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06:0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

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

田 刚

〔内容摘要〕 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仅就国有资产是如何流失、原因分析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作一个肤浅的探讨。

〔关 键 词〕 国有资产流失 原因分析 基本对策

〔作者简介〕 水城矿业集团公司 高级政工师

如何从制度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笔者主要从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原因分析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进行初浅的探讨。

一、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中的流失。一是处置固定资产不入账。二是应收账款不入账。三是通过投资转移资金。四是在担保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购销环节的国有资产流失。六是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七是私设“小金库”。八是偷漏国家税款,利用虚假发票报销,虚列成本。

其次是企业改制重组、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流失。具体表现为:1、财产清查不彻底。2、资产评估不规范。3、资产剥离不严格。4、产权交易不透明。5、执行优惠政策不严肃。6、逃废债务。

第三是国有资产隐性流失。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当前国资流失的一种新形式。一是“三产”企业无偿占用国有资产。一些国有企业投入资金、技术、物资开办大集体等各类“三产”产业。或让出适销产品的经营权给“三产”公司,或将国有企业的某个车间整建制地划出成为“三产”公司,或者为没有产权关系的“三产”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在进行这些产权转移程序时,仅凭协商或领导意见确定,手续不全,资产转移无账可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二是国企“寄生公司”侵吞国有资产及其收益。主要表现是: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高利润企业,把主营业务中高收益部分独立出来,由企业领导、员工私人投资成立的“民营”公司经营,获取的高额利润就成了职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福利”。这类“寄生公司”不仅会造成巨额隐性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因其脱离监管易成为腐败行为的多发地带,但由于相关法规不完备、监管层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在刑法中仍是空白,这在客观上造成“寄生公司”的蔓延。三是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实物形态,有的尚未资本化,管理难度大,也容易流失。这在一些经济状况良好,企业品牌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转制中尤为突出。

第四是决策失误导致的流失。决策失误有多种原因,如局部利益或区域利益驱动、个人利益驱动、决策不符合程序、不民主、个人说了算、盲目决策等。决策失误往往体现在盲目跟进、重复建设、项目流产、没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建设方面等等,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第五是资金帐外运作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企业通过转移或截留收入、利用虚假发票等虚列成本,设立“小金库”或“寄生公司”,使大量国有资产帐外运作,减少收益。如前几年查处的山西电科院山西省电力公司下属分公司在1998年到2003年间,就通过此法以发放各种奖金、为职工投资民营公司等将截留收入4285万元私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是经营管理者能力局限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受其经营管理能力所限,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形成大量坏帐、担保损失、生产成本失控、债务到期不能支付等,使得企业连年亏损,甚至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七是企业高管人员渎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利用职权,侵吞国有资产。如涉嫌广东省较大国有资产流失案的珠海某集团房产案,在其集团旗下的压缩机公司总经理采取各种方式套取企业资金,侵吞企业资产,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

第八是有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不当行政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运营或监督、管理机构等在行使出资权、监督权、管理权时,越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或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不当行政行为,造成企业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

透过以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现象,可以分析得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经营者的有效配置与激励机制欠缺、国有资产流转的相关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管理者素质低下、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力等。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这些年,国有资产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明确,全民所有制的实质是,谁也不真正拥有产权。出资者不够明晰化、人格化,出资人代表的责、权、利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承担者,这种所有者的缺位为一些人挥霍、私分、转移国有资产敞开了大门。这是整个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是对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力度不够。国家针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环境有待建设与优化,如何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保障、促进国有资产有序流转等还在探索中。而过去对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是“婆出多门”,出资者的权力被不同部门分割,与所有者的其他权能割裂,这些部门各自行使出资者的职能,使出资者的权能逐渐演变成各部门自己的权能。这种行政部门管理企业的方式,直接影响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力度和效果。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相关行为人在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中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不明确,给不法之徒利用现行法律法规的漏洞,大肆吞噬国有资产。

三是企业经营者的有效配置与激励机制欠缺。选择、激励与约束经营者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正是国有企业管理最薄弱的地方。目前有的地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还是按传统体制选择和任命,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造成经营者原动力不足。这种上级组织部门考察任命的公司董事和企业经营者的方式,无法减少被选择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四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实事求是地讲,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后,其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是政府主导型的治理模式,股权高度集中。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了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和监事会。但现状是董事会与经理层往往是大面积交叉任职,监事会工作滞后。董事会与经理层并不能真正分离,之间的制衡关系也就名存实亡,从而影响董事议事规则及决策权力的分配,导致决策程序缺乏制约,决策不够科学、民主,出现投资或担保等损失。

五是经营者素质低下企业管理混乱。有些经营者因专业能力有限,企业管理不善,财务管理等内控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是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与评价不到位。监督是直接的约束,离开约束与监督,激励必然偏失方向。随着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的实施,监督有了主体,但年度监督检查在时间上相对滞后,监督质量、时效与效果方面仍有待提高。而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企业年度和任期考评仍是形式重于实质,企业往往以账面上的赢利来获取政府部门考核时的优良成绩。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考评效果欠佳。所有者的监督与考评都不到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是责任追究不力。责任追究不力包括责任追究制度与追究力度两个方面。因为产权不清晰,缺乏责任追究制度,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对国有资产流失负责。由于不承担责任,经营者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都存在着行为偏离股东利益和盲目决策的冲动,这也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对策

第一,构建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可量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要建立体现企业的效益、发展与个性包括行业、规模、经营难度、相关的宏观经济环境等,更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来确定一些量化或非量化指标。如签订经营责任制前,可由企业提出当年及未来三年的滚动发展计划。其次是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拓宽渠道,广纳贤才,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三是建立改革企业分配制度。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实现国家、企业、员工多赢局面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分配制度,用机制约束人力成本,激励人力资源,确保经营者及员工的行为不偏离出资者利益。

第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约束机制。在国有资产的经营中,缺乏监督与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在构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约束机制。首先,建立派出监事会制度。监事会是公司制企业法定组织机构之一,它代表出资者权益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必须重视监事会工作,加强监事会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监事会的工作成果,达到对企业财务、资产、生产经营管理及企业负责人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的目的。其次,加强政府审计监督。政府审计监督主要对大型国有企业进行不定期和定期审计来实现。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政府审计,不仅使企业置身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中,而且也能保证监督结果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增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与监督。

第三,进行社会审计监督。加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企业舞弊或不正当交易等行为及时曝光。真正发挥社会中介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其成为企业监督的有效管道之一。

第四,加大企业内部监督力度。对公司内部控制做出切实的评价,对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或失败进行快速报告,促使高级管理层做出快速反应,并且及时地采取防范、纠正措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机地融入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过程中。

第五,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行为。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必须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核算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购销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以制度来规范并约束员工的行为,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制度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二是规范企业内部产权管理。建立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改变过去行政管理方式,以产权为纽带对所投资公司进行治理型管理。促进所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所投资公司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以及派出高管人员的职务行为,通过代表出资者意志的产权代表在所投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上对投资公司的投资、分配、管理制度和人事任免方案等方面的表决,有效维护出资人权益。另外,对企业所属国有资产要严格按权限进行处置。三是建立并执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内审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明确经济责任,纠正违规行为,检查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严格企业担保制度。要强化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制订对内、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担保程序、单笔担保额度、担保总额、甚至担保责任人需承担的责任等做出详细的规定。通过严格担保制度,跟踪担保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效化解担保风险,保证国有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健全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已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失问题应当弄清事实,认真分析,分清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一是纪律处分。对确实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件要专案调查,明晰责任。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并视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二是司法追偿。司法追偿是指通过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行使检察权、审判权来确认、保护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完整性。通过健全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行为的惩处力度,以有效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势头,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第二篇:公车改革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公车改革焦点难点释疑

(四)公车改革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公车改革后,除保留少数执法执勤等特殊专业用车以及组建公务用车租赁公司外,大量闲置车辆如何妥善处置,是一个重大而敏感的事情。在“车改”试点初期,个别单位曾经发生过由领导班子自己定价、内部转让的现象。结果一辆七八成新的轿车,以很低的价格转让给原来乘坐此车的领导。由此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纷纷向上级纪委举报。

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少数人以权谋私,各地普遍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规定公车的评估定价,必须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做,不允许由领导班子讨论定价。二是一律进行公开竞价拍卖,不允许搞内部协议转让、暗箱操作。

公开竞价转让有两种方式,一是向全社会拍卖,二是在党政机关内拍卖,但不允许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因为本单位范围太小,竞价不够充分;而且彼此熟悉,抹不开面子。试问如果领导举牌5万元,还有谁敢向领导叫板,继续叫价5.1万元?而在机关内公开拍卖则不同,由于参加的单位和人数众多(许多人几乎全家出动,甚至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谋、助阵),彼此不一定认识,加上并非上下级隶属关系,举牌竞价时便少了许多顾忌。当然,向社会公开拍卖效果最好,值得提倡。其好处是透明度高,竞争充分,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并使拍卖活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向社会公开拍卖317辆公车,成交金额3337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提高了91%。但公务用车作为机关内部用车,主要功能是保障公务需要,公车改革也要考虑到这一因素。因此,有的地方考虑到公务员收入不高,马上购买新车经济压力比较大,而竞拍旧车时又难于与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竞争(笔者参加过多场公车拍卖会,的确有些老板对某类公车情有独钟,如原来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工商局长乘坐的公车,竞价都非常激烈,有时旧车的成交价甚至超过新车的价格)。为了保证“车改”后不影响工作,尽量使公车拍卖后仍然在机关内运转使用,因而采取向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竞价拍卖的方式,我认为也是可以的。这种做法既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又兼顾了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实践效果来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好的。

有人担心,拍卖公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他们批评说,明明20万元买来的公车,才用了几年,就以十万八万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这难道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吗?其实,他们不懂得,汽车是一种消耗性物资,非但不能保值增值(极少数古董老爷车除外),而且过了一定年限,只能淘汰报废,成为一堆废铁。而通过“车改”拍卖公车,不仅可以为国家一次性回收一大笔资金,并且今后每年还可以节省一笔养车和购买新车的费用。究竟哪种做法,才真正对保护国有资产有利呢?

(2004年一稿,2009年二稿)

第三篇:对国有资产流失法律调查报告

关于国有资产的法律调查报告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

(一)定义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国家以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或接受捐赠而取得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形态的资产。”

(二)国有资产占有单位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的物是企业有形资产,则企业本身为转让方,如果转让标的物是企业股权,则企业的投资方即股东为转让方。

2.转让方案形成决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这一环节属于企业内部决策程序,即制定的资产转让方案需经不同企业的不同决策层审议,如国有独资企业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同时转让方案还应听取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3.将转让方案形成的决议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准。

(二)决定或批准

必须将企业的转让方案形成的决议报经主管部门审批。这一环节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转让事项的首次审批,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资产转让决议的审核。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

清产核资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资产移交清册,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资产。财务审计由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包括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

(四)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

由转让方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聘请具备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范围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如机器、房产、土地使用权和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另外还包括股权。评估基础是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结果。

(五)公告

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由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

(六)选择受让方

经公告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以拍卖或招投标方式进行产权交易。只有一个受让方的,可采取协议方式转让。

(七)签订合同

转让成交后,转让方和受让方签订国有资产转让合同,取得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如果是以协议方式转让的,应当将双方草签的协议提交公司决策层审议,如国有独资企业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国有独资公司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八)审批备案

转让方将股权转让的相关文字书面材料报国有产权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登记。

(九)产权变更登记

转让方和受让方凭产权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以及相应的材料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三、国有资产流失

(一)定义

目前,我国对国有资产流失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解释。根据国资委工作人员解释,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对国有资产负有管理或者经营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致使国有资产财产权遭受损失。

(二)认定国有资产流失的条件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出台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是1998年由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国资委法规局工作人员表示现对该通知效力其无法确定)规定,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条件是:

1.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违法主体必须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占用者、出资者或管理者;

2.违法主体必须对违法行为的发生具有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即具有过错;

3.必须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4.必须有国有资产流失的结果发生,或不加制止必然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

(三)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出台的《关于国有资产流失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发生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形时,不按规定进行评估,或者在评估中故意压低资产评估价值,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2.在进行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时,违反国家规定或超越法定权限,将国有资产低价出让或无偿转让给非全民单位或者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3.在处置国有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时,违反国家规定或超越法定权限,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4.在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中,违反国家规定,低价发包或出租,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5.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时,违反国家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6.在公司制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设立或经营管理过程中,国有股持股单位或其委派的股权代表、中方出资者、合作者与他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所有者权益或对损害国家所有者权益的行为不反对、不制止,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7.国有企业经营者在行使经营权时,不受所有者约束,滥用企业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8.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机构在行使出资权、管理监督权时,违反规定,非法干预企业经营权,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9.在企业重组中,不依法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或借机逃避国家债务,造成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的行为。

(四)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责任

1.根据《关于国有资产流失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对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的,应当责令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纠正违法行为、依法挽回或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并按照行政处罚的有关法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对上级交办的或有关机关移送的流失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2.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在(7)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的;

(8)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4.5.国资委法规局工作人员表示,假设受让方在与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交易后又将受让的国有资产转让给 由于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受让方应当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往会给国有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而不能将所有国有资产的损失都视作国有资产流失来认定。只有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才算是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起因于特定主体履行其职责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实施违法行为;不作为是指不履行法定职责,如负有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或个人,不去履行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责,致使国有资产权益受损,就属于不作为。

3.国资委法规局工作人员表示,国有资产流失通常由国资委或检察院进行查办。

四、国有资产评估

(一)国有资产评估范围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2)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以承担债务、购买、股份化和控股等形式有偿接收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

(3)企业出售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企业内部的分厂、车间及其他整体性资产的出售;

(4)企业联营是指国内企业、单位之间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投入组成的各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5)股份经营是指企业实行股份制,包括法人持股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不上市)企业和股票上市交易的企业;

(6)联营、股份经营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应对联营及合股各方投入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

(7)企业清算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宣告企业破产,并进行清算;或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改组、合并、撤销法人资格的企业资产进行的清算;或企业按照合同、契约、协议规定终止经济活动的结业清算;

3.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临时评估机构(以下统称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授受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委托,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

2.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机构评估资产。

5.受占有单位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委托单位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并向委托单位提出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委托单位收到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后,应当报其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资产评估结果。经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或者委托,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主管部门可以确认资产评估结果。

6.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报送的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组织审核、验证、协商,确认资产评估结果,并下达确认通知书。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其主体须先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同时还需经过国资委的认可并持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如果要处理其占有的国有资产须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然后该评估结果还需国有资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确认,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国资委法规局工作人员表示,假设评估的结果明显低于国有资产自身价值,则构成国有资产流失。至于该“明显低于”如何进行确定则没有明确书面解释,也就是说怎样理解“明显低于”只能在实际操作中由相关处理人员自己认定。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分析国有资产占有的主体或负责人是否有过错或主观是否有故意。

第四篇:关于国有资产流失与防范的思考论文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增长,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但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以来,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 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从近年来的审计发现,国有资产流失,不仅侵蚀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妨碍了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1.1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有的地方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1.2 破产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 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

1.3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形式主要表现为:

(1)将国有资产投资收益、经营利润收入等列为“负债”,挂“应付款”账上,进行隐藏。某国有企业改制中将800多万元的投资收益、销售利润全部虚挂“应付款”,造成国有资产评估严重失实。

(2)加大成本和亏损。原本经营较好的国有企业,在临改制之机,以库存积压、市场竞争激烈等为借口,将产品大幅降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大肆挥霍浪费,增加企业成本和亏损,达到减少净资产的目的。

(3)不全面清理固定资产与存货。清查资产时,一味要求核销“不良资产”、“坏账”,却对账外资产或账物不清的资产不认真清查入账,将能够盈利的实物资产游离账外。某厂改制时账面上反映的存货与彻底清查盘点后的存货价值竟然相差1 000多万元。已转变价值形态的固定资产在改制中不评估,仍以账面价值申报。转化价值形态的资产,在改制中应以实际价值形态申报评估,但有些改制国有企业,对可能贬值的固定资产提出核销损失要求,对已经增值或可能增值的固定资产,却仍以账面数额申报评估。某国有企业投入货币资金,早已转变成了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改制中仍以账面资产申报评估。

(4)加速折旧,人为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了使国有资产“缩水”,抢在企业改制前,加速固定资产的折旧,将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金账面净值降为零,以图日后产权“置换”,可以无偿地使用。

(5)不如实核算应收款,多列挂账,甚至捏造往来款增加企业的负债。将经营活动中应当双方结清或能够对冲的往来,故意只记应付款,不记应收款;对无法或已无须付出的应付款仍照挂不误,不按规定如实反映。某国有企业改制中将欠外单位的100多万元货款列为应付款,却将应收款单位的200多万元收入隐藏不报。

(6)隐藏小金库资产。设立小金库已属违规,但在企业改制中仍将其游离于企业资产外,是一种更加严重的侵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7)对外投资、开办三产企业等资产不纳入企业净资产。

(8)不应列入资产核销的损失,骗取核销国家所有者权益。改制中将早已收回投资的项目,仍以坏账损失名义,要求有关部门帮助核销国家贷款。

(9)暗箱操作,未公正审计与评估,未正确证明和界定资产属性。一些改制企业的经营者或与上级主管部门,或与中介机构串通一气,故意将评估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将本应属于国家的资产证明为集体,将应属于集体的资产证明为个人。

(10)利用行政手段,把国有资产缩水“打折”。由职工或经营者买断,明曰卖,实为送。无偿量化国有资产,尤其是让少数经营者“合法”地获取极大比例的国有资产,其实质是严重损害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权益。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到,在国有企业转制的过程当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它贯穿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既有在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又有在资产评估、产权 转让过程中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中介机构的责任,也有政府主管的责任。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策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新一轮的国企改革的大潮到来之际,我们必须总结以往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防止某些人浑水摸鱼、损公肥私、把国企改革当成一次暴富的机会,从制度上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2.1 国企改革实行市场化

公开国有企业改组转制的程序,防止黑箱操作的现象。企业改组转制的每道程序应及时向企业职工公开,接受监督。逐步减少国有产权定向转让的交易方式,推选国有产权在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以竞价方式进行交易,保证交易的公平、公开和透明。

2.2 政府应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明确改组转制的程序,并对转制企业资产重组、清产核资、产权评估和转制方案的制定及执行等各环节进行切实地审批或监管,不流于形式,以加强对国有企业改组转制全过程的监督。

2.3 建立政府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制度

由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委托人,而不是由转制企业作为委托人,选择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对改组转制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费用由政府的财政支付。有利于防止中介机构受到转制企业的干扰和干预。

2.4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在国有企业转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既有企业领导人的责任、中介机构的责任,也有政府主管机构的责任,对三方的责任都应加以追究。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主管机构的责任难以追究,这当中包括了应由谁来追究、如何追究、如何执行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责任追究制度以便操作。

2.5 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审计,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

对面临改革的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者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国有企业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企业的改组转制应列为重大审计事项,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要分清当事人的责任。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违法违纪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大对其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发挥审计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和国有资产保全中的监督作用。今后审计机关遇到类似上述问题时,可以作相应的处理。如对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和问题可向上级领导部门作专题报告,违法违纪问题中涉及个人所得的利益问题,可移交纪检监察部门作进一步的查处等。

参考文献李松森.国有资产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第五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国务院行政法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 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

    对客户流失的几点思考五篇范文

    对企业客户流失的几点思考刘特立摘要:在营销手段日益成熟的今天,客户仍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群体。客户流失已成为很多企业所面临的尴尬,它们大多也都知道失去一个老客户会带来巨......

    防止学生流失的措施

    防止学生流失的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学生辍学,确保“两基”工作的巩固与提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义务教育段学龄少年 “ 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 ,进一......

    防止学生流失的措施

    海棠片区寄宿制学校 预防学生流失的措施办法 为有效地控制学生辍学,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提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义务教育段学龄少年......

    防止学生流失的措施

    卡加曼乡中心小学防止学生流失的措施 为有效地控制学生辍学,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提高,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使义务教育段学龄少年 “ 进得来,留......

    防止学生流失辍学工作计划(本站推荐)

    伯士乡高城学校 控辍保学工作计划严格控制学生流失,防止学生辍学这不仅需要学校、教师高度的负责,同时也需要得到家长、社会以及上级领导的支持。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具体......

    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问题的思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

    关于潘集区液化气站国有资产流失的举报材料

    关于潘集区液化气站国有资产流失的举报材料 潘集区人民检察院 被举报人:苏多超 一、事实与理由:假公济私、弄虚作假、侵吞国有资产,互相勾结谋取个人私利。 1、建潘集区液化气......