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时间:2019-05-14 05: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第一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文章摘要:计划生育药具事业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人口计划,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障。本论文就当前基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对策,从而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水平,满足广大育龄群众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需求,实现药具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

关键词:计划生育 信息化建设 药具发放管理服务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政策以来,为广大育龄群众的避孕节育提供了方便,有效地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落实孕前型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现行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高效、安全、优质、便捷的计划生育药具服务,亟需人口计生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笔者就我区的药具管理服务现状及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以论述:

一、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有个街道办事处,个免费药具发放点,截至2011年月日,全区总人口人,已婚育龄妇女人,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人,使用免费药具人,其中长期使用免费药具人,临时使用免费药具人;细分使用口服短效药人,外用药人,避孕套人。

1、使用药具人数不断增加,做男、女性绝育手术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比重下降,药具使用人员呈多元结构。在使用免费药具名人当中,长期使用药具的达人,占使用药具总人数的%。近年来,新婚夫妇(含达到晚婚年龄推迟生育的人员)、产后人员、持二胎生育证自愿推迟生育人员双重措施使用药具的人数也呈稳步上升趋势,避孕药具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药具发放渠道单一。目前药具发放渠道仍局限于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零星设立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和自动领套机,由于覆盖面小、分布不均匀,已不能满足城市育龄群众的需要。

3、部分人群不了解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政策及领取地点。城市区的育龄人群和流动人口均可到现居住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办理免费避孕药具领取卡,凭此卡可到社区等任意一个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领取避孕药具。但是,部分人群不了解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政策,避孕属个人隐私,有的人觉得到社区去领取药具似乎公开了隐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免费的避孕药具质量没有市场销售的好,所以不使用免费避孕药具。

4、药具浪费现象严重。各街道发放点按统计报表制定药具需求计划,但发放时领取人员少或不能及时按月发放,导致药具在社 区发放网络积压过期。

5、民营企业等单位药具发放到位率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落实情况较好,但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流动人员的药具免费发放工作不到位,个别社区尚未将这部分人员药具发放纳入管理服务的范畴。部分社区使用避孕药、避孕套人数占综合节育措施的比例不足5%,用药对象实际情况与上报情况不符。

6、需求药具品种比较单一。我区使用各类避孕药具人中使用避孕套的用药人数占%。一方面,人们对避孕套的知晓率高,而且避孕套具有安全、有效、简便、使用方便等优点,避孕套应用范围最广,除了有的人对橡胶过敏不能使用外,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使用,包括有脑、心、肾疾病的人都适用,尤其适合于新婚夫妇,产后及人工流产不久者,产后哺乳期,生育一胎不想绝育者及临时探亲者,因此十分方便,深受避孕者的欢迎。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们对口服避孕药的副反应比较担心。“是药三分毒”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口服药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因而不愿采用。

7、流动人口领取免费避孕药具人员少。虽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大力开展避孕节育服务,对流动人口实行“同管理、同服务、同发放”,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免费避孕药具服务证》,流动人口持服务证可以在居住地领取免费避孕药具。但是在药具的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流动人口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流入地缺乏归属感、抵触情绪浓;另一 方面,流动人口以处于生育旺盛期的青壮年为住,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了解较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的意识不强。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及对策

为规范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渠道,确保实现育龄群众全覆盖,应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要到位。将药具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目标管理,人口计生部门成立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计划生育药具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步骤及有关要求,做到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以此提高药具发放管理的智能水平。

2、加大投入力度,经费设备保障要到位。2008年8月,河北省人口计生委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研制《河北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并于2010年4月起在全省正式推广应用。为确保河北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平台顺利投入使用,全区各街道计生办与个发放点全部配备了专用电脑、打印机,开通了互联网。以此加快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药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为实现省、市、县(区)四级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高药具发放的覆盖面和易得性。根据摸底情况,结合区划特点,采取全天候、立体式的服务方式。一是社区供应,就近领取的便民服务式;二是机器辅助自动服务式;三是凭证供应便 捷式。具体方法有:

(1)健全和完善社区领取模式。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和个办事处及个社区设立长年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

(2)设立代发免费药具发放点。在城市在做好社区发放的同时,依托小区物业管理处、政务中心、办证大厅、药店、商场、宾馆、工业园区、农贸市场、定点医院等场所设立代发免费药具发放点。统一制做药具发放开放式专柜和免费发放标识,为群众免费发放药具,实行领取式和开放式发放。流动人口药具服务实行户籍地、居住地、工作地协同管理,实施药具动态发放和市民化服务。并结合办验证制度,实行计生专干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入户登记、送药具上门服务。

(3)逐步加大在城市配备IC卡自动发放机的力度。依托街道计生办与社区在繁华街道、社区、生活小区选择使用避孕套较多、流动量大、办事进出方便的地点设立IC卡自动发放机,使用人员刷卡领取免费的避孕套,并逐步推广实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满足避孕节育需求。

(4)健全和完善自助箱发放模式。要将避孕药具管理服务融入单位工作之中,对管理较完善的住宅小区、大中型企业、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医务室设避孕套自助箱,供育龄群众在寻求医疗保健的同时自己领取所需的避孕药具,同时,发放有关避孕节育宣传资料。

(5)增加机器销售模式。依托城管部门,在城区主要道路、主 要市场、主要活动中心地段安装自动售套机,以市场营销的方式补充免费供应的不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求。

4、优化队伍结构,人员配置到位。

(1)调整各级计算机操作人员。按省人口计生委要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优化药具服务人员队伍,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把责任心强、具备医学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药具工作队伍中,使药具管理岗位设臵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2)培养一支职业化计生药具工作队伍。对办事处、村(居)计生药管员全部进行分层次培训,使之熟练掌握操作《河北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保证育龄妇女信息的进机准确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实现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工作的新突破。

5、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药具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告、报刊、杂志以及社区板报、墙报、橱窗等方式宣传药具发放政策、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使免费发放药具政策家喻户晓,开辟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热线,接受群众咨询,同时利用计生宣传阵地开展户外宣传,使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深入家庭、贴近群众,破解群众领取避孕药具难和社区药具发放网点积压的供需矛盾。

6、把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纳入居住地药具管理服务范围。健全和 完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药具服务体系,调动并整合社区各方资源,联合公安部门共同对流动人口开展优质服务,激发流动人口的主人翁意识。

7、量化考核,加强监督管理。

(1)人口计生系统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健全考核机制,确保药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2)加大力度监管计划生育药具市场。药具管理机构应制定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订购和发放计划。人口计生、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要不定期对药品销售网点进行联合检查,严厉查处销售国家免费药具行为,对提供免费药具销售的药管人员按国家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四十四条规定严肃处理。(3)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和处理过期、变质、失效的计划生育药具。各级药具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要掌握避孕药具的配送、库存、使用期限以及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现有使用避孕药具人群等情况,对于过期、变质、失效的计划生育药具要及时上报,由上级统一销毁处理,并及时请领补充药具库存,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药具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篇: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_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历程与取得的主要成绩

社区信息化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信息化构成了国家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 年初印发的《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社区信息化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我国社区信息化是在社区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信息化工程的快速推进为社区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良好条件;适应政府职能下移、构建和谐社区,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创新社区管理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成为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各级领导重视下,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1、规划先行, 带动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加强对本地区社区信息化的指导, 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规划或指导意见, 有的地区出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标准, 以标准化推动信息化。如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信息化示范社区评选标准》, 从重视程度、经费保障、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及应用、社区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来评比信息化示范社区;杭州市出台了 《杭州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明确了杭州市社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部分地区虽然没有出台专门的社区信息化文件, 但在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规划、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 都列出专门的章节,2、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我国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杭州、上海、重庆、武汉、深圳、南京、大连、青岛等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北京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96156热线呼叫系统实现了全覆盖。上海实现了市、区、街三级联通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热线电话网、实体服务网“三网联动”。重庆构建起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嘉兴通过1221工程,形成了嘉兴模式。青岛市四方区综合管理各级社区基础数据,构建起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扩展为四方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3、通过社区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社区信息化成为新形势下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强有力抓手。从全国社区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看,通过社区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而且满足了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需求,对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建设和谐社区产生了积极作用。青岛四方区通过便民综合服务系统,既解决了居民缴费难、老年居民出行难等问题,又通过收费企业提供的岗位解决了部分社区实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观念、体制、财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尚处在探索阶段,问题在所难免,其中有些问题在全国带有普遍性。

(一)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并建立行业标准。标准问题既涉及到数据标准, 又涉及到管理与服务标准。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 标准统一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范围、内容、深入的程度以及如何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各地政府各自为战,不仅模式多样,而且进展明显不平衡。不仅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鸿沟,即使同一个城市的社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如,青岛虽然是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但只有四方区82个社区居委会引入了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其他区还没有引入这个系统。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

(二)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导致成本过高。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由于体制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 一些门专业性强, 权力相对集中, 条线管理也非常明显, 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而言, 要进行条块整合时就显得困难重重。目前的情况是,很多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同一批居民的基本情况, 在不同部门建立的系统中多次出现, 而且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 这样既造成了重复建设, 也严重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广州市曾经有的街道共接到了6个部门下发的9套软件,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成本过高现象十分突出。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资源整合力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部门观念滞后,实行信息封锁,将自己掌握的信息视为机密,不愿意共享;有的部门忽视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担心对自己的工作造成额外负担,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系统的扩展性不强,整体架构和技术有待提升。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拓扑结构具有延展性,既要满足社区群众当前的需求,又要满足社区群众长远发展需求。在模块设置上要突出适用性的同时,体现前瞻性。过去,社区居民对养老、医疗、收取水、电、煤气等事项比较关心,但目前出现的一个趋势是,社区居民对政治参与愿望强烈,对教育、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这个变化要求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及时调整,进行技术升级,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新的需求。

(四)社区信息建设人才匮乏。信息化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人才队伍的质量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 虽然大部分街道干部都已接受过计算机知识培训,但由于从事社区信息管理的人员大都年龄老化,知识程度不高,计算机基础知识严重匮乏,网络维护能力低下,遇到一点小的故障就无能为力。有的社区经常出现连线障碍,使前来接受服务的群众深感不满。

三、积极推进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满足社区群众服务需求,根据群众服务需求变化,科学设置社区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内容,增强服务的便利性和实效性。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正确引导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培训、鼓励、扶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这项事业。

3.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因地制宜,梯度推进。鼓励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发展,突出重点,试点引导,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社区信息化工作覆盖到80%的地级以上城市和60%的县级城市。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新的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模式选择

社区信息化系统由一般由外网应用和内网应用两个部分组成,外网部分依托国际互联网,内网部分依托已经建成的政务网络平台(金宏网),两个部分物理隔离,可以通过网闸进行数据交换[见图1]。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统一平台,资源整合、集中共享、安全便利。

1、外网应用系统

外网主要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接入社区信息化平台,进行基础数据维护、信息发布、网站管理等日常工作;社区居民则通过浏览社区网站得到各类资讯、党员远程教育、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等多类信息服务。社区信息化平台包含基础业务处理、网站信息发布、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等应用系统复合应用,并通过信息门户进行整合后以社区网站的形式展现给终端用户。

外网网站分为区、街道、社区三级模式,区级网站为全区社区服务平台,下设街道子网站,每个街道子网站又分各个社区子网站,每个街道社区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在社区服务平台上会把所有的信息体现出来。社区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社区门户网站。主要栏目应该有以下几个:

政务公开:政府、街道、社区三级单位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

便民服务:包括民政服务窗口、社区义工、婚姻时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等项目,该栏目应由社区服务中心维护;

行政事项审批:社区居民需要到政府部门进行审批的事项,可以通过该系统平台进行网上事项填报、预审、审批、反馈;

爱心超市:红十字会提供的捐赠物品拍卖等事项,该栏目由区红十字会维护; 交换空间:社区居民提供不用的物品交换需要的物品,该栏目由区社区服务中心维护;市民直通车: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该栏目直接与政府各部门进行直接对话,提出问题,由负责的部门进行回答,该栏目由各部门共同维护; 网上购物:各商家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产品,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订购自己想要的产品,该栏目区社区服务中心维护;

网上办事:配合市里正在实施的网上行政审批项目,社区居民在网上即可完成行政审批流程;

社区论坛:社区居民进行交流的空间,以及政府领导与社区居民进行互动交流的空间。二是网站内容管理平台。开发专门的内容管理平台对网站的信息栏目和信息内容进行管理,并以内容管理平台为依托构建和管理社区网站上的信息栏目。内容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审核、发布以及信息栏目的管理,还会通过数据接口从现有的各种应用中转入数据,在内容管理系统中统一管理。

三是社区便民服务热线。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便民热线,该系统以网络、电话的形式,整合社区信息化社区网站、社区信息化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将社区便民服务、服务预约、健康养老等服务凝成一体,并形成了一个相互联动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内网应用系统

内网主要为政府部门各级工作人员和领导服务,以金宏基础办公平台为依托,利用信息交换中心和认证授权中心提供的服务开发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社区基础业务平台。社区信息化中核心的内容是面向街道、社区基层工作事项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社区基础工作事项涵盖党建、统战、治安、民政、文化、城管、计生、财政、劳动保障、工青妇、社区服务等几十个门类的一百多项业务。

二是社区基础数据利用。利用外网应用中社区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所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开发出专门的应用系统,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服务。基础数据决策系统通过社区录入的居民基础数据生成各类查询报表、图表,并通过相应表现形式展示出来,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与现有应用系统的整合。内网中有很多宝贵的信息资源,如公文、信息、法律法规等。信息采集发布系统采集这些信息,经过审核后,通过网闸发布到外网的社区网站上。

(三)基于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其他应用系统一是信息化便民综合服务系统。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系统作为区域性的跨平台、跨行业、多功能、多媒介的城市社会化服务的BTOC类大型综合服务平台,面对各类群体,通过广告宣传和商品直销等方式,使本平台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链中的销售这一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布置在居民小区等人流相对集中区域的信息终端,可以方便居民、游客进行商品购物、车船票订购,提供社保、医保、气象、物价等信息查询。缴费业务方面可进行水、电、煤气、手机、电话、小灵通等项目,并可当场获得交易发票或凭证。项目突出“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有利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和提高,使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二是地理信息城市管理系统(电子地图)。以多媒体电子地图为载体,将区域主要地理信息数据内容进行展示,以进一步提高办公的数字化、网络化为目的,搭建起来的综合性办公服务平台。该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是采用“一体化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地网GeoBeansv4.5”,应用MS SOL Server 2000 数据库,asp脚本语言编写的基于网络的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达到信息共享。各职能部门作为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达到保密性的工作。该系统既可以领导决策,招商引资,发展区域经济等服务,同时为各职能部门提供了一个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经费的应用性工作平台。

三是电子商务平台。由政府出面,与大型商业集团、网络运营商、电子产品供应商及软件公司开展合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区域商贸服务业的深入发发展。具体操作方式:由大型商业集团提供区域内的商品货源、配送及服务,由网络运营商和电子产品供应商联合推出“宽带+电脑”的低价优惠套餐,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网络信息平台,由软件公司设计完成网站及后期的运行维护,政府对整个项目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

四是党员远程教育网。各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信息化平台网络,连接党员远程教育网,社区的党员即可在社区内接受党的教育,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远程参与党的会议。

五是社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基于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成全区居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如影视文化网上观看、网上数字图书馆,网上数字档案资源等。

(四)推进措施

1.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抓建制订和完善城市社区信息化标准,为各地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指导,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提升中国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统一规划和通用标准。2007年4月2日,原国家信息产业部与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成立会。会议就成立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工作规则、社区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的实施计划达成了一致,并对有关企业进行了标准化知识培训。可以说,此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当前的任务是尽快总结成功经验,制订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进度等要求,使国家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做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2.制订分步推进策略,逐步构建市、区、街、社区四级信息网络系统。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表明,社区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大,资源整合工作复杂,工程量十分浩大,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与城市管理体制相一致,城市社区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应该是构建四级网络体系。首先做好社区与街道两个信息节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展到区和市。为此,必须制订相应的推进计划,明确目标和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推进。

3.明确社区功能,构建科学的社区管理系统。要通过调查,仔细梳理居民社区管理,特别是服务需求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社区管理系统。[见图2] 图2 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

该系统由三大板块构成:系统管理、便笺服务和业务模块。三个板块对应不同的功能,共同运行于一个基础平台上。这个管理系统总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操作。

4.以信息决策预警和公共服务为突破点,加强基础数据的建设和更新,加强系统的扩展性,将公安、民政、劳动、统计、司法、档案等体系的相关数据导入社区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各个行业信息交换和利用。克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需要有效整合各个部门手中掌握的大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建立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行业领导参加的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委员会,其职责是制订计划,定期研究信息资源交换、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速信息整合进程,更好地发挥社区信息化平台作用。

5.构建分布式查询系统,建设城市社区数字地图,并将之上升为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化与升级。这是未来城市社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市四方区已经建立了这样的范例。该区信息中心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独立开发了四方区社区数字查询系统。只要打开数字地图,每一个街道、社区内的单位、居民住户的基本情况都可以在这个系统内找到。以家庭为例,可以查找到每个家庭的人口、年龄、职业、计生、健康等各种信息,为社区科学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加大社区信息建设人才的培训工作。对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有计划实施定期培训,提高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要将社区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列入计划,分批分期进行技能操作培训,使之能够较为熟练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加紧补充年轻的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社区任助理,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从整体上提高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技能。同时,要建立系统维护中心,设置专线、故障排除电话等方式,强化指导力度,随时解决大的局部性故障,维护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1:社区信息化系统网络架构

第三篇: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浅谈

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浅谈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与领域都逐步推行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其中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组成,也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成果去加强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基于此,主要针对中小学学校的后勤管理系统进行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而言,后勤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迈进,以更为高效的后勤管理工作去创设更加舒适的校园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后勤管理作为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其中对于资产与学生宿舍的管理是重难点,为此进行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一、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工作都主要集中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活动当中,而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导致目前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发展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1]。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后勤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中,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使得目前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发挥其组织作用,也成为日常后勤工作的阻碍;(2)由于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相当于“服务员”,也导致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进而造成学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逐渐养成了较为散漫的工作态度,毫无责任感,造成后勤工作质量较低。

对于目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模式,以提升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去提升后勤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精减后勤人员、梳理后勤流程以及提高后勤工作效率。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的相关做法

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对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扩大宣传力度,以认识的提高去推进,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技术改造与流程再造要同等重视。对于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而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之后需要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所以许多管理机构、职责以及流程都需要重新再造,否则仍旧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去应付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后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无法发挥实效,甚至会成为累赘;(2)不得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在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中,许多决策人员对于建设的完善程度仅仅以投资额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过于追求“一步到位”,进而造成大量先进设备闲置,浪费大量资金,使得许多中小学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丧失信心。

2.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推行

对于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而言,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会牵涉到后勤所有部门以及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于员工而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2]。所以,除了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以外,更要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有效推行。具体的做法为:(1)成立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以制度的确立保证其逐步完善;(2)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及智能化管理办公室,对日常的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3)后勤各个部门应进行信息管理员的选聘与录用,主要负责该部门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推进工作。可见,唯有强化组织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良好推进。

3.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学校而言,以?F有的资源去开发多个后勤管理软件并非难事,但在软件开发应用之后,还需要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现匹配以及需要不断升级完善去适应工作形势的发展,这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规避各自为政导致各部门的数据“孤立”存在,也为了避免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复建设,在实际建设推行中要注意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开放,确保后勤管理系统均基于同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构建。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实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在后勤系统中的运用,也是在硬件系统中运行管理软件平台,对其开发与利用是关键,所以在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还应重视社会专业力量的引入,共同推进建设的实施。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提升,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网络的建设推行,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也能让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为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了策略探讨,以期为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丁耀新.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5(8):10.[2]谈善燕.浅谈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44-45.编辑 郭小琴

第四篇:积极推进班组建设着力提升管理基础

积极推进班组建设着力提升管理基础

——黄陵二号煤矿综采一队班组建设经验材料

黄陵二号煤矿综采一队组建于2006年,现有职工123人。自组建以来,综采一队坚持把班组建设作为区队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强化班组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在班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下功夫,努力在安全、增产、提效上做文章,强化班长现场管理和员工队伍建设,内增合力,外塑形象,以自身的努力赢得了工作的主动,从而实现了区队长期安全、稳产、高产的目标,促进了区队的健康发展及各项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自矿井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煤710万吨,没有发生一起重伤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实现零目标。多次被评为公司、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后有28人被评为矿业公司和矿先进个人、安全卫士、首席员工。优良的成绩得益于我们牢固的基础管理,现在我将我们在班组建设上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足指出请批评指正:

一、健全班组管理制度,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完成任务的保证,没有科学、规范、完善的班组约束激励机制,安全生产也就失去了保障,制度建设是迈好班组建设的第一步。因此,我们结合我们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长随班工作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制度》、《班组和各岗位安全评估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二十六项班组管理制度来规范各班组的行为,上到班长,下到职工,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约束和制约。从制度上明确了班组长的指挥员、战斗员作用,明确了班组成员的职责范围。

二、强化班组思想教育,奠定安全生产基础。

为更好地为安全生产和整体工作引航定向、加油鼓劲,综采一队坚持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紧把握班组员工思想脉搏,加强班组愿景激励,大力宣传企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使班组员工增强优越感、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执行力、服从力、创新力,掀起了全员争先创优的热潮。2010年初(),此外,各班组充分利用班前会向职工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了解安全生产状况;利用班中时间查隐患、堵漏洞,彻底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利用班后会开展“安全回头看”,进行安全工作小结,着重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不安全不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强班长队伍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

班长素质的高低,是班组安全生产的关键。在班长队伍建设上,综采一队在执行矿上制度的同时,结合本队实际,制定了班长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具体管理考核办法,强化目标管理,突出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使班长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把事情做对做好,努力实现“零缺陷”,提高班长在班组员工中的威望,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一是严格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加强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认清新形势,了解新情况,确立新思路,增强理论政策水平和创新进取意识。二是严格专业技术培训制度,不断加强对采煤专业技术、机电技术和灾害预防、治理等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三是定期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摆正位置,转变作风,伏下身子,真抓实干,急难险重冲在前面,解决关键问题,发挥表率作用,提高在班组员工群众中的威望。四是坚持把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作为搞好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来抓,落实跟班队长、班组长、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管理人员中大力提倡“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责任,消除隐患是能力,保证安全是业绩”的安全责任观。

四、

第五篇: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自管理提升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将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深化应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了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一、完善方案,优化保障

为了实现“细化方案,专项整改、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集团将管理信息化提升与集团“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通过完善实施方案、优化保障措施,确保管理信息化提升工作目标清晰可衡量、整改措施细化可执行,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完善方案

在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开展之初,集团开展了专项工作“回头望”和复查复诊工作,全面梳理并分析掌握了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短板和瓶颈,编制了《西电集团2013-2015年信息化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并组织所属企业编制了各单位的“2013-2015年信息化滚动规划”。确立了“以两化融合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的建设目标,使管理提升活动与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二)优化保障

集团通过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和对标分析方法、开展信息化导入准备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等举措,积极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1、对标先进,明确目标。集团积极借鉴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与多家中央企业就集团管控、ERP等系统的建设应用进行了专项对标。通过深度对标、学习调研、实地考察等手段,充分剖析企业自身管理信息化全过程、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和瓶颈,找准关键点,在有效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也为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

2、落实责任,确保投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纳入集团投资管理,统一协调落实各种资源,保障持续投入。同时建立了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投资管理制度与流程,规范了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为了保障建设资金、配套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的足额到位,集团信息化项目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不但确保了建设资金按时到位,还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3、明确思路,协同推进。集团以“2个阶段(信息化建设阶段、深化应用阶段)、2层机构(信息化管理部、业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通过各部门、各环节的相互协调配合,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4、优化机制,加强管控。集团通过优化机制,有效保障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效果。一是推行企业总信息师(CIO)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在核心企业设置了总信息师岗位;二是组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室,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标准、产业实践中形成的“自主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等领域研究;三是完善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优化项目先期策划与导入准备工作,研究编制了《ERP系统导入准备工作指导书》,加强立项审核,坚决杜绝未立项评审而实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四是优化信息化项目计划管理,建立了信息化月度例会、专题研讨会、项目群会议、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加强过程控制,确保项目实施处于可控状态;五是严格按制度规定开展项目验收管理和后评价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六是加大项目集中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优势,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5、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与考核。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集团细化了评价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考评机制。集团与所属各单位均签订信息化工作任务书,建立了两级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单位经营班子考核评价标准,并由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考核,有效保障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集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按照“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要求,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紧密围绕管理提升活动主题与工作目标,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技术”为抓手,制定了集约化的人、财、物集团管控系统建设及所属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计划,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支撑作用。

(一)加强集团管控

为了满足集团管控需求,集团重点开展了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营销合同管理系统、电子采购平台、主数据管理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内控评价系统的建设应用工作,全面覆盖所属全资及控股子企业。畅通的信息流全面提高了集团的集约化人、财、物管控能力,为科学决策,高效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推动精细化运营

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建设,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集团将西开有限和西电西容作为ERP系统试点单位,推进子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项目上线后,集团组织召开了ERP专题研讨会议,对试点效果进行了评审,在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ERP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宝光集团完成了ERP系统升级改造,西开电气开展了ERP系统深化应用。目前,集团部分企业已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集成,建立了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企业精益管理能力,也为集团全面推行ERP系统奠定了基础。

(三)优化客户管理

为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集团积极推进远程客服管理系统建设。目前,西开电气已完成客户数据整理上线、基本流程调试等关键工作,系统已于今年5月全面上线试运行。西电西变、西电西容客服管理系统也已开始建设。通过加强客服管理系统建设,集团将逐步具备快速、高效、准确的远程实时监测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在线诊断、指导,及时解决现场设备出现的各类问题,系统掌握产品售后信息,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建立科技资讯平台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管理,集团建立了全球输变电行业专利数据库系统,现已收纳了国内外约1500万条专利,覆盖了输变电、配电和电力电子专业领域。该系统为集团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资讯平台,同时也优化了科技管理方式,提升了科研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创新驱动提供了保障。

(五)确保信息安全

集团对照“商业秘密信息技术防护指引”开展信息安全对标工作,根据对标结构,从基础网络边界部署、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方面,弥补了现有信息系统技术缺陷,进一步强化公司网络安全。

(六)加快数字化制造步伐

集团全面加强了PDM、3D、CAE、MES、CAM等系统建设的推进力度,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在所属企业按计划稳步推进。

随着管理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集团在管理信息化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信息化标准建设仍需进一步规范,集团管控系统仍需进一步深化应用等。下一步,西集团将继续紧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把握重点、协同推进,巩固成果、持续改进,不断固化成功经验并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全面提升。

下载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推进城乡共同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范文模版]

    积极推进城乡共同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领先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560......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修改版)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ERP(优秀范文五篇)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出版管理现代化水平发布时间:2010-04-15 【选择字体:大中小】中国铁道出版社副社长 刘忠民从2008年开始,中国铁道出版社进行了ERP系统建设的实践,经过一......

    以信息化提升“三化”建设水平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政务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贡献。......

    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建设水平

    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单位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方便群众,达到“优质作风、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文明窗口的标准,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加强了服务窗口的建设。一是抓培训、抓管理,切实提......

    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

    软件工程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2003-12-25 08:38:17)据《人民邮电》报消息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软件建设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日前,万维易......

    关于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提案五篇范文

    关于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15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由......

    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县卫生健康局各位领导:按照《**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张卫[2019]32号文件精神,我局以方便人民群众就医为宗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