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集体备课 促进校本教研 正式稿

时间:2019-05-14 05:1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集体备课 促进校本教研 正式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集体备课 促进校本教研 正式稿》。

第一篇:优化集体备课 促进校本教研 正式稿

优化集体备课 构建高效课堂

——绥德县江德小学集体备课经验材料

我校创办于1998年,是绥德县政府和江苏省吴江市政府共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现有教职工108人,学生2228人,共开设28个教学班。课改以来,我校始终把集体备课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开展校本研训的重要载体,作为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手段。现将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课程改革,呼唤备课方式的变革

1、备课方式,亟待革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传统备课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个体备课已成为一种高耗、低效的备课形式。曾有专家调查统计显示: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而无效劳动中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写教案。很多教师写教案的时间占到备课总时间的80%,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思路的时间仅仅占到备课总时间的20%。这种本末倒置的现状引起我们的深思,课堂教学与教案设计互不相干,出现了备的不写,写而不讲的怪现象。重负之下教师无法“充电”,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我们认为,集体备课是开展校本教研的突破口,集体备课是一种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可以有效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教师应对挑战、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

2、集体备课,应用而生

集体备课在我校走过了一条曲折的成长之路。从2004年开始,我校上至管理层,下到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上述困境的有效途径。在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集体备课的改革思路,并付诸实施。但事与愿违的是:无论是开始按教研组分科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研

讨,还是后来按年级分科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备课所存在的问题,教师的集体研讨交流仅仅停留在集中备课这极短的时间内,而大量的备课中仍然各自为战,盲目照抄。只能看到障人耳目的备课笔记和上交的集体研讨纪录。这使刚起步的集体备课又一次陷入困境。

二、因校制宜,构建集体备课模式

面对困境,我们深入一线寻找问题的症结,并且组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共同分析我校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把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提高认识,为集体备课提供制度保障

从2006年8月开始,我们又制定了新的集体备课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员的“集体备课领导小组”。下设语文、数学、综合、艺术和信息技术5个教研组、13个备课组,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参与集体备课的管理和实施工作。同时规定每一名校级领导联系一个教研组,包一个年级,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包级领导负责指导各组制订备课方案,安排好组内整个学期的备课工作;坚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每周星期三按时参加备课组集体备课,指导科任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讨等工作;期末做好各组集体备课等教研教学总结评价工作。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对集体备课工作的认识,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集体备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料,不断实践,让教师通过学习认识到集体备课是一个完整的教研过程,它不仅仅是教师坐在一起研讨的过程,更应是研讨之前教师个人研究的过程,是集体研讨之后,教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再思考、授课之后再反思的过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修改完善备课运作制度以及考核评价制度,分别对集体备课的目的、要求、内容、程序、评价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如今,我们在运作制度管理的同时,探索着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最佳管理办法,并逐步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的管理方式。学校处处尊重老师,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备课环境,例如淡化资料的要求,教导主任对教师讲,我们集体备课为的是什么?不是来做样子给别人看,我们集体备课的目的首先是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其次是减轻教师的抄教案的负担。教导处还提出只要有益于这个目的的任何形式学校都不反对。包括集体备课过程资料的呈现形式都不作硬性要求。在主备人的备课量上,放手给教研组自行决定。两周的教学内容可以是组内教师自行申报决定,也可以是组长协调安排等等。每学期学校还进行备课竞赛和评选最佳备课组等激励活动。

2、优化备课流程

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不在形式的改变,而是要让教师学会独立备课。虽然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相同的教案,而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怎么样呢?我们认为,大家实际使用的教案应该是在集体讨论后独立生成的,教师有思考地参与应成为我们推进集体备课改革的新的要点。鉴于此,我们提出要发挥集体智慧,在大家对教材的理解达到最佳程度后,一定要强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成果做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们优化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概括起来,将其分为四步。即:“个体初备——集思广益——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1)个体初备。学期初,各备课组认真讨论,共同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确定每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主备人要围绕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研读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2)集思广益。集体备课研讨时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先由主备人在钻研教材、调研学生、资源利用等备课的各环节讲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然后由组内教师共同研讨、集体交流,各抒己见,补充完善。最后由主备人根据备课组的意见,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二是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备课交流时,针对不同的主备人备的课、及重点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做到区别对待。集体交流在形成共同教案的同时,还就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共同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3)二次备课。集体交流之后,主备人已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为了保证教案及时印发到执教者的手中。学校规定,集体备课的教案至少要提前两课时复印到执教者手中。为了使集体备课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融合,我们认真抓好个性设计与反思这个关键环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执教者拿到教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进一步的推敲。二次备课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圈点,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一个小教学环节的调整,或者是一个教学步骤的细化。总之,要使教案成为教师教学智慧、教学个性的充分体现。

(4)理论提升。教案实施后,要求所有教师每一课或一小章节后都要撰写教学反思,就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进行整理,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其成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有益阶梯。

三、从集体备课到“个性张扬”

1、构建有效课堂,让集体备课特色化

在集体备课中,出现了教师过于强调相互间的学习、集体力量的引领和合作交流,为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新的意义的“学习共同体”,并在这一共同体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成长,引领教师切实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集体备课的时效性,立足课堂,适度处理课堂教学的共性与个性,满足教师在有效课堂下的个性展现,让集体备课更加回归课堂,从2009年开始,我们提出集体备课下的“有效性课堂研究”,加强对教学预案、个体再创、课堂教学、反思重构等进行优劣、得失分析。教师从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中腾出来,不再被备课与教案所束缚,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改进教法,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个人教学特色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研究,不仅促进了集体备课,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也促使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提升了业务能力。从集体备课到有效性课堂研究,教师在追求教学智慧中,个性得以张扬,又服务教师个体,使教师们在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中展示个性,积蓄能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获得专业提升。

2、研训结合,让集体备课校本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规范备课的程序已经掌握,以反思分析的眼光去参与备课讨论,并个性化地吸收和调整的意识已经具备,但也有不少教师仍停留在经验为主上,缺乏独立钻研、独立研究的能力与品质。如何上好一堂课、备好一堂课,并不是几项制度和活动的操作流程所能解决的,教师期待着在活动研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获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大了个性化补充的管理力度,让教师在掌握备课方法后在个性化补充的实用性上多下功夫;突出一些比较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法,或教师教学实施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处理中典型问题的主题性指导。教师借助反思,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寻找自身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

临的教学问题。此外,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还采取了同课异构、方法理论研讨、主题案例研讨等形式进行课例反思研究,不断地揣摩合理的教学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步开展案例反思研究与校级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策略。各个备课组将一个个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转化为一个个“小课题”,实现教研内容的系列化,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学校把各个备课组的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学期和每周工作安排的范畴,多方面为小课题研究提供方便和资助,协助各课题承担者和课题组召开“小课题”研讨会,开展“校级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究课展示活动。每一位教师边教学边研究,以研究促教学,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阐释自己的困惑,提高自己独立钻研、创新的能力。

3、不拘一格,让集体备课常态化

集体备课固然有增加交流的机会、实现智慧共享等优点,但对参与者的准备程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组织不当、操作过于机械,集体备课就会陷入重形式而轻实质、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参与而轻效益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因此,集体备课应该在教师有需求的情况下随时进行。首先是一种释疑需求。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出现困惑时,就会产生“集思广益”以解答困惑的需求。其次,是一种共享需求。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对某些问题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于是,希望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获得对问题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这时,会产生共享需求。教师有需求是集体备课的前提,但这些需求的产生不是预定的,这就要给教师提供自发组织集体备课的机会。因此我们学校安排同级内的几名老师同在一个办公室,随时可以交流和探讨,让老师们一旦有了集体备课的需求,就随时组织,形成一种教研的常态化,而这种非正式的集体研讨对教师会更有实效。

四、总结提升,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在对集体备课的不断探索中,学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备课,看待“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来推进和完善,及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整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实现集体备课的与时俱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的平台与长期的追踪研究,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教学文化的丰富积淀与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教师已逐渐养成研究习惯与形成研究能力,专业提升呈现百花齐放态势,近年来,我校先后涌现出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省级教改先进个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改先进个人”共29名;教师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教研教改等活动中承担公开示范课60余节;教师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或征文活动中,发表或获奖260多人次。这一切都与开展有效集体备课是分不开的。

更重要的是,我校教师在学校领导核心力量的感召下以及专业引领下,具有很强的敬业与团队精神,从校委会成员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集体凝聚力强,努力追求学校发展,勇于实践探索。学校在此项特色创建中硕果累累,实现了发展的更大跨越与品质提升,取得了较多的业务荣誉。2006年,冯治刚校长在榆林市城镇小学校联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论坛会上,就我校的集体备课做法作了经验介绍,2008年冯治刚校长在《现代中小学教育》第九期上发表了题为《集体备课—奏响校本教研的主旋律》,报道了我校有关集体备课方面的有益探索,贺渊老师在2010年第五期《中小学校长》上发表了《抓实集体备课流程 夯实有效教学基础》的论文。同年,《绥德教育》就我校开展集体备课所取得的成绩出版专辑发行。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县“双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示范学校”、“陕西省书画竞赛先进集体”、“榆林市先进语文教研组”、“绥德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绥德县‘普九’先进集体”、“绥德县双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等20多项荣誉和称号。同时我们受到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有关领导的热切关注、他们亲临指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拥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集体备课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事情,大量艰巨的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务实求真的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制度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们深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随着集体备课制度的进一步深化而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绥德县江德小学 2011年5月

第二篇:以集体备课促进校本教研发展

以集体备课促进校本教研发展

--埇桥区西二铺小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校本教研中摸索出以集体备课为重点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集体备课与其他教研形式有机结合1、与教研组的公开课活动相结合。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增强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集体备课又使公开课有可观性,有评论价值,有学习借鉴之处。促使教师在参与中探寻,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改进,在改进中体验并成长。

2、与教学反思相结合。通过说课、上课和听评课,针对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交流反馈,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素养,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3、与教研专题研究相结合。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讨论教案,还结合学期教研专题进行研讨。

4、与专家引领相结合,实现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次活动都安排校本培训指导组成员参于,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

二、集体备课的侧重点体现校本教研的目的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通过近年实践,我们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更好地体现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

1、备教学理念。各学科都有其基本课程理念,只有把理念弄清,备课的内容、方法等才有正确定位,从而使课堂教学在教改中与时俱进。

2、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教学目标制订好了,备课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3、备教学重、难点。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4、备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与技能。

5、备练习设计。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步骤

概括说来,集体备课组学期初制订好活动计划,做到“四定”,即固定每周的活动内容,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人)。在备课组长的整体安排下进行每一期的活动。

每期集体备课过程包括“五步流程”,以语文备课为例:开学第一周分配任务启动集体备课,第二周星期二集体交流草案,本周内形成定案组内公示,下周二进行听评课活动,周五前完成教后反思。同时安排好下轮活动。两星期为一周期,如此循环。

(一)、个人初备,形成草案

1、每次集体备课由指定的教师为主备课人(也是中心发言人)。同年级的教师为辅备人。

2、主备课人根据备课内容进行准备,包括钻研教材、搜集资料、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学法等。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学法时,不必写详案,而是个人在某个环节的独特见解或是对他人教案某些认同章节的摘录、修补。

(二)、集体研讨,完善方案

1、主备课人发言(或说课)。

①自己读课程标准、读教材、读教学用书后对教材的分析。

②介绍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设计意图、教法学法指导等。

2、其他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钻研,对主备课人的教学方案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此环节,教师们各抒己见,交流探讨。

(三)、二次整理,公示定案

1、由主备课老师根据大家的发言进行再次整理,形成集体备课教学方案。如上学期,语文集体备课组,王德云设计的《荷叶圆圆》,仅板书就修改了三次,从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板书到画龙点睛的图文并茂的板书,使

课堂教学达到较好效果。

2、将二次定稿及时公示,供备课组成员参考,借鉴。

3、安排好本次评课主评老师。

(四)、公开授课,听评交流

1、坚持先说课后上课。上课教师要事先写好说课稿,上课前,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所有听课教师全部参加。

2、听课教师认真作好听课笔记,除了记录上课过程外,还要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将评价写在听课笔记中,并填写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上交教导处。

3、评课时,先由执教老师作简要教后反思发言,各位听课教师进行议课,最后由主评老师进行主评。(每位执教老师都安排一位主评老师)。

4、农村学校实施集体备课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平行班。即使中心小学也是这样。因此,充分发挥我们中心小学龙头作用,开展集体备课时让其他学校相应年级教师参加。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这样,不但促进了召集活动的学校教研,更激活了整个乡的教研活力。通过公开授课,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较快。上学期,我校青年教师李鸿程在宿州市音乐课大赛中,所教《白桦林好地方》获得了市级一等奖。

(五)、反思总结,提升素养

每次活动后,执教老师根据听课教师评课意见进行反思总结,写成书面反思材料,上交学校。

教师们反映,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特别是评课发言,教后反思等,很大程度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素养。

四、集体备课的成果与前景

由于抓好抓实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民主和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研究氛围日趋浓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能做到“六个一”,即主持了一次集体备课,写了一篇优质教案,说了一次课,上了一节公开课,主评了一节课,写了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案例反思。这种教研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对学科各学段的目标及联系有了明确认识,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独立备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上学期,在全乡各校开展教师教学比武活动,中青年教师踊跃参赛。评选出13位中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竞赛,获得较好成绩:王德云、马丽、李红程、赵亚东等四人获市“教坛新星”称号,陈晓燕、杨玉良等九人获区“教学能手”称号。此外,许多老师通过集体备课,对如何主评一堂课、如何写好专题发言讲稿、如何写好教学案例反思等都有了较深刻地理解。

总之,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积极性,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体会是,集体备课在规模较小的村小,相对难以开展,必须加大片区教研活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埇桥区西二铺小学 2008年9月

第三篇:集体备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演讲辞集体备课活动方案

制定人:信丰六中 黄金凤

一、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演讲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所涉及的三篇课文是演讲辞。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属于就职演讲、政治演讲,以及悼词。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明确演讲辞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阅读演讲辞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对文章内容、结构也会有较清晰的认识。但现在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能力不强,日常生活中表达的机会往往被网络聊天所替代,在课堂上也只能只言片语的回答一些问题。因此,让学生自主完成一次演讲,就相对困难了。此外,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指出学生应“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结合课文演讲辞的特点,掌握演讲辞的写作要点;

2、分析课文关键语句、理解其在演讲中的关键作用;

3、在演讲实践活动中,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基于此教学目标,要达到的就是让学生提高演讲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演讲辞的知识要点,模拟演讲。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通过领悟演讲辞的语言,以及演讲实践逐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单元教学计划四课时完成。按照演说词写作技巧由整体到细节的步骤关系,四节课以递进的关系步步深入。在课前布置同学课前将单元课文仔细阅读,思考三篇演讲稿的共同之处。并以“学习《弟子规》,和谐你我他”为主题进行演讲。第一课时通过演讲实践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课文范例,让学生掌握一篇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即针对性条理性逻辑性、第二课时以《我有一个梦想》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写作还要注意到演讲互动与演讲修辞。从而使演讲具有鼓动性。第三课时,通过课文与演讲名家技巧的介绍说使学生了解让演讲变得更丰满的手段:典型事例与合理的幽默。同时三课时中穿插学生的演讲活动,教师对演讲技巧进行指导。第四课时以“学习《弟子规》,和谐你我他”为主题的演讲操练活动。

三、教法学法

本单元主要是应用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实践法与范例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范例课文的探究,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自己去分析,去感悟,最后由教师补充点拨归纳。以此体会作者文句中蕴含的感情,领会演讲的魅力,掌握演讲辞的知识要点,模拟演讲,解决教学重点。对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演讲辞的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演说词写作与演讲的实践让学生积累真实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在学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程序

这个单元是学习演讲辞。演讲是语言的艺术。它以撼人的感召力而世代沿袭,风靡于世。它是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日常生活中不少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先介绍演讲辞的知识点

(一)、演讲辞的特点:

1、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弄清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心理,要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重点要突出,观点鲜明。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

3、演讲辞要富于感情。演讲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真挚,要触动听众的心灵,鼓舞听众的情绪,唤起听众的共鸣。行文变化,富有波澜构成演讲稿波澜。内容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4、要注意体会演讲辞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二)、演讲辞的基本类型:粗略地看,演讲稿大概可以分为叙述式和议论式。

(1)叙述式是向听众陈述自己的思想、经历、事迹,转述自己看到、听到的他人的事迹或事件时使用的。叙述当中,也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2)议论式,它同样应该具有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应遵循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要注意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和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学习本单元的三篇演讲辞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住文章的主题,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要理清作者思路,明确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三是要体会文章的情感力量和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文章的感情,语气和表达技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演讲稿的语言要求

(1)要口语化.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2)要通俗易懂,演讲要让听众听懂。突出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鲁迅也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

(3)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4)要准确朴素.准确,是指演讲稿使用的语言能够确切地表现讲述的对象——事物和道理,揭示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5)要控制篇幅.演讲稿不宜过长,要适当控制时间10分钟之内。

(四)演讲稿标题的拟定

演讲稿要有标题,写作时拟定标题就是给演讲稿起个名字.一个好标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概括反映内容,使人知道你讲的什么;二是鲜明,响亮,引起大家听演讲的兴趣.所以,成熟的演讲撰稿人无不在拟定标题时下一番功夫的.那么应怎样拟定标题呢

(五).应该掌握的技巧:

1、讲法

“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有抑有扬,有快有慢,有张有弛。

2、表情 这里指的是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讲词的协同动作。首先,眼睛要自然地平直向前,达到最后一排观众为止。

3、站位

脚跟应靠近,腿站直,显得精神。在演讲过程中,有时候可以稍为向左、右、前、后做些动作。

4、手势 人在演讲中使用最多、动作最大的要算手势了。手势运用要和它所配合的那句话同始同终,以免分裂。

然后进行分课文设计教学程序(重点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这是学生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本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初步理解蔡元培其人和他的办学方针。

2、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12课、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

3、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培养说服听众接受自己主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时代背景,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难点]关于“非暴力反抗”的研讨。

【教学设计】导语→背景、作者简介→思路分析→课文诵读→语言赏析

一课时【教学要点】

1、作者及背景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

2、在段落和语境中揣摩重点词语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目标】 1、结合文体特点,提纲挈领,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走进马克思“跨越时空的美丽”人生,汲取精神营养,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方式】

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放式”的阅读,实现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点拨,总结出有价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谈“讳饰”修辞含蓄婉转,易于接受的作用。【教学难点】

1、根据第六段剖析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2、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一些方法。

一、导入: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人物,什么样的人物才可以称得上伟大呢?有人这样说,伟大的人物往往开启一个时代。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才使得共产主义这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并在全球掀起了无产阶级砸碎旧锁链、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使人类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对于社会形态的最美好的愿望和构想!为实现这一构想,马克思倾尽了毕生的精力—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

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划下你喜欢的句子。

三、标题及本文内容结构:

1、由标题明文体

2、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3、教师点拨:悼词性质的演说词,一般要求有四部分内容:

①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②介绍去世者的简历(生平事迹)。

③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优秀品质,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④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家属。

4、根据悼词性质,归纳文本内容结构: 开头——述其哀——悼念——悲痛

主体——赞其功——评说——敬仰

结尾——颂其德——悼念

四、学生交流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教师指引,师生讨论,注意阅读,深刻体味,完成结构、过渡、语言、感情等)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参考: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参考: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等)

参考: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②这是一种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4、第二段是如何总领全文的?(两个对于)

对于无产阶级

革命家

实 践 贡 献(三、四、五段)对于历史科学

科学家

理 论 贡 献(六、七段)5、“空白”、“不久”的含义如何?

参考:“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时间上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

6、第三、四、五段是如何写其理论贡献的

理 论 贡 献 :

三、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学家)

四、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

(对于历史科学)

五、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7、达尔文类比的作用:

突出划时代的意义。

8、“豁然开朗”与“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怎样?

明确:构成鲜明对照,衬托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表现了对马克思的热情赞颂和无限敬仰的感情。

9、第六、七段是如何写其理论贡献的 实 践 贡 献: 六:概括贡献

(革命家)七:具体贡献

10、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总结贡献

1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回敬”。

明确:比喻。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气概。

12、“而我敢……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参考:对马克思由衷的赞扬和无限崇敬的感情,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毫无私心,人格魅力)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品质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1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五、当堂练习: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马克思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1、请同学们仿造例句。(陈述主体是马克思)

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短文 题目: 我能干什么

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

附板书提纲:

1、时间,哀悼之情

2、概括贡献:⑴理论贡献:3、一般规律 4、特殊规律 5、其它领域

⑵实践贡献:6、概括贡献 7、具体贡献 8、总结贡献 9、哀悼之情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1、以“学习《弟子规》,和谐你我他”为主题的演讲操练活动。

2、作业:以校长、校友、教师、学生为身份分别撰写演讲稿。

第四篇:集体备课稿

集体备课

一、说课

主持人: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随文识字,激发兴趣”。下面请王红花老师来谈谈她对二年级下册第20课《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想。

王红花:说课

各位老师,下面由我来谈谈对《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的教学设想。首先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材。教材简析:

《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根据教材的编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而且我们是农村小学,孩子们受到家庭条件的约束很难查找到相关的资料,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下面谈谈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了解泼水所表达的象征意义。(根据制订的目标我确定1、2、为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将本课定为两课时完成教学。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首先我将目标定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将识字写字定为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个板块完成第一板块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由教师板书课题直接导入,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准“泼”的字音,记住“泼”的字形,理解“泼”的字义。接着教师简介泼水节配合视频让学生初次接触泼水的快乐,再次读课题。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随文识字的理念,以直观的录像和具体的语言文字刺激孩子的感官,激起了他们走进文本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学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准“泼”的字音。怎样记住这个“泼”字?“泼”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用动作告诉大家?

2、你想了解泼水节吗?教师简介“泼水节”(配合视频)

3、刚才,同学们看到录像中的男女老少都是怎样的表情?(欢乐)他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泼水节)再读课题。

过渡:那么,课文是怎样描述这样一个热闹、欢乐的节日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注意借助字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是为第二课时的精读感悟扫清阅读的障碍。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层一层增加难度设立了三个关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要求读课文。

2、读完课文,你能告诉大家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出示“傣族”)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欢乐)将课题补充完整。

3、想去参加泼水节吗?老师这里设了关卡,冲关成功就可以去体验欢乐的泼水节了。(采用自主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进行。)第一关:词语关

出示:凤凰花 西双版纳 吉祥如意

水桶 互相 意味

不肯离去 瓢 幸福

(出示本课的两个长句让学生练习朗读。)第二关:句子关

出示:

1、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2、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最终朗读情况,了解学生朗读情况以便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第三关:课文关

指名分段读课文。(第三板块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通过自己的朗读知道了哪些内容?教师重点指导“凤凰花”的读音,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凤凰花”。然后通过理解“一年一度”的意思,以及“迎来了”一词来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凤凰花”的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理解“一年一度”“迎来了”两个词语体会傣族人民迫切、欢乐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老师的关卡都被你们通过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

认识“凤凰花”,理解“一年一度”。通过“一年一度”“迎来了”来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

指导朗读。

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那这泼水节又是怎样的一番盛况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

(第四板块学习生字,学写“泼”、“味”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指导学生写好这两个字。以上是我对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的教学设想。)

四、学习生字

出示:“泼”“未”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板书

4、生描红。

二、研讨

主持人:刚才王红花老师将她对《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想向大家作了介绍。下面我们进行研讨。首先,我们就这节课目标的设立,请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想法。

卞红兵: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最终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王老师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教学总目标1、2、3,根据这个总目标,将第一课时的目标预设为1、2、3。

为达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王老师在教学中都有所安排:

1、王老师引导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本课生字时,王老师问:“哪位小朋友用动作告诉大家?”学生的理解得比较深刻,效果较好。

2、教师简介“泼水节”(配合视频)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泼水节,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氛围,学生与课文也产生了情感共鸣。第三个“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泼水节”这一预设性目标的达成情况很好。

王根娣:王红花老师设计的《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从“目标”设计的内容来看比较合理,对目标的达成度有具体要求,可操作性也强。

下面我对这一课时的目标设计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按三维目标展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这一点王老师的设计很好。

2、目标的达成,除了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外,最好要注意本班学生的学情实际,这样目标在达成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3、王红花老师在目标1中,只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比较合理。只是在目标2中要求学会10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量是否可以少一点,能不能只要求学会5个生字,写好3个生字,或许更符合农村学生的学情实际。

王建凤老师补充。

主持人:几位老师的建议都比较中肯,王红花老师可以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将这节课的目标做适当的调整。

对于这篇课文的重难点的确立,大家有没有自己的想法,请各位老师谈一谈。李桃花: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识字要注重教给方法,因为一二年级的识字量很大,程度差点的学生往往没有办法完成每天的识字任务,所以教师把一些识字的巧妙的方法教给他们是最重要的,另外写字的教学也是重中之重,教给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让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我觉得本课教学重难点应设计为: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大生字5个小生字并学写“泼、味”两个左右结构的生字。

2、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主持人:王红花老师在这节课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如何体现我们的主题“随文识字,激发兴趣”的呢?请给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王建凤:下面,我重点谈谈王红花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随文识字”的体现。“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王老师教学程序设计中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集中将生字词出示让学生认读,目的是读准字音,这是初读的正音,这样的安排,我个人觉得“随文识字”不够明显,更多的体现为集中识字。其实随文识字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本,寓识于读中,简单地说就是边读文边识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安排:等学生自读完课文后,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再指导读好这一小节中相关的生字词,如“西双版纳”,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我们祖国的云南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四季如春”,出示地图,指认一下,再让学生读这个美丽的地方的美丽的名字——西双版纳。相信,学生对于这个词语中的生字识读得会更好。再如“凤凰花”,告诉学生西双版纳有一种美丽的花,出示图片欣赏后,出示词卡,让学生读读花的名字,记住它的名字。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通过词卡,图片等多样化出示,要比集中呈现,一遍又一遍地读要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

胡忠云: 周萍: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随文识字 激发兴趣”,事先我也认真阅读了王红花老师的教学设计。刚才在听她的介绍时我就在思考: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随文识字的研究呢?我有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王建凤老师通过地图、图片欣赏认读了“西双版纳”和“凤凰花”两个词,胡忠云老师结合难度句子来认读“吉祥如意、意味、幸福”。那我着重从其它生字词的呈现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概括内容时识字,如在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后,说说人们准备了什么?当学生说到“桶、清水、香水、花瓣”时出示图片(桶),告诉学生以前的桶都是木头制成的,所以它是木字旁,在指导朗读泼水场景时,出示:开始泼水了到脸上笑开了花这句话。让学生表演一下“灌”。师:用什么“灌”?引出:瓢(认读)。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字的左边是票,右边是瓜。因为原先就是用瓜做成的。随即认识了字形、了解了字义。接着教师说:傣族人民就是这样,像大家刚才那样,你拿着瓢往我泼,我拿着瓢往你身上灌,这就叫“互相”。(出示:互相)认读。

总之: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认识了字形、也了解了字义,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夏爱香:

赵爱国:老师们,刚才我认真聆听了几位老师关于在这篇课文中如何落实“随文识字”的想法,我个人认为他们都谈的很具体,下面我提一点小小的建议:“随文识字”重在“识字”,识要求掌握的生字,识要求掌握的新词。王老师选择的是《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内容可简化一些,突出识字写字的重点,似乎更切合今天的主题研究。随文识字的方法灵动一些,识写读结合起来,字形、字义、读音,三个方面课上用力也不要太平均,给生字教学以生命力。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生,心中有目标,才能取舍生字随文教学的关键之处,这就是我听过之后一点自己的想法。

主持人:老师们的发言很热烈。希望王红花老师能根据刚才几位老师的建议对《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作适当的修改。有些地方在修改时还可以和个别老师作进一步交流,定稿后将文稿上传到网上,请各位老师到网上自行下载并打印好,在听课时带入课堂。

三、测试题

主持人: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已初步确定,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还要安排一个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那这个检测应检测什么,以何种方式进行,才能让课堂检测真正促进我们的教学呢?

葛珊珊:第一课时学完后,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几项作业,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幸()福 西双版纳()凤()凰花 不肯()离去

2、听写词语

泼水 一年一度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吴红凤: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我想说点自己的看法。《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检查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的检测题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一点,葛珊珊老师设计的第一项作业和第三项作业检查了学生识字这一项目标的达成情况,这设计是合理的。这里我要所说的,检测题还必须体现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书写掌握情况,我想是否可以设计这项检测题,比如要求学生在方框内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生字词。这道题的设计可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写字不仅要记住字形,还要把它们写规范,已达到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孩子从小写好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主持人:课堂检测的命题要以学生为主体,刚才两位老师设计的这几道题,比较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因此,我们将本节课的课堂检测题确立为这样三道:

1、为四个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正确美观地书写两个生字词语“泼水”、“意味”和第一自然段中出现的一个成语“一年一度”。

3、检查课文的朗读。由吴红凤老师负责第一道题的检测,葛珊珊老师负责第二道题的检测,李桃花老师负责第三道题的检测,负责检测的老师在上课所在班级对学生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束后,进行批改,并做好分析,形成书面文字做汇总。

四、确立课堂观察点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研讨,我们对于《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有了一个全局的把握,基本思路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因此,我们确定这样几个课堂观察点:

1、这节课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度。

2、随文识字在本节课中的落实情况。

3、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情况。

由周龙美老师负责第一个课堂观察点,胡忠云老师负责第二个观察点,卞红兵老师负责第三个观察点,我们将带着课堂观察表进入课堂进行观察。

五、总结

主持人:老师们,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老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教学思路。今天我们的这次集体备课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相互切磋,力争形成一份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教学设计。相信,今天的这次集体备课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拉开一个教学艺术的序幕。

本次集体备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校本教研 优化教学

校本教研

优化教学

新平县第四小学他拉分校

彭金春

校本教研,这样的一个词,很严肃,让很多老师“听而生畏”,总认为过程很辛苦。其实不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认为校本教研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字:“多看、多思、多实践、多积累”,但这几个不起眼的字儿却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并在教学中连续不断地沿用。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要求,直接的受益者是教师,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也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多媒体技术,注重学科整合,我们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把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在校本教研中我做到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坚持每学期读一本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研课题,上好一堂公开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教研论文。我的课件作品《可能性》在市级课件制作评比中获二等奖。

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是个人反思与同伴互助。其主体是教师,教师没有反思会滋生思维的依赖性。为此,我总喜欢在与教师的闲聊中说说自己上课的心得体会,以求与其他教师产生“共鸣”,提出“质疑”。我校的教案设计就有课后总结及反思一栏,要求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后记和反思,做到每节课有反思,每个环节有反思。就这样,我在学习着,思考着,总结着,隐性的教育思想得以充分激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自主撰写的文章《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荣获 省级论文征文活动三等奖。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为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切实把握好新教师的“入门”关,青年教师的提高关,骨干教师的发展关。为了扎实开展这一活动,在教研成员的组织下,我在全乡进行多次专题发言、论坛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得失,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把自己的或和他人讨论的观点对比、提炼、内化。为了更加深入地掌握新教材的教育理念,让新思想在教师教学中全面展开,学校派我到深圳参加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的教材全析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活动中我看到了沿海发达城市的教育理念,反思着我们农村教育的现状,把新思维、新方式带到我乡、我校,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剖析的专题讲座,让老师成熟了,掌握了新教材,轻松地驾驭于课堂之上,也让我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提升了新课程理念,能够更加自然地面对学生。我的教学设计《分桃子》就是典型的同伴互研讨的产物。

校本教研的亮点是变革教研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教学的锤炼是永远的培训内容。为此,我们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探索校本研究的新形式,推出了新型的“目标与效率”的课堂结构模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确立学生的学生目标,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完成各项学习目标。记得我的《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内容简单,重点放在谁破陋习?为什么要破陋习?两个问题上,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积极性高,这节课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这样的学习方式把被动让教师教,转变为学生自主学,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让课堂上的40 分钟都十分珍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为了更好更快地将教师带动起来,我和其他骨干教师身体力行,率先示范。在校本教研中,我们把集体备课作为一场战斗的物资准备。只有物资贮备充足,才有打胜仗的信心。首先,自研教材,针对同一个上课内容,各自认真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其次,集体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已形成的共识进行记录,再其次,实施教学,执教者上课。最后,课后反思交流,执教老师填写“教后记”,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与其他教师开展研讨活动。在参加教研活动时,我也经常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与大家一起进行研讨,并将研讨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践,发现问题再反思、再研讨、再实践,不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这种集体备课的方法对比性强,大大调动了我们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迫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中更深入地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了教师教学领悟能力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我执教的《分桃子》一课,在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并代表本县到市里参加比赛,受到了良好的评价。连续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2009年还荣幸的参加云南省首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至今仍在培训学习中。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自奋蹄。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要在校本教研这片热土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但是校本教研之路并不是那么通畅的,一些现实的问题阻碍了教研之路:

1、山区村完小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少,老师的数量也跟着萎缩,导致教师课务负担加重。很多教师都要兼任多个科目、多个班级的教学,并担任班主任.每天不仅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编写教案,处理班级中琐事,接待家长或家访,还要填写各种的表格,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应付各种检查,准备各项活动等.让教师们感觉身心疲惫,很多工作都只能应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静静地学习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校本教研成了“虚头”。

2、校本教研没有带头人.农村小学缺少教研活动的“领头羊”,没人能带头引领教们师开展校本教研,加之部分老师的年龄偏大,尤其是村级一线。,因而造成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无力进行,在研讨上缺乏深度。

作者简介: 姓名:彭金春

出生年月:1982年11月3日

性别:女

籍贯:新平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四小学他拉分校

学历:本科

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平山路160号

邮编:653400 电话:***

下载优化集体备课 促进校本教研 正式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化集体备课 促进校本教研 正式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拍手歌》集体备课稿

    《拍手歌》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17、9、7 备课内容: 识字3 拍手歌 主备人: 辅备人:语文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歌、丛”等生字。正确认读本......

    《天安门广场》集体备课稿

    《天安门广场》集体备课稿 主讲人:陈卫玲 参与人:薛智飞朱银莲 备课时间:第四周 教材研读: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第二、......

    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稿

    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稿 主讲教师:李登芳 各位领导、各位教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个话题“集体备课的相关内容”。 讲座提纲: 一、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一)、集体......

    集体备课稿(模版)

    《将相和》集体备课稿 古昌中心校 李莉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备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

    校本教研课题论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探究

    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着重要作用。以前我校的集体备课也流于形式。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

    《植树问题》集体备课稿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

    复韵母教学集体备课稿

    复韵母教学集体备课稿 中心发言人 游丽华 从拼音11­的教学开始,我们的拼音学习进入的复韵母的教学阶段。这部分教材中为我们设计了丰富的主题图、儿歌等素材,在教学中,我们要......

    以集体备课为依托,推进校本教研和谐发展

    以集体备课为依托,推进校本教研和谐发展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各种教育教学以集体备课为依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抓手。 一、落实两项指导 开展校本教研,有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