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范文)

时间:2019-05-14 05:0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范文)》。

第一篇: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范文)

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

程燕玉

▲摘要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化,除审计发现的问题外,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也逐渐引起重视,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有所改善,但仍普遍存在审计整改相关制度建设问题。本文从审计整改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审计 整改 问题对策

作者程燕玉,宁波市江北区审计局,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浙江宁波315020)

审计整改工作足指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审计整改检查则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督检查的过程。温家宝总理曾经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后指出:“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特别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审汁工作要取得好的工作成效,不仅要提高审计实施过程质量,能够发现问题,还要提高审计整改检查工作水平,促进被审计单位改正问题,其中,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一、审计整改的必要性(一)审计整改检查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

2010年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将审计整改检查的内容和方式等进行了规范,审计整改检查已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只有审汁查处而没有审计整改,审计工作则是不完整的,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如果查出的问题没有相应的跟踪整改,不能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行政过失,就不能很好地落实履职为民的宗旨。审计整改检查可以促进被审计对象改进管理,从而提升审计工作成效。

(二)审计整改是审计质量的重要体现

审计工作质量不仪足包括审计工作实施本身及审计问题查处的客观、真实、正确,也应包括审计成效,如揭示问题是否最终得到落实与纠正。因此,审计问题的整改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与体现。在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作保证的基础上,进…‘步把审计整改检查工作做好,促进被审计单位更加切合实际地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类似违纪违规问题的再次发生,可以使审计质量体现出良好的客观效果。

二、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审计整改检查工作不断受到重视,但是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整改检查工作是整个审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重审计而轻整改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的反应各异,有的避实就虚、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归咎于客观原因、有的甚至玩文字游戏敷衍应付。这些情况使审计整改成为当前我国审计监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一)追回违规资金难

审计多为事后监督,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已经花出去的钱,追回比较困难。例如较为常见的挪用专项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问题,当审计发现时,支出行为已经发生,要求整改单位收回已经不可能。即使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审计,采取其他财政资金归还被挪用的专项资金,实质上也是拆东墙补西墙。因此,对于这种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情况,单靠追缴资金是无法整改到位的。

(二)问责相关责任人难

审计整改不仅要注重追缴违法违规资金,而且要注重追究相关责任。审计发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在主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的授意或故意操纵下发生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除了审计发现的问题涉及重大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外,很少有人因为审汁发现问题而被问责,因为审计整改不到位而受到处罚的当事人更是少见。

(三)审计整改成果运用难

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许多审计建议仍停留在审计报告上。例如审计部门受组织部门委托负责组织实施审计,审计结束后将审计报告报送组织部门。对于审计建议落实好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门不给予表彰,对于不积极落实审汁建议的领导干部也未能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同级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未能充分运用好审计整改成果,难以实现审计整改效果的最大化。

三、审计整改难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整改缺乏法律和制度约束力

审计整改工作没有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审汁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没有有关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条款规定,审计机关审计执法手段单一。对某些能够整改而又拒不整改的问题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只能对其处罚而无法促使其整改到位。这是审计建议落实不力的根本原因。

(二)相关人员审计整改意识不强

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审计建议的作用理解不够,对落实审计建议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落实审计建议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较多精力去建章立制,或需要与其他单位协调整改,使一些部门单位对落实审计建议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花费精力去组织落实审计建议。对于一些前任遗留的问题,与现任领导无直接关系,…‘些领导干部认为与已无关,对落实审计建议有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一些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自身对整改工作也不够重视,一审了之、一罚了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以罚代改并不能触动被审计单位下定整改的决心,一些审计人员即使意识到审计整改的意义,也因为审计整改到位的难度太大望而却步。

(三)审计建议的内容缺乏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审计人员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等素质限制,对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未进行分析,难以使人透视产生问题的根源;有的虽分析了问题成因,但对上作实际研究不够深入,综合分析不全面,分析力度、深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剖析问题产生的症结,造成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或者缺乏针对性,不能解决关键问题;或者缺乏可操作性和建设性,不符合被审计单位工作实际,无法引起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的重视并得到采纳。

四、加强审计整改的对策建议

(一)从法律层而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使审计整改有法可依在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中补充明确有关审计整改工作的条款,特别是对屡审屡犯的情况要明确处罚和处分的措施,以利于审计工作人员开展审计整改检查工作。

(二)从组织领导层面建立机制,落实审计整改责任 一是成立专职审计整改工作机构。要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建议落实难的老问题,单靠审计部门是不够的,要使审计建议落实,整改工作得到领导支持,取得相关部门配合,应探索成立专职审计整改工作机构。针对整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专职机构出面协调,听取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积极协助他们制定整改措施、规范内部管理,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并督促其及时整改,从而提升审计整改效力。

二是建立审计建议落实责任制。要使审计建议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审计建议落实责任制,使审汁建议的落实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审计报告报出具后,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审计建议落实、整改的书面材料。相关部门应将审计建议的落实、整改情况纳入责任人年度考核指标;对及时落实审计建议的,予以表彰;对确因客观原因暂时不能落实的要作出书面说明,并提出以后落实的措施、时限。

(三)从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层面,加强审计整改认识,提高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加大宣传,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审计整改

一要正确认识审计整改的重要性。审计法第一条即对审计工作的职能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是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审计的终极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整改,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是审计职能的本质要求。

二要切实提高审计建议质量。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效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对被审计单位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审查,摸清真实情况,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便于被审计单位改正。三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沟通是审计整改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沟通、协调中要坚持原则,在严格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被审计对象实际情况,妥善处理与被审计对象的关系,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做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四要重视审计案件的移交。对符合移交条件的审计线索一定要坚决移交司法、纪检、检察机关,加强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威慑力,从而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

五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制定和健全审计整改工作的相关制度,使其正规化、制度化,用具体可行的制度强化审计人员埘审计整改的责任。六是要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用审计情况通报、审计公告等形式公开审计结果,用社会舆论监督的力量来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整改。

[注释]廖红川:《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新技术与新产品,2011(17)。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总理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http://unit.xjtu.edu.cn/sjc319/sjxw/sjxw007.html。

[2]施向群:《审计整改落实是谨防屡查屡犯的重要措施》,新会计,2(I)11(9)。[3]张皓洁:《落实审计建议、抓好审计整改难点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4]吕春仁:《创新审计问题整改机制的思考和探索》,金融经济,2011(14)。

[5]郭美艳:《从基层政府审计谈整改》,财经界,2014 [6]骆勇、朱长伟:《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西部财会,2011(4)。

第二篇:健全完善制度 加强审计整改

健全完善制度

加强审计整改

为了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健全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灵台县制定出台了审计整改六项制度(具体内容附后),全力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特制订本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组成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分管审计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召集人,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检察院、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资局、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根据会议议题需要,联席会议可

邀请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分管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参加。

二、联席会议的职责

联席会议实行分工负责、分类督办的原则。具体职责是:

(一)交流、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二)研究、解决全县审计整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及重要问题;

(三)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审计整改的督促落实及审计移送事项处理等;

(四)研究、起草有关审计整改的重要文件和规定;

(五)必要时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督查。

三、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审计局,由县审计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委派一名科级干部担任联络员。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协调处理相关的日常事务。

四、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

(一)县纪委(监察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审计中发现移送的案件线索进行立案查处,对需要进行问责的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二)县委组织部工作职责

负责将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各类审计中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职务任免、奖惩的依据之一,对需要进行问责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和和程序进行调查后,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县检察院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的国家工作人员涉嫌经济犯罪以及涉及贪污贿赂行为等案件线索进行立案侦查,对查证确属违法的依法进行处理。

(四)县政府办公室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整改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综合情况报告、审计专报、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五)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作职责

负责牵头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需要清理、调整或停止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和处理。

(六)县国资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关于被审计单位(企业)损害国有资产行为的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七)县公安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的涉及经济犯罪等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八)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职责 负责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对违规违纪的相关人员在晋升职务、工资时予以参考,并依据相关法规做出处理。

(九)县财政局工作职责

根据审计机关的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并负责对应清收和解缴国库的罚没款等各种非税收入进行及时催缴。

(十)县审计局工作职责

1.负责对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同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告知相关组织人事部门;

2.负责在依法作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归纳、综合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并提出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

3.负责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和检查,并将整改结果汇总、归纳后向联席会议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执行审计决定、拖延整改工作的行为及时向联席会议报告。

4.负责办理审计整改过程中有关的行政复议、诉讼以及被审计人的质询等工作。

5.负责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一)县工商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查出移送的涉及被审计单位虚报注册资本、抽逃出资及其他违反工商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法作出处理。

(十二)县国税局和地税局工作职责

负责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被审计单位补缴税款

— 5 — 的决定或移送处理意见依法足额征收,并依法作出处理。

五、相关工作制度

(一)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必要时,经召集人同意,也可随时召开会议。联席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各成员单位协商提出,报经召集人同意后确定。联席会议以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起草,经会议召集人审签后印发。

(二)通报制度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抓好整改事项的落实,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整改进展和整改结果。

(三)配合制度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要根据整改事项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移送处理配合机制,认真落实审计移送处理事项。对有关问题及责任人的处理结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及时书面反馈县审计局。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

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报告制度

为了增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及时反映整改情况,规范各级各部门财政财务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要求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定期汇总并向县政府报告相关审计结果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主动、自觉将整改工作落实情况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各职能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报告等信息,共同督促整改工作的落实。

二、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整改方案和整改结果的要求

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在收到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后,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整改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一)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在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对审前自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整改结果;对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落实情况及结果;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中反映查出问题的整改计划及措施;对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拟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的事项;整改工作完成时间。

(二)接受审计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在审计决定和审计报告生效之日起90日内,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对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落实情况及结果;对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

(三)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乡镇、部门和单位的审计整改情况,要按照《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跟踪检查制度》的要求进行跟踪检查。

(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方案和审计

整改结果报告,必须同时抄送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县委组织部。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报告审计整改处理结果的要求

(一)县审计局每年要向县政府报告县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并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县政府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列入政府常务会议题,研究提出落实整改的具体措施。

(二)县审计局每年要向县政府报告审计整改结果,并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审计整改工作的基本情况、整改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等。

(三)县审计局要定期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报告审计整改情况,涉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情况,要定期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报告。对被审计单位拒绝执行审计决定、拖延整改工作的行为及重大审计项目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

(四)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应根据县审计局《提请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意见书》的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协作配合,并将督促指导整改的有关问题及对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县审计局。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跟踪检查制度

为了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掌握审计整改成效,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所有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的审计项目,开展审计整改跟踪检查。适用范围包括: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企业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审计调查等。

二、跟踪检查内容

(一)执行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的情况;

(二)审计查出问题纠正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情况;

(三)要求自行纠正事项的纠正情况;

(四)采纳审计建议的情况;

(五)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落实情况;

(六)其他需要跟踪检查的事项。

三、跟踪检查程序

(一)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之日起30日后,对照被审计单位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的审计整改工作方案,检查各项审计决定、意见、建议的整改情况,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提供必要的业务指导。

(二)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之日起90日后,对照被审计单位向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的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被审计单位纠正问题、落实建议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情况。检查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评估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整改的实际效果,— 11 —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跟踪检查过程中,应当收集被审计单位执行整改的相关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填写《审计整改情况汇总表》。跟踪检查结束后,将相关材料归入该审计项目档案。

四、跟踪检查情况的报告

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要定期进行汇总并及时报告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和县政府,对未执行审计决定或整改不彻底、不认真的,要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必要时可提请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联合进行重点督查。涉及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的情况及整改中遇到的问题,应定期向县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报告,必要时可提请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督查。

对审计整改不彻底、不认真或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单位,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可对其制定的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以及列出的整改时间表进行跟踪检查或由审计局进行后续审计,督促其按期整改和做好有关问题的纠正工作。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督查制度

为确保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精神和审计整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督促责任部门落实整改措施,提升整改成效,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责要求

县政府办公室根据工作职责开展审计整改跟踪督办工作,督促责任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措施。其他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予积极配合。

二、立项下达

县政府办公室要将审计整改工作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综合性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信息)、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列入督查内容,下达《督查通知》,要求责任单位按要求落实和办理,并按时将情况和结果上报。

三、督促检查

县政府办公室按《督查通知》的内容和时限要求,督促责任单位认真办理。对未按期限要求办结的,发出《督办件》要求责任单位限时报告进展情况。要重点督查违纪违规行为严重、拒绝、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以及屡审屡犯的单位。

四、办理报告

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乡镇、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领导要负责整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部门领导要履行责任,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对办理结果报告进行审查,由主要领导亲自签发后报县政府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对责任单位上报的书面报告,按是否符合“事实清楚、整改到位、结果明确”的要求进行审核后,上报县政府有关领导。凡情况不明、结果不清的,退回责任单位重新办理,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续办报告。

审计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改。

五、时限要求

责任单位的办理时限,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和县政府督查工作的要求执行。对一些要求迅速回复的批示,视实际情况决定;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办理时间的,须及时向县政府办公室报告延期原因和办理进展情况。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工作问责制度

为了充分运用审计结果,促进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县级党政机关、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授权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

二、整改落实内容

在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除触犯法律法规按规定另行处理外),被审计单位必须进行积极整改。

(一)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

(二)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

(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 1.违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单位、企业和个人负担。

2.非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包括:救灾、救济、扶贫、社保、教育、三农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支出不合法。

3.预算外资金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设置“帐外帐”、“小金库”或公款私存;偷税以及截留隐瞒收入。4.违规滥发钱物和私分钱物;在下属单位或分管部门领取不当报酬;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5.政府投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

程序执行不到位;购置大宗物品未经政府集中采购。6.单位债权债务及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长期不清理,反映不真实,未按规定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7.违反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招待费严重超标。

8.挪用公款或出借公款,以本单位财务为外单位提供担保。

9.严重失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账目混乱的。

10.其他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四)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进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五)单位财务人员没有任职资格,财务活动中编造虚假资料,推诿、拖延或者拒绝接受审计的行为。

(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要求整改落实的其它问题。

三、整改落实要求

县审计局根据市、县安排,组织实施审计,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等规范性文书,提出审计问题整改具体内容,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整改。

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执行和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县政府,抄送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内容包括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执行或者整改的,应当说明原因。

四、责任追究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将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实施责任追究:

(一)对整改比较积极,但在规定期限内部分内容整改不到位,或没有报送整改落实报告的,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责令限期整改完毕,并报送整改落实报告。

(二)对整改不够积极,应付了事,消极怠慢,在规定期限内大部分内容整改不到位或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责令整改后效果不明显的,报请组织部门对有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口头告诫。

(三)对无故拒绝、拖延整改,或经组织部门批评教育后仍不积极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以

联席会议的名义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批评,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制度

为了推进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以公开促整改,根据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公开原则

(一)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应当遵循依法、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

(二)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公开内容

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和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情况;

(二)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财

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单项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

(三)有关行业或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

(四)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

(五)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的部门和单位;

(六)审计整改取得的实际成效和经验做法;

(七)联席会议认为需要通报和公告的其他情况。

三、公开形式

(一)审计局通报和公告。县审计局以文件形式进行通报,或通过《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三)县政府通报和公告。县审计局认为需要提请县政府进行通报及公告的,经县政府批准后,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四、公开途径和责任主体

(一)政府公报;

(二)《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

(三)县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

(四)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公开按照“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需以县政府名义公开的,应经县政府批准,具体工作由县审计局会同县政府办公室办理。

五、公开要求

审计整改结果的公开工作除应当遵守审计结果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和程序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县审计局制作审计整改报告等拟公开文书,要对事实和有关数据进行复核,确保事实清楚、数据准确、证据确凿。

(二)审计整改结果等信息在公开前,应该征求县政府办公室、县保密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重要事项还应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意。

(三)要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四)涉及不宜公布内容的,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或者修改。

(五)本制度如与上级部门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符的,以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为准。

本制度由县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灵台县审计局李育科供稿)

第三篇:审计整改制度

某某分局建立六项内部审计整改落实制度近日,为贯彻落实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市公安机关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内部审计作用充分发挥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转化利用,我局确立了六项内部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制度。

一、建立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纪检监察(督察)、政工、法制、警务保障、信访、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明确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审计整改工作,并落实一名联络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审计整改工作组通报前一阶段有关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协调解决审计整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为干部的管理、监督、选用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各单位、各警种积极支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二、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对有财经违规行为需要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的,审计工作小组根据领导批准的审计结果报告,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领导干部违反财政纪律情节轻微的,可在审计意见书中指明并责令被审计单位纠正;需要依法给予处罚的,可报本单位、本局负责人审批后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对下达的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下达后,存在问题的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并

回复整改报告,由局审计科检查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

三、建立审计整改督察制度。将审计结果纳入对各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审计整改工作小组建立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台账和审计决定执行信息库,对审计结论落实程度进行评估和考核,将审计结论落实情况作为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的内容纳入到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当中,强化对审计部门自身和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四、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重要审计整改事项应按要求先行上报审计整改方案,制定措施,确定整改责任人,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送达之日起60日内,向审计整改工作小组和主管部门报送整改结果报告。同时,审计整改工作小组及时掌握审计整改情况,定期将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报分局党委,每年将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汇总分析并专题向市局报告。

五、建立审计整改责任问责制度。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分局对各单位目标考核和领导班子落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因整改不力

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员按《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追究责任。

六、建立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化制度。做好廉洁审计公示、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以公开促整改。一是在被审计单位公布审计整改情况;二是每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等重要审计整改结果,向分局通报;三是对整改积极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通报和表扬,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对有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通报并按规定追究责任。

某某分局

2011年10月20日

第四篇: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浅析

企业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法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调整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在法律上第一次确定了内部审计的法定地位,但只局限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组织范围内,而对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则缺乏相应规定。然而由于先天的不足,许多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普遍选择家长式管理模式,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极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极有必要的,尤其是对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法律必须强制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可操作性看,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规范都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其次,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实践中内审机构的设置种类多样:有的企业设立了独立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没有设立专职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其并入财务部门或纪委监察部门。而在内审机构的隶属领导层次上,有的内审机构受董事会的领导,有的受总经理的领导,有的受监事会的领导,有的受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的领导,还有的受财务经理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总体来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权力寻租的遏制作用及其制度完善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公共权力寻租对国家良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学分析和实证分析,揭示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权力寻租的遏制作用机理及其成效,指出了以遏制权力寻租推动国家良治目标下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性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公共权力寻租 国家良治

根据卡内基·梅隆基金会的估计,仅在2001年,我国政府部门权力寻租所导致的腐败经济成本合计为3430亿元,占当年GDP总额的4.79%。当前,公共权力寻租已经渗透到我国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其对经济发展的掣肘只是冰山一角。那么,公共权力寻租究竟对国家良治有怎样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为何能够遏制权力寻租行为;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还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改进。这些都是笔者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公共权力寻租对国家良治的影响

(一)公共权力寻租滋生的原因。

公共权力寻租是指公共权力代理人违背委托人的意愿,滥用行政权或监管权,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我国,公共权力寻租的滋生和蔓延有其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治家和公务员都是有着强烈利己动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一旦权力在握便在客观上存在以权谋私的冲动。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行政权力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和尚未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共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政府官员既要制定“游戏规则”,又要“参加游戏”,不够公开透明的游戏过程使公共资源极易被规则制定者加以利用,导致权力的市场化和商品化;而权力的分化与扩张又派生出强大的利益集团,加剧了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扩散。

(二)公共权力寻租的危害。

倘若公共权力寻租只是少数官员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利用公共资源配置权从市场获取高额回报的伎俩,那至多是一种“腐败加投机”的活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公共权力寻租像极了“蝴蝶效应”中的那对翅膀,轻轻一扇,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其对国家良治的危害可以归纳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产生负面影响。根据Tanzi和Davoodi的研究,如果新加坡公共权力寻租的严重程度提高到巴基斯坦的水平,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将上升1.6%,政府税收占GDP的比例将下降10%。在财政支出结构方面,相较于基础教育、环境保护等“软件”项目,地方政府官员从公路桥梁建设等“硬件”项目中能得到更多的“租金”,同时也能彰显更多的显性政绩,因此,“硬件”投资占财政预算的比例一再提高,大量的重复建设和“形象工程”侵占了原本应该投向某些民生领域的资金,造成财政支出结构的严重失衡。

二是对公共投资产出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公共投资预算的约束机制偏软,使腐败“租金”转化为某种“暗税”,在官企双方的“合谋”下成为项目预算的附加,大量资金被“灰色蒸发”,投资成本随之也被“高估”,这部分解释了我国普遍存在的公共投资项目建设“决算>预算>概算”的“三超”现象,也导致了公共投资产出效率的降低。

三是对私人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莫罗根据57个国家1971-1979年间以及68个国家1980-1983年间的资料,研究发现腐败指数下降1%,私人投资占GDP的比重就上升2.9%。此外,东道国的权力寻租严重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世界银行顾问魏尚金通过对14个来源国对41个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表明,腐败指数每上升一个等级,外商直接投资便下降11%,相当于边际税率提高3.6%四是对贫困人口和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中央的惠民政策在一些地方往往“口实而惠不至”,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官员在“切蛋糕”时会自然地偏向于能够带来丰厚“租金”的利益集团和能够产生显性政绩的投资项目。长此以往,贫困问题将更加恶化与持久,Gupta等学者利用ICRG指数和1980~1997年间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一个国家的腐败指数恶化一个标准差,基尼系数将增加4%。

五是对经济转型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公共权力寻租会产生强大的利益集团,而这些利益集团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将想法设法阻止经济转型和制度向有益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这种官企之间“权利博弈”的互生关系一旦曝露在阳光下,势必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大的损害。与此同时,当大量通过非法手段或权力捷径迅速增加财富的案例演变为一种思维定式,将极大地挫伤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对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产生冲击,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二、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权力寻租的遏制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以遏制公共权力寻租推动国家良治的理论基础。

经济责任审计源于政府官员所承担的 “受托经济责任”。公共权力的拥有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受托责任、法律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他们勤勉尽职地履行受托责任,合法并有效地使用公共资源,是判断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指针。

在政府行政领域,社会公众、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执行机关三个主体,构成了一个基于公共资源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链和行政管理链。委托关系的间接性和管理关系的直接性,导致了权力的非对称性,即出现了“弱势委托人”与“强势代理人”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的自利属性、监督机制的缺失和信息不对称都会导致公共权力寻租的发生。要防止公共权力异化和公共资源被滥用,在委托人弱势和代理人强势的格局不可能打破的前提下,只有依靠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实施目标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可靠地确定经济责任受托目标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奖惩,强化对公共权力配置与使用的监督制约[7],从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实现国家良治。

(二)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权力寻租遏制作用的机理及其成效。

我国现行的政府权力架构极易导致权力的过度集中,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要害部门,往往一项政策的偏废和监管尺度的松紧就能影响数千家企业的兴衰存亡和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而这些公共权力往往只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上,使他们在“权钱交易市场”中成了公共资源“垄断者”,谁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越强,谁在公共权力寻租中便握有“定价权”,从而通过“出卖”公共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当收益远大于成本时,政府官员才会冒着“乌纱帽被摘”的风险进行权力寻租。对他们而言,C(m, f, u)表示公共权力寻租成本。其中,m是其一旦被查处后能够用货币衡量的物质金钱损失,f是其东窗事发后无法直接用货币衡量的社会地位、声誉和自由损失,u是其他成本,如心理负担等。

如果用图来描述政府官员作为公共资源“垄断者”进行权力寻租的成本与收益。其中,边际成本曲线PC表示每进行一次“权钱交易”(可视为售出一个单位的“公共资源”)所付出的成本;平均总成本曲线AC反映

了同一官员在连续多次的“权钱交易”中寻租成本的变动趋势,初犯时极大的心理负担u会产生较高的寻租成本C,但随着次数的增加,寻租成本会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当寻租行为突破一定的界限(如贿金高到可以被判极刑)或难度加大后(如可能触及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寻租成本又会随之抬高,因此AC呈现出“U”形;D和PS分别是寻租官员面临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由于是公共资源的“垄断者”,他们同时掌握着公共资源的“供给量”和“定价权”,因此,我们无须画出供给曲线。

按照经济学中垄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原则,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当边际成本PC与边际收益PS相等时,其交点所对应的产量Q能够使寻租官员(公共资源的“垄断者”)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我们可以通过需求曲线D,找出垄断价格E,此时方框ABDE的面积就等于寻租官员的“垄断利润”。

当然,现实要比经济模型来得更加复杂而多变,对于寻租官员来说,即便其已身居高位,并垄断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在做出“权钱交易”的决策时依旧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直接表现为寻租成本C(m, f, u)的变化。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短期性的警示(如参观监狱、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和检查(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应监管部门的例行检查)对公共资源“垄断者”寻租成本及收益的影响。短期的警示或检查活动会使一定时期内每一次“权钱交易”所付出的成本增加,在图中表现为边际成本曲线PC的斜率提高,形成新的边际成本曲线PC′,此时,当产量等于Q1,垄断价格等于E1时,寻租官员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对比一下前后两次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垄断价格,我们不难发现,面对短期性的警示和检查,“理性”的官员如果依旧选择铤而走险,那么必然会在减少“权钱交易”次数(Q1E)。这体现了警示和检查等短期性活动对公共权力寻租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权钱交易”次数的减少意味着公共资源被侵占和滥用的概率降低;另一方面,对贿金心理预期的增加会让一部分“资本不够雄厚”或“扛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打消寻租的念头。然而,这种抑制作用有其局限性:一是警示或检查的短期性只能在“有效期”内使官员寻租的边际成本增加,风声一过便“一切照旧”;二是职位越高的寻租官员边际成本增加的幅度越小,因为官场阅历越丰富,抗压能力越强;且同级别的检查往往缺乏“力度”和“深度”;三是无法彻底抑制住官员的寻租冲动,在减少“权钱交易”次数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将贿金提高到心理预期,依旧会带来无法抗拒的高额收益,那么权力寻租行为还是会发生。

与短期性的警示或检查活动不同,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资源“垄断者”寻租成本及收益会造成影响。由于官员在任期内个人的履责、守法、廉政情况及其所负责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都要接受审计,审计实施的时间既可能在任期结束后也可能在任中,审计内容将溯及既往并可能延伸到体制外的企业和部门,从而对官员寻租成本的影响周期会延展至整个从政生涯。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将增加官员寻租的平均总成本,在图中表现为平均总成本曲线AC被提升至AC′,此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产量为Q时(图2-1中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方框AB2D2E的面积要明显小于方框ABDE的面积,即官员寻租的净收益减少了。倘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图中表现为平均总成本曲线不断被提升),官员寻租的利润空间便会被不断挤压,最终变成“无利可图”,此时“理性”的官员将彻底放弃权力寻租。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在作用对象的范围、作用效果的强弱、作用周期的长短等各个方面,相较于短期性警示或检查活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通过消弭官员寻租动因,追究违规官员责任,从根本上遏制公共权力寻租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资源被滥用的可能性,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1998年至2010年,审计机关对43万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审计署对151名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

和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查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及侵吞国有资产等个人经济问题金额21亿元,由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纪违规和损失浪费金额680多亿元;与此同时,相关责任人被严肃问责,其中7600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16000人受到免职、降职、撤职和其他处分,一大批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因审计结果反映较好而受到肯定和提拔。

三、遏制公共权力寻租目标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性缺陷。

一是缺乏前瞻性。2008年的“郭京毅案”让我们看到了在政策制定环节发生公共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与“事后寻租”相比,这种事前的寻租活动关乎各方的利益分配,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甚至会对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防范“事前寻租”方面仍属空白。

二是存在滞后性。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一般是先离任后审计,只具备事后监督功能,却难以发挥全程控制作用。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只关注已成气候的“寻租领域”,而对苗头性和倾向性“寻租领域”缺乏预见性,未能及时安排审计。

三是问责显不足。就审计问责内容而言,“任中问责”、“不作为问责”和“绩效问责”仍然涉足不深。就审计问责的时效性而言,往往是针对离任领导干部进行,有时甚至异化为事故发生后的善后程序,由此带来的审计问责与干部调任、事故处理的时间差必然导致审计问责实际效用递减。

(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以遏制公共权力寻租为目标。

一是将经济责任审计引入公共政策评估,预防“立法腐败”。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将减少政府官员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此时旧的权力拥有者和新的利益集团会转而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式,形成新的“政治创租”。因此,有必要在公共政策评估中引入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通过事前确认政策制定者的经济责任,力促“制度供给”程序的合规性;另一方面,从对社会各个利益阶层影响的角度,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审计监督,发表审计意见,保证“制度供给”结果的有效性。

二是着力加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预防“权力期权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五条明确指出,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应该说这为预防“权力期权化”增加了一道防线。下一步,应积极探索将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推行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尝试对不同层级和类型的领导干部分别建立评价指标;健全审计结果公告和运用机制;充分发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期权化”的预警和威慑功能。

三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体系。经济责任审计的初级目标是追究责任、防微杜渐,最终目标是促进政府有为、官员廉洁。要确保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抓紧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高效率的公众投诉平台,推动良性互动的动态问责,同时最大限度地公开处理过程和结果,使公众全面的了解问责情况,树立和强化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在制度设计层面必须做到四个“结合”和四个“侧重”,即过错问责与无为问责相结合,侧重于无为问责;行政问责与法律问责相结合,侧重于法律问责;组织问责与个人问责相结合,侧重于个人问责;行为问责与后果问责相结合,侧重于后果问责。

下载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整改问题及制度完善(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完善银行审计制度的建议

    关于完善银行审计制度的建议【摘要】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取得巨大的历史性进步,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差距。但......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5篇范文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一、什么是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

    审计问题整改方案表(范文大全)

    审计问题整改方案表 整改责任单位(盖章)整改责任领导整改联系人联系电话1 审计问题 审计建议 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责任人 2 审计问题 审计建议 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责任人 3 审计......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9年,三峡集团补提已出售固定资产在以......

    审计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制度

    一、目的 公司审计闭环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及时整改落实,提升管理执行力和执行效率,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结合公司的闭环管理制度,建立从问题发现......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暂行办法

    审计问题整改工作暂行办法 一、目的 为了促进审计发现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及时整改落实,提升管理执行力和执行效率,问题整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从问题发现到整改全过程的管理......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2009年,三峡集团补提已出售固定资产在以前年度少计提的折旧4588.86万元,导致多计2009年成本4588.86万......

    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审计整改情况汇报(5篇)

    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审计整改情况汇报 整改情况汇报 三原县远程教育工作整改检查情况汇报 省远程办: 4月24日,省远程办对我县远程教育站点暗访后,我们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