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6: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

2015级会展策划域管理2班陈文雅 学号 13号

一、前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自人民大众,是华夏民族世世相传的瑰宝财富,是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不竭之根。我们要通过这些文化资源,并结合宁德地区的特点加以利用和创新,去发展和丰富伟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以符合优秀文化进步的方向,更好地促进宁德的和谐发展。保护和传承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使

目的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以便了解它,随后便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发展它,去迎合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通过现实,让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某种程度上将促进宁德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宁德经济政治的发展。综合各方面因素,保护以及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二、时间:

2016年8月1日—20日

三、地点:

宁德福安市区以及周边著名民族地区

四、调查对象:

街头年龄较大的长者,历史文化研究馆馆长与其相关工作人员

五、调查过程:

<1>在各个街头小巷与长者进行交谈,做下笔录以及加以问卷调查。<2>去历史文化研究馆与工作人员以及馆长交谈,做下笔录,事后计入电脑。<3>电脑搜索加材料,加入文本中,更加详细。

六、分析

根据对长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加以结合网络搜索的材料,深究近年来民族文化的情况,民族文化内容及影响,文化近年来变化情况如下:

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

(一)二月二歌会,为畲族传统节俗文化综合活动。“二月二”歌会参与者多、时间长、规模大,影响面广,对于继承与弘扬畲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价 值。“二月二”歌会是各地畲族亲朋的一次大聚会,歌手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经验和知识。借助歌会的载体相互交流、传播,它对改变畲区面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请香接火仪俗是一种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社火仪式和民俗文化活动。既是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活动形式,也是民间艺术荟萃与展演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地区道派的传统蕴涵及道派传承风貌。

对促进信众的情感交流,推动台胞对中华民族根文化意识的认同有重要作用。

(三)霍童“二月二”灯会犹如当地民间的运动会。霍童线狮子、纸扎、铁技等是运动会上的各个项目。它是宁德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是霍童道、佛文化影响下的深化。保护和发扬霍童“二月二”灯会,对宁德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增加保护资本力度

近年来,宁德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自2008年以来,宁德市各级财政共投入612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市本级上金贝保护经费直接投入达1180万元,对南际山投入590万元,及各类古庙,古桥,古树投入增加2000万元。此外,宁德市政府还斥巨资修缮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并新建宁德市畲族宫博物馆。

(二)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10以来,宁德市进行了多次文化普查,普查范围广,科目多,政府还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象对文物保护那样提到政府的办事议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难度大干文物保护工作,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工程,而且有很多不仅需要保护,还要传承给下一代,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

(三)制定保护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八、结语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也不可抛弃,也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的继续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任务,所以,对此次的调查,是为了更好的找到好的办法来解决西安知问题,来更好的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第二篇: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一、前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自人民大众,是华夏民族世世相传的瑰宝财富,是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不竭之根。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仅是刺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更是对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基垫的巩固。我们要通过这些文化资源,并结合宁德地区的特点加以利用和创新,去发展和丰富伟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以符合优秀文化进步的方向,更好地促进宁德的和谐发展。保护和传承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调查目的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以便了解它,随后便以更合适的方式去发展它,去迎合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通过现实,让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某种程度上将促进宁德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宁德经济政治的发展。综合各方面因素,保护以及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三、调查时间、地点

十一月十八号,宁德蕉城区

四、调查形式

问卷(详见附录)

五、调查内容

宁德地区的传统文化

(一)二月二歌会

二月二歌会源自民间,迄今流传300多年,是畲族同胞劳动智慧的结晶,为畲族传统节俗文化综合活动。福鼎市佳阳乡双华畲族村,既是双华畲族祖先的首迁地,又是歌会发源地,也是歌会的举办地。通过游灯、对歌、打尺寸、火头旺等民俗活动,展示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传承、弘扬畲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月二”歌会参与者多、时间长、规模大,影响面广,对于继承与弘扬畲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二月二”歌会是各地畲族亲朋的一次大聚会,歌手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经验和知识。借助歌会的载体相互交流、传播,它对改变畲区面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二月二”歌会对于加深民族情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作用很大。

畲族“二月二”歌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畲族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青少年们多崇尚外来文化,对传统民俗冷漠,参加歌会的人越来越少,歌会规模越来越小,畲族青年说畲语,唱畲歌者越来越少,畲族传统民俗歌会,延续状况堪忧。

为此,我们建议加大对畲族“二月二”歌会习俗的保护力度,加快畲族青年歌手的后续人才的培养,恢复传统歌会,营造文化习俗环境。这无疑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二)请香接火仪俗

1、古田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具有深邃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社火仪式和民俗文化活动。作为我省陆上女神——陈靖姑信仰的发源地,具有弘扬信仰文化的使命感,也是体现了民众禳灾纳吉,祈祷安康社会的美好心愿。

2、请香接火仪俗既是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活动形式,也是民间艺术荟萃与展演的形式。通过民间戏曲、音乐、舞蹈、雕塑体现当地民间艺术水平,不仅丰富了请香接火仪俗的民俗内涵,同时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了舞台与展演的机会。

3、临水宫请香接火仪俗还有道教科仪的载体,展演特点来自不同地区的道师,展示了不同地区道派的传统蕴涵及道派传承风貌。

4、请香接火仪俗具有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特别是在朝拜母亲神方面,对台胞、海外侨胞、在神像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对促进信众的情感交流,推动台胞对中华民族根文化意识的认同有重要作用。

但根据调查结果,请香接火仪俗也出现了相应的濒危状况:

1、对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一些经典曲目、传统道教音乐、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和消失。

2、因历史原因,对请香接火仪俗活动片面归为迷信活动,加以排斥,挫伤了信众的感情。

3、其它宗教的盛行,使传统的道教信仰群体分化。

(三)霍童“二月二”灯会

霍童“二月二”灯会,犹如当地民间的运动会。霍童线狮子、纸扎、铁技等是运动会上的各个项目。

霍童“二月二”灯会,更是一个艺术空间,是历史至今蕉城区民俗文化中的一个典型节庆活动,在民众心里占有重要地位,是霍童浓郁传统民俗的缩影。它是宁德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是霍童道、佛文化影响下的深化。保护和发扬霍童“二月二”灯会,对宁德乃 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调查结论

(一)政府本门宣传力度不足,致使社会各层(除专业人士外)对宁德地区传统文化了解不深。

(二)例如宁德地区的上金贝、南际山等多个具有文化价值的单位,因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出现了修缮不完备,无力发展等现象。

(三)政府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群众却没有真正参与进来,群众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宁德市政府出现了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文化部门处于劣势地位。

(五)随着宁德地区经济的发展,广大民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专业人才的匮乏,对我们开展文化保护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宁德市的专业人员趋于老龄化,年轻一代人员较小。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跟不上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极其短缺。

总之,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宁德各地的各级文保单位,各类文化遗产,由于经费、人员等的制约,一些古代建筑被建筑工地强拆的现象经常发生。另外,老师傅传给徒弟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很多技术、文化传承后继无人,濒临消失。

七、对宁德地区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增加保护资本力度

近年来,宁德市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自2008年以来,宁德市各级财政共投入612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市本级上金贝保护经费直接投入达1180万元,对南际山投入590万元,及各类古庙,古桥,古树投入增加2000万元。此外,宁德市政府还斥巨资修缮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并新建宁德市畲族宫博物馆。

(二)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10以来,宁德市进行了多次文化普查,普查范围广,科目多,政府还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要象对文物保护那样提到政府的办事议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工程量和难度大干文物保护工作,它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工程,而且有很多不仅需要保护,还要传承给下一代,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

(三)制定保护计划,培养专业人才 扎扎实实地制订规划。首先要全面组织普查我市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摸清、调查其历史沿革、价值及现状等,制订保护对象名录。其次要制定保护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制订切切实

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第三是层层发动,落实保护措施,特别是抢救濒危的文化遗产。第四是研究和制定传承的方案和措施,对现有的成果要组织推广。第五,是要抓质量,引进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以老带少,形成以青,中年人为核心力量的团体。每人制定目标,年底进行考核;并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附录

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情况调查问卷

本人为了了解宁德地区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情况,作此问卷在于调查本地区人民对本地文化的了解情况,便于实现对宁德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情况的调查研究,希望获得广大市民们的大力支持。谢谢!

1.您的性别: A 女 B 男

2.您的年龄: A 20岁以下 B 20—30岁 C 31—40岁 D 40岁以上 3.文化程度: A 初中以下 B 高中 C 大中专 D 本科 E 研究生以上 4.您的职业: A个体户 B 学生 C上班族 D 自由职业者 E其他

5.您的月收入: A 2000以下 B 2000-3500 C 3000-5000 D 5000以上 6.您认为在民族民间文化在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

A 非常不重要 B 不重要 C 一般重要 D 重要 E非常重要 7.在日常工作中,您会经常参与文化活动吗? A 总是 B 经常 C 偶尔 D 从不 8.您认为政府部门对文化的宣传力度如何? A 没有 B 几乎 C一般 D有点强 E非常强 9.您会为宁德地区的文化保护事业尽力吗?

A 不会 B会 原因在于: 10.您喜爱的文化种类?

A 物质文化 B 非物质文化 C其他 原因在于: 11.您了解下列的风俗文化吗?

A 二月二歌会 B 请香接火仪俗C 霍童“二月二”灯会 D 剪纸 E 其他 12.您对社会或政府关于文化保护的建议

第三篇: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因此需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原因意义解决

我想我要做这个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意义来考虑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从小悦悦事件,我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很好的传承了中国精神;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不得不怀疑我们国人的诚信观念;从一条条外国人在他们国家用中文打出的标语(禁止随地吐痰、扔垃圾…),我开始怀疑我们所提倡的道德素质;从外国人见面的热情,我在想我们真的是礼仪之邦吗?当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传统节日、文学、手工艺、饮食文化、科学技术…可是,我们看到这些优秀的文化受人们的追捧力度似乎还不及外来文化。国家将几个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重视,这也就有提上法制日程的必要。对于传统文学,感兴趣的很少。至于,传统科学感兴趣的更是少矣。也许,传统文化中发展势头最好的要数饮食文化了,可是我们看见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花高价吃肯德基、麦当劳…

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技、工业、农业的现代

化建设离不开前人积累的优秀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验和良好的环境。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不仅可以用经验更好地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诚信交易,从而为经济发展建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打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时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经济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经验。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能够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人格;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更和谐地与人交往…

我想,通过调查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找到有效对策。对象、内容:我这次调查的对象是不特定人群,我想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所以未对对象进行限制。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和找出解决方案及避免答卷者的疲劳,我设计了十一个短小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对方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对传统文化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看法。当然还有一些附加性的问题,如教育水平,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人们的态度。经过调查,我发现结果与我预料的几乎差不多,只是少一些偏激性的想法。

这次调查的过程与结果大体上是:首先,为了感受一次全新体验,我尝试了网络调查,不过并不是很顺,粘贴问卷总是粘贴不了。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我采取了创建全新问卷的办法,将问题粘贴了上去。创建好调查后,我将其发布到空间和微博上。发布后,我发现我这个问卷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诸如:选项过长、问题不新颖、还存在着类似的重复性内容。我想以后做问卷调查时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尽量做到周全。不过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我通过数据导出,很清晰地看到了调查结果,基本上实现了调查目的。

我想针对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知之甚少及对传统文化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漠视,应该采取一些对策。首先,国家应该发挥其文化管理职能,例如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因为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是老师的传授,而且从教育水平来看,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高。然后,媒体应该发挥好其引导作用,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传统文化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有,宣传要更贴近群众,采取先宣传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然后再谈一些深奥的东西的方法。最后,我们个人应意识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是对我们祖国负责的一种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国精神(尊老爱幼、睦邻友好、见义勇为…),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去认识、关注它,去保护它。

第四篇:关于“嘉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关于“嘉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戏剧文化是载体,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模式,也是理念通俗化的途径;宗教文化是人类的信仰,是信念的依托,也是精神的支柱······传统文化是整个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垫,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里,是精神动力,刺激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传统文化也有许多弊端,一些消极因素,不利于社会发展,如缺乏民主精神,法制意识淡薄等。所以传统文化也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进步而改善。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变将会是当代社会发展最合适的推动力。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以便了解它,以便以更适宜的方式去发展它,去迎合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归于现实,嘉兴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某种程度上将促进嘉兴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着嘉兴经济的发展。从各方面来说,保护以及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一、嘉兴文化保护的现状:

“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在嘉兴隆重开幕。继此,各单位、集体先后开展了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一)、船文化

2000年开始,嘉兴市开始举办南湖船文化节,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01年以庆祝建党8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第二届南湖船文化节盛况空前,影响深远。市委、市政府指出举办要力求创意、策划和组织上要赋予新意,走出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办节新路,贴近经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办成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为推进建设新嘉兴的伟大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而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座落在嘉兴市水西门外京杭大运河之畔,主体建筑犹如一艘泊港的巨轮,很有特点,登船的弦梯紧傍轮侧,转动的水车使人想起古代车轮舟。里面有各种的船的模型,详细地介绍了船的历史。这无疑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二)、粽子文化

嘉兴是中国“粽子之乡”,粽子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嘉禾之民种稻食米,讲究精耕细作、食不厌精。作为“嘉湖细点”典型代表的嘉兴粽子更是内外兼修。包粽子、吃粽子,留在每一个嘉兴人的儿时记忆中,小小粽子,亦是维系亲情、友情等人间真情的纽带。作为全国粽子产业的‘领头羊’,嘉兴

有义务更好地弘扬、发展粽子文化。作为全国粽子产业的‘领头羊’,嘉兴有义务更好地弘扬、发展粽子文化。”嘉兴粽子产业造就了嘉兴的粽子文化,而粽子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粽子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利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嘉兴粽子(“五芳斋”牌)自2003年5月通过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加贴标志后,销量增长迅速,在牢牢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顺利地打进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的市场。

(三)、茶文化、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桐乡有理由为自己是杭白菊之乡感到骄傲。杭白菊是中国最著名饮品。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为消费地区。

但是,没能打造出世界名杭白菊的遗憾一直令这个杭白菊之乡感到失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桐乡杭白菊生产面临的挑战与一系列桐乡其他工业所面临的一样:过度竞争问题、在国外市场价格提不上去和利润微薄问题以及品牌弱等问题。

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很简单:过度市场分割。问题始于杭白菊园。桐乡中部、南部和西部都有杭白菊种植区,有大约10万杭白菊农从事杭白菊种植,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茶园。把小杭白菊园连成大片杭白菊园的计划受到土地法规的制约,因为土地法规只赋予农民耕种权,不能出售土地。结果是,桐乡杭白菊生产工业化程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对分散在各处的数以万计的杭白菊园进行质量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杭白菊出口商不断因此遇到杭白菊质量不符合外国安全标准的麻烦。如果杭白菊质量不能得到普遍提高,杭白菊将继续在市场上卖不到好价钱,而这首先需要进行杭白菊园和杭白菊加工企业兼并。在桐乡,数以千计的杭白菊商和品牌激烈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细碎,利润微薄。但是,要想达到品牌知名度目的,还要进行杭白菊园工业化并采取更为高超的营销手段。

以上是嘉兴具有代表性几类文化的现况,此外,根据对部分嘉兴人民文化了解程度的民意调查所得数据,经统计、整理,总结如下图:

据此,可以看出一些不足之处:

(1)、显然政府在为文化保护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而群众却没真正参与进来。也就是说没有很好的发动群众力量。

(2)、社会各层(除某些专业人士之外)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可见,宣传力度不够。

(3)、政府只特别关注某些独具意义的(如红船文化)文化,却忽略了许多的民间文化艺术。思想认识有待加强,经济高速发展的晶体,重经济发展、轻遗产保护的现象实属普遍,文化部门处于弱势地位。

(4)、经费投入尚显不足,文化保护的经费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基本投入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出现了发现后无力保护的现象。

(5)、专业人员相对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将越来越强,对我们举办展览、保护文物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目前,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存在点散量多和人少的矛盾,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跟不上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目前,很多老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出身,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极其短缺。

总之,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嘉兴各地除了各级文保单位外,还有许多文保点和大量的文物普查登录点,但由于经费、人员等的制约,一些点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古桥、老房子被拆、被毁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市属两个区,从上到下,在很好地肩负起法律规定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方面,还要在体制上予以加强和明确。另外,很多非遗项目都是靠口传心授传承的,但很多传承人年龄日趋老化,传承后继无人,处于濒危状态。

三、如何保护、发展传统文化:

1、领导高度重视,机构不断完善,建立起多层次保护管理体系。

将文化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政府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马家浜遗址保护利用等有关文化遗产保护议题展开专题讨论,并专题视察、调研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府还出台系列加强保护的制度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加强日常保护的管理组织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嘉兴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论证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5月,成立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盐、海宁、平湖都已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桐乡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嘉兴、平湖、嘉善等非遗展示中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2、加强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嘉兴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以来,嘉兴市各级财政共投入8559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市本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直接投入达1180万元,专项用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博物馆建设、文物修缮、文物征集、安全技防、资源普查、宣传展示、传承人与传承基地补助等,进一步改善了我市的文化遗产现状。还建设和改建了一批新的文化场馆,修缮了一批历史街区和文保单位,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博物馆。

3、编制保护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嘉兴引进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目前,全市文博线上共有168人。其中,市本级文博单位共有专业人员5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绝大多数为年龄35-54岁的中坚力量,保证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力开展。在队伍建设上,实行以老带小,以专帮非的政策。比如嘉兴博物馆制定了《加强业务建设管理制度》,每人制定目标,年底进行考核;并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4、开展资源普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嘉兴市进行了多次文化普查,普查范围广,科目多,政府还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一是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在报纸上刊登文化遗产保护专版,嘉兴政府网、文化网开辟专栏,电视、电台专题报道等方式,广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文化遗产保护类型和内容等,让全社会了解文化遗产,进而关心、支持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二是利用送展、送活动进社区、进学校或下乡等方式,通过在户外设置宣传展板、分发宣传资料、投播户外广告等手段,扩大文化遗产知识的受众面,增强影响力。近两年,博物馆每年与社区、学校举办2-3次的送展或夏令营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利用文化遗产普查,制作了一批流动展板和横幅,刊印了遗产宣传画册和资料,随普查队员分发到各地,也产生了较好效应。三是创新宣传方式,吸引观众参观,了解保护情况。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举办特色鲜明的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通过创新 展陈,吸引观众。

班级:经济082

小组成员:赵秋娴 瞿芳芳沈云琦 李少俊

第五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文 化 产 业 概 论 论 文

浅谈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保护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日趋淡化、不断异化的趋势,这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将反思现状并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关键词:传统节日,问题,文化,传承,保护。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ccelerating,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as become the tendency of making light of alienation, and constantly, this is the holiday for our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is article will reflect on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 way, worthy of our careful study.Key word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and protection.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未来发展命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传承与保护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社会许多研究学者一直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

1、传统节日日趋淡化

从社会发展历史角度来看,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气息的节味淡了。而从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和活动仪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许多已面临失传。尤其是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压力下,特别是作为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许多讲究不甚了解。加之有的节日传统仪式复杂,无法满足他们对高效率的要求,所以这加速了传统节日淡化的趋势。虽然有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但除了吃的形式不减,节日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近乎名存实亡。

从过节的内容来看,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才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传统春节一些倾向于物质消费方面的习俗和功能已经不能和人们的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了。

2、传统节日不断被异化 在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传统节日不断被异化变味,节日里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对于商家来说,在这些节日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扩大自己商品的出货量,进而通过薄利多销等方式达到自己赚取巨额利润的目的。

其次是腐败现象而助长传统节日被异化。近几年,由于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我国传统节日中的礼尚往来的形式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许多人把我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是巴结领导的好时机,节日也因此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3、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构成冲击

近几年,我国传统节日变得越来越冷清,每当节日来临时,除饭店商场之外,其他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舶来的“洋节日”却越来越受大家欢迎,尤其是城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的热情,更加衬托出了传统节日的冷清。比如在圣诞节这一天戴圣诞帽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打折促销的商家比比皆是,歌厅夜总会家家爆满。

二、传统节日的传承保护

1、贯穿传统节日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保护

物质文化是任何文化形式存在的骨架和基础,而精神内涵则是每种文化形式存在的灵魂,传统节日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保护其神内涵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这是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原则。抓住节日中的物质文明宣传,通过物质宣传的刺激,从而使得精神文明的保护可收到更为顺利的效果。保护精神文明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顺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且不容分割。

(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不应将“洋节”看成是洪水猛兽

类似“母亲节”这样的外来节日,可以弥补我们传统节日的不足。传统节日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传统节日正走向消亡。保护传统节日,要留其“形”,将各种节日文化的瑰宝留下来;但更重要的还要扬其“神”,创新过节的形式,把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洋节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必须尊重其代表的文化。正确对待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安全,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有利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坚决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和保守主义,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增强民族文化的世界性。

(三)重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统节日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载体,传统节日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载体,一个“年三十”不但为我们保存下了除夕年夜饭的制作方法,祭祖祭品的制作方法,节日盛装的制作方法,同时,除夕夜贴门神、贴春联、挂春桃、放爆竹、唱傩戏等民俗活动,也为绘画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表演艺术以及形形色色的娱乐活动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这些优秀的节日类文化遗产发掘出来,不但可以弘扬其中的民族精神,带动假日经济,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节日仪式增进人际联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因此,将传统节日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加以保存,不但必要而且及时。节日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保护好节日遗产,对于我们继承无形文化遗产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保护传承传统节日的重点措施

(一)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应从政府做起

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着一场“民族节日保卫战”从政府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

要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首要的是创造环境和条件,来唤醒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传统节日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是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像滚雪球一样,从原来得很简单的节日逐渐演变发展,最后形成固定的模式与内容。“国家应该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起到积极的调和甚至挽救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保持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由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充满着浓厚的人伦亲情,是人的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亲和力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人情味的、相对休闲的传统节日,将会是人们生活与情感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作为时间的管理者,国家应该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起到积极的调和甚至挽救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保持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

以立法形式将传统节日固定下来,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确定传统节日,久而久之会增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进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使其内化成一种习惯,最终连接起传统文化的这根千年文脉。在近年的两会上,不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呼吁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让群众有充裕的时间隆重过节,有充裕的时间去继承传统、光大传统,这是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官方的支持,一味地强调民间保护缺乏支撑力。据悉,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许多的传统节日便都被列为法定假日。既使是香港政府,几十年来也一直在扮演主导角色,拨款资助各社团举办中秋节游艺晚会,从迎月至追月,到场的人皆可免费享受娱乐节目。因而,政府应从袖手旁观到主动参与,积极引导,着力打造保护平台。以立法带动市场作用的积极发挥。

(二)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需重视市场的力量

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只是传统节日保护的第一步,随后而来的,则是如何让传统节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立足,并与之相适应,从而在结合的过程中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有观念认为市场化的冲击是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不然。相反的,合理地利用市场的作用力,反而是发扬传统节日的有利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市场手段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反而远远大于单纯的社会教化。

(三)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教育(1)发挥传媒的作用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传统节日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在节日期间采取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节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要发挥善于节庆日策划和普及面广的优势,丰富节日荧屏。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等重点新闻网站应共同打造形成网上节日宣传教育平台。一个共同体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认同文化。因此认同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是无价之宝。而认同文化几乎都是传统的(或许有老传统、新传统之别)。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社会正是发展到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传媒宣传的最终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让青年和下一代形成文化认同感。(2)注重宣传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弘扬。宣传节日文化的人文精神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2005年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近日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要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与商业营销形成互动,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让各族各界群众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充分享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四)积极地借鉴国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成功经验

当我们的传统节日失落之时,积极地借鉴学习国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经验尤为重要。韩国和日本也曾经崇尚过西方文化,可是在经济起飞后,马上就认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性。在当今中国失落的传统节日,在韩国、日本却是受到了民众的喜爱和政府的重视。政府措施方面;日本在五十年代就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韩国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日本也隆重地过春节,端午节列为节日。在日本,有专门的民俗博物馆,把以前用过的锄头、犁耙、钟表等都陈列展示出来,东西很简单,但至少可以让年轻人了解传统。韩国、日本人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努力保持着华夏传统节日的原汁原味性。政府提倡各式各样的民俗节来丰富民众的休闲娱乐生活,有意识地保存、继承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的香港,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政府的法定休息日。可以说,每当一个国家自己的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的时候,国家都会通过法律的手段去加以保护。从韩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现代化进行得较好的国家来看,现代化本身就伴随着对自身文明传统的不断确认和自我认定。

在市场开发方面,欧美国家商业推广运作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商业公司是推广市场开发的重要力量。但鉴于西方国家的现状,在开发传统节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商业开发度的把握,任何商业利益的获得都不可以以传统节日文化思想精髓缺失为代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圣诞节等洋节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过洋节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最易接受的是影视的传播,比如美国的好莱坞影片,充斥着大街小巷的日剧韩剧等。长期以来,美国就是通过广电报刊、软件网络等途径,向第三世界灌输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动声色地使目标国家“西化”。美国一名社会学家声称:美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是长久以来人们为实现全球统一而作出的一连串努力中最有效的一次行动。美国兰德公司也在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中称,受过西方生活方式熏陶的外国留学生回国以后,“其威力将远远胜过派几十万军队去”。洋节在中国盛行,可谓得其所愿。文化的保护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播过程,媒体是现代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媒介,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传播文化的价值观。

总结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来承载民族的认同感,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薪火相传的节日总有一些含情脉脉的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使人间充盈着温情与暖意。传统节日彰显的仪节繁复、风雅精致、彬彬有礼、视教养为文化生命,高度审美的民族标识背后是高度的传统文化认同。我们这个民族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不会忘掉,由此才铸成了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从古到今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所面临的危机是暂时的,通过全民全面的努力,传统节日文化必将在可预见的将来赢得再一次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靳之林.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社,2002.【2】 何明.高新技术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M].西安:西苑出版社,2002.【3】 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下载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宁德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摘要]: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随着......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新格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调查报告**区是**的中心城区之一,集中体现着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辖区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

    关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的调查报告

    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新格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调查报告**区是**的中心城区之一,集中体现着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的特点。辖区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民间......

    关于名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状与保护和利用的调查报告

    《关于名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状与保护和利用的调查报告》 调查名族:纳西族调查地点:丽江调查人:张鹏飞调查时间: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引子: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名俗习惯。我的家乡丽......

    六盘水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合集5篇]

    六盘水市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综合调研组 〔内容摘要〕 六盘水市境内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民族文化资源面临......

    安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之我见

    安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之我见 基本情况 作为中国西部贵州省重要的旅游城市,安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市总人口2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3万人、占总人口的39%;在全......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

    维西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初探5篇

    维西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初 探 王彦苹 维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集聚地,县内共有20余种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傈僳族、汉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