第八条(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约用水有关工作。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承担节约用水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 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节约用水有关工作。
第九条(表彰奖励)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有权监督并检举浪费用水的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在节约用水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基本管理制度
第十条(节约用水规划)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国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全国节约用水规划,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级节约用水规划以及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规划,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节约用水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总量控制)国家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 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批准的江河水量分配方案、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节约用水规划,结合流域水量调度管理要求,制定用水计划,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用水实行总量管理。
行政区域的用水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二条(定额管理)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国家标准,并依照法律程序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主管部门组织制订本行政区域内行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依照法律程序公布,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标准化主管部门备案。对国家已制定的用水定额项目,地方用水定额标准要严于国家用水定额标准。
用水定额标准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变化和产品技术进步等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和修订。
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用水计划核定,应当严格执行用水定额标准。
第十三条(节水标准)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节约用水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节约用水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产品、设备用水效率标准和用水计量标准。
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节水标准。
第十四条(计划用水管理1)国家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
前款所称其他用水单位的类别和规模,由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五条(计划用水管理2)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单位,应当建立用水原始记录和台账,每年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报送本的用水状况报告和下一用水计划建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根据用水定额、用水单位的用水记录和生产经营计划,以及本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核定用水单位用水计划。
用水状况报告应当包括用水计划执行情况、用水效率、节水措施等内容。
第十六条(计划用水管理3)经核定下达的用水计划,用水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其用水用途、计划用水量不得擅自变更。因生产经营变动等原因需要调整用水计划的,应当经原核定机关核定。
因重大旱情或者突发水污染事件等原因无法满足正常供水 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应急用水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减用水单位的计划用水量。重大旱情或者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解除后,应当即时恢复原用水状况。
第十七条(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将节水措施方案征求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十八条(水平衡测试)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程,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测试结果报送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核定和调整用水计划的依据。
经测试发现不符合用水定额或者节水标准的,用水单位应当根据测试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用水计量)用水应当计量。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标准安装和使用合格的计量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计量准确。
用水单位和个人有两个以上不同水源或者两类以上不同用途用水的,应当分别安装用水计量设施。
第二十条(用水统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统计部门,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制度,完善用水统计指 标,规范用水统计方法,保证用水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月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用水单位和个人的用水资料。
第二十一条(用水监控)重点用水监控单位应当安装用水计量自动监测设备,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系统联网,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应当安装用水计量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用水监控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确定。
第二十二条(节水产品推广和高耗水产品淘汰)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工业信息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节水技术、工艺、产品、设备推广目录和用水技术、工艺、产品、设备淘汰目录。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补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推广目录和淘汰目录。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使用列入淘汰目录的技术、工艺、产品、设备。
第二十三条(用水效率标识1)国家对使用面广和耗水量大的产品,实行用水效率标识制度。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发布实行用水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目录。第二十四条(用水效率标识2)对列入实行用水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目录的产品,生产者和进口者应当标注用水效率标识,在产品包装物上和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共同授权的机构备案。
生产者和进口者对其标注的用水效率标识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负责。
禁止销售应当标注而未标注用水效率标识的产品。禁止伪造、冒用用水效率标识或者利用用水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
第二十五条(节水产品认证)国家推行节水产品认证制度。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用水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可以根据自愿原则,申请节水产品认证,取得节水产品认证证书,使用节水产品认证标志。
禁止使用伪造的节水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水产品认证标志。
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名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节水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取得节水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应当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第三章 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第二十七条(水资源配置节水要求)新建调水工程应当进行 水资源论证,受水区用水效率水平和节水潜力应当作为论证的重要内容。
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或者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国家标准,并且节水潜力较大的城市,应当限制其从其他地区调水。
第二十八条(工业节水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工业用水结构。
第二十九条(工业节水2)工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企业。
工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采取循环用水、综合利用及废水处理回用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对单位产品用水量超过用水定额的工业企业,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申请或者增加用水计划。
用水产品、设备有强制性用水效率标准的,企业生产、进口、销售的用水产品、设备应当符合相应的强制性用水效率标准。
第三十条(工业节水3)水生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制水技术,减少制水水量损耗。制水损耗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以水为原料生产纯净水、饮料的工业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工艺和技术,生产后的尾水应当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
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尾水回收设施还应当向设施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
第三十一条(农业节水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设节水型灌区。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限制发展高耗水农作物。规划建设商品粮、棉、油、菜等农业生产基地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并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三十二条(农业节水2)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灌溉应当采用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措施。已建成的农业用水设施不符合节水灌溉标准的,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第三十三条(农业节水3)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个人因地制宜建设集雨水窖、水池、水塘等蓄水节水工程,拦蓄雨洪水,增加有效水源。
第三十四条(服务业节水)餐饮、宾馆、水上娱乐等服务业单位,应当采用节水技术、设备和设施。
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特殊用水行业,应当采用循环用水技术、设备或者设施。
第三十五条(公共机构节水)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配 备用水计量设施,明确节水专职人员,加强用水设备、器具及管网日常管理,建设节水型单位。
公共机构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水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十六条(居民节水)国家提倡居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应当加强对辖区内物业公司和居民生活节水的指导,建设节水型居民小区。
第三十七条(公共供水设施节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的监督管理,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超过国家标准的供水管网渗漏水量不得纳入供水成本核算。
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的地区,不得擅自新建自备水井,已建的应当限期关闭。
第三十八条(城市景观环境节水)城市园林绿化应当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园林绿化应当选用耐旱型树木、花草,限制大规模景观用水。
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限制或者禁止将自备水源取水、自来水及优质地表水作为城市道路清扫、绿化和景观用水使用。
园林、环卫部门和公共消防栓产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对绿 化、环卫、消防设施加强管理,防止水泄漏流失或者取作他用。
第三十九条(非常规水源利用)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海水、微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
有条件使用再生水的单位,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在进行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当建设雨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已建成的城区或者基础设施,应当逐步配套雨水集蓄和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四章 激励和保障措施
第四十条(投入政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节约用水的投入,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的投入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资节水。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将节约用水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对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示范项目和非常规水源利用项目,应当优先立项,并给予资金扶持。
第四十一条(财政税收政策1)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节约用水专项资金,支持节水技术研究开发、节水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水工程的实施、节水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二条(财政税收政策2)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的企业,以及再生水、海水 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国家对节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的推广使用给予财政补贴。
第四十三条(信贷政策)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水项目的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节水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生产以及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对符合贷款条件、具有偿还能力的节水项目,国家政策性银行应当优先安排贷款。
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目录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的企业和单位,金融机构不得为其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第四十四条(水价政策)国家实行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
农业用水实行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高耗水行业实行限制性水价。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办法和阶梯水价办法,由有管理权限的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累进加价水资源费或者水费。
第四十五条(再生水支持政策)再生水生产实行优惠电价,免征水资源费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再生水价格应当以保本微 利为原则,结合其水质和用途确定。
第四十六条(民间资本鼓励政策)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农业节水项目。民间资本按规划建设的农业节水项目可以享受政府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
第四十七条(水量转让)用水单位和个人采取措施节约的水量,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有偿转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八条(用水审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供水单位和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单位进行用水审计,用水审计内容包括用水行为的规范性、用水过程的合理性、用水效率水平和生态环境影响等。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九条(合同节水管理)国家建立合同节水管理制度,鼓励节水服务机构与用水单位或者个人签订节水管理合同,提供节水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水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十条(鼓励节水服务机构发展)国家鼓励节水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水服务机构开展节水咨询、检测、审计、认证和合同节水管理等服务。
节水服务机构不得向用水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信息。第五十一条(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 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用水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本行政区域的节水规划、用水计划、用水状况等信息,引导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核定、下达用水计划的;
(二)违反规定征收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费用的;
(三)未按照规定公开用水信息的;
(四)不履行监督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核减计划用水量;情节严重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报送用水状况报告或者用水计划建议,或者报送内容不实的;
(二)未按照规定编制节水措施方案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展水平衡测试的;
(四)未按照规定及时维修用水设施,出现重大漏水事故的;
(五)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特殊用水行业的单位,未采用循环用水技术、设备或者设施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用水,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安装用水计量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安装,并自用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用水量,直至安装计量设施为止;逾期不安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限制其用水量,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用水量,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 瞒报、伪造、篡改用水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 用水统计数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七条 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产品、设备的,使用伪造的节水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水产品认证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八条 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未改或者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第五十九条 生产者或者进口商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办理水效标识备案,或者应当办理变更手续而未办理的;
(二)未在规定期间内提交水效标识备案材料的。第六十条 生产者或者进口商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一)应当标注水效标识而未标注的;
(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水效标识的;
(三)伪造、冒用水效标识的;
(四)利用水效标识进行虚假宣传的。
第六十一条 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强制性用水效率标准的用水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生产、进口、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二条 水生产企业制水损耗高于国家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三条 以水为原料生产纯净水、饮料的工业企业,以及现场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直接排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 公共机构采购未列入节水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产品、设备的,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用水单位不执行用水计划或 者核减的用水计划的;
(二)重点用水监控单位未按照规定安装用水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系统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三)公共供水企业未按照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用水单位用水资料的;
(四)城市园林绿化未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的;
(五)在进行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未配套建设雨水利用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
第六十六条 违反规定,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累进加价水资源费或者水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累进加价水资源费或者水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从事节水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八条 用水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九条(施行日期)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88年12月20日原建设部发布的《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石家庄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节约用水办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令第186号,已经二○一三年十二月三日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自二○一四年三月一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石家庄市城市供水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用水方针,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统一调配地表水,严格控采地下水,鼓励使用再生水、雨水,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强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节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节约用水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是该行政区域内的节水管理部门,负责节约用水监督管理等工作。发改、规划、建设、园林、城管、质监、农业、林业、环保、卫生、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用水节水的管理工作,并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和采用先进、科学的用水节水技术和措施。
供水企业应当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供水范围内用水节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内的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推进节水型村镇、节水型社区建设;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开展节约用水相关工作;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进行劝阻,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对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举报重大浪费用水行为经查证属实的举报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七条 本市实行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解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市和县(市)、区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用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
公共供水单位依据节水管理部门核定的用水计划向其用水户下达用水计划,并定期将用水户用水计划的考核、调整情况上报节水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与其用水户签订供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用水户违反节水规定的,经节水管理部门通知后,供水单位停止供水。
第十条 用水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市或者相关区、县节水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核定用水计划。
第十一条 用水应当计量、缴费。
供、用水单位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计量设施,并加强对计量设施的检查与日常维护,保证计量准确。供、用水单位应当按规定对计量设施定期进行校验,发现计量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修理或者更换。
用水单位无取水计量设施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自取水之日起,按照工程设计取水能力或者取水设备额定流量全时程运行计算取水量,直至安装水计量设施为止。
第十二条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阶梯水价制度。
新建住宅的供水设施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设置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原有住宅尚未实行一户一表改造的,除因影响建筑安全等原因无法改造的外,由供水企业进行改造,用户应当予以配合。所需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用水单位(户)有两类及以上用水性质类别,需要执行不同用水价格的,应当分别安装计量设施。
用水单位未分类安装计量设施的,按照该单位用水类别中水价最高的标准缴费。
住宅小区内的制售水机、洗车服务、景观环境用水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并按相关用水价格标准缴费。
第十四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直接从地表、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水计量设施的查验,按时收取水资源费。
供水单位应当完善用水计量和查表制度,准确记录用水量,按时收取水费。
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节水管理部门和供水单位工作人员的查表、收费工作。
第十五条 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取水指标用水,节水管理部门对用水单位进行定期考核。
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用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并按下列标准缴纳加价水费: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下(含百分之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一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含百分之二十)的,超用部分加价二倍;超计划用水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超用部分加价三倍。
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单位超出取水指标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资源费外,按照《河北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章 再生水及雨水利用
第十六条 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处理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是指污水的收集、净化处理、供水、计量、检测设施及其他附属设施。
再生水主要用于生活杂用、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工业生产等可以接受其水质标准的用水。
第十七条 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商场、办公设施以及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应当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
鼓励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住宅小区等的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自建相应规模的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鼓励连片居民小区集中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
第十八条 应当建设但可以使用其他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供水的,经节水管理部门核实后,可以不单独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但须配套污水再生利用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并使用再生水。
第十九条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设计、施工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和从事再生水经营活动。第二十一条 再生水的价格应当按低于自来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价格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二条 再生水运营管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做到装表计量,按量收费,不得擅自间断供水或者停止供水。因设施检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水户。
第二十三条 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运营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再生水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保证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正常运行,同时按规定对出水水质进行日常化验。
节水管理部门委托具有水质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检测,确保再生水水质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
第二十四条 生活杂用、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冲洗、基建施工、景观环境、工业生产等用水,应当首先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再生水。
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单位应当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水循环利用设施;暂不具备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条件的,实行再生水配送制。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的景观环境用水,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的,应当使用再生水,不得使用自来水或地下水;不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的,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并按相关用水价格标准缴费。
第二十五条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是指雨水的收集设施、入渗设施、储存回用设施、处理设施、调蓄排放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的总称。
第二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建(构)筑物占地与路面硬化面积之和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
(二)总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
(三)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工程项目。
第二十七条 已建成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和公园、广场、绿地、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具备建设场地条件的,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或者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按照要求逐步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二十八条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的设计、施工,应结合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遵循建设工程地面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一)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筑物屋顶,其雨水应当集中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后利用,或者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补;
(二)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应当首先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或者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利用;
(三)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其路面雨水应当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第二十九条 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绿化、道路清洁、冲厕、景观环境用水和回补地下水等。回用的雨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十条 再生水与雨水的输配水管道、水箱等外部设施表面应涂成浅绿色,并严禁与自来水、地下水供水管道直接连接,出水口必须标有“非饮用水”字样和其他明显标志。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直接从地表、地下取水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进行水资源论证。未提交经审定的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节水标准和规范,进行节水设施设计,并单独成册。
节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节水管理部门申报验收。
节水设施包括节水器具、工艺、设备、计量设施、水循环及重复利用系统、再生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再生水、雨水利用等节水项目的资金补助以及城镇供水水质督查、检测等。具体办法由水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 工业用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由节水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进行技术改造。
间接冷却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得低于98%。
第三十四条 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应当采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损耗。
以地下水、自来水为原料制售饮用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单独安装计量设施,按相关用水价格标准缴费,产水率不得低于原料水的70%;同时安装尾水回收设施,对尾水进行回收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对未安装尾水回收设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水源。
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安装的现场制、售饮用水设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安装尾水回收设施。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状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限制并压缩耗水量大、效益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应用微滴灌、管灌、膜下沟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第三十六条 新建、扩建、改建的农业灌溉建设项目和新建农业灌溉水井,在申请取水许可时,应当附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其他节水措施。已建成的农业灌溉工程应当有计划地完成节水改造。
第三十七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试验,推行灌溉计量用水,安装计量设备,逐步完善计量措施。利用供水工程供水的用水必须安装计量设备。
加强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和农田节水灌溉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条 农业用井改为非农业用途的,用水单位应当到节水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重新核定用水指标,并按照新的用水性质类别计价缴费。
第三十九条 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实行用水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支持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基层管水组织依据章程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基层管水组织可以接受委托承办有关节约用水管理事项。
第四十条 城镇地区的绿地、树木、花卉等应当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绿化用水效率。
第四十一条 本市建立健全高耗水项目和单位用水重点监控机制,强化用水监控管理;严格控制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项目发展。
本办法所称高档洗浴场所,是指商务主管部门公布的大众便民浴池以外的洗浴场所。
第四十二条 供水单位或者节水管理部门应当逐步为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高尔夫球场、游泳池、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单位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
按照前款规定安装用水数据远传设备的高耗水单位和用水户,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损坏或者拆除。第四十三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水量高的设备、产品以及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市节水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时向社会推荐国家公布的“节水器具名录”和“明令淘汰用水器具名录”。
第四十四条 供水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管网和消防栓、消防水鹤的日常巡查、维护管理,如实记录巡查和维护管理情况,提高监测和维护管理水平。及时改造更新老、旧管网和设施,降低供水管网的漏失率。
公共供水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抢修。
第四十五条 节水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当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用水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第四十六条 用水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做好下列工作:
(一)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责任制,建设节水型单位。
(二)设立节水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节约用水工作,建立用水台账,开展用水统计分析,明确用水计划、节水目标、节水措施,每4年进行一次合理用水分析或者水平衡测试。
(三)加强用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四)开展节约用水宣传。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加强节约用水的内部管理,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水产品、设备、工艺,提高节约用水水平。
第四十七条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播放和刊登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用水知识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候车室、候机厅、旅行社等公共场所和单位应当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知识。
第四十八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节水科学技术研究,整合节水科技资源,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发研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以及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九条 节水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供水单位、用水单位节约用水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 节约用水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调查了解节水管理、内部管网及设施运行等有关情况;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节约用水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法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五十一条 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取水量较大单位用水的日常监督管理,增加对高耗水单位的检查频次,对发现的浪费用水行为及时处理;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实行联合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由节水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间断或者停止供水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十三条规定,擅自停止运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三十八条规定,擅自改变农业用井用途的,处2万元罚款。
(四)违反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处1万元罚款。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论文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
天府新区货运通道项目 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奖励处罚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积极响应三公司技发﹝2014﹞308号——《关于征集局2014专业技术论文的通知》、三公司党发﹝2014﹞31号——《关于交通政工研究征集稿件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营造学习型项目部的氛围,鼓励我项目部全体职工积极从事科技创新、技术总结、政工研究,撰写科技论文、政工稿件的积极性,为今后职工职称评定奠定基础,结合我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奖励细则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原创型原则。所撰写的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必须是学习、施工过程中研究、总结的原始创新的理论成果。
2、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原则。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应是我项目部在职人员利用现有工作条件,进行研究、总结所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理论成果。
二、适用范围
1、科技论文主要适用于项目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相关人员。
2、政工稿件主要适用于项目党政人事管理相关人员。
三、奖励范围和标准
1、奖励范围
(1)凡符合三公司技发﹝2014﹞308号和三公司党发﹝2014﹞31号通知要求的科技论文、政工稿件。
2、奖励标准
(1)上报科技论文、政工稿件,并上报,给予每篇500元奖励;(2)科技论文、政工稿件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并上报局相关部门的,给予每篇1000元奖励;
(3)科技论文被局《科技论文集》收录,政工稿件被局党群工作部采纳的,给予每篇2000元奖励。
(4)科技论文被集团《科技论文集》收录,政工稿件被集团采纳的,给予每篇3000元奖励。(5)科技论文、政工稿件被集团推荐至期刊、特刊、专刊上公开发表的,给予每篇5000元奖励。
(6)论文撰写将作为局、公司“评优、评先”工作的重要推荐条件。按上交数量和被收录情况,给予不同权重的加分。
(7)以上奖励措施为项目部奖励办法,按评选结果,取最高奖励执行,但与公司、局相关奖励政策不重叠,可重复发放。
五、处罚办法
1、凡未上交科技论文或政工稿件的,给予一次性罚款500元,并取消当年 “评优、评先”资格。
2、论文凡发现抄袭、知识产权纠纷或有认定争议时,不予奖励,并取消当年 “评优、评先”资格。属一稿多投的,或已被收录论文集后又重复投递的论文,不予奖励,并取消当年 “评优、评先”资格。
六、撰写要求和投稿时间
1、撰写要求详见群共享三公司技发﹝2014﹞308号——《关于征集局2014专业技术论文的通知》和三公司党发﹝2014﹞31号——《关于交通政工研究征集稿件的通知》两份文件。
2、投稿时间:交通政工研究稿件截止时间为2014年10月15日,科技论文截稿时间为2014年11月30日。
请具备撰写条件的相关人员按时间要求,将稿件及时报送于黎浩处。
第五篇:县级报账办法(征求意见稿)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管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促进项目工程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按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已批准的项目计划、初步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资金。
第四条
财政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办理报账。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白条入账。
第五条 实行县级报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经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批复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部门项目的财政资金。
第二章 报账管理职责
第六条 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级农发办)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负责制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计划;负责办理农业综合开发所有项目工程(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大宗物资材料)财政资金的报账和资金的核算;负责根据项目扩初设计,审查项目工程预算,并在项目完工后,审查项目工程决算、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
第七条
县级农发办应根据财政资金报账管理职责及业务工作量,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担任农业综合开发会计,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报账工作。
第八条
上级财政部门下达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指标文件后,各地财政局应从收到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足额拨付到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户。上级下达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指标和本级安排的配套资金应在当年12月31日前全部拨付到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户。
第九条
县级农发办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办理报账结算和资金拨付,不得滞留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完工结算后,除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余款应全部拨付,杜绝滞留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行为。工程项目资金要直接拨付到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工程施工方、物资供应方、服务提供方,并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
第十条
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农发办)在项目计划下达批复文件以后,县级农发办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标准及时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或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送市、州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审批。20个水稻生产重点县的项目初步设计由省农发办审查批复,其他项目县的项目初步设计由市、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查批复。县级农发办根据上级批复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或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和进行财政资金报账。省、市农发办在下达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之前要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把好项目设计阶段的概算关。扩初设计报告一经上级农发办批复,县级农发办不得随意进行变更或调整。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确需对初步设计报告或实施方案内的项目工程变更或调整的,由县级农发办向省、市农发办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经省、市农发办核实批复后,县级农发办方能按照变更或调整后的文件批复的项目工程组织实施.并以此作为财政资金报账依据。
对不符合计划的报账支出,不予办理。
第十一条
县级农发办在办理报账时,必须严格对照项目实施计划或资金使用计划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坚决杜绝假发票、不规范发票和白条
报账,对不符合规定和超出计划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县级农发办应当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的完整性,所有涉及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的原始凭证及银行单据(或加盖国库部门公章的复印件)都应保存在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账中。
土地治理项目完成后,须由国家审计机构或社会中介机构对土地治理项目的工程进行审计,并编制工程造价确认表,加强资金报账管理。同样,产业化项目完成后,也须对产业化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加强资金报账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报账严格按照实行工期管理制度。每一个项目的报账截止期限为次年的7月30日。在报账期限内,所有项目资金必须全部报账完毕(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除外)。
第三章 土地治理项目报账管理
第十三条
土地治理项目承包单位在全部施工人员及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承包单位可按要求申请预付工程款,经审批后,县级农发办可向工程施工单位预付承包工程财政资金总额的30%工程款。若工程施工达到70%以上,经检查确认后可再预付20%的工程款,累计预付工程款总额不得超过50%。
承包工程完工,经县级农发办组织验收合格后,应该对承包工程款进行结算,及时支付工程款,并按工程价款的10%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竣工一年后再验收清算。
第十四条 需实行政府采购的大宗材料,应统一由县级农发办配合政府采购部门集中采购、供应,集中采购材料的资金实行直达供应商的结算办法。
第十五条 进一步加强几项费用及资金的管理
1、科技推广费: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的提取比例,不得超过财政资金投入总额的8%。如果没有明确的推广内容,没有具备条件的技术依托单位和推广服务机构,或项目区有其他渠道的科技投入,农发部门可以少安排或不安排科技推广费。
省集中的科技推广费实行由科技推广依托单位负责实施,省农发办审核确定报销金额,资金由省农发办拨付到科技推广所在地的项目县,科技推广依托单位到项目县报账的办法。省集中的科技推广项目在开始实施时预拨30%至50%的工程款,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毕再按审核数扣除预拨数拨付剩余资金。
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措施的报账管理可参照省集中的科技推广费报账管理执行,资金可直达科技推广依托单位,科技推广依托单位开具合法的收款收据。
2、项目管理费:土地治理项目应按照项目资金总额和
规定的分档比例提取;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按照建筑及安装工程资金额3%的比例提取;产业化项目财政部门不提取管理费。提取的项目管理费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项目管理费”明细科目核算,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未到位的不得提取项目管理费。
3、工程监理费:由省农发办按各地土地治理资金总额的2%统一提取,各项目县按照实施监理的土地治理项目单项工程财政资金投资额的2%以内控制使用。监理工作完毕,由监理工程所在地项目县提供监理费报账依据,经市州农发办审查后,报省农发办审定。监理资金由省农发办拨到各项目县,监理单位到监理工程所在地项目县报账。监理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工程成本。监理费须预留20%的质量保证金,待竣工一年后再验收清算。
4、工程管护费:按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1%计提,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工程管护费”明细科目核算。工程管护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在工程设计使用期内的公益性农发工程及设备的日常维修,必要的小型简易管护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购臵等,不得用于购臵车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补贴等支出。管护经费由农发工程管护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申请,经所在村民委员会和乡级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农发办审查批准,按县级报账制的要求支付资金和报账。
5、工程设计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一般设计费用在项目管理费中列支,主要单项工程勘察设计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产业化项目设计费由项目建设单位列支。
6、工程预决算审计费: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预决算审计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
7、项目建设结余资金的使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实施完成,办理竣工决算后如有结余资金,原则上应增加工程建设项目,并根据管理权限报经上级农发部门审批;结余资金不继续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应及时转入“本级有偿资金” 账户。
第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预拨工程款时,应由施工单位提供以下附件:
1、预付工程款审批表;
2、收款单位合法的收款收据;
3、承包合同书(原件);
第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报账时必须有以下附件:
1、报账清单;
2、合法和签字齐全的工程款税务发票;
3、承包合同书复印件;
4、工程预决算表;
5、工程监理表;
6、工程竣工验收表;
7、工程造价确认表(审计机构提供);
第十八条
项目管理费报账时,必须有以下附件:
1、县级农发办主任签字的用于项目建设当年的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需附培训计划)、项目及工程招标、资金和项目公示、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治理项目一般初步设计等方面支出的各种合法的原始票证;
2、需要发生项目管理费的报告;
第十九条
科技措施中发放给个人的各种物资及资金,必须提供个人的身份证及联系方式,以便查证。
第二十条 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后,必须编制工程决算汇总表。
第四章 产业化项目报账管理
第二十一条 产业化财政补贴项目资金应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实施方案,在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全部落实到位、项目实施过半的情况下,由项目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县农发办审查核实后预付30%至50%的项目补贴资金,待全部工程完工后,经县农发办检查验收再拨付剩余资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1、种植基地项目: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土地平整、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项目: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流通设施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资金也可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但原则上不得超过财政补贴资金总额的3%。
第二十二条 产业化项目预付补贴资金时,必须提供以下附件:
1、产业化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表(自筹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项目实施过半);
2、预付工程款审批表;
3、产业化项目单位合法的收款收据;
第二十三条 产业化项目报账时,必须有以下附件:
1、产业化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表;
2、产业化项目报账清单;
3、产业化项目单位合法的收款收据;
4、产业化项目单位提供原始凭证的复印件及记账凭证号(原件留项目单位记账);
第五章 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第二十四条 县级财政资金报账的会计核算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县级农发办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臵会计账簿,进行报账会计核算。所有的项目资金必须按单个工程进行独立核算。
县级农发办报账资金通过“银行存款”、“在建工程”、“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预付工程款”、“农发资金支出”、“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完工项目结余”、“竣工工程”、“竣工工程基金”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第二十五条 土地治理项目的核算
有关会计明细科目设臵:“在建工程”按照项目与项目名称合并设臵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臵三级明细科目,按单项工程设臵四级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设臵应与项目计划报表的建设内容一致。“竣工工程”、“农发资金支出” 按照项目与项目名称合并设臵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臵三级明细科目。
1、收到报账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某级资金
2、预拨工程款时,借:预付工程款——、项目区——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3、农业措施、水利措施领用材料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材料
4、农业措施、水利措施报账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银行存款(或预付工程款)
5、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工程验收合格,按合同规定,预留质量保证金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施工队
6、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工程完工,尚欠工程款,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应付工程款——某施工队
7、监理费、工程设计费、工程预决算审计费的核算: 借:在建工程——、项目区——监理费
——工程设计费
——工程预决算审计费 贷:银行存款
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监理公司
8、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工程完工时,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
贷: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9、林业措施、科技措施报账时,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 贷:银行存款(或预付工程款)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单位
10、项目管理费、工程管护费的核算,提取:
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管理费 ——工程管护费 贷:其他应付款——项目管理费
——工程管护费
使用:
借:其他应付款——项目管理费 ——工程管护费 贷:银行存款
11、项目工程完工办理竣工决算,尚未交付使用时,借:竣工工程——、项目区——措施 贷:竣工工程基金
12、竣工工程交付使用单位时,借:竣工工程基金
贷:竣工工程——、项目区——措施
13、年终结转时
借: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贷:完工项目结余——、项目区
借:完工项目结余——、项目区
贷: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
第二十六条 产业化项目的核算
1、预拨款时,借:预付工程款——、项目区——产业化项目单位 贷:银行存款
2、报账时,借:农发资金支出——产业化项目 贷:银行存款
第 六 章 部门项目报账管理
第二十七条 部门项目报账管理,按项目性质分别参照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报账管理及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核算。
第 七 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采取自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资金拨借、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农发机构应积极配合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等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级农发办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互相配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工作,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资金检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加强县级报账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县级报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对经查明的挤占、挪用农业综
合开发资金及虚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违规违纪问题,应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对县级报账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一经查实,除责令整改外,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中所列举的附件,为报账时所需要使用的凭证,自本办法实施起,所有项目县报账中所涉及的上述凭证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的格式统一使用。
第三十三条
我省地方立项的项目财政资金报账,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起执行,省财政厅原制定的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报账管理的制度、规定、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附件:
1、预付工程款申请表
2、土地治理项目报账清单表
3、单项工程预、决算表
4、项目区决算汇总表
5、工程监理表
6、工程竣工验收表
7、物资补贴发放明细表
8、专业技术人员补助表
9、工程造价确认表
10、产业化项目报账清单表
11、产业化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